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型课程的定位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 钟文芳
在上海市中小学第二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有较大的变革,整个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中的研究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称探究型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下面,笔者就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谈点看法。
一、研究到课程的定位
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1)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仅仅归结?quot;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上,并且将课程与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混淆了起来。研究型课程的开展一般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式的学习来进行的,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个”学习活动“的范围。就最一般的课程构成要素来说,课程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所构成,在描述某一课程时,应交待清南在这些方面的规范,就是在描述研究型课程时,应就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作出回答。这样,要定义研究型课程,我们可以从分析研究型课程的特征入手。在由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观点一: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观点二;研究型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业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形成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探究的基本素养。
观点三: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儿童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使儿童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观点四:研究到课程不仅仅在于使儿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些观点中,共同的一点在于”探究“,包括深究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探究的体验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研究型课程指向培养儿童或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内容上,它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间交叉的领域;在课程的实施和组织中,它主要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在课程的评价上,研究型课程主要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虽然研究到课程在实施中,提倡通过学习者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倡儿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它又不同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学校中所出现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式学习,后者强调通过严格的、按照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来发现某种知识,从而掌握这一知识。从课程的性质来看,研究型课程归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到江程的特点
考察研究型课程的特点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特点的研究有多种表述。(-)从课程的构成要素来考察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研究型课程在上述四方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其他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儿童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儿童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除探究能力和探究粮神外,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是开放的。
2.课程内容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此类课程的内容弹性非常强,在保证一定的学习量的前提下,儿童所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学习小组,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
3.课程组织形式上的特点。
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儿童的探究过程既有个体的活动,也有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既有体现独立性的个体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合作的小组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集体性的全班交流活动。在某一个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这几种形式都会出现。
4.课程评价上的特点。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评价中,不适宜运用目标评价,而应该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样,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来考察
探究型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思想。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载体。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以学习者、以社会发展为中心“等原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教育条件和具体特点的课程。这就涉及课程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成形式和组织结构。它一般取决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一是广义层次的决策,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另一是具体的层次决策,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等。在研究型课程中,课程的设计者除课程方面的专家、专门的课程设计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之外,学校和教师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这是研究型课程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三、研究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关于研究型环送的设计问民
研究型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编制上的特点,即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确立是由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编制的过程,课程的编制者由单一的课程设计者扩大到学校繁育中的各方面的人员,这种编制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课程编制。学校和教师已习惯于实施现成的课程,按照现成的教材和教参,组织教学、实施课程。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甚至学生是否能很顺利地参与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活动中,并使课程的价值得到体现,是在进行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学校和教师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是否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此类过程中?从一些尝试性的实践中发现,儿童对于研究型的活动的价值上的认识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它不重要,原因在于它与考试没关系(这是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贯关注于考试这一惯性所造成的);另一是觉得它很有趣,自己感兴趣(该学校在开展此类活动前,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作过调查)。从学习者这一方面来看,儿童是否能积极投入到此类课程的学习,是由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所决定的。就学校和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编制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参与课程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被动的服从者,教师不会也不敢对课程、教材、教参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能否适应研究型课程所要求的那样,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这是在研究型课程实施中首先会遇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二)关于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学情境的变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有可能导致教师发现课程教材中新的课程潜能。研究型课程教材潜能的实现通常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能力和喜好。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是课程编制者和课程潜能的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对于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研究型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和发展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态度、对课堂情境的感受能力以及组织课程教材、课题研究的经验都有助于教师对研究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如何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潜能的发现和利用能力,在有效实施研究型课程中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研究型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信性来实施新的课程,旧的教学习惯也阻碍了教师对于新的研究型课程的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
