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课外辅导班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已成为流行现象,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班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学校之外的一种配置方式,而其所提供的辅导内容多是学校课程模式在学校之外的延伸。不论是从课外辅导班的开办者的角度还是从参加辅导班的角度来看,对课外辅导班都有不同的认识。由于课外辅导班对学生影响比较大,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对家长教育孩子提出建议,对他们如何正视课外辅导班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回顾
(一)关于小学生课外辅导班的社会学透视
王从庆教授通过对课外辅导现象所做的调查研究,从开办辅导班的主题、辅导的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
1.谁办辅导班?
王从庆教授认为以辅导班的开办者为划分依据,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辅导班:
(1)从事公共教育的机构开办的假期辅导班,如文化馆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他们在常年招收各类艺术班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班教员以本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还有少量临时聘请的退休教师。
(2)由一些名牌学校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型的辅导班规模较大,辅导内容主要是与学校课程相匹配的文化知识,教员主要由所属学校的教师担任。
(3)个人开办的辅导班,规模较前两类辅导班要小得多,辅导内容与学校的主要课程内容相匹配。教员主要是利用假期从事劳务的教师,也有部分在校大学生。从形式合法与否的角度来看,第一类辅导班是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开办的,办学时间也比较长,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运行管理模式。所以家长们对由这一类办学机构开办的辅导班比较信任,自然也就蜂拥而至。第二类辅导班的开办者依托名牌学校(主要是中学)的“品牌”效应,为人们提供一个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这类辅导班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家长前来报名,班级规模与制度化学校内的班级不相上下,学生数多达五六十。而个人力量开办的“小作坊”式的辅导班,一般则冠以“ 教育中心”之名,租借场地进行小班化授课。
2.辅导什么?
假期辅导班提供的辅导内容繁多,按照辅导班提供的内容与制度化学校内的课程的同异程度来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同质性较强,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2)辅导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注重学生的兴趣以及特殊技能的培训,诸如钢琴等艺术类科目。在为小学生所开设的假期辅导班中,第一类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在这一类中,诸如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又占有重要的份额。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在学校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学科,在辅导班中得到延续和进一步的加强。这些科目在升学考试中占有大的比重,而且这些科目可以通过短期的辅导获得巩固或提高。另外还可以通过提前学习新课,为新学期的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虽然诸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等科目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他们在体现社会控制等方面比数学、理化等科目要重要的多,但是,在辅导班中他们的境遇刚好相反。这正是前文提及的教育需求起作用的结果。语文、政治这些科目的辅导成效不大,报名人数肯定不及英语、数理化这类科目,开班非但不能赚钱还有可能亏本。在主办者看来,按照家长的需要,提供合乎市场行情的辅导内容最为重要,因为那样才可能有更多的学生来上课,也才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艺术类培训在假期中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这一类技能的获得本应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补充,应从孩子的兴趣的出发。而实际情况是,家长们在为自己的孩子作“选择”,孩子
对于上什么兴趣班,什么时候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当“考级”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这种类型的培训的功利性就被突显出来。
(二)国内外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现状
1.国外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现状
(1)搜狐教育频道的记者亦春报道:韩国所有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他们读小学、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送到各种课外辅导班,如钢琴班、绘画班等,不过更多的还是那些以深化课本知识和教授外语为主的辅导班。韩国家庭每月平均用在子女课外辅导上的支出大约占月支出的36%。而中学生父母的课外辅导费支出更多,平均超过月支出的42%。很多家长认为如果不送到补习班学习,就很难跟上或者认为仅靠学校教育很难考上大学,这种认识也推动了私人教育的发展。教育费压得平民和贫困阶层喘不过气来,但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将来更有出息,在教育问题上不能落后于别人。有些家长还认为补习班的教师优于学校教师,补习班比学校更多有用的信息。教育费是对多数中产阶级甚至部分富裕阶层来说也是一种负担。首尔江南区和瑞草区是韩国的富人区,从住宅条件、消费场所和人们的服饰打扮等各方面都很容易地看出,这里的居民“层次”普遍比较高。但最近江南区一家著名的大百货店透露,“这几年到店里来打工的家庭主妇们越来越多了,几年前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们可是我们的顾客。随着孩子长大,教育费支出剧增,一些养尊处优的家庭主妇们也不得不出来打工赚钱,以补贴家用。”
(2)搜狐教育频道的记者苏琳报道:美国的寒假在时间上是分两次的,第一次是圣诞节的时候放两周,第二次是总统节,从2月17日放一周假。美国的寒假通常来说都不存在“补课”这种现象,父母会利用假期的自由时间给孩子安排接触社会、参与社区的活动,让孩子多去感觉社会,比如为社区老人做一些事,为图书馆做义务管理员等等。除了接触社会,还要多创造机会接触大自然,比如外出旅游、参观博物馆、参加比赛等。另外,假期是孩子读书的好时候,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从上到下都很重视阅读,孩子会利用假期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去看大量符合他年龄段的书。
2.国内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
新闻周刊在2003年第33期报道了他们对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对一个六年级班的关于课外辅导班调查结果:周末开小灶的在小学生中绝对不是特例、不开小灶的学生才是凤毛麟角。在回收的47份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没上过课外辅导班,差别只是数量多少而已。在这个班级里,课外学时最少的是1.5小时/周,最多的是24小时/周。每周在5小时以下的18人;5—10小时的20人;10小时以上的9人。
这些课外辅导班包括了乐器类、体育类、艺术类和学习类。其中四类辅导班都参加的有11人;参加2到3类的有20人;仅参加1类的16人,但这16人里,12位学生参加的都是学习类课外辅导班。除了这四类辅导班外,有的孩子还会上围棋、朗诵等其他类型的课外班。大部分孩子都不是自己主动要求父母报的课外班,但大部分孩子在回答是否喜欢上这些班时,都表示“还可以”、“一般”,甚至“喜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些辅导班对自己的学习和升学有利,只有两位孩子回答“不知道”,仅有1位学生明确表示“没有用”。
(三)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原因分析
1.从家长角度来说
作为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部分家长不但希望老师多布置一些作业,还要没完没了的找课外辅导班或家教,让子女学这学那,非要子女在班级上拿第一名不可。
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刘东刚尖锐地指出,让孩子每天学习连轴转,对家长来说这是挖潜,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摧残,现在有不少孩子患了强迫症、抑郁症、两面人格症等心理疾病。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对正在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玩
也是一种学习,也能进行诸如人际交往技能、处理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玩被剥夺了,就等于学习也被剥夺了。
还有的家长诉苦说孩子班上的老师以辅导名义课外加课,课堂上轻描淡写,课外辅导时却卖力讲课,孩子不交费上这样的“辅导班”,成绩就会受到影响。不去上,孩子在老师眼里就是“另类”;去上吧,还要交好多费用。
如果真如这样,教师课下办培训现象,那它危害甚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秩序,挤占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时间。
