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型综改区建设
转型综改区建设:先行先试是灵魂抓住转型是根本 今年的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提出,转型综改区有两大任务:一是在生产层面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二是在生产关系层面要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总的目标是率先在全国趟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子。
袁纯清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转型综改区最大的政策是先行先试,本质上是中央在改革攻坚期给地方的一次改革授权,是地方以此为载体加快改革发展的难得契机。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是总闸门。
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我认为袁书记在这次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对我们转型综改试验在思想观念认识上存在的四个字,就是四个问题讲得特别准确,就是存在“等 靠 怕 慢”的问题,我感觉到这是多年来咱们山西存在计划经济思想或者各种残余的一种表现,现在我们搞综改试验,必须要打破这四个问题,碰上这么一个好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们干部的一次考验,我们一定要把综改试验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像过去那样去做。
袁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转型综改区建设要突出资源型经济这个特点,把握先行先试这个灵魂,抓住转型这个根本,找准先行先试的抓手,找准推进转型的杠杆。一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三是建设特色园区;四是重点突破一批关乎转型的关键核心技术;五是敢于以资源换项目、换技术、换人才;六是抓好重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七是围绕转型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
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这七个杠杆讲得特别好,特别是像第一个杠杆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这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我们综改试验区的一个主题,
第二篇:2011-3-30来自部分国家综改区的报告
先行先试善破善立——来自部分国家综改区的报告
与环球、派拉蒙等好莱坞影业巨头接触过多次,天津祥峰动漫制作公司均以失败告终,原因很简单,公司刚起步,无钱购买昂贵的立体电影拍摄设备。
恰逢滨海高新区创新推出期权定价的担保方式,祥峰公司用5%的股权,通过海泰担保公司从银行贷款500万元,购买了急需的设备,拿下了为美国环球电影公司制作5部立体动画电影的订单。
当祥峰公司这笔1亿美元订单到手时,西部山城重庆江津区的舒福全正享受着城市带来的生活便利,他是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农转城”160余万转户人中的普通一员。
祥峰公司和舒福全得风气之先,并非偶然,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它们肩负国家战略使命,善破善立,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路。
不直接给“粮”给“钱”,而是赋予改革先行先试的“生产自主权”,综改区以其特殊的待遇道别传统模式。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走进部分国家综改区,感受先行先试的魅力,聆听改革的深层律动。
试什么——
从遭遇“成长的烦恼”到“走出一条新路”,为科学发展破题探路、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重庆首批400万平方米公租房日前正式接受申请,成功配租的申请人,将从4月开始陆续住进公租房小区。这让人们感受到了春的暖意。
“公租房”由生词变成“热词”,重庆的大手笔最给力。“大”,就大在首创的大规模实体工程建设上——3至5年内将建4000万平方米,更大的是制度创新——“准入上率先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不设户籍限制”。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尤为突出。统筹城乡,着力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重庆发展必经的“华山一条路”。
重庆可谓中国的一个缩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着力破解的重点难点。
从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到社会保障、农村金融,3年多来,重庆坚持先行先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功破题。
“以区域空间谋划全局问题,突显制度创新实验室的功能”,是综改区先行先试给人的最深印象。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商务成本攀升;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先行发展地区,最早遇到发展难题,也必须先行破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浦东,6年前又担当起了综合配套改革首个试验区的重任。浦东综改的初衷,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施凯看来,是为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施凯说,2005年浦东发展正面临新的阶段、新的挑战:各地开发区群雄并起,政策级差越来越小;经过10多年高强度开发,土地等资源的硬约束愈加凸现;改革已涉及体制机制的深层问题,靠简单增量的放大越来越不可持续„„
聚焦中央最希望上海探索什么、聚焦上海发展的全局迫切需要体制机制上突破什么、聚焦浦东自身体制瓶颈必须解决什么,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是中央对于浦东综改的要求,也涵盖了浦东综改的全部。
综改不是单一的行政体制改革或经济体制改革,而是全方位、综合性的配套改革组合;综改只有改革的先行先试,中央不给特殊政策或资金支持„„
针对“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开展创新试点,推进教育、卫生管理体制二元并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直面问题、突破难点,摆脱“政策优惠牵引、开放搞活拉动”的传统型改革路径的巨大惯性,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条件下城市管理模式实施全方位创新,综改让浦东再立潮头——
还在浦东开发初步规划的时候,邓小平便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浦东不负重托,今天的陆 3 家嘴金融城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最齐全的区域,并正在崛起为堪与纽约、伦敦对话的国际金融中心。
一马当先,万马向前。天津滨海新区、成都市、重庆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深圳经济特区、沈阳经济区、山西省相继加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行列,形成东中西互动、南北呼应的探路改革之势。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统筹城乡发展,从“两型”社会建设到新型工业化,9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主题基本涵盖了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寻找答案的意图跃然纸上。
天津先行先试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在我国独家推出阿曼原油、中国焦炭、动力煤交易品种,创造了我国掌握大宗商品市场话语权定价权的实现方式。
湖南省在全国率先通过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绿色电价、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试点、环境资源交易试点等各项“试水”风生水起。
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连出重拳,在省级以下政府中率先启动大部门制改革„„
“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深圳特区人的誓言,道出了综改区探路者们的心声。
