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共5篇)

时间:2019-05-15 11: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

好范文原创投稿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矛盾纠纷正朝复杂化和多元化发展,单一的调解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许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都需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实行多种调解手段有机配合,相互补充,才

能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因此,在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搞好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建立在调解机制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现在根据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大调解机制的概念

大调解中“大”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对大调解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一是站在党委的角度,指党政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司法部门指导、其他部门参与、各种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纠纷排查和处理各种矛盾的机制,称行政调解。二是站在法院的角度,对内所称的大调解是全员、全程的诉讼调解,又称司法调解,除法院自己调解外,还包括委托协助调解,对外所称大调解强调诉讼调解与其他单位、其他调解的有效对接;三是站在司法局的角度,大调解主要指人民调解,尽管一定程度上揉合了行政调解和其他民间调解力量,强调的是人民调解的网络建设;

而在这里所称的大调解,一般是指在党委、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综合治理部门牵头协调,各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自治组织互相配合,共同参与,对社会矛盾进行协调处理的方式,其目的是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其他各种调解资源整合在一起,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又注重吸收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特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节约纠纷解决的社会成本,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简单的说就是党政主导、主体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反应灵敏、协调顺畅的矛盾纠纷的协商和处理。通过“大调解”机制的运转,可以有效调动司法力量、行政力量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化解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调解保障大稳定,大稳定促进大发展。

二、对当前我乡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简要分析

当前,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磨擦不断出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总的来讲,我乡人民调解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已经不再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而以环境及生态、生活保障、征地拆迁、抗旱引水、拆迁安置、人身损害赔偿和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所有这些矛盾纠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人民调解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大调解机制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形势的切实需要,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目前我乡人民调解工作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乡共有社区、村级调解委员会24个,成立了土地经济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安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3个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全乡各类人民调解员员共94人,2012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7件,签订书在协议16份,口头协议41份,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5%。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乡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多种调解方式仍然缺乏有机的协调整合,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调解机制”,尚未达到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的有机结合。

二是调解队伍人员数量少而素质偏低,从全乡统计情况看,我乡人员变动大,缺乏创新精神、工作力不从心、效果事与愿违的不乏其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调解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与调解工作业务素质,否则,调解工作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调解工作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调解委员会经费紧缺,如果要加强调委会内务规范化建设,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纵横交织的立体化网络格局只能是一厢情愿,纸上谈兵。调解经费得不到保障,人民调解组织自身没有“造血”机能,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报酬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影响了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战斗力的增强。

四是资源分散、应对措施不力。面对多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基层干部处理矛盾纠纷采取四种方式:一是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班子一齐上;二是请执法部门保驾护航;三是把上访群众引向法律渠道;四是和风细雨做工作化解纠纷。群众遇到纠纷也有

四种方式:一是上访;二是找调解组织调解;三是打官司;四是自行暴力解决。多年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自为战,民调组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缺乏必要的沟通衔接、配合机制,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四、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的几点建议和具体工作要求

1、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大调解体系首先解决有

人办事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市、乡(街道)、村(社区)、企事业、行业等调解组织,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要强化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当前应重点抓司法所建设,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组织、协调作用,按专业化要求配齐配强司法调解员队伍。

2、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要狠抓经费落实。经费落实是保障,要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要将人民调解宣传、培训、表彰等经费列入业务经费预算、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到位,并根据工作发展逐年增加,足额保障。要争取政府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人员补贴经费,为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解决制约调解工作发展瓶颈问题。

3、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要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人民调解。人民调解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组成部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求广大人民调解工作者、甚至全社会都要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去开展人民调解。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创新工作机制,使人民调解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更好的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4、构建新形势下大调解机制,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规范化发展。我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同“六五”普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和预防违法犯罪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坚持不懈。

一是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领导机构,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人管事,实现齐抓共管。各社区(村)每月排查一次,全乡一季度排查一次,重大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期间也要加强排查力度,这项措施要长期坚持不变,同时,做到“排查有登记,工作有制度,考核有标准,责任能落实。

二是要加强协调机制。将综合治理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维稳办、信访办、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大调解领导协调等机构及其功能进行整合,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建立市、乡两级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由市司法局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市法院、公安、综治、信访、部门等联合接访,分工合作,协同作战,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或重大、疑难纠纷,在市调处中心统一组织下,由各单位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多管齐下、联动调处,实现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隐患排查,完善预警机制。大力加强行业性、区域性调委会建设,借助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主动介入社会难点、热点纠纷排查,做到情况早预测、工作早介入、问题早处理、苗头早控制。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了解正确的维权渠道,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减少和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育人机制。鼓励优秀的法律人才加入到人民调解队伍中去,积极培养“专家型”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律师在大调解工作中的作用,开展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结队帮扶”活动,组建律师信访工作接待志愿团,积极参与书记、市长大接访和大下访活动;加强业务指导,司法行政部门与法院建立工作联席制度,由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和审理非经本人调解过的民事案件,提高调解能力和艺术水平。只有切实促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果,有力维护全乡的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做好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工作。组织建设是人民调解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要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乡、社区、村”三级调解网络。如因客观原因导致人民调解员空缺要及时补齐,不能出现人民调解员长时间空缺,影响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配好人民调解信息员,人民调解信息员要注意发现和捕捉矛盾纠纷苗头和隐患,及时向调委会汇报。