(三)关于学生的全员参与问题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参与。但这类课程学习,无法通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小组指导来完成,其活动的开展形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而我们的学校中,班级单位学生数相对来说较多,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研究型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否则又将会出现实施活动课程中的一些异化做法(将学习材?quot;朗读”一遍,就算“活动”过了)。
(四)关于研究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到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目的知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与基础型课程中向自然、社会等一些科目的教学相互区别和协调。在自然和社会科目的教学中,也倡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使儿童对于自然和社会加以了解,并运用这些科自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印时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容易
与研究型课程中的内容相冲突。研究型课程中所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活动状况的评价。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评价的难以解决,在各个小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呈现出简单、不统一的现象,评价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12
第二篇:研究型课程的定位, 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
钟文芳
在上海市中小学第二轮课程改革中,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将有较大的变革,整个学校课程的结构将由基 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探究型)课程三大部分组成,共同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其中的研究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称探究型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下面,笔者就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谈点看法。
一、研究型课程的定位
有研究者提出:所谓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 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在这个描述性的定义中,研究者将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仅仅归结为“培养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上,并且将课程与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混淆了起来。研究型课程的开展一般是通过学生 的探究式的学习来进行的,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大大超出这个“学习活动”的范围。就最一般的课程构成 要素来说,课程由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所构成,在描述某一课程时,应交待清楚在这些方面的规 范,就是在描述研究型课程时,应就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作出回答。这样,要定义研究型 课程,我们可以从分析研究型课程的特征入手。
在由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专家研讨会上,一些课程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这个问题 提出了一些观点。
观点一: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
观点二:研究型课程是一种通过儿童对研究型课题作业的探究活动,旨在培养与发展儿童对问题、现象 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形成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及问题进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探究的基本素养。
观点三:研究型课程是一种旨在为儿童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时间,使儿童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观点四:研究型课程不仅仅在于使儿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些观点中,共同的一点在于“探究”,包括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探究的体验 等等。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研究型课程指向培养儿童或学习者的探究意识和 探究能力;在课程的内容上,它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及学科间交叉的领域;在课程的实施和组织中,它主要通过 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在课程的评价上,研究型课程主要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虽然研究型课程在实施中,提倡通过学习者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倡儿 童开展探究性学习,但它又不同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学校中所出现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式学习,后 者强调通过严格的、按照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来发现某种知识,从而掌握这一知识。从课程的性质来 看,研究型课程归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研究型课程的特点
考察研究型课程的特点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特点的研究有多种表述。
(一)从课程的构成要素来考察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研究型课程在上述四方 面中,都有不同于以往其他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目标上的特点表现为目标的开放性,课程目标不仅指向某种知识内容,而且指向各种知 识的综合探究过程,指向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儿童所发展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指向儿童对各种 知识的综合探究过程的情感体验。并且这些目标指向在不同的课题探究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除探究能力 和探究精神外,儿童在探究过程中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是开放的。
2.课程内容上的特点。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与弹性是体现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此类课程的内容弹性非常强,在保证一定的学习量的前提下,儿童所探究的内容和主题,不同地区、不同学 校、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的学习小组,都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
3.课程组织形式上的特点。
以开展合作性的、综合探究性的课题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形 式的选择上,应体现出合作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特点。儿童的探究过程既有个体的活动,也有学习者之间的 合作和交流。因此,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既有体现独立性的个体活动的过程,也有体现合作的小组活动的 过程,也有体现集体性的全班交流活动。在某一个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这几种形式都会出现。
4.课程评价上的特点。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评价中,不适宜运用目标评价,而应该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样,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就具有了过程性这个特点。
