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剑河县“两级”谈话机制促进农村党建工作
剑河县“两级”谈话机制促进农村党建工作
一是普遍谈话,进行摸底。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各乡镇党委对全县新任村(居)支部书记进行普遍谈话,深入了解农村党建、党员发展以及支部作用发挥情况;各村(居)支部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普遍谈话,深入了解其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创业带富能力。
二是重点谈话,重点帮扶。乡镇党委书记对党建工作停滞不前的村支部书记进行重点谈话,谈原因、谈思路、谈措施;村支部书记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的党员进行重点谈话,找原因,找方法。截止目前,乡镇党委书记对村支部书记谈话250人次,村支部书记对党员谈话510余人次。
三是结对谈话,动态管理。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与重点支部结对子,随时掌握支部变化情况;村支委委员与重点党员结对子,帮助进步。截止目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与重点支部结对子110对,谈话280余次,村支委员与重点党员结对子153对,谈话900余人次。
四是反复谈话,夯实成果。对支部谈话效果不明显的党员,改由乡镇党委班子与其谈话;对由班子成员谈话不明显的党员,改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谈话;对谈话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党委、各支部将对其进行反复谈话,直至消除懒惰后进思想、增强创先争优意识为止。
第二篇:“321”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21”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羊昌乡探索党员创业带富工作
羊昌乡是1992年“撤并建”后新建的布依族、苗族乡,是平坝县仅有的两个少数名族乡之一,其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交通、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全乡475名农村党员中,50岁以上的269名,初中以下学历的281名,贫困党员134名,分别占总数的57%、59%、28%,由于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偏旧,致富本领偏低,带富能力偏弱,与农民群众要求发展和致富的矛盾日显突出。与此同时,一批有经济头脑、有科技知识、有进取精神的农村能人积极投身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成为农村先进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直接传播者、具体实施者和典型示范者。为此,羊昌乡党委积极探索,推出了以“321” 工作机制(即: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机制;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机制;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的“联帮”机制)为载体的选人育人用人新机制,不断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深化认识,奠定基础
1、“三培养”激活源头。“三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能人中培养党员是“三培养”机制的基础环节,是激活党员队伍的“源头”。我乡坚持把培养能人党员与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先争优、践行宗旨等工作有
机结合,同步实施,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常抓不懈的工作运行机制。立足实际,根据能人队伍和党员队伍的现状,认真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积极盘活乡土人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能人中发展党员;对优秀农村能人和能人党员实行挂牌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使他们既有荣誉感又有约束力,充分激活源头,为发展党员蓄备力量,解决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2、“双带”提升党员素质。“三培养”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提高了党员的致富能力,“双带”增强了他们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掀起了创先争优的热潮,以最直观、最有效、最生动的方式,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助群众赚,由“喊破嗓子”向“做出样子”转变,形成了头雁领着群雁飞的格局,树立了农村党员的新形象,建立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如:昌河村的支部书记陈发金在品种繁育与提纯、机械孵化技术操作、牧草种植加工及饲料调配等方面均有较好技术,发展平坝灰鹅种鹅近千羽,年提供鹅苗近20000只。他依靠在远程教育上学到的养殖技术和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带领30余户发展平坝灰鹅养殖,真正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
3、“联帮”搭建致富平台。为推动全乡工作全面进展,乡党委积极搭建先富帮后富,党员带群众共同致富平台,大力实施“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按照“缺什么、帮什么、党群部门帮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涉农部门帮专业村”的原则,采取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方式,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帮助农村支部找到一个发展路子、一个主攻产业、帮助农户找到一个致富门路、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把帮扶情况作为支部年终考评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村里还有几户农户没有参加优质米生产合作社,我们赶快到家里宣传发动,要不然就跟不上趟了”。一大早,黄土桥村村委会主任艾英久就骑着摩托车入村了。现在,全乡党员群众思考发展抓发展的多了,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少了,主动为群众服务的多了,被动应付的少了,无私奉献的多了,追名逐利的少了,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通过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培养,注重引导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针对农村能人种类多、数量少,采用传统技术的多、科技含量少,推广应用的多、试验创新的少,实践经验多、理论知识少的“四多四少”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依托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村一大”工程,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电教培训、远程教育、基地示范、现场观摩等形式,增强农村能人的“造血”功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注重引导,滚动培养。“要进党支部,一要好觉悟,二要先致富,三要带好路,四要服好务”成为农村能人的共识,为保证发展能人党员的质量,始终坚持标准,对思想政治觉悟高、富
有开拓进取精神、乐于奉献的农村能人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加强交流沟通,掌握思想动态,积极进行引导,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近三年来,全乡有116名能人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能人党员49名,58名农村能人党员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47名能人党员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如:云头村刘文行利用外出务工学到的知识,回乡后兴办采石场,热心公益事业,并受到群众拥护,现已被推选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昌河村刘辉利用在长期在北京务工办公司并带领本村300余名青年外出务工,捐款硬化寨内道路,积极主动向流动党员管理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党员后,更加心系家乡发展,为家乡协调了380余万元的供水项目。
三、完善机制,挖掘潜力
