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2:3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

第一篇: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

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

王卫标

一、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现状

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农村的建筑格局基本上沿农村公路铺开,在“要想富,紧靠路”的思想支配下,违法建筑不断地建在建筑控制区内,有不少地方在公路两侧红线内兴建餐馆、商店、旅社、停车场等。公路两侧尤其是城乡结合路段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呈现公路街道化态势;二是一些个体户或民营企业利用农村公路沿线建筑做厂房,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堆放工业材料,装卸物资、产品等现象也屡禁不绝。一些管线单位未经许可随意在公路用地内埋设电线杆、管道等也给公路安全、畅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影响了公路的进一步扩改建,增加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三是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大型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为了逃避公路部门的执法检查,出现了“不走大路走小道”、“不走省道走县道”的现象,使农村公路管养的路段由于超限运输车辆的绕道行驶,严重破坏路面结构层,极大地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给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的农村公路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县农村公路交通沿线违章建筑物多,非交通标志牌多,路面堆积物多,超限运输车辆多,公路设施损坏多的“五多”现象日益严重。这对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和推进依法治路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

1、法制教育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近些年来,随着法制教育的普及,使国民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但不可否认在农村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加之《公路法》、《江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农村公路沿线群众对路政管理法律、法规不是很了解,甚至一些乡镇领导、村委干部都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过程中,少数基

层政府、村委组织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对路政管理工作不够支持,还有可能是违法的行为的实施者、保护者,这是致使一些重大违法案件查处难,依法拆除违法建筑时,还受到群众的围攻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村公路路政违法、违规、违章案件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

2、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法制不健全,缺乏执法依据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虽然先后出台了《公路法》、《江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对农村路政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即使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一些条款的限制,制约了路政执法工作。如在管理超限运输上,只能在省政府批准的超限运输检测站查处,在其它的地点查处则视为公路“三乱”,因此,农村公路上超限运输等违法行为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

3、重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轻路政管理工作

为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我县一些乡、镇政府比较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或发动当地群众捐款将公路修通改造好,这种积极性应该加以肯定。但公路修好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忽视了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于是,就出现了诸多的公路问题。这是当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

4、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任务繁重与路政管理人员和经费装备不足的矛盾由于农村公路分布广、线路长、任务重,相对而言,公路路政管理人员普遍较少、经费装备严重不足,两者矛盾十分突出,以致农村公路的路政巡查难以到位。根据我们省里规定,省道归公路局管理,县乡道归县交通局管理,乡村道归乡村管理,而面临的问题是乡镇村没有执法权,而县交通局人员办量也偏少,目前只能首先保证县乡道每天的巡查和办理一些急需处理的事项,难以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对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只能是鞭长莫及。同样,装备经费不足也严重困扰着我们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正常开展,远远不够正常的巡查开支。

三、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执法环境

公路沿线的各级领导要重视公路交通,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大力宣传《公路法》,使公路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一个“爱路光荣,损路可耻”的社会氛围,把违章违法建筑实行事前预防,控制在萌芽状态。路政管理机构在进行路政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公路沿线,向群众宣传路政法律法规。要以乡镇为单位定期召集乡镇有关干部和村委人员举办公路法律、法规学习班,印发各种宣传材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画等农村群众便于接受的舆论工具作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电视台开辟《公路法》知识讲座,通过对本辖区查处的路政案件进行剖析,增强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优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环境。

2、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对建筑控制区的管理。由于农村公路的特点,决定了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的复杂性。县政府要出台相关的公路路政管理规定,强调好交通、乡镇、公安、土地、规划、法院等相关单位的职责,共同管理好建筑控制区。要对现有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的建筑进行大普查,分类登记,分类管理。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建筑,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公路建设以及交通安全的需要,加强管理,不得扩建、改建。在公路沿线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时,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公路环境、行车安全、公路绿化和美化等因素,将建筑物、工程设施或集贸市场控制在公路一侧的建筑控制区外,防止形成公路街道化、市场化。

