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单位:宝坻区史各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作者:刘艳春
2011年5月29日
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及原因
农村中小学生的流失不仅阻碍了“普九”工作的进程,加大了“双基”工作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甚至贻误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也在于文化、教育的“贫困”,在于理性与良知的“贫困”。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让辍学的学生早日回到学校,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共同关注和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宝坻区史各庄镇中小学辍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挖掘其潜藏在学生辍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真正揭示农村中小学生入学与辍学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
一、史各庄镇中小学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己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近五年的辍学数据统计,当地小学辍学率为1.05%,初中辍学率为2.23%。调查过程中,我也深入实际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正严重困扰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辍学率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更为沉重的任务:我们要重新审视农村教育,重新反思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
二、中小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变革为学生辍学提供了温床
中国社会现在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由科技文化落后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这种政治经济体制的大变革荡涤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教育也不例外,同样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种种矛盾、挑战、困扰和选择。
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造成的知识与价值的反差加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的矛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市场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和货币关系也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向着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蔓延,整个社会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价值取向,引发了严重的职能错位、观念混乱的现象。人们越来越多的则是关注自己的物质生活,“一切向钱看”也成为许多人奉行的行为准则。加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之间的矛盾,学生也将最终走上辍学的道路。
新的招生体制打碎了农家孩子的“大学梦”;而就业体制的变化也使家长继续供养子女上学的想法失去了动力支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大中专学校收费制度的推出,大学生上学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毕业不包分配,而是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人才市场上实行自主择业或“双向选择”,致使有些毕业生不能如愿或如时找到工作,只得待业在家。这对农村学生及家长的心理也有影响,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学生家长中盛极一时。
家长的过高期待或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致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可造成学生的辍学。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关系紧张,家长不关心子女或与子女有严重冲突,都会影响子女的情绪、自信心、自尊心、人格特征,甚至心理健康。而另一方面,过高的心理期待则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农村家庭普遍家境比较贫寒,许多家长期望下一代能够通过受更多的教育而改变家庭的困难境地,他们一心只想让孩子跨出这道门槛,因此不能正确评价子女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只要求其在考试中夺取高分或升上大学,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或不重视他们的兴趣特长。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感到自卑,意志消沉,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从而厌学。家长的过低与过高期待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过早地走上辍学的道路。
(二)贫困文化的不良影响是学生辍学的深层原因
谈到农村学生的辍学,自然而然便与家庭经济的贫困联系在一起,便与那些衣衫槛褛的孩子、食不裹腹的人家联系在一起。的确,家庭的经济贫困是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我们并不能仅仅因为家庭贫困这一表面现象而便轻率地断言学生因此而辍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更在于文化、教育的“贫困”,在于理性与良知的“贫困”,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是积淀己深的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中家长的顽固的文化心态使学生求学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不仅自身文化水平低,不能开拓眼界,脱贫致富,而且也看不到教育的潜在效益和长远效果,更谈不上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指点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度明显要受到家长这种贫困—无为心态的影响,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读书不如种田”的想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贫困文化心态对学生的辍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是学生辍学的直接动因
辍学并非只是贫穷所致。调查发现,真正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占辍学生数的15.3%,非经济原因辍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有些时候占第一位的原因却是来自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如师生关系紧张、学业不良等。据初中的一位教师分析,辍学的第一次高峰是在初一下半年,因为初中课程门类骤然增多,而且难度较大,教师有时又缺乏对学生的及时指导,使一部分学生因不适应初中学习而辍学。第二次高峰是初二下半年,这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较为明显,老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中等和上等学生,对差生则另眼看待,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伤害,有的干脆就不学了。第三次高峰是三年级下半年初,这时学生面临中考,学校按成绩分流,重新编班,被分流的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劲头再去学习了,不少学生因此而辍学回家务农或从工。可见,作为学生接受的最系统的、时间最长的、影响最持久的学校教育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大量流失值得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进行彻底的和深刻的反思。如何使学校教育返归生活,进而转变到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轨道上来,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深省的大问题。
一位班主任的分析很能说明问题: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实行高压政策,搞疲劳战术,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是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前途渺茫。二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基本没有活动时间。每一次考试都要排名,屡屡失败的无以言表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辍学。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衡量一所学校和一
名教师的优劣,多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并与奖金、评优、晋职挂钩。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是句空话,学校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
教育活动中无视“人”的存在,体罚、打骂、讥讽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与学生私下座谈时了解到:学生都怕打,哪个老师打,他们就会多用时间学哪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的学科成绩就好,年终评比就能被评为“优秀教师”,而那些学生“不怕”的教师,则成绩平平。
三、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行为,促进农村教育法制化
加强教育督导与宣传,严格“普九”复查制度,提高巩固率,严防学生的显性与隐性流失。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教育的督导和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教育对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其子女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保障适龄儿童适时入学和正常就学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由于农村社会的相对落后与封闭,还存在着教育法规知识未普及、群众不懂法、不知法,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立法,制止教育腐败行为,依法保障教育投资渠道的顺畅。切实保障现有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
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坚持办理学生辍学、休学、毕业等手续的原则,加强学籍管理,堵塞漏洞,防止因手续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学生流失。
(二)加大学校教育改革步伐,尝试整合教学内容,促进农村教育的创新
重树新观念,建立有效的评估、导向和制约机制,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摆脱一切以升学率为绝对标准的观念,逐步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行农村素质教育的机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导向和制约机制,坚决摒弃过去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标准。
净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一名优秀的教师深谙治学授课之道,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能增强课堂吸引力。调查发现,教育质量不高是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心,对待教学往往是应付了事,因此部分学生由于听不懂教师所言为何物而成为“干坐生”,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机—信心和兴趣,结果是任凭父母打骂和教师劝说也难以奏效。
而如何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把学生的“心”留在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教学艺术的本领。教育中还存有诸多道德性问题并未予以解决:如体罚、打骂学生,嘲笑、讥讽等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个体,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争取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首先切断学生厌学、进而辍学的源头!
