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调解机制

时间:2019-05-15 00: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大调解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大调解机制》。

第一篇:三大调解机制

中 国 共 产 党

阿图什市委员会办公室(通知)

━━━━━━━━━━━━━━━━ ★ ━━━━━━━━━━━━━━━

阿党室字„2011‟10号

阿图什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各乡党委和人民政府,各街道工委、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阿图什市委员会办公 室 阿图什市人民政府 办 公 室

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

“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贯彻自治区、自治州关于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的要求,现就我市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2011年,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机制实现有效运转。“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密切配合、规范运作;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通过努力,实现民转刑案件、行政复议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年下降,人民调解调成率、民事诉讼调成率、可调性行政投诉案件调成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对各类可调性矛盾纠纷坚持以调解为基础,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联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调解责任。

(二)预防为主,化解矛盾。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三)依法调解,防止激化。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发阶段,防止激化、扩大。

(四)快速反应、相互配合。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臵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矛盾。

(五)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的工作贯穿于调解的整个过程,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三调联动”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市政府常委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法院、检察院、综治办、维稳办、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政府法制办、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市委610办、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房产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环保局、民宗委、农业局、工商局、计生委、总工会、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分别设立本行业调解协调指导委员会,其他市直行政职能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大中型企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乡(街道)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工作平台,在乡(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设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室,以联调工作机制为载体,组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信访办等职能部门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联防联调。联合调处工作室设调解员,由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司法所直接管理使用。

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联络员工作室。村(居委会)、厂矿企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组(楼院)、车间建立人民调解小组。

五、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三调联动”工作规划、工作措施;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落实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措施;实施奖惩,严格责任追究。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指导管理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于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进行分流指派;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的协调调处;对调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验收评比,总结推广经验;对调处单位提出奖惩建议。

(三)协调指导委员会职责:分别负责对本行业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行政调解、其他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密切与其他协调指导委员会的衔接配合,及时化解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

(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与相关部门的“三调联动”工作;积极调处领导小组交办、督办的案件,积极参与调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及其他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本部门、本系统开展“三调联动”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五)调解工作室职责:排查化解本部门、本行业的矛盾纠纷,对本部门下级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指导管理;接受“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调度,对于重大的、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实行联查联调。

(六)乡(街道)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室职责:做好来信来电来访接待中收集到的和矛盾纠纷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分流调处;组织好较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督办有关职能部门承办分流的案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通报、研究案件;及时向党委、政府和上级调解领导机构报告工作情况;提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奖惩建议。

(七)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公安派出所调解联络员工作室职责:接受公安派出所委托,调解公安派出所和公安110报警服务台受理的治安纠纷。

(八)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民法庭调解联络员工作室职责:做好简单的可调案件的调处工作,协助法庭进行诉前、诉中调解和诉后执行和解。

(九)村居委会、厂矿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小组职责:认真做好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上报,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一些较大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六、工作机制

(一)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制度。当事人寻求公安机关帮助解决治安纠纷时,凡属可调解范围的,接警人员应主动建议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交至驻所人民调解联络员工作室处理。

2、联合调处制度。对较大的矛盾纠纷实行公安派出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联合调处,相关单位参与。

3、移交及立案办理制度。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可报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室或县级、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组织公安、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联合调处。调解不成功的,由公安机关立案办理。

(二)人民调解与其他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行政调解案件受理制度。行政调解案件受理来源为:行政职能部门在排查或接待来电来信来访案件及日常工作中掌握到的;公安派出所或人民法庭人民调解联络员通过政府法制办移交的;乡(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或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

2、分流与行政调解移交制度。根据行政部门的职能和矛盾纠纷的性质,先行归口调处。对归口办理单位调解确有困难或分工不明确的矛盾纠纷,逐级交乡(街道)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室或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调处。

3、限期调处制度。根据矛盾纠纷的大小,明确不同的调处期限。对于切实难以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进入法律程序。

(三)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分类调解制度。法院(庭)对各类起诉案件先审查分类,对适应调解的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将案件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诉前告知调解制度。对于可调解的民事纠纷,由法院(庭)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