二是切实加强对侵占路产路权的管理。对于沿线群众侵占公路、公路用地堆放物品、种植作物等情况,应以宣传教育为主。通过向群众宣传公路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性,使群众自觉的增强爱路、护路意识,逐渐消除随意占用公路及公路用地的恶习,将侵占路产路权和公路控制区的违章建筑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于长期堆放物品,直接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当事人在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就应该坚决予以处罚,并及时清理障碍物。对于管线单位因建设需要占用公路用地的,应加强与管线单位的事前沟通,建立沟通机制,在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前提下,按照《公

路法》、《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支持这些单位搞好建设,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对超限运输的治理。首先应建立治理道路运输超限超载长效机制,在县路政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的治理部门;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再次加强源头管理,路政执法人员应经常到货场、企业,召集大的运输企业和车主座谈,分发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教育,陈述超限运输对公路和交通安全的危害性,并加强现场监管,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出站、出场,力求把违规运输行为消灭在源头;

四是全面开展在农村公路的流动、突击检查活动,并加大处罚力度,遏止超限运输车辆对农村公路的危害,保护农村公路的完好。此外,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应提高公路桥梁的荷载设计,以满足农村市场大吨位运输的需要,为当地乡镇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证。

五是切实加强对公路标志和公路安全设施的管理。公路标志和公路安全设施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公路等级低,公路建设投资少,公路标志和安全设施严重短缺不齐,现有的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已不适应当前道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

3、建立健全制度,强化与人民法院及公路沿线村镇的工作联系

路政管理机构要定期与人民法院召开联络会议。建立与公路沿线乡镇、村工作联络制度。路政管理涉及千家万户,公路沿线村镇是路政管理的重点,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是路政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公路必须重视的力量。一是要向公路沿线乡镇、村群众宣传公路法规,取得沿线乡村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与配合;二是要建立通报制度,定期向沿线乡镇、村领导通报路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三是要对积极支持配合路政管理工作的单位、领导及时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爱路护路的热情。

4、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交通主管部门首先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适合本机区域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建

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乡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可以结合养护管理工作,采取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公路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公路立法。如在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上,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建议上级部门批准在重要的农村公路上设置治理超限运输流动点,流动点采取就地卸货,只卸不罚的办法。或根据实际工作现状,在一些重要农村公路上设置劝阻站和防护墩,以控制超限运输车辆。第三是,增加力量。要充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建议县和乡镇应相应增加专门力量或人员,以解决当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巡查不到位的问题。四是加大投入。路政经费是保证路政管理机构正常开展工作的经济基础,经费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路政管理机构作为行政执法单位,主要以管理为主,人员经费、办案经费、车辆设备应得到保障。确保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第二篇: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工业、农业生产和农村供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水资源短缺、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方面与我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是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活,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模式,水的商品属性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一、加快水价制度改革

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水价和水价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的低水价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而且抑制了社会资金投向水利的积极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利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

建立控制性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我区的水资源缺乏这一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大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水库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

规范农村供水机制。研究农业水价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该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对解决“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说农业水

价的调整必须有利于提高全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那一世范文网.://.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既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也要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

二、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利投入不足是水利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在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通过水价和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水利,建立起多元化的、多渠道的、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抓紧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从我区水利建设的情况看,目前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如果仅靠国家政策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研究建立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应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来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节水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建立起水利建设专

项资金,为水利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投入来源。同时,对于国家规定的各种水利收费,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足额征收到位,专项用于水利事业。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当前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群众投劳、投资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吸引社会投资。三是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合作,积极研究融资方式,吸引外资搞水利建设。

三、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水利市场化改革,必然要触及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就难以形成。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效产权制度,理顺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现有水利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行。水利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应按照明晰产权、授权经营、抓大放小、规范运作的基本思路,尽快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水利行业特点的新的运行机制。