防止和减少学生成绩的分化,实施个性化教育。学习上的严重分化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要想从学校教育方面解决辍学问题,就应从防止或减少学生的分化上做起。
(三)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多渠道投资;改革传统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学生能否安心于课堂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安教。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如果教师不能安心从教,那么学生是无法留恋于课堂的。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留住学生首先必须留住教师,而留住教师又必须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设立各种奖(贷)学金制度,完善助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少的学生离开校园,让更多的辍学的学生早日重返校园。
改造农村贫困文化,减少学生流失。只有在农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农村的学子们才会在更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加快贫困人口的现代化步伐,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彻底摆脱家长文化贫困,进而走出流失的困境。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级解决方法
摘要:谈到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许多人可能不会相信,改革三十多年来,国家每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越来越多,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农村教育也取得了突飞猛进,而且农村居民的年收入也越来越高,但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仍然很严重,这样不仅会极大地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关注农村教育,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其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因此,正视现实,分析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乃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于90年毕业后一直在一所中心小学任教,刚参加工作时,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还比较低,且那是时读书还要交学费,有的农村家庭由于还比较贫困,因此每年都有学生辍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辍学的越来越少了,但这几年这种现象在农村又有了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辍学的越来越多,而现在义务教育阶段都实行了免费教育,并且还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老百姓的教育负担也越来越轻了,但辍学现象却越演越烈,不由得不让人深思。本文主要从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词:辍学、原因、解决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学生家庭、学校管理、当前社会大环境为主要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1、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时,农村比较穷,但许多家长都尽自己所能供自己孩子读书,哪家要是考了一个大学生,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了,那时如果学生辍学主基本上是家庭确实贫困,读不起书,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所在的这个地区,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根本好转,基本消除了贫困现象,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家长目光短浅,一切向“钱”看,造成了当前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读书无用论”势头又起来了。农
村很多连高中都没毕业,通过在外打工,然后自己打拼,做生意、开公司,确实富裕了,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高级文凭,也没有接受长时间的学校教育,但却成了商业上的成功人士,过着富裕的生活。相反,在学校里接受10多年的教育,文凭有了,知识有了,但却因为读书而花掉了许多年的时间,到头来却找不到工作,还得外地打工或回家务农,这两者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于是很多家长认为,上大学出来还是要找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挣钱是正经。就是因为家长的这种“短视”,使他们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孩子在家长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更加不愿意学习,早早离开校园了事。
2、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孩子辍学的重要原因。现在在农村许多孩子的家长都在外务工,他们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务工,一心一意挣钱养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全都委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了孩子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孩子基本上都过于溺爱,过度地放纵他们,缺乏管教,这样的溺爱,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旦他们性格养成后,再想把他挽救过来,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了。现在学生的学习内容越来越深,内容越来越广,许多孩子回家完成作业时,由于缺乏家长及时的辅导和监督,不会做的题目随便画画,有的甚至经常不做作业,久而久之,成绩下降,学习兴趣降低,他们在学校里也不接受老师的管教,这样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校对这样的学生更加不能放任自流,自然少不了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班主任和老师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也经常和他们的监护人联系,但收效甚微,由于家长的长期放纵,他们很少能听老师的教导,如果老师打电话与他的家长联系,他就认为老师对他们管理太严了,没有自由,这就使他们更厌恶学习了。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孩子不成才还是小事,如果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后果将不堪设想。
3、单亲家庭的孩子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的男人都出去打工,大部分妇女为了照顾孩子留在家里,时间长了,双方的感情就出现了危机,离婚的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都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了,而他们的父母为了找寻自己的幸福,对这些孩子关照的得很少,再加上他们如果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对孩子又是一种新的考验,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隔痕,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什么事都与家长或学校里老师对着干,从而厌倦学习,过早的辍学而进入社会。
4.重男轻女的思想
(二)学校原因:
1、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和水平不尽如人意,是造成辍学现象的重要原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办学条件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无法同城市学校相提并论。虽然国家近几年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但由于教育系统工程的庞大,现如今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是比较低的。首先是硬件上的差距。城市学校各种场地、教学器材齐备,而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学设备也就是中心小学配备得还算齐点,但与城里学校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拿运动场来说吧,城里学校都有,而乡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就算有也不是标准的,而各学校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达,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的配备,全国有大部分的中小学,其办学条件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标准。学校硬件设施不合格,甚至缺少最起码的办学条件,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吸引力。学生每天都重复着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要考试的科目,甚至到小学读完都没到实验室做过一次实验,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使得他们更不愿读书。
其次是师资力量的配备参差不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专业教师也越来越少,各地都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各城市都在兴建一些新的学校,这些学校又要招一些教师,那么农村年轻的、有干劲的一些骨干教师都进入了这些学校,使得农村教师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有的老师的工作量是城里老师的两倍,使得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在教学上也没有更多精力去备课,去钻研教材,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自己的老一套,没有新意,学生学得也就无味了,再加上农村教师待遇低,福利差,有一部分教师就缺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成绩差的学生尤其缺乏耐心,轻则冷眼相待、冷语相加,重则大声呵斥、甚至责罚,还有极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后进生看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无所适从,从而使这些本来就处在辍学边缘的学生更快的离开了学校。
2、农村学校办学思路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