2、做好矛盾及时排查工作。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工作,并要在排查中探索,及时发现和掌握本辖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然处置,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把这项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3、做好纠纷的调处工作。对已经发生的纠纷,人民调解员应信息灵通,及时赶赴事发现场,尽力阻止和平息事态,一般纠纷要在24小时内调查了解纠纷发生全过程,并将调处责任人及调处时间告知当事人,并在纠纷发生或当事人申请之日起10天内调结;重大疑难纠纷、跨地区纠纷,各相关调委会要相互配合,及时化解,尽量不让纠纷恶化。还要因地制宜将纠纷的调处时间、调处情况等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做好各种调解手段相结合工作。现在的矛盾纠纷正朝复杂化和多元化发展,单一的调解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许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都需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实行多种调解手段有机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显现出高位运行、主体多元、性质复杂、处理难度大、易激化等特点。构建大调解机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要发挥调解手段、创新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为保证的大调解机制,实现三种调解手段的有效衔接,使其优势互补、协调一致,形成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努力。

安陆市司法局

2013年10月10日

第二篇:建立社会化调解机制的建议

建立社会化调解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调解工作,大力推进大调解工作,努力构建党政统筹、综治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但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调解资源有效整合,社会团体民众参与的社会化调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建立全县矛盾纠纷调处社会化工作平台。建立县级层面的常设机构,完善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工作例会、通报会商、督查督办等制度的落实。推进调解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县级、部门、乡镇、社区等平台的业务对接,形成信息互通、工作互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运行机制。坚持“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理顺调处工作流程,完善议事例会、首问责任、情况报告、督查督办、协作配合、检查考核等工作制度。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严格落实责任奖惩,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高效,形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整体合力。

三、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能力。不断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和队伍建设,将调解工作和调解网络覆盖到社会各个方面,保证调解工作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加强对调

解队伍的岗位培训及日常管理,提高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奖惩激励机制。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各系统调解岗位、调解人员,落实调解职责,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做到“四落实”(组织、制度、工作、报酬)。落实“以奖代补”、“一案一补”等调解工作奖励和补助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推进社会化调解衔接机制科学化。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处和仲裁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实现优势互补。特别是健全信访与大调解工作平台衔接的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和大推动用调解的方式解决信访人的诉求。

第三篇: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解决纠纷,矛盾,背景,实践,一、大调解机制的背景

我国的调节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那时人们按照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解决社会矛盾。在其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调解文化都有体现和发展。建国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调解制度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确定了我国的调节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调解类型也面临种种困境,难以适应及时缓和大量纠纷的现实需要,在解决纠纷上的作用日趋下降。这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如今很多地方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结合重建调解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机制,都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矛盾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但从法律视角看,目前我们所建立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其调处中心,其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大调解”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大调解机制的内容

大调解机制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这四种调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如家庭成员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二)司法调解

司法调解是法院做出的调解,调解书生效后有强制执行力。司法调解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古人强调“和为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调解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法官眼里,除了一部分重大刑事案件外,许多案件从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要求既解决矛盾,又使双方不致于破裂,还能和谐共处。一些案件判决后,双方成了仇敌,好朋友也反目。两个企业本来有很好的经济联系,因为一场纠纷最后中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运用司法调解,可以把原有关系继续维持下来,不致于矛盾加剧,关系僵化。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质是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对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相关问题,并按照法律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同人民调解一样,属于诉讼外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均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当事人均应具有约束力。

(四)社会调解

社会调解是我国正在建立的一种调解机制。是根据前三种调解的不足总结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前三种调解方式的不足和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大调解机制。社会调解主要是针对广大消费群体,也就是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有在商业集中区建立调解办公室等。因为在商场等商业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消费者维权困难,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立调解办公室等,就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加方便人民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大调解机制的不足

我国目前,人民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率上升,上诉率、上访率也随之上升。人民法院疲于应对大量的申诉、上访,不堪重负。同时,案件审判并未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但是,我国的大调解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大调解 不是只进行调解,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大、疑难纠纷的报告制度(保障信息通畅)考核奖惩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经费保障机制难以落实

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去主动上门到事情纠纷发生的地方去进行调解,这可能会产生成本上的问题,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恐怕制度会虚置。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经费保障应该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大调解”工作经费应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报酬得到落实。问题:对于社区调解中的个人自愿调解或由行业组织或集体推举的调解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

