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
在全省质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质量立省战略,突出创新驱动,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品牌带动、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全市质量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社会质量意识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我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荣誉称号。******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质量立市战略领导小组,建立了质量立市联席会议制度,把质量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实现了质量立市工作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的双考核;出台了《******市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扶持企业结构调整等20多项政策,构建了完善的质量工作政策体系,充分调动了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评价。
二、强化投入。实施重奖激励,设立市长质量奖,对获奖单位奖励100万元,坚持每年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名优产品称号、标准化项目成果、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发明专利的企业或个人分别给予5万元到100万元的奖励;强化投入保障,每年安排工业结构调整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外贸发展资金、农业标准化扶持资金等,用于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建设。2010年以来,累计拨付质量工作经费4075万元,发放名优产品和质量奖励等资金1693万元。
三、标准引领。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市标准化项目奖励办法》,3年来累计发放标准化项目奖励资金382万元,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优势产品等方面积极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全市有26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54项。全市拥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个、AAAA级景区3个,云台山景区荣获首届省长质量奖、首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四、品牌带动。充分发挥知名品牌的示范、引领、集聚和辐射效应,积极打造风神轮胎、河阳汽缸套、金箍制动器等“******制造”金字招牌。目前,我市拥有中国旅游知名品牌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河南省名牌产品48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3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91个、出口免验企业1家。3年来获得河南省结构中州杯工程56项、中州杯工程11项。
五、科技支撑。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决定》,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核心技术开发水平。全市承担国家级863高科技项目2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6个;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3项、省级科技成果52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
六、优化环境。搭建工作平台,强化联合执法,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开展了建筑工程质量、“1790环境污染整治工程”等专项整治活动,扶优惩劣,规范市场秩序。3年来,查办案件2200余起,捣毁造假窝点800余个,有力防范了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
七、营造氛围。3年来,先后组织2600多家企业参加“质量安全月”、“三一五”、“计量日”、“标准日”等宣传活动,培训3.6万余人次,引导300余家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726家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自愿性认证,营造了企业重视质量、社会关注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质量是转型的核心、是发展的保障。虽然我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转型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我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动力,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的先进经验,坚持不懈以质量促进发展、以质量加快转型,努力打造质量强市,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共建文明村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共建美好家园同沐文明新风
——在全市共建文明村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五城同创”和农村文明村镇创建“五个一”为抓手,着力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积极创新同创共建的机制,不断丰富同创共建的形式和内容,深入开展城乡共建文明村镇活动,全县上下出现了共建美好家园,同沐文明新风的喜人局面。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市首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并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下面,我就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强化领导,完善同创共建的机制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我们把共建文明村镇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县40个共建文明村镇工作示范点,除安排94个县直单位进行同创共建之外,还由一名副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形成了县文明委统一领导、领导干部督促指导、县直部门积极参与、乡村两级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二是强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农业开发立项争取资金、市场运作引入资金、共建单位赞助资金和创建村镇自筹资金等方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城乡共建投入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同创共建“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三是强化激励机制。我们按照量化指标、细化考核的要求,出台了《创建文明村镇工作考核细则》,坚持把常年督促检查与年终考核评比结合起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干部评先创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使用、奖惩直接挂钩,从而变“突击创建”为“常年共建”,使同创共建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优势互补,丰富同创共建的形式