3、诉中委托调解制度。民事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部门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

4、调后审理执行制度。对经调解形成《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又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依法确认其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协议的,人民法院要依法执行。

(四)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受理纠纷制度。各行政职能部门统一受理涉及本部门的矛盾纠纷。信访部门可受理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纠纷。

2、分类办理制度。行政职能部门和信访部门对于受理的一般矛盾纠纷,由其指令下属部门按程序调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引导当事人进入司法程序。

3、案前调解制度。人民法院对可以行政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前,应主动告知当事人,可以先行行政调解。

4、优先审执制度。对经行政调解已达成协议的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优先审执。

5、息诉罢访制度。对不服司法部门处理结果而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各相关部门应及时主动采取联动行动,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五)重大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

1、受理纠纷制度。各地各部门统一受理涉及本地本部门的矛盾纠纷,对较大的或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由最先受理的部门将纠纷上报乡(街道)联合调处工作室或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2、联调办理制度。乡(街道)联合调处工作室或县级、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宜调则调,宜分则分”的原则,对某个部门能够单独调解处理的,指令专门部门直接调解处理;经两次调解仍不能达成协议的,由联合调处工作室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联调办结。

(六)跟踪回访机制

无论各部门受理并调解的本地本部门矛盾纠纷,或是通过“三调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均应按法律、政策和规定程序要求受理、分流、移交、调解,并在调处完毕一个月内进行跟踪回访,确保调解效果。

七、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要充分保障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经费。市、乡、村三级“三调联动”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主要用于“三调联动”工作的宣传、奖励、培训和日常办公。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培训、奖励、日常办公。将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及人民调解员生活补贴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人民调解员的身份必须经司法行政部门核准确认并备案,生活补贴由其管理发放。同时,建立人民调解员案件办理奖励制度,对每调成一起的矛盾纠纷,可根据纠纷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序兑现奖金,奖金由分流指派单位或委托单位及受益单位解决。

八、考核奖惩 坚持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严格目标考核,兑现奖惩。认真落实半月排查、月例会、季通报、半年讲评和年终考核奖评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内容,对调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因组织不力、保障不到位,导致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及时通报 批评、督促整改;对因排查调解不力而导致矛盾激化,诱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篇:第三方调解机制

莆田平民医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节制度

1.医院由门诊管理部(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统一负责全院医疗纠纷的接待与处理工作。相关科室、职能科室均有责任积极参与或协助医疗纠纷处理,不得推诿。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责任明确、责罚相当、公平公正、化解矛盾的原则。

2.医疗纠纷发生后,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尽快与患方沟通,解答疑问,化解矛盾,争取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医院各职能部门有责任积极协助科室做好调解工作。未经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同意,科内其他医务人员不得就有争议的医疗事件向患方进行解释与评价。

3.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根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引导患方通过院内协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法院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院内协商无果、要求赔偿问题,医院建议患者或患者家属通过第三方调解进行解决。

4.符合下列条件的的医疗纠纷,可以申请医调委调解处理:

4.1 医患双方自愿申请;

4.2 当事人与医疗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 4.3 有具体的调解请求、事实依据和理由。

5.有以下情形的医疗纠纷,不得申请医调委调解处理: 5.1 一方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的;

5.2 法律法规规定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不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

5.3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已经受理或正在处理的。

6.医患双方同意经医调委解决的,需于 7 个工作日内递交完整材料。自材料提交齐全之日起,一般在 45 个工作日内进行调解结案。医患双方认可调解结果并达成协议的,由医调委出具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及医调委盖章即可生效。医患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终结并进入其他纠纷解决渠道。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及医调委盖章后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自觉履行约定。经过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7.医疗纠纷进入第三方鉴定程序或者诉讼程序时,当事科室负责准备病历摘要、医方陈述等相关资料。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负责与鉴定机构、人民法院及法律顾问联系,与科室一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和当事人作为医院代理人出席鉴定会。科室主任(或负责人)作为医院代理人参加诉讼。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或联系律师作为医院另一代理人。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无法出席鉴定会或者参加诉讼的,由其指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代理人参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体现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符合中华民族的心理需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能够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程序简单、服务免费、周期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具有保密性,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需求。第三方调解机构解决医患纠纷,能够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和司法资源

