第一篇:如何有效提高商务谈判水平
在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谈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谈判并不仅仅是指外交谈判、商务谈判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时普通到甚至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刚刚进行了一场谈判,例如买卖东西时的讨价还价。因此,学习一些谈判技巧,提高自身的谈判技能,于公于私均有着莫大的益处。
首先,要加强学习,包括向身边的人求教和自我学习。
身边若有位高手示范、指点,那种收获可能会使你大有意气风发、跃跃一试的冲动,那种进步可能会一日千里。国际部邓应德经理是谈判老手,更是高手,隆平高科国贸部在与印尼合作时曾邀请其出马作为主谈人。其谈判时语言表达技巧之到位、谈判进程掌控之老到、策略运用火候之把握,不在现场难以体会,我出于笔拙无法言传,据其自称这均师承廖总。今年,我有幸在河口亲身经历了龙总在谈判时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谈判过程,充分领悟到了领导们的深厚的谈判功力和谈判修养。
“人人非生而能之”,当遇到对具体的谈判问题时,你可以趁领导空闲时私下请教,勿需害怕,领导们都会不吝赐教。你可以将不明之处和他们教导的谈判技巧拿笔记下,需要时拿出来阅读、揣摩和体会,最好能在实践中试试,加以巩固,以尽快把所学的谈判知识转化为谈判技能。
当然,领导们因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给你点评和指教,关键还在于你自身的总结、学习和实践。多阅读一些谈判的专业书籍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有关谈判的书籍近两年我主要学习过下列几册:《商务谈判精华》、《决胜价格谈判》、《生意是这样谈成的》、《谈判是什么》以及《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所谓开卷有益,这些书都对我提高谈判技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其中《商务谈判精华》(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指定教材)和《谈判是什么》(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让我收获最大。
我从《商务谈判精华》一书中学习到了开价的技巧、让步的原则与方式、力量展示等非常实用的技巧,在工作中我坚持对照这些技巧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次,要注意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积累。
一场成功的谈判建立在掌握丰富信息的基础上,只有掌控了相关信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既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在价格上体现出双方是合作关系而非单纯的买卖关系,这样双方才能保持稳固的长久合作。搜集相关信息一靠平时的积累;二要在谈判前向周遭的领导、同事、朋友多咨询,也可以借助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如互联网、电话等,其关键在于做个有心人;三要在与对方谈判过程中,通过巧妙地提问来套取重要信息,并可据此来调整谈判目标。
再次,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成功的谈判要牢记价格并不是成交的真正障碍,要克服畏惧、恐慌的心理。同时,还要认识到学习谈判技巧、策略,并非是指欺骗、欺诈对方,相反,要做到真正的游刃有余,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合作。
第二篇: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楚雄市苍岭中学张以普
关键词:作文有效提高
摘要: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一到写起作文来,就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于写作。因此,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就成了许多孩子与老师的感叹。我们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这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到写作文,不少同学就把这一点给忘记了。他们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一到写起作文来,就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于写作。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指导也收效甚微。因此,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就成了许多孩子与老师的感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总会埋怨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具体内容,在这样的责难之下,多数孩子都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我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向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上述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如果整天读课本,写完课内作业写家庭作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像井底之蛙,没有生活体验,作文能写什么?其次,教师的指导空泛,不得法。有些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指导习作只让学生读读单元训练要求,自己讲解几分钟就让学生写,学生怎么能写出好习作?课堂四十分钟的习作,其实是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反映,和作家写作同样道理,厚积才能薄发,作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多年基层教学经历我认为要写好一篇作文,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那么该具体如何做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开展我爱科学,我爱发明等活动,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如周末布置学生学当家、做家务、招待客人;每学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手工制作比赛;布置学生了解收集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家长一起准备过节。如元宵节、冬节布置学生搓汤丸、煮汤丸吃;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手、脑、眼、口并用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积累生活,并在活动后布置学生及时记下活动的见闻、经过和感受,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下丰富的材料。有了活动经历,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内容充实,描写生动具体,充满乐趣。再如每天布置学生收看晚上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记录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并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看《实话实说》节目,可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看《地球故事》栏目,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看《都是条形码》,能培养学生对社会敏感问题有客观、深刻、独到的见解;看南方少儿频道,可以从中学习遇险自救的知识„„当然,周会课还可以以学生应该看什么电视节目才好”、“我感兴趣的一则新闻”、“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哪些电视节目不能看,看了有害身心健康,哪些节目看了有益有趣。学生平时对社会现实、对国情民生、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当习作涉及这些内容时,必定能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诸如此类的活动寓学习于实践中,寓习作于快乐中,做到知、行统一,学生乐意参加,效果显著。
三、亲近自然,开阔视野