(二)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来考察
探究型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思想。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为校本课程的 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载体。各个学校可以根据“以学习者、以社会 发展为中心”等原则,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教育条件和具体特点的课程。这就涉及课程的设计问题。课程设计是 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成形式和组织结构。它一般取决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一是广义层次的 决策,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另一是具体的层次决策,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等。在研究型课 程中,课程的设计者除课程方面的专家、专门的课程设计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之外,学校和教师也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这是研究型课程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三、研究型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一)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设计问题
程中?从一些尝试性的实践中发现,儿童对于研究型的活动的价值上的认识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它不重要,原因在于它与考试没关系(这是由于我们的学校教育一贯关注于考试这一惯性所造成的);另一是觉得它很有趣,自己感兴趣(该学校在开展此类活动前,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作过调查)。
(二)关于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开发
所谓研究型课程教材中的潜能,是指课程编制者的价值观和意图以及意图以外的东西。由于教学情境 的变化,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和实践经验有可能导致教师发现课程教材中新的课程 潜能。研究型课程教材潜能的实现通常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能力和喜好。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也是 课程编制者和课程潜能的开发者。在这个层面上,对于研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对研究型课 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和发展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对新事物、新思想的开放态度、对课堂情境的 感受能力以及组织课程教材、课题研究的经验都有助于教师对研究型教材的课程潜能的识别。
如何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潜能的发现和利用能力,在有效实施研究型课程中也是一个值得
人们注意的问 题。要提高教师发现和利用研究型课程潜能的能力,需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经 验的认同和习惯,使得教师容易按照旧的教学惯性来实施新的课程,旧的教学习惯也阻碍了教师对于新的 研究型课程的课程潜能的认识和利用。
(三)关于学生的全员参与问题
由于研究型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参与。但这类课程学习、无法通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小组指导来完成,其活动的开展形 式也主要是小组形式。而我们的学校中,班级单位学生数相对来说较多,需要配备较多的教师才能实现。对于 教师来说,还涉及教师的文化、学术的领域、水平、研究指导能力等问题;对于学校教学管理来说,怎样评定 教师的指导工作成效和工作量;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研究活动,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是否充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着研究型课程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而有效开展,否则又将会出现实施活动课程中的一些异 化做法(将学习材料“朗读”一遍,就算“活动”过了)。
(四)关于研究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问题
在初步尝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和课程设计者提出的一些研究型课题大多涉及自然和社会领域 的知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如何与基础型课程中的自然、社会等一些科目的教学相互区别和协调。在自然 和社会科目的教学中,也倡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使儿童对于自然和社会加以了解,并运用这些科目 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即时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与研究型课程中的内容相冲突。研究型课程中所 探究的课题与自然、社会等科目的学习内容相重叠,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关于研究型课程的评价问题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活动状况的 评价。由于课程的开展和组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开放性,因此,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评价什么等 都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评价的难以解决,在各个小学中采取的评价方式呈现出简单、不统一的现象,评价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原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第三篇: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电路教学组
2009.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
学生用辅导材料
目 录
一.为什么要进行专题研讨 二.专题研讨报告的写作要求 三.专题研讨参考题目
1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原理研究 2 DC-DC电压转换电路原理研究RLC电路的动态和频率特性综合研究 4互感和谐振电路应用——RFID原理研究 一. 为什么要进行专题研讨
电路分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在电子工程、控制工程和通信工程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电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都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电路分析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设定、例题和习题均来自于工程实践。了解电路分析方法如何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助于同学们理解电路课程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于所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电路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电路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中,对电路问题的建模,对电路模型的理论分析,针对工程问题的综合与设计,以及电路实验和计算机仿真方法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受到课程学时和安排的限制,电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一般只能介绍其中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布置的习题作业大多针对刚刚讲过的知识点。综合性和设计型的作业比较少。通过专题研讨题目,同学们可以接触到一些综合性、设计型的题目,将理论分析、软件仿真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了解工程问题解决的过程。
电子信息领域又是一个发展迅速、不断创新的领域。电路理论的应用背景、研究的侧重点和分析手段也有变化和更新。作为精简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一方面要回归电路分析最基本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将现代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介绍给同学们。这就需要通过同学自己的努力,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通过参考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了解新知识、新领域和新方法。
最后,像对待其它任何课程一样,同学们可以将电路分析课程的学习课程作为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项目问题作业由同学们自主完成,借此熟悉解决实际问题(或简化的准实际问题)的过程;一些问题没有唯一的方法和解答,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解决;超出课上知识的内容,需要通过查阅参考书、搜集互联网上的资源来了解;需要计算机仿真作为验证理论分析和方案的手段。完成这些环节的过程。
二. 专题研讨报告的写作要求
项目问题的完成按小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题目,完成一份报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
(1)报告标题
(2)作者姓名,班级,学号(3)对于题目的简要描述
(4)方案和电路原理的描述;理论分析和计算,包括步骤、结果、讨论
(5)仿真实验方案设计,仿真电路,仿真结果。需要包括关键步骤的图形,数据和波(6)发挥和扩展(7)总结:
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归纳一下,那些知识来自于教材?那些知识来自于教材之外的?