(三)监督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大调解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大调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经营者的不诚信问题、个别行政机关消极执法行为,可进行调解建议,司法建议。对于经营者的行为,可要求相关部门行使处罚权,至于行政机关则由检察机关进行督促改进,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行政权等公权力依法运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符合的调解机制,有助于我们解决纠纷和矛盾。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大调解机制发展得到稳定的经费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参考文献:

[1]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1)[2] 张敬思 《中州学刊》 2010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 齐爱军.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邢台学院学报,2006,(4).[4]

[5] ]何亚军,施春军.我国调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兼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协调与整合[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3).[6 ]刘刚.从司法ADR视角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2006

第四篇: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解决纠纷,矛盾,背景,实践,一、大调解机制的背景

我国的调节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那时人们按照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解决社会矛盾。在其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调解文化都有体现和发展。建国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调解制度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确定了我国的调节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调解类型也面临种种困境,难以适应及时缓和大量纠纷的现实需要,在解决纠纷上的作用日趋下降。这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如今很多地方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结合重建调解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机制,都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矛盾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但从法律视角看,目前我们所建立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其调处中心,其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大调解”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大调解机制的内容

大调解机制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这四种调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如家庭成员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二)司法调解

司法调解是法院做出的调解,调解书生效后有强制执行力。司法调解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古人强调“和为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调解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法官眼里,除了一部分重大刑事案件外,许多案件从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要求既解决矛盾,又使双方不致于破裂,还能和谐共处。一些案件判决后,双方成了仇敌,好朋友也反目。两个企业本来有很好的经济联系,因为一场纠纷最后中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运用司法调解,可以把原有关系继续维持下来,不致于矛盾加剧,关系僵化。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质是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对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相关问题,并按照法律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同人民调解一样,属于诉讼外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均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当事人均应具有约束力。

(四)社会调解

社会调解是我国正在建立的一种调解机制。是根据前三种调解的不足总结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前三种调解方式的不足和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大调解机制。社会调解主要是针对广大消费群体,也就是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有在商业集中区建立调解办公室等。因为在商场等商业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消费者维权困难,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立调解办公室等,就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加方便人民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大调解机制的不足

我国目前,人民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率上升,上诉率、上访率也随之上升。人民法院疲于应对大量的申诉、上访,不堪重负。同时,案件审判并未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但是,我国的大调解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大调解 不是只进行调解,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大、疑难纠纷的报告制度(保障信息通畅)考核奖惩

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经费保障机制难以落实

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去主动上门到事情纠纷发生的地方去进行调解,这可能会产生成本上的问题,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恐怕制度会虚置。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经费保障应该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大调解”工作经费应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报酬得到落实。问题:对于社区调解中的个人自愿调解或由行业组织或集体推举的调解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

(三)监督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大调解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大调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经营者的不诚信问题、个别行政机关消极执法行为,可进行调解建议,司法建议。对于经营者的行为,可要求相关部门行使处罚权,至于行政机关则由检察机关进行督促改进,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行政权等公权力依法运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符合的调解机制,有助于我们解决纠纷和矛盾。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大调解机制发展得到稳定的经费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参考文献:

[1]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1)

[2] 张敬思 《中州学刊》 2010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 齐爱军.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邢台学院学报,2006,(4).

第五篇:百善镇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百善镇建立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一是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做到信息互通,上报及时,强化“三大调解”有机结合,确保“小纠纷不出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不出镇镇”、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民转刑”案件明显下降;

二是注重源头预防,切实把矛盾“处早、处小、处了”、大调解中心人员注重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找准矛盾苗头,主动出击,及时调解化解;

三是成立大调解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公安、司法有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大调解”机制,配齐配强调解队伍,做到有人调解,有劲调解,有能力调解矛盾;

四是充分发挥调解队伍主观能动作用,每半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做到排查一起,调处一起,注重调节效果,确保无积案;

五是完善大调解档案资料管理,做到事事有记录,有依据可查,同时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和政策法规宣传,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调解水平,提高调处成功率。

下载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几点建议(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工作情况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共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7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1200余家。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管理手段不规范,食......

    关于完善大调解机制之我见

    今年,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立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中的开拓突破,并不是原有民调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在对原调解方式从形式到体制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适应......

    加强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凸显,对敌斗争复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对立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保障和促进发展的需要,是......

    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高发趋势。针对传统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一些缺陷,浅谈医疗纠......

    创新大调解机制,构筑大稳定格局

    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确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前人民调解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作以初探。一、创新组织体系,大调解......

    创新大调解机制 构筑大稳定格局

    根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于今年2月20日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基本建立大调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

    创新大调解机制构筑大稳定格局

    根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于今年2月20日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基本建立大调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

    医务室建立建议

    关于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卫生室的建议作者:肖汉斌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10:54 本文来源于:为先在线 一、现状 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农村开始有了寄宿制学校。有些地方,因为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