2.从教师角度来说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素质教育成果展中,创新能力成果展的旗帜下,依然是学生的考分打头。学生的最好的“素质”就是考了一个高分。这样似乎皆大欢喜:领导满意,学校满意,教师满意,家长也满意了。而素质教育呢?只不过是我们一个貌合神离的朋友而已。“淡化学生考试成绩”时常响在我们耳边,但对教师的考评,却始终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甚至对小学生“创新能力”,也能通过试卷来考一考,以此评定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劣。每个学期,教师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九十分与九十五分的差别不大,但对于一个任课教师,哪怕你的班级比其他班级的平均分少零点一分,就意味着落后,对你的教学评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们就“想方设法”让学生们考得再高一点,所以想办辅导班,不惜加班加点,不惜千讲万做,不惜„„ 这种教师可谓是费劲心思让学生学好。
可是还有一些人认为近两年内,义务教育的费用要由一费制转成全免,这样一来,本来收入不高的教师就更要没有收入了,自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相收费,自然就会出现为了赚钱补课,虽说是自愿,可是哪个小朋友敢不参加?总之是认为教师办课外辅导班是为了收取更高的费用。
(四)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压力——“睡四个小时意味着胜利,睡五个小时意味着失败”,这在一段时间里曾经是日本一个家喻户晓的说法,它是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不二法门,既反映了这个国家课外辅导的状况,也形成了这个国家的课外补习文化。
社会影响——正像绝大多数形式的私立教育一样,富有家庭的孩子比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有机会去参加辅导班。同样地,辅导似乎成为保持并且可能增加社会不平等的一种机制。经济影响——通常来说,达到较高水平正规教育的人,比只达到较低水平正规教育的人能够获得更高的人生收益。相反的观点认为,教育充当了“筛选机”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内在天赋和适当态度的人才能够超越各种障碍,取得进步。
二、已有研究成果的反思
众多学者的默默耕耘极大地推动了课外辅导班的发展,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及总结,发现他们对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领域上具有相似之处:众多学者在研究课外辅导班对学生影响时基本上都是从对学生压力的角度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学生本身学业压力就很重,而过多的课外辅导班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多数学者在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调查分析上,只是从学生、家长或教师某个方面而言。
通过对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在研究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利弊时主要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来分析。我们研究学习能力时涉及到很多方面,有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口算能力、记忆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主动性、计划性、分析与综合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类比较能力、集中思维能力等等。学习能力不仅仅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基础,更始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所以我们想从
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前后学习能力的变化来分析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利弊。另外,和前面学者不同的是,我们想从教师、家长、学生三角度全面来研究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我们预设计三套问卷——学生、家长、教师,我们计划以学生问卷为主,家长、教师问卷为辅;每套问卷大概涉及到学习能力的每个方面,分别发放到几所小学不同年级及文化宫等。
我们希望这次调查能给学生、家长、教师提些有价值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参考意见
第二篇: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特工队
一、绪论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补习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它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而课外补习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学生、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成年人似乎普遍认为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课外补习(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有学者将其称为 “影子教育”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国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整个90年代,并持续繁荣至今。这一领域的关注者并不局限于教育研究者,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也对课外补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被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所参考利用。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课外补习,进而理解中国“影子教育”的实质。具体讲,作为一种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它将会把我们的教育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本文从国内外对中小学生课外补习研究的概况、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结论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旨在对国内外的课外补习研究做出综合性述评,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切实可行的展望和改进。
二、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
从检索到的资料来看,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最早是1992年Stevenson和Beeker基于对日本高中生所作的调查,提出了“影子教育”(shadowedueation)的概念,1999年Bray对课外补习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影子教育”的概念作出了进一步阐释。而关于应对政策,主要有严厉禁止政策、混合型政策、认知监管政策、自由放任政策、积极鼓励政策等几种类型。有调查表明,世界各国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国家的补习班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突出区域有非洲、中国、越南、日本、韩国等;而在西欧、北美,课外补习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一)、从补习的地区分布来看,课外补习并不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的存在主要受
文化背景、正规学校教育特点以及该地区教育收益率的影响。首先,课外补习主要存在于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地区,儒家文化认为成功更多是靠“努力”取得的,而西欧和北美文化则更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课外补习主要发生在以选拔性考试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社会中,教学过程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因而不能忍受学习上的后进者。此外,教育经济学家们发现,教育个人收益率更高的地区,课外补习活动愈加兴盛。
(二)、从补习的科目和强度来说,在补习科目上,各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语言(尤其是英语)、数学与科学的补习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这三科经常是选拔性考试中的“主科”,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在补习强度上,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面临考试压力较大,接受补习的可能性和强度高于低年级学生。从补习时间看,一些国家学生每周参加的补习已高达8-12小时,几乎接近于一个半的工作日时间。从补习科目数看,每周补习多门科目已是司空见惯。如在马来西亚,参加补习的学生中每周上1-2门课的占53%,3-4门课的占27%,5-6门课的占19%。
(三)、从补习规模和成本变化来看,近几十年来,课外补习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家庭的补习支出也正快速上升。例如日本小学级别的补习学校在1976-1993年之间入学率增长了1倍。韩国的家庭补习支出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1.2%,1994年为1.8%,1998年已达到
2.9%。
(四)、从课外补习的供给与需求来看,从供给方来说,补习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主流学校教课的老师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补习;另一类教师则对补习学生无直接责任。主流学校老师的补习一直遭受广泛的批评。有的教师故意在学校课堂中遗漏大纲内容,引诱学生去参加补习,甚至暗示学生去参加自己的补习。因此,一些国家严厉禁止教师补习自己的学生,但允许补习其他学校学生。对需求方来说,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补习的更多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但调查也显示,“好学生”来补习的原因主要是自认为“成绩不太好”,且认为自己是被家长要求来参加“培优”的。这从侧面说明,学生对自己成绩的主观感受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业的过高期待,是导致补习需求膨胀的重要诱因。从学生来源看,由于城市的竞争氛围更为激烈、补习资源更易获得,城市学生中参加补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地区。