我们以优势互补为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出了三种联手共建的形式。一是“强弱联”。就是由实力较强的县直机关或单位定点帮扶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弱、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困难村,结合“扶贫攻坚工程”的实施,突出搞好生态环境的治理,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目前,重点帮扶的贫困村在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二是“强强联”。主要是对经济发展较快、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基础条件较好的15个村、4个乡镇,选定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及文明委有关单位实行“一对一”强强联合,重点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致富本领,着力创建高标准的小康示范村。我县的富林村通过市、县的联合共建,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村道硬化、美化和亮化,成为村容整洁、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的文明新村。另外,我们还针对现有示范村分布不均的实际,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多对一”的强强联合,使其尽快达到文明小康村标准,为周边村落树立就近可学的示范典型。三是“对口联”。主要是针对少数村的薄弱环节,组织政法、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开展对口共建活动,帮助改变村镇文明创建不平衡的状况。同时,我们还本着优势互补、自愿互利的原则,鼓励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有一定产业特色的村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文明小康村的新路子。
三、突出重点,提高同创共建的实效
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一是抓发展,共闯致富新路。各共建单位积极为共建村镇出主意,找路子,跑项目。去年,县国土局出资2万多元,帮助挂点村解决了14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县财政局、统计局通过多方筹集30多万元扶助青云史桥村新建了一所小学、维修了水利设施、推广了槟榔芋和小京花生种植,进一步拓宽了史桥村农民的增收渠道。二是抓规划,共展文明新貌。按照科学性、超前性的要求,围绕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住房砖瓦化、村宅净化和田、林、路、院、房“五配套”的标准,统一规划村镇建设,力争使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院分区,房规范,村镇面貌明显改观。目前,全县15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制定了建设规划,164个村居完成规划的有50个。三是抓环境,共塑文明形象。我们以“四改三入一建”工程为载体,狠抓村庄绿化、夜晚亮化、卫生净化、墙壁美化、道路硬化、厕所无害化,重点解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脏乱差”问题,使农村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全县改水受益人口达97.4%、改厕率达80%,新增沼气池5000多口,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7500多户,乡村公路硬化率将近70%。四是抓场所,共筑文明阵地。以公开、规范为重点,围绕为农民外出打工、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以及建设住宅等提供及时、优质服务,狠抓了便民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县共建立各类场所80多个。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注重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全程服务等便民制度,纵深推进“关注民情、心系百姓”活动,基本做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五是抓风俗,共强文明素质。围绕提高群众素质这一根本,我们狠抓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室为基础、各文化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网络,陈营镇文化站还被评为省级“百强文化站”称号。依托这些阵地,我们突出思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道德、民主法制、科学知识三个重点,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法制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着力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县共涌现出第三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村兵户1户,全省首届“十大道德标兵”1人,省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6户、市县级五好文明家庭标兵110户。
回顾近年来我县共建文明村镇工作情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瞄准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再创新业绩,为把上饶建设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征兵工作典型发言
征兵工作典型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市人武部对我镇过去的一年征兵工作的肯定,本人也荣幸被评为 全省征兵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人武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家的支持配合。作为一名从事武装工作多年的基层老武装部长,我对武装工作很有感情,也深知武装工作的重要性。今天借此机会,就做好去年的征兵工作谈几点个人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去年的征兵工作中,本人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兵员质量核心,攻坚克难,及早部署,广泛动员,严格把关,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征兵任务。全镇共输送*名优秀青年入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占*%。主要是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扎实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征兵工作既要靠乡镇武装部长带领专武干部去落实、去完成,也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本人经常主动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征兵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遇到问题,推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征兵工作,把征兵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部署,全面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推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本人任副组长,派出所、卫生院、团委、民政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亲自负责征兵办日常工作,认真督导有关站所、村居密切配合,跟踪抓好征兵工作的每一
个环节。二是加强经费保障。由镇武装部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提交班子会研究通过,积极争取镇财政优先保证征兵工作的经费保障,年初就将征兵工作经费*万元纳入预算,并跟踪财政所按工作需要及时拨付到位,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经费专款专用,有效保障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征兵任务的圆满完成。三是严格责任落实。牵头组织召开多次征兵专题会议,提请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布置征兵工作,并依照各村的人口数量、文化程度等情况,向各村分配了相应的征兵任务,下发责任书,明确了村主干、民兵营长的工作责任和追究办法,推动各村千方百计抓好征兵工作。