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走出校外。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美丽的大自然,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让学生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余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魅力十足,奇妙无穷。走近大自然,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含羞草低着头,那是教我们不要过分张扬;梅花在寒冬迎风傲雪,那是教我们只有坚强才能与众不同;累累的果实高挂在枝头,那是教我们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石榴裂开了嘴,那是教我们劳动才会快乐;绽放的荷花色泽亮丽,那是在教我们做人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有一个成语说得很妙:师法自然。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会让你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写作素材也就有了。这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熔为一炉的,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
由此可见,习作动笔之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挖掘生活素材,学生写作才有素材
四、指导读书,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认识世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重视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读好课内文章固然重要,但每学期课内二、三十篇课文,即使读得滚瓜烂熟,所得也非常有限,所以应培养学生养成课外自觉读书、看报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要指导学生看合适的课外书。可以列出目录让学生挑,如《天才怎样炼成的》、《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环境的秘密》、《地球的秘密》、《世界发明之最》、《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中国通史》、《爱的教育》、《鲁滨逊的漂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目包含了自然科学、情感教育,生活常识等等,让学生从阅读中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倡导亲子阅读,推荐好书、好文章给学生与家长共读,让家长陪孩子在阅读中提升。还可以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交换看不同的书,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谈读书的收获、心得体会,兴起读好书的热潮。
五、正确看待文章体裁,注重文章体裁特征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语文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根据形式多样的要求和运用的需要,提出淡化文体的这一要求,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学生就肤浅理解成,不受体裁的限制,这是错误的,这是现实作文中“四不像”的根源。一个题目,在某些学生看来是有事可叙的,在某些学生看来是有观点和见解可阐发的,而对某些学生而言是有情可抒的,又在某些学生看来是一种新知识,可向别人介绍说明的,各个学生站的角度不同,因而选择的作文的体裁和样式有异和有别。有写记叙文,有写议论文,有写散文,有写说明文,有写小说,有写剧本,甚至写应用文,这都是对的。问题是有的同学作文记叙文的开头、议论文的主体,或说明文的开头、记叙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尾,弄得面目全非。这就不是不限文体了,这叫文体上的杂乱无章。
其实记叙文是以叙事、描写为主,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兼有少量的议论和抒情。而议论文往往在结尾点题和揭示主旨,深化或升华主题而用,就是那么一两句点睛之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是介绍性质的文字,说明事物的外观、特点、状态、功用的、旨在给人知识;而议论文是有严格的规律的,它首先要有关的、见解、主张,也就是观点,还要有为证明论点的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最为严密的是它的论证过程,复杂一点的是散文,几乎所有的表达方式都用,但散文不是漫天大论、海阔天空,虽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式多样,它的事、它的理、它的情始终遵循“行散神聚”这一定律,就是所选材料始终服务一个中心,同一条主线。
六、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
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做好至关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作文批改。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所以,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要有评语,而且要求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一旦你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独到的发现,你就能写出充满生活情趣的好文章来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做到身边时时有素材,生活处处有文章!学生写作起来不难,老师教起来也就不费心了。
第三篇: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文的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往往对作文望而生畏。当老师每上一节作文课,要学生写作时,学生往往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地在那里挤作文、凑作文、抄作文。于是习作的内容不是似曾相识,如出一辙,就是记流水账,毫无生气。
出现如上所述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较差、缺乏兴趣等,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转变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导致学生写作时无明显目标,没有素材可写,泛泛而谈,写作思路狭隘等。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首先,从学生练习习作的方面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习作兴趣不高,不愿意写作文。只要老师布置写作文,教室里一片哀叹声,个个愁眉苦脸,有“谈文色变”之感。
2、学生习作顺序不明,语句不通,表意不清,不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不会恰当运用平时积累的鲜活的语言,很难达到“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要求。
3、学生少看课外书,虽然老师平常积极地动员学生看课外书,但现在的学生课余的时间花在看电视、玩注游戏的时间比看书的还多,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较少,导致作文语言贫乏。
4、学生习作内容贫乏。学生对生活缺少必要的有意识的观察,不会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写作素材,不善于选择习作材料,缺少感悟。习作内容陈旧不新奇,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写同一类型的命题作文,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出现多年数次写同一素材的人、事、景、物的现象。学生习作不是用来表现生活,交流思想,传达情感的,而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挖空心思地编作文。
其次,从教师教学习作的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表现:
1、习作教学要求不明确。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但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到底在各个学段要达到什么要求,教师不够明晰,甚至感到茫然,因此难免拔高或降低习作要求。