试出了什么—— 从单兵突进到配套推进,探索具有普适性的经验和机制,提升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湘江,4000万湖湘儿女的母亲河,也曾不堪重负,流淌着悲伤。这样的情况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上游保护,下游不珍惜;下游保护,上游不顾及。
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伴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容易导致产业高度集聚,资源和环境压力急剧加大。区域内的“跨行政区”特性又容易形成环境保护的“盲角”。破解这一全国性难题,长株潭已有了初步答案。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依次而建,在试验区系统规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引下,湘江毫无悬念地成为三市环境治理的主战场,也成为三市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的“试验田”。
2008年,湖南启动“千里湘江碧水行动”,上下游联动,干支流一体,城乡同治。流域内569家高污染企业被关停,《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产业发展环境准入标准》等制度出台,仅长株潭三市就有上千个申报项目因“环境准入标准”被挡在了门外。
改变单兵突进方式,实行配套改革集中攻坚,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特征。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徐强认为,各综改区的改革探索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其他地方难以效仿;二是探索具有普适性和可复制的经验及制度,能够在全国推广。
从湘江两岸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嘉陵江畔,5年多来,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全新模式正由点及面、由战略构想化为生动实践,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突破,为面上改革提供借鉴。
在重庆,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化之举迭出:开展涉及数百万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城带乡的金融创新,推动“圈翼”(以主城区为核心的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互动,构架“人人社保”制度体系„„
滨海新区也勇立潮头:设立国内首家排放权交易所,开启通过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治理环境污染的新途径;成立我国首支中资产业投资基金,开创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同类区域中,部门机构、人员编制最少„„综合配套改革快马加鞭,行政管理、金融、土地管理、涉外经济体制等10个领域的20个改革重点项目、50个具体事项,至2010年底基本完成。
“全国能借鉴、上海能推广、浦东能突破”,是浦东改革试点的选择标准。围绕率先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浦东共推动实施了210余项改革,一些领域的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外汇九条”、“质检十四条”等一批在浦东先行先试的政策,陆续推向全国。
发端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第一”,不胜枚举,它们试出了综改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本色,也试出了改革推动发展的威力。
浦东在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并仍在不断提升着服务全国、互融共进的能级。
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滨海新区已从昔日的盐碱滩涂迅速崛起为全国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区之一。
以占湖南约1/6的土地,产出四成多的GDP,贡献一半的经济增长,长株潭试验区日益凸显区域核心增长极的地位。
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滚滚而至的各路资金,日夜催生着西部开发新“引擎”——重庆两江新区。这个继浦东、滨海之后的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
综改区的先行先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激荡着一江东流春水,激发着改革创新冲动,更激起了区域发展活力。
再怎么试——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自下而上结合自上而下、总体方向兼顾各方积极性
兔年伊始,作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上海首次颁发金融创新奖。
新的5年征程开启之际,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正如施凯所言,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追兵多:我国已基本形成多层次改革试点格局,各有高招;时间紧:要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全国2020年的时间表提早5年;空间小:相比后发地区,资源、政策空间越来越少,制度创新的难题凸现;领先难:就一些指标增幅而言,浦东不具比较优势„„
压力和考验,与先行先试如影随形。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改革难度更大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又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重大的历史趋势在‘十二五’期间汇集到一起,核心是加快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没有惊心动魄,哪有波澜壮阔?改革路上永远不会风平浪静,改革越深入,越考验我们的智慧与勇气。”徐强的话,引起许多人共鸣。
瞄准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大差距”,重庆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不失时机地把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引向深入。
滨海新区常务副区长刘子利说,滨海新区也将启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新三年实施计划,大力推进金融、土地管理、涉外经济、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十大改革”。
而“闯”和“创”,向来是浦东探路者心中分量最重的两个字。
面对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现行规章的冲突,浦东提出“三个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即从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实际需求出发,以项目为抓手,选准和聚焦一批攻坚项目,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的突破,积跬步以致远。对此,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曾讲过一个比喻,“改革绝对不是闯红灯,改革是创设一套新的信号系统。”
面对未来5年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浦东“二次创业”提供制度保障,以及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示范带动的重任,浦东又为“闯”和“创”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年伊始,浦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了三个“一体化”,即“十二五”综改专项规划、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综改工作要点全部到位。
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综改办专职副主任吴伟平说,在新的开端中,浦东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综合性、配套性和系统性,实现政策与体制配套、体制与体制配套、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配套。
攻坚阶段,改革如何再发力?“改革顶层设计”,这个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亮相的新词甫一提出,就成为各综改区流行的热词。