教学质量的考核。虽然早就提倡素质教育,但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时主要看升学指标完成情况和“三率”达标情况,致使学校领导,教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苦干加蛮干的办法。像小学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只有采取题海战术,每天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初中的学生那就更学的累了,由于课程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延伸,以及应付中考,各科老师只顾自己这门学科的教学,布置作业时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完成,有时学生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到晚上十一二点,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就连学校安排的一些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都被统考科目取代,学校的这种唯教学成绩论,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长期淹没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毫无自身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从乐学转为辍学。
其次学校培养目标的偏差,也能造成辍学现象的发生。特别是中学,老师都比较关注尖子生,对成绩好的学生抓得比较紧,因为这些学生在中考后可能录取县城高中的一些重点班,高中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重点班上,对那些成绩差点的学生没有希望进入重点班,在初中时只要他们不捣乱,老师也就挣只眼闭只眼了,使得他们更不愿学习了,他们的家长也就觉得他们读书也都不出来,再读的话也是在浪费钱,还不如让他们出去闯世界,还可以挣钱了,他们不愿读就不让他们读了,这些学生也就提前进入社会了。
第三,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合理。对一个学生的好坏,对一个教师优劣的评价,往往定死于文化科成绩的好坏上。很多学校的评价制度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在很多方面教师花费的劳动力尽管十分必要,却难以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受到肯定。所以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去追求急功近利的考试成绩,只是求近期的分数与得到的肯定,而忽视了长远的人才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不惜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运用题海战术加重学生作业量。学校为了刺激教师、学生就组织名目繁多的考试,学生也在多次考试中排名中,受到校方或老师的指点、重压。这么一来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恐惧感,学习效率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排在前面的学生,怕自己考不好名次掉下来,心理负担很重,排在末尾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便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产生厌学、恐惧情绪,有的因不堪承受心理压力而离校出走。
3、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使得部分学生适应不了,干脆不读了。首先是激烈的升学竞争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这好的教育,人们希望进入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等学习。但限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学校的发展还不平衡,并非人人都能进入名校或重点中学,加剧了竞争。一所学校的优劣,社会各界甚至教育部门内部,也往往以考试成绩、升学率或几名同学升入重点班作为标准。因此,校长需要教师为校争荣誉,教师也需替自己争面子、争实惠,这一切都要靠学生的争气来实现,于是学生被逼加班加点,减少活动时间,跳入复习资料和考试的苦海。有些一些教师也知道其实给学生加班又加点,给学生补课,布置更多作业,这样做学生很反感,效率也不高。主要是看着别的学校,别的教师给学生加码,自己也不敢怠慢。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在明知应试教育无出路,害了学生苦了自己,学生负担需减轻的情况下,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真正实施减负,生怕影响质量、影响升学率。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加剧了学生。另外,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的偏颇,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开脱出来,改革的要求是追求所谓的广泛而浅显,但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本来县一级的教研室是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但他们在给个学校和老师指导的方向上却背道而驰,各学科应发的学习资料和单元测试卷,虽内容广,但太深,而不是浅,有许多试题老师都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做出来,你让学生怎么做呢?像小学里的科学、思想品德这些课程本可要求学生开卷考试,但却要进行闭卷考试,那老师就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外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课程越来越多,广而浅实际上成了广而深,只要教材上有的,都想方设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举一反三地让学生去训练。从而在学生有效的心灵里埋下了阴影,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很容易让一些后进生辍学。
(三)社会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发展日新月异,新鲜的生活、新鲜的事物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冲击很大。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和手机的大众化,许多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以前还要偷偷摸摸的在网吧上网,而现在就更便捷了,随时都可以上网,许多学生只要有时间都在默默玩自己的手机,而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也由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后,往往不能自拔,沉迷于网络那些虚拟的世界里,逐渐荒废了学业。学生的兴趣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从而坠渊。
其次是已经辍学的孩子跟着父母或者其他伙伴去大城市打工了,而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周身打扮得很漂亮,显很有钱,很有本事的样子,使许多在校的学生羡慕极了,他们巴不得自己也去闯一闯,特别那些学习本来就厌烦的,或者家里比较难支持的,他们就想,迟去不如早去,一旦家长同意他们就搬书走人了,或者在假期里先联系好工作,第一学期就不来了,有的家长明知道,但也不反对,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自己的在校子女去打工。再者这些中小学生还处在生理、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时期,还没有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接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留着长发或剃着光头,光着膀子,经常打架斗殴,寻衅闹事,吸烟喝酒,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认为他们都活得很潇洒,很神气,在别人面前好像高人一等,特别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有点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为了炫耀自己,于是主动向他们靠近,连学也不上了,去寻找他们的老大,和他们混在一起。
2、读书无用论悄然抬头,是造成辍学现象的重要社会原因。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完成相应学业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进入大学学习,大部分还是要回到农村。因而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看来,耗费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上学读书,其结果都是要回到农村,读书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无用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大学期间的教育成本不断增加,收费连年增长,毕业后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而对于少数即使能够升入大学的佼佼者而言,上学也成为一种不堪其累而又意义不大的事情。此外,在不少农村学生看来,其父辈及周围邻居虽然学业不佳却能够维持温饱乃至致富有方者,也不乏其人。生活中、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加重了人们“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四)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缺乏责任感。这些学生往往认为,他是在为别人学习,而不是在为自己学习。他们把学习看作是枯燥的“读书”,学习就是争分数。争分数的目的就是给长辈和老师看。再来是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对学科不感兴趣的结果是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往往在擅长的学科上被表扬,却在别的学科上被狠狠地批评,久而久之,就对什么学科都不感兴趣了。
2、性格原因。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任性蛮横,一旦遇到不顺心者,就会选择辍学出走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心头的不满。不顾辍学会造成一些严重伤害后果。辍学的实质是儿少发泄情绪、逃避现实、无价值的表现,是他们与社会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
3、耐挫能力低。学生学习屡遭失败,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长期的失败,将自已夜以继日的辛勤当泡影放飞,最终偃旗息鼓了。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
4、学习观念的迷失。学生对“读书为何用?”存在盲区。这些年大中专生毕业不包分配,就业难,加之社会上存在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现象,这对一些学生影响很大。且缺少正确的读书观,对去不去读书持中立态度。
二、措施
(一)关爱学生,消除辍学心理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挥出来。教育,说穿了,应该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伯乐。要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特别是有特长的学生的特点;而且不但善于发现,还善于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超常发挥。教育者不会发现学生,学生不会发现自我,都是一种很可悲的事情。
