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与启示
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与启示
2010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境内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服务对象与农村信用社极为相似。汉台区境内正规金融机构分布较为密集,其分支机构多达156家,仅农村信用社的分支机构就有49家。小额贷款公司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何以立足生存,其优势何在呢?为此,我们选取了规模相当、地域接近、服务对象类似的农村信用社分支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调查了解和比较。
农村信用社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比较
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汉中市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和XX小额贷款公司,其地域均在汉台区城区,贷款客户均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鉴于农村信用社实行县区一级法人管理体制,我们引用的数据为其全区平均值或人均值。以下我们从六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一)资金来源及成本
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2010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为3800 万元,利息支出51.68 万元。其存款的平均利息率约为1.36%,考虑到其64.47万元的业务及管理费支出,该信用分社组织资金的成本率约为3.06%。
XX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资金由5个自然人和1位法人企业出资入股构成。股东出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效益、追逐利润,股东愿意承受的资金最低收益率为7%。以此为依据计算,XX小额贷款公司最低筹资成本是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的5.14倍,考虑到其67万元的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后,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成本率约为9.23%,资金成本率是农村信用社的3.02倍。
(二)资金运用及资金价格
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2010年底贷款余额为2100万元,贷存比为55.26%。在调查中,他们反映目前贷款营销比较难,前来办理贷款的客户较少,贷款的满足率在90%以上。从其发放的贷款期限、利率上看:1~3个月期限的几乎没有,3~6个月的占20.61%,6个月至1年期的占66.08%,1至3年期的占13.32%;6个月以内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81%,6个月至1年期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1.27%,1至3年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1.31%。
XX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6月底开业,4个月后,其贷款余额接近3000万元,资金几乎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中。调查中,该公司经理说:短短5个月,他们已累计接待客户800多户,但最终只受理了200多个客户的借款申请,未受理的客
户多达600多户,信贷满足率仅25%左右。从该公司发放的贷款期限、利率上看:1个月以内的贷款占54.06%,1~3个月的占15.02%,3~6个月的占27.14%,6个月至1年期的占3.78%;1个月以内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8.10%,1~3个月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0.76%,3~6个月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87%,6个月至1年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0.99%。
(三)贷款质量与流动性
据调查,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2010年底贷款质量按五级分类统计,其不良贷款余额665万元,占比高达31.64%。虽然该社不良贷款中70%以上为多年积累而成,但2009年以来新增贷款不良率也在10.5%。从贷款周转情况看,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信贷资金的平均周转天数为325.06天,也就是说信贷资金的年周转率仅为1.12次。
XX小额贷款公司从2010年6月底开业到2010年底,经营时间为186天,因其贷款主要以1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为主,信贷资金的平均周转天数为76.68天,也就是说信贷资金年周转率高达4.8次以上。从贷款质量看,按五级分类统计,不良贷款占比不到1%。
(四)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
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无贷款审批权,只负责收集、上报当地借款客户借款申请及相关资料,由上级部门筛选、审批。担保贷款在存量贷款中占比较多,2009年至2010年的新增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审批贷款的条件较为审慎、苛刻,专用设备的抵押率不得超过评估价值的30%,住宅的抵押率不得超过评估价值的50%,商用房的抵押率不得超过评估价值的70%。然而,在贷后管理方面,信息不灵,一直处于滞后、被动地位,缺乏及早发现、防范贷款潜在风险的能力,等贷款到期不能顺利收回时,只好被动展期或采取借新还旧的方法,把风险及不良贷款向下递延。
XX小额贷款公司有在编人员16人,另外,聘请了6名临时协贷人员,这6名人员来自当地周边群众中,他们人脉资源广泛,信息灵通,对当地周边群众的财力、还款能力、信誉、道德品质等信息掌握较多。能较早地察觉贷款的潜在风险,及早收回贷款或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化解。调查中,XX小额贷款公司的经理说,放出的贷款,90%均在到期日能正常收回,10%的贷款到期后经过催收,其中:95%的贷款由第一借款人归还,剩余5%的贷款大多由担保人予以归还,不能收回的贷款几乎是凤毛麟角。
(五)经营效益与税赋
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在册职工为5人,贷款的平均利息收益率为8.7%。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下,对社会的税收贡献为6.02万元,职工的年度人均税收贡献额为1.2 万元,2010年经营的净利润为54.94 万元,职工人均创造的利润为10.99万元。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农村信用社目前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营业税减按3%征收,由于地处西部地区,所得税是享受全免优惠待遇。2010年,汉台区农村信用社XX分社纳税额约占其营业收入的3.62%。
XX小额贷款公司的在编职工16人,年底贷款余额为2720万元,贷款的年平均利息收益率为17.43%。半年间对社会的税收贡献为46万元,职工的年度人均税收贡献额为5.75万元,2010年经营半年的净利润为99万元,职工年度人均产生的利润额为12.38万元。若XX小额贷款公司也享受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其2010年经营半年的净利润应为136.74万元,职工年度人均产生的利润额为17.09万元。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按一般工商企业对待,对其征收5%的营业税、25%的所得税,对股东红利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XX小额贷款公司年度纳税额(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占营业收入的19.41%。
(六)客户访谈与反映
XX机械厂2010年8月份从XX小额贷款公司借款40万元,期限6个月,利率20.04%。该厂财务负责人说,好不容易接到一批订单,采购原材料急需资金,也曾与银行、农村信用社联系过,商业银行因信贷审批权限上收,中小企业很难迈入其信贷门槛,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基本只发放抵押贷款。而企业要申请抵押贷款,需进行资产评估、登记,不仅费用高,而且抵押率只是抵押设备评估价值的30%左右。周期长、费用高、手续繁,企业为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只好转而求助小额贷款公司。此时,企业急需的是资金,考虑的是资金如何能尽快到位,而利率(资金的价格)已居于次要地位。
汉中XX农业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省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从XX小额贷款公司借款30万元,期限3个月,利率20.04%。财务人员反映,以前公司主要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利率也非常优惠,但需提前3个月提交申报材料,加上层层审批,取得贷款大约要半年时间,且对贷款的用途限制较死。苛刻的贷款条件、大量的申报材料、烦琐的审批手续、长时间的贷前审查,使急需资金的客户不胜其烦,宁愿付高息到条件限制较少、手续简便、速度较快的小额贷款公司借款。