近二十年由于人力资本论的盛行以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等原因,国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并且备受教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关注。对于我国而言,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便具有“考试导向”的性质,课外补习的参与率和教育支出正逐步上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对国外研究加以评述,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启示作用。
三、国内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概况
从检索到的资料来看,国内最早提出课外补习概念的是王有升,最早进行课外补习实证研究的是雷万鹏,最早进行课外补习比较研究的是彭湃。对我国课外补习现状的研究和描述,一般是从课外补习的成因、规模、支出、内容、供需、政府政策等方面展开的。
从课外补习原因上看,一般认为其有着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主要是指 “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以及儒家文化的重教传统;教育原因主要有:重选拔的考试升学制度、对以师资为核心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等;经济原因,主要是我国家庭经济收入增长带动下的家庭教育投资增长、教师待遇偏低、教育收益率高等;另外,还包括独生子女增多,家长的攀比、从众心理等因素。
从规模上看,研究基本上针对城镇中小学进行,一般认为中小学课外补习的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城镇小学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最高,要超过在校生数的三分之二。
从课外补习的支出上看,一般从课外补习支出的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人将课外补习支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指家庭为子女接受家教、参加补习班等所支付的学费,文具费用等;间接成本指参加课外补习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车费等机会成本。影响课外补习支出的因素,一般认为主要有:地区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类型、学校质量、学习成绩等。关于课外补习支出的发展趋势,一般认为城市家庭的主要教育投资开始向课外补习倾斜;家庭教育支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课外补习支出上的差异。
从补习科目上看,我国课外补习分成文化和艺术两大类,文化类以语、数、外“三大主科”和物理、化学等理工类科目为主;艺术类以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科目为主(在我国,很多艺术课程的课外培训,特别是中学生的艺术课培训,带有明显的应试目的,是课外补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补习的供给方上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学校;二是在职教师;三是大学生、离退休老教师等非在职教师。学校课外补习的供给方式主要是各种形式的补课;在职教师的课外补习供给形式呈多样化,如一对一辅导、小班上课等;非在职教师主要是提供“家教”。课外补习的需求方是学生和家长。课外补习的目的主要是“培优”和“补差”。
从课外补习的政府政策来看,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课外补习危害了教育公平,增加了学生负担,应该严格禁止;二是社会需求客观存在,应该放开,由市场做主;三是应该有限放开,加强监管,利用财政和法律手段进行控制等。实践过程中,国内的课外补习政策
与态度,有人认为属于“混合型”。对于中小学校举办的奥数班、特长班、实验班等教育部和各地方持明令禁止(虽然是禁而不止)或“报经批准”态度,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提供的“有偿家教”,各地政策不尽相同,如武汉、温州、济南等地采取了禁止政策;南京、金华等地允许但认为应当加以规范;广州、舟山等地不提倡也没有明文禁止。而对于非在职人员,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家教,则普遍持积极认可的态度。
2、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整体上来分析中小学课外补习的成因、课外补习的规模、支出、内容、供需、政府政策等方面展开的,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具体因素的具体作用研究不够,相关研究大都在较浅的层次进行。我们认为只有对影响课外补习的各具体因素做出系统研究,才能对这一现象形成真正的、完整的认识。另外,对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对学生课外补习活动影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欠缺。
(1)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欠缺
课外补习的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进行思辨研究的比较多,采用访谈法的也有一些,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却很少。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资料等大多来源于已有的资料,而不是研究者独立调查所得。另外,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起步比国内早,研究成果比国内多,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目前的研究引入国外的经验的却相当少。
(2)对影响课外补习问题形成因素的研究未涉及家长教育观念等重要因素
国内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课外补习选择主体的家长和学生的“主观感受”,即从主体评价角度判断课外补习的影响。对课外补习的原因探讨主要围绕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展开,对家庭和个人的观念、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而我们认为中国的家庭有着悠久的重教传统,家长的教育行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对课外补习现象发生发展的影响也更大,研究课外补习问题,应当大量的去研究家长的教育观念。
(3)基础性理论研究薄弱
课外补习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主要指对课外补习的概念(特性、目的、对象、内容)、分类、评价、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术语各说各话,人言人殊。某些观点和结论甚至相互矛盾。比如说“课外补习”这个基本概念,从“ Shadoweducation”直译是“影子教育”,有人又称其为“私教育”,有人将传统教育理论中教师进行的课外辅导也称为课外补习,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将课外补习称为“教育补习”。诸如此类的这种现象,将使课外补习的应用型研究和政府课外补习政策的制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甚至造成误导。
(4)关于课外补习政策建议的分歧
关于课外补习的政策建议,有些研究者认为应该完全禁止,有些认为应该放任不管,有些认为应该适当监管,莫衷一是,相互分歧。这些政策在不同地区实施,都有当地的历史条件根源,但一般都对促进当地教育健康发展,改善教育环境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关于课外补习政策建议的探讨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
四、研究趋势与展望
以上对国内教育补习研究的不同方面分别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下面简要探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对后续研究加以展望。
1、加大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力度
在课外补习的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的学者大多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由于各地区和学校的特殊性,仅用这几种方法是相当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还深入到一些学校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另外,由于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比较研究。
2、注重探讨家长观念等因素对课外补习的影响
在课外补习的原因方面,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展开,对家庭和个人的观念、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然而,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种观念在很多人心中都根深蒂固了,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长的观念及教育方式会教大程度的影响课外补习的参与,今后的研究应当加大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一定的考察。
3、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
以课外补习的概念为例,我国现对课外补习的基础性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今后的研究应当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开展实证考察。对于课外补习的概念形成一致性意见,将课外补习的内容可分为与兴趣有关的课外补习和与学业有关的课外补习来进行讨论研究,深度探讨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问题。