1、应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要懂得赏识学困生的优点。其实一位成功的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你的学生,学生受到鼓励和赏识之后,所产生的不懈努力会一直持续。赏识能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为此千万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和行为,它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
2、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教育要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活有鉴别能力。最终使学生勤学好问,成为“有用的人”。
3、要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逼得过紧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最终也就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了。
4、狠抓学生“减负”工作。就是要在教材上下功夫,要少而精。既要督查所属学校随意征订格纳课本外的资料现象,也要对某些部门“送”给学校一些“换汤不换药”的资料予以抵制。
(二)加大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坚持助贫截辍
1、建立政府的或民间的助学积金会。筹措资金,对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对特困生的学费、杂费等实行减、免、缓政策。
2、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现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学校开学之机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搭车收费。
3、继续抓好“希望工程”建设。实施“希望工程”以来,建起数千所希望小学,使很多贫困地区学生持续读完小学、中学。所以应加大“希望工和”、“春蕾计划”等救助活动力度,广泛发动社会积各界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扶贫”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地区城镇化进程,并且要减小过大城乡间差距。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只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其也就可能反过来刺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了。
(三)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心理防辍 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他们的认识缺陷是次要方面,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围绕学会做人,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启发思想交流;开展个别谈心,激发上进意识;组织教育基地活动,接受形象教育;组织义务劳动,感受为人的乐趣,提高做人的素质。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有内因和外因。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诱因激起其内因的质的变化,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激发自信。学习困难学生中,不少人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因为在家、在校、在社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他们会中途辍学,浪荡社会也是心有苦衷,出于无奈。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温暖。所以应该组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引导他们为集体施展“一技之长”,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诱导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切忌简单化。
学习困难学生把自已看成低人一等,缺乏自信,这是他们的共性。作为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突破口”。首先要真心诚意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取得信任,建立感情,然后才能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要多方面了解,了解其爱好和忌讳,了解其长处和短处。针对性教育,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否给以公平的爱,这是他们心灵中十分敏感的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教育上稍有失误,其结果必然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摆正感情天平,一碗水要端平。而不是以学生的相貌,成绩的高低,机灵的程度,或以老师个人的喜爱定优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学校单枪匹马,而应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构筑起一种良性的教育氛围。因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而社会教育是条件。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依法治辍
政府职能部门应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做到家喻户晓,对经教育开导、屡教不改的辍学学生的家长予以法律制裁,使这类家长认识到:不督促、不监护自已的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宣传工作是控流防辍的基本保证,一定要组织召开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专题会议,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同时分管领导负责召开学生家长会,村干部分头到学生家庭组织开家庭会,帮助学生家庭排除学生入学的阻碍因素。还要成立教育执法队伍,对其子女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还对拒不悔改的家长进行经济处罚,至直学生入学为止。
(五)进行大力整顿,坚持教改堵辍
1、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对于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的中小学,应采取“撤并”办法,并入条件好的学校,集中投入资金,更好的改善办学条件,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师队伍,首先应提出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现任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最后,应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2、重整教育目标,调整课和设置,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农村中小学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本着使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所以开设课程应全面化。再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仅仅把住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更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及其家长因势利导的工作,分析形势、阐述原因、讲明利害,使教育分流能够顺利进行。
3、加快加大素质教育步伐,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在开好、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也可使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当地培养人才,又兼顾升学的道路。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学生的辍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疲塌松散,教师不按时上课,必然导致学生纪律涣散,这是家长们择校的原因之一,又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全面实行岗位责任签到制,严肃整顿校纪校风,对教师先后提出德、能、勤、绩四大方面的奋斗目标。此外,还对学生装的学籍进行了正规化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自然流失”现象,同时建立严格的包干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控制学生辍学的激励机制。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实是求是地评比总结。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一、预防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均高于城镇。2006年,全省普通初中辍学率为1.5%,而农村普通初中辍学率为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辍学学生中,男生要多于女生。2006年,农村普通初中男生辍学率为1.81%,比女生高0.57个百分点,比全省普通初中男生辍学率高0.24个百分点。大众日报记者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中学所了解到的情况代表了近几年辍学的新动态:1996年至1997年“普九”之初,辍学现象严重。当时,张炉集镇中学初一入学500多人,毕业时不足200人,平均一个年级一个学年要流失100多人。时至今日,农村初中辍学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地方遏制住了辍学倾向,有的地方辍学率反而上升。
另一则报道是关于辽宁省新民市芦屯乡的辍学情况:芦屯乡目前只有1所初中,初一新生入学时有学生 170人左右;到了初二,就要减掉30多人;升到初三,就剩下110人了;最后参加升学考试的仅100人而已,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新生入学时,学校将他们分成4个班;到了初二便重新编班,减成3个班;等到初三,又将3个班编成2个班。其中有些人还不能顺利毕业。
而《青年报》2004年2月18日刊登了一则关于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沈土中学的辍学情况报道:该校今年开学时多达49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此现象引起了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震惊。据称,这次“流生事件”绝对不是一场虚惊,事件已经在当地乃至整个浙江省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还引起了浙江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近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实施情况时指出,我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全国2861个县级单位中还有431个未实现“普九”;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一些省、自治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率在5%以上,个别地区达15%左右。