莆田平民医院 2017年1月17日

第三篇: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解决纠纷,矛盾,背景,实践,一、大调解机制的背景

我国的调节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那时人们按照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解决社会矛盾。在其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调解文化都有体现和发展。建国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调解制度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确定了我国的调节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调解类型也面临种种困境,难以适应及时缓和大量纠纷的现实需要,在解决纠纷上的作用日趋下降。这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如今很多地方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结合重建调解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机制,都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矛盾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但从法律视角看,目前我们所建立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其调处中心,其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大调解”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大调解机制的内容

大调解机制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这四种调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如家庭成员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二)司法调解

司法调解是法院做出的调解,调解书生效后有强制执行力。司法调解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古人强调“和为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调解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法官眼里,除了一部分重大刑事案件外,许多案件从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要求既解决矛盾,又使双方不致于破裂,还能和谐共处。一些案件判决后,双方成了仇敌,好朋友也反目。两个企业本来有很好的经济联系,因为一场纠纷最后中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运用司法调解,可以把原有关系继续维持下来,不致于矛盾加剧,关系僵化。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质是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对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相关问题,并按照法律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同人民调解一样,属于诉讼外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均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当事人均应具有约束力。

(四)社会调解

社会调解是我国正在建立的一种调解机制。是根据前三种调解的不足总结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前三种调解方式的不足和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大调解机制。社会调解主要是针对广大消费群体,也就是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有在商业集中区建立调解办公室等。因为在商场等商业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消费者维权困难,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立调解办公室等,就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加方便人民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大调解机制的不足

我国目前,人民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率上升,上诉率、上访率也随之上升。人民法院疲于应对大量的申诉、上访,不堪重负。同时,案件审判并未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但是,我国的大调解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大调解 不是只进行调解,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大、疑难纠纷的报告制度(保障信息通畅)考核奖惩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经费保障机制难以落实

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去主动上门到事情纠纷发生的地方去进行调解,这可能会产生成本上的问题,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恐怕制度会虚置。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经费保障应该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大调解”工作经费应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报酬得到落实。问题:对于社区调解中的个人自愿调解或由行业组织或集体推举的调解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

(三)监督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大调解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大调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经营者的不诚信问题、个别行政机关消极执法行为,可进行调解建议,司法建议。对于经营者的行为,可要求相关部门行使处罚权,至于行政机关则由检察机关进行督促改进,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行政权等公权力依法运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符合的调解机制,有助于我们解决纠纷和矛盾。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大调解机制发展得到稳定的经费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参考文献:

[1]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1)[2] 张敬思 《中州学刊》 2010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 齐爱军.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邢台学院学报,2006,(4).[4]

[5] ]何亚军,施春军.我国调解制度的反思和完善——兼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协调与整合[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3).[6 ]刘刚.从司法ADR视角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2006

第四篇:劳动调解机制创新

创新争议调解模式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XXXXX总工会劳动调解

与法院诉讼调解相衔接机制纪实

自2007年以来,XXXX总工会在区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成立法律部,专门负责探索工会维权的新路子新办法,整合社会职工维权资源,谋求各方联动调解劳动争议,围绕处理劳动争议调解的各个环节,逐步创立了自主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委托工会调解的具有准司法权的调解工作体系,构筑了调、裁、审联动机制,尝试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大调解格局,实现劳资双方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劳动关系的长期和谐稳定。现将我区开展劳动调解与诉讼调解相衔接机制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动争议联动调解衔接机制的建立,犹如一份强心剂,有力地激活了全区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联动调解衔接机制建立之前,XXX总工会依照《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指导企业依托企业行政、职工代表、企业工会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截止2006年底全区25人以上的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共计110多家。然而,XXX总工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为什么过去企业普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呈萎缩状态?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旧设立于企业,其处境难免尴尬。现在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多数是兼职的,他们的主要身份是受企业雇佣的劳动者,是被管理者。这样的身份,在发生劳动争议后,让他们主持劳动争 1

