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调查及探析王立军
社会实践课题: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调查及探析
王立军
本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田地区电大(本部)2011春教育管理本科班学生王立军,学号1165001211144,本人于2012年09月15日—10月20日在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第二中学实习,开展有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历时35个工作日。
墨玉县萨依巴格第二中学位于墨玉县西南方向,距县城37公里,与和田县拉依喀乡相邻,地处偏远的农村,是一所非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拥有教师七十多人,学生一千两百余人。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己实习所担负的社会实践课题项目,对基层农村的初中生辍学问题做以下调查极其探析。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
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当地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享受补助。但是农村的受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农村孩子辍学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后,初中辍学率仍然居高不下。昔日许多农村儿童因贫困而辍学,是被迫辍学,而在当今社会整体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从经济条件方面看,完全可以供得起自己的子女上完初中,为什么还会出现初中生辍学率如此之高的现象呢?
二、调查研究的价值意义
通过对“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辍学的真正原因,从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寻求一套科学的控制辍学的办法与措施。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研究的结果
1.家庭经济状况窘迫。家庭贫困虽不是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一般都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多个 1
子女同时入学受教育所要花费的费用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贫困家庭,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往往因承受不起这沉重的负担而让子女辍学。据调查统计,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约占辍学学生总数的13.6%左右。
2.家庭教育与良好监护的缺失。绝大多数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由于经济困难,农村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者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跟随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生活。由于他们的监护人年龄一般偏大,又缺乏对孩子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缺失,日常行为得不到及时与正确的监护和引导。另外他们年龄普遍较小,缺乏自我管理与约束的能力,以致很多农村初中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诱导,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辍学,更严重的还走向犯罪道路。
3.社会环境影响。辍学学生外出打工等短期功利现象对在校读书的同伴刺激很大,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效仿而离开校园,这种现象造成的辍学占10%左右。另外,有些地方局部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短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也诱使部分在校读书的学生辍学。
4.家长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放任子女辍学。许多农村学生家长法律意识淡薄,不是把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是把孩子上学读书看成是自家的私事,放任孩子,不关心学习,随意迫使孩子辍学。
5.农村教育资源贫乏。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方向与城市初中差别较大,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课程必备的设施标准。在被调查的农村学校中,只有部分中学和中心小学有微机室,基本上没有语音室和电教室。许多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设备陈旧且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农村初中教育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6.农村教育与农村生活脱节,教材设计远离农村生活实践背景。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远离学生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特点,教材的许多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偏深偏难,导致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
跟不上,读书没兴趣,进而厌学和辍学。分析百余名辍学个案,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占53%左右。
7.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低。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师素质普遍偏低,致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基础不好,成绩较差,到中学后学习跟不上,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感到读书没意思而辍学。
8.学校管理僵化、学校生活单
一、师生关系紧张。学校没有课外活动,校内生活单一,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另外,许多农村初中教师的素质低下,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或是师生关系紧张,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
9.学校布局不合理。由于路远、不安全等问题而导致辍学。许多中学生也由于离学校太远,交通不便,从而导致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学生辍学。
五、控制辍学的对策
1.家庭方面要更新观念,男女平等,增加亲情,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父母必须有一方在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问题。加强家长教育,转变父母观念。辍学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教育需要父母的密切配合。一方面,大力宣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广大学生家长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送子女上学读书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法律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办家长学校,在为农民传授种田科技知识的同时,将教育子女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让家长学会管教自己的孩子,给予学习生活上的扶助,并且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日后的人生发展问题。
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提高其教育教学技能。学校应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社会也要努力为学生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发达国家,生涯辅导和教育始于幼儿园,这种教育以简单、直接和引导的方式在学生心里树立了一个职业理想,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理想逐渐清晰和明确。我们可以以此为借鉴,从小学开设职业生涯
发展课程,让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现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即使有的初中生真的辍学了,这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也为他们寻找个人发展做好了一定的职业潜意识准备。在有了一定职业教育准备的基础上,如果能够由当地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一些以“青少年人生发展”等为主题的培训性活动,将这些辍学青少年组织起来进行再教育,这样就会为辍学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成长平台。
3.国家及教育部门也需要采取相关对策,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现象。
加快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财政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应当承担的份额,保证对义务教育投入渠道的稳定性,保证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整个教育投入中应占的比例,解决城市义务教育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问题。重视各地农村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侧重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农村的支持,建立农村控辍基金。鼓励民间投资助学行为,拓宽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因教育投入不足造成的农村学生辍学问题。建议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真正体现控辍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国家行为。
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尤为重要。教育经费除用于校舍建设、添置教学设备等硬件外,更要加大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等的使用份额,着力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和农村课程开发等软件建设,以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农村初中教育的吸引力。