二、强化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征兵氛围。本人注重将宣传作为征兵工作的先行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实施,有效调动了适龄青年自觉应征的积极性。一是广宣传。在市人武部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民兵整组,牵头制定镇兵役登记措施,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车、短信平台等搞好兵役登记和征兵宣传,共出动宣传车36辆次,张贴宣传标语83条,群发动员短信5.2万条次,兵役登记率达到100%,重点摸清了适龄青年的基本情况,达到了“符合年龄的人数清、文化程度清、青年的思想状况清、身体素质清、家庭成员清、社会关系清”的标准,使征兵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勤动员。亲自带领镇、村两级征兵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走访适龄青年家庭,根据走访掌握的情况,建立兵役登记档案,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认真进行
综合衡量,共确定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的25名适龄青年作为预征对象。同时,定期与预征对象的家庭及本人联系,及时掌握预征对象的思想状况,充分运用身边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开展面对面宣传,引导广大适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激发了适龄青年及其父母的参军热情。本人常常深入为应征青年及其家长们算好当兵“三笔帐”即:经济帐、政治帐和成长帐,有效促使多起适龄青年本人及其父母积极要求参军。三是诚慰问。立足镇分管领导的职责,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以镇党委、政府名义召开“八•一”建军节座谈会,推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慰问辖区驻军,共发放慰问金*万元;及时发放现役军人家属优抚费,协调组织上级有关部门和镇、村干部走访慰问军烈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多地让退伍、复员军人享受优抚政策和低保政策,努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标准要求,有效确保征兵质量成效。本人始终将确保兵员质量作为征兵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标准,严格审核,确保征兵工作有序推进。一是严把思想关。在初检后,就及时带领镇武装部干部下村走访民兵营(连)长和适龄青年,两天内跑遍了全镇10个村的村主干和11合格青年家庭,进一步摸清了适龄青年底数和思想情况,对有思想顾虑的青年及时采取相应疏导措施,并在上站体检期间协调做好体检青年的管理工作,确保青年按时体检。二是严把体检政审关。严格按照《应
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应征青年到指定的镇卫生院、市第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兵员体检质量,同时,统筹安排工作人员,严密组织体检,重点把好视力体检关,防止自我淘汰现象发生。另外,专门牵头制定政审责任制,由派出所民警和专武干部担任政审人员,实行初审和联审双重审核,本地和外地横向联审,切实查清情况,不留疑点。三是严把廉洁关。严肃征兵工作纪律,经常性组织征兵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征兵的指示文件,加强群众监督,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推行征兵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真正做到“谁签字谁负责”,确保廉洁征兵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本人将以此次会议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夯实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征兵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第四篇:人才工作典型发言
实施“英才兴区” 推动持续发展
(2015年1月22日)
2014年,xx区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认真落实“xx人才计划”,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立足实际谋划,明确目标任务
围绕“xx人才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x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提出“三项目标”:一是每年开展“新星工程”培训、“创业标兵”培训各2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1次,每两年评选、表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批,以此盘活人才存量;二是开展“关注人才、服务人才”活动,每年至少为人才办10件实事,培养5-10名科技新星、10-20名创新人才,引进各类人才200名左右,以此提升人才总量;三是以“岗位先锋”、“基层建功”等五项活动为载体,发挥先进引领作用,以此释放人才能量。着力打造梯次合理、务实重干的人才队伍。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3347人。其中市级拔尖人才10人,区级拔尖人才13人,党政人才358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
(四)注重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本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系统重点推行以一带多的培养模式,在市级拔尖人才xx、xx等同志的带动下,一批年轻同志表现突出,多人被评为市、区两级拔尖人才,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脱档断层的难题;鼓励工业园区科技专家带动青年同志科技攻关,成立科技小组17个,转化科研成果208项,解决技术难题189件;市级拔尖人才、企业家xx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带动3000多群众创业致富。
三、开展“五项活动”,增进工作实效
(一)倡导创先争优,开展“岗位先锋”活动。结合“xx先锋”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争当分析问题的能手、解决困难的高手、服务群众的强手和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配合市重点工程“火车站区域综合改造”项目,激励各类人才争当“攻坚先锋”,12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经过选拔脱颖而出;农技类人才争当“致富先锋”,在全区推广应用农作物良种40余个、农业新技术10余项,推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窗口单位争当“便民先锋”,党员亮身份上岗,推广速办式、倾听式、承诺式服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环卫系统人才争当“敬业先锋”,在全市创卫“五个一”竞赛活动中,连夺45面红旗。全区形成了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林业工作典型发言
明晰思路 创新模式 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水平
依安县人民政府(2009年3月)