一些借款客户说,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部分农户要想从银行、信用社取得贷款难度较大,要找熟人、托关系、请客送礼,手续繁琐,耗时费力。如果考虑到这些隐性成本,对贷款金额不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有时候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更加实惠。
此外,到金融机构借款,地位不对等,总觉得是在求人,似乎低人一等。到小额贷款公司借款,价虽高点,但明码标价,不需求人,也没有隐性成本,纯商业化运作,让借款人感觉到是一种地位对等的资金买卖关系,心情很舒畅。几点启示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率较低,市场始终处于卖方掌控之中,在强烈的资金需求下,借款人考虑更多的是从什么渠道能尽快获取资金,而对资金价格(利率)考虑较少。这也是这类地方高利贷、地下钱庄盛行的原因,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一)小额贷款公司对短期贷款的市场细分填补了金融机构的空白
金融机构对1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分为两个档次:6个月以内;6个月至1年。小额贷款公司则将1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细分为五个档次: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从其发放的贷款看:1个月以内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50%以上。在商品流转速度加快,有时订单要求的期限就1个月甚至更短的情况下,特别是商贸、批发流通环节货物、资金周转更快,对短期信贷市场的细分更吻合借款客户的需求。
(二)快捷、透明、纯市场化操作更受客户青睐
调查的情况反映出在现行条件下,许多借款人之所以愿意付高利率到小额贷款公司借款,除觉得金融机构门槛高,还有就是觉得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流程长、操作不透明、不够市场化,让人觉得地位有差异,心理有落差。小额贷款公司虽说利率高点,但不需要再花费隐形成本,速度快、效率高,纯市场化的操作,让人觉得借贷双方地位是平等的。
(三)因地制宜、灵活高效的贷款管理方式更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小额贷款公司面对的许多客户是被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他们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也没有过硬的抵押物,但小额贷款公司凭借灵活的贷款管理方式,就地取材,通过协贷员掌握的借款客户沉淀在民间的还款能力、信誉、道德品质等软信息,既满足了部分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贷款质量也远好于当地金融机构。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
前言
目前,农户小额信贷已在全国各地推行,授信对象由原来只有农户扩大到城市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但从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来看,由农村信用社操作的农户小额信贷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09年1季度我国涉农贷款余额为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8%。其中,全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2518.6亿元,同比增长17.5%。这些近期的数据显示出我国涉农小额信贷正呈现出不断改善的面貌,数字背后是各相关部门对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不懈努力,是各金融机构响应政策对农村金融工作的持续改善。但是从我国10余年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在局部地区或在个别时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但客观地讲,小额信贷在我国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小额贷款在国外也不乏失败的教训。各国政府每年为小额贷款提供大量的资金,但真正成功的并不多。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一般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中,在对小额信贷中的设计、运作和评价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将小额信贷的功能扩大化,使小额信贷不能充分显示其应有的制度特征。正确地区分小额信贷和商业银行信贷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澄清各种错误的认识,对小额信贷的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完善我国的小额信贷制度,填补农村贫困阶层信贷服务体系的空白。本文针对目前农户小额信贷的现状,就其中比较普遍和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对国内相关政策的理解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的意义
1.1解决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矛盾的必要性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在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着一些寻租、设租行为,变相地提高了贷款成本,使得农户虽然有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却大大减少。农业生产如畜牧业,种植业等的发展都和自然密切相关,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户就会减产造成损失。同时“谷贱伤农”的市场规律也是小额信贷形成呆账、坏账的主要原因。有些农户认为小额信用贷 款的“支农、扶贫”性质决定其无市场硬约束,到期不用归还。因此他们不管自己有没有资金需要,就极力争取贷款,得到款项以后又怕还贷后难以再次贷出,即使有偿还能力也采取各种手段来逃避还贷;同时,有的农户获得贷款却没有生产技术,对于贷款的各种成本收益缺乏基本的权衡,往往盲目扩大生产投资以至投资失败昀终造成无法还贷;还有些贫困农户的生产资金和生活消费资金没有分开,得到贷款不是用于发展生产,而是挪作他用比如赌博、消费,没有形成还款能力造成无法还贷。这些现象都严重说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没有落到实处。
1.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适应了农村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农村信用社内在发展的要求。但是,股份制改革并非是制度变迁的全部。实质上,股份制改革恰恰是破坏了原来的制度均衡,使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处于一种制度结构非均衡状态,也就是表现为诸多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一制度安排不相适应的困境和约束。因此,必需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的起点,深化相关改革,调整有关政策,实现新的制度均衡,才能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农户小额信贷留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又一条出路,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
从风险的角度看,小额农贷的风险低于企业贷款,而对利息收入的贡献却大于企业贷款;从农户小额信贷与企业贷款的成本收益比较来看,如果考虑坏账损失这一风险成本因素在内,农户小额信贷总体收益率反而比企业贷款总体收益率高。因此,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2.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优化我国农户小额贷款环境,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提出农村商业银行要适时开办农户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决定在正规金融制度框架内开展过去主要由非政府机构或组织实施的贷款方式,并希望 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近年来农村小额贷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民小额贷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利率的不合理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现实状况是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其中贷款利率方面就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首先,我国小额信贷实施利率管制,贷款利率过低。在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试点地区,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公司,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对小额信贷的贷款利率做出规定:“贷款利率超过法定利率4倍为高利贷”。贷款利率作为信贷资金价格的表现形式,它既反映了金融机构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各项成本,也反映了小额信贷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农户小额信贷立足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因而操作成本和管理费用都较大,而且,农村金融市场广阔,本身就容易出现资金的供小于求的状况,因此利率较高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利率由国家管制,利率较国际上的小额信贷利率一般标准要低。我国对于小额信贷实施的这种利率管制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它使小额信贷自身所具有的经济优势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小额信贷项目本身无法实现收支平衡,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严重削弱了小额信贷机构持续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创新性。