4.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是农村学生辍学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在培训中注重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另外,国家应出台相关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鼓励广大高等院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他们的加入必定会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初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做到良好互补。通过为这些辍学的学生提供更为切合农村社会实际需要的职业教育来为他们提供教育。探索建立初中阶段学生分
流制度,将那些对考大学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流出来进行职业教育,也将他们视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控制学生提早辍学。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各地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分两条路子走: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技能教育,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让这些辍学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新一代农民,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而且供求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做好准备。
6.严格限制用工制度,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利。目前我国初级劳动力的需求现状,给农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发展机会,对农村中学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这些初中辍学学生多数还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本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不少乡镇企业、个体经营户的老板违规招用这些未成年人。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为了一己私利,对未成年人出外打工采取比较宽松纵容的措施,也为这些辍学初中生出外打工开了方便之门。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相关部门应规范劳动就业市场秩序、增强“招收未成年人做工违法”的法律意识,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
[12]
六、调查研究总结
社会是致使学生辍学的一个大背景,农村的绝大部分家长成员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引导与城市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相比,相差甚远。我们认为:家长和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是继家庭之后的引领学生成长的第二空间。我们认为:合理的、科学的教育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学生流失,而且能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甚至是栋梁之材。集中研究农村初中生辍学情况并探索、总结出相关措施,降低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寻求科学的教育
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策略,政府改变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现行的招生制度,则是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根本措施。学生选择辍学或被迫辍学,这对学生个人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现实,希望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总之,我们在尽量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同时,也应该对那些已经辍学的农村青少年提供帮助。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人生自主性,并传授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技能,以便他们辍学之后也能主动地面对人生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2年10月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
中学生的辍学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首要难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大障碍。学生的辍学问题几乎在所有的中学都存在,农村乡镇中学初中阶段尤其突出。辍学现象是严重的,辍学原因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问题,有些是综合性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学生个体等都与中学生辍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只有认真分析学生辍学的原因,才能有的放失地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学生辍学的问题。关键词:
中学生辍学原因对策分析
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中学,非常令人头疼的事便是学生的巩固问题。每到学期初,都要发动全校教师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学生家中,宣讲“普九”知识,动员学生入学。但是往往障碍重重,结果要么学生已经离家前去沿海打工,要么家长把孩子“藏起来”,直接不与老师见面。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政策那么好,学生怎么就不愿到校读书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生辍学的原因,就我在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来看,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原因:
1、受当前农村打工思潮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讲求开放的社会形态不断发展,“一切讲求实惠”的心理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没有知识一样可以赚大钱”。加上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度大,做为农村学生即使是考上学,无门路,也难以找到工作,何况要花大量的金钱上大学。因此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劳动能力,家长就让 1
子女外出打工。造成学生辍学。
2、学校办学的畸形发展。
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的影响,许多学校以片面追求升
学率求得学校发展,政府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学校便把升学的压力转移到学生的身上,牺牲学生大量休息时间,大搞“题海战”,总认为只要学生花时间不断的学就一定能升上更好的学校,为学校的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这样的做法中,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可以支撑着他们继续学习,然而对于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大量的挤压学习时间,仍然不见学习效果,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若再加上天气转冷或受到老师的批评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便周末去而不回,造成辍学。
3、教师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我所知道的辍学学生中,尚有部分辍学学生是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这些学生大多是可能影响学校升学率或考试成绩的较差的学生,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会给班级及教师添麻烦的“双差生”。一些教师认为,这部分学生是他们班级管理的“包袱”,常常会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带来麻烦,若是这部分学生甩掉了,就有更多的时间管理优生。所以,对这部分学生采用歧视政策,通过长时间的冷潮热否或“穿小鞋”,使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选择离开,造成辍学。
4、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对学习失去兴趣。
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教师工作成绩、学生优劣的影响,学生机械、重复性作业多,甚至部分教师还会给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尤其成绩较差的学生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惩罚,造成学生思想压力大,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形成逆反心理,讨厌在校学习,导致逃学或辍学。
5、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对部分学科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部分学科不感兴趣的结果是学
生偏科现象严重。农村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师教学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现实技能,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唯书本是从、满堂灌、搞题海战术
而不讲实际应用,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辍学的重要因素。
6、因成绩较差而厌学,造成辍学。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取消了留级制度,每个学
生都可以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对这样基础不一样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教法,有些学生可以接受,有些学生就接受不了,况且初中的教材比小学多了,知识也深了,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吃力,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产生厌烦,进教室就像进监狱,度日如年,所以不想学,并因此辍学。
除此之外,当然也存在其它因素,如单亲家庭、留守儿