四、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兼顾,兴利与除害综合考虑,各种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落实责权任务,促进全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一是合理界定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全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二是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依法管水转变。同时,坚持依法治水,依法处理各项涉水事务。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管理机制。

一是效率机制。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干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二是激励机制。要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为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竞争机制。要搞好水利管理单位内部改革,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

竞争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杜绝内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看实绩、看成效,做到按绩计酬,适当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工作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水利工程管理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才智。

四是市场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不管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工程管理单位,都要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特别要大力开发水土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要灵活把握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人才、资金、项目等一切有利的生产要素。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发展水利经济和多种经营,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仅为更好地搞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保障,而且

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出路。

六、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抗旱防汛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人畜饮水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作为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重要方面的水

利管理工作,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新世纪赢得新优势、创造新辉煌。

第三篇: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工业、农业生产和农村供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水资源短缺、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方面与我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另一

方面是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活,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模式,水的商品属性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一、加快水价制度改革

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水价和水价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的低水价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而且抑制了社会资金投向水利的积极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利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

(一)建立控制性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我区的水资源缺乏这一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大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水库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

(二)规范农村供水机制。研究农业水价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该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对解决“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说农业水价的调整必须有利于提高全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既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也要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

二、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利投入不足是水利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在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通过水价和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水利,建立起多元化的、多渠道的、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一)抓紧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从我区水利建设的情况看,目前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如果仅靠国家政策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研究建立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应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来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节水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建立起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为水利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投入来源。同时,对于国家规定的各种水利收费,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足额征收到位,专项用于水利事业。

(二)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当前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群众投劳、投资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吸引社会投资。三是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合作,积极研究融资方式,吸引外资搞水利建设。

三、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水利市场化改革,必然要触及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就难以形成。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效产权制度,理顺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现有水利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行。水利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应按照明晰产权、授权经营、抓大放小、规范运作的基本思路,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水利行业特点的新的运行机制。

四、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兼顾,兴利与除害综合考虑,各种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落实责权任务,促进全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一是合理界定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全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二是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依法管水转变。同时,坚持依法治水,依法处理各项涉水事务。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管理机制。

一是效率机制。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干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二是激励机制。要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

第四篇: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讨

水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商品,水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工业、农业生产和农村供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水资源短缺、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一方面与我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是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活,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与运行机制等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模式,水的商品属性尚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一、加快水价制度改革

水价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水价和水价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的低水价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而且抑制了社会资金投向水利的积极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水利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

(一)建立控制性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我区的水资源缺乏这一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大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水库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

(二)规范农村供水机制。研究农业水价问题,不能局限于农业本身,而应该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对解决“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说农业水价的调整必须有利于提高全区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既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也要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

二、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水利投入不足是水利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在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通过水价和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向水利,建立起多元化的、多渠道的、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一)抓紧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从我区水利建设的情况看,目前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如果仅靠国家政策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研究建立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应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来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节水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建立起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为水利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投入来源。同时,对于国家规定的各种水利收费,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足额征收到位,专项用于水利事业。

(二)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当前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调动群众投劳、投资的积极性。二是通过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吸引社会投资。三是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合作,积极研究融资方式,吸引外资搞水利建设。

三、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水利市场化改革,必然要触及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就难以形成。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效产权制度,理顺水利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现有水利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行。水利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应按照明晰产权、授权经营、抓大放小、规范运作的基本思路,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水利行业特点的新的运行机制。

四、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如何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城乡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全面兼顾,兴利与除害综合考虑,各种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落实责权任务,促进全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一是合理界定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布局、制定水资源费标准,搞好全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二是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依法管水转变。同时,坚持依法治水,依法处理各项涉水事务。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富有活力的新的运行机制,必须努力培育“四种”新的管理机制。

