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路网建设当好小康先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交通运输的发展,特别是全市城乡路网的超前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如何加快我市城乡路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应城当好先行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城乡公路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交通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使城乡路网建设步入了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相继进行了汉宜公路改造,烟应公路、随应公路新改建;完成了应两路、八汤路、老白路、雷新路、肖杨路、北陡路(城北至陡河)、应黄路(应城至黄滩)、巡短路(巡检至短港)、短港港湾旅游路、赤沈路及长化立交桥接线工程等10余条市、乡公路的新建和改造。目前,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1160公里,其中省道4条:汉宜、云应、长化、随应,共75.57公里;县道139.61公里,乡道944.8公里,全市405个行政村均能通车。初步形成了两横(汉宜线、汤三线)、三纵(田店—义和、杨河—天鹅、吴台—长江埠)、一外环为主骨架,以城区为中心,干支相连、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二、路网发展蓝图
(一)形象目标
以建设高速公路为重点,以改造经济干线为中心,以完善、优化路网结构为目标,通过上等、升级、连通、配套,使我市公路主骨架建设达到出口高速、干线快速、路网优化,至武汉、孝感及周边城市半天工作圈,实现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至各乡镇半小时内通达,实现城市一体化。
(二)阶段目标
1、前十年(2001年至2010年):交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由基本适应向总体适应转变。建设目标为省道、乡道达标准,通村公路黑色化,路网结构全面改善,路面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2、后十年(2011年至2020年):交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由总体适应向初步现代化跨越。建设目标为干道高速化,省道高等化,县、乡公路等级化,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
三、对策与建议
实现全市城乡路网建设发展规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大力营造变“交通先行”为“你我同行”的舆论氛围,掀起我市城乡路网建设的新高潮。
1、加快路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动摇,为交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应城进程做出新的贡献。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对我市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应城全面建设小康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意义:一是加快我市路网建设,可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根据国家统一方式测算,路网建设每投资1个亿,可拉动社会总产出3个亿。二是加快我市路网建设,可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日益完善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优化我市的投资环境,使应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为加快我市矿产资源、旅游休闲产业、工(农)业园区的开发和招商引进提供交通运输支持。三是加快我市路网建设,可为全市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打造新的发展平台。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公路建设,可以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交通部门要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总揽全局的高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真正把路网建设当作一项“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抓好抓实。
2、加快路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全面调动社会办公路的积极性。目前,我省农村路网建设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建设管理方式,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因此,在我市农村路网建设中,我们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紧紧依靠全体交通职工的奋力拼搏,真正形成“政府为导演,乡镇搭好台,交通唱主角,社会大合唱”的农村公路建设新局面。具体地讲,市、镇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公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并出台优惠政策,对路网建设工程一路绿灯放行,可收可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可高可低的标准一律降低,能简化的办事程序尽量简化。各相关部门围绕公路建设,在征地、拆迁、取料、税费征收等方面要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路网建设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由一家办变成社会办,由“要我修路”变成“我要修路”,努力形成“大办交通,办大交通,大家办交通”的良好氛围。
3、加快路网建设,必须解放思想,积极主动,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措施。资金问题,从来都是困扰公路建设的难题。虽然从今年起,中央决定拿出500亿元国债资金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投入,通乡公路每公里补助30万元,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5万元,但政策是引导性的,激励性的,通乡公路建设,只有地方先期投资到位,把前期准备工作和路基土方工程完成后,才会拨付资金进行路面建设;通村公路的建设资金由地方自筹,每公里验收合格后5万元的补助,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求。因此,为保证城乡路网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筹资,变“两眼向交通”为“多元建交通”。一是通过努力,争取上级“投”资;二是通过政策“补”资,利用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各种交通规费;三是通过社会“捐”资,积极倡议社会各界自愿捐资支助城乡路网建设;四是通过银行“融”资,加强同金融组织的合作,用活资金,组织贷款;五是通过开发“创”资。“以路生财”发展交通,从公路形成的土地增值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城乡路网建设;六是通过招商“引”资。开放公路建设市场,引进各类资金,合资、合作建设公路;七是通过受益“出”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提倡和鼓励按受益原则出资修路,共同发展交通。