4、客观分析课外补习的政策建议
对课外补习的政府政策与其教育影响息息相关,因此首先在研究中分期检测和衡量课外补习的质量效果,从而全面看待教育补习的影响, 然后努力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来缩小直至消除消极影响, 使其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而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五、参考文献
【1】课外辅导热席卷全球[J].校长阅刊,2007,(1)
【2】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3】张蕴哲.对延边地区小学英语课外辅导的几点思考[J].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4】孙璐.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2010,(11)
【5】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8,(9)
【6】王亚娟.蒲城县城区小学生课外辅导现状调查[J].价值工程,2010,(7)
【7】孟新霞.浅谈小学课外辅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8】王巧红.试论补习教育的起因、现状及前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9】余时中.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10】卢阳.小学生课外教育情况的调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12)
第三篇:浅析作业辅导班对小学生的影响
浅析作业辅导班对小学生的影响
摘要:辅导班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流行现象,形形色色的辅导班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学校外的一种配置方式,而其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多是学校课 程模式在学校之外的延伸。不论是从辅导班的开办者得人角度还是从参加辅导班的角度来看,对此都有不同的认识。而假期辅导班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家长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正视辅导班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作业辅导班;原因;利弊;结论
近年来,课外辅导班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在小学校门的周边,甚至在大街小巷,就连在网上,都能很容易找到课外辅导班的广告。昆明几乎各个小区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小学生作业辅导班。辅导班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流行现象,形形色色的辅导班体现了教育资源在学校外的一种配置方式,而其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多是学校课程模式在学校之外的延伸。不论是从辅导班的开办者得人角度还是从参加辅导班的角度来看,对此都有不同的认识。而辅导班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家长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正视辅导班对学生的影响。为什么课外辅导班这么风靡全球呢?这课外辅导班这么流行是好还是不好呢?
实质上,首先是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对子女主观期望值过高,为了让子女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送子女参加课外辅导班;其次是优良师资紧缺。一些非重点校学生只有参加补习班才能分享优质教师资源。[1]同时,一些重点校学生也存在个别学科、个别年级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再者就是跟风从众心理所致。很多家长是看到别人孩子补习,也让自己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调查中这部分家长占到24.0%,为课外辅导提供了温床!
对于课外辅导的兴起,不少人认为解决了孩子校外教育的难题,然而,也存在着不少隐忧,诸如时间过长、师资力量薄弱,课业负担过重等等。那么,到底如何看待昆明的这些小学生作业辅导班呢?
此次教育调查试图通过对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小学的四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了解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和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在家和学校的各种表现,并重点对回收的学生问卷采用教育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得出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意愿究竟与哪些因素存在着相关,以此探讨课外辅导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小学五年级(2)班和五年级(4)的学生和家长,通过访谈一共调查50人,其中学生15人、学生家长30人,老师5人。
2.信息的收集
学生方面主要从学生对课外辅导老师和教学质量的看法以及参加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
家长方面主要从家长送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态度、家长最重视的方面及课外辅导后的效果和影响等进行调查
老师方面主要从老师对课外辅导的看法和课外辅导是否影响课堂教学等进行调查。
(二)研究结果
从访谈中得到信息是在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小学五年级2班和五年级4班有将近90%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78%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因为担心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学,12%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因为跟风心里。但是有10%的学生很抗拒辅导班。
从家长方面得知自己小孩参加课外辅导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方面的发展。65%的就家长表明现在的社会和周边的环境对孩子的各方面要求很高,必须从小加速学习,不然日后就不会有什么作为,学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也有35%的家长认为这种是不可取的。下面就上利弊情况分为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进行讨论分析。
学生应该上辅导班,因为辅导班班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多知识和道理。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兴趣班的作用和好处。小学阶段是孩子感知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敏感时期。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班,有助于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在优势——家长的智慧就在于发现,然后加以培养,也就是顺应这个“强项”和孩子的个性去创造条件、去引导,开启其智慧、挖掘出潜能,以收到在培养孩子的工作中事半功倍的效果。[2]从这个意义上讲,辅导班班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
1.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抓住孩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能力。有人认为等孩子将来没有学业负担时再培养特长。其实,错过了关键期,将来想学也学不好了。
3.小学生好奇心强 对知识的求知欲也强 可以有助于他们满足好奇心 学到更多的知识
4.孩子参加辅导班,既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又能为家长减轻负担。5.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
总而言之,让孩子去兴趣班其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轻松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而且参加辅导班的同时,还会接触到一些小朋友,老师、家长还要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思想,去开拓他们自己的朋友圈子。其实家长要的结果,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只会死读书,读死书 的书呆子。家长们也可以开展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的童年有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蓝天。[3]
有些家长和老师却认为是弊大于利。因为大多数的辅导班都是孩子都不喜欢的,都是被迫去的.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勉强让孩子上辅导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孩子不开心。与其参加辅导班,不如多去参加文体活动,这样更能交到朋友.比如我去打篮球,不但锻炼了身体,而且能让友谊更深.”[4]
1.知识是我们要去用自己的力量探索出来的.而不是灌输出来的.。2.我们学生要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十足的冒险精神,才能使社会的未来更美好!
3.没有必要,因为小升初考试的题并不难。课内老师讲的知识,已经够用了。要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教学经验。
4.不上课外辅导班,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无所事事了,在家要多巩固老师所讲的知识,适当的可以为自己找一些拔高题。
5.双休日就是应该给学生休息的日子,在报辅导班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日就不存在了!
