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

时间:2019-05-13 00:0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

第一篇: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

纠纷调解小平台 释放维权大功效

——**区积极构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不断上涨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保障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疾病的诊治期望与医疗技术的客观局限性之间的差距,使医疗纠纷的发生呈上升态势。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汉阳区搭建平台,建章立制,积极探索实践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成立半年多来,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70余人次,受理医疗纠纷35件,其中28件得以成功调解,7件正在处理之中,成功率为80%,未发生一起涉及医疗纠纷的群体性事件,为化解当前日益突出的医疗矛盾纠纷、建立医患和谐关系、实现医疗秩序的良好稳定,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采取三大举措,推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基础建设

往常处理医疗纠纷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诉讼“官司了”,二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官了”,三是医患双方自行“私了”。但鉴于医疗纠纷的专业性太强以及医学的不确定性,打医疗纠纷官司非常复杂;同时,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专家和医院同属一个系统,让患者对其公正性担忧;另外,医患双方身处不同环境、不同立场,沟通不够容易导致对立情绪使矛盾恶化。这些弊端造成 “官司了”太难了,“官了”了不了,“私了”没法了的现象。因此,建立规范、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就显得刻不容缓,不仅可以使医院摆脱较大的精神压力,维持正常工作秩序,也能有效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避免“医闹”现象的发生。为此,汉阳区三大举措全力推进第三方调处机制的建设。

1、坚持党政主导,实现调处机构标准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纠纷的化解工作,组建了由区司法局、卫生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汉阳区“医调委”领导小组,实行部门联动。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2011年8月1日正式成立,工作经费、人员编制、工资待遇和相关保障均列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办公用房70余平方米,办公地点交通方便,利于群众上门调处纠纷,全部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话、电脑、打印机、空调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提供了优良的工作条件。

2、强化人才支撑,实现调处人员专业化。聘请了具有医疗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热心调解事业,有较高调解技能的专职调解员3名,专门从事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针对医疗专业性强的特点,组建了由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以及律师等25人专家人才库,为重大、复杂的医疗纠纷提供咨询意见,保障医疗纠纷得到正确的处理。

3、完善运转机制,实现调处程序规范化。制定区医调委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受理和调解登记制度、配合协作制度、调解情况和重大纠纷报送制度、结案归档制度,统一使用司法部制定的文书格式,确保了医疗纠纷调解工作规范运行。

二、体现三大特性,实现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社会价值

医疗纠纷不仅涉及群众生命权和健康权,而且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对疗纠纷实施“第三方”调解方式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教育说服、耐心疏导、不伤和气的工作优势,并注重部门联动形成调处合力,及时化解医疗纠纷,让医患双方权益得到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体现中立性,增强维权效力。医患发生纠纷时,由于双方缺乏信任,很难达成共识。然而医调会作为医院和患者以外的第三方,与双方都没有利害关系,具有较强的中立性,不袒护任何一方,可以有效缓冲彼此的对立情绪,消除双方顾虑,赢得双方的信任。通过区医调委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医患双方都能按照约定履行。

2.体现专业性,提高维权意识。医调会组成人员均由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他们既懂得相关法律,又深谙医疗管理。在调解工作中一方面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出发,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医疗纠纷,使医患双方当事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

3.体现高效性,降低维权成本。第三方调解机制由政府实行资源整合,实行整体联动,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能使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同时医调会不以赢利为目的,从受理到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这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患方来说,大大减轻了维权成本。

三、履行三大功能,彰显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维权效能

医调委作为链接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患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化解医患矛盾冲突的一剂良药,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块基石。区医调委通过半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效果好,维权效能显著。

1、担当医患冲突“缓冲带”,彰显防激化职能。以往每当医

疗纠纷激化时,患者一方常常不顾事实如何,先行提出要求院方进行巨额赔偿,导致矛盾僵持不下。现在通过第三方调解,将矛盾现场从医疗机构转移到了医调会,将矛盾的表现形式从显性的现场激烈对抗转化为隐性的内部面对面友好协商,让矛盾明显缓解。如:患者林某,2011年8月在某一所民营医院施行了无痛人流。术后不适,遂到大医院就诊,诊断为子宫穿孔,并