童、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等问题。同时,作为行政部门,法制宣传不力、执法措施不力、配套建设不力等也是造成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大量辍学的原因,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影响了学校教学的稳定和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深的反思,迫切需要学校和社会对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控制中学生流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必须强化依法治教,实施综合治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依法“普九”的社会环境。
各级各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形式,切实
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普九”的重要性,做好细致的思想宣传工作,并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上不上学,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依法“普九”的思想观念,为防止学生辍学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2、学校要端正办学方向。
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主导观念和“为了一切学生,一
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坚决纠正片面追究升学率的现象,尤其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废弃单纯以文化课或主要学科成绩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错误做法。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负的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确立成就感,主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3、要改革教育模式。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教育必须彻底摒弃教师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构建全新的适应终身教育大潮的素质教育模式。一方面,从“教”开始,实现由“教学”到“导学”的教学方式变革、由“独角戏”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个性和谐发展、多种途径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
4、教师教学不搞“一刀切”。
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对症下药,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以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完成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5、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规范教师科学教育。
学校要建立健全辍学管理制度,规范师生行为的各项规章。同时,把辍学问题列入评估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教育行为不端造成的学生流失。认真实施防差转差措施。建立差生转化的科学评价制度,实施好双差生救助,尽最大努力防止因学业差造成的流失。
6、要全力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
学校和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学习信念。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端正和培养。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提高学生为实现短期实用目标和终极人生目标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避免辍学现象的发生。
总之,当前,农村中学学生辍学问题的原因绝不单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尤其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课题调研材料(二)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我乡现有中小学校16所,其中小学13所,初中3所。小学阶段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等四率都能达到“普九”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的问题却不容乐观,因此控制初中学生辍学是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难点。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对策如下:
一、基本状况及原因分析
为了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我乡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制止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现象。免除杂费和课本费这一惠民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迅速得到了减少,但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仍然十分严峻。还是低水平、低质量的普及。
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社会原因:(1)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已是人人皆知,考上大学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神奇光环已成为历史,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学生与家长普遍认为上学不上学一个样,都是自谋职业,打工挣钱,迟上班不如早打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学生放松学习,家长疏于管理,导致辍学率的上升。(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 “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网吧、赌博、娱乐场所、不健康的书刊、光盘、烟酒店星罗棋布,一些个体业主不顾有关的法令和制度,引诱少年儿童低级消费,牟取利益。加上初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很容易迷恋这些场所,一旦着迷,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下降,最终导致学生辍学。现在老师们十分担忧的一件事:五天学校教育,不如两天社会刺激,这就是所谓的“5+2=0”效应。(3)执法不严是学生辍学的又一个因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让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有施教的权利,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但是家长不让子女读书,孩子不愿意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怎么办,谁来管,该管的不想管,想管的无权去管,只好让学校或教师三番五次去做劝返工
1作,造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被动局面。
家庭原因:(1)家长外出务工带来的影响。现在不少农村家庭父母都进城打工,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甚至将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这些老人对孩子溺爱有加,亲戚朋友对孩子管理松散,造成了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管理不到位,行为习惯极差,思想品德较坏的不良现象;还有一些残缺家庭,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导致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恶习,如好吃懒做、旷课逃学、我行我素,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厌学辍学也就成了必然趋势。(2)一些家长素质低下思想认识水平低,没有意识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这里有两类情况,其一是企业、老板、经理、有权有势条件优越的家长认为,爱学不学,就算不读书,也照样能找到好工作;其二是条件较差、家庭贫困的家长认为,上学也是自己找工作,还不如趁着年纪小早点找工作赚钱,同时还可省去一笔开支。因此,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时候,不去耐心劝导,而是放任自流。同时,受当今“打工潮”的影响,部分家长也想凑热闹,图新鲜,让孩子赶时髦早点出门打工放弃学习而辍学。
学校原因: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教育思想不端正,学校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受考试评价体系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生,歧视差生,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开全课程;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学校没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厌学而辍学。
学生原因:(1)现在的学生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学生,在家都是娇生惯养,不愿意吃苦,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缺乏自信心和拼搏精神,不愿意吃苦读书学习。加上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在社会和家长中的地位和声誉,把中考升学率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造成了学生思想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学生觉得学习太累,丧失了学习信心,不情愿的离开学校。
(2)学习兴趣下降的影响。有些学生自身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个文化科目,学生无法接受如此多的学习内容。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现行教材偏重实践和操作技能,与多媒体或上网搜索有关,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
加之教师教学方法老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违反纪律的次数多了,老师管烦了,家长放弃了,他们不得不离开学校。(3)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辍学的学生回家后就可以到石料厂、水泥熟料厂,或跟着叔叔伯伯们跑运输,出外打工挣个零花钱,吃的好了,喝的好了,穿的洋气了,在同学中进行夸耀,摆阔气,影响到其他学生而辍学。
教师原因:(1)现行教师编制标准是根据2001年事业发展的基数确定的。其特点是仅仅考虑了生师比一个方面,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比例低,学校规模小,教师人数少,办学条件差,教师调出严重,导致农村教师上课负担重,骨干教师少,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2)教师责任心不强,用冷漠态度和不良行为刺激成绩差的学生,使学生经常提心吊胆。面对老师、同学、家长的多重歧视,他们逐渐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逃避方法,干脆放弃学业。(3)教师业务素质低下,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方法老化,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辍学。