6.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时代,不要让他们提早感受到竞争、压力的存在,只要在学校认真学习,也同样会很优秀。现在的教育体制越来越令人不喜欢,在学校可以学的知识,为什要在补习班提前学一遍,不明白。
7.补习班不是万能的,不要以为上了补习班就会比别人厉害。最主要的是孩子自己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问题。即使不参加,跟别人相比也等于走了捷径。8.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很紧张,他们可以利于这些课余时间多做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或体育运动。
9.如今的小学生天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都把小孩子爱玩,充满好奇的天性泯灭了,因此家长们应该多带小孩子出去走走,领略我们祖国的优美风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毕竟,一个人走上社会需要有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也要有自己的社会能力。所以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多的可能是带给他们过大的竞争压力。[5]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课外辅导本身是既有有利方面的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生,家长和老师对课外辅导表现出的矛盾心理也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如此,但是过度的参加课外辅导确切地说弊大于利,首先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扭曲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其次是增加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6]
2.家长,老师,学生过高的期望是“压力源”,人生的期望是向前的动力,有了期望便会出现“期望值”的问题。小学生是 3
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对多方面的期望,而且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过高的期望导致他们的心理扭曲。家长在小学生的眼里就是天,一般的孩子都会很听家长的话,现在教育在减负,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不系统。况且现在的独生子女多,谁都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把自己的梦寄托给孩子。结果课外辅导一出现,家长就更加有理由期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课外的“加工加料”就能在起跑线上赢了。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相信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跟刘亦婷那样出色。一开始只是希望在课余时间给差生补差,不知道怎么会演变成成群结队的家长送孩子去参加课外辅导。但是这样一来很多老师就开始不知道到底是在第一课堂教授知识还在课外在教授知识。小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都不稳定还在塑造性格过程,因此当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课外辅导,他们就从此背上多一个书包,上多一个学校。[7]
3.辅导班的开设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国的学生(何止高中生),其课业负担之重全球有名,其健康状况之差也是全球排得上号的,直接证据就是近视率的居高不下。有位小学生告诉我,双休日连半天的休息都是奢望,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去英语强化班、奥数班、艺术特长班,连晚上也被排满了。[8] 4.带来思维的僵化。
辅导班如何生存?靠分数!分数如何获得?训练!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那么一点素质教育的影子的话,课外辅导班则是荡然无存,他们的目标是分数、分数、分数!因此课外班是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9] 5.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
由于辅导班更注重对盈利的追求,会采取更多急功近利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经不起学习规律的拷问,终究会使学生错过合适的补差机会。[10] 6.给家长带来经济负担。
有位家长算了一笔账,女儿要考当地最好的初中,三年费用2.5万元,三年全程上辅导班三年费用高达5万元。
7.辅导班的师资两极化令人忧。
在 “禁止有偿家教”的严令下,在编教师不能兼职辅导,辅导班的师资走向两极化:要么启用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么就是离退休教师。大学生是很优秀,但没有老教师有经验,老教师虽然不错,但毕竟教育需要观念更新、需要活力。[11]
1.课外辅导是一种对现行教育 的“补充”
第一、学校教学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未必都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知四.结论
识过于快速的发展与课堂学习时间的矛盾;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学生选择的局限;差等生接受能力与教师教学进度的距离等。
第二、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通过课外辅导孩子作业,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正是这种需求造就了课外辅导市场。
第三、课外辅导的成效普遍得到认可。据调查,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普遍承认参加辅导班对成绩有一定的帮助,这也与办班人员严抓辅导效果有关。据了解,现在除了私人办的课外辅导,还有一部分是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
2.课外辅导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十分令人担忧
第一,老师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辅导班教师是不具备合法的教师从业资格的。有的“老师”只是刚从技校毕业的年轻女孩,教育的概念在她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遗憾的是,许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非专业的课业辅导对孩子的学习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二,孩子背负繁重学习压力。不可否认,课外辅导班使一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有了提高,满足了学生家长投资的期望。但是,这点进步是以牺牲了孩子大量的时间而得来的。小学生一天在校的时间都在8小时左右,晚上还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完成作业。周一到周五,小学生一般除了中午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吃饭、休息外,几乎都要投入到学习上。周六本来是孩子调整疲惫身心的时候,又被托管班挤占了,孩子哪里还有休息、游戏与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间。
第三,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子女的应试升学上。为了应试升学迫使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本来在校课业负担就很重的孩子们,再去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特长培养班,学习负担愈加繁重。学生对补习班依赖性较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切实际盲目补课,个别学科教学质量短腿现象严重。课业负担繁重 学生休息严重不足 尽管国家不断倡导对学生要实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素质教育,但在应试教育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导致更多的居民家庭仍侧重于对子女“智”的培养。应试教育既煎熬家长,又挑战孩子们的生理极限。学生要承受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压力,因为学校的评级和评优都要看升学率,从而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只有通过加大作业量,加大测试频率来提高考试成绩。
第四,对正规学校的冲击。私人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和性质可能影响正规学校课堂上的教与学。例如,在所有学生接受课外辅导的正规学校,教师可能不再努力工作。在一些学生接受课外辅导而另一些却没有接受辅导的学校,班内成绩出现分化。有的教师通过在课外辅导后进学生,减轻分化程度,或防止分化加剧,而其他老师可能对这种分化无所作为。在后一种情况下,所有家长都感受到了压力,为孩子掏钱参加私人辅导。
我相信现在作业辅导班的普及必然是由一个社会问题引发的。而这个问题已 5
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社会现象。参考文献:
[1] 刘昊.学龄前背上课业负担,幼儿课外辅导家长“不差钱”[N].嘉兴在线新闻网,2009-06-22.[2] 杨桂青.全球学生负担都不轻[N].中国教育报.2005-11-26.[3] 王庆环.课外辅导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教育部介入调研[N].光明日报.2011-02-24.[4] 陈思.部分课外辅导“转战”周末 学生一周只休半天[N].新华网,2010-03-09.[5] 王赟.一项调研表明“课外辅导”是教育支出大头[N].新华网,2011-09-06.[6] 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7] 柏岳.中国教育现状沉思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8] 孙慧玲.法律规范课外辅导业[N].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2.[9] 李玉萍.“减负”带来的负面影响[N].新思考网, 2010-12-17.[10] 吴秀芳.减负增效提质”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思考[N].“我谈减负增效提质”获奖征文选登, 2010-4-2 11.[11] 王爱萍.如何消除“减负”后的负面影响[N].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11-03-07.[12] admin.浅析我国中小学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及利弊[M].西安人民网, 2010-12-21.On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king classes for children