2、习作教学指导不得力。在听课中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价值观、态度和方法的总体指导:要抒发真情实感,要留心观察,记叙要内容具体等等,却听不到具体的写作知识、技能的自然贴切、有效、富有个性的指导。这种泛化式的指导让学生感到乏味,难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习作讲评不到位。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多数语文教师重“写”不重“评”。学生每两周练习一次作文,写完后交给老师,等到下一次习作时,教师还没来得及批阅,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教师只好把学生的习作本发下来,誊写后又交上来,这种恶性循环,最终把习作评改和讲评的环节给丢失了。学生很难知道自己习作的优劣状况:好在何处,不足表现在什么地方,该如何改进,更谈不上教师当面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因而学生抱有写好写坏一个样的念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4、教师对习作教学缺乏研究。一线的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任务重,每学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赶教每学期的几十篇课文,在思想上偏重于阅读教学,淡化了习作教学,从而导致行动上对习作教学的敷衍和放松,缺乏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的个性化内容。
克服习作教学低效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低年级抓起。
我认为小学阶段首先要搞好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孩子认不了几个字,有什么话写呢?”有的则把作文理解成就是写成篇文章,与低年级的语文无关。“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写话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实则是一项“垒土工程”。因为作文是一个人认识水平、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低年级写话教学搞好了,会相应地带动听、说、读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能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作文教学起步要早,要从一年级抓起,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话,对他们以后的作文也是有帮助的。作为低年级教师必须转变自己陈旧的认识观,明确教学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紧要的位置,明确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
(二)、以说导写训练,多鼓励,少批评。
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知识水平低,见闻又少,他们能直接接触的就是课本。因此,我们只能从听话、说话训练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多找些优秀习作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然后自己再谈谈你学到了些什么,如果是你,你怎样去写。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对学生组织的语言、回答的内容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在口语交际中,要多鼓励、多表扬,要让他们想说、敢说,再逐步要求做到语句完整连贯,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进行“以说导写”的训练,能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在口头语言的带动下,坚持说写结合,又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此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听话能力、说话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体验生活,注重观察。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对客观事物熟视无睹怎能写出文章?应该让学生去观察事物,获得第一印象,掌握第一手材料有东西写。在写《秋天来了》这篇写景记叙文前,领学生一起去观赏我们学校四周的美景,老师、同学一道,这个谈景物的声、哪个谈景物之色„„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热闹。在这其中让他们去发现美、领略美、描绘美并随时记录在小本子上。回到教室后,大家再议论议论,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了,有事可写了。
(四)、多看课外书,积累词语,丰富语汇。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所以平时,注意学生的词汇积累,在课本上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下来,不要求背的优秀语段,也要求他们背诵。有些词语、段落让他们抄在笔记本上,在欣赏课外的优秀习作时,就让他们摘录那些好词好句或佳段。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用时可信拈来,丰富了作文的语汇。
(五)、进一步明确“习作”年段目标。
习作教学要求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应该遵循“习作教学分步训练”的规律,即低段侧重句子训练,由“说话训练到写话训练”(从写句子到写句群);中段侧重于构段训练,由“片段训练过渡到半独立篇章训练”;高段侧重于篇章训练,切实加强“独立命题训练”。同时要将这种阶段性的系列训练落实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克服“习作教学无序”的盲目做法。
(六)、提倡“习作”与“阅读”同步走。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有关知识,加强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因为读写训练重点事关语文方法性的知识。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性的知识。”语文的“工具性”学习,主要学习言语形式的表达规律,属于运用语文的方法性知识范畴。例如在中年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它要求了解自然段的构段方法,各种构段方法就是各种写作自然段的章法知识。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不能获得一定的习作知识,那么在习作中就不能按照一定的构段方法去有条理地表情达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挖掘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寻求读写结合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练笔,做到每课一练,每练一得,实现读写双赢的目的。
(七)、习作讲评重在激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习作讲评时,要指出全班此次作文的
3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如,题目新颖别致、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鲜活、描写生动细腻、结构独具匠心、想象丰富合理、详略取舍得当、写出了你的真情实感,恰当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等等,在评语中要予以肯定。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段读给大家欣赏,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激励、表扬有进步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当然,提高学生习作教学质量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习作教学规律,进一步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努力寻求新的教学策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并将写的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四篇: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有效教学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有效教学水平
