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支持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对中小企业和需要燃眉资金致富的农民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在解决困难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是一个刚发展的新生事物,小额贷款公司均处于试点阶段。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没有关于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可借鉴,还处于在摸索中前进。从经营现状看,面临资金少、融资难、盈利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等瓶颈问题。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资本规模小,信贷供给能力有限。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被限定在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且规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融入资金,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在正式成立前,对需求市场已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开业不到两个月注册资本就已基本占满,而需要资金扶持的企业和农民对资金的需求还有增无减,影响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融资比例低、融资渠道窄。按照政府出台的政策,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就使资金规模受到了限制,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并从目前看,大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无资金拆借权,农村信用联社也不对外拆借,只有农业银行一家可以通过批发贷款的形式融资,但至今总行也尚未出台融资政策。
三是盈利周期长。小额贷款公司运行初,由于先期投入资金较大,本身资金规模小,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再加之农村业务成本费用较高,在资金无风险的前提下,三年内将处于微盈利状态。如果剔除资金成本,将处于亏损状态,使以发展成立村镇银行为目标成为泡影。
四是抗风险能力弱。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业务品种本身就具有高风险,而农村市场贷款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很难形成自身积累,一切风险均靠公司自我消化,价格覆盖风险成本的概率较低。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适当提高银行融资比例。在融资上,各级政府要和相关金融机构接洽协商,为小额贷款公司搭建平台,以解决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融资比例可提高到75%以上,增加农村贷款的资金支持,以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此外,应赋予小额贷款公司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资格,享受与农村金融机构同等待遇。
二是给予优惠政策。为了确保农村贷款业务的合理收益,针对新型农村机构盈利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成本负担重的现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之后的三年内,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扶持,使之尽快得到发展。同时在税率及税收减免等政策上,比照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字号金融机构,给予同等对待,维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
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为鼓励全民企业,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对小企业发展应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如成立担保公司、给予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和用人机制,帮助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开发力度,促进和提升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强对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管理,提升自身融资能力。
作者: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审计局
第二篇: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www.xiexiebang.com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晋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己历经十个年头,小额贷款行业在中国仍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小型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等小微客户,对缓解“三农”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过几年高速发展,经营风险逐渐加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亏损面达到16%。退出市场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无奈的选择。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有关金融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与潜在风险逐渐显现。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猛,央行统计数据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从最初的7家试点跃升至2014年12月的8791家,贷款余额也达到了9420.38亿元,从业人员超10.99万人。
小额贷款公司特征明显。作为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的专业放贷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公司规模小、借贷额度小、服务对象小的特征。据统计,小额贷款公司平均注册资本0.94亿元,单户借贷金额在70万元左右,有的小额贷款公司户均贷款不足6万元,是真正的小额贷款服务。但是,全国小额贷款
www.xiexiebang.com 8791家,覆盖范围大,贷款余额近1万亿元,己成为社会融资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在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定位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主体地位,认定为一般工商企业,不属于金融机构,难以享受正规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比如:小额贷款公司与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一样承担支农责任,却享受不到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和定向补贴政策;不得在税前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也不得将逾期90天的利息收入冲抵当期利息收入应纳税所得额,而银行、担保等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税前扣除拨备;目前小贷公司的营业税率为5.6%,所得税率为25 %,而金融机构的所得税率为15%;在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物监督等有关事务时,也因企业性质问题面临诸多不便。另外,在法律诉讼方面,与小额贷款公司相关的贷款纠纷案件往往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定调整,法律保障力度有限。