议调解工作,无疑会大大增加其职业风险。即使设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由于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不熟悉,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应当有新的思路,尽量使之摆脱用人单位的影响与制约。为此,2007年初,XXX总工会将劳动调解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向区人民法院沟通,并取得了区人民法院的支持。在区法院的指导下,成立了XXX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以XX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为龙头,逐步建立面向企业一线员工的7个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另外还在非公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XX工业园区建立了园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加强指导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业务,提供帮助和支持,定期通报解决劳动争议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全区劳动争议调解处理工作动态,调动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全区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

二、劳动争议联动调解衔接机制的建立,是一份特效药,彻底扭转了劳动调解书不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软肋局面。

XXX区共有职工3万多人,劳动争议总量和涉及人数持续上升。从近几年来看,2002年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才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约30件,工会接待来访职工也只有20多人次。到2007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达100多件,工会接待来访职工达200人次以上反映劳资纠纷案件。但是企业劳动调解委员会却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劳动争议调解职能正在弱化。据统计,从2002年以来,我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的劳动争议案件只有10来件,屈指可数。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着重调解原则,还严重地影响了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整体功能的发挥,加大了司法成本,导致了矛盾的集聚,影响了当事人的权益保护。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劳动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可先行调解,调解协议不履行可以

提起劳动仲裁。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赋予劳动调解协议可以强制执行的依据。这样就造成了当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劳动者选择的往往是直接申请仲裁,而不是申请调解。但是,劳动调解与诉讼调解衔接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劳资双方当事人可以将达成的劳动调解协议书向区人民法院申请民事效力确认。经法院确认的劳动争议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有同等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另一方可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需再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该机制一经推出,便受到劳资双方的接受与欢迎,我区的劳动调解工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2007年,XXX区总工会劳动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100多件劳动争议案件;2008年,成功调解40多件劳动争议案件;2009年也已成功调解20件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调解协议都能全面履行,劳资双方均表示满意。

三、劳动争议联动调解衔接机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劳动调解工作规范运作。

参照法院诉讼调解的相关制度、标准和要求,XX总工会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劳动调解工作目标考评细则》,积极推进劳动调解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将我区劳动调解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等统筹规划,系统合理地分类分项目列入考评表中,做到目标明确,任务细化,奖惩得当。要求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也做到机构完善,制度健全,服务到位。现各乡镇园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本上做到“六个有”,有批文,有挂牌上岗,有办公地点和办公设备,有台账管理,有制度上墙,有经费保障。至目前,全区已基本上健全了上下互动工会劳动调解网络。同时,XX区总工会制定了劳动调解工作制度,明确了劳动调解工作方式、劳动调解工作流程和劳动调解工作目标等;还制定了调解员调解纠纷纪律、学习例会制度、调解责任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主持人