“改革的顶层设计,实际上是指改革的战略导向、系统联系的统筹协调问题。”聂高民说,回顾改革历程,我们发现,重大决策、决定是自上而下推动,而具体措施主要是发挥基层创造性,“摸着石头过河”,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自下而上的特征。但是,当前的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融合。比较好的改革推进方式是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起来,既有一个总体方向,又发挥各方积极性。更多的创新和改革摆上案头,更多的攻坚和突破迎难而上„„又到春天,期待故事。
第三篇:综改区下山西平陆县经济发展之路
综 改 区 下 山 西 省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之 路
大同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四班:相岩
学号:111102011437
2012年5月5日
关键字: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发展目标
摘要: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城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各种成分有机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中国的“新特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县域作为宏观与微观、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其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质量、效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面对21世纪新的机遇与挑战,县域经济的发展树立新的观念,开拓新思路。但是县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还是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但是产生的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第二产业也正在加速发展中,但是第二产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在第二产业这个关键环节上还是需要改进的,第三产业正在初步发展阶段,作为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我们还需要加大投入,提升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所以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重视。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运城市的最南端,是山西省的“南大门”‘也是山西省的经济窗口。因此平陆县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平陆县却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与农村经济的矛盾、边缘化与山区经济的矛盾、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特色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这些矛盾根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根源与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一是靠国家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的发展条件,二是以科学发展观提供的指导,因地制宜推动工业化,逐步改变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
针对平陆县的现状,应该尽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为总基调,继续坚持“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强力实施“双十”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精品化、工业集群化、三产规模化、城乡一体化、县域生态化,在项目建设上务求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在社会管理上再上新台阶,在经济总量上实现新提升,努力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生态优美新平陆步伐按照这个要求,做好今年全县各项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把握两个关键,实现四个突破”。
突出一个重点,即突出“项目建设”这个重点。
项目是发展的支撑和依托。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要推进我县工业集群化,就必须狠抓项目建设。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机遇,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的理念,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把项目建设与资源、区位、交通、园区、产业基础等统筹考虑,科学配置资源,合理摆布项目,发展围绕项目来推进,工作围绕项目来展开,转型围绕项目来加快,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非常之为,在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千方百计筹资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机遇,有针对性地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搞好项目对接,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要按照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要求,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宽民间投资发展空间。要全力以赴抓招商。要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格局,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招商,组建最强的招商队伍,积极加强商会招商、网络招商、会展招商、活动招商,继续引导干部通过亲情招商、乡情招商、友情招商等方式直接投身招商;要实行最优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重奖,对工作不力的给予严格追究责任;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结合本地实际,着力引导项目和资金投向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领域,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财税贡献大、节能环保型的大项目。要全心全意搞服务。要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和工作推进组,形成推动落实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设立畅通、高效的“绿色”审批通道,着力做好土地和环评等工作,特别是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要强化各方责任,解决好突出问题,按确定时限完成,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提高主动服务意识,认真落实县四大班子领导包联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研究出台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定期举办银、企、政联系会议,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建立工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在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运力、电力、土地、资金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企业家的素质;适时召开产学研对接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县财鑫担保公司作用,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搞好资源型企业和矿产类企业的有效对接,引导和支持同类型或产业有关联度的企业实施整合,进一步稳定存量,扩充增量,壮大体量。