4、加快路网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狠抓规范管理和科学施工,提高路网工程质量。重点是落实“三个加强”,确保路网建设的各项措施到位。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三关”,坚持“四制”。即严把工程设计关、准入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质量关,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高起点地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实行工程、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和工程管理“六个不准”,夯实关口前移防腐墙,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发生,确保公路建设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通村公路的指导和监督。通村公路虽然是由乡、村作为业主,但交通部门要坚持做到“三个到位”,即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申报补助资金到位,为我市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实现“脚板不沾泥,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做出交通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建设绿色**加快小康进程
建设“绿色??”加快小康进程
——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
同志们:
2008年是实施区政府“绿色??”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建设生态镇和“绿色??”的关键之年,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按
照区政府的规划要求,今年我镇要达到公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要齐心协力把我们??镇建设成到处是田园秀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镇2008年植树造林的目标任务是:栽植林木45万株,新增成片造林折实面积50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24000亩,村庄每户栽植20棵树。达到有路就有树,有河就有树,庄在林中,人在绿中。
完成以上目标任务,首先要落实林地,按照建设“绿色??”的要求和??区2006年12月10日关于林地界定的公告精神,全镇境内的所有路边、河边、圩堤、十边隙地全部划为林用地,定为今冬明春的造林地。其次需在盐徐高速、宁靖盐高速、盐宁公路、步湖路两侧各30米建成“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土地每亩补助1000元,按4:3:2:1的比例分四年由区政府给予补偿并与各户签订好协议。林地仍由各户套种,树木所有权归各户,同时河边、路边的树木实行谁种植、谁所有,但要承担管理责任,确保年终保存率达90%以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同志们,造林绿化,改善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人民,从现在起要掀起冬春绿化造林的热潮,男女老少齐动手,千家万户齐上阵,让“绿色??”早日成为现实,让“生态镇”的目标早日实现,为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元月十八日
第三篇:加快小康建设 构建和谐乡村
加快小康建设
构建和谐乡村
近年来,安仁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紧紧围绕‚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总体目标,依托本地优势,用全面建设小康工作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积极构筑‚形成合力抓示范,突出产业谋发展,创亲机制出实效‛的工作格局,上下联动,真抓实干,把安平镇石门村、坪上乡桥石村和岸下村作为重点小康示范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亮点来抓,并通过以点带面,在全县掀起了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持续、和谐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面向农民立支点,发挥优势谋发展。我县作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县政府面对困难,清晰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安仁财政虽穷,但有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安仁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缺少优势,但在外地务工办厂的人较多,大部分农民已解决温饱问题,有些积蓄,迫切希望建设现代化的新居,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根据这一民意,县委、县政府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农村小康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把小康示范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以农业大发展带动农民大增收,以农民大增收推动农村大发展的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一是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小康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小康示范村建设纳入县、乡(镇)领导目标考核,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每个小康示范村还明确了3-4个县直包村单位,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小康示范村建设‚部门与农户一起建,硬件与软件一起抓,‘口袋’与‘脑袋’一起富‛的响亮口号,激发了群众参与小康示范村建设的热情。特别是组织小康示范村村民代表到长沙印山村、高升村参观学习,使村民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观念,营造了群众想建、干部促建的社会氛围。
二、面向农业攻重点,创新机制兴产业。建设小康示范村,重点在于发展经济,关键在于发展产业经济。县委、县政府大胆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精心打造主导产业,用产业来支撑小康示范村建设。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构筑‚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的多元投入机制。坪上乡岸下村投入产业贴息资金20万元,发放信贷资金80万元,企业投资20万元,农户自筹40万元,带动全村年产食用菌达1000余吨,种菌户每年获纯利200万元以上。二是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全力支持小康示范村创办村级企业,发展村级经济,按 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带领农民闯市场,共同致富奔小康。安平镇石门村,由村集体和县能源办、镇政府合股创办生态农业股份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1000m3大型沼气池,猪舍200多间,养猪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去年全村出栏牲猪2万头,人平纯收入达4780元。坪上乡桥石村由村集体创办股份制辣子鱼加工厂1个,生产的桥石牌辣子鱼,在2004年省第六届农博会上荣获金奖。该村还办起了农家超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了本村‚猪——沼——鱼(果)‛生态农业的发展,全村人平年纯收入3600元,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和充分肯定。