职责,调解委员职责等,要求调解员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规范,保证依法调解,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不偏袒任何一方;要求调解员掌握调解程序,包括调解庭纪律、当事人规则、旁听规则及其他事项,及时妥善处理调解中出现的意外或重大情况。在当事人双方分清是非,明确责任,认识问题的情况下,适时提出调处意见,引导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对达成的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并检查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协议。使劳动争议调解更具活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践行法治理念,率先构建劳动调解与诉讼调解相衔接机制任重而道远。2007年初,XX区总工会为提高劳动争议调解的速度和效力,争取法院的支持,做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的三快机制,使职工维权案件能得到及时处理,与XX区人民法院建立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与法院诉讼调解相衔接机制,对劳动调解的程序、调解后的结案工作等都作出详细规定。在具体实施中,法院与总工会加强交流、沟通和协调,建立了畅通的工作协调机制。主要内容有:一是劳动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确认。XX区总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等涉及到企业与职工或工作人员之的权益纠纷中,经调解达成的劳动调解协议的,如该调解协议不能即时履行,双方当事人可能产生反悔的,或工会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引导当事人申请法院对调解协议的合法进行审查并予以确认。区法院将根据案件双方当事人申请,及时审查并确认协议的法律效力,并及时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当事人。经法院确认的劳动争议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有同等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另一方可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需再向法院提起诉讼。它极大减轻诉讼经济负担。二是劳动调解委托与协助。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到职工权益等纠纷案件中,可以委托工会主持调解,向工会组织出具书面委托函,将诉状、答辩状及证据材料的复印件随函移送,并可针对具体案情,做好调解指导工作。工会遇到调解疑难、复杂或标的额较大的案件,也可以邀请法院审判人员提供法律指导,或当事人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工会组织亦可以工会名义向法院出具调解终结书,并将调解笔录等相关材料一并移交法院,由法院来处理,等等。目前,XX区总工会与区人民法院联动联调劳动争议案件机制运作良好,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五、保留提起诉讼威慑效应,不放弃调解最后一线希望,以实现劳动争议联动调解衔接机制终极目标。XX区总工会始终树立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观点,做好工会法律援助与服务工作,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纷纷旗帜鲜明地支持劳动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赢了官司、丢了饭碗”的个案也屡见不鲜。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处理现状,劳动争议与法院诉讼调解衔接之后,XX区总工会也转变维权方式,把代理职工提起诉讼仅作为与用人单位讨职工工资进行谈判的筹码,在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劳动争议时,努力争取调解结案。2007年以来成功办理了6起集体追付工资案件,为调解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例如:XXXX区某一鞋面加工厂无故拖欠32名外来工人2007年9月份至10月份两个月工资达4万元左右不发。XX总工会获悉后立即委派工会律师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代表职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法院依法查封该鞋面加工厂针车机械、银行账户、产品货物等,以防止老板恶意转移财产,并提供了相应财产担保。法院当即接受申请,裁定采取保全措施。此后,该鞋面加工厂老板在法律的威慑和工会干部的耐心劝说下,最终同意调解,工人及时讨回应得劳动报酬,老板也没有怨言。还有,2008年5月,成功调处了一民营企业500多名职工因拖欠工资而集体停工怠工事件;2008年6月,成功为一外资企

业17位农民工追回社保金待遇。2008年年8月为一建筑施工企业18名外来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4.6万元。等等。自2007年以来,XX总工会共向农民工发放《法律援助证》1500本,发放《劳动合同法》宣传资料1500册,耐心地解答职工投热线来电劳动法律咨询1000多人次,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20多起,涉及职工共800多人,追回被拖欠工资60万多元,社保金20万余元,妥善解决了职工信访案件,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劳资双方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劳动关系的长期和谐稳定。

总之,XXX总工会在区政法委、区人民法院和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健全了一条适合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的大格局,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有XX区特色的职工权益保障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共赢的新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劳资双方之间和睦、顺畅的劳动关系,缓和劳资双方之间的对抗情绪,防止了劳动争议的激化和无休止的重复,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激起用人单位与职工群众和谐共鸣。

XX

第五篇: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并存相随且日益凸显。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各调解方式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衔接、配合、沟通机制,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为此,构建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就成了实践中及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调解机制产生的背景,内容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大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调解机制,调解,解决纠纷,矛盾,背景,实践,一、大调解机制的背景

我国的调节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那时人们按照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解决社会矛盾。在其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近现代,调解文化都有体现和发展。建国后,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调解制度也走上了一条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法律制度确定了我国的调节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调解类型也面临种种困境,难以适应及时缓和大量纠纷的现实需要,在解决纠纷上的作用日趋下降。这使得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如今很多地方借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结合重建调解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各方参与”的大调解机制,都建立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大调解机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问题,往往首先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矛盾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包括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在内的各有关机构组织,正在致力于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但从法律视角看,目前我们所建立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及其调处中心,其实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法律制度的框架。但是我们的“大调解”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大调解”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大调解机制的内容

