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完善大调解机制之我见
今年,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立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中的开拓突破,并不是原有民调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在对原调解方式从形式到体制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适应南京市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的必然产物,必将有效地提高社会矛盾调解的质量和效率,对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必将产生轰动效应和深远影响。
一、整合调解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以前的人民调解是以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的调解体系,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民间纠纷,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时,调解力量和力度显然薄弱,不能很好的应对群体纠纷,而我市在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以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滞后行业的整治和取缔等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带来的矛盾,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等特点,加之群众民主、法律意识的增强,极易引发群众上访事件,甚至带来社会动荡。而对以上新情况,只靠调委会和民间调解显然不能应对,这就要构建大调解网络,把民间调解、治安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综合起来,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或司法牵头实施,由民政、城建、妇联、工会、公安、法院等部门参加的联合调解组织,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增强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确保调处成功率。
二、确保信息畅通准确,掌握工作主动权。当前,社会改革的力度加大,城建速度特别是河西新区的建设速度加快,征地拆迁、劳力安置等工作,必然带来部分群体利益的再调整,这是群体性矛盾爆发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社会矛盾所具有的动态性、可变性的特征,为及时准确的掌握第一手信息,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超前做好化解工作,防患于未然,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信息员及党、团员的骨干力量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民情、社情,尽快取得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进行分析、判断,为化解矛盾提供依据。
三、抓住主要矛盾,把握调解重点。当前的社会矛盾多具有广泛性、多发性的特点。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应把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所关心的、社会所关注的拆迁补偿、就业安置等热点问题上。群体性上访或群体性阻挠某项工作的开展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调解中心在调解这类矛盾时,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想法,详细认真地解答有关政策、规定,真心实意帮助确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困难,但对个别无理起哄,不满现行政策,组织煽动的幕后策划者,则根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肃教育,必要时,对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以防事态扩大,对已经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要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兑现优惠政策,本着公开、公正、透明、关心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大程度的稳定群众情绪,尽量化解矛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敏感时期的大调解工作,要认真、细致、深入、如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或活动期间,调解中心的工作要有~性,提前做好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动态,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以免由于群体上访给工作、生产、生活、交通秩序造成混乱,造成不良影响。
四、抓好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依法办事的能力。当前的群体纠纷矛盾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安置、落后行业的整治等方面。群众是矛盾一方的主体,在解决群体矛盾纠纷时,应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抓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群众的意识和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尤其是现行政策较高执行的政策有较大差距时,更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即使部分群众一时难以想通,由于时间或项目的特征不同,调解工作相对来讲也好做一些。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矛盾的产生不是一种因素所造成,不是靠一个部门或某个组织能调解成功的,在大调解机制下,必须多部门联合,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才能较好地平息事态,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秩序,才能保证社会的快速发展。xx街道司法所 xxx
第二篇: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解决纠纷,矛盾,背景,实践,一、大调解机制的背景
我国的调节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那时人们按照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解决社会矛盾。在其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调解文化都有体现和发展。建国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调解制度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确定了我国的调节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调解类型也面临种种困境,难以适应及时缓和大量纠纷的现实需要,在解决纠纷上的作用日趋下降。这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如今很多地方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结合重建调解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机制,都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矛盾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但从法律视角看,目前我们所建立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其调处中心,其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大调解”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大调解机制的内容
大调解机制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这四种调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如家庭成员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二)司法调解
司法调解是法院做出的调解,调解书生效后有强制执行力。司法调解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古人强调“和为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调解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法官眼里,除了一部分重大刑事案件外,许多案件从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要求既解决矛盾,又使双方不致于破裂,还能和谐共处。一些案件判决后,双方成了仇敌,好朋友也反目。两个企业本来有很好的经济联系,因为一场纠纷最后中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运用司法调解,可以把原有关系继续维持下来,不致于矛盾加剧,关系僵化。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质是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对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相关问题,并按照法律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同人民调解一样,属于诉讼外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均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当事人均应具有约束力。
(四)社会调解
社会调解是我国正在建立的一种调解机制。是根据前三种调解的不足总结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前三种调解方式的不足和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大调解机制。社会调解主要是针对广大消费群体,也就是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有在商业集中区建立调解办公室等。因为在商场等商业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消费者维权困难,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立调解办公室等,就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加方便人民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大调解机制的不足