哪些内容参考了其它参考资料(包括书籍和电子文档)?将那些在报告中直接引用的材料,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列在报告的最后(编号、作者,文章或书籍标题,出版社或期刊号,时间),引用网络上的资源要给出作者和网址。形。 有哪些没有预料到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总结一下收获和体会。
关于此项内容,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三. 专题研讨参考题目
1.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原理研究
DAC:将计算机或控制器产生的二进制数字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模拟电压。利用等效方法和叠加原理可以分析DAC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1-1可作为研究DA转换电路的模型,其中开关2,2,2分别与三位二进制数相对应。当二进制数为“1”时开关接入相应电压Vs,为“0”时开关接地。设Vs=12V。(1)列出从000到111所有数字信号对应的模拟电压。
(2)若每隔1us可以给出一个数字信号,试给出一种产生周期为16us,幅度为7V的锯齿波和三角波和方波的数字信号方案(仅给出一个波形周期的数字信号即可)。用EWB软件仿真你的设计方案。
0
21kΩ1kΩ2kΩVs2kΩ20Vs2kΩ2kΩ21Vs222kΩV0
图1-1(3)查阅DAC0832芯片手册,分析其倒置R-2R电阻网络(图1-2)进行DAC转换原理。当其输出接电流电压转换运放如图1-3时,推导其输出电压。
图1-2
图1-3(4)扩展:设计一个数字控制增益的电压放大器,V0=nkVi,其中n=0-15,k=2, Vi=+/-5V。用EWB仿真设计结果。
2.DC-DC电压转换电路原理研究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经常需要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到电路所需要的直流电压,同时,将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成稳定的电压,这种电路称为DC-DC电源电路。电路通常用电子开关器件和起储能和平滑作用的电感和电容构成。用动态电路分析方法可以解释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图4-1是降压转换器的原理电路,图4-2是升压转换器的原理电路。电路中两个开关周期交替闭合,由电压vsw控制(图4-3)。在一个周期开始的0--t1期间,s1闭合,s2断开如图4-1(a)和图4-2(a);在t1--T期间,s1断开s2闭合, 如图4-1(b)和图4-2(b)。
s1Vins2iLL=20mHRCv50uF1000(a)s1Vins2iLL=20mHRCv50uF1000
(b)图4-1 降压转换器
s2L=20mHiLVins1RCv50uF1000s2(a)L=20mHiLVins1RCv50uF1000(b)图4-2 升压转换器
50vswt1t1tT图4-3 开关动作的控制电压
(1)当开关周期动作重复多次后,电路中电压电流变成周期性波形。用动态分析方法求出电感电流一个周期的波形。计算时可假定输出电压v0近似为常数。
(2)求出两个电路中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图4-3电压波形中,脉冲宽度t1与周期T的比值d =t1/ T称为脉冲波形的占空比。证明改变占空比d可以调整输出电压的高低。
(3)在EWB中,用电压控制开关构建DC-DC电路的仿真电路。用20kHz的脉冲波形控制开关的切换,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4)扩展:将电路中的开关s2用二极管代替,在图4-1中,正极在下方;在图4-2中,正极在左侧。假设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导通,电阻为0;加反向电压时断开,电阻无穷大。重复上面的理论分析,并进行EWB仿真。
3.二阶RLC电路的动态特性和频率特性综合研究
(1)分析、仿真RLC串联、并联电路的动态响应与元件参数的关系;(2)分析、仿真测量谐振状态附近电路变量的变化情况,谐振状态的测量;(3)参考第6章相关内容,了解谐振电路Q值与元件参数关系、Q值对频率响应曲线的影响;(4)扩展:查找一种RLC频率处理电路的应用,并进行仿真。
R1MvsL1L2C2R2SvCC1
4.互感和谐振电路应用——RFID原理研究
用非接触方法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称为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广泛用于电子门禁、身份识别、货物识别、动物识别、电子车票等场合。RFID系统由计算机、读写器和应答器以及耦合器组成。应答器存放被识别物体的有关信息,放置在要识别的移动物体上。耦合器可以是天线或线圈。近距离的射频识别系统采用耦合线圈。
图7-1所示为为互感耦合RFID系统电路接口的等效电路。互感的初级部分连接信息读写器,它发出高频信号,在初级电感L1(发送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次级电路是应答器的接收等效电路,L2是应答器的接收线圈。当应答器靠近读写器时,线圈之间发生互感,应答器从接收线圈上获得微弱能量(这部分电路没有画出)控制电子开关S动作发出特定的ID信息。
R1MvsL1L2C2R2SvCC1
图7-1 电路初级和次级均谐振于vs的频率=125kHz。当开关S闭合时,次级回路失谐,影响到初级回路也失谐。初级回路谐振时,电容C1上有高电压;失谐时,电容电压vc显著下降。当开关S受到控制信号电压的变化而闭合或断开时,vc幅度跟着变化。因此,次级负载变化引起初级电容电压幅度被调制,称为负载调制,由此实现信号从次级到初级的传递。读写器检测电容C1上电压幅度变化得到应答器的ID信息。读写器检测电容C1上电压幅度变化得到应答器的ID信息。
(1)给定电路参数L1=L2=1.35mH, C1=C2=1.2nF, 耦合系数k=0.3, R1=40, R2=5k,vs幅度为5V,频率为125kHz的正弦波,用相量法分析当S断开和闭合时,电容C1上的电压vc。(2)用EWB的频率扫描分析,测量频率从10kHz到1MHz变化时,C1和C2上电压幅度的变化情况。
(3)用EWB进行仿真。S采用电压控制开关,控制电压vm为1kHz方波,观察C1上电压波形。
(4)扩展:设计一种电路,检测出Vc幅度变化,得到与控制电压vm 相同的波形。(提示:可采用二极管整流电路)。
第四篇:《电路基础》课程定位
《电路基础》课程定位
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主要从事电子设备及电子仪器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管理,家用电器维修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电路基础》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有的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具有分析电路的一般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习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地位