其次,利率市场化意识不强,对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缺乏全面认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利率市场化是贷款定价机制顺应市场经济潮流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然而目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利率一般都采取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适当的浮动幅度的定价方法,利率定价方式简单,档次偏少,没有根据不同的贷款客户群体的不同情况制定有区别的利率,贷款定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对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认识不清,发放贷款前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发放贷款后缺乏相应的跟踪反馈机制。利率定价的这种不合理性,影响了农户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利率改革,将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利,进而不利于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最终影响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
2.2 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其无疑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喜事,即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信贷服务,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又为农村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可能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但从农村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太多的利 益外溢,因为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是无法体现在其收益表上的,也就是外部化了,而且在现有体制下又得不到合理补偿,甚至还有可能承担部分社会成本。因为在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特别是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尚未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可能会承担本应通过保险由社会共同承担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仍出现严重的“扶富不扶贫”的现象。据报道,80%左右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际上是投向了高收人农户,在对中低收人农户发放贷款时,农村商业银行仍然较为谨慎,中低收人农户可获得性仍然没有较大的改观。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为发达地区小额信贷资金机会成本会很高,农村商业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渠道。
2.3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
从资金供给方面看,截至2002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5千多亿元,占总贷款额的约37%,已由近期内2万多家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占机构总数的55%。巨额亏损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能力。央行为弥补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不足,采取了输血型的再贷款,但资金规模远不能满足,而且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毕竟还是个新事物,处于试行阶段要其把大部分信贷资金转向小额信贷对于一向具有“城市化偏好”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确实还需要时间和勇气。从资金需求方面看,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成功运行,是解除我国需求型金融抑制的最佳途径。一方面说明农村商业银行的借贷资金不再遥不可及,另一方面,许多由于获得了小额信贷资金支持而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的农户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活广告,在这种示范效应下,需要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农户肯定会有越来越多。随着该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额也会越来越大。.改革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相关建议
3.1 合理的利率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合理的利率是指能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及贷款损失,因此小额信贷利率应该是商业化的利率。首先,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能赢利,这是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能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银行商业化的程度提高,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小额信贷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规模地深 入发展下去。世界上不少小额贷款项目半途而废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亏损,特别是由国际组织,国外资金所资助的小额贷款项目,往往是国际组织撤出之日,就是小额贷款活动的完结之时。这与这些项目长期依靠国际上资金补助不无关系。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能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不能用一般银行对工商业,甚至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在国际上成功小额贷款的存贷差要高达8%-15%左右。在中国,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也较国外简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在3.5%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项目自负赢亏。当然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应测算后确定赢亏平衡点,再加上正常利润来算出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水平来。