住院治疗。对此,患者情绪非常激动,认为医院存在严重过错,可能造成未育女子终身不育,对医院的行为不能原谅。区调委会在积极介入调解的同时,由妇科专家向患者讲解子宫穿孔治愈后对再次孕育影响程度不是绝对的,缓解了患者愤怒的情绪。经多次调解,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患者还专门给医调会送来鲜花表示感谢。

2、筑牢社会稳定“防火墙”,彰显大调解职能。众所周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频发的形势下,加强医疗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对于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利、打造良好的医疗秩序和就医环境、维护汉阳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其重要。如:患者2011年2月因牙龈发炎到一口腔诊所就诊,医生按先打磨病牙再上牙套的方式治疗。病牙打磨后,患者牙痛症状加重。患者认为该口腔诊所将其好齿磨坏,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于是携家属每天到该诊所吵闹,使其不能正常营业。由于医方不予解决问题,患者到医调会申请调解。医调会积极介入,一方面稳定患者的情绪,劝其不要到医疗机构闹事,一方面及时与口腔诊所沟通赔偿事宜,使患者得到了合理补偿,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得到了保障。

3、充当服务百姓“救心丸”,彰显大维权职能。让医患双方坐下来调解,是医调委的主要工作。同时,医调委还承担着引导患者合理、合法维权的职责,实现“和为贵”的理念与“情理法”的原则充分结合,既极大地提升了医患双方维权效能,又为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孕妇杨某2011年10月到一家没有产科手术资质的门诊部做引产手术,在引产过程中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即转同济医院抢救。为挽救患者生命,患者被实施子宫切除术。患者因痛失子宫,认定医疗行为存在重大过错,并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施压,要求赔付巨额赔偿金。由于该医疗机构严重违规,卫生行政部门欲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但如若该医疗机构被注销,患者的赔偿金就可能落空。医调会积极与卫生行政部门商讨,暂缓履行注销程序,先让其关门整改,待调解成功如约向患者支付赔偿金后,再实行行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处罚程序。在医调会的积极努力下,患者得到补偿,有效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第三方调解机制

莆田平民医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节制度

1.医院由门诊管理部(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统一负责全院医疗纠纷的接待与处理工作。相关科室、职能科室均有责任积极参与或协助医疗纠纷处理,不得推诿。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责任明确、责罚相当、公平公正、化解矛盾的原则。

2.医疗纠纷发生后,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尽快与患方沟通,解答疑问,化解矛盾,争取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医院各职能部门有责任积极协助科室做好调解工作。未经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同意,科内其他医务人员不得就有争议的医疗事件向患方进行解释与评价。

3.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根据纠纷的实际情况,引导患方通过院内协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法院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院内协商无果、要求赔偿问题,医院建议患者或患者家属通过第三方调解进行解决。

4.符合下列条件的的医疗纠纷,可以申请医调委调解处理:

4.1 医患双方自愿申请;

4.2 当事人与医疗纠纷有直接利害关系; 4.3 有具体的调解请求、事实依据和理由。

5.有以下情形的医疗纠纷,不得申请医调委调解处理: 5.1 一方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的;

5.2 法律法规规定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不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

5.3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已经受理或正在处理的。

6.医患双方同意经医调委解决的,需于 7 个工作日内递交完整材料。自材料提交齐全之日起,一般在 45 个工作日内进行调解结案。医患双方认可调解结果并达成协议的,由医调委出具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及医调委盖章即可生效。医患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终结并进入其他纠纷解决渠道。经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及医调委盖章后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协议,自觉履行约定。经过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7.医疗纠纷进入第三方鉴定程序或者诉讼程序时,当事科室负责准备病历摘要、医方陈述等相关资料。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负责与鉴定机构、人民法院及法律顾问联系,与科室一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和当事人作为医院代理人出席鉴定会。科室主任(或负责人)作为医院代理人参加诉讼。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或联系律师作为医院另一代理人。科室主任(或负责人)无法出席鉴定会或者参加诉讼的,由其指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代理人参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体现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符合中华民族的心理需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能够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程序简单、服务免费、周期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具有保密性,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需求。第三方调解机构解决医患纠纷,能够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和司法资源