农村学校防辍控流是一项比较棘手的工作,难度相当大。一提到辍学,人们就很自然地想起了贫困。但国家近年来对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经济方面的原因应有所缓解。但为什么许多农村中小学的巩固率仍远远达不到98%呢?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掌握了农村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家庭经济困难、读书观念淡化、厌学情绪严重、法律意识淡薄。针对上述原因,要对症下药,广辟控流渠道,确保控流到位,以求收到良好的成效。它事关“两基”评估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整个基础教育的成败。
二、农村学生辍学原因的探究
(一)社会原因
1、家境贫困。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有的农民尚未脱贫,面对几百元的学杂费,家长只好望而却步,2、学习毅力不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一些天灾人祸,使少儿产生危机感。其应对挫折的能力自控能力又偏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行为。而且“读书无用论”在社会还有一定市场,升学无望,使少儿产生失望感。
3、挡不住下海淘金的诱惑。有的中小学生未完成学业就去打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进不去,就去个私企业、家庭作坊或餐馆、舞厅。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农民错误地认为:义务教育就是读书不要钱,读书要钱,有钱就读,没有钱就可少读或不读,你管不着,这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4、传统观念影响。“重养轻教”,“重男轻女”的封建残遗思想仍在作祟。导致许多女生辍学,辍学女生远多于男生。
5、周边环境因素。农村中小学学校周边环境令人担扰:第一,周边治安环境欠佳,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出租一些不健康书刊,向学生推销酒,还引诱学生进入录像室、游戏室。第三,一些社会腐败现在也对家长和学生产生影响。比如,走后门、拉关系、送礼品等。
(二)家庭原因
首先,有的婚姻破裂家庭的子女连生活都无人料理,别说监护读书了。子女多的家庭,有的家长不但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还有重小轻大的思想,家长认为:男孩读书谋出息,女孩打工置嫁衣,过早地把女孩推向社会,导致学生辍学。
其次,一般说来,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较低,不懂得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对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漠不关注,另一方面是矫枉过正,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溺爱又不注意引导。前者听之任之,孩子产生放任心理而辍学。后者则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极端行为来与家长对抗。
再次,广大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在相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负担多子女上学读书几乎不可能。在农村,靠种地维持生活并供一个孩子读书就已不轻松,多生、超生,导致家庭贫困加重,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精英教育”,望子成龙心切,这是有前车之鉴的。长春市二道区十佳少年,周晓旭曾获20多枚奖章及奖牌,最后却因“超前学习”“第二课堂”等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脑血管畸形、破裂,而离开人间。悲剧足以引起人们警醒。
(三)学校原因
1、学校培养目标的偏差,是造成辍学现象的主要教育原因。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0%以上。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在接受过一定的学校教育后都要留在或返回当地。可以说,目标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家性和唯城市性。正是这种目标定位,使农村教育呈现出种种不合理的现象。
2、办学条件差:有的学校设施不全,连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都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办学思想单一: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标准是成绩----特别是中考成绩,为此,学校领导、教师都把抓成绩,抓优生成绩放在重中之重,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就很少搭理,甚至无暇顾及了。因此,成绩差的学生差的学生不免产生失落、厌学情绪,反正初中文凭不值几文钱,不如趁早收场,另找出路。
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教育态度不佳。调查中,有41.7%的同学认为教师采用辱骂、体罚的办法来教育他们。导致他们赌气不学,基至逃学,来逃出“学习”的阴影。
农村教育缺失。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时有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近些年农村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实际学识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质与其学历并不完全相称,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四)自身原因
1、学生学习缺乏责任感。这些学生往往认为,他是在为别人学习,而不是在为自己学习。他们把学习看作是枯燥的“读书”,学习就是争分数。争分数的目的就是给长辈和老师看。再来是对所学的学科缺乏兴趣。对学科不感兴趣的结果是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往往在擅长的学科上被表扬,却在别的学科上被狠狠地批评,久而久之,就对什么学科都不感兴趣了。
2、性格原因。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任性蛮横,一旦遇到不顺心者,就会选择辍学出走这种极端方式来发泄心头的不满。不顾辍学会造成一些严重伤害后果。辍学的实质是儿少发泄情绪、逃避现实、无价值的表现,是他们与社会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
3、耐挫能力低。学生学习屡遭失败,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长期的失败,将自已夜以继日的辛勤当泡影放飞,最终偃旗息鼓了。学业的失败,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且是造成农村学生厌学、逃学进而辍学的直接心理原因。
4、学习观念的迷失。学生对“读书为何用?”存在盲区。这些年大中专生毕业不包分配,就业难,加之社会上存在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现象,这对一些学生影响很大。且缺少正确的读书观,对去不去读书持中立态度。
三、预防辍学的对策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关注他们,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拥有3亿多少儿的中国能否在竞争中取胜,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前途的大事。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使辍学业率降低限度。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呢?笔者认为,参照以上的原因分析,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
(一)关爱学生,消除辍学心理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挥出来。教育,说穿了,应该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伯乐。要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人特别是有特长的学生的特点;而且不但善于发现,还善于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超常发挥。教育者不会发现学生,学生不会发现自我,都是一种很可悲的事情。
1、应懂得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要懂得赏识学困生的优点。其实一位成功的老师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你的学生,其实,有些就是当你指出后,学生未必都能改正,而学生受到鼓励和赏识之后,所产生的不懈努力会一直持续。赏识能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笔者曾遇一个差生在他的是日记里写道:“谁愿意当坏学生?只不过稍有点儿错,老师就批评,就让请家长;班上一有啥问题,不管是不是我做的,就将往我头上扣。我偶尔也想做一点好事,但知道做了也不会有老师表扬。想着心里就来气。”为此千万不要吝啬你赞美的语言和行为,它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
2、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教育要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活有鉴别能力。最终使学生勤学好问,成为“有用的人”。
3、要让学生在乐中求学。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果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逼得过紧的话,学生就会变得比较焦虑,不耐烦。最终也就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了。
4、狠抓学生“减负”工作。就是要在教材上下功夫,要少而精。既要督查所属学校随意征订格纳课本外的资料现象,也要对某些部门“送”给学校一些“换汤不换药”的资料予以抵制。
(二)加大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坚持助贫截辍
1、建立政府的或民间的助学积金会。筹措资金,对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的学生予以资助。对特困生的学费、杂费等实行减、免、缓政策。
2、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现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学校开学之机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搭车收费。
3、继续抓好“希望工程”建设。实施“希望工程”以来,建起数千所希望小学,使很多贫困地区学生持续读完小学、中学。所以应加大“希望工和”、“春蕾计划”等救助活动力度,广泛发动社会积各界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扶贫”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应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地区城镇化进程,并且要减小过大城乡间差距。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只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其也就可能反过来刺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了。