《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突出主线,突出重点;把立足点放到工程技术应用性上;做到既为学生后续课程服务,又能直接服务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标准制订过程中,邀请相关企业专家参与,紧紧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单元进行项目化。根据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复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其归类合并。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适应高校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电路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又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入门课程,因此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设计实践课时,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进行实践教学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内容安排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单元到系统,通过基本技能培养——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循序渐进的培养路线,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第五篇:研究型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集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新课标规定必读的经典名著:
《论语》、《孟子》、《庄子》、《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子夜》、《围城》
请从上面的这些名著中,任选一部,做两方面的探研究:
1.有关该篇(可选一角度、细节、人物等)的鉴赏评论进行收集、分类; 2.写一篇自身的阅读心得感悟。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2.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 3.数学学习的最优化方法 4.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5华罗庚的统筹安排时间思想的再研究 6购房中的数学
7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的关系
8计算机战胜中国象棋第一人指日可待? 9.围棋会成为人类在棋类人机大战中唯一的旗帜? 10基金问题
11房贷车贷付款问题 12.理财思路 13彩票中奖概率问题 14.数学建模问题 15数学游戏 16数学实验
17数据的处理和利用 18数学悖论 19生活中的数学 20广告的可靠性研究!21“亏本销售”的真实面目!22“买房”还是“买车”?
23如何向银行贷款?
24彩票(股票)的购买的诀窍!25女孩穿高跟鞋的秘密!26“幻方”的制作、推广、应用。27初高中需要衔接什么?知识? 能力?思想?
28我们最需要数学的哪一方面? 29如何才能让自己“开窍”!30“开窍”的感觉是什么?
31如何关注身边的数学?如何让数学知识为自己服务? 32教育成功学
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广告英语的特点
2饮食英语及西方餐桌礼仪 3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4从西方电影与音乐看文化差异 5英语发展史
6与人体部位相关的习语调查 7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 8英美文学赏析 9国外风情面面观 10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11阅读方法与英语学习效果 12动物在中,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语和法语的差异 14提高英语听力策略和技巧 15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绪 16“独立主格”结构探讨 17趣味英语收集
18Tongue twister(绕口令)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19英语习语来源典故探究 20从民族性看中西酒文化差异 21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22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和中餐英译 23英汉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24英语报刊及其语言特点 25性格与英语学习
1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高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心理障碍种种调查
2、医用吊瓶
3、摩托车手的手套的原理及制作
4、排球比赛中“飘球”的分析
5、三铁运动员郑培峰抛掷最佳角分析
6、身高与体重比列探究.7、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制作.8、几何画版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9、高压锅的秘密.10、高速公路 “ 弹簧路”的原因及防治
11、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
12、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
13、全新设计的超轻型电动遥控模型飞机
14、钢筋分布中的力学知识
15、考试时习惯用姆指食指转动笔对成绩的影响
16、足球场上的力学知识.17、月相的观察.18、不会发生车祸的汽车:这也是种剥夺不少人乐趣的科技发展,为了安全性的理由,许多科技研究人员千方百计要让汽车学会自动驾驶,操控汽车自动对路况做出反应,避免一切可能的撞击。
19、水火箭的制作。
20、高初中男、女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态度
21、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22、噪声的危害和测定
23、家用电器的维修方法探讨
24、应用蚊子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制作电子驱蚊器
25、制作小水气压计测山高
26、开关的升级换代
27、节能台灯与生活空间
28、手机幅射的调研