把握两个关键,即把握“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这两个关键。
1、确保农民增收。首先要积极加快“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步伐。要强力推进果树间伐,积极推广“纸+膜”双套袋、反光膜及保墒膜铺设等行之有效的适用技术,重点打造高标准示范园,推动全县苹果产业的整体升级,效益增长。要围绕抓典型、出精品、做示范、成规模,继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对先进“一村一品”专业村实行以奖代补,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其次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平陆山多、坡多、滩涂多,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畜牧业一直是我县主导产业之一。今年县财政将拿出一定的资金,重点支持畜牧养殖这一产业。要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作用,引导分散饲养的养殖户逐步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饲养管理方向发展,努力把畜牧业打造成我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要在具有特殊条件和优势的村发展特色产业。如沿山的花椒、核桃、百合和露地西红柿,沿河的大棚蔬菜、沙地西瓜、红薯等,突出地方特色,提高组织程度,壮大产业规模,实现增产增效。四是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整合有效资源,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鼓励企业以结对帮扶、利润分红、吸纳富余劳动力、兴办公益事业等方式支持“三农”。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五是要切实加大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力度。实施科教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强机关定点扶贫,引深领导干部下乡住村促增收活动,明确帮扶目标,强化扶持措施,严格成效考核,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在壮大第三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生态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四方面实现新突破。
1、在壮大第三产业上要有新突破。一要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加大对我县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力度,分阶段重点建设以傅圣文化景区、伯乐文化景区、虞坂古盐道为重点开发文化怀古游;以张店地窨院、部官桃林为重点开发农业观光与民俗体验游;以朱德总司令路居、毛家山知青点为重点开发红色文化教育游;以黄河湿地白天鹅保护区、龙陡峡生态景区为重点开发自然风光观光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二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要不断完善现代物流规划,开发信息物流,壮大产业物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模式;要依托地处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仓储、运输等产业,逐步把我县建成一个现代物流基地。三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商贸市场、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家政、养老服务、医疗保健、餐饮娱乐等就业吸纳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水平。
(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强力推进“三农”工作
农业发展快,则基础牢;农民增收快,则全民富;农村进步快,则社会兴。因此,我们要以农民收入翻番为目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做大做强做精五大主导产业,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是扶持主导产业发展。今年,县财政将拿出“两个300万”,重点支持果业、烟叶两个产业,推动农村主导产业上档升级。粮食生产抓稳定。总产量要稳定在8000万公斤左右。果业生产抓精品。建设标准化果园3万亩,打造高标准示范园5—10个,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管理应用等方面起到全方位示范带动作用,完成果园间伐3万亩,扶持苹果“双套袋”2亿枚,不断提高果品商品率和精品率。烟叶生产抓巩固。采取向烟农无偿提供种子、烟苗、肥料和技术指导等措施,确保烟叶种植1.5万亩,产量达到4万担。蔬菜生产抓特色。投资2000万元,在张店、圣人涧、部官、杜马、张村等5个乡镇25个村,实施西红柿片区扶贫开发项目,新发展西红柿2万亩。畜牧养殖抓规模。加大财政支持和项目扶持力度,着力推进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今年要新增养殖小区10个、养殖专业村10个,畜禽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同时,要加强经纪人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和管理,建设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5个,新建联合社2个,搭建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二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5处,除险加固水库13座,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投资650万元,完成郑沟水保科技生态园区建设。投资1600余万元,实施好移民后扶工程,逐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土地整理,充分利用我县沟多坡多的优势,大力实施堵沟造地、平旧宅造地等项目,多途径挖掘土地空间,增加土地存量,最大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让有限的土地指标发挥最大的效益。今年,每个乡镇都要有土地整理项目,全县整理土地达到1万亩以上。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6000亩。投资776万元,实施杜马贤良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6600亩。投资698万元,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500人。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片区示范、百村带动”工程,积极建设新启动的15个省级重点推进村,重点在张店镇打造产业优势强、农民收入高、农村面貌新的集中连片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区。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力争1—2个“农字号”企业进入市级龙头企业行列。
(二)以转型创新为重点,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步伐
转型跨越的支撑在工业,引擎在项目,主攻方向在新型化。要按照“总量调大、产业调强、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目标,围绕工业六大产业集群,上项目,抓技改,搞创新,促转型,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率和科技贡献率。