(三)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心理防辍
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他们的认识缺陷是次要方面,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围绕学会做人,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启发思想交流;开展个别谈心,激发上进意识;组织教育基地活动,接受形象教育;组织义务劳动,感受为人的乐趣,提高做人的素质。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有内因和外因。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诱因激起其内因的质的变化,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我价值,激发自信。学习困难学生中,不少人不是不想读书,而是因为在家、在校、在社会受到不公正对待,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他们会中途辍学,浪荡社会也是心有苦衷,出于无奈。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温暖。所以应该组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引导他们为集体施展“一技之长”,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诱导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切忌简单化。
学习困难学生把自已看成低人一等,缺乏自信,这是他们的共性。作为教育者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突破口”。首先要真心诚意接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取得信任,建立感情,然后才能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要多方面了解,了解其爱好和忌讳,了解其长处和短处。针对性教育,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就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否给以公平的爱,这是他们心灵中十分敏感的问题。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教育上稍有失误,其结果必然是雪上加霜。所以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摆正感情天平,一碗水要端平。而不是以学生的相貌,成绩的高低,机灵的程度,或以老师个人的喜爱定优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学校单枪匹马,而应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构筑起一种良性的教育氛围。因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而社会教育是条件。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依法治辍
政府职能部门应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做到家喻户晓,对经教育开导、屡教不改的辍学学生的家长予以法律制裁,使这类家长认识到:不督促、不监护自已的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宣传工作是控流防辍的基本保证,一定要组织召开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专题会议,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同时分管领导负责召开学生家长会,村干部分头到学生家庭组织开家庭会,帮助学生家庭排除学生入学的阻碍因素。还要成立教育执法队伍,对其子女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还对拒不悔改的家长进行经济处罚,至直学生入学为止。
(五)进行大力整顿,坚持教改堵辍
1、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对于办学条件不是很好的中小学,应采取“撤并”办法,并入条件好的学校,集中投入资金,更好的改善办学条件,更好地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师队伍,首先应提出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现任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再者,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最后,应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2、重整教育目标,调整课和设置,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农村中小学不能把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应试人才上,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要构建起既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又能使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还能使学生毕业后就能服务当地的立体化的教育目标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本着使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有多种出路和前途的原则,所以开设课程应全面化。再次,在教育评价上,不能仅仅把住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更要把学校是否培养学生具有多种出路和前途作为评价学校教育的指标。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及其家长因势利导的工作,分析形势、阐述原因、讲明利害,使教育分流能够顺利进行。
3、加快加大素质教育步伐,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在开好、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环境。也可使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为当地培养人才,又兼顾升学的道路。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学生的辍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疲塌松散,教师不按时上课,必然导致学生纪律涣散,这是家长们择校的原因之一,又是造成学生辍学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全面实行岗位责任签到制,严肃整顿校纪校风,对教师先后提出德、能、勤、绩四大方面的奋斗目标。此外,还对学生装的学籍进行了正规化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自然流失”现象,同时建立严格的包干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控制学生辍学的激励机制。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实是求是地评比总结。
三、农村学校防辍学的思考
“辍学问题”是当前农村学校实现“两基”目标、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而辍学问题不是孤立问题,解决办法在不同地区也略有所不同。但如何创造可能的读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解决学生辍学的直接关键;并提供优越的读书环境,为读书营造良好的“气候”,形成价值取向,是最终解决辍学问题乃至其它教育问题的本质所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探索现代教育理论,注意并研究现实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开浑身解数,不仅仅是要将学生留住,让他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总之,控辍防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综合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动员、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扎实抓好控辍防逃保学工作,才能确保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马治平当前,我区正在进入普九工作的扫尾验收阶段。南部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更是在非常忙碌的落实普九验收的各项指标。然而困扰山区农村中小学顺利完成普九任务的症结却是学生入学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和学校也曾下大力气来抓,甚至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手段然而却收效甚微。笔者曾长期从事农村中学教育工作,对此颇有体会。导致中小学是辍学的固然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社会原因。首先,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价值体系日趋多元化,生存方式多样化,过去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通过考试找到工作,改变命运的生活方式已不再是唯一出路。面对上学有些人已变的不在像以前那样热衷,更有甚者还在追捧所谓上学无用论。上学无用这种观念在农村中有一定根基,很多家庭的孩子辍学都与受了这一理论的误导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近几年来上学交费不包分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山区经济落后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加之劳动力就业市场还很不完善,以致于很多学生求学期间花费了父母不少血汗而就业却遥遥无期,只好呆在家中守望,成为农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学生本人和家庭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失落之中。一些不甘平庸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短期内大都混的比较落魄。这些典型成了那些本来对上学不抱多大希望者很好的反面教材,上学无用论一时刮的铺天盖地。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巨大的劳动力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然而教育体制的改革却未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由于成绩、家庭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学生大学选择了师范院校等一些综合类院校,学生在大学里一般只能学到一些脱离实际的空头的理论。他们根本不了解社会,不具备社会急需的技能,再加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大学毕业等于失业。对于生活本已十分贫苦的农民来说希望供养子女上大学来改变他们命运的梦想似乎一下子变的遥远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供养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再次,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尚不健全,用人单位只重学历不重能力,不论什么岗位都要本科以上文凭,一段时间内技工、中专文凭的人很难找到工作。然而农村的实际是大部分家庭生活捉襟见肘,希望以较小的投入,尽早的找到一份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燃眉之急。大学上不起,中专毕业又没人要,这就让一些农民暗自打消了供养子女上学的念头。最后,一些地方政府总是以各种借口不很好落实国家的助学贷款项目,一些通过了层层筛选最终坚持下来的贫困家庭的学生却因为学费无法落实而被拒之于大学门外。这怎能不让那些打算供子女上学的家长寒心呢!也许你会说我们说的是初中生辍学的问题,你却说我国的高度教育、职业教育、就业等问题,这究竟与初中生辍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如果你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想一想你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为了让孩子上学钱没少花到头来却找不到工作,很多农民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农民做事总是非常务实的,他们决不作自认为没有回报的事情。在他们之中很多人看来如果让子女上学最终却无法就业,那还不如不让他们上学。纵然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可是你无法让农民一时明白上学不等于就业。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二 家庭原因。