一般工商企业的身份限制使其不具备进入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的资格,只能到银行办理一般性贷款。银行的给予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以上,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同业拆借的利率。而且一般性贷款需要公司提供资产作为抵押,但是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的大都是流动性资产,因此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融资成本高。
www.xiexiebang.com(二)融资渠道受限,经营存在瓶颈
商业银行是小额贷款公司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规模难以满足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需求。事实上大量小额贷款公司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有些省份统计显示,只有不到20%的小额贷款公司获得银行贷款,且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占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比重极小。银监会还曾下发《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将小额贷款公司位列五类主要外部风险源之一,因此建立“银贷”合作并非易事。近年来,各个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自己的“小贷新规”,试图在提升融资比例、扩充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一些支持。但地方政府出具的这些政策效力有限,大部分难以真正落地。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债券、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试点业在部分省开展,但小额贷款公司的大部分资产本身并不被金融机构视作可证券化的优质资产,融资规模有限。
(三)监管短板日益明显
目前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两个层次的监管,2014年5月,成立了全国性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协会主管部门为银监会,同时接受引荐和央行指导,所以第一层次的监管部门是银监会和央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监管权都归属地方金融办,所以第二层次的监管部门是地方金融办,两层的监管部门都是监管金融机构的,却未将其界定为金融机构。地方金融办毕竟在人手、权限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不断增多,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缺乏中央层面的统一监管成为制约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www.xiexiebang.com
三、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健全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分类管理
政府应出台一整套支持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政策和监管体系,为小额信贷公司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小额贷款公司应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或转型为贷款类金融公司,才能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有效实施分类监管。评级结果作为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依据。对评级结果优秀、经营情况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优先进行增资扩股、扩大其融资渠道、批准新业务等;对评级结果不良、经营情况较差的责令其整改,情况严重的由工商部门负责吊销其营业执照。通过分级,能够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优胜劣汰和行政退出机制。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目前也面临融资难题,而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是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再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从2013年开始,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拓宽融资渠道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拓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与银行合作的“助贷”模式,即银行是“出资方”,小额贷款公司扮演“咨询方”、“中介方”的角色,负责找寻客户、初步审贷、贷后管理,由银行出资,双方
www.xiexiebang.com 共同承担风险;二是与P2 P借贷平台合作模式,由线下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P2 P网络进行线上营销,最终使借款人与网络平台上提供的投资人达成交易,获得贷款;三是向各地政府积极设立小额贷款在贷款公司申请贷款;四是通过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转让资产及贷款资产收益权;五是发行债券和优先股;六是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国内或国外的交易所上市等几种融资方式。多种融资渠道,实现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多元化,增大公司的经营规模。
(三)扩大公司经营范围,加大公司产品创新
本次的《征求意见稿》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从原来的“办理各项小额贷款”,调整为“以贷款业务为主,按照监管机构批准的业务范围,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本外币业务: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小额贷款;办理票据贴现,但不包括转贴现;买卖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开展权益类投资;贷款转让业务;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债券;办理商业承兑;对外提供担保;企业财务顾问;代理销售业务等。”另外,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跨省经营,实际上是打开了小额贷款公司专业的金融公司发展的通道。小额贷款公司要抓住机遇,积极拓展以上业务。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中推广小额贷款的主力军,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各级农村信用社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农户的信贷投入并保证贷款效用的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农户
前 言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户服务的办社宗旨,立足农村、以农为本,在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创建信用户、村、镇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这一做法简化了农民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较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但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约束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性质,与资金运营的基本原则有所冲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缺乏后劲。
