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美德有约的征文(吴桐)
我与美德有约征文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我想大家一定知道三字经中的这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汉鲁国,孔融是一个四岁,有孝心的孩子。一天,爸爸从市场上买来一袋黄澄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一个,他左挑细选,拿了一个小鸭梨,大人们都疑惑不解,孔融说自己年龄小,应该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和谦让友爱的道理,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尊长的习惯。
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更要学会体谅他人。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做孔融一样的孩子。有一次,我丢了一把尺,结果我发现地上有一把漂亮的尺,和几把脏兮兮的尺。正好,我周围的人也丢了尺,于是,他们争着要漂亮的尺吵了起来。而我却拿了一把脏兮兮的尺。大家不再争吵了,在我的带头下,你谦我让,各自拿了一把尺用了。
美德可用的地方无处不在只靠你去找。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算得上是随处可见的。如:公交车上的让座、家庭里亲人之间的谦让,同学之间的忍让等等„„孔子曾这样说:“温良恭俭让。”让就是一种美德。而我在一次平凡小事中,也学会了谦让。谦让是一种心胸、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德。谦让是性格的体现,更是权衡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杠杆。古人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总之,谦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我们都学会谦让吧!
第二篇:“我与美德有约”征文
我欣赏的那种美德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他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他的美德之花开遍中华大地。
你看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舍己救人,王洪发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就是“雷锋,是时代前进中的“雷锋“。
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他们也是雷锋。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同学们学习雷锋就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帮别人捡起丢在地上的文具盒,帮别人找寻丢失的东西,帮别人提起沉重的行囊,这就是雷锋精神,这就是雷锋美德。
同学们,让我们与文明握手.向雷锋同叔叔学习,在平凡的生活中,干出一翻不平凡的事吧!
我与“尊老爱幼”同行
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记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去北京旅游,一件传统美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天,我们准备乘地铁去游玩,一到地铁站,那里人山人海,非常拥挤。我们上了地铁,里面早已经没有座位了,我们都只好站在那里,姥姥年纪大了,站的非常吃力,爸爸妈妈左看右看,想找一个座位让姥姥坐,可是周围已经没有座位了。这时,只见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主动给姥姥让座,但是,姥姥怎么也不肯坐,年轻人没办法,就假装接了一个电话,然后说自己到站了,就往后走去。周围的人看着姥姥,谁也没有抢那个座位,甚至也帮着劝说姥姥坐下。在爸爸妈妈和周围人的说服下,姥姥终于坐下了。我们在心里都非常感谢那个年轻人,他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好风气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美德少年
生活中处处有美德,宽容是一种美德,勇敢是一种美德,自律是一种美德,勤奋是一种美德,团结是一种美德,坚强是一种美德,文明是一种美德,诚信是一种美德,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俗话说得好“美德就像一朵花,美德少年人人夸。”在我的身边也有那么一位美德少年。
这位美德少年就叫做——童欣宇。童欣宇是我们班的班长。童欣宇非常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不慎将语文书弄丢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童欣宇将自己的语文书借给了他,那位同学对童欣宇说:“你的书给我了,那你怎么办?”童欣宇不慌不忙的说道:“没关系的,我自有办法。”接下来的课,童欣宇都是和他的同桌一起合看的。第二天早读,童欣宇拿着一本旧书在读书。下课后,我打开旧书一看,封面已被撕裂,书页上角向里翻,书脊线断了,并且少了两页……
童欣宇不仅乐于助人,而且是个勤奋的人。童欣宇的成绩非常的好,总是名列前矛,这都是因为她的勤奋。每当我们在课余时间玩耍的时候,总能看到她在座位上安静地看书学习。记得有一次,老师让她写一篇征文,童欣宇只有一有空就会坐下来开始写。过了几天她将征文给了老师,只见纸上斑斑点点,有很多涂改的痕迹,可见童欣宇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呢!
这就是我的同学童欣宇,是值得我学习的美德少年!