一是在建项目抓投产。总投资21.2亿元的9个在建项目,今年要全部投产达效,新增产值18亿元、税金5950万元。昌鸿5万吨镍铁、鸿鑫源30万吨镍矿烧结项目、鑫森斯图10万吨铝矿石粉项目,4月底前正式投产。康乐橡塑1万吨再生胶和500台塑化机项目,5月底前投产达效。凯迪二期5万千瓦风电,6月底前并网发电。昌盛铬铁精炼炉项目,9月底前建成投产。阳煤丰喜平陆公司节能和安全改造项目,年底前投产。北京天润一期5万千瓦风电和中广核一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并网发电。二是开工项目抓推进。总投资9.1亿元的6个项目,今年要开工建设,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产值36.9亿元、税金3.3亿元。投资1.35亿元的博纳科技2万吨新型电子粉体材料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武圣铝业10万吨陶瓷粉体材料项目,6月底前完工投产。投资5亿元的凯迪三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9月份开工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新环橡塑120万套汽车上支架总成项目,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金亿、金门2个煤矿,要加快手续办理,尽快开始升级改造。全年6个煤矿基建投入要达到1.8亿元。三是前期项目抓筹备。积极做好郑煤80万吨氧化铝、阳煤丰喜平陆公司20万吨尿素和6万吨三聚氰胺、普大煤业2×30万千瓦低热值发电、大正水泥400万吨干法熟料生产线、北京天润二期5万千瓦风电、中广核二期5万千瓦风电等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紧做好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申报工作。四是创业园区抓完善。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规划和土地预审报批,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满足项目落地需求,促进产业聚集,到年底至少有2个企业入驻。五是企业家队伍抓培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姻对接,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开阔眼界,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前来讲学、传经送宝。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每个企业家都能放心、放手、放胆发展。
相信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坚持落实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计划,相信平陆县会实现跨越大发展,平陆县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办法
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认定办法(试行)
第一条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规范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以下简称“标杆项目”)的认定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申请认定标杆项目的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发展改革委)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转型综改办)负责组织标杆项目的认定工作。项目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标杆项目应具有“影响大、带动性强、见效快、示范作用明显”的特点,在本行业、本领域或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引领带动作用,并基本具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主要条件。
产业转型领域的标杆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转型发展方向,具备产业定位准、技术水平高(核心技术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节能减排多(效果应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行业带动强等条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具有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生态修复领域的标杆项目应符合绿化山西、净化山西、气化山西和健康山西的要求,对加快生态治理修复,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城乡统筹领域的标杆项目应符合“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体系要求,对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民生改善领域的标杆项目应紧扣民生的基础薄弱环节,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发展,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等,具有典型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五条标杆项目投资规模要求:产业转型领域标杆项目总投资原则上在10亿元以上,部分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可适当降低投资规模;生态修复领域标杆项目总投资原则上在1亿元以上;城乡统筹领域标杆项目总投资原则上在3亿元以上;民生改善领域标杆项目总投资原则上在1亿元以上。
第六条标杆项目单位不分所有制、不分内外资,应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较强优势,具备实施项目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
第七条各市、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县、省级扩权强县试点县
发展改革部门(综改办),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按上述条件,负责组织项目并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提出认定申请。
第八条申请文件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方案、体制机制创新、前期工作推进情况等。
第九条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按照本办法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并将基本具备条件的项目列为备选标杆项目。
第十条通过由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联席会议,在备选标杆项目的基础上审议确定标杆项目。
第十一条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从已确定的标杆项目中选择重点项目,报请省转型综改工作领导组审定后确定为重点标杆项目。
第十二条标杆项目和重点标杆项目经有关程序认定后,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行文发布,自发布之日起,享受标杆项目优惠政策,并适时在省内主要媒体分批公布。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期间,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施调查、督查和考评。对标杆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凡未按预期进度要求推进的项目,一律取消标杆项目命名。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阳泉市生态林业建设综
阳泉市生态林业建设综述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林业紧紧围绕“三城同创”建设的总部署、总要求,始终坚持生态为先,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方针,“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增效”并重。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国家生态工程,全面启动通道绿化、沿线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园林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城市绿化等地方六大工程,规模建设以核桃基地为主的经济林产业。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快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自2007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林业发展,把六大工程作为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抓手,把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提高和整治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全社会发动,真抓实干,完成各类造林4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4.80万亩,封山育林8.04万亩。林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森林面积增