二、有效控制学生辍学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强化政府职能,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1、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新《义务教育法》和表彰“控辍保学”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要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就是违法。在校内外利用标语、条幅、致家长信、座谈会、讲座,黑板报,读书有用无用的辩论会和团队会等形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情操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总之,学校应努力在校内外营造一种”读书有用,不读书就要愚昧”的教育氛围。
2、成立教育执法组织。由政府在教育内部设立一个执法组织,配备编制与经费,人员由教育内部调动。负责教育系统的执法。对违反《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不送子女读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给予教育处罚,并强制让其送子女到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对使用童工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私营业主进行监管和清理,加大处罚力度。
3、把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各级的考核目标。(1)继续坚持和完善控辍保学责任制。强化“三级”责任制,即行政部门、社会监督、教育内部三级分工协作。(2)加强督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制度,对完成“两率”达标情况加强督查和通报。(3)把控辍保学工作列入单位和个人的重要考核内容。把完成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凡流失严重,辍学率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评优。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4、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1)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加大对学校实验室、电脑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的建设力度,配齐配足各种教育教学设备,改变教师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底”的现状,让学生在现代化教育条件下,易学,乐学,让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事;(2)转变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加大农村学校新增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每年向农村招聘教师,招聘时签定在农村服务10年以上的协议,真正在农村安家落户。严禁向超编单位调入服务期不足的教师,不要让薄弱农村学校成为优质资源和条件优越单位的培养基地。否则农村学校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抓好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和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1)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淡化升学指标考核,突出控辍保学考核。(2)建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制度。(3)改革中考选拔制度。建立中考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升学压力,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4)建立全国联网的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2、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好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关爱学生不够、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等问题;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解决好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不适应当前教育要求和发展需要等问题。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时刻想到是为社会、为家长、为学生服务的,不能因待遇低下而在教育时粗暴而毫无章法。对学生的教育要和风细雨,要严而有序、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同时,学校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要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分析和解决班级控辍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档案,督促班主任与有关责任老师共同研究解决,不能让一名学生流失。
3、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突破规定要求,坚决不占用节假日上课;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特别上好音体美等课程,调节学生身心;控制课内外作业量,考试科目课外作业不超过规定要求,考查科目一般不留课外作业。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端正教育思想,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后进学生不歧视,不挖苦,不讽刺,不谩骂。学科教师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分层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长进。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学校生活。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杜绝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
总之,只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自加压力、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群策群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欠发达地区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
谢泽源 何平谢梅林
摘要:笔者调研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外围拉动力,农村教育的贫困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外推力,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成长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控辍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力解决,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审视和研究。行政责任控辍、加大投入控辍、提高教师水平控辍,教学改革控辍,健全机制控辍,突破关键环节控辍,构建亲情校园控辍是解决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原因分析;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问题的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O9YB001:,主持人:谢泽源
作者简介:谢泽源(1967-),男,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中学高级教师,赣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赣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届中小学教育学科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谢梅林(1983-),男,江西省兴国城岗中学教务主任,中学一级教师。何平(1982-),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干部。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初中办学面临着新背景、新任务。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农村初中出现了较为严重学生辍学现象,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基础教育正常发展和义务教育成果巩固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笔者选择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较高的某县进行了调查,初步分析研究了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分析
① 1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外部拉动力
目前有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研究,大多强调地方经济落后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经济负担原因。我们调研发现,农民经济负担的确是导致子女初中辍学的原因,但已不是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摆脱贫困,并逐步走向富裕、小康生活,大多农民家庭完全可以支持子女读完义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后,经济负担已经不再成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了。在问卷调查中,回答‚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子女辍学的重要原因的仅占15.86%%,一般原因的25.86%。相反,‚打工潮‛、‚用工荒‛重要原因的占到30.83%,一般原因的43.61%。可见,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逐步成为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座谈中会同志较一致反映,当前劳动密集型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类型,这种经济类型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可以适应大多数的工种。近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的出现,对农村初中生主动辍学起到了强大而直接的‚拉动‛作用。不少初中生正是在这种新经济形势中看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才纷纷主动弃学闯入‚打工潮‛行列。