1.贷款的安全性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相冲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这 一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生产和生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投入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当前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导致农村信用社往往会高估农业经营的风险,出现“惧贷”现象,而农户由于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缺少对市场前景的判断能力,往往会低估农业经营的风险,出现“盲贷”现象,二者的矛盾将使有限的小额信贷资金难以发挥效用。、2.信用担保方式在中国农村现有的信用体系中要保障资金安全操作非常困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贷前调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乡村党政组织的推荐、介 绍,对农户信用状况的评估也更多的是建立在感性认识而非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信誉低者偏好赖账,发展潜力小的农户对资金需求大,需求最急切,有些农户在签约前会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农村信用社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前,并不充分知道债务人类型,同时,农村信用社在给农户发放贷款后,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贷款额度小、笔数多、户头多、工作量大,使得监督农户不要从事那些可能会使贷款难以偿还的事情显得困难,进而影响信用社收益行为,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短视”,有些地方对信用村的建立做表面文章。对农民资信的评定,把关不严,敷衍了事,结果使评出的信用等级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信用村农户贷款到期偿还率较低,甚至出现有些农村信用社对借款逾期多年的农户也发给“贷款证”的情况。
3.农民认识上的偏差,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道德风险更为突出。目前在农村,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是“支农”的,又是“扶贫”的,是国家无偿提供给农民发展生产,还不还都无所谓。有的贷到钱后,不是用于发展生产,而是挪作他用。有偿还能力的也不主动还款。
4.小而分散的经营模式存在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经营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农村信用社作为市场竞争的一个行为主体,也一 样需要规模经营。分散放贷,固然是分散了一定的风险。但与此同时,贷理管理的成本也会随之大幅提升,管理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二)操作方式局限,信贷队伍力量薄弱,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变味”,优势难以显现,社会效益削弱。
1.贷款目标群体选择缺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以农户自然人为对象,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内向农户发放的不抵押、担保的贷款。一方面,农户 小额信用贷款规定发放的对象是有信誉的农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与农户的信誉有关。另一方面,按照农村的传统习惯和经营意识,农民较为保守,担心贷款到期无法偿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借款,信用社又规定原欠贷款的农户要借新贷款必须还清旧贷款本息,这样,借款的人一般都是那部分有社会活动能力的人,而那些忠厚的低收人群体缺少信贷支持,这就限制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目标群体选择空间,使小额信用贷款失去了开办的初衷。
2.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相对较长的周期不一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一般为一年,这对于种植瓜菜等传统农业是可行的,但对于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种植,如胡椒、橡胶等长期经济作物显然不匹配,影响了小额贷款的实施效果。
3.农村信用社管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力量薄弱。从当前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情况来看,各信用社一般配备l一2名专职信贷人员,而每个乡镇农户一般都在一千户以上,多的达到4—5千户,如果按10%的农户得到小额贷款的支持,农户最多的要达到400--500户,平均一名信贷员要负责200多户,从贷款的调查到发放,都显得力不从心,选不能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直接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开展。
(三)各方认识的“错位”,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缺乏足够动力。
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对的是千家万户,规模较小,只能解决农户一般性的生产、生活资金困难。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很难直接快速而立竿见影地显现基层党政领导的政绩,因此,部分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领导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活动表现“冷淡”。同时,部分农村信用社长期贷款垒大户形成的惯性思维难以及时转换。部分信用社没有很好地正确理解开办小额信用贷款的意义,认为这项工作费时费力,畏苦畏难,不积极主动发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出现了“怕逾期、怕难收、怕超标”的“惜贷”、“惧贷”思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上级的工作部署。贷款利率较高,也影响了农户借款的积极性。《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幅度适当优惠。但信用社在执行过程中,过多考虑自身的利益,图方便管理,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不管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还是其他贷款,都按上浮40% 的利率执行,不符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规定,也损害了农户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农户借款的积极性。
二、对策
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从自身出发,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各自地区实际,加以解决规范,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走上快速、正规的发展轨道。
(一)以塑造农民信用为根本,致力于建立农户信用体系,以信用保障贷款的安全,以安全保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优化农户信息资源,建立农户信用体系。在农村,农民之间的长期交往、多次交易即重复博弈中,关于个人资信的信息已经充分外化,沉淀在民间关于个人资信的信息存量是很多的,只不过对于信用社而言,其现有的管理方式要发现这些信息显然成本过高。可以借鉴国内外小额贷款扶贫的实践经验,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村贷款中心,实现对散落于民间的关于农民个人资信状况信息的利用。村贷款中心由3—5个村干部和农民组成,并定期召开中心会议,会议内容包括督促社员按期还款、交流经验、相互激励、互通信息、提供和传授实甩农业技术、传达有关贷款政策内容。通过村中心,就可以甄别贷款人类型,剔除掉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不讲信用、违法乱纪、不讲民间道德的人,而且对农户贷到款后的行为选择也可以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民间监督。这样,可以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生或增加发放量,并为实现资金安全构筑了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线,最终可以提高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农户档案,以自然村为单位,一户一档,详细记录农户用款、还款情况,为做好农户信用评估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提供依据。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也就是把朴素的、不太规范的民