29、近视眼镜的检测 30、潜望镜里的望远镜
31、估测压力锅的水温
32、家用热水器的原理、使用、安装
33、红外线与电动按摩
34、氖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5、多用表的设计与制作
36.探究热水瓶内所盛开水的多少与保温性能的关系 37.调查不同服装材料的保温性能及适用条件 38.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39.调查当地主要通信工具的发展,了解它们的原理,比较它们的优劣40.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
41、来信提示器
42、三线插座判别仪
43、自行车闪光尾灯
44、储藏室门被撬报警器
45、简易静电控测器
46、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
47、手动延时开关
48、感受纯粹个人空间--对试音空间小型化的探索与研究
49、哈哈镜成像原理浅析
50、发光二极管自行车指示的设计
51、关于温度对运行中台式PC机的影响及对有害热量的释放
52、指纹识别学说初探
53、噪声的测试
54、近视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55、冷热牛奶放置冰箱的观测
56、校园用水知多少(6-4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水果中维生素C还原性的测定
2、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存在(4-1)
3、加氟牙膏防治龋齿病的作用机理怎样?(4-2)
4、从海带中提取碘(4-2)
5、食盐加碘的作用及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怎样;加碘食盐的日保存。(4-2)
6、燃放炮竹的利与弊(6-4)
7、厨房里的化学(6-4)
8、你认为喝什么水好(如.纯净水.自来水.矿泉水.纯水及天然水等)(6-4)
9、磷对水质的污染(6-4)
10、玻璃对环境的污染?(7-2)
11、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1-1)
12、四大发明与我国古代化学。(1-4)
13、试讨论“逆反心理”与“平衡移动原理”在理解上是否有共同点(2-2)
14、你会除去水垢吗?用什么方法即省事又经济?(3-3)
15、铝与人体健康(4-1)
16、居里是怎样发现并获得大量镭的?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4-2)
17、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4-4)
18、废旧电池的处理与利用(4-4)
19、为什么一些干电池比其他干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测试几种普通电池,看一看在不同条件下哪种使用寿命更长。(4-4)20、轮船外壳上的锌板有何作用?(4-4)
21、说说酸奶的准备及其营养价值。(7-4)
22、制作一个简图,表明汞是怎样进入食物链的?(7-4)
23、焚烧垃圾的利与弊。(8-3)
24、化妆用品的副作用(8-4)
25、食品污染(8-4)
26、头发及与润发露的搭配(8-4)
27、中西药差别和应用(8-4)
28、对市场补钙药品的研究(8-4)
29、化学与申奥(8-4)30、化学与侦探(8-4)
31、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种节能环保型奥运火炬(8-4)
32、奇异的纳米材料(2-2)
33、侯德榜对我国民族制碱工业发展的贡献。(4-2)
34、讨论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烧碱的基本原理,试设计一种更先进的制碱流程。(4-2)
六、政治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1、某一社会热点调查(如就业形势、住房、社会保障、旅游、城市乞讨现象等)
2、某一商品及其文化研究(如茶业、陶瓷、小吃等)
3、聊城品牌及效益研究
4、汽车业的发展及大气污染
5、饮食与居民生活(中外快餐在聊城、研究聊城餐饮业)
6、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7、中学生服饰调查
8、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9、高中生学习压力来源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10、高中生对早恋现象的看法
11、高中生学习习惯调查
12、高中生生活自理能力调查
13、关于聊城交通现状的思考
14、绿色消费
15、校园周边环境调查
16、商家促销手段研究
17、学生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18、我市外贸发展现状及纠纷调查
19、县域经济
20、饮食与健康(如吃中学生早餐问题)
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聊城小商品批发市场何方突围?
2、聊城名胜古迹和旅游文化资源、旅游经济
3、聊城的民间信仰
4、聊城古运河的兴衰史
5、聊城名人探究
6、游戏与战争 7、20世纪的战争和发展历程
7、聊城街巷名研究
8、聊城美食研究
9、聊城婚俗研究
八、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茌平城区噪声(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危害
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或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3、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4、调查本市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产品的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5、中学生手机的禁与放。
6、调查当地某一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开发条件,并提出发展建议,思考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影响。
7、观察你熟悉的某交通路线(或路段)常出现的交通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
8、广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9、聊城市区交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0、茌平城区公交现状调查与思考
11、古诗(或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12、犯罪与气候
13、体育与地理环境
14、高中生学习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对策
九、音乐研究性学习课题
1中国内地校园原创音乐 2关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