莆田平民医院 2017年1月17日

第三篇:2013年5月关于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方案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方案

根据菏泽市和巨野县卫生局有关今年在我市开展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试点工作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方案》。

一、医疗纠纷调解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县法院院长

县检察院院长

县公安局局长

成员: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县政法委副书记

县司法局局长

县卫生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民政局局长

县法制办主任

县劳动人事局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县工商局党组副书记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县人民医院医患办主任

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设在巨野县人民医院

办公室主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办公室副主任:派出所所长

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二、调解的三种途径

(一)双方直接协调。不利的方面是容易使医患双方矛盾加剧。

(二)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由于卫生局和医院存在管理关系,使很多患者不能信任。

(三)提起诉讼。时间长,成本高。

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第三方调解机构(巨野县医患纠纷和调处工作办公室),今后我院发生医疗纠纷,符合条件的将由这个专门机构进行独立处理。

三、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处置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第三方”在医疗纠纷的调解中,必须淡化政府行为的性质,让更多与医疗界无关的真正第三方人士介入,独立、公正、客观的解决纠纷,最大程度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科学规范原则

在调解中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临床医学操作规范》、《临床医学指南》、临床诊疗路径等,依法调解。

3、费用原则

在调解过程中,应参照《菏泽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执行,如索赔超过一万元,医院无权自行解决,当事双方可申请由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

4、便民原则

医疗纠纷突发性强、不稳定因素多等特点,医疗纠纷的调解应在查实事实、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做到快受理、快调解、快结案,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

第四篇: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呈高发趋势。针对传统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一些缺陷,浅谈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在我国的运行情况,分析人民调解机制在医疗纠纷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对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运用人民调解机制快速、公正、低成本的解决医疗纠纷。

一、我国传统的医疗纠纷处理模式存在的缺陷

2002年9月1日起公布施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可见传统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有当事人和解、行政调解、民事诉讼。这三种方式在在解决医疗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行医疗纠纷呈现复杂的特点,传统医疗纠纷处理方式仍然不能很好的地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反而使一些恶性事件见诸报端。

(一)当事人和解形式,患者于医院双方直接协商解决,简单快捷。但因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医院的解释缺乏信任,导致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二)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机制,在引导医患双方向医疗纠纷的法制化解决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弊端。一方面,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属于医疗机构的上级领导部门,由其主持调解,有“部门保护主义”嫌疑,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排斥戒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往往难以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行政机构只能针对医疗事故的争议进行调解,而现实中这类争议仅占医疗纠纷中的很少一部分。因此,许多医疗机构在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后,并不通过卫生行政机关解决,甚至有学者指出,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机制名存实亡。

(三)民事诉讼是最近几年来被社会公认的解决医疗纠纷的最终手段。法官具有较高的中立性,程序讲究严格的理性,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但通过司法途径诉讼解决纠纷仍然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存在程序繁、成本高、时间长等弊病;另一方面医疗领域的专业性强,而法官又缺乏医学知识,致使判断困难,使得案件审理复杂。

二、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实施现状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为医患双方搭建了维权平台,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医患双方搭建了协商场所,把矛盾引导到第三方调解,保证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自上海首先试水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制度后,初见成效,各地开始纷纷尝试这一制度,为医患矛盾提供一个缓冲平台。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规范性文件;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418个、人民调解工作室1029个,共有人民调解员22802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基本覆盖了地市以上行政区域。从2010年到20**年9月,共化解医疗纠纷22.8万件,其中仅20**年1至9月就化解医疗纠纷44484件,成功率在86%以上,普遍做到了有案必调、案结事了,维护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但由于该项制度处于运行初期,因此有很多地方都不够完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问题与资金问题、法律性质不明确等等。