间信用规范化、制度化,由不太正规的制度变为正规的制度,村贷款中心相当于一种过滤假信息、提高识辩率的组织安排。在这种制度框架下,通过长期交易对象的相互监督,农户和信用社之间的信息结构得以优化,信用社间接地有限介入农户生产过程,减少了信用社的成本。同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问题通过这些民间性制度安排也得以有效防范。
2.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推进信用村(镇)建设。传统的支农贷款的发放一般都是信用社“孤军作战”,在贷款发放的“量”和“面”上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这也是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信用社自主发放贷款与发挥地方党政组织作用的矛盾,不同程度存在着农村信用社“独 撑门面”和行政干预贷款等现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的作用,是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环节,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熟悉农户情况的优势,在贷款目标群体的选择上,以支持农民奔小康为目标,对那些忠厚的低收入群体给予适当支持,增强“造血”功能,通过村贷款中心,对农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 定,并以此作为核定贷款限额的依据,这样做,客观上要求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要贴近农民,熟悉农民,了解农民的疾苦,与农民打成一片。同时,也要求农民群众充分依靠党支部、村委会,与他们保持联系,有困难及时向他们反映,使信用社、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和农民紧密联系,极大地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逐步加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必将产生农民增收,信用社增盈的效果,促进信用村(镇)的建设,也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建设。
(二)以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不断丰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方式。
1.贷款期限要与贷款用途相结合。农村信用社要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深入农村及时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和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不同的贷款用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期限。
2.建立农业信息预测体系和贷款保障机制,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由于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农业是一个低收益的弱势产业。自然灾害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市场风险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要由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和信用社建立农民信息中心,通过增加对农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功能,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信息咨询和市场价格的调节,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识和了解,种什么、不种什么,由农民自己来决定,不能采取行政化的手段强制农民,更不能采取垄断经营的手段侵害农民的利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增产义增收,贷款的偿还也得到保障。同时,地方政府要从农业发展的高度和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与农村信用社共同出资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险基金,以解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补偿问题,确保农民增收和信用社发展。
3.进一步完善信贷服务网络。农村信用社既要为广大分散的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便农民借贷,又要讲求经济核算观念,尽量精简人员,这就对农村信用社的服
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量大,需要农村信用社一方面要减少内勤、增加外勤人员,并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并发展培养农户联络员,吸收农村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员帮助信用社发展业务,逐步形成县、乡、村、组各层次都有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人员的服务网络体系。
4.理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外部政策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职能定位,使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在法律保障下正常开展。二是理顺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环境,对农村信用社办理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免征营业税,通过这种机制鼓励农村信用社增加对农户贷款的投放;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减少资金占压,增加支农资金供应。
以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给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注入活力。
(五)三、结语
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通过过细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推进这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姜艳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
[2] 韩红.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 [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2)
[3] 杨威.浅析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 2007,(09).[4] 林丽琼.小额信贷:近期文献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5] 何敏峰.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的政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 2005,(06).[6] 王群琳.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7] 杨序琴.小额信贷发展的占优均衡:福利主义宗旨与制度主义机制的有机融合[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02)
第四篇:大桥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大桥公司存在的管理问题与对策
1、劳资双方没有形成双赢的机制,还是都“盯着钱”说话,缺乏企业文化的引导和凝聚力;
2、公司普遍缺乏对员工的岗前集中技能培训,是直接分到各车间生产线,名义上让老员工带,实际上作用效果很差,严重的影响着生产效率;为了节省培训费用,最后在生产过程中付出更大的成本;
5、公司一多半的管理问题都不是真正的管理难题,但为什么又天天发生呢?因为与这些问题打交道的人,要么处于懒惰,要么处于私心,要么为了投老板所好,而将这些问题臵于一旁。
6、整个生产过程无人控制,没有专人以及专门的机构做统筹管控工作。
7、整个生产过程流通不畅。
8、我们的生产管理人员并没有以企业的利益为重。
9、公司的通病:有人管事,但无人管那个管事的人。
10、重复采购配件使库存增加。
11、有料不发延误生产。
12、企业出不了货,毫无疑问,企业错了,但企业内的人却谁都没有错,那这企业的错究竟是谁犯的呢?责任究竟该由谁负呢?
13、采购不及时,缺乏统筹计划性,导致生产急需配件无法到位,影响生产设备利用率。
14、物料管控严重失控。
15、公司完全依赖于经验的师傅
16、公司天天在花钱,却不在省钱。
17、老板,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厂那么没日没夜的忙,钱花的不少,但效益却不高?