我们依安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万亩,林地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8%,活立木总蓄积163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平原县份实际,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工程来抓,创新思路,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努力提高全县绿化水平。2008年,全县造林2.5万亩,义务植树91万株,成活率达96%。全省平原绿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对我县新农村绿化、废弃地利用和采伐迹地更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30周年林业建设先进县。具体而言,我们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努力。
一、创新思路,科学构建造林绿化三元结构
我们着力突出造林绿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坚持“跳出林业抓林业”,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向,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科学确定林业发展定位,使之既体现传统造林基础的不断巩固,又适应新时期市场化发展要求,特别是针对我县农田防护林基本封满造严,基本农田不允许栽树,林木价格又不断攀升,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的实际,我县创造性地提出了“巩固完善防护林、加快发展商品林、大力提倡保障林”的三元林业发展结构的新 1 思路。巩固完善防护林。我们把造林绿化和生态县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能,严格管理现有生态公益林,对防护林严管限伐,确保防护林面积不少、功能不减。与此同时,按照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原则,进一步完善防护林网络,对农田、草原个别天窗、个别村屯进行连网补带,对效益差的残次林进行逐步更新改造,对生态脆弱地段营造混交林,对村屯四旁按新农村绿化标准造林,以此不断增强防护效能。2008年,全县营造防护林375条4100亩。大力发展商品林。针对我县低产田面积大,制约农民致富的问题,同时,结合低产田栽植用材林投入小、风险小、效益高的实际,我们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商品林,并放宽速生丰产林采伐林龄,鼓励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县营造商品林4000亩。积极倡导保障林。我们还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利用自家的低产田或房前屋后、村旁、路旁、水旁等闲田隙地,营造速生丰产林作为生活保障林,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立业林”和“养老林”,并合理放宽采伐政策。2007年,富饶乡兴仁村、兴义村两个保障林建设试点村,2008年,全县进行推广普及,已有1000多户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自留地和低产田造林。营造保障林已发展到2500亩。
二、创新模式,不断提高造林绿化标准
我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造林模式,提高绿化标准。实施新农村绿化模式。围绕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四旁绿化力度。针对村屯周边绿化覆盖率低,选用常绿树种云杉或樟子松,或选用无絮树种 2 银中杨及花卉等进行造林绿化,努力实现一村一屯一街一品;在通村路白色路面两侧,采取乔灌混交大苗栽植方式,力求短期见效;在村屯树间人行道铺设红砖甬路、农户院落种植榆树篱墙、庭院栽植零星果树;对村屯内废弃地按园林景点、休闲广场设计,采取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同时,我们还对村屯休闲广场、生产隔离区等地预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防止发生重复建设。探索出“环屯松花银中杨,白色路旁树成行,两行树间人行道,庭院果树篱笆墙,坑塘弃地园林景,绿美香彩新农庄”的新农村绿化模式。此外,我们还做到中心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绿化先行,做到整体布局,科学实施,打捆使用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资金,有效缓解绿化投入缺口。2008年,完成新农村绿化36村147屯3600亩。实施废弃地造林模式。针对我县村屯的坑塘废弃地,采取变废为宝的造林方法,本着宜杨则杨、宜柳则柳的原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最大限度进行绿化。针对面积大、可平整的废弃地,大力营造用材林,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针对水库周边废弃地,我们采用速生品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水土保持林与景点相结合方式营造景观林,达到休闲旅游和增加效益目的。新兴乡东南村利用废弃坑栽植树木320亩,先锋乡四烈村六屯护宅林栽植16行樟子松,实现了美化环境、变废为宝、增加收入的多赢功效。通过典型带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成一个生态村、两个生态屯,全面提高了废弃地绿化覆盖率。2008年,全县利用废弃地造林面积达3500亩。严把造林技术五关。我们在造林绿化过程中,靠前指挥,规范程序,严 3 把标准,确保造林工程质量。严把整地关。把整地作为造林绿化的关键环节,每年秋季与农田整地一并进行,确保达到规定标准。严把苗木关。实行苗木阳光采购制度,确保苗木质量合格证、检疫合格证“两证俱全”才允许竞标。严把栽植关。科学编制造林手册,注重栽植标准,确保造林质量。严把浇水关。坚持栽前浇足底墒水,栽后及时补水,以保证水份供应,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严把管护关。以市场为手段,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本着双方自愿原则,推行以乡村为单位,由有资质的林权单位或林权主投资组建护林公司,建立有偿管护、责权利相结合的林木管护机制,明确公司、管护责任人和出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委托管护人及时向护林公司提供管护保障金,护林公司承接委托管护林木资源,并指派公司护林员管护,定期对照管护台账,督导检查管护工作。自15家护林公司成立以来,毁林盗伐滥伐案件明显减少,2008年,发生林业案件17起,同比下降了70%。我们还切实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体系建设,投资近15万元新建防火工具储备库2座,连续25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森防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县设立87个病虫害监测标准地60万亩,年均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3.5万亩,全县苗木产地检疫率达100%。
三、创新机制,切实增强林业管理能力
我县在推进林业发展中,不断强化工作落实机制,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实行林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林业工作领导小 4 组,将林业工作纳入到全县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并作为评价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造林绿化投入,2008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大量资金的注入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我县将继续坚持“三元”造林结构,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绿化新模式,坚持宜路、宜水、宜流域、宜村屯、宜片林、宜保障的“六宜”原则,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依龙镇全力构造以防风固沙水源涵养为一体的11740米、面积1074亩的绿色防线,在富饶乡以优化树种结构为重点,打造“百条带、千亩松”造林绿化新格局。在全县夯实21个百亩以上商品林基地、59个10亩以上的保障林大户,截止目前,全县完成造林整地2万亩,全县新农村绿化和三北防护林苗木采购已全部到位。
总之,我县在林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以及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坚持标准,创新机制,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