过去,在家长看来,子女辍学在家‚没事可做‛,如今子女辍学后不仅能够找到相应的工作,而且能给家庭带来一定收益。这样,不少家长对子女辍学便由以前反对转变为现在的容忍,甚至支持。
(二)农村教育的贫困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内部外推力
所谓农村教育的贫困,是指农村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等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政策上的城市取向,远离农村教育和学生实际。教育政策上的城市取向是初中生辍学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将眼光集中在城市的发展上,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虽然,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城市取向的思路已有较大的改变,并不断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但作为一种心理与行为定势它仍有较大的惯性,依然潜存在各项社会决策之中。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主要表现在:无视城市和农村孩子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课程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农村教育只是城市教育的翻版,远离农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在座谈中,许多辍学学生及其家长都反映,农村初中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明显城市化,不顾及农村学生见识少,智力开发较迟、发展基础较差的特点以及农村学校师资和教学条件比城市学校差的实际,使许多学生感到难以学会,即使能升上高中,考大学也无望,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倒不如早点回家。这和问卷中辍学原因回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导致占70.87%,‚读书无望‛90.68%的结论基本一致。可见,这种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教育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上学的积极性,直接诱发了学生厌学,为他们日后辍学埋下了的不良的种子的重要原因。
2.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条件落后。问卷中,回答‚学校条件差,设备设施不足‛ 导致辍学的占79.54%。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农村初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等方面与城市初中相差甚远,绝大多数学校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课程所必备的设施标准。就教学而言,教师讲的和学生看的除了教科书还是教科书,枯燥乏味的教学对学生几乎失去了吸引力。
3.学校管理僵化、单一,不顾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辍学原因问卷中,回答‚学习生活单调,无吸引力‛占50.37%,回答‚学校管理不好、管得过死‛占80.45%。在与辍学学生及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学校管理过严、过死。学生感到‚就象天天被关在监狱里一样,不得越雷池半步‛。有的学生形象地描述说,‚周一开始路漫漫,周二开始走向深渊,…周四是黎明前的黑暗,周五是胜利大逃亡‛。这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积怨多深,他们打心底里就不愿学,即便不辍学往往也是在学校混过剩下的日子。
4.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机械,教育情感冷漠。在辍学原因问卷中,回答‚后进生被忽视‛的占79.7%,‚和老师关系紧张的占69.17%‛,‚和同学关系紧张的占58.65%‛。座谈中,学生也较普遍反映,课堂教学‚满堂灌‛,缺乏启发性,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偏爱‚尖子生‛,对‚尖子生‛百般呵护,悉心‚开小灶‛。对后进生缺乏爱心,或放任自流,有时甚至歧视、讽刺、挖苦等现象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的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好,成绩较差,到初中后学习跟不上,便经常遭教师的白眼,受同学的冷漠。久而久之他们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读书无望自卑心态,从而诱发辍学的念 4
头。
5.教育评价标准单一,使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社会各界一直以文化课考试成绩标准和应试选拔思路来评价一所学校,学校也以此标准来评价一位教师,教师便以此标准来考察和培养学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常被忽略。这种单纯以应试选拔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使得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周围同学的应有重视、理解和尊重,甚至受到歧视。例如不给他们相应的辅导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等。这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常常受到严重打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萌生主动退学动机。‚初二年级辍学高峰期‛的出现就反映了这一点。因为从初二开始,学校中的中考氛围开始越来越浓厚,学校这时主要的精力都是集中在那些中考‚有希望‛的学生身上,管理上一切都要以中考有希望的学生为中心,有些学校干脆就把‚好生‛和‚差生‛进行临时分班管理,这无疑严重削弱了‚差生‛继续学习至初中毕业的愿望。
(三)学习的贫困是导致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
教的贫困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是学生辍学的诱发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辍学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调研表明,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的学习贫困才是导致他们辍学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问卷中,回答导致辍学的原因时,认为‚学习基础差、厌学‛的占91.73%、‚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占93.98%,‚读书无望‛的占90.68%。可见,在一定意义上说,后进生就是准辍学生。这和有关学者的研 5
究结果‚辍学生,我的名字叫差生‛完全一致。
学生学习的贫困是指学生在自我认识、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后进。这是促成农村初中生辍学最直接、最关键和最普遍的原因。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认识上的后进,导致学生形成‚读书无望‛的心态。后进生由于学业成绩长期较落后,加上不良的评价,容易逐渐形成一个十分糟糕的自我镜像:‚我笨,我脑子不行,我学不好了‛。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学好课程的时候,他很难产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和愿望,接着而来的行动,常常是放弃,直至辍学。一位辍学生说:‚其实我也总想学好,将来能考上大学。但无论我怎么努力学习,由于学习基础很差,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慢慢地使我感到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不如早点回家去外地打工。这样还可以替父母减轻一点经济压力。‛从‚读书无用‛变为‚读书无望‛ 是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新特点。
2.行为上的后进,导致学生厌学。有的学生并非学习天资不好,只是比较活泼好动,比较调皮,常常‚无事生事‛、‚招惹是非‛,上课管不住自己,加上学业成绩又不好,常常挨老师的批评,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受同学的冷眼,从而丧失学校生活的温暖,导致厌烦学校的一切,最终辍学。有位辍学生说,‚开初我的学习还是有中上,只是贪玩,以至于经常违背班规校规,经常受老师的处罚。也记不清老师当众‘羞辱’了多少次、体罚了多少回。后来我的成绩也就慢慢下去了。现在我看到老师就怕,惟恐自己又出事了,我真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个学校。‛‚不是所有的差生都马上辍学,他得达到讨人嫌(被人厌烦)的程度‛才辍学。这是初中生辍学的一种重要规律。
3.学业上的后进,导致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有些学生对某些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厌烦、害怕。例如,有的学生一提到学英语就头痛,有的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学生害怕解应用题。他们自身缺乏想学的愿望,只是在教师和家长强迫约束下才皱着眉头干着‚苦差事‛。许多学生辍学的原因,常常是动机、兴趣和学习困难交织在一起的。学业成绩不好→得到的评价不好→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下降→不好好学→得到的评价更差→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更下降→更不好好学→破罐破摔放弃,直至逃学、辍学。这已成为初中生辍学的最基本的规律。
(四)‚断乳期‛的躁动及对独立、自由、成长的渴望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重要心理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心理断乳期,他们渴望独立、自由,群体归属感特别强。对长辈具有明显的反抗和叛逆心理,对摆脱长辈的约束有强烈的愿望。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尤其是外出打工,往往能满足初中生渴望独立和长大成熟的青春期心理需要。调研发现,辍学生选择外出打工占98.23%。调研也表明,初中生辍学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不是经济收入,更多的是满足一种自由、独立和成熟的心理需要。一方面,打工使辍学学生挣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束缚,逃离了家务和学业的樊篱,他们可以在外地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活动,从根本上获得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再加上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能满足自己特定的消费需要,在他们看来真是自由得潇洒。另一方面,通过打工期间的社会锻炼,这些学生似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一种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进入了成人的角色,例如学会了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他们从内心获得了一种成熟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真是乐得嘻嘻,7
何乐不为?