(一)在提倡竞争的现代商品社会,社会上到处流淌着欲望的气息,每一个人都绷紧神经使出浑身的解数挣钱,人们的心理普遍浮躁追求快餐式的生活。生活的节奏很快,贫富的差距拉大,为了尽快致富有些农民看到的只看眼前利益,不愿做那些后果难测的长期投资,他们觉得与其供养子女还不如让他们辍学在家帮自己干农活、放羊、做点小生意或外出打工。尤其当他们看到一些人目不识丁却腰缠万贯,而一些有工作的人却一生过的很平淡时更加坚定了他们不支持子女上学的决心。这也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原因。
(二)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多年,然而南部山区一些农村家庭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家中几亩薄田仍缺乏劳力耕种,虽然他们也想上学但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一些早已辍学,在外打工孩子每次打工回来总是打扮一新,穿着新衣、拿着手机、抽着香烟,花钱很大方,他们总是向还在上学的同伴讲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这对于那些分辨力不强,对上学又没有多大兴趣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有人甚至也辍学到外打工。
(四)农村缺乏接受教育的文化背景。有些落后的村落至今没有一个在外工作的文化人,缺乏榜样的示范作用。有些家庭更是几代人目不识丁,家庭中没有上学的传统,他们也没有那种希望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的强烈的愿望,对上学缺乏信心,这就是那些越落后的地方越不热心教育的原因。
(五)山区农村经济落后,不少地方仍然残留着种种陋习、偏见,如重男轻女、提倡早婚等。我们从农村中小学女生入学率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就可以看到这种陋习的影响。有些家庭子女众多就让男孩上学,女孩辍学在家。十六七岁的女孩,还未完成初中学业就已嫁人的在农村已屡见不鲜。这种陋习在贫困的农村根深蒂固,它直接影响着女生完成学业。
(六)家庭不和,父母感情破裂,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家庭破裂的不祥阴云笼罩在孩子心头。更有甚者,有些父母更是将孩子当作他们的出气筒,发泄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中孩子们的心理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之中,他们惶惶而不可终日那里还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呢?那里还想到学校中去呢!
(七)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上学漠不关心,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从不过问,比如从不问子女学习怎样,有没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忙的等等。开家长会他们也不参加,学生的成绩单他们也不看,学生旷课了,和学生打架了他们也不管。更有甚者还老是向学生泄气,说什么“我不指望你考上”“学不学那是你的事”“我看你就不是上学的料,趁早回家帮我干活”学习本来就是很苦很累的事情,学生不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丝毫鼓励,反而受到了嘲讽和冷落,他们怎能不心灰意冷呢!再加上在家庭中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学生身上的恶习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等到事态严重,学生已根本不想上学或无法上学了。三、学校原因。
(一)现行初中教材只注重繁琐的知识体系的传授,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这些知识只对打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有用,对于大部分初中毕业走上生活道路的学生作用不大。所以有些人就产生了上个小学就够用了,上不上初中一个样的想法。
(二)有些贫穷落后的乡村,中小学校舍简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尤其缺乏学生喜欢上的音、体、美等课程的老师。这些学校管理混乱,人才匮乏,有些科目严重的缺乏专职教师,有些老师一人身兼数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低下。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地理偏僻信息闭塞加之管理混乱,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大都知识贫乏,教法单一,敬业心不强,很多思想偏激的家长和学生就认为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简直是浪费生命。
(三)学校硬件建设滞后,校舍严重不足无法解决大部分离校较远学生的住宿和吃饭问题。有些学生所在的村落距离中学十分遥远,且交通不便,学生每天上学须步行十几里的山路天天如此学生劳苦不堪,加之中午饭只能吃一些从家里带来的干粮,下午时分已是饥肠呱呱,于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便产生了去意,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辍学。
(四)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不完善,对学生组织管理不力,一些学生违反校纪得不到及时处理以至于他们身上恶习越来越严重,最终积重难返无法再在校园上课。一些老师工作观念淡漠对学生漠不关心,对学生的困难不闻不问,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在这样一个缺乏爱心的精神荒漠,学生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有些教师敬业心不强,专业能力欠缺,教学手段落后,上课满堂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些老师更为冷酷对学生脏言恶语相加,甚至体罚学生。一些老师害怕后进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对这些学生冷嘲热讽,巴不得他们早点辍学,甚至不让这些学生考试,学生脆弱的心灵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总之,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学生早已丧失了信心,在他们看来学校已不在是他们理想的乐园,只有一走了之。只有认清了原因,我们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我们只有把这些造成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一解决,山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才能彻底改变。提出这些问题只是抛砖引玉,只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切难题便可迎刃而解。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根据省市2009年控辍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原市教育督导室于4月中上旬对全市初中辍学情况进行了调查。2008—2009学初开原市初中共有学生18396人,到目前累计辍学190人,辍学率为1.03%。辍学率虽在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但绝对辍学量仍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分析初中辍学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教育督导室结合省市控辍监测点校的检查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工作,开展了初中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具体研究、探讨了控辍保学措施,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1、学习困难,导致辍学。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大幅增加,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学习。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的各科平均成绩达到75—80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平均分在75分以下的小学毕业生占30%左右,这部分学生极易辍学。二是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如: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一些村级小学没有英语教师无法开英语课,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 2 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三是初中教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困生”极易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极易辍学。
2、厌恶学习,导致辍学。调查发现:辍学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学困生”身上,能跟上初中课程的中等生也出现辍学情况。当调查学习好的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时,一些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他们说:谁愿意学习啊,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期盼的眼神和我们自己想通过学习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升学压力大,致使学习负担很重和心理负担比较重,学生身心疲惫。三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导致辍学。