1、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能人、能人联系农户制度。一是乡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2—3名农村能人,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联系、交心谈心等形式,及时掌握能人的所需所怨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二是能人联系本村的10到15户农户,通过传播政策、传递信息、传授经验等方式,每月联系走访农户两次以上,月底将情况反馈给村支部,由支部将情况填写在家庭卡片上,动态记录农户的转变过程。三是开展“心系基层、服务群众、关爱家乡,三级联动,共促发展”活动,重点对在任、离任村干部、各类人才,羊昌乡在外工作人员、近三年新发展的党员和后备干部以及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群众进行走访。走访过程中与对象建立联系卡,搭建沟通联系、宣传问计、监督管理、维护稳定平台。倡导和动员羊昌在外工作人员、在乡工作人员和村级致富能人有力出力,有钱
出钱,有主意出主意,有项目争项目,进一步集中智慧和力量建设服务家乡建设,形成“人人想家乡,人人为家乡,家乡建设靠大家”的共谋发展格局。
2、建立无职能人党员“设岗定责”制度。针对农村无职能人党员缺乏发挥作用的舞台的问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合理设岗、职责定岗、挂牌上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的程序,在全乡12个行政村开展无职能人党员“设岗定责”,推行目标管理,使无职能人党员“无职”变“有责”,“无位”变“有为”,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细胞”,焕发了无职能人党员的活力。
3、推行挂村工作组――村两委――党员(能人)--挂村人员“互评”制。对村两委、党员(能人)、挂村工作组、挂村人员的考评,实行“上评下、下评上、上下互评”,加强干部群众间的监督,增加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1”工作机制充分挖掘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潜力。一是创新了基层党组织实践“三个代表”的方式。“321”使党组织将一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分子团结和凝聚在自己周围,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流通的信息,取得了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从而形成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互相支撑的良好局面,使基层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进一步确立了“代表”资格,提升了“代表”水平,增强了“代表”能力。二是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321”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解决农村党员队伍的“三偏”问题,实现了从有人办事到有能人办大事的转变,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三是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321”使农村能人党员成为运用科技的“示范人”,发展经济的“规划人”,调整结构的“经纪人”,生产经营的“服务人”和利益风险的“保护人”,打造了一支发展农村经济的“精锐部队”,形成了“公司+协会+能人党员+农户”、“能人党员+基地+农户”、能人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构建了以能人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新格局,使乡、村两级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能人带动迅速得以体现和落实。目前,全乡优质米生产订单2000亩,玉米高产示范1500亩、白沙枇杷示范220亩、大葱示范50亩、速生蔬菜示范1000亩、辣椒示范250亩、精品西瓜示范400亩;生猪存栏8245头,出栏肥猪9238头,家禽存栏99840只。四是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321”保证了新科技、新思潮、新观念在农村广泛传播,扩大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覆盖面,使农村工作实现由传统管理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变,提高了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第三篇:创新党建机制 促进事业发展
创新党建机制 促进事业发展
稿件来源:政工科 提交日期:2006-8-16
近年来,德州局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纲要》和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努力提高“五种”能力,狠抓了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党建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逐年提高,为确保市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队伍保障。广大党员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足本职岗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榜样带头作用,为德州经济和质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规范党的工作
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近年来,质监局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的要求,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完善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一是基层党组织更加巩固。始终把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理顺党组织关系,适时做好党支部换届工作,配好党支部领导班子。总支原设有8个支部,随着监督职能的加强、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的划入,以及党员人数的增加,我们2001年10月成立了安检站党支部、2005年成立了信息所支部和机关老干部支部2个支部,并适时进行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今年7月1日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德州市质监局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机关党委和纪委。现质监机关党委共设11个党支部,支部成员均达到大学以上学历。经过调整和换届,质监局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基层党组织制度更加完善。科学的党建工作制度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的有效措施,我们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全面推进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总支先后建立了《会议制度》、《党总支委员学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党内监督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争先创优表彰制度》、《请示报告
制度》和《党建工作机制》等八项制度;各支部也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和党课)》、《党组织任期目标承诺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争先创优”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党员教育学习制度》等。制定了《新时期党政机关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和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新时期事业单位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和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和《新时期离退休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和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
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更好地履行党组织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了保障。