一是效率机制。按照《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明确不同类型工程的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要通过减员增效,强化职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要实行人员定编定岗,富余人员逐步分流,建立高效精干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二是激励机制。要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团结向上、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建立相关制度,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与支持。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为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竞争机制。要搞好水利管理单位内部改革,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杜绝内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工作看实绩、看成效,做到按绩计酬,适当拉开分配档次,重点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要大胆提拔工作有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在水利工程管理岗位上展示才华、发挥才智。

四是市场机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主动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不管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工程管理单位,都要积极依托行业优势发展水利经济,特别要大力开发水土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要灵活把握市场规律,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和利用人才、资金、项目等一切有利的生产要素。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过发展水利经济和多种经营,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不仅为更好地搞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保障,而且找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出路。

六、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抗旱防汛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人畜饮水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利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水利工作正在调整思路、锐意创新,积极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作为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重要方面的水利管理工作,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开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使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新世纪赢得新优势、创造新辉煌。

第五篇:论农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论农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难点,也是将农业银行改革为规范化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关键和难点。这个根本性问题解决得早、解决得好,就会早些为全行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大大缩短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反之,则会贻误战机,制约全行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加大转轨的难度,延长转轨的进程。我们认为,要紧紧抓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银行经营格局大调整的契机,把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广泛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和全面总结农业银行几年来商业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与商业银行运行要求不相适应的部分,边革边改、边破边立,尽快建立起符合商业银行运行要求、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农业银行的生存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一、建立‚统一策划、分级经营、统分结合、‘四自’一体‛的新体制、新机制

(一)强化总行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各级行行长在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农业银行是实行一级法人下的总分支行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是全行的首脑机关,担负统一制定和组织实施全行经营发展战略,统一组织全行业务经营管理和调节系统运行,统一承担全行的民事责任。各分支行不具有法人资格,必须紧紧围绕全行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必须保证全行政令畅通和整体功能的发挥。要健全和完善以行长为中心的决策系统,把全国农行分行长会议作为全行的最高决策机构,具有类似董事会的职权。全行经营发展战略的制订和调整,全行性经营管理的重大部署和举措等,必须经全国分行长会议充分研究讨论和慎重作出决策。在行长领导下,可设立若干委员会和专家组作为决策的参谋和咨询机构。同时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保证重大决策的质量。要强化行长负责制,下级行行长要对上级行行长负责,分支行行长要对总行行长负责,总行行长要对全行负责,各级行职能部门要对各级行行长负责。

(二)建立分级经营、统分结合的集约经营网络体系。要实行‚四级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集约经营发展战略和策略,彻底打破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格局。总行、省级分行、地市级分行要加快由管理型分别向管理经营型、经营管理型和直接经营型转变。要加快自身的财务计划部、放款部、营业部等直属经营执行机构及其网点建设,着力拓展城区业务、国际业务,实行本外币一体经营,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一体经营,城乡业务一体经营,形成、巩固和发展一批与各自经营实力、管理水平相称的较高层次的基本客户,尽快提高三级行在全行经营总量的比重和在城区金融商品市场的份额,提高全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县支行要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和城乡金融格局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重心,逐步向县级经济、城乡结合部、中心集镇等经济发展快,经营环境好,经营效益好的区域、产业集中,同时注意选择和稳定一批在农村长期经营中新形成的较好客户,机动灵活地开展经营,巩固农村基本阵地。

(三)建立健全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和综合业绩考核制,推行等级行管理,建立一级法人、多级经营的经营动力机制,增强全行自主经营意识,促进盈利行多盈利、上规模、快发展,激励亏损行多扭亏、快转盈、求发展。建立以省级分行为基本监控单元的全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以资产形成前后全过程为监控对象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行体制制约、制度制约,促进全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改善,提高稳健经营、风险约束水平。建立资金内部计价、费用统支共管的成本管理体系,增强全行、全员的财务核算意识,促进增收节支,搞活业务经营,提高总体经营效益。