Abstract:Class has become a popular phenomenon in the current society, of every hueclass embodies a school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for the school course Extended range mode in outside of school.Whether it is from the start of the classpoint of view or to participate in class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differentunderstanding.And the impact of holiday remedial classes for students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parents of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is, face the influence of remedial classes for students.Key words:Caus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conclusion
第四篇:关于小学生课外辅导班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儿童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明天的希望,国家寄予了他们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将中华崛起,做好祖国的接班人。可我们的接班人、祖国的太阳却被繁重的课业与接连不断的补习班压得喘不过气。因此,学生到底是否应该参加补习班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本人从肇东小学生参加辅导班的现状、小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态度及家长的费用投入等方面分析辅导班对小学生的影响,并从社会、家长、学校、孩子本身四个方面进行原因探讨、提出相关意见,有助于家长、孩子形成更为理性的观念,能有目的性、针对性、选择性的参与补习班,对小学生的补习状况形成客观,有理的探讨和评价。现将调查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当今社会,小学生参加各种辅导班已成社会普遍现象。辅导班,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一个课外辅导机构。通常也称作:课外辅导班或补习班。
辅导班辅导的课程科目种类很多,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美术、体育、音乐等,还有一些语言类的辅导,以及社会上需要培训辅导的科目。
依据调查显示,我市共有小学生 35000 人,其中95%的学生都参加了培训班,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报了2科以上,甚至有学生多达6科。据了解,辅导班的有利之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一套教法,有自己的优质学习技巧,他们在辅导班会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多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管制作用。但是辅导班也有许多不利之处,最突出的在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工作,在休息时间还要学习,这无形中遏制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有些学生在这种压力下,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开展,大家对素质教育也有了许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且把更多的目光聚集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培养与发展上来。那么辅导班的开设是否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呢?孩子们能否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辅导班呢?肇东的辅导班又处于什么样的现状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比较,使家长和孩子能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辅导班的作用与意义。
三、调查分析
在对肇东市小学生参加课后辅导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参与课外辅导都有着较高的热情,较强的目的性和比较理性、合理的认知。大部分在校小学生都参与过课外辅导,由此看出肇东小学生参与课外辅导是比较普遍的,课外辅导已经是一个被家长和学生双方面所接受的提高学习成绩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大多学生都已经受到补习之风的影响而或多或少地参与进来。
(一)学生参加补习班的原因
1、迎头赶上 更上一层楼
课外辅导班本是为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进行课余时间的辅导,达到时间有效利用的最大化,将他们在课堂上所落下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补充,不至于在班级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目前课外辅导的对象已经不单单是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好的同学已经成为了课外辅导不容忽视的主力军了。他们希望在学好的基础上巩固好原有的优势,保持自己的领先态势,增加竞争力。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方面,说明了补习班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学生所理性认识的,这是他们能够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的一个良好途径,他们是出于自愿与主动的意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的意见是不容忽视的,有很多同学选择上补习班是因为家长要求才参加的,这不是出于自愿的原则,假设家长没有这样的要求,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成为补习队伍中的一份子。所以我们认为,从这类学生看出,家长是促生补习班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便是出于孩子自身要求,也必定是在家长的同意之下才能最终进行的,况且也存在着孩子不自愿参加却仍需参加的情况。
3、升学压力
在辅导班的类型、数量和规模的调查上,由调查结果看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参加过或正在参与语文数学与英语这三门主课的补习。小学升初中所要考试的科目已经由原来的语文数学科学增加到现在的四门,英语补习的情况和热度并不输于语数两门主课。而语数则是持续的热度不减,这两门课也一直是家长学生追捧的对象。除了主课的领先位置外,不难发现,参加书法绘画的特长类和舞蹈声乐的才艺类不相上下,这说明如今的家长眼光都比较长远,不仅仅要求孩子在主课上不落后于人,在才艺兴趣的培养上也不甘输在起跑线上。而其余的益智类体育类则参加的比较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这些补习班的运用方面不及其他的广泛,而家长在给孩子安排好主课和才艺等课程之后,往往会觉得参与太多课外课程既占用孩子时间,容易让孩子感到疲倦和抵触,另一方面又觉得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这些用途不如前几者大,影响也不深的课程会成为家长眼中的鸡肋。
4、看护作用
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自己照看儿女,没时间陪儿女温习,所以只有把孩子送到辅导班给他们一个学习的环境,还有点照看的性质。
(二)存在的一些问题
1、沉重的负担
课外辅导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应该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应该是负担,但现在的小学生们大都参加了四个以上的补习班,学生经过一周的学习已比较疲累,除去学校的作业之外,还有四五个补习班,这对小学生来说课业压力太大,物极必反,进入补习班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也仍需观察。补习班的帮助好坏参半,家长让孩子参加补习班,花下金钱和时间、精力,不管是自己想让孩子参加的,还是听从别人的建议将孩子送去学习,抑或只是跟风,但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有帮助到孩子的学习,甚至给孩子的学业形成了更多的压力,给孩子造成了学习上的退步,这就不是预期所希望的了。所以,补习班的作用不一定都是正面积极的,家长在考虑孩子是否需要参加补习时需要理性又慎重的考虑。
2、趣味性缺失
孩子的兴趣一直是学习的关键,让他们自主选择,他们大部分会选自己感兴趣的补习班类型,小部分自愿选择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要科目,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喜欢书法绘画和声乐舞蹈,基本持平或超过三门主课,这说明学生其实在心里是更倾向于才艺类的学习,胜过接触时间最久的语数英,作为家长在选择班级的时候除了考虑孩子的学习现状外也可适当考虑下孩子的兴趣培养,毕竟社会需要的是多才多艺的综合类人才,不是只要学好主课就足够今后的竞争的。
四、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1、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大多数时间重心放在学校,学校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学校里的生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而言是有绝对份量的。教师会给在校小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辅导班,而小学生的心里通常将教师的话当作“圣旨”,老师推荐的都会去参加,所以教师在推荐的时候必须有责任心并且有目的性地对参加辅导班的同学的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分析,争取推荐的辅导类型是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的。而学校开设兴趣班时也该注意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发展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使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得。
2、由调查中看出,家长的意愿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学生是否能参加课外辅导的关键因素。为了孩子能够学习成绩优秀,考入重点学校,家长不惜牺牲孩子休息的时间给孩子补课,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课班。但家长应理智思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必要参加课外辅导班,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参加,是孩子在学习上的确存在不足需要再深入的学习,还是纯粹地跟风,把自己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转化为单纯的参加补习班。
3、家长是孩子的方向盘。
既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他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补习班,又要控制好数量和质量,参加太多个辅导班没必要,也不一定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对家庭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压力。其实更多时候家长的家庭教育远比补习班更有效果,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主动且耐心去指导孩子的学习,包括培养兴趣,父母也是子女的老师,还是扮演着启蒙老师的角色,用心去培养孩子的一切,这效果肯定会比靠补习班来的有用。