三是党员队伍日益壮大。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执行发展党员“两推一公示”制度,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吸收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突出新时期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共对53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培养教育,发展党员29人,局机关现有党员166人,其中预备党员9人,正在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23人。
四是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更加科学。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按照党员标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强化党性、党纪和党风教育。采取党员评议、群众评议、民主测评、组织定格“三评一定”的方法开展评议党员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评议意见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方向。近年来,民主评议党员优秀率达到9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五是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和党费收缴规范有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党费收缴是党组织开展工作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党员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质监工作重要作用的体现,人事变动频繁,党员流动性增大,共转入党员19人,转出党员8人。党费收缴工作规范有序,近年来收缴的党费全部上缴市直机关工委。
六是加强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会、青年团和妇委会组织,充分发挥工青妇三家群众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他们积极为完成市局党组的中心工作做贡献。
二、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确保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我们
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质监局党组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依法行政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利观、利益观,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牢了宗旨意识、端正了思想观念、树立了大局意识。在党员中大力弘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甘于吃苦、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形成了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教育,确保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订学习计划,认真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学习制度》,坚持突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党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会议精神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通过原文通读、报告会、党课教育、纪律教育月、党员政治生日、座谈讨论会、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组织知识竞赛和理论测试、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并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计划安排、有措施落实、有检查考核,使党员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深刻领会并认真落实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理论精髓。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基层组织,促进质监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创新教育载体,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增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围绕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开展了“爱岗敬业,服务大局”、“德州发展我发展,我与德州共兴衰”、“局兴我荣,局衰我耻”大讨论;从提高质量意识和能力意识出发,组织了“能力建设年”、“三八节”文艺演出;立足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强身健体,举办了职工“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和“职工趣味运动会”;为丰富质监文化内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举办了“立足本职,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演讲比赛,组织了摄影大赛、“七一”和“五四”征文比赛、“五四青年知识竞赛”,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和全员唱响《八荣八耻人人须知》和《质量卫士之歌》活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开展了“情系三农、质监下乡”、“捐资助学、助贫、助困、助教”、“12365质监保安全”和“结穷亲、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爱心服务活动;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开展了批判陈水扁“台独”思想、关注台湾局势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
围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出台了《德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在全系统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科室和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争创“五个好”党支部和“五个好”党员活动;为全面提升执政能力、执法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开展了基础建设年、行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和“五佳文明窗口”、“五佳规范化实验室”、“十佳模范公务员”、“十佳执法标兵”、“十佳技术标兵”等争创活动。主题教育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质监工作实际、贴近质监党员队伍实际、贴近人民群众实际,促进了质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机关党总支紧紧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大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着力打造“预防为主,惩防并举”的作风建设体系,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建立行风建设教育体系,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教育措施,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主题教育和实践等活动,并做到行风教育与目标管理考核、建章立制、事业发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相结合,保证了教育效果。
二是加强行风责任体系建设,构建有效运行机制。健全规范统一、协调有序、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落实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和行风廉政建设“四责合一”的领导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一责双岗”工作机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管理重点,规范行政行为和职务行为。