我身边的美德故事
三(3)苏文静
在我家楼里住着一位张爷爷,他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美德事件,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我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楼里又脏又臭,小山似的垃圾就堆在楼门口,夏天的时候回引来许多的蚊子,自从张爷爷来了,小山似的垃圾堆不见了,而且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打扫楼道,还在楼门口对面的花坛里种上了一些美丽的花朵,这样不仅使小区增添了光彩,也美化了环境。像这样的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小事真是数不胜数。
记得,有一次,放暑假的时候,当我翻开作业本正要写作业时,可我怎么也找不到我那新买的自动笔,我翻遍了抽屉怎么也找不到了。妈妈说:“你想一想,是不是刚才收拾抽屉时,把笔和废纸一起扔了,你赶快到一楼旁边的垃圾堆看看。”于是我找了一根棍,急忙跑到一楼垃圾堆里翻来翻去,正巧张爷爷看见了,问我:“你在找什么?”我也没回头说:“笔。”于是张爷爷马上把我手上的棍夺过来,翻了几下,也没找到,只见张爷爷在垃圾堆旁左翻右翻,也没找到,我说:“张爷爷,别找了,不要了。”“别着急,马上就找到了。”垃圾堆里很脏,我直往后退,可见张爷爷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似的,在那儿找了一会,终于帮我找到了,我对张爷爷说:“谢谢张爷爷!”张爷爷张着又黑又臭的手笑着说”“不用谢,快回去写作业吧!”
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小故事数不胜数,他那慈祥的面孔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美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城市里有
许多有着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人,他们就像煤一样,燃烧了自己,无私的奉献,心甘情愿的把温暖献给人类。
我喜欢,敬佩张爷爷和那些像煤一样的人。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永生难忘。
发生在我身边的美德故事
三(3)陈轩宇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乘公交车去外婆家。上车时公交车上已经挤满了人,还有人在车上抽烟,外面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地面、晒进车厢,仿佛要将人烤出油来似的。
这时,我既被难闻的烟味、汗味熏着,又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着,简直憋得都快受不了了,我前后左右地看,真想找一个空位子坐一下。正在这时,我后面坐着的一位阿姨对我喊:“小朋友,小朋友,你来坐我这儿吧。”我正在犹豫时,阿姨一把将我拉到她的座位上坐下,然后微笑的对我说:“小朋友坐吧,我一会就要下车啦。”我马上说:“谢谢阿姨!”。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站了,下车时,我看见那位阿姨并没有下车,而是站到车厢前面去了。
啊!她是多么好的一位阿姨呀!她有着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应该向这位阿姨学习。
第三篇:我与美德有约
我与美德有约
最近我读了《美德少年丛书》的事迹,那一则则故事如同冰清玉洁的荷花在我脑海中绽放。其中有一朵最为璀璨、耀眼,那就是江苏省徐州市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初二(4)班学生小孝星邵帅献髓救母的故事。
是啊,我们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邵帅献髓救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做一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虽然上三年级,但我从小就很孝敬父母。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洗碗、叠被子、洗袜子等等;我还坚持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打扫卫生、一起锻炼,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由于我的孝心加上努力学习,那次感恩征文《我给爸妈洗脚》得了省一等奖呢!在重大节日,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不辜负爸妈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我听老师的话,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
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其实孝敬父母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能让爸妈欣慰,高兴和快乐。那我们又何了而不为呢?
初二:快乐我的
第四篇:我与美德有约
我与美德有约
如果你是苍鹰,你是否回报过给予你搏击长空机会的蓝天;如果你是鱼儿,你是否感谢过展现你翱翔浅底的流水;如果你是小溪,你是否帮助过装扮出你的灵动窈窕的大山。
——题记
小时候,我淘气地向妈妈撒了谎,我指着我那沾满油腻的小嘴说我从没偷吃过桌上的羊肉串。妈妈谆谆教导我的是诚实,俗气点也就是良心。于是,在每次犯错误时,我都是拍着我稚嫩的胸膛承担。
懂点事了,我毫无悲伤的举着我考的一团糟的成绩单时。爸爸的批评就在让我明白羞耻心。于是,我在学习上与同学你追我赶,有了动力。
在默默无语的中学时代,我自己明白了责任心。
母亲一如既往地,进厨房中,油烟机发出熟悉的呜鸣。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可我分明见到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那担忧的目光,仿佛向我喷吐出孤单的色彩。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
也许是因为今日我必须一个人生活,母亲几乎收拾了一会儿东西就停下来望一下我台灯底下的背影,我也感觉到那热切的目光。母亲表面上不说,但那整理得比旅行箱更整齐的食物柜足够说明一切。
今日的交通,也像是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夜晚,独自望着灰色的墙壁,直到自然的闭上双眼。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的电话竟然准时得像一调好的闹钟一般催我起床。我做好作业,望着充满诱惑和无比深邃的电视电脑屏幕,仿佛又见到你那缕飘扬的秀发了…… 我转身又看起了课本……
一切就像没发生一样,但这就是我对父母对自己的责任吧!“在人格心理学内,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等,都可称之为美德。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我望着“美德”二字,嘴角裂开了真心的笑容。
苍鹰以双翅回报,映衬天空辽阔;鱼儿以腾跃以感谢,让水流充满生机;小溪以苍翠雄浑以帮助,荡涤山间尘埃。舞动乾坤,万物之灵,岂也呼唤美德之音!