加,森林质量提高,全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1.5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3万亩,配套荒山造林27.25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2007年以来,继续把该项工程作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完成退耕还林3.8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8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大推动了“生态阳泉”的建设步伐。多年来,我局按照“集中布局,连片治理”的建设原则,把建设重点布局在我市重点流域及生态脆弱区,退耕地造林与配套荒山造林连片规划,退耕还林工程与创建文明生态村有机结合,目前退耕还林工程所体现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日益凸现。阳泉市境内的阳胜河、南川河、龙华河、阴山河、桃河、温河等6条重点流域和平定县的大寨山、红梅垴、丑垴山、七岭山,盂县的水岭山、龙王山,郊区的红岭梁、龙凤山、担山等9个主要山头得到治理,区域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50平方公里,初步搭起生态防护的大框架。
太行山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山西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国家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新增林业投资项目,加快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进程,精心组织,深入指导,全市完成8.5万亩人工造林、5.24万亩的封山育林的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共涉及3个农业县(区)的24个乡镇,106个行政村和1个县国有林场。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各部门加强配合,全面安排部署,迅速下拨资金,市县林业部门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设计,三个农业县(区)林业部门采取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工程质量的技术负责制,市、县、乡三级抽调43名技术人员实行全程技术服务。全市工程建设上马队伍达到70多支近千人,推进速度明显加快,造林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工程建设中,对有条件的乡村动员群众发展经济林,创建农民增收致富的林业产业,荒山造林任务大的乡镇集中连片绿化,着力体现规模效益,各地在工程建设中既抓进度,又保质量,工程建设整体上取得实实在在的绿化成效。同进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ATB生根粉、抗旱吸水剂、根宝、植物生长促进剂等先进技术。严格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林、路、碑、牌、标相配套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平定县寺垴山、灵岭山、冠山、榆林山、凤凰垴、盂县扬马山、郊区龙门沟等7项工程,被省林业厅评为太行山绿化十大精品工程。
六大工程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省级六大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大好时机,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要求,造林绿化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基本思路,全面全面启动“通道绿化、沿线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园林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城市绿化”等地方六大工程中,高标准实施通道绿化920公里,其中主干道路370公里,乡村道路550公里,通道沿线建成绿化景点51处。高标准实施荒山造林10.04万亩,其中通道沿线及荒山绿化6.5万亩,环城绿化2.2万亩,厂矿区绿化1.34万亩,有100多个企业绿化达标。园林村四绿化开工建设295个。动用大型机械清理煤场、临建、垃圾500多处,拉运回填土石方60万立方米。全市六大工程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200万株。特别是阳煤集团,把厂区庭院绿化和矸山治理纳入重点项目,实施矸山治理2000多亩。六大工程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绿化成效,把我市林业建设发展推向了高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道林带绿化连线增厚。在太旧高速公路、国省一、二级主干道路通道绿化中,把林带建设加宽、加密、加厚,使原来10米左右宽的林带基本形成20多米宽的绿化带, 扩大了绿化空间,工程建设提升了档次,建成了一条条高标准绿色风景线。特别是在太旧高速
路、旅游通道、石太铁路选用大径级、大规格阔叶乡土针叶绿化大苗,并在沿路不间断建设绿化片林景点多处,绿化档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沿线荒山绿化规模拓展。实现交通沿线目击荒山绿化基本绿化,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严格按照径流林业技术规程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造成水体对公路冲刷,整个通道沿线两侧荒山绿化集中连片,规模宏大,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绿色生态大道。三是环城绿化生态品味提升。环城外围绿化是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身边增绿的基础工程、窗口工程。三年来,全市完成环城目击荒山绿化3万多亩。使市、县城域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良好生态格局,环市区、县城、乡镇外围形成了不同宽度的宽环城林带,辖区内荒山基本实现绿化,基本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四是园林村建设景观显现。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实施身边增绿、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严格按照“村内有景,村外有林,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模式,建设标准型园林村镇。入村道路、辖区荒山、村内小块空隙地全部高标准绿化,村村绿化入村道路、主要街道及厂矿、学校,高标准建设园林式休闲场所,建设街心公园等休闲绿地,以及农民公园或风景山等,达到了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大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奠定了基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核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核桃基地建设是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林业“产业增效”的重点项目。07年以来,我市发展核桃基地6.62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到目前,全市核桃基地已发展到20.3万亩,发展核桃苗木基地近300亩,出苗量达125万株。根据我市目前核桃发展状况,急需加强科学管理的状况,我局积极调整建设思路,由前几年的发展为主迅速转向发展与管理并重。在管理上,全面组织开展核桃夏季修剪工作,对5年以上核桃树全面进行修剪;同时全面调查核桃腐烂病发生危害情况,积极筹措防治资金,购买农药、工具等,发放到有关乡镇、村,防治面积达3.5万亩,防治核桃举肢蛾1万亩;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70余期,培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次。从而保障了我市核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于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有效地提高了造林绿化质量,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到目前全市有林面积增加到137.58万亩,是建国初期的14倍。四旁零星树1675.7万株,活立木蓄积17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3.1%,比建国初期增加了2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林地达到了1.1亩,生态林业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