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大调解机制,构筑大稳定格局
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确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前人民调解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作以初探。
一、创新组织体系,大调解工作理念有新突破。
以信访局的矛盾纠纷接访,综治办、司法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司法局的矛盾纠纷调处三大职能为基础,核心是打破以往调解组织上下分割、断头断腿现象,形成联合联动办公、联合联动办事、联合联动接访、联合联动调处的新模式。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具体工作由综治委牵头,负责指导、协调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成立县、乡两级中心,由信访局局长兼任主任,司法局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相关部门派干部常驻中心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信访局、司法局牵头,政法部门联合办公,其他部门联动办事。各乡镇(街道)在原有重大疑难纠纷调处中心基础上,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工作联席会,将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区大调解体系中,由司法局牵头,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掌握动态,完善工作预案,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及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设调解窗口和首席调解员。居民小区楼幢、村民小组及100人以下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民调小组。区管系统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调解办公室。各个部门、直属单位设立民调信息员。新型组织体系以中心为龙头,向下延伸,上下结合,形成一级主导、二级中心、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大调解组织体系,为建立大调解联动机制提供组织保证。
二、创新运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有新作为。
改革以往调解组织之间、涉案单位之间处理矛盾纠纷,存在的条块分割、单兵作战、自成体系等弊端,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的联动运作格局。一是联合排查机制。以中心为平台,把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与信访问题排查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定期排查、情况通报等多项制度,坚持做到每月必须排查,敏感时期必须排查,突出性矛盾必须排查,普遍性问题必须排查。各街道、系统原则上每半月排查一次;中心每月排查一次,每季进行一次讲评,每半年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总结。综治办、信访局和司法局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分析,研究解决对策。二是联动调处机制。按照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原则,做到“三联动”,一是上下联合联动。重大矛盾纠纷,上下共同参与调解。二是左右联合联动。对涉及部门较多的矛盾纠纷,在中心统一组织下,各涉案单位共同参与调解。三是内外联合联动。注意利用广大群众,做好钝化矛盾工作。如发挥有威信的老干部、老党员作用,做好情绪激动的群众思想工作。三是配套调处机制。注重借智借力,整合资源,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及时、周到的调解服务。一是与法律服务配套:中心设立法律咨询室,安排资深律师免费接待群众,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二是与专家咨询配套:设立恳谈室,聘请心理学教授,对相关群众进行心理疏导;三是与社会评价配套: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则实行听证制度。通过听证给予矛盾双方面对面公开陈述和充分申辩的机会,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集体会审和现场监督,使争议双方对相关法律实体及程序认知更加清楚,界定更加公正,避免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果争论。四是分级调处机制。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县乡两级中心统一受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后,及时对所受理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区别案件的不同性质、涉及范围、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等情况,除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中心直接调处外,对一般矛盾纠纷按分流处理,可指派乡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或指派归口单位民调办公室调处,对简单纠纷也可以直接指派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民调小组)调处。
三、创新调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有新举措。
处置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有情操作、实事求是、分类解决,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五前”工作法。一是领导指挥靠前。明确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政法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共同抓。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亲自督办,妥善处置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二是情报预案超前。坚持和完善信息专报、矛盾纠纷快报等制度,编写《不稳定因素每日动态》,切实做到情况随时掌握、信息随时报送、问题随时处理,因时、因地、因人预防。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特别在涉企纠纷、拆迁等易发纠纷领域,设立耳目,发展内线,努力获取预警性、内幕性和行动性情报信息,提高反映能力,提升处置水平。三是法制教育在前。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法制宣传车、现场接待、发放公开信、组成工作组进门入户等办法,让群众了解政策规定,吃透政策精神,化解群众的抵触情绪,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成立反家庭暴力救助协作网络、青少年维权岗和残疾人维权岗等专门组织,全面为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四是果断处置提前。在处置有组织集体上访问题中,采取果断措施,对极个别挑头人物、核心骨干依法告诫、传讯等,孤立极少数,争取大多数,及时消除部分群众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效防止事态扩大。五是帮扶措施上前。将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坚持从群众最难的事入手,组织“面对面”援助,开展“送温暖、送奖学金、送岗位”等“三送”活动,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通过安排进低保、帮助申购经济适用房等方法,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六是舆论宣传抢前。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新闻通气制度、归口管理制度、分类处理制度等,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取得支持,防止发生新闻炒作现象。
第二篇:创新大调解机制 构筑大稳定格局