三、面向农村建亮点,科学规划绘蓝图。开展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康新村,打造‚三农‛新亮点,我们主要在两个方面作了努力。一是科学规划。在建设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经济发展,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地域特色。专门召开示范村规划工作会议,组织规划、国土资源、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技术人员赴江苏、浙江等地参加学习,深入示范村调查研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九图一书‛规划。二是统一建设。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统一公用设施建设‛的‚五统‛要求,由建房户选出代表与村干部、工作队员共同组建小康 村建设指挥部,负责管理、监工、施工,建设新村。2004年,安平镇石门村、坪上乡岸下村和桥石村分别建成既体现湘南民居特色,又展示现代文明气息的别墅新居37栋,改造旧房39栋。各个村还重点建设一个小区、一个广场、一条主干道、一片绿地,构画了一幅既有现代城镇气息,又富有田园风光的优美山水画卷,成为安仁农村的一大亮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康示范村的成功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县年产食用菌5万吨,一举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10月份、12月份相继迎来了湖南省农业产业化扶贫现场会和湖南省食用菌生产现场会暨学术年会在安仁召开。全县新修通乡柏油路 91.3公里,新修村组公路123.8公里,架桥29座,兴修水利工程5000余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农网改造全部扫尾,全县农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要先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要先行
化学教研室吴进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前全国人民正齐心协力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唯有竭己所能,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而努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事业不可或缺。这是因为:首先,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唯有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方面的英才不断涌现,让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急需的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因而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其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
—1—
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因而,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第三,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能否顺利实现。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事业,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坚持:
第一,发展教育事业应做到: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学前教育。要建立一批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第二,应坚持教育创新,建立更加开放、充满生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使教育具有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能力。这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速推进素
—2—
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要对老的课程体系和教材进行更新,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考试评价体系。还要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育队伍,扩大教育开放,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学校的公平竞争。
第三,应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切实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各级主要领导要高度民主重视并切实抓好教育和人才工作,把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要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投资。确保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第四,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要改变那种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加强串行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第五,坚持协调发展,构建教育体系。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
—3—
代国民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还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第六,要坚持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水平。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要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第七,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
—4—
第五篇:贵州电网公司加快“小康电”建设
贵州电网公司加快“小康电”建设
2013-12-24来源:贵州日报
为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电建设,贵州电网公司着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理顺电网管理体制、农村电网电压质量提升”四项工程,并在年初计划基础上增加9.42亿元投入,加快建设“小康电”。
今年以来,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高效利用、统筹协调的原则,贵州电网公司以改善农村用电质量、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抓手,以解决农网“卡脖子”问题为突破点,强化农村供电服务基础管理,统筹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全力提高农村电网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按照“小康电”建设标准和要求,贵州电网公司采取增加变电站布点、新建及更换输配电线路和新增输配电设备等措施,对供电能力不足的农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解决现有变电容量不足、布点不够、线径过小等问题,提高电网供电能力,适度超前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确保到2017年实现农村供电可靠率99.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小于8.76小时。
同时,推广“村电共建”、“省心柜台”服务模式,加快建设便民电费代收网点,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用电客户交费难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到2017年城乡居民半小时交费圈覆盖90%以上乡镇,到2020年城乡居民半小时交费圈覆盖95%以上乡镇。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贵州电网公司将取消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争取全部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增加农网无功补偿设备和移动式储能系统的应用,到2017年实现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