我国目前,人民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率上升,上诉率、上访率也随之上升。人民法院疲于应对大量的申诉、上访,不堪重负。同时,案件审判并未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但是,我国的大调解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大调解 不是只进行调解,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大、疑难纠纷的报告制度(保障信息通畅)考核奖惩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经费保障机制难以落实
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去主动上门到事情纠纷发生的地方去进行调解,这可能会产生成本上的问题,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恐怕制度会虚置。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经费保障应该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大调解”工作经费应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报酬得到落实。问题:对于社区调解中的个人自愿调解或由行业组织或集体推举的调解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
(三)监督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大调解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大调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经营者的不诚信问题、个别行政机关消极执法行为,可进行调解建议,司法建议。对于经营者的行为,可要求相关部门行使处罚权,至于行政机关则由检察机关进行督促改进,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行政权等公权力依法运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符合的调解机制,有助于我们解决纠纷和矛盾。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大调解机制发展得到稳定的经费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参考文献:
[1]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1)[2] 张敬思 《中州学刊》 2010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 齐爱军.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邢台学院学报,2006,(4).[4]
[5] ]何亚军,施春军.我国调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兼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协调与整合[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3).[6 ]刘刚.从司法ADR视角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2006
第三篇: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解决纠纷,矛盾,背景,实践,一、大调解机制的背景
我国的调节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那时人们按照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解决社会矛盾。在其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调解文化都有体现和发展。建国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调解制度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确定了我国的调节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调解类型也面临种种困境,难以适应及时缓和大量纠纷的现实需要,在解决纠纷上的作用日趋下降。这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如今很多地方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结合重建调解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机制,都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矛盾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但从法律视角看,目前我们所建立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其调处中心,其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大调解”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大调解机制的内容
大调解机制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这四种调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如家庭成员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二)司法调解
司法调解是法院做出的调解,调解书生效后有强制执行力。司法调解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古人强调“和为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调解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法官眼里,除了一部分重大刑事案件外,许多案件从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要求既解决矛盾,又使双方不致于破裂,还能和谐共处。一些案件判决后,双方成了仇敌,好朋友也反目。两个企业本来有很好的经济联系,因为一场纠纷最后中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运用司法调解,可以把原有关系继续维持下来,不致于矛盾加剧,关系僵化。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质是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对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相关问题,并按照法律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同人民调解一样,属于诉讼外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均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当事人均应具有约束力。
(四)社会调解
社会调解是我国正在建立的一种调解机制。是根据前三种调解的不足总结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前三种调解方式的不足和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大调解机制。社会调解主要是针对广大消费群体,也就是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有在商业集中区建立调解办公室等。因为在商场等商业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消费者维权困难,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立调解办公室等,就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加方便人民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大调解机制的不足
我国目前,人民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率上升,上诉率、上访率也随之上升。人民法院疲于应对大量的申诉、上访,不堪重负。同时,案件审判并未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但是,我国的大调解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大调解 不是只进行调解,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大、疑难纠纷的报告制度(保障信息通畅)考核奖惩
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经费保障机制难以落实
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去主动上门到事情纠纷发生的地方去进行调解,这可能会产生成本上的问题,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恐怕制度会虚置。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经费保障应该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大调解”工作经费应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报酬得到落实。问题:对于社区调解中的个人自愿调解或由行业组织或集体推举的调解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
(三)监督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大调解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大调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经营者的不诚信问题、个别行政机关消极执法行为,可进行调解建议,司法建议。对于经营者的行为,可要求相关部门行使处罚权,至于行政机关则由检察机关进行督促改进,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行政权等公权力依法运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符合的调解机制,有助于我们解决纠纷和矛盾。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大调解机制发展得到稳定的经费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参考文献:
[1]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1)
[2] 张敬思 《中州学刊》 2010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 齐爱军.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邢台学院学报,2006,(4).