根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于今年2月20日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基本建立大调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大调解机制 构筑大稳定格局。得到省市职能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区政法工作中的又一亮点。回顾组建的思路历程,应当说整个大调解机制组建过程我们始终贯穿了创新这条主线。我区调处服务中心之所以成为亮点,并不是因为XX首家成立才成为亮点,而是创新了大调解机制,形成XX特色,才成为亮点。并且这个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调解模式和新型矛盾纠纷特点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之上的。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专题调研。一是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基本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传统社会矛盾纠纷主要以婚姻家庭、继承析产、邻里纠纷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主,具有单一性、内部性和不易扩散性等特点。新形势下,随着改革改制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矛盾纠纷类型、轻重程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而且一定程度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占多数,居主导地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越容易激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群体性、综合性等新特征。二是对现行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进行专题调研。现有调解类型主要为三种,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其中行政调解又可分为信访调解、治安调解、城管调解等。现行调解模式是与传统矛盾纠纷特点相应的,但应对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有四个方面的缺陷:
1、在组织体系上。存在上下分割、断头断腿现象。譬如区和街设立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但在基层没有生根;街道和村居分别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但在区级没有指导组织。而且上下级调解组织之间没有隶属、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上下没有合力。
2、在工作机制上。调解组织之间、涉案单位之间处理矛盾纠纷,存在条条分割、块块分割、条块分割的格局,各个调解组织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战,左右形不成合力。
3、在职能配置上。过去调解组织存在有职无权现象,没有按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配置职能权限,要发挥大作用有大作为较难。
4、在机构设置上。用庭式调解方式代替人民调解方式不合适,体现不了人民调解的基本特点,体现不了政府就是服务的理念。三是对近年来我区调处重大矛盾纠纷成功案例进行专题调研。近年来我区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由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亲自组织协调,以涉案责任单位为主体,涉案部门包括政法部门共同参与,提高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和成功率,为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结合解决矛盾纠纷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我区总结近年来调处矛盾纠纷的实践经验,创造性提出大调解模式,基本构架是以信访局的矛盾纠纷接访,综治办、司法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司法局的矛盾纠纷调处三大职能为基础,实行政法部门包括综治办、信访局联合办公受理调处矛盾纠纷,区委区政府主要部门包括区政府派出机构、涉案单位共同参与联动,形成联合联动办公、联合联动办事、联合联动接访、联合联动调处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模式。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全面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接访、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通过建立大调解服务体系,实现三个转变。由小调解向大调解的转变,真正实现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各方参与调解的新格局;由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转变,逐步形成民事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调发展的大调解机制;由随意调解向规范调解转变,从接待、咨询、受理到调处问题,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最终达到四大工作目标,即调解资源大整合大集中、调解体系大健全大完善、调解机制大联动大运作、调解职能大提升大发展,以大调解保障大稳定,以大稳定促进大发展。具体讲有四个创新:
一、组织体系创新领导层面:成立XX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综治办主任、司法局局长、信访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法院、检察院等19个部门和单位。具体工作由综治委牵头。机构设置:成立区街两级中心。区中心由司法局局长任主任,信访局、综治办、公安分局、司法局各派一名区管副职任中心副主任。综治办、公安分局各派1名干部,司法局派2名干部,信访局派3名干部常驻中心开展工作。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为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其他部门、单位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工作由司法局牵头,政法部门联合办公,其他部门联动办公。街道原则上在原有重大疑难纠纷调处中心基础上,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设在司法所,由综治主任兼任中心主任,司法所所长兼任中心副主任,负责日常调处工作,工作汇报《创新大调解机制 构筑大稳定格局》。网络覆盖: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及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设调解窗口和首席调解员。二是居民小区楼幢、村民小组及100人以下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民调小组。三是区管系统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调解办公室。四是区其他部门、直属单位建立健全民调信息员。新型组织体系打破了过去调解组织上下分割的格局,以区中心为龙头,不断向下延伸,上下结合,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具有指导职能,从而形成了二级中心、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大调解组织体系,为建立大调解联动机制提供组织保证。
二、运作机制创新主要是四套机制:
1、分级调处机制。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全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在区街两级中心统一受理后,应及时对所受理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区别案件的不同性质、涉及范围、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等情况,除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区中心直接调处外,对一般矛盾纠纷按分流处理,可指派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或指派归口单位民调办公室调处,对简单纠纷也可以直接指派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民调小组)调处。原则上大多数矛盾纠纷应在基层调处完毕。
