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

时间:2019-05-15 11:0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

第一篇: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

语文第七册预习目标

第六单元古诗两首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你能找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

5、背诵古诗两首。

二、课文内容

1、查找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生平资料。

2、联系课文的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拓展(选做)

1、搜集关于“离别”的古诗词1~2首。

2、小练笔:(任选)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3、读后感

21搭石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你能找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本课建议:读出“美”的韵味)

二、课文内容

1、什么叫搭石?为什么要摆放搭石?你能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2、课文中有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观察自己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人、事、物,围绕“寻找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读后感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你能找出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查找白血病的资料,了解7、8级地震的情况。

2、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和杭州市,了解距离的遥远。

3、记叙文的要素是什么?

4、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5、两岸同胞是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任选)

a、你最敬佩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加入他就站在你面前,你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对他说什么?还想对他做什么?

b、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请自己找一个伙伴进行假想的情景对话。

2、读后感

23*卡罗纳

一、语言知识

1、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3、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爱的教育》作者是谁?它是一本怎样的书?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

4、小组分角色表演。

5、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安慰卡罗纳呢?

2、读后感

24*给予是快乐的一、语言知识

1、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错在哪里吗?

4、小男孩的最大心愿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句子感受到?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划出描绘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三、课文拓展(选做)

1、搜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2、小练笔:你想对文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想对他说些什么?

3、读后感。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叙述了几件事?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5、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6、联系课后阅读链接,结合诗句意思,再次认识周恩来的远大抱负。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我想对:

帝国主义列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巡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后感。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至少读课文三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分。

二、课文内容

1、查找爬山虎的相关资料。

2、查找叶圣陶和肖复兴的生平资料。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讲了几件事?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

5、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说说当时“我”的感受。

6、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课文为什么以《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8、学习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文章,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任选

a、你看了叶老的修改,同学们有何感想?

b、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是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你的帮助,写下来,并用所学到的修改符号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2、读后感。

27*乌塔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查找《世界地图》,能正确指出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

腊、中国。

2、查找世界一些风景名胜的资料。

3、课文讲述一件什么事?

4、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她的做法是怎样的?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应

该向乌塔学习什么?

5、学习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人物的性格

6、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对乌塔说些什么?请写下来吧。

2、读后感。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一、语言知识

1、你会写生字的拼音、部首并组词吗?

2、找出课文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

3、划出并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吗?(至少读课文三遍)

二、课文内容

1、注意书信格式,学习书信的写法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3、你认为柯岩是一个怎样的人?

4、联系课文,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课文拓展(选做)

1、小练笔:讨论本班目前存在的问题,写一封信。

2、读后感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预习

第5课时 单元预习课

——《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两课中的24个生字,随文学写“滨”字,学习4个多音字“臂、载、兴、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3.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古诗背诵。

2.谈话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要到迷人的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

板书:海滨小城(随板书指导书写“滨”,注意左窄右宽,“兵”的最后一笔是点。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滨、湖滨。)

美丽的小兴安岭(读好多音字“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朗读展示。

3.默读:找出文章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美丽又整洁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学写“库”)

4.朗读展示。

(1)认读词语,注意多音字。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喧闹

石凳

每逢

除了 咯吱咯吱

侧着

欣赏

显得

药材

膝盖

来临

(2)读句子,注意读准加粗的词语。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读句子,在句子中认读生词,识记生字。

◇结合图片识记“桉树、椰子、橄榄、凤凰”这四个词语。

◇认读多音字“当”。

5.默读,找出中心句:两篇课文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6.把握主要内容。

《海滨小城》:你发现课文围绕第7

自然段,1-3

自然段先写了什么?

4-6

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1-3自然段写海滨,4-6自然段写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三)书写指导“载、靠、袋”

1.教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载——左上的“十”字要小,中间横要长。

靠——“告”要扁,“非”字的横短,并且间距均匀。

袋——“代”的斜勾要向外伸展,给“衣”留出空;“衣”的竖提稍偏左,短而直,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3.学生练写,评改。

三、板书设计

海滨小城

美丽 整洁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

第三篇:第六、七单元测试卷

第6、7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共20分)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cm)(每题3分,共12分)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每题4分,共8分)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1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8分)

1.2.9

m2=()dm2      350

cm2=()dm2

0.07公顷=()平方米

1200

cm2=()m2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

dm,面积是12.6

dm2,高是()dm。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8

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4.一个梯形上、下底之和是36

cm,高是6

cm,这个梯形的面积是()cm2。

5.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底是12.8

cm,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是()cm。

6.一堆呈梯形摆放的钢管最下层有7根,最上层有2根,每相邻的两层都相差1根,这堆钢管共有()根。

7.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分别为8

cm,11

cm,6

cm,在这个梯形中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cm2。

8.有一个正五边形花坛,如果在每条边上放8盆花,至少要用()盆花。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如图所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部分重叠,比较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S甲()S乙。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用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相比,()。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变大,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D.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3.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相比,()。