三、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实践中的问题

(一)《条例》对医疗纠纷调解制度设计的缺陷。作为维护医疗秩序、缓解医患矛盾为重要宗旨的《条例》,虽然关注并确立了调解制度,认识到调解对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但似乎又存在某种顾虑,实施后争议重重,与侵权责任法冲突明显,各方认可度不高。因其极端的倾向性,对医疗机构给予了太多的保护,患者一方完全丧失了对它的信赖。在实施数年后,医疗纠纷反而逐年增多、医患矛盾则愈演愈烈。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全国由于医疗纠纷引发的冲击医院等恶性事件,20**年有五千多件,20**年有八千多件,20**年国家卫计委统计全国发生医疗纠纷7万件左右,我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实践证明,《条例》的立法初衷是缓解医患冲突,但结果却是加剧了医患矛盾,成为造就众多“医闹”的元凶。

(二)医学会的医疗损害鉴定公正性受质疑,并且时间过长。在1987年6月29日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的年代,由于认为医疗事故鉴定不公,患者经常把卫生局告上法庭。2002年的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条例》,规定医疗事故的认定由社会学术团体(医学会)担任,从而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从纠纷中解脱出来。医疗事故鉴定者的改变实际上“换汤不换药”,由所谓的“老子给儿子做鉴定”变成“叔叔给侄子做鉴定”。患者再也无法状告卫生局了,事实上,即便状告医学会,医学会同样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医疗事故鉴定中,通常认为应对鉴定报告负责的是鉴定专家而不是医学会。但鉴定专家一不在鉴定报告上签名,而不出庭接受质询,患者想告也不知告谁。对此,医方给出的理由通常是“保护专家人身安全”。同时,医学会的医疗损害鉴定时间过长,一件案件的鉴定时间少则50-60天,长则3-4个月,如果申请人不认可鉴定结果又要申请再次鉴定,鉴定时间更长。

(三)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基础较为薄弱,指导和管理有待加强。作为医疗纠纷调解的主要机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面临法律定位不够明确、社会知晓度不高、处置能力待提高、经费运转困难等困境,这些都制约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发挥。

1、医疗纠纷调解社会知晓度低、内容匮乏。各地医调委自成立以来,关于医调委的宣传内容中,多涉及医调委成立时间、地点、运营成效等,而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调解流程、调解的实效性反映以及调解员的个人工作详情却很少涉及。这样阻碍了医调委与民众的沟通,医调委也不能很好的发生实际作用。

2、医调委的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医疗纠纷调解中往往涉及复杂、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法学知识,调解员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目前为止,在全国各地的医调委中,调解员队伍,特别是专业调解员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由于报酬低,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到调解员队伍中来,调解水平提高有限。

(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流程有待规范化和制度化。如何在法律层面规范受理范围、责任认定、赔偿数额标准等。在实践中,大多数调解案例的患方不主张采取司法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导致事故过错不明,责任不清,在这种前提下,调解人员主要依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调解,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加上医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产生统一尺度和标准,存在事实上的模糊空间,调解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在这方面管理的难度较大。

(五)调解经费严重不足。医疗纠纷调解经费困难,很难满足当前调解工作需要。关于人民调解经费保障问题,虽然各级都下发了文件,但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同,各地对于医调委的经费获得没有统一标准,许多落后地区财政紧张难以保障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运行费用,落实工作难度很大。

四、提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的思考

(一)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的衔接,加强医疗责任保险机构和理赔人员依法理赔意识、维护公平正义。保险理赔与医疗纠纷有着基本相同的工作内容,如纠纷损失产生的原因、损失的大小、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责任等。涉及有关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纠纷的处理,可吸纳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参与调解。司法部、卫生部、保监会于20**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指出:“保监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依托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处理涉及医疗责任保险的有关保险赔案,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医疗责任保险理赔的依据。形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保险理赔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因此,医疗纠纷发生后,医调委应加强与以医疗责任保险机构的和理赔人员的沟通,最大限度的兼顾各参与方的诉求和利益,以期公平、公正解决医疗纠纷和保险理赔问题。