二、充分发挥总分支行制的体制优势和规模效益

(一)把总行真正建成统揽全局、驾驭全行业务经营的领导核心。总行是全行的经营指挥中心和管理调控中心、资金调度和资源配置中心、经营核算和联行结算中心、信息传输和同业联络中心、干部管理和人才开发中心。要充分发挥总行的五大中心作用,为全行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整体运行效率。总行要超前思维、高位思维、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市场开发研究和经营效益研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局面,善于集中全行的智慧,审时度势地推出新招、高招,尽可能使全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要切实改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有效地动员全行一切资源和一切积极因素,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要加强对各级分行的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省级分行承上启下、组织推动所属行开展业务经营的职能作用。

(二)强化省级分行的经营管理职能。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要减少管理层次,省级分行要逐步过渡到直接管理县级支行。地市分行不再管理县支行,其级别不变,但要办成经营行。与地市分行同在一地的城郊支行可仍划归地市分行管理,城郊支行以及地市分行原辖各办事处的人事、工会、审计、监察等行政管理职能统一上收到地市分行,其精简人员充实到业务岗位。

(三)要一行一策采取措施搞活县支行,切实增强县支行的经营活力,充分发挥县支行的基础作用。对经营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县支行,要作为发展的重点;对发展潜力大、目前已达到或接近保本点的县支行,也要量力给予必要的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壮大;对基础薄弱,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县支行,要降格为办事处,收缩编制,收缩网点,实行收支报帐制,促其实现保本经营。县支行尤其是不具备资产业务拓展条件的县支行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资金和盘活资产存量,为全行集约经营服务。

(四)把各级行的营业部等各种直属经营机构,作为业务发展的增长点、集约经营的着力点和实现规模经营的最佳点来抓。起点要高,机制要新,经营要活,管理要强,硬件软件要齐跟上。要完全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运作和管理,率先把直属经营机构办成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管理示范基地和窗口。要加强乡镇中心营业所和城区多功能储蓄所建设,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不断扩充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

三、按照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有效经营原则,改组内部经营管理运作体系

(一)调整总行的一些部室和职能。办公室应主要承担决策委员会办事机构的职能,起核心参谋部的作用,同时搞一些行政管理;建立业务市场开发部,可将发展规划部与代理业务部合并,主要承担全行对外机构的设置和调整的管理、业务市场调查和开发、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营销、总行直接与全系统经营的客户公关和联络、农行形象宣传等职能;建立计划财务部,形成全行以投资、成本、利润为主体的业务经营责任中心,主要承担业务经营计划的编制、资产负债结构的监控、资金的调度和营运、经营成本的核算和经营成果的考核等职能;强化国际业务的策划、推动和管理的职能,推进全行本外币有机结合和一体化经营,进一步快速稳健高效地发展农业银行国际业务。合并建立一个贷款部,主要承担全行贷款制度办法的制订、总行直接或牵头办理的贷款项目的审查、贷款资产的管理等职能。调整和改进信息电脑部,把信息部分划归业务市场开发部,组建一个单一的电脑开发部或电子化建设部,承担统一规划和开发全行电子化手段的功能,改变各搞一套的作法。加强稽核监察的作用,将来可直属农业银行监事会领导,主要承担制度执行监督、业务财务稽核检查、经营成果审计等职能。

(二)省级分行原则上比照总行模式设置内部管理职能部门。要适应直管到县支行的需要,特别要充实和加强稽核保卫部门,加强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

(三)县级支行按‚三部一室‛设置内部经营管理职能部门。即设置市场开发部、业务经营管理部、稽核保卫部和办公室(人事、监察、纪检等)。地市分行业务量小的,可按县支行模式设置职能部门;贷款业务量大的,可将业务经营管理部分设为计划财务部和贷款部。