指导老师:陈志超
第五篇:征文法律吴桐
在法治方圆下,共建和谐校园
张百湾中心校 吴桐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孔颖达曰:“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可见,规和矩分别是两种校正圆形和方(直角)形的工具,前者即圆规,后者即角尺。一个人想画出足够圆润的图画,必须借助圆规这个工具;一个人想画出足够方正的图画,也必须借助角尺这个工具。没有适宜的工具,就难以达到圆满的图形;没有可行的方法,就只能遥望目的而暗自兴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谚语它更深刻的意蕴在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倘若没有法律,没有人们交往行为的准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秩序,就无法保障人们的自由、安全、和谐与幸福。所以,作为规矩的法律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外的摆设,而是规范和构造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前提。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校园,它所承担的往小了说人才的培养,是祖国的未来,往大了说何不是中国梦的实现呢。”所以让我们在坚持“法治”理念为主导的21世纪,在全民接受普法教育的今天,在法治方圆下,共建和谐校园。当今的学校校园中存在许多学生违法乱纪的行为,小到学生破环公物,乱扔垃圾,说脏话,盗窃同学财物,大到一些学校出现校园暴力事件。然而,当纯净校园里,上演着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走出校园犯下弥天大错的时候;当昔日亲密无比的同学拔刀相向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法,在校园的管理中是不是过于稀缺、过于疏导呢?
现在是“法治”社会、文明时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只有学法、懂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话,对于法律,我们必须了解它、学习它、遵守它。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并有效地实行管理规则,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但是,要实现校园管理法治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法治化校园管理,深化法律进校园。
第一,法治化校园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学校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应把学生作为联系的纽带,多开展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教父母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活动,切实贯彻实施法治文化教育。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到良好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校园管理的法治化承载了公民法治素养的传承。
公民教育是支撑民主政治的根本。真正有效的法治,必定有道德和教育的充分支持。为此,我国的公民教育就不能进行单一的法制知识教育,应当进行的是包含宪政思想,法治知识、信仰、文化和能力的公民教育。“法治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的、批判思考性的,它扎根于学校的校园文化,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法律基础课,而是延伸至校园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要求在学生管理中尊重学生的各项权益,有畅通无阻信息的公开渠道,有评论校园事宜的自由与保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更能激活创新思维,才能承载创新的使命。
第三,法治化校园管理是对学校自治的促进和保障。
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水平。
综上所述,深化法律进校园,不仅仅是被迫的过程,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法治能为学校自由、民主、有序发展提供保障,能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能够提高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深化法律进校园,对现代教育的管理起到创新与保障作用。
第一,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稳步发展的基础教育。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学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让学生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第二,为提供科学教育、优质服务学生的教育平台起到法律保障。
着力加强教育网络的建设,增强师生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科学的教育教学平台,有了法律的规范与保障,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第三,改变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开拓创新,保障现代教育科学稳步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对于我们的校园建设,更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与时俱进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就是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树立创新意识,就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就是要树立起发展、开放和改革的意识。而对于教育模式的改变,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保障现代教育科学健康稳步的发展。
三、深化法律进校园,推动和谐校园发展、服务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正确认识学校和学生间的法律关系。
正确把握两者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规范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实现校园学生管理的价值定位从“义务本位观”到“权利”本位观的转变,才能让学校管理者明确其该何去何从,才能维持健康的校园秩序,维护管理双方的利益,使管理在法治的框架下更有益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第二,在校园管理文化中注入法治精神。
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民主精神。校园的管理文化建设,需要高校全体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在管理文化中注入法治精神,有助于改变传统文化和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管理观念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因素。只有注入法治文化的内涵,加强与法治要求相适应的高校管理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更持久的行为保证。
只要我们心藏法治,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校园就和谐了,我们的国家就和平了,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正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和谐校园的建设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法治方圆下,我们的未来是美好幸福的,我们的校园是和谐健康向上的,我们的教育是生机勃勃的,我们的祖国必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电话:*** 邮箱:hbcdz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