大调解机制主要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这四种调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一)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如家庭成员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与单位之间的纠纷。但是,《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解决的。”

(二)司法调解

司法调解是法院做出的调解,调解书生效后有强制执行力。司法调解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双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司法调解实际上是公权力主导下对私权利的一种处分和让与。古人强调“和为贵”,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调解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法官眼里,除了一部分重大刑事案件外,许多案件从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就要求既解决矛盾,又使双方不致于破裂,还能和谐共处。一些案件判决后,双方成了仇敌,好朋友也反目。两个企业本来有很好的经济联系,因为一场纠纷最后中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运用司法调解,可以把原有关系继续维持下来,不致于矛盾加剧,关系僵化。这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合理地、彻底地解决纠纷矛盾。行政调解协议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但它的性质是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对合同的规定来处理相关问题,并按照法律对合同的有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同人民调解一样,属于诉讼外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均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对当事人均应具有约束力。

(四)社会调解

社会调解是我国正在建立的一种调解机制。是根据前三种调解的不足总结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前三种调解方式的不足和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大调解机制。社会调解主要是针对广大消费群体,也就是消费者的。主要方式有在商业集中区建立调解办公室等。因为在商场等商业集中的地方,也是矛盾冲突最集中的地方,但是往往消费者维权困难,矛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这些地方设立调解办公室等,就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加方便人民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我国大调解机制的不足

我国目前,人民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率上升,上诉率、上访率也随之上升。人民法院疲于应对大量的申诉、上访,不堪重负。同时,案件审判并未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但是,我国的大调解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大调解 不是只进行调解,还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比如对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大、疑难纠纷的报告制度(保障信息通畅)考核奖惩

制度、调解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经费保障机制难以落实

调解委员会的成员去主动上门到事情纠纷发生的地方去进行调解,这可能会产生成本上的问题,没有经费上的支持,恐怕制度会虚置。

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经费保障应该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和法律保障。“大调解”工作经费应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员报酬得到落实。问题:对于社区调解中的个人自愿调解或由行业组织或集体推举的调解员的工资报酬问题如何解决。

(三)监督机制缺乏

由于我国大调解机制方面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对在大调解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经营者的不诚信问题、个别行政机关消极执法行为,可进行调解建议,司法建议。对于经营者的行为,可要求相关部门行使处罚权,至于行政机关则由检察机关进行督促改进,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促使行政权等公权力依法运作。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调解机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下建立起来的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符合的调解机制,有助于我们解决纠纷和矛盾。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配合,使大调解机制发展得到稳定的经费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参考文献:

[1] 尹少成.国外诉讼和解与我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关于废除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1)

[2] 张敬思 《中州学刊》 2010 第5期-维普资讯网

[3] 齐爱军.和谐社会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J].邢台学院学报,2006,(4).

下载三大调解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大调解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理利用调解机制

    合理利用调解机制,企业赢得最大利益 本案例由成都市锦江区保安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四川益正律师事务所陈晓刚供稿案情介绍: 2010年3月1日,成都市锦江区保安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员工......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工作情况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共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7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1200余家。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管理手段不规范,食......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

    纠纷调解小平台 释放维权大功效——**区积极构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不断上涨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保障水平的......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研究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革不断加剧,社会结构持续复杂,当今社会已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纠纷多发期。如何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

    师生申诉调解机制(共5篇)

    校内学生申诉制度 商丘市梁园区季庄小学 校内学生申诉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试论行政争议的调解机制

    试论行政争议的调解机制前言:基于“公权不能处分”的法理理念,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调解方式没有合法化,但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变相使用;在行政复议中,调解方式虽已经小范围的合法化,但这......

    行政复议调解机制问题的探析

    一、行政复议调解制度概述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复议法实施条例》)。该条例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在行政复议审理中引入了......

    关于完善大调解机制之我见

    今年,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建立是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中的开拓突破,并不是原有民调方式的简单综合,而是在对原调解方式从形式到体制的全面优化改革,是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