A.阴影部分面积大

B.空白部分面积大

C.空白部分面积等于阴影部分面积

D.无法确定

4.在一个梯形中(如右图所示),两块阴影部分面积的关系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5.在一个圆形花坛周围每隔2

m摆一盆花,一共摆了30盆花,花坛的周长是()m。

A.58

B.60

C.62

D.15

6.一条输电线路原来有51根电线杆(两端都有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都是40

m,现在只需41根电线杆(两端的电线杆不动),调整之后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应为()m。

A.40

B.50

C.30

D.60

7.小明爬楼梯,他从1楼到3楼用了48秒,用同样的速度,他从3楼到8楼要用()秒。

A.80

B.96

C.120

D.144

8.在一条400

m长的公路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

m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棵树。

A.51

B.50

C.49

D.52

四、看清要求,动手操作。(每题4分,共12分)

1.把一个三角形用线段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画两种情形)

2.画两个与图中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翔安某公园要规划一块绿地,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四边形ABCD,已经画完了两条边(如下图所示)。

(1)点A的位置是(,);点C的位置是(,)。

(2)四边形ABCD是一个面积为10平方厘米的直角梯形,请用直尺将这个直角梯形在方格纸上补充完整。(每格表示1

cm2)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5,6题每题7分,其余每题5分,共34分)

1.果园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是120

m,高是60

m,如果每棵苹果树占地

m2,这块地可栽多少棵苹果树?

2.靠墙围一个花坛(如图),围花坛的篱笆长46

m。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笼子里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48条。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列方程解)

4.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正方形的体操队形,最外层每边16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

5.实验小学有一块梯形劳动基地(如图),A地种白菜,B地种萝卜,C地种辣椒。

(1)种萝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8

kg,那么A地能收白菜多少千克?

(3)如果种辣椒的面积是15

m2,这块劳动基地的下底是多少米?

6.一块三角形池塘如右图所示。

(1)这块池塘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块三角形池塘斜边上的高是多少米?

(3)在池塘的周围每隔5

m栽一棵柳树(三个顶点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柳树?

答案

一、1.10×4÷2=20(cm2)5×10=50(cm2)

(6+8)×7÷2=49(cm2)

6×2+(5+2)×(12-6)÷2=33(cm2)

2.7×8÷2=28(cm2)6×(6-3.5)÷2=7.5(cm2)

二、1.290 3.5 700 0.12 2.1.4 3.39 4.108

5.6.4 6.27 7.33 8.35

三、1.C 2.C 3.C 4.A 5.B 6.B

7.C 8.A

四、1.略 2.略

3.(1)(3,5)(7,3)(2)图略(画法不唯一)

五、1.2.(46-20)×20÷2

=26×20÷2

=260(m2)

3.解:设鸡和兔的数量都是x只。

2x+4x=48

6x=

x=

4.(16-1)×4

=15×4

=60(人)

5.(1)6×6=36(m2)

(2)

(3)15×2÷6=5(m)9+6+5=20(m)

6.(1)80×60÷2=2400(m2)

(2)80×60÷2×2÷100=48(m)

(3)(80+60+100)÷5=48(棵)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预习(一)

第1课时 单元预习课

——《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2.认识两课中的19个生字,随文学写“饮、初、富”3个字,学习多音字“抹、磨、参”。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并尝试背诵古诗。

4.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主题

1.欣赏祖国山河的一组图片,激发学习热情。

2.朗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3.板书课题: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随板书学写“饮、初”,并猜想:诗人在湖上饮的是什么?)

望洞庭

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导书写“富”,说说“富饶”是什么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正确朗读古诗和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明确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2.展示交流。

(1)交流问题: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天门山、西湖、洞庭湖、西沙群岛

(2)指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好诗的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

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再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一句概括性的话吗?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朗读展示:读句子,读准加粗的字词。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三)书写指导“浅、挺、鼓”

1.教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浅——右边第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横

挺——字要写紧凑,“壬”上面是撇

鼓——左上是“士”字

3.学生练写,评改。

(四)布置作业,尝试背诵

尝试背诵三首古诗。

三、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

望洞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第五篇:四上语文单元预习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目标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组课文《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老师,您好!》赞美了老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但愿人长久》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古诗两首》描写了秋夜的景色;《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一课文体裁丰富,有诗歌,有历史故事,也有古诗。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特点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其阅读兴趣,为他阅读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点拨指导,注意渗透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 法:启发式 情境式 讲授法 观察法 朗读法 比较法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二单元预习目标

预习内容: 本组编排了三篇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教师在教这四篇课文时,都应注意让学生感受,体会并激发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天安门广场》让学生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徐悲鸿励志学画》让学生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教育他们要以徐悲鸿为榜样,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虎门销烟》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 法:读悟结合 启发式 情境式 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时间:

5、天安门广场 3课时

6、徐悲鸿励志学画 3课时

7、虎门销烟 3课时

练习2 3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预习目标

预习内容

第三单元共有《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习作3是写给远方亲朋好友的一封信。

练习3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绿线内的23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4、能按习作要求,选择家乡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面,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6、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热望,继续积累四字词语和歇后语,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真诚待人,学会赞美他人。