四、围绕质量和效益提高全行经营管理水平

(一)加强资金营运管理。要讲究资金组织的质和量,不断增加总量和优化结构,增强全行的资金实力,为牢牢掌握资产业务开拓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创造基本条件;讲究资金的优化配置,真正把资金配置到那些能给全行带来规模效益、关联效益和稳定利润的区域、产业、行业和客户群体;讲究资金的营运成本,加强资金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促进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资金成本的降低和经营净收益的提高;讲究资金营运的效率,加强资金的灵活调度和头寸管理,严格控制非盈利资金占用和不利于资金优化配置的强拆强占,加强行内外资金供求的预测,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差、空间差,去获取更多的收益。

(二)加强贷款经营管理。现阶段要全方位推行培植优质资产和消化不良资产两手抓战略,实行双向考核和管理,建立健全贷款资产质量优化机制。贷款操作要以风险管理为主线,把好硬化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审查、推行合法有效担保、加强贷后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健全贷款风险补偿等各道关口,建立贷款全流程的风险控制防线,同时全面推行风险度管理,量化贷款风险,大力推行审贷分离和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严格实行程序制约和体制制约,提高贷款决策质量。要建立贷款经营的法律保护体系,完善贷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贷款操作规范化程度,依法办贷、管贷、收贷,依法维护债权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各项新业务的经营管理。要着力开发和拓展表内外各项新业务,逐步改变资产单

一、收益单

一、风险过于集中的状况,促进资产多元化、收益多元化、风险分散化。经济发达的省区行、城市行以及其它条件较好的行,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服务网络优势、资金和人才优势,率先从资产多元化方向突破,尽快提高非贷款资产占全部盈利资产的比重,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全行资产结构、收益结构的优化闯出新路。

(四)加强财务核算和管理。要健全和完善经营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提高全行、全员经营核算意识,促进勤俭办行、效益兴行。各级行都要加强经营成本管理,建立成本会计核算系统,划分和建立成本、投资、利润三大核算中心,制订资金内部转移价格、各项费用指标和定额,把增收节支目标分解到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员工,同时加强监控和考核,调动全行、全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财务目标的实现和全行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依法如实反映财务收支,杜绝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提高财务核算的质量。

五、从改革分配制度突破,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一)建立新的分配制度。总的原则是根据经营业绩和贡献大小,拉开行际间、人际间分配上的差距,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激励全行、全员争优创先,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农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多做贡献。要在进一步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综合业绩考核制和等级行管理办法的同时,抓紧出台员工岗位作业规范和考核考勤考时办法、等级业务员管理办法,为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提供操作工具。

(二)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行员工资制度,进一步拉开级差工资额。要加强正常的晋级管理,严格按条件考核,不搞照顾,不够条件的坚决不予晋级。要用好奖励晋级指标,真正奖给那些贡献突出的领导和员工。实行等级行管理要与行领导班子成员工资挂钩,保持一级行的可上浮一级工资、连续评为等外行的要下浮一级工资。要全面实行干部聘任制并与工资和福利待遇挂钩,低级高聘的可以相应上浮工资和福利待遇,高级低聘的要视情下浮工资和福利待遇,落聘待业的只发生活费,直至重新聘用上岗。对新入行员工实行合同制,并相应执行浮动工资制。

(三)要继续加大责任目标津贴与经营效果挂钩的力度,拉开返还比例,多盈利的行多得,亏损的行少得。要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经营业绩突出的行及其领导班子和贡献突出的员工给予重奖。要积极争取政策,认真研究和修订留存公积金、公益金制度,尽可能使更多的盈利行能足额提取‚两金‛,得到更多的发展条件。

下载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调研报告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莲山目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集约、高效、创新的本质特征逐渐显现。统计表明,我省各类开发区在全省0.8%的土地......

    对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

    近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推进,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乡镇财政的影响也越来越......

    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建立健全政府青年事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告对政......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合集5篇)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孟建柱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07日06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当前的**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构建中等城市等“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又......

    进一步理顺某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当前的**工业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构建中等城市等“十一五”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又......

    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5篇)

    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 ●蒋勋近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推进,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但随着......

    试析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大发展战略,高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弊病,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难以实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