三是完善行风监督体系,强化职责履行措施。建立廉政档案;进行明察暗访,对存在的问题登记造册;聘请行风监督员,公布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多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建设惩防体系,严惩违法违纪行为。制定并严格执行惩戒规定,认真治理商业贿赂,严肃处理各种违纪案件,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政府综合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权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始终冲在最前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质监事业和德州经济的发展。
一是质监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了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局把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执政能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1000多平方米的食品通用实验室,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前三名,得到了世界44个国际检验联盟协议签署机构的互认,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和检验市场上的竞争力。260余平方米的国家一级恒温恒湿棉花实验室建设,适应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需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得到了美国农业部专家的高度评价,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适应德州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建成了山东省玻璃钢及制品检验中心,并申报成功了国家检测中心,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质监工作为德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准化基础作用效果显著,全市实现了消灭无标准生产,300余种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13家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标准委领导的高度评价。计量技术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200家企业通过了ISO10012计量检测体系评审,全面落实了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的首次强制检定,煤气表的首次强检率达100%。两个安全取得重大突破,食品安全明确八个100%为德州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提升了食品整体安全质量水平;特种设备强化专项整治活动,完善监管网络,确保了全市重点单位设备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杜绝了重大事故发生,也减少了一般事故的出现。监督执法规范了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完善了全市质监系统区域监管、打假体系,组织开展了农资、扒鸡、地条钢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打假和整治活动,为净化德州经济发展环境,保障生活和生产安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成效彰显,有3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48种产品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12种产品获国家免检;200余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确认,扩大了德州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四篇:农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村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 ×××)
××村位于××镇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合作社,户籍人口3200人,党员115人。近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镇党委的决策部署,紧扣“抓党建保障、举民生之策、促转型发展、建和谐大关”目标,以“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机制为抓手,全面推动我村党支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我村成为一个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的先进党支部。
2005年前,我村党支部不团结,矛盾突出,经济条件落后,干群关系紧张,被广州列为重点排查村。上任后,我吸取以往教训,我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各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扭转我村的局势,必须从稳定做起、从党基层组织做起。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研,坚持把贯彻上级党委要求与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 1
出成效。几年来,党支部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差等热点问题,先对村的主干道、社道及石新路塘美路段进行全面改造,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然后,美化村容村貌,建成塘美广场、荔枝公园、公园湖等公共设施,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后,兴建地下排水管道,让村民喝上放心水。这些举措,使党支部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肯定和赞扬,村民无不举手叫好。为迅速带领群众奔富致富,党支部又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选准路子,最后决定盘活村集体土地500亩进行出租,兴建综合市场引进多家企业等,使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村集体收入达1700万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我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组织体系。一是抓队伍。针对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以年青有为、积极上进青年为发展重点对象,目前共有党员115名。二是强领导。围绕“建设新农村,党员走在前”的思路,积极在能人中培养村、社后备干部。同时,推行党员联系村务、联系群众的办法,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党员能人脱颖而出,成为带领全村发展的村社干部,目前,大部份合作社主任都是党员。三促作用。我村紧密结合本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鼓励本村无
职党员自由择岗、竞争上岗、奉献在岗,鼓励无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实行层级责任制。对村“两
委”班子成员实行“包社制”,每位村干部负责指导联系一个合作社,指导和督促合作社主任抓落实,并帮助解决大事难事。对社能独立办成的事,村“两委”既放手让他们去做,又督促他们早落实、早解决。对社无力或无权解决的事,由包社村干部帮助协调解决。二是实行包干制。在计生、农业生产、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任务上,每位村、社干部必须承担对所包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这一责任体系下,村干部和社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上级的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上收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成效。
三、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体系。一是下放权力。把决策权、审批权等下放给各个村社干部,让村社干部有权统筹本村、包干社的发展,有权安排部署其职责内的重大事项,有权落实民生政策和目标任务。二是民主决策。为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而成效不下滑、权力下放而不乱作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具体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土