3、升学无望,导致辍学。调查发现:众多的中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产生这种思想苗头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的高中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初中毕业生渴望进入高中阶段求学的需要,极其有限的高中到校指标,已经过早地、客观地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排除在外了。二是许多中等专业学校逐步撤并变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 3 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参加高考方能进入。而有限的中等专业学校又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三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许多职业高中实训设施不全,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多,毕业生的实际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因教学设施限制,不能根据社会需求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学生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本市职教学习,以致流向外地。
4、关爱缺失,导致辍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都比较小。如:美国的基础教育规模在500—600人的学校占70%左右,均是小班化教学,教师可以像家长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能对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心灵的关爱,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问题:一是即使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师的缺乏,仍然是40—50人甚至更多的大班化教学,教师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二是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面对堆得高高的作业本、面对种类繁多的学习、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失去了爱心和耐心,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另眼相待,这些学生就以辍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学校不能很好地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没有培养起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精神。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辍学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视其情况,3 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再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中的规定,每雇佣一名童工罚款3000元至5000元,对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3、采取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得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课。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4.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留守儿童学校要特殊关照,提供良好的宿舍和食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另外,增加学校和家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教育。总之,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原因,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因素,我校近几年来在控辍保学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发动社会、教师、学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确保我校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每学期安排所有教师家访,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家访一次,做到家校沟通的畅通;另外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做的活动育人活动留人的特色,让学生进的来留得住。尽管我们在控辍保学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社会、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努力减少学生的流失,做到零辍学学校。
第四篇: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辍学情况统计
2014年春,XX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在校生27129人,辍学生7人,辍学率0.026%(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1%,农牧区1.5%以下);初中在校生12066人,辍学生83人,辍学率0.69%(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2%,农牧区3%以下)。XX市中小学辍学生共90人,州、县(市)中小学辍学率均达标。
(一)按县(市)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XX市64人,XX县20人,XX县6人,XX市0人。XX市辍学生最多。
(二)按小学、初中学段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小学7人,初中83人。辍学生大多数为初中生。
(三)按性别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男生52人,女生38人。男生较多。
(四)按民族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蒙古族3人,汉族27人,维吾尔族43人,哈萨克族7人,回族10人。维吾尔族辍学生较多。
XX市辍学生分布特点是:XX市多,初中生多,男生多,XX族多。
二、各县(市)“控辍保学”的主要做法
各县(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场、街道)、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校落实了入学通知书制度、辍学生汇报制度。县(市)、乡(镇、街道)、校按照职责要求,对中小学进行管理。一是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期初,各校将未及时入学名单报辖区乡(镇、场、街道)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学校安排人员做辍学生的劝返工作。二是开展助学活动。各乡(镇、场、街道)、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组织捐款助学,扶助贫困学生。三是学校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登记取证。四是县(市)教育督导部门对“控辍保学”进行专项督导。
三、辍学和劝返困难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家庭困难。孩子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辍学后打工。二是单亲家庭,孩子缺乏父母双方的爱护,性格孤僻,容易辍学。三是家长愚昧,让女孩子辍学早婚。四是家长的监护职责缺失,养不教。
2、学校原因。教育态度、内容、方法的不完善,个别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学习动机丧失,因厌学而辍学。
3、行政原因。制止学生辍学是政府行为,执法措施不力,对辍学生和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监护人教育法制观念淡薄,政府和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劝返无效。
四、对策
1、落实各级政府防辍工作的法律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县乡政府要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对拒不送适龄子女上学的家长和监护人要依法予以制止。依法对招用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用人单位进行查处。依法对辍学生结婚的案件进行查办。
2、发挥“三民”驻村工作组“控辍保学”的作用。“控辍保学”关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县(市)、乡(镇、场、街道)要给驻村工作组安排“控辍保学”工作,驻村工作组要对户籍在本村队的辍学生调查、取证、劝返,关注辍学生家庭。
3、发挥归校返岗教师的作用。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返岗教师帮扶经劝返回校就读的学生。安排返岗教师随班听课、参加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全方位的和返校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随时给予指导帮助。
4、特殊关照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安排生活辅导老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5、建立助学金制度。实施教育扶贫助学,对家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帮助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附件:《XX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统计》
2014年X月XX日
第五篇:史各庄镇党委政府工作职责
史各庄镇党委政府工作职责
------------------
史各庄2007年11月19日
史各庄镇党委、人民政府工作职能如下:
一、镇党委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定。
2、讨论决定本镇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领导全镇人民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4、加强对干部的管理、教育、培训、考核、选拔,按干部管理权限搞好任免和奖惩工作。
5、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维护本镇的社会稳定。
6、加强和改善对镇人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组织的领导,及时研究讨论群团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镇政府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政策规定。
2、促进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3、负责村镇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
4、搞好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及各项公益事业。
5、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群众教育,搞好本
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司法行政工作。
7、依法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
8、承办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