五、控辍的几点建议
农村初中生辍学是在大的社会背景外因以及学生主观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学校教的贫困和学生学的贫困产生的厌学情绪和青春期心理需要等内部因素是学生离开学校的向外动力,而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等外部因素则是学生离开学校的外部拉动力,家长、学校等方面对学生任意辍学的容忍和默许态度是学生辍学的‚润滑剂‛和‚心理稳定器‛。学生正是由于‚心理稳定器‛的缺失在 一‚推‛一‚拉‛中辍学了。控辍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力解决,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审视和研究。
1.行政责任控辍---明确部门责任,形成控辍合力,实行综合治理。控辍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都要将控辍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要实行乡(镇)‚一把手‛负责制,不断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对保学控辍工作的领导。要建立领导包片、干部包校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乡、村、组干部,达不到控辍目标任务乡(镇),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做好保学控辍工作。工商、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违规使用童工、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做工经商的业主、‚流生‛的家长的处罚力度,做到有案必接,违法必究。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做到闻警必动、常抓不懈。教育、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要联合力量为经济困难学生多方争取各种社会援助,为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减少学生贫困性辍学。教育、司法、法制等部门要 8
密切配合,加强法制宣传,浓厚保学控辍工作氛围。通过《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律的宣传,让家长、社会清楚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明白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大投入控辍---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差异。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考虑各地和学校的实际,倾斜投入政策,因校制宜地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增添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着力改善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存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异。要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政策和经费到位。从长远来看,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调整义务教育负担的比例,由县级统筹为主逐步转向省和中央为主,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
3.提高教师水平控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对学生缺乏爱心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1)建立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支持组织,进一步完善县级教研机构、学校、教研组和全体教师共同组成的横到边、竖到底的立体校本教研网络,不断提高农村初中校本教研的实效性。(2)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机制,引导教师立足常态的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小课题(专题)研究,重点在学校特色、学科特色、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所突破。(3)建立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输血‛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初中教学帮扶制度,组织专家和 ‚名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送教上门,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现场直播‛。(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情 9
感控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要更注重育人,对学习困难学生、弱势群体子女以及有缺陷的学生给予应有及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冷漠和放弃,坚决杜绝歧视和排挤差生的现象。
4.教学改革控辍---转变观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1)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评价制度。调研表明,很多学生辍学是因为承受不住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把他们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的心理压力而致。为此,要重新审视、改革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师业绩考评制度。要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多元化发展。除了学业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其他的特质和潜质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关注形成性过程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纸笔测验,而是运用日常观察、访谈、记录、作业、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成长记录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唯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个体的尊重、成功的体验和进步的喜悦。(2)适应农村需求,推进农村教学改革。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一个面向全体,平等和谐、活泼轻松、双向互动、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在保证完成课程计划前提下,调整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教育,既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又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
5.健全机制控辍---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实施全面目标管理。(1)健全发现流生的机制。调研表明,有不少学校的经验 10
值得总结推广,如:有的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制度,校长和班主任之间签订控制流生责任状,学校规定全校教职工对任何一名学生都有管理教育的责任,要求全体教职工不管是否是自己所教所管的学生,一旦发现有旷课在外的,都要及时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劝其回校上课,并及时向有关班主任通报;有的学校还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家访制度,一经发现有辍学的苗头、现象,就及时进行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使学生安心学习;有的学校还建立了控辍目标责任制和控辍工作责任制,分别制定从校长到任课教师的控辍目标责任,每学年初都由校长代表学校与班主任签订控辍目标责任状,并且把工作情况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这些措施和机制确保了控辍工作落到实处。(2)健全解决流生的机制。严格手续,切实规范学籍管理;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贫困生、学困生活动。(3)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对控辍工作不力的乡(镇),提出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因乡(镇)人民政府不认真履行控辍责任造成工作损失的,责令改正;对学校和教师不积极履行职责,不严格按程序操作,造成工作失误的追究责任,违反法律法规的追究法律责任。开展 ‚无流生学校、班级‛的评比制度,把控辍工作与评选优秀班主任和班主任津贴的发放等次挂钩,与任课教师的津贴发放挂钩。
6.针对性控辍---摸清辍学规律,采取相应措施,突破关键环节。一是主抓重点区域。把辍学率高的区域或学校列为重点,集中人力,打主动战。对辍学重点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控,给校长念‚紧箍咒‛;对辍学率高的重点村组,校长应亲自蹲点,11