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两委”会商议、村“两委”及社长会再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并将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监督制约体系。一是制定党务、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加大村社干部决议事项和办理结果的公开、公示力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计生、农村低保、产业扶持、工程建设等进行全面公开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成立村民理财监督小组。由党员推选3名群众组成村的理财监督小组,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三是扩大监督。设置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村社干部进行监督举报。
五、健全激励奖罚体系。党支部严格按照村社的层级责任制,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民主评议、抽查等形式,对村社干部目标任务和履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由村委会对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重奖,对多次未不成任务的处以批评和罚款。如计生工作方面,凡当月未完成“四术”任务的,村社干部各处以每例500元的罚款。如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方面,社长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但其补贴的工资按其工作质量计算,如登记流动人员质量低于60%,当月补贴不发;
如完成了八成则按八成计算,如此类推。每年年底支部还对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进行评比表彰。在这一激励机制下,全面调动了村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在推动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机制中,我村的做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党建工作中,我认为,目前我村党基层组织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关爱未能完全覆盖广大同志,有些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困难暂时未能及时处理;二是由于农村的局限性,一部分党员的理论修养不够,没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为改善不足,今后,我村支部必须在提升支部的活力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务求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
第五篇:改革乡镇机关工作机制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
改革乡镇机关工作机制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
月晴镇位于图们市郊,现有17个行政村,27个基层党支部,726名党员。近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不断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根据我镇实际,大胆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弹性工作制。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创新的工作机制不但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而且充分发挥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带动效能和纽带作用,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认真调研,科学认识农村党建工作现状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镇党委认真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对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发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还存在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是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实。镇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中还存在对基层部署工作多,教基层致富方法少;在办公室工作时间多,下基层调研时间少等现象。此外,镇政府在机关工作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上还不健全,机关党员干部对基层工作指导所取得的成效缺乏评判的尺度和标准,工作量化程度不够,影响了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村班子和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年龄相对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后备干部缺乏。一些村干部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带动村民致富能力不强,还形不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部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不高。部分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由于资金有限,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不敢干新项目,又缺少带领致富的领路人,致富思路不明确,导致越不敢干越落后,越落后就越穷。
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是镇党委工作的立足点。因此,我们把农村党建工作的突破口确立在建立一套符合我镇实际的工作机制上,以激
发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让镇机关干部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送科技下镇,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做农民致富路上的领路人,通过扎实的工作和服务,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基层。
二、大胆改革,在镇机关实行弹性工作制
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我镇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改革现有的镇机关工作机制,才能发挥出机关干部身上蕴藏的工作潜能;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实现镇村工作双赢。为此,我们结合“三创两建二争一提高”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
一是实行镇机关办公室制度改革。将各站所合属为党群办公室、财税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为村民到镇机关办事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镇机关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是制定弹性工作制度。弹性工作制度是根据镇机关工作特点,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和发挥机关干部下村屯指导工作最大效能为目标,将镇机关干部每周在机关和下村屯工作时间按工作实际需要灵活支配的一整套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我们要求镇机关干部每周一至周三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周四至周五全体机关站所人员(除各办公大厅留1-2守岗人员外),全部下到自己所包村屯,协助村屯开展工作,变以前的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有专长的要领办示范项目,没有专长的要帮助农民联系推销农产品,收集提供致富信息,延伸服务领域,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搞好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工作创新。