7、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建议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2-5四个自然段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 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话梅,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

《田园诗情》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是其他动物都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向,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作者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习作3 本次习作训练的安排旨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书信体写作的格式,并通过与朋友的通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察的过程,也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情感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作的情感随着活动不断深入,逐渐升温,直到情绪饱满地诉诸笔端。练习3 练习三的训练重点在口语交际和读读背背

读读背背要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词典解决。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大体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领悟每组两个词语在意思上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知道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达到熟记于心,但不要求学生默写。

口语交际是一项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训练,话题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进步,学会赞美。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中的交流,都应与与生活的链接始终贯穿全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习目标

预习内容:

本组编排了三篇课文《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神话故事。文章充满神奇现象,语言优美;《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一篇古希腊神话,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一路花香》是一篇印度寓言故事,是讲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渗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的景象,阐明了世上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三篇课文让学生走进神话寓言的宝库,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激发阅读兴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并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积淀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预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理清课文条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能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理解体会对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

2、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3、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教 法: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预习目标

预习内容: 本组编排了四篇课文《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说勤奋》是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人们一生只有勤奋才有作为,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李时珍夜宿古寺》介绍了古代伟大医学、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迈,历经千辛万苦修好《本草纲目》的可贵精神;《维生素C的故事》记叙的是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去告诉我们: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从而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越来越多。这四篇课文层次都比较清楚,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拓宽视野,增长科学知识,并培养成其探索科学的精神。预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教学重、难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 法:读悟结合 启发式 情境式 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经验 自由表达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时间:

15、说勤奋 3课时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3课时

17、维生素C的故事 3课时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课时 练习5 3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预习目标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块特别的石头》、《地图上的发现》、《新型玻璃》,一篇略读课文《人类的“老师”》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本单元课文都围反映了“热爱科学,执著求索”这个主题。《一块特别的石头》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地图上的发现》讲述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新型玻璃》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人类的“老师”》写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课文中的几位科学家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的可贵品质。

二、本单元的预习目标:

1.认读17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19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悟科学家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可贵品质,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默读课文。

4.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引导学生初步感悟关联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本单元要注意的问题:

中年级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逐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渴求新知。对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和故事,学生充满好奇心,容易融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体会其中的道理,从而受到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教育。教学时,老师要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的可贵品质。

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对于本单元中的一些词语,如:“断言”、“艰苦”、“安然无恙”等,教师应该注意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来让学生理解。

在本单元的生字学习中。有一些字的字形容易错,学习时要仔细观察。如:“灌”和“薄”三点水和草字头的位置不一样;“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四、预习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抓住文章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揣摩文章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

解决的措施: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家身上的有点品质,还要引导学生综合深入的学习,查阅探索有关资料,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视野。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预习目标

本单元共有三课的内容:《雾凇》、《春联》、《古诗两首》。第一课是写吉林美丽奇观雾凇的;一课时写我们民俗春联的内容的;另一个是写两首关于节日和冬天景象的故事。《习作七》要求学生看图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题目自拟。学习能够及时的用文字或图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练习七》处处留心让学生练习写对子,读读背背让学生积累一些关于春联。口语交际是《用好压岁钱》。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绿线内的23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5.学会读书做记号,激发读书的热望。6.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预习要领:

《雾凇》是一篇写景作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奇百怪、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层次清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课文中的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放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字。

《春联》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新春佳节贴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及春联的种类。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第四自然段主要讲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这为丰富的语言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古诗两首》一首是宋代王安石的七言绝句《元日》,另一首是唐代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元日》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写的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饮屠苏酒。第三局“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物县内好的前景。结局“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布新的意思,与首局紧密呼应,形象的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江雪》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教学安排

22、《雾凇》2课时

23、《春联》2课时

24、《古诗两首》2课时 练习7 3课时

下载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习目标(第六、七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第六、七单元练习

    八年级历史第六、七单元练习姓名______班级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什么部门? A.手工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农业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哪三座大山的压迫?......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预习提纲

    第六单元预习提纲 导语: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让我们随着本组课订正 文的学习,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1.读课文,你会发现本单元安排了《 》、《 》两......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5篇)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本单元认识汉字30个,复习辨别形近字、同音字。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主动收集信息的良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

    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 】 本单元包括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 2.正确读写新词。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

    语文四下七单元预习课指导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预习指导 本单元预习要求: 1、出声地朗读一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四步法” (勾画、读准、描红、选写)自学生字词。 3、默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需要背诵的部分。 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认识11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七(下)北师大版_第六单元复习

    课题:第六单元复习课型:复习上课日期:2012年1月6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准确理解重点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培养文言语感。 积累名......

    三年级语文第六、七、八单元期末小考

    三年级语文第六、七、八单元期末练习姓名: 一、看拼音写汉字 mãi tànqīfusǔn shāngdān xīncāng báijí jiāngjìrán()()()()()()() fâi chúlún liúfùjìntãng tîng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