(二)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重视总结提高。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在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成立调解组织,多举措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一是拓宽调解员选举渠道。医调委至少包含具有法律和医学知识专业方面的人才,所以应注重吸纳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技能、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医学专家以及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也可以聘用一些具备该方面知识的人才,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队伍。二是制定和完善调解员薪酬补偿办法,落实调解员报酬,可以根据调解纠纷的数量、难易程度以及社会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三是要鼓励督促调解员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及医学知识,增长专业调解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调解技巧,提升调解水平。

(三)深化认识,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调解公信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投入,医调委办公场地要独立,确保人民调解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1、建立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管理制度,确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逐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受理范围》、《受理制度》、《回避制度》、《医疗纠纷调解纪律》、《调解员工作纪律》和一整套工作流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应在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下体现医疗纠纷的特色,也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状况,以赔偿金额来确定受案范围。统一规范了调解文书;严格档案管理,促进了整个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确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医疗纠纷调解应该要遵循自愿原则、依法原则、公平原则。

3、严格规范调解程序。一是把住受理立案关,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立案,给当事人一个表达诉求的平台,防止出现过激行为;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引导患者通过其它合法途径解决;二是把住评析鉴定关。专家评析意见是医疗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为此,需要建立专家库;三是把住赔偿标准关,针对患方的受损程度,依法、合理地确定赔偿数额,找准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促成和解。

4、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报导,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群众知晓度。

5、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长效运行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医疗机构与、医调委、医疗责任保险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安等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衔接互动。司法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保监会等部门从法律、政策、制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医疗纠纷实施科学的指导,使医调委规范调解。

(四)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多元渠道。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离不开政府的认可、指导和帮助,政府应加大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构的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医疗纠纷调解经费来源渠道,这是实现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民间自治性组织性质决定其解决工作经费的方式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民间渠道和社会支持募集经费,例如医调委可以通过吸纳社会捐款、公益赞助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渠道筹集资金。

(五)建立统一、独立的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体制,医疗损害鉴定应当建立责任机制,实现权责统一。在当前鉴定制度“二元化”的情形下,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如重复鉴定,加重医患双方的负担,延长诉讼时间,浪费社会和司法资源,降低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公信力。

1、在**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元化的医疗损害鉴定。20**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通知》以及**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卫生厅联合发文《关于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中规定,医疗损害鉴定一般应委托本行政区域内市医学会组织进行,当事人均同意委托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应予准许。**地区的医疗损害鉴定基本上仍然由医学会进行鉴定。目前这种鉴定方式被学者称为**模式。医疗损害鉴定应以专业性和公正性为基本原则,医学会鉴定因其专业性成为无法摒弃的鉴定方式,虽然其公正性一直饱受质疑;独立的司法鉴定机构因追求公正性应运而生,但因专业性的限制始终无法站在更高的舞台发挥作用。所以医疗损害鉴定机制必须要向一元化。笔者认为一元化的医疗损害鉴定应依据医学会鉴定模式为基础来确定。首先,医学会拥有庞大的专家库,其次医学会具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保证了鉴定人具有鉴定资格、鉴定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司法部对专家个人授予司法鉴定资格,由鉴定专家制作的鉴定意见书应有本人签名盖章,对于需要质证的鉴定意见,由其本人到庭作证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医学会仅负责专家库管理、受理案件程序性事项等。

2、医疗损害鉴定不应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的必经程序,应根据具体的医疗纠纷情况做出合理选择。对于较复杂疑难纠纷,医疗损害鉴定有利于认定事实、查清责任,对于正确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事实和证据清楚,以一般常识即可做出判断,不需医疗损害鉴定也能认定事实、查清责任的,则可以不采用医疗损害鉴定结论,而直接进行纠纷调解。)