看似有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在于支持农业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又要收高利率。其实不然,首先,我们应该指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是商业贷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贫款,不亏损经营,是最起码的商业要求。第二,国内外各种调查都几乎一致地显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利率稍高一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以3000元的小额信贷为例,高一个百分点的利率,借款者一年要多付出利息30元。这一个百分点对借款者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农村信用社来说都是愿不愿意大规模开展小额信贷的关键所在。最后,由小额信贷利率造成的负担与对农民所加的税费负担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税费对农民来说是强制性的,是没有回报的。然而,对贷款来说农民有选择的权力。他可以贷也可以不贷。尽管贷款要付利息,但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当农民认为利息太高,不划算,他们可以不借。关于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各国政府都十分关心农民贷款,特别是扶贫贷款的问题。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也慢慢地领悟出合理利率对小额贷款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执行小额贷款的机构来决定利率水平。制定一个较合理的利率水平对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来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农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很大。从试点地区所揭示出来的趋势来看,当小额信贷比较成熟,群众与信用社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起来,信用观念也建立起来后,有60%-70%的农民都会有小额信贷的需求。如果经若干年后户均贷款达到5000元左右,那么一个成熟的中国小额信贷市场的极限就可能达到3500亿-5000亿人民币。如此大规模的贷款完全靠农村信用社的现行的吸储方法与能力显然不行。而增加农村信用社的吸储的竞争性或间接地通过其它金融机构的拆借(例如把邮政储蓄从农村吸取的 存款返回到农村)都需要农信社有一定的付息能力。这只有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才能做到。
3.2 构建完善的保障制度
农业的双风险性使我们在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过程中,为保证小额信用贷款的良性循环,应规定农户投资的农业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这是一种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转嫁给了社会的有效途径,并且符合分摊风险的互助原理。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农业保险业务,我国自1992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以来,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但由于商业保险机构的商业利润动机和实际政策功能之间的矛盾,使其发展困难重重。实践证明,这种商业化的农业保险模式是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形势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农业保险和农业保险制度。可以建立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明确界定农业保险公司的性质,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确定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确定其主要经营目标不是盈利,其经营目的、方式和规则等都是与商业保险不同。
给中低收入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贷款具有社会性,能增加社会福利。研究表明给穷人贷一美元比给富人贷同等数额的款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农信社的农户小额信贷将服务群体扩大到贫困者或低收入人群,则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行为,而且带有公共品性质。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原理,由于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公共品的供给永远是低于最佳供应水平,即公共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没有任何外部条件激励的情况下,向贫困者提供小额信贷显然是没有动力的。作为反贫困主体的国家,不能将带有反贫困性质的业务完全推给已商业化的农村商业银行,应通过减少税费或资金的优惠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额信贷。如在再贷款利率方面给以适当的优惠以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或调整支农再贷款期限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小额信贷营业税与所得税,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多发放小额贷款。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允许像邮政储蓄等机构进入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这样不仅可以减低因农户业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资金压力,而且通过竞争,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会越来越大,单纯依赖传统的、基于定性信息的风险防范措施必然会带来决策上的失误,导致风险放大。因此,可模仿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防范手段,对小额信贷风险进行量化衡量与防范,比如使用信用等级评分模型。目前,该模型已在一些国家使用,如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 6 国。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确实能够提高对风险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小额信贷的成功率。但必须注意的是,等级评分需要详尽的历史数据,对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农户的征信体系。此外,等级评分模型也不是唯一的,由于借贷技术、客户群、竞争和总体经济环境的不同,以一家贷款机构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模型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家,这也是小额信贷特殊性与复杂性的表现。
3.3加强监管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由于小额信贷本身具有金融和社会双重属性,因此,我们在主张利率实施市场化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政府在小额信贷运行过程中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讲,小额信贷所具有的扶贫的社会属性使得其具有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要求政府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因此我们无法单纯依托市场机制来解决扶贫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调控和监督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我们在强调政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也要防止政府部门和机构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干预和限制。政府应把调控的侧重点转向对我国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一方面,加强优化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和市场化建设,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寻找商业机遇,使信贷资金实现价值增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总之,政府要把职能重点放在创造有助于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方面,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金融环境。
其次,加强小额信贷组织贷款利率监测管理。中国人民银行要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加强对小额信贷利率变化的监控,建立起畅通快捷的利率信息反馈系统,使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小额信贷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迅速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构,要及时有效地向小额信贷组织传达各种金融信息,通过对其进行道义劝告,影响其小额信贷款的投入方向,从而达到引导小额贷款机构规避潜在的经济风险,控制信用,使货币政策发挥最大的作用。将小额贷款利率纳入国家利率管理体系,通过摸索和总结,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要逐步形成与我国的市场化利率体系相适应的监管手段和调控能力,以期达到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资金运营安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鲍静海,尹成远.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何广文.以金融创新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2)