2、联动调处机制。按照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原则,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或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区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实行各涉案单位共同调解、联合调解方式进行调处。
3、配套调处机制。即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应与法律服务热线配套,与律师参与配套,与公证确认配套,与法律援助配套,与法制教育配套,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及时、周到、全面的调解服务。
4、定期排查机制。区调处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大调解各级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工作。各街道、系统原则上每半月排查一次;区中心每月排查一次,每季进行一次讲评,每半年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总结,了解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完善工作预案,实行主动调解,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新型运作机制打破了过去调解组织左右分割格局,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的新格局。增强了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保证了调处成功率。
三、职责权能创新区街两级中心具有七项职责、五项权能。七项职责主要是:①研究制定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考评管理办法,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咨询,做好矛盾纠纷非诉讼调解、分流处理和督查回访工作。③组织全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主持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并为区综治考核提供有关依据。④指导、督促各部门、各街道及驻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⑤对全区民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⑥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和社会稳定信息。⑦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为确保职责顺利履行,中心具有以下职权保障:①案件受理权。中心负责统一受理全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②分流指派权。一般性矛盾纠纷经区调处服务中心梳理分流到有关街道、部门后,由相关街道、部门承担调处任务。③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处调度权。中心负责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件直接进行调处,相关部门、街道负责同志应根据要求适时参加调处工作。④督办督查权。对于区调处服务中心分流指派的矛盾纠纷,有关街道、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调解办结并书面报告调处结果,对基层调解确有困难的矛盾纠纷,中心可派人参与调处。⑤“一票否决”建议权。对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而造成矛盾激化、产生恶劣影响或造成重大损失的部门、单位,由区调处服务中心提出建议,经综治部门调查核实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票否决权。
四、内含机构及环境设置创新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是整个大调解体系的核心环节,为确保中心高起点、高标准运作,中心内设三科三室,“三科”包括综合科,负责中心综合协调、信息调研、后勤保障等工作,人员构成主要由政法委、综治办委派。接访科,负责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的接待、登记和受理矛盾纠纷工作,人员构成主要由信访局委派。调处科,负责矛盾纠纷的调解、分流、督查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全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人员构成主要由司法局委派。“三室”是指接访室、调解室和恳谈室。接访室作为接待人民群众、企事业单位来电来信来访的场所,实行“一门式”服务,做到进一家门,解百家纷。调解室采用了圆桌会议的布置形式,改变过去调解组织普遍采取的庭式调解模式,体现了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原则,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精神。恳谈室为当事人之间心平气和地交流感情、交换意见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场所,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XX市XX区司法局局长XX
第三篇:创新大调解机制构筑大稳定格局
根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我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于今年2月20日在全市率先组建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基本建立大调解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得到省市职能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区政法工作中的又一亮点。回顾组建的思路历程,应当说整个大调解机制组建过程我们始终贯穿了创新这条主线。我区调处服务中心之所以成为亮点,并不是因为XX首家成立才成为亮点,而是创新了大调解机制,形成XX特色,才成为亮点。并且这个创新是建立在对传统调解模式和新型矛盾纠纷特点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之上的。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专题调研。一是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基本特点、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传统社会矛盾纠纷主要以婚姻家庭、继承析产、邻里纠纷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主,具有单一性、内部性和不易扩散性等特点。新形势下,随着改革改制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矛盾纠纷类型、轻重程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而且一定程度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占多数,居主导地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越容易激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群体性、综合性等新特征。二是对现行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调解模式进行专题调研。现有调解类型主要为三种,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其中行政调解又可分为信访调解、治安调解、城管调解等。现行调解模式是与传统矛盾纠纷特点相应的,但应对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有四个方面的缺陷:
1、在组织体系上。存在上下分割、断头断腿现象。譬如区和街设立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但在基层没有生根;街道和村居分别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但在区级没有指导组织。而且上下级调解组织之间没有隶属、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上下没有合力。