4、社会方面。
我国社会流动呈现出自由化的特征,向上流动的趋势明显,比例开始增加,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社会流动的目的。社会的补习之风由来已久,在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推动下更是影响甚重,反过来也作用于家长。加上受经济利益驱动。有些收入较低的教师利用假期开办补课班以赚取报酬,由于是在校教师,所以很有知名度,吸引了很多正要补习的学生及家长。
学校附近、小区附近、交通便利的场所建立起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补课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类机构基本上没有正规的老师,从教人员大都是被聘请来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即需要,家长助动补习之风的形成和发展,补习班依靠家长为经济基础,如此循环往复,这种现象很难得到消除或彻底地改变。所以,社会的观念,特别是一批批的知识分子变成家长后,更该理性地去分析对待补习的现象,不该盲目追求热潮,从自身做起,一个更冷静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补习班的良好竞争,提高质量。
5、学生方面。
学生从小被父母灌输读书好才有将来这种理念,成绩考得高,家长就开心,自己也有面子,同时通过几年的学习,彼此间也认识到竞争的激烈,努力学习,拼命考上大学,就是希望将来能够找份理想的工作。家长的期望,自身的渴望,社会的的压力和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听从家长的建议去参加辅导班,结果不一定是理想的,这些辅导班可能不是他们喜欢的,可能给他们造成了更多的压力,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等负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学生不是不能参加辅导班,而是更应该参加他们喜欢的,比如有实际意义的特长类辅导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学生应该客观认识自身否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从主观上学习,学习好是发展兴趣特长的基础,出于内心的动力能让学习事半功倍。依靠补习班培养出的自觉和成绩都不是最原始的努力。依靠自己的积极行动取得的成绩才是更有价值的。同时,应培养上课认真、问题独立思考,课后自觉完成,养成检查习惯的品质,这样也可以达到参加课外辅导想获得的目的。
五、总结
参加辅导班固然是个好的选择,成绩可以得到提高,方便父母工作,减少孩子的作业压力,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可以降低学校老师的教学难度。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学习困扰,学习不能永远依赖别人。学校以及老师,家长都得做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工作,任何一方的忽视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然孩子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要学会独立,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
望辅导班走向制度化,孩子们能从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2010-11-09 16:38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人格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提出一个人才公式: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前面的四项内容是人才的基础素质,核心是人格。家长最能够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显然是人格。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保证孩子的健康。至于知识教育,家长能够起一定作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即使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家长,如果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知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对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下能更快地接受信息,提高效率。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他的自身潜质是他发展的基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共同在他的成长中发挥作用。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在上小学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上初、高中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减少。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人类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只有二者都健康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高,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中城市独生子女居多,经济条件优越,但家长大多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无暇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经常给孩子吃一些速熟食品。特别是“洋快餐”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使孩子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多,而许多孩子因课业负担重,活动较少,造成“小胖墩”现象。据有关部门报道现在城市中儿童肥胖率高达25%。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孩子的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儿童肥胖患者大多数存在自卑、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怕人嘲笑,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合理调配儿童膳食,平衡营养,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上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艰辛而漫长,孩子的生活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这是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中普遍欠缺的一种能力。孩子出世的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欢喜和希望,也带来了几代人诸多的宠爱和照顾,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某些孩子眼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被大人包办代替。特别是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让自己的孩子做点事,干点活,就会影响和耽误学习,因此什么事父母都大包大揽,渴了给孩子倒水,铅笔短了家长帮着削,书包乱了家长帮着整理。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但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责任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影响孩子的自觉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家长也应只是协助,而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健康的心理能使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和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做事时的恒心和耐心,一个人的耐心是后天形成的,耐心是注意和毅力的统一,注意是核心,毅力是保障。首先是注意的培养。要使某件事能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就要先向他们讲清这件事的目的、意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还要说明这件事的关键和重点。再次就是要求他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力所能及的,并感兴趣的,最好上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的,使孩子明白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不能让他们去做超出他们年龄以外的、能力超出过多的事,使他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特别是当孩子第一次独立做事时要让他及时感觉到成功的体验,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这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锻炼孩子具有坚强毅力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可有目的给孩子讲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熏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安排一些活动。如:跑步、登山、旅行等来锻炼孩子的坚强毅力。在锻炼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基础就是胜利,善始善终,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决不半途而废。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创设各种挫折情景了磨练孩子的顽强意志,教他们一些积极战胜困难的方法、策略,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能力、技能,使孩子面对失败和困难有决心、有勇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良好心态。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对象的积极态度或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开启孩子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乃至入迷地从事某种实验或研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结合孩子的特点,多启发、引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孩子在知识技能和智力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孩子把学习变成一种持久的有兴趣活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其次,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起点和启迪智慧的天窗。