[4] 殷红霞.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效应及风险防范.[J].理论导刊,2004(9)[5] 邓金炉.农村小额信贷利率探析.中国商界,2008;(9):18-19 [6] 黄艳艳.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分析.银行家,2008;(3)[7] 庞正阳.小额信贷的功能演进与发展创新.西部金融,2008;(11):67-68 [8] 沙瑛.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企业家天地:254-255 [9] 张丞,梁丽红.我国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相关建议.科技创新导报,2008;33:131 [10] 曹凤岐,郭志文.我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金融市场:42-47
致谢
我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熊大生老师,因为有他的指导,我在很迷茫的写作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因为有他的指导,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地完成.虽然我的论文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在写作过程中对论文的写作有了很深的体会,要想论文写得好,必须要有很渊博的知识和经验,也要有博览群书,获取别人更优秀的东西。同时,我也谢谢学习中心的老师,他们能够及时地给我信息和提醒我写作时间,使我没有因为工作而疏忽了论文写作。不管我的论文成绩怎么样,但我已经尽力了,我也从中受益非浅,我要感谢给我指导和帮助的人,真心的谢谢您们!
第三篇:邮储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模式比较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模式比较分析
——以温州苍南县为例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小额、分散、流动”为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新型的小额信贷主体及其管理模式蓬勃发展。我县现阶段并存了两种新生的小额贷款模式(历史悠久的县域农村合作机构不作比较分析)---由总行主导型的“邮储银行”信贷管理模式和以小法人形式存在的“小额贷款公司”。本文在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新型金融服务主体在县域社会经济的适应情况,并对构建适应县域特点需要的小额信贷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一、两种小额信贷模式简介
(一)邮政储蓄银行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被称为继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五大”银行。作为其县域分支机构之一——邮政储蓄银行苍南县支行于2008年5月底挂牌成立,由单一吸收存款机构转为经营存贷款等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拥有13个储蓄营业网点,分布在全县八大集镇。
贷款市场定位:为广大中小企业、个私经营者、农户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贷款操作流程分以下两种:一是小额(商户、农户10万元以内)贷款流程:申请受理—现场调查—签约发放,最快需要2天才能办结。二是抵押贷款(5-150万元之间)流程:申请受理—现场调查—上报审批—抵押登记—发放,最快需要5个工作日。综上所述,邮政储蓄银行是以中小企业、个私经营者、农户为服务对象,以生产经营为基本条件,信贷产品以总行开发并试点后推广或经审批推行为主要途径,担保发放的小额贷款模式。成立一年多来,贷款进度较慢,市场份额较低,截至今年9月末(9月份后,国有银行实行贷款规模控制,抵押贷款转向邮政银行增多),各项贷款余额19013万元,存贷比为14.6%,贷款余额仅占县域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0.73%,大量资金一时无法及时投放于县域当地。
(二)小额贷款公司模式
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由本地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浙江天信仪表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苍南县域内12家企业法人入股组建,注册资本1亿元。主发起人持股比例在18%到20%之间。小额贷款公司实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贷款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和财务部三个部门。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市场定位:在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操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是以熟人社会为基础,以保证贷款为主要担保方式,通过其合作银行的个人征信查询系统查询贷款人的信用记录,确定初步受理对象。二是转交风险管理部对贷款申请者进行贷款用途真实性、信用及风险进行评估审核。三是审核通过后,报副经理、经理或贷审委员会按不同权限进行审批发放。四是贷后管理专人负责,其职能包括随时跟踪企业运营及财务状况,配合风险管理部门对企 业进行抽查,发现企业运作异常或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或停止放贷。
放贷审批时间一般2至3天左右,最快的1天以内甚至几小时。贷款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内。
总的来说,小额贷款公司是以中小企业、个私经营者、农户为服务对象,以借贷者的资金周转能力为基本判断条件,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证放贷为主要形式的小额贷款模式。成立以来业务运行良好,满足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多样化资金需求,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对县域金融服务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在开业不足一周内,其贷款总额即达8500万元,直逼放贷规模上限。2009年3月,小额贷款公司向其合作银行--中国银行苍南支行融入资金5000万元。截至2009年9月末,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发放贷款563笔,累计放款29433万元,贷款余额为14998万元,笔数297笔。其中发放三农贷款4566万元,发放微小型企业贷款(主要投向印刷、包装、纺织、塑编等行业)6421万元,发放服务业贷款4011万元。
二、两种小额贷款模式的主要差异
从邮政储蓄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服务对象看,具有共同性:即贴近农户和小企业,以支持农户、小企业生产经营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短期贷款需求,发挥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服务功能。然而,从目前两种不同贷款模式的运行情况看,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成效及信贷作用明显大于邮政储蓄银行。主要原因在于两种贷款模式运行的差异性。
(一)信贷管理制度不同
邮政储蓄银行是全国统一的法人银行,苍南县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县级支行,在实行信贷分级管理体制下,信贷审批权限小,目前最大审批权为10万元,超过部分的贷款须报上级行审批,贷款的决策链过长。以致于贷款环节多、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与县域的个体生产经营户、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时间紧,额度较大、资金周转快等特点极不适应,限制了自身贷款业务的发展。
而小额贷款公司为一级法人,主导了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主要贷款业务操作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所以贷款程序操作实用性强,政策上条条框框的束缚较少,手续简便、担保灵活、门槛低,放贷时间短。灵活自主的贷款管理体制相对于邮政储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
(二)贷款产品设臵不同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五项贷款品种:一是商户联保贷款。即由具备合法经营、固定场所的三个商户组成联保体,单个贷款在10万元以内,利率13.5%。二是商户保证贷款。即对具备合法经营、固定场所的商户,以至少一名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固定职工提供担保而发放的贷款,3万元以上需两个保证人,3万元以下一个保证人,利率13.5%。三是农户保证贷款。即对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18—60周岁)发放保证贷款,保证条件同商户保证贷款。四是农户联保贷款。即由3-5个农户组成联保体,单个贷款在5万元以内,利率13.5%。五是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既对个体生产经营者以自有房产作为抵押的贷款形式,贷款限额为5— 4 15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至上浮10%。以上贷款品种注重保障能力的同时在县域竞争比较激烈。
而小额贷款公司以熟人社会为基础,主要发放以熟人担保、名人担保、公务员担保、知名大企业担保等为主的担保方式贷款。其主要贷款品种分为三类:一是农户贷款,一般在50万元以内,信用或保证形式放贷。二是个体工商户贷款,一般在100万元以内的保证贷款。三是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在100-500万元之间,以知名大企业担保为主。