第四篇:大调解机制下我市行政调解的完善(模版)
大调解机制下我市行政调解的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以及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迅速推广,使得行政调解因其独特的功能和职能上面的优势而日益成为人们所日益青睐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其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大调解”机制就是一种类似于西方ADR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其涵义是指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调解中心具体运作,司法部门业务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联动,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目的在于:通过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调解资源,通过“三位一体”系统的建设,实现”三位一体”的调解制度,以调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和社会公信力。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市对行政调解的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我市行政调解与全国很多城市相比不够完善。如何正确认识我市行政调解的问题?如何完善我市的行政调解?
一、行政调解的概述
行政调教有很多学着有着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由国家行政组织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运用说服教育等途径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活动;也有人理解为行政调解是介于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之间的一种调解制度。我从各方面学着的解释和自我的总结理解得出:行政调解是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或国家政策,遵循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是从行政权的行使、监督设定而展开。主要体现在政府或政府的职能部门主持调解与其相关的民事纠纷和社会上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我国常见的行政调解对象一般是民事纠纷或是行政纠纷。不论是哪一种纠纷,他们都与相关的行政机关相联系。行政调解的前提是当事人自愿,否则行政机关不能运用强制手段进行调解,如此强制调解是无效的。
二、大调解机制下行政调解的特点
1、以党委牵头的行政调解
现有的行政调解还是有很多是由政法委牵头,检察院和行政机关共同调解的。我国政府就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发挥其行政权的积极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从而秉承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所以,党委和政府
对大调解下的行政调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地区行政调解工作的建设水平。由党委的指引,各级行政机关能够更加充分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帮助,从而高效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团结稳定。
2、“三位一体”式的行政调解
现行的大调解机制下的行政调解已经是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基础组成的“三位一体”式的调解形式。我市在大调解机制下,已经组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局势。现在的行政调解,包括基层人民政府进行、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行政调解。所有行政调解部门必须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调解由被动转入主动,介入面也在扩大,包括征地拆迁、物业纠纷、医疗纠纷、工人工资等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越级上访的纠纷,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从而减少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行政调解的原则
行政调解原则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缺乏详细的规定,从而导致行政机关处理纠纷时存在随意性、缺乏约束。因此,应当确立行政调解的适用原则,从而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优势。
1、行政调解应具有公开原则
作为政府行政机关行为,应经得住群正监督和讨论。所以,行政调解应该具有公开性的原则。行政调节的每一个阶段和步骤都应以当事人和公众看得见的方式进行,当然,涉及到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采用旁听、公告等方式对公众公开。
2.行政调解应具有自愿原则
行政调解的前提自愿。在行政调解中行政机关要尊重纠纷双方意见,不能对纠纷当事人进行强制调解。
3.行政调解必须遵循合法合理原则
行政调解也必须遵循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首先,行政调解必须遵循主体、程序、内容等方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保障纠纷当事人的权力。其次,在行政调解时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4.行政调解应遵循高效便捷原则
高效性和便捷性式行政调解的最大的优势。行政机关在处理纠纷时应做到高
效、及时的化解矛盾纠纷,简化程序,为当事人提供多种化解渠道,避免“久调不决”。
四、我市行政调解的现状
我市在大调解机制下的行政调解由党委、政府、人大等机构统一领导部署,法院及有关部门在纠纷解决方面起到协调和互动作用。实现了从诉前到结束由引导调解、委托调解、专业调解员参与的完整调解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基层执法过程中关于行政调解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
在我市虽然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院调解联动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但是,矛盾纠纷的解决并灭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没有相应的调解相互协调的制度,因此,行政调解的运作机制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
(2)调解范围不明确
在我市的行政调解工作中,存在着调解范围不断扩大,无论纠纷性质的扩大,还是主体的扩展,行政调解的范围似乎无所不及;换句话说,只要不是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都可以通过行政调解的方式解决。如此这般,行政调解就没有职责范围。
所以,必须对行政调解的范围加以清晰的界定。
(3)行政调解工作者整体素质与当前新形势的需求不匹配。
行政调解员应当符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要求: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市行政调解员的结构不合理,大多是退休人员或兼职人员
(4)行政调解工作的经费不足
我市行政调解组织的经费难以保障,甚至已严重制约了行政调解工作的开展。经费保障是行政调解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行政调解工作人员必须得到自己应有的劳动报酬。如果行政调解调解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影响调解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如何解决我市行政调解的问题
1、实现我市行政调解制度的统一
目前相关法律只对行政调解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于行政调解程序、方法等内容均没有涉及,实践中无法可依,很难操作,导致在调解矛盾是一般都凭经验处理。所以制定应尽快制定行政调解的详细制度,使我市行政调解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具有可操作性。