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成功秘诀时说“我没有别的才能,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家庭中可通过带领孩子多参观、多游览、多做智力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发现问题,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考虑,耐心回答,同时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多给孩子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智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而丰富的活动又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意识和创造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才具有探索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我们教育要培养的面向新世纪人才的要求。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合作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合作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年龄伙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狭小的天地中度过的。由于交往的接触面狭窄,生活内容单调,很容易养成唯我的思想感情及胆小、孤僻的心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让他们置身于集体环境中,通过和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交往、交流,共同参与某一项活动,来逐步使他们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自我牺牲,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小伙伴们接触、玩耍、游戏,体会和别人一起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完成一项事情后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感悟相互协作、相互忍让、相互帮助特有的情趣,这种感觉是父母的爱所无法给予的。这是教育孩子从“自我性”向“群体性”的心理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心态,使其今后具有很强的合作意识的良好途径
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世风民风皆起于家风”,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过去人们所倡导的“治家”“齐家”,目的就是管理好家庭事物,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给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一些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家庭,家长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怨天尤人、伤心泄气的样子,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无数的事实证明,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前提是家庭成员要团结,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否则,夫妻反目,整日争吵,意见不一致,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孩子会漫漫养成自私、虚伪、说谎、冷漠的心理,对他今后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家长的行为要检点,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指出:“父母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母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实验表明:与父母一起游戏是诱导孩子情感的源泉,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兴奋,使孩子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同时,孩子在与父母游戏的过程中学到很多自然、社会知识,生活技能、反应能力、判断能力相应提高。这样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 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 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 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 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孩子。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而孩子的素质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点是心理素质。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关键。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因为许多类似本文开头所讲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诚”是一种品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很容易明白。可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有位学生名叫曾湘玉,从我接手她时就发现这位学生头脑灵活,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还特别有自己的见解,于是在教学中就十分关注她。后来在与其他老师闲谈时得知这位同学在老师们和同学眼中名声不好,老师不喜欢她爱哗众取宠,学生也讨厌他赊取拐骗。我感到倒很奇怪,我想大概是人们的偏见吧,这么优秀的学生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
一个月以后,我终于见识了他的本领。那天,是一节作文讲评课,曾相遇的作文在班上一直是老师讲评时的范文。可是今天的范文不是他,而是一名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蒋会。因为这篇文章写得真实,可信度特别高。在修改草稿时我也怀疑这篇文章是蒋会写的。也询问过,当时曾相遇也在场,两人都说是蒋会自己写的。于是在作文讲评时我就用它做范文。在班上认真的讲评这篇文章,也给了蒋会表扬,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正当我讲得起劲时。曾相遇举手站了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不是他写的,是我写的。”教室里静极了,全班同学都在望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们就学习这样的学生吗?我惊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幸好钟声替我解了围。
下课以后,我气冲冲的找来曾相遇,质问他为什么?没想到到他却说:“这本来就是我写的,”我气极了,大声吼道:“先前为什么不说,先前为什么撒谎?”由于我声音太大,他一下子哭了起来。慢慢的,我气也消了,我静下心来,开始和他谈话,她轻声说:“开始我看她写不好,想帮助他,就把自己写的给了他,可是你用它的作文做范文,我听着心里不舒服,所以„„”我听了他的话,真是又气又觉得好笑。
我耐心的对他说:“别人不会写,你把自己写好的给他并不是帮他,老师问你你不老实回答,撒谎是不诚实的表现。于是,我又找来《忠孝雅诚》这本书,让他认真看看。
几天以后,曾相遇找到我,把书还给了我,还交给我一篇读后感,通过他的这篇读后感我明白,这次看书起到的教育作用比我费口舌教育强多了。书中的名言警句、书中的故事感悟让她知道该怎样做。
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找到了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效途径,那就是利用好《忠孝雅诚》这本书,高年级的学生让他自己看,自己感悟。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书中的故事,让他们故事中明白道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其职业是神圣的、伟大的。那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成功、有很多的失败、有很多的感慨。我认为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首先就要做到热爱、关心、彻底了解一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反之就是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
2008年秋我再一次接九年级,首先对班上的学生不了解,就要付出更多的经历去了解班上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班上的滕照环同学,性格非常的内向,总是不爱说话,不爱和同学交往,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好几次星期天下午没有到校。成绩下降,不爱学习,就连平常自己爱好的数学也不感兴趣了,对于考学的信心就更不用说了。班主任曾多次给他做想工作进美术班训练,再把文字科目补一下,或许能考上一中。他也不进美术班。家长拿他也没有办法,家长说:“只要你读,考上了,什么班都送。”
面对滕照环这样的情况及家长的态度,我就找他的母亲仔细了解该同学的情况。他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得到父亲的爱。其实他的成绩一直还是比较好的,但不是很好,由于他的一个表哥的成绩非常好,在走亲戚的时候,外公、舅舅等等一些人,总是夸奖他的表哥,好像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母亲又没有好的引导方法。于是就觉得自己没有希望、没有信心,比别人低人一等。于是就变得孤言寡语,不爱与别人交往,不爱学习,懒惰起来。然后我又找滕找环同学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开导他。首先从他的心里压力说起,然后再谈到他的学习,再谈到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当我预他谈了已1个多小时的时候,他终于说话了,他说:我现在的成绩已经感不上了。”我说:只要你进美术班,你的美术成绩非常好,文字科目成绩我来给你补。”在后的学习中,我真的经常给他补课,也经常关心他的美术成绩。他被我感化了,非常的刻苦用功。
通过我的关心、爱心,同时得到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他有了家长的监督,同学们都热情地帮助他,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终于信心百倍,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滕找环同学终于已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咸丰一中。家长每次遇到我都说:“ 黎 老师,真是太感谢了,没有你,就没有滕照环的今天。我们忘不了你。”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