从贷款发放总体情况来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保证贷款为主,保证贷款比例达90%。二是期限短,均在6个月以内,其中80%为三个月以内。三是利率相对较高,平均利率为16.98%,其中最高利率(19.44%)为基准利率的3.7倍。四是拥有相对稳定的特定客户群体。
(三)贷款对象选择不同
邮政储蓄银行苍南县支行成立一年以来,积极为苍南县的“三农”经济、小企业、个私工商户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也逐步形成特定的包括农户、商业经营户和小企业业主在内的客户群。然而邮政储蓄银行以零售业务为主的市场定位,客户大众化,与其他银行贷款对象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客户数量和贷款规模难以快速增长。
而小额贷款公司重点为能承受较高利率的四类对象提供贷款服务:一是贷款周转型。即因银行贷款到期出现临时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借款用于周转的企业或个人。二是生产急需型。即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由于订单临时增加,短期急需资金者。三是抵押 物缺乏型。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由于扩大生产需要,因缺乏抵押物而无法获取银行贷款的资金需求者。四是季节需求型。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因季节性投入、收购、存储农产品短期需要较多资金的借款者。以上四类属银行信贷产品覆盖的边缘群体,竞争性弱,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四)人员配备不同
邮政储蓄银行的职工由邮政局划转,划转前的职工绝大部分未从事过信贷管理业务,客观上存在综合管理、新业务开发、市场营销等人员缺乏的问题,尤其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信贷管理专业人才。目前苍南县邮政储蓄银行信贷管理人才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人员不足。目前共有信贷人员7人,难以在全县13个网点推行贷款业务,信贷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极大制约着其拓展农村信贷市场的能力。二是对公信贷业务(主要指企业贷款)人员缺乏。目前对企业贷款正在探索之中,尚未发生信贷业务。
而小额贷款公司员工11人,其中7名员工来自金融从业人员,尤其信贷管理人员全部由银行业机构离退人员担任,其从事金融行业年限少则5年,多则20-30年,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拥有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同时凭借着在银行工作中积累的广泛人脉网络,在贷款的营销上建立起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奖励机制不同
小额贷款公司为充分调动和发挥股东、员工及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制定了以下激励机制:一是贷款业务奖励。公司股东推荐介绍的贷款客户、兼职客户经理推荐介绍的贷款客户,均按利 息收入的10%给予奖励;公司员工推荐介绍的贷款客户,按利息收入的3%予以奖励。以上奖励有助于贷款业务拓展。二是经营奖励。保本微利时,董事会给公司只发红包,员工由总经理发红包;盈利较好时,若盈利500万元以上,董事会与公司8:2分成,公司则按贡献给员工发月奖和年终奖。奖励机制直接、明了、有效。
邮政储蓄银行虽然知道有效的奖励机制带来的正面作用。但贷款业务对转型的邮政储蓄银行员工门来说,尚属新业务。目前重点关注的是贷款操作的规范性和信贷资产安全,贷款风险直接与信贷人员责任挂钩。而在奖励方面,尚未建立比较全面的信贷奖励指标考核体系,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情况,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业务能力的发挥。目前总体上存在着风险责任大于奖励的状况。
三、两种贷款模式适应性分析
(一)贷款利率适应性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利率虽然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不高,但与县域其他银行相比较,定价还是偏高。其小额贷款年利率定价为13.5%,为基准利率(5.31%)的2.5倍,高于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农户贷款最高年利率(保证贷款)5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民间个人借贷利率(2009年9月当地人行民间借贷监测利率12.27%)。尤其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贷款对象同质化,使得相对较高利率下的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产品并非是广大经营户或农户的最佳选择。根据人行苍南县支行关于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调 7 查来看,各小企业业主对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产品的满意度评价位居全县10家金融机构末尾。
小额贷款公司细分市场定位准确,绝大部分对象为资金需求急、时间短、对利率不敏感的群体,借款者利率承受能力强。其20.16‰(约基准利率3.8倍)小额贷款利率相对于有特定需求的借贷者来看,反而比较适中,需求较为稳定。
(二)额度的适应性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单笔额度上限偏低。苍南是个私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个私经营规模大小不同,资金需求额度差别较大。另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农户贷款需求呈现大额化趋势。而邮政储蓄银行农户贷款最高额5万元,商户贷款10万元,很难满足大多数农户和经营商户的资金需求。
小额贷款公司单笔额度不断走高。小额贷款公司则从刚成立时限定每笔5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须达到70%的政策限制,已经放宽至目前每笔1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到70%。在额度调整前后两个阶段的实际贷款发放中,调整前小额贷款公司的每笔贷款均达50万元的上限,调整后每笔贷款中80%达100万元的上限,较好地适应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和经营商户的资金需求。
(三)贷款品种的适应性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产品适应差。表现为:一是信贷品种设臵高度统一,与实际需求不相吻合。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产品设臵,在集中管理中并未体现区别对待原则。如商户贷款由总行在某特定城市(浙江义乌)试点后形成统一产品设臵,直接在全国 各县级机构推行,而义乌商户经营情况与苍南县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不相同,致使该信贷业务需求少,难以拓展。二是信贷产品种类少,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开办的信贷业务仅限个人经营贷款,品种只有存单质押贷款、小额保证贷款、房产抵押贷款三类。尚未推出个人消费、企业贷款等产品。苍南县是人口大县(达125万元),个人消费旺盛,消费贷款需求量大。截止2009年9月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42.5亿元,占全部贷款16.4%,其中今年新增达25.2亿元,邮政储蓄银行则完全丧失了此项信贷市场份额。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针对性强。小额贷款公司针对需求群体,设臵贷款品种,在风险可控性较强的情况下,放贷特点更切合借款人的实际,更能满足其贷款需求。因此贷款投放进度迅速,同时贷款质量优良。截至发稿日,未出现一笔坏账。
(四)市场的创新能力
邮政储蓄银行受管理体制约束,信贷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滞后,总体与市场需求同步能力差。
而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决策链短,市场信息反馈快速,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如在资金较为宽松的上半年,由于各行均实行贷款营销战略,信贷市场流动性充裕背景下,小额贷款公司受高利率影响,贷款进展较慢。为了拓展贷款业务,小额贷款公司针对银行抵押贷款市场7折抵押率的额度限制,推出了与银行合作的按评估价100%放贷的“足额抵押贷款”业务,其中的70%由银行放贷,并拥有抵押物优先处臵权,执行银行的抵押贷款利率,30%由小额贷款公司放贷,执行小额贷款公司利率。这样既满足借 款者额度需求,又符合贷款公司的营销意图,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
四、结论与建议
1、苍南小额贷款公司解决县域农户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离在银行机构外的借款者贷款需求。其贷款模式相对较强的适应性,并使其发展有了较大的空间,是符合县域经济金融发展需求的新型金融组织。苍南县联信小额贷款公司实践也基本证明了小额贷款公司制度设臵的正确性。
2、以小额贷款为主导业务的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属于新设的全国性大型银行,目前尚处于成立初期阶段,其县域贷款业务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信贷业务的缓慢发展是一个必然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积累时期,贷款业务开展需要经历一个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但在现有信贷人才奇缺、不推行信贷人才引进机制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有效发挥其支持县域中小企业、“三农”经济发展的贷款融资需求。