2、在工作机制上。调解组织之间、涉案单位之间处理矛盾纠纷,存在条条分割、块块分割、条块分割的格局,各个调解组织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战,左右形不成合力。
3、在职能配置上。过去调解组织存在有职无权现象,没有按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配置职能权限,要发挥大作用有大作为较难。
4、在机构设置上。用庭式调解方式代替人民调解方式不合适,体现不了人民调解的基本特点,体现不了政府就是服务的理念。三是对近年来我区调处重大矛盾纠纷成功案例进行专题调研。近年来我区对重大社会矛盾纠纷,由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亲自组织协调,以涉案责任单位为主体,涉案部门包括政法部门共同参与,提高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和成功率,为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解决传统调解模式的弊端,结合解决矛盾纠纷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我区总结近年来调处矛盾纠纷的实践经验,创造性提出大调解模式,基本构架是以信访局的矛盾纠纷接访,综治办、司法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司法局的矛盾纠纷调处三大职能为基础,实行政法部门包括综治办、信访局联合办公受理调处矛盾纠纷,区委区政府主要部门包括区政府派出机构、涉案单位共同参与联动,形成联合联动办公、联合联动办事、联合联动接访、联合联动调处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模式。做到有案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全面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接访、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通过建立大调解服务体系,实现三个转变。由小调解向大调解的转变,真正实现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各方参与调解的新格局;由单一调解向综合调解转变,逐步形成民事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调发展的大调解机制;由随意调解向规范调解转变,从接待、咨询、受理到调处问题,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最终达到四大工作目标,即调解资源大整合大集中、调解体系大健全大完善、调解机制大联动大运作、调解职能大提升大发展,以大调解保障大稳定,以大稳定促进大发展。具体讲有四个创新:
一、组织体系创新领导层面:成立XX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综治办主任、司法局局长、信访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法院、检察院等19个部门和单位。具体工作由综治委牵头。机构设置:成立区街两级中心。区中心由司法局局长任主任,信访局、综治办、公安分局、司法局各派一名区管副职任中心副主任。综治办、公安分局各派1名干部,司法局派2名干部,信访局派3名干部常驻中心开展工作。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为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成员单位,其他部门、单位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工作由司法局牵头,政法部门联合办公,其他部门联动办公。街道原则上在原有重大疑难纠纷调处中心基础上,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设在司法所,由综治主任兼任中心主任,司法所所长兼任中心副主任,负责日常调处工作。网络覆盖: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及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设调解窗口和首席调解员。二是居民小区楼幢、村民小组及100人以下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民调小组。三是区管系统和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调解办公室。四是区其他部门、直属单位建立健全民调信息员。新型组织体系打破了过去调解组织上下分割的格局,以区中心为龙头,不断向下延伸,上下结合,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具有指导职能,从而形成了二级中心、三级组织、四级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大调解组织体系,为建立大调解联动机制提供组织保证。
二、运作机制创新主要是四套机制
第四篇:学习借鉴大调解机制 全力构筑大稳定格局
学习借鉴大调解机制 全力构筑大稳定格局
——××分局组织收看四川“大调解”工作经验报道情况汇报按照市委维稳办关于组织收听收看四川“大调解”工作经验专题报道的有关通知要求,从3月22日开始,××分局认真组织全体人员连续几天分别收听收看了3月22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3日的“焦点访谈”以及24日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围绕四川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创新三种调解机制进行的系列宣传报道,并借助“二五学习日”的机会,于24日下午专门召开党员座谈会,组织全体党员围绕“如何学习借鉴大调解机制,全力构筑分局大稳定格局”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四川省“大调解”工作先进经验是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探索,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化解社会矛盾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的精神,对各级各部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
具体到分局工作,局长××同志指出,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促进平安××建设,构建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局党组对我们的重要指示和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专业分局的特色和特长,自觉结合实际,尽快确定建立加强分局信访稳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是建立学习宣传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加强《信访
条例》等信访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通过知识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懂法、用法。二是建立“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办理”制度。要严 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就地解决问题与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一把手”亲自抓,加大调处力度,努力吧本级(或本部门)的问题就地解决好,不准越级上访,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是建立“一把手到位”和领导包案制度。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认真对待越级上访和突发性群体上访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或拒绝接访。对推诿扯皮、不能及时疏导、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格追究负责人的责任。要迅速到位,做好疏导工作。确保信访案件妥善解决。
四是建立信访预警制度。确定一名同志负责信访信息预警 工作,主要做好信访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上访苗头,不安定因素及时上报有关领导,为领导及时了解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预警信息,信访信息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第五篇:法官进社区,构筑“大调解”格局