—岳壁二中“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介绍
去年以来,我校紧紧信托课程改革全新理念,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实践并创新运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促进了我校有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现将我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基本涵义、基本流程介绍如下: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依据是知识建构性教学理论。“知识建构型”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教学类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创建“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关键是把握两点:一是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在教与学行为方式上,教师要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逐步建立“先学后导”教学思维,构建“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具有反思型、智慧型的“懒”教师和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勤学生,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是强调先学后导理念,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的有效教学。它可以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后导” 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先学后导” 的“导”是指对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而是生本、生生、师生充分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问题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展开,同时要在“问题生成、问题对话、问题应用、问题拓展”各个阶段都要嵌入评价,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成果,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强化知识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具体分为真实性评价、启发式评价、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反思性评价。在有效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交往与对话的进程,学生角色也发生变化;随着从讨论到解决问题的曲线变化,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绪,因教师的问题评价而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要尊重问题讨论的事实,要给予真实性的评价;当学生讨论问题遇到困惑时,要给予启发式评价;当学生情绪消极时,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当学生讨论问题出错或说错时,要给予赏识性评价;当学生问题讨论超过预设范围时,有了一定的拓展、引申,要给予反思性评价。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问题生成——问题对话——问题应用——问题拓展。
1、问题生成: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课上自学,或创设情境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教师对其进行筛选、归纳、提炼,并结合自己预设的问题,整合为所要进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梯度合理、角度新颖,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注重优等生的能力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师特别要注重生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和学生容易模糊的问题。
2、问题对话: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为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即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即学生对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或小组讨论来解决。师生对话即问题指导,它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给予因势利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分为启发式指导、规范性指导、科学性指导、条理性指导、递进式指导。当学生在讨论问题“卡壳”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式指导;当学生交流问题偏向时,教师给与规范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科学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思路混乱时,教师要给与条理性指导;当学生讨论问题兴趣很浓,问题解决到新层次和高度时,为了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找准问题关键,教师要给予递进式指导。
3、问题应用: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重难点、易错点,教师精心设计典型、适度、适量的练习,分为必做题、选做题。让学生解答一些学科内新的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问题应用以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习惯为主旨,以帮助学生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律为最佳目的。
4、问题拓展。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解决课堂问题,还要在总结感悟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上教学基本流程相对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具有灵活性。就某一节课而言,不一定必须具备四个环节,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合理截取、有机整合、灵活运用,以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学习英语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听的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说”“读”“写”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听懂了,听的能力提高了,才会说,读和写。可是,长期以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并未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听力训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困难,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了解到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下面就从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入手,从策略和方法上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缺乏信心和恒心。有些学生从不注重听说训练,总认为自己听力水平差,对听力缺乏信心,一上听力课就紧张,越紧张就越听不懂。一旦无法上轨,好多学生就轻言放弃,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心。
2.辨音能力不强。不能正确辨别音素、音节、单词的重读与弱读,就不能辨别出准确的单词;缺乏对意群停顿、单词连读、失去爆破等音规则的了解,就不能听懂语篇材料中的句子。