3、因地制宜,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合理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县域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强大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得到实践的证明。但要合理发展,不可泛滥。由此,应积极支持县域小额贷款公司的合理设立。以苍南为例:一是经济发达的集镇如龙港、灵溪、钱库、金乡、宜山等允许设立股本金1亿元机构。二是欠发达集镇如马站、桥墩等允许设立股本金5000万元-1亿元机构。三是在无金融机构乡镇如大渔、中墩、石坪等允许设立股本金1000-5000万元的机构。
4、加强监管,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退出机制。在设定准入条件的同时,要明确单一监管部门,并设臵退出机制。即对出现重大违规、违法以及出现坏帐率20%以上的重大经营问题时。即勒令其停业整顿、关闭、清算和退出。另外,要积极贯彻央行和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小额贷款公司可升格为村镇银行发展方向,促使和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
5、发挥优势,扩大邮储银行农村网点贷款、结算权限。邮储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网点多且大部分在农村的特点以及差异化竞争的原则,当前应避免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把小额贷款作为信贷业务的重点,大力拓展农村这一细分市场。一是苍南县邮政储蓄银行应迅速扩大13个储蓄网点的小额贷款权限,扩大农贷覆盖面,以现有的保证贷款品种积极拓展农村信贷市场。二是依托全国统一法人的网络优势,研究并推行多种结算手段,打造便捷、高效、低费率的全国农村结算网络,积极拓展农村中小企业和外出经商、打工人员的结算业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6、立足地方,积极改进和创新邮储银行信贷产品。一是适度提高授信额度。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乡镇,商户保证、联保贷款额度应分别扩大到10和20万元。二是扩大贷款审批权限。取消个人抵押贷款上限,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按照评估价的70%完全由县级机构自行审批放贷,减少审批环节。三是推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随着国家启动内需政策的不断深入,汽车、住房等消费信贷市场不断扩大,应及早占据并扩大县域消费信贷市场份额。四是要立足地方实际,建立浮动利率定价。要根据县域信贷市场的平均利率确定自身贷款品种的基准利率,并根据不同对象、用途、期限、风险等进行加点浮动,满足多样化需求。
人民银行苍南县支行
黄光明 黄孝连 刘玲 卢成夏 2009年11月12日
第四篇:小额贷款公司学习与保密制度
常熟市康欣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学习与保密制度
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保密意识和业务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1.公司学习与保密教育由综合财务部负责组织实施。
2.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半天,必要时可适当增加;个人自学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每年不少于二次。
3.学习内容根据公司实际分政治(含保密知识)、业务两大类。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安排,年底有总结。
4.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走出去与请进来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为检验学习成果,公司每位员工每年至少撰写2篇以上心得笔记或体会文章。
5.每次学习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积极发言,并认真做好记录。
6.严格学习纪律,集体学习实行签到制。确因病因事不能参加者,应事先履行请假手续。
7、公司员工必须严守公司秘密与客户商业机密。一旦发现泄密事件,立即追查,并对当事人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第五篇:反倾销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反倾销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摘要:自WTO成立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反倾销目标国。对中国发动反倾销的不仅有传统的发达国家,而且还包括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本文就是通过对欧盟对华反倾销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形式的比较,来说明征对我国反倾销的国际形式,最后对我国如何应对外国对华反倾销给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反倾销;倾销;国际贸易;世界经济
0.引言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或WTO)框架下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一个合理的贸易保护手段。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根据《WTO反倾销协议》,纷纷调整和出台了各自的反倾销政策。目前全球已有91个国家或地区出台了各自的反倾销政策、法规或条例。反倾销政策已成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际范围内的反倾销摩擦愈加频繁并日趋广泛。从反倾销的广泛性看,不仅有传统的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反倾销,也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同时还有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反倾销,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反倾销已成为WTO框架下世界各国和地区最为常用的贸易救济措施。
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WTO之所以把反倾销视作一个合理的贸易保护手段,是因为倾销本身属于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因此,反倾销的成效理应是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和推进。然而,国际反倾销政策及其实践的结果并没有促进自由贸易,相反却导致了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局面,从而导致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呈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矛盾局面。
1.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产物,它起源于重商主义时期推行的“奖出罚入”贸易政策,是寻求和开拓国际市场、排挤驱逐竞争对手以获得和扩大贸易顺差的重要对外贸易工具,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另一方面,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对进口货物实行高关税政策,在奖励出口的同时,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禁止性关税。这样,既限制了外国产品的进入,又可以使本国的出口倾销产品不能再输回本国市场。倾销一般分为国内倾销和国际倾销。国内倾销俗称削价销售,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行为。这实质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通常由该国的反垄断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约束和制裁。国际倾销指的是一国的出口商以低于产品的正常价值出口到另一国的价格行为。现今所说的倾销指的就是国际倾销。
倾销一出现,西方国家就认为它是一种不公平贸易,反倾销与倾销的斗争一直就没有停过,发达国家纷纷立法以制止倾销行为。1904年,加拿大首先立法对倾销加以制裁,其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新西兰、法国和英国等相继立法,现今已知有反倾销法的国家共93个。反倾销法的历史已有一百多年,2004年美国还专门召开反倾销国际会议纪念反倾销一百周年。