第五篇: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我国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徐立伟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服务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加之医疗风险的提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改变,最近几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数量激增,冲突加剧,社会影响变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的处理途径有三:和解解决,卫生行政机关调解解决和诉讼解决。实践中和解解决方式在双方矛盾激化的情况下难以奏效,诉讼又面临着时间、费用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效果均不理想,卫生行政机关主持的调解也同样面临着不少问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在进行调解方式的改进和实践,初步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构建“大调解”的纠纷处理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面,这些都亟待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言,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出发,简述近年来医疗纠纷激增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并从自身的实习经历出发,说明写作本文的初衷和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医疗纠纷的概念与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医疗纠纷的现状与产生原因,为下文展开论述做铺垫。第二章是对纠纷处理模式的简单介绍和对ADR相关理论的分析。通过对诉讼和ADR的简单分析,强调ADR在纠纷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并对一些典型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运用ADR解决医疗纠纷的模式进行介绍,以供我国借鉴学习。第三章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现状和利弊。本章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处理方式入手,依次对和解、诉讼和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其中对调解的途径进行重点分析,结合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的尝试,逐一分析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的调解,依托仲裁机构的调解和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调解等调解途径的开展现状和利弊,为下文提出“大调解”的纠纷解决模式做铺垫。第四章论述建立“大调解”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以第三章的分析为基础,提出要构建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为主导,以其他调解途径为辅助,有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第六部分是结论,通过对上文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提出建立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对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性。进而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需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的完善。本文从医疗纠纷处理的实践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实习经历,着重对医疗纠纷调解的现状与完善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注重采用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的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医疗纠纷 ADR 和解 诉讼 调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4-8绪言8-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医疗纠纷概述10-14第一节 医疗纠纷的概念与特点10-1

2一、医疗纠纷的概念10

二、医疗纠纷的特点10-12第二节 我国医疗纠纷的现状及产生原因12-1

4一、我国医疗纠纷的现状12-1

3二、我国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13-14第二章 纠纷解决模式与ADR14-18第一节 纠纷解决模式简述14-1

5一、诉讼1

4二、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14-15第二节 ADR 理论与境外的实践15-18

一、ADR 理论简述15-16

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医疗纠纷处理的实践16-18第三章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理途径分析18-33第一节 和解解决途径的分析18-20

一、和解解决医疗纠纷的优点19

二、和解解决医疗纠纷的局限性19-20第二节 诉讼解决途径的分析20-22第三节 调解解决途径的分析22-3

3一、卫生行政机关主持的调解23-2

4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调解24-27

三、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主持的调解27-29

四、依附于仲裁机构的调解29-30

五、法院的诉讼调解30-33第四章 建立“大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建议33-38结论38-39参考文献39-42致谢42

下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经验交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 让医患纠纷“和为贵”

    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 让医患纠纷“和为贵” 当前,医患纠纷日趋高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是实现医患纠纷“和为贵”的重要途径。据报道,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5月8日说,据不完全统计......

    关于创新医疗纠纷调解机制,营造良好医疗环境的提案(精选合集)

    关于创新医疗纠纷调解机制,营造良好医疗环境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445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调解机制

    中 国 共 产 党 阿图什市委员会办公室(通知) ━━━━━━━━━━━━━━━━ ★ ━━━━━━━━━━━━━━━ 阿党室字„2011‟10号 阿图什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

    大调解机制研究

    大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调解主要有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调解等四种类型。调解和判决一样都是作为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市场化,全国各方面......

    劳动调解机制创新

    创新争议调解模式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XXXXX总工会劳动调解 与法院诉讼调解相衔接机制纪实自2007年以来,XXXX总工会在区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贯......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工作情况

    药监局大调解机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共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7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1200余家。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高低不一,管理手段不规范,食......

    合理利用调解机制

    合理利用调解机制,企业赢得最大利益 本案例由成都市锦江区保安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四川益正律师事务所陈晓刚供稿案情介绍: 2010年3月1日,成都市锦江区保安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