联合乡(镇)政府有关人员以及村委会干部等集中力量攻关,各个击破;对辍学率高的重点班级,应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班级的办法,组织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动员,反复抓、抓反复。县(市、区)教育局领导干部应分工合作,蹲好一个点,抓好一条线,管好一片子。二是主抓重点学段。初
二、初三年级是辍学高发年级。控辍工作的重点是初二第二学期,关键是初三年级。学校要建立领导干部和教师控辍联系制度,校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年级,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初
二、初三的一个班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联系若干名学生。通过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形式,在班级设立‚值日生‛,专门负责登记班级日志,留心一些行为反常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流生预测预报的信息渠道,把握控流工作的时效。三是抓重点时段。每年春季开学、每学期开学初的一周左右时间是学生辍学的高发期。因此,每年春季开学、每学期开学初的一周左右时间也是控流工作的重要时段。学校在这些时间要及时动员师生,主动出击,把厌学、逃学、辍学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抓重点人群。要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离异、流动人口子女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跟踪分析。学校班主任要熟知本班级这类学生,主动了解情况,发现苗头,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妥善解决。
7.构建亲情校园控辍---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打造亲情校园,整合教育影响。(1)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2)打造‚亲情校园‛,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增强学校的吸引力,班级的凝聚力和教师的亲和力入手,积极营造‚亲情校园‛,打造控辍的首道心理 12
防线。学校要对每个学生的经济状况、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变化等方面展开调查,建立有辍学倾向学生的资料档案。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干部人人寻找关怀对象,经济困难的,捐助一点,学习困难的多关爱一点,在一件衣物、一顿饭菜、一次个别辅导、一次促膝长谈的‚亲情校园‛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促成勤学,乐学的氛围,克服辍学逃避的消极思想。(3)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农村落后的经济、文化状态决定了家长落后的生存理念。家长学校和家长会是沟通家校联系的桥梁,是给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重要载体和保学控辍的重要平台。
注释:
① 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51万,初中学生2.96万。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根据该县乡(镇)人口规模、学校规模、教育发展等实际情况,选择了具有较明显代表性的3个乡(镇)初中。采用“听”、“查”、“问”、“谈” 相结合的方法,即听取县教育局领导和乡(镇)初中学校辍学情况介绍,查看县教育局和3所初中学校档案材料,对学生进行和辍学生家长问卷,召开小型座谈会等。
参考文献:
[1]谢泽源,谢梅林.教与学的贫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J].基础教育研究2004,(10).[2] 欧贤才,王凯.自愿性辍学:新时期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个新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5).[3] 杨润勇,王颖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现状调查和规律研究——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研究之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38.[4]刘正亚,梁新友.关于合肥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01).作者档案:
谢泽源(1967-),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省赣州市教科所教育理论教研员,综合教育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赣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赣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首届中小学教育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作者俱乐部会员。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
总结100余篇,其中在《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探索》、《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学术月刊》、《基础教育课程》、《基础教育参考》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2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材料》全文转载、摘载、索引。
通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邮编341000.联系电话:*** E-mail:xiezeyuan@126.com。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调查与控辍对策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调查与控辍对策思考 作者:郭 嫄等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1期
郭 嫄 王晓慧 张艳平
摘要: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地方极其严重。其原因既涉及到资金投入、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传媒、家长的观念又涉及到教育内部的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在辍学相当严重的情况下分析原因,制订对策,是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农村教育;辍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1-0116-03
在各地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非常普遍。基于对该问题的关注,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豫东几个县里的多个村庄和十多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1156份,经过统计。辍学的原因比例大概如下:有8.4%是因为家庭困难;有5%是因为父母外出没人管教;有15%是因为成绩差而自动退学的;有2.3%是因为学校环境不好又不想到离家远的学校就读;有63%是因为没有考上高中;有4.3%是因为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劝说孩子退学,其它原因的占2%。通过此次抽样式的访谈和调查,笔者认为:农村初中生的辍学问题很严重或者说该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很严重。
在农村教育中,问题和原因往往是相互强化,形成恶性循环。就一个辍学的学生而言,单独的一个问题或原因是绝对的或者唯一的。但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原因则是多方面的。所以对任何一个问题或原因的深入研究,都有助于我们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全面认识和反思。基于调查发现,笔者从教育的内、外部来探讨导致大多数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农村初中生的辍学对策。
一、辍学的社会因素
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来自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教育投资、家庭结构和功能、农民的观念、家庭的经济状况等。
1.教育资源紧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中国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上的巨大差别是初中生辍学的根本原因。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农”之外的制度设计。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政策,教育上也是如此。城市的教育投入完全是由国家来承担,而农村教育则由农民来负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在全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
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而县乡两级负担的78%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农民,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来农民直接承担的。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以及教学质量不高是在这种城乡有别的教育投入体制下长期累积的结果。