法官进社区,构筑“大调解”格局 “有问题找法官,找法官去街道”,如今五里沟街道“法官工作室”已成为社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今年5月,街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有利条件,与区法院联手成立了我市首个法官工作室,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调解纠纷,这也是我市首个在街道试点成立的法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经办理了 29个案件,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8月8日济南日报头版刊登了省、市有关领导对这一创新做法的批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批示:“做法很好,工作富有创新性。从预防入手,抓住了关键,可以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焉荣竹批示:“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应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这样更能依法依理做好工作。”
近年来,五里沟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思路,整合基层维稳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着力构建联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法官工作室”就是街道构建大调解格局的举措之一,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为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创新理念,确立“联调联动”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棚户区改造的逐步推进,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大量离、退休人员归入社区管理;因拆迁安臵、征地补偿、物业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高居不下,且呈现多元化、群体化、复杂化的趋势。居民群众涉法问题大幅增加,单靠社区内部调解难以满足需求,社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矛盾纠纷的需求与日俱增。此外,社区里的矛盾纠纷很多时候因为缺乏及时和专业的调解,小事变大,甚至演变为上访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在这样的背景下,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新时期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确立了“加大工作力度、延伸工作内容、加强部门联动、调解预防并重”的工作思路。
二、整合资源,形成化解矛盾整体合力
2010年,街道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打造了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以此服务中心为依托,一是建立了社区警务室,由派出所派驻民警轮流值班,在社区内接待群众来访,了解人口动态,进行治安巡查和开展矛盾摸排。二是成立了“法官工作室”,由槐荫区法院选派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法官长期进驻社区,让法官走到社区群众身边与社区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社情民意,向社区居民提供普法宣传教育、法律咨询以及现场起诉受理等工作,实现法庭向社区延伸。与此配
套的“赵平恳谈室”、“温情调解室”、“和解吧”一并投入使用,为居民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三是开展了律师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结合各居实际,打造了一居一特色的品牌。在顺祥街居委会成立了迎春律师老年维权岗,在公祥街社区成立了残疾人法律维权岗,在和平里社区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法律维权岗,在平安里社区成立了妇女法律维权岗,在发祥巷社区建立了和声调解工作室。五个社区品牌各居特色,而又共建共享,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四是成立了一支社区信访工作联络员(社区法官)队伍,打造一支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信访工作联络队伍。要求他们做好“四大员”,即成为排查矛盾的“侦查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社会稳定的“保卫员”、政策法律的“宣传员”。
三、完善机制,新工作模式强保障
一是成立街道联合调解委员会,在前期整合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一支专业化、专职化的调解队伍。依法将人民调解员、信访工作联络员、民警、律师、法官等力量有机联合起来,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互动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的调解力量注意不同的侧重点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街道联合调解委员会成员每月15日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上月情况,共同协商处理矛盾纠纷,排查矛盾隐患。三是建立社区访谈制度。针对有关问题邀请辖区大单位、涉案单位、群众代表等进行集体协商,未雨绸缪,对于带有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提前介入、超前预防;对于积攒多年的疑难问题,召开听证会,多方共同诊断,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有效的解决疑难问题。通过这些机制,积极构建强势的社会矛盾排查调解合力及工作网络,形成化解、排查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丰富载体,打造“零距离” 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组建了律师法律服务QQ群,面向辖区居民开放,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由专业律师在线为其答疑解惑,自开通以来,共接到居民咨询 152次,受理案件7 起。二是印制了法官便民服务卡,卡片上印有法官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与法官及时沟通,并开通服务热线,随时接听群众咨询。三是开设“法官讲堂”,培训指导进社区,针对居民关心的婚姻法、劳动法、继承法等问题,每月一次为社区居民集中授课,进行普法教育。四是成立了“街访驿站”,对来访居民实行温情接访,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由联合调解委员会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直到彻底解决为止;五是实施“普法宣传”工程。在5个社区显著位臵设臵了50块法律宣传栏,内容涉及酒驾、养老、继承、拆迁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
五、联调联动,“大调解”格局成效初显
矛盾发生在哪里,法官就出现在哪里。前不久,发祥巷社区的一个户外广告牌被大风刮倒,将停放在附近的一辆轿
车砸坏。为此,车主与广告牌“主人”济南某广告公司发生争执,并把事情反映到社区居委会,信访联络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法官工作室”取得联系。在“法官工作室”的调解下,车主与广告公司达成协议,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街道在具体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健全街道联合调解委员会的功能,发挥“发现、介入、调处、解决”的第一线作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切实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介入,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战,变政府主导为干群联动,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35宗,调解矛盾纠纷 32宗,调解成功率为 91%,防激化率98 %,且无一宗反复,无一宗投诉。至此,“大调解”工作格局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功能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