所谓反倾销,指的是进口国当局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来自外国的倾销产品采取强制性措旋,以提高倾销商品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或限制进口数量。根据GATT/WTO反倾销协议,如果倾销成立,进口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可以是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征收反倾销税,也可以接受出口商作出的价格承诺。在实践中还接受出口商提出的数量限制——关税(即对数量限制内的出口商品不征收反倾销税,超过部分则征收反倾销税)的形式。这样,反倾销可以保护进口国受损的产业,同时也保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对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竞争的第三国出口企业有利,产生贸易转移),限制倾销方的出口。倾销与反倾销,从本质上讲,是倾销方与反倾销方之间竞争优势的较量,同时还反映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和成本优势等。一般来说,反倾销的产品是反倾销实施国处于竞争劣势的产业(因此需要政府保护),而倾销的产品则基本上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财政补贴、赚取外汇的倾销除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赢利并持续倾销。
2.反倾销的动因
由于倾销动机的多样化,反倾销的动机也呈现出多样性。
(1)从理论上讲,GATT/WTO八轮谈判使成员方的关税水平大大下降,为贸易自由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前提是公平竞争和市场开放,则竞争的标准就应趋同,但因为存在国际市场分割和不完全竞争,要求经济水平参差不同、比较优势不够明朗的国家都来执行趋同、透明的竞争政策显然阻力很大。而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存在绝对和永久的优势,设置制度障碍就不足为奇,GATT/WTO设置了一套规则,本身就是各国谈判妥协的结果,反倾销协议也是如此。另外,反倾销机制本身的缺陷,再加上各国并没有完全按照GATT/WTO(反倾销协议)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反倾销政策,使得反倾销愈演愈烈。
(2)法律是影响反倾销使用的主要原因。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和贸易保护主义作祟,导致寻求合法而又隐秘的保护工具的国家越来越多。GATT/WTO《反倾销协议》的签订,使各国逐渐认识到这个工具就是反倾销。
(3)霸权主义的存在和盛行、完善的国际反倾销博弈规则的缺乏以及强反倾销示范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入国际反倾销行列。
(4)反倾销作为一种隐蔽的贸易保护工具,与世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当世界经济发展处于增长期时,各国对外经贸政策由于共同的需要而相对开放一些,此时国际反倾销案件会有所下降;而当世界经济遇到危机或受到政治、军事冲突等困扰时,各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无疑会趋于保守,国际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
(5)反倾销还与国际经济格局相关,反倾销案件数量与其经济实力也是对称的。国际反倾销起源于发达国家,三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一方面决定了其对外反倾销案件会越来越多,以保护其产业升级和国内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其产业结构升级要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入国际反倾销行列,决定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比值之差会缩小,尽管其经济增长速度与下反倾销案件数之比的变化与其经济增长速度轨迹是一致的。详细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下反倾销案件数之比,发现其比值比发达国家的比值要大,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意识在不断增强,且加入国际反倾销行列的步伐很快,力度也很大。反倾销本是用于保护国际公平竞争、使进口国产业免受外来不合理侵犯的合法措施,但三十多年的反倾销的发展历史表明,反倾销确有被滥用的趋势。
(6)各国对外采取反倾销措施并不遵循国家福利最大化原则,主要考虑的是产业界的利益和国家产业安全,较少或根本不考虑消费者利益,这将扭曲反倾销决策机制,使反倾销指控易于成立。这从GATT/WTO反倾销协议关于倾销的定义就可以发现: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而未考虑消费者利益。从反倾销程序法来看,消费者意愿在任何环节都无法表达,更难以被接纳。特别是由于各国实施反倾销时,均赋予本国有关的行政机构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反倾销申诉和裁决都只对本国产业有利。
(7)国际贸易的大力发展和各国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国家生产能力过剩,从而不得不另寻市场,导致各国经济贸易政策既要有利于扩大本国出口,同时还要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不受冲击。这就难免会使各国重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从而使加入国际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国家和案件数量越来越多。
(8)产业结构雷同使国际竞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而各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又进一步激化了原有矛盾,要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比较优势不够明朗和真实的各个国家都来执行趋同、透明的贸易政策显然为时过早,阻力太大。既然有的国家比较优势不明显,就势必会设置制度障碍。有的是期望将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时再逐步趋同化,有的则由政府出面制造人为优势,导致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却难以出口商品,这些都会进一步强化反倾销机制的作用和实施。
3.反倾销的国际比较
30年多来国际反倾销明显呈现出强化趋势,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重点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反倾销的形式。
3.1
欧盟对华反倾销
自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欧盟就一直是反倾销法的坚决实施者,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GATT/WTO)反倾销守则还受到欧盟反倾销法的重大影响。30多年来,国际反倾销法的影响越来越大,从欧盟反倾销法及其实践来看,其影响也极其深远。十年前,印度、埃及和巴基斯坦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投诉欧盟反倾销“零幅”计算法,就足以说明问题。欧盟也同时是迄今为止国际反倾销案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了解欧盟反倾销特点,对于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在对华反倾销中,欧盟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历史上也正是欧盟揭开了对华反倾销的序幕。
3.55起,占17.3%)。值得指出的是,WTO成立后,欧盟、印度、美国、韩国、新西兰、土耳其、波兰、秘鲁等国家加强了对华反倾销的力度和进程(对华反倾销案的比例高于其在国际反倾销案中的比例),且欧盟对华反倾销依然名列前茅。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地位,与其在国际反倾销中的地位是对称的。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占全球反倾销案件比例,20世纪80年代为1.48%,90年代上升到2.16%,提高了45%还多。以此推测,本世纪头十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将共达94~112件,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华反倾销案的两倍!而且涉案金额(单案和全部案件的平均水平)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大。1997年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案已不接受我方的价格承诺结案,特别要注意的是,我国加入WTO后,欧盟仍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执行现行政策,视中国为特殊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只有积极应诉,欧盟方可能逐渐给予我方企业“市场经济”待遇,但欧盟接着可能会启动对华反补贴指控,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并及早行动起来,方可防患于未然。
3.1.2欧盟对华反倾销产品比较
WTO成立以来到2013年底,国际反倾销案共计2646件,重点指控钢材、化工、塑料、机电和纺织产品,五项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共有2053件。这些产品也是欧盟反倾销的重点产品,1980--2013年欧盟对外反倾销指控的产品重点在于化学药品、机械、纺织品、矿石和电子产品等。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指控重点是化工、钢铁、其他金属和纺织产品及医药、土畜、食品、鞋产品(杨仕辉2002),其中欧盟对华反倾销重点在指控化工产品(约占40%)、纺织、机械和电子产品(合计约占40%)。可见欧盟对华反倾销的重点指控产品与外国对华反倾销指控的主要产品基本相似,基本上都是化工、钢铁、其他金属、纺织产品以及医药、土畜、食品和鞋等产品。这就警示我国要重点加强对这些产品的监控和管理,出口这些产品的我国企业更要努力消除低价竞争行为。
此外欧盟对华反倾销示范效应十分强大,如欧盟首次对华反倾销产品约有三分之一被其他对华反倾销国家所继续指控,效仿密度为45%,溢出系数达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