3.没有掌握必要的听力技巧。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一味注重回忆或猜测所遇到的生词的意思,而不懂果断放弃,把握对整篇材料的理解,从而抓住所需信息。
二、方法和策略
(一)熟悉和掌握语言知识,过好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要听懂是困难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学生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如同化、重读、弱读、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听力水平。因此在起始阶段训练学生听音素和单词时,要注意引导他们辨别发音相似的易混淆的音素、字母、单词、数
词等,并引导学生掌握音素和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常见的变化有四种:音的省略、音的连续、音的不完全爆破、音的同化。教师要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掌握朗读技巧,这对提高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又要领悟连贯语流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为我们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虚拟等情况提供必要的依据。如果语法知识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效果。
(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听力心理
听力是听音辨意和对听力材料理解的综合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信心不足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很难进入角色。对待这种学生,教师应多加鼓励,尤其是对起点较低和学生,更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之后,他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续、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1.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集中精力倾听录音,沉着不乱,选择答案要有信心,检查时不要轻易改变第一选择。2.利用每大题开始前的指令时间,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捕捉一切可从题目及选项上获得的信息,同时预测内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3.作听力笔记,强化记忆。把听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与本质的关键词,特别是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龄、价格等记录下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可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认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式来记录。4.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可以跳跃过去。听时不要平均分配注意力,试图记住并理解材料的全部内容,这样反而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
(四)营造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对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良好听力技巧的形成,要求教师上课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或者英语角等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扰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整个课堂自始至终让学生在英语中熏陶,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欲望,诱发学生潜在的语言能力,也使其更深刻地感受英语的魅力。
(五)进行不同方式的训练。
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但英语听力技巧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要与其它学习技巧的训练有机会地结合起来。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这样的教学顺序,作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
1.听说训练
“听”是输入,“说”是“输出”,没有良好的输入就不会良好的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可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辨论等。听力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每次听力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讲解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扫除语音、词汇、语法障碍,抓住所听内容的主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2.听写训练
听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在听力课前,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听写一些读音相近的单词,一些含有同化、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或听写含有数字、人名、地名、年龄、尺码的对话和短文。也可采用听音选图、听音标号或排序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听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听写速度。听第一遍时,可只记下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待听第二、三遍时再补全单词,熟练、准确地完成全部内容。通过一个阶段的听写训练,学生的听力精确度和听写的速度会有所提高,而且这种听写还有助于学生巩固语法知识。
3.听读训练
听读训练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进行模仿跟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发音、动作、习惯方面的模仿能力极强。学生在跟读时,可以通过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去爆破等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传授诸如语音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一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模仿起来就有声有色,再去听英美人讲英语,就不是外语而是“乡音”。同时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视听训练
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英语教学节目及英语电影,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领悟使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获得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要求学生能简单复述所看内容,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就教师提出问题做出判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观看动画片和电影时要注意倾听语言,根据画面和听到的语言去猜测内容而不要先去看字幕。抓住大意而不要字字句句计较,以免影响学生的成就感。把看电视作为提高听力的一种辅助措施,使娱乐与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恒心和耐心之外,还特别要注意方法和策略的培养,这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在日常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各种策略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