三是建立镇机关干部下派制度。针对个别村党组织存在村班子凝聚力不强、村干部安于现状、党员队伍老化等仅靠村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认真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下村屯工作制度,去年共选派10名优秀干部进村挂职,是党员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干部担任村委会科技副主任。这些干部积极帮助后进村转变工作思路,开展致富工作。通过这一制度既有效解决了村里原有的一些工作难题,又使机关干部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加强对现行镇机关弹性工作机制效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镇机关干部在帮助村民带头致富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公开弹性工作制内容,接受群众监督。要求全体机关和站所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弹性工作制,要从思想上树立“一切为农民服务,服从大局”的思想。要确保正常上班时间,有事情及时与主管领导请假。周四至周五,必须下到自己所包村,协助村级班子开展工作。周四至周五,全体机关和站所人员必须全天开通自己的通讯工具,确保必要时及时联系。各办公大厅在周四和周五必须留1-2名守岗人员,以便处理日常工作。各基层党(总)支部、村委会、社区,要监督包村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并把弹性工作制的具体要求公布于众。周四至周五镇干部下乡期间要协助村班子,抓好包村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要提供致富项目和致富信息;要带头领办致富项目,带头示范致富项目;要做好中介服务工作;要及时传达镇党委和政府的有关精神;要及时反馈基层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确立了目标责任和定期调度制度。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开展“联帮联扶”,对每一名镇机关干部包保工作制定了量化目标,如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人均纯收入、村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民办实事等内容,部署了具体包保的工作任务,签订了《镇机关干部包村屯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职责:一方面镇干部要认真了解所包村屯的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所驻村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根据当地优势,明确包保内容,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建议和措施;另一方面要配合村干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等工作,帮助村班子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镇党委会每两个月定期听取一次镇干部包村屯工作进度汇报,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三是出台了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制定《镇机关弹性工作考核细则》,在镇机关干部包保村屯期满前组织考核组,通过对镇干部弹性
工作期间目标完成情况、群众反映、包保村工作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整体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每一名镇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工作业绩突出的镇干部予以表彰,并在镇内提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对特别优秀的镇干部上报市委组织部列入全市副局级后备干部库中;对工作平平,未完成任期目标的镇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对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镇干部将采取组织手段进行岗位调整。
三、领办项目,注重弹性工作实效
过去,我们在工作中多采取硬性下任务或只给农民讲技术、讲大道理、不做示范的办法,农民评价我们的工作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改革了现行镇机关工作机制,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以后,使全镇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农村第一线,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弹性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各村进步快慢直接与相关干部挂钩,体现了工作量化的原则,增强了镇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意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这一过程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一是机关干部引导村民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活动。帮助包保村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责任制,制定培训计划,结合村屯产业结构实际,通过集中教学、分散辅导、异地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全年共开展烟叶模式化栽培、无公害蔬菜栽培、特产及养殖、新农药使用、有机菌肥的使用、水稻抗冷害综合栽培和中药材种植等内容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34次,培训6089人次,发放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等相关材料4600余份,做到了新技术到户、到田,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好了科技储备。二是机关干部带头示范。由机关下派干部和各站所直接示范的项目有出口元葱4公顷,带动农户5户;中药材红柴胡5公顷,带动药材基地建设65公顷;稻田养鸭增收项目6公顷,带动农户16户;还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站、兽医服务站、农机服务队,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三是机关干部引导村干部、党员积极领办示范项目,争当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共同致富领路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村干部能做好的项目,不用宣传村民也会跟着做。为此,我们号召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干部和党员争做科技致富能人,如下嘎村村委会主任李志财同志(党员),从去年开始搞食用菌栽培,现已投资26万元,接种木椴香菇3万根,预计每年效益15万元,他还帮带两名困难户,分别给他们无偿提供了3000根和2000根木椴,现在这两名农户年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5千元;曲水村党支部书记朱胜宇同志,为了农民致富积极引进了每公顷产出3万元效益的萝卜制种项目10公顷,带动20户农民搞此项目;水南村村委会主任李秉春同志,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引进自然农业养鸡法饲养土鸡,现已养殖2400只,年效益可达8万元。在镇政府和村干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许多农民都积极参与,纷纷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在“三创两建二争一提高”活动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实行弹性工作制以来,镇机关干部平均每人每月下乡7.5天。经过镇、村干部的积极努力,去年,共领办致富项目63项,提供致富信息130余条,涌现出村级科技致富带头人6名,共同致富领路人4名,全镇粮经比例调整到49: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40元,比上年增长11.4%。由于干部与群众经常见面,因而能将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工作中出现了“两个明显”,即上访事件明显减少,群众对镇机关的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干群关系明显好转,镇政府布置工作的完成率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弹性工作制符合镇工作实际,是农村党建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形式,是开展“三创两建二争一提高”活动内容的有效措施,是转变镇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制度保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具体体现。这一新的工作机制虽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但因刚刚推开,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思维对其加以提高完善,进一步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