2.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创新工作机制
在我市的行政调解工作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加强对行政调解的培训工作,提高行政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水平。第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调解工作水平建设。第三,不断扩大基层行政调解组织的范围。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基础性作用。
3.发挥行政调解的主导作用
当前我市行政调解工作,要合理调解党的政策与法律在行政调解中的关系。行政机关应当转变行政理念,发挥行政调解的主导作用为行政调解工作拓宽渠道。
五、大调解机制下行政调解的完善
1、规范行政调解程序
法理学上讲:整个法律体系范围内,程序制约着权力,同时实现双方或者多方之间权力平等,极大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是法律权威的具体表现。行政调解虽然是一种非诉纠纷解决的机制,也要遵循调解工作程序上的规定,所以整个行政调解过程必须有着完善和严格的程序。
2、科学设置行政调解机构
当前行政调解机关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或依据法律法规所设立的组织机构。这种设置需要整合并完,配置专业的行政调解工作人员,设置信访机构其工作职责在行政调解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更好地发挥信访机构在协调纠纷,服务公众方面的优势与功能。
六、结语
大调解机制下的行政调解,是在以化解矛盾纠纷为目的纠纷解决方式。因为其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突发性及不确定性,所以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款对其规范,同时行政调解还存在很大地域性特点,这些都是大调解下的行政调解的阻碍。因此,我们应重新完善界定行政调解组织的性质和范围,完善调
解程序,提高行政调解的能力,从各个可操作面完善大调解机制下的行政调解。
第五篇: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工作情况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共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7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1200余家。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管理手段不规范,食品、药品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加之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矛盾纠纷日益凸显,给社会稳定和谐都带来一定的影响。落实防范措施,妥善处理涉及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和药品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非常有必要。现将我局在大调解工作上的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做法
局党组一直很重视调解工作,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制定了行政调节制度、工作流程,明确了分工,设立了专门的调解室,做到了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经费、有台账。
一是完善三级监管网络。县政府设立乡镇(街道)食品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了26名专兼职协管员;依托村居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设立了575名安全信息员;聘请了88名社会监督员;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设立了副科级的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向每个乡镇(街道)派出2名联络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和示范创建网络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化解矛盾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开展“六进店室”综合服务活动。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开展了以“监督标牌进店室、法规宣传进店室、业务指导进店室、监管执法进店室、案件回访进店室、行风评议进店室”为内容的“六进店室”综合监管服务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同时,积极帮助管理相对人解决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守法经营、诚信服务,从而达到了化解矛盾、科学监管、营造和谐、树立形象的目的。
三是创新安全风险防控模式。我局积极探索防控平台及长效机制建设,建立风险会商制度,形成风险信息、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并有效发挥县、乡、村、点四级监管、监测网络作用,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管理,集中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应急处置队伍,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置流程图》,组织了应急演练和队伍培训,提高了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和疑难纠纷的调解处置工作的能力。去年全年全县无食品药品重大事故发生,无人员伤亡。
四是做好12331投诉举报工作。我局制定了处理投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积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协调处理机制、跟踪督促机制、审查反馈机制等工作机制和制度,配备有专门人员负责投诉举报的受理登记工作,电话24小时有专门人员负责接听,投诉举报案件3个工作日内办理,紧急案件1个工作日内办理,对投诉举报事项的承办情况,事项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当事人;对较复杂一时不能结案的案件,规定时间内采取先将初步调查处理情况向当事人进行反馈,然后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段进行反馈,对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向当事人做好解释工作。做到了“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使12331成为沟通公众的桥梁。
五是规范依法行政工作。投资2万多元,参照法院审判庭模式,设立了全程监控的行政案件调查室,对案件当事人起到警示教育和保密作用。在全局探索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得到了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及案件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坚持每半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监察回访活动,通过回访,面对面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执法工作。
二、存在问题
1、调解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缺乏必需的调解知识,调解能力有待提高。
2、行政调解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3、与其他部门的联系需进一步加强。
三、工作建议
1、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排查和联合调解,加强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调解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