2.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功能失调。近年来,农民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年轻夫妇不愿多生孩子,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施行,核心家庭已经占据所有家庭结构类型的绝大比例,家庭的单薄化十分明显。中国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卸下子女的拖累“轻装”入城。如果夫妻双方都外出,孩子就托付给老人照顾;如果父母一方外出,留下的一方就要承担起家务及繁重的农业生产,这样就难免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督促。由此,如果仅从家庭这个微观单位来看,初中生辍学问题是由经济结构转换引起家庭功能失调或缺位所致。
3.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又加之父母疏于监督和指导,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另外,由于农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动的场所,他们既没有少年宫也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电子游戏室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游戏室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
4.校外同龄人的影响。初中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社会接触,而校外正好有这么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群体。就像笔者在调查中看到的那样,他们没正事可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时间一久,这些人的不良倾向就出现了,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在校的同龄人,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断地下滑,最后索性辍学。辍学的这些孩子也成了“无事做”青年,进而又影响其它的在校生。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5.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长期以来,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读书的追求。但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脱离农村又有了一线希望,但由于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政策,而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这些新生的劳动力资源,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毕业即失业也是存在的。就业难的现实使农民希望又一次破灭。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农村地区。读书无用”、。初中凑合”的思想比较流行。
6.家庭经济困难。现在初中生所交纳的费用对很多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数字。2006年上半年豫东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502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1428元。城乡经济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地区初中生人均日常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农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据统计,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约占辍学学生总数的8%左右。
7.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放任子女辍学。许多农村家长法律意识淡薄,不是把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是把孩子上学读书看成是自家的私事,随意迫使孩子辍学。
二、辍学的教育内部因素
1.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农村条件。据笔者了解,除村小外,全国小学统一开设了外语、计算机课程。由于条件比较差。即使师资、设备具备的乡镇中心小学开设了外语和计算机课程,效果也不理想;没有开设外语和计算机课的农村村小,这里毕业生面对升入初中后零起点的外语和计算机课程学习,在中学教育起步阶段就跟不上,因此也很容易成为“偏科生”。根据问卷统计,农村学生因外语成绩跟不上而辍学的占60%左右。
2.课程内容的城市化取向。以城市为主的教育理念、教育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特点极不匹配。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教育模式,与城市采用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脱离农村的现实生活,自然会给农村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另外,许多课程和内容对一般的学生偏深偏难,导致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最后不得已而辍学。
3.农村教师素质低,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跟不上。笔者所调查的郸城巴集一中,80%以上教师是中等师范学历,有5个是大专学历,1个成人本科学历。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待遇低,最近两年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很快。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普遍不能出去接受新课程培训,所以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他们还使用旧教材的教法。农村初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方面与城市初中差别较大,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课程必备的设施标准。
4.强迫退学。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降低统计报表中能反映辍学率的数字,实行了“分流”办法:将升学有望的学生单独组成班备考;把其余的学生组成职高班。还有个别老师以保证学校应考学生升学的比例采取劝成绩差的学生退学的方法。
5.高中招生人数的限制。笔者所调查的豫东地区,高中一般设在县城,每个县城里最多也不过6-8所高中,由于学校既定师资、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每所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也是有限的。这就客观上把那些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拒之门外,造成部分初中毕业生被动辍学。
三、对策
1.吸引各方资源,规范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国家应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在义务教育投入中应当承担的份额,保证对义务教育投入渠道的稳定性,解决城乡教育投入的不均衡问题;侧重对部分经济十分薄弱的地区支持;鼓励民间资源进行教育领域,拓宽农村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因教育投入不足而导致的辍学问题。
2.重整教育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建立多样化的教育目标体系。农村中学生绝大多数都要留在农村、服务当地,这是客观情况决定的。基于此。农村初中教育就不能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目光集中在升学有望的“优等生”上,要
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职高或者技术培训中心的多样化的目标体系。
3.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农村教师的素质普遍低下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重视起来。在培训过程着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际教育教学素质,同时也注重教育理念的培养,切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国家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完善教师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等吸引师范院校优秀大学生投身到农村的教育事业。
4.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也就是政府有义务对每一个适龄孩子提供教育,公民也有义务送子女入学,全民性、强迫性和免费性是其特征。基于此。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使每一个家长都意识到送孩子入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加强舆论宣传。再次,加强教育的执法力度,对故意违规的家庭给予经济等方面的处罚。只有将柔性政策和刚性政策结合才能有效的杜绝辍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