18、工作标准的不统一、不物化、不稳定,就只能执行“人治”,因为“人”在此时已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成为了各种管理标准的“载体”。标准在人心,判断当然也自在人心,对错也只能由人心来定,所谓的规则和“法治”根本无法实现。
19、公司培养这种博弈能力,比建立无数制度都重要。因为所有的人,当自己要被制度制裁时,都能找出一万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理由是否成立,却不能由制度本身去认定,就如同法律本身无法认定事实,而只能靠检查官、律师、陪审团等几方的博弈才能认定事实一样,博弈是认定事实的条件。20、老板在公司,下属却像只温顺的“羊”,但究其实质来讲,大多数管理人员只是通过温顺服从的外表,来掩饰其不动脑筋,随波逐流的生存方式,他们真正维护自己利益的方式却不一定为老板你所知。
21、面对原材料大幅上涨、用工短缺、成本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难以为继,盈亏系于一线之间。为了挽救企业,需要痛下决心,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管理变革举措,然而却往往收效甚微怎么办,原因何在?
22、让企业资源计划瘫痪的公司
24、官僚化的企业
25、半途而废的企业
26、人情管理是公司的“死结”
27、公司处于无组织状态,管理人员人人成为不需负责的人
28、人情管理将使企业失去“变”的能力
29、企业人员拉帮结派
30、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只有“自己人”才能生存的企业文化
31、如何让生产计划得到执行?
32、如何让生产计划细化到每人每天?
33、如何打造高效敏捷的生产管理模式?
34、如何预防和处理生产异常?
35、如何通过排查减少不良
36、如何提高采购准交率杜绝欠料
37、如何降低库存
38、如何提高订单准交率
39、如何通过员工激励提高生产效率 40、如何通过现场改善提高生产效率
41、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42、如何将责任落到实处
43、如何做好技术维修部门的管理
44、如何进行生产线的改善
45、快速出货怎么办?
46、急单、插单怎么办?
47、订单尾数怎么办?
48、物料拖欠怎么办?
49、计划无法达成怎么办? 50、延误交期怎么办?
51、采购维修物料回不来怎么办?
52、频繁报废怎么办?
53、做做停停怎么办?
54、仓库堆得满,货却出不来怎么办?
55、公司对产品没有统一价格,造成业务员相互打价格战。业务员没有划区域,一家客户多个业务员去联系。
56、生产质量无法保障
57、部门分工不明确,出问题相互推脱责任
公司需要的是实用,而并非需要什么解决方案。“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这里希望探讨的是;我们精心准备的这些答案是企业问题中的一部分,或者说符合企业现实实际的,很多企业管理喜欢把他以前企业的管理带到现在的公司。这其实是很多公司管理的一个误区;很多公司,很希望搞“复制”,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拿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往上套,十有八九会失败的。我们是在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80年代在深圳,我国第一个电话机生产企业,从一个拉长到一个领导五千人的集团的生产总监,天天就是解决这些问题,要是每天来列问题,一天能列出1000条,因为每一个企业现实中的问题都会有差异,解决
方法也根本不同,一定要根据现实来解决解决。
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服务”,通过提升管理来最大效率的适应公司的资源,1、人力资源;
2、物力资源;
3、财力资源。
信息爆炸的增长,信息的透明化越来越开放,单靠以前的垄断和不透明来赚取差价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代人对金钱的追求。
只有通过“服务”来最大程度的削减企业的费用、增加企业的收入,通过管理来提高效率,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无法生存下来。
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源的重要性
物质资源包括原材料,资金,人脉,占地面积,厂房,办公大楼,业务来源,市场占有份额,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文化等,作为企业生产,产出,高效运行的必要组成元素和构成部分,企业管理是为了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分配,使得组织内部和外部高效运行,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目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物质资源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决定企业目标能否达到期望效果或者超标的前提和保证,由此,物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企业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人才工作的环节就是四个字:选、育、用、留。我结合上海华琼企业的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理念、政策、制度、文化简论之。
企业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
一、理 念
(一)人才是第一资源,爱人才,就是爱企业。
为了体现对人才的重视,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爱人才,就是爱企业”。这条理念,给整个企业明确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学习”的氛围。特别是领管教人才(领导者、管理者、人才培训),更要高度热爱人才,爱人才是爱企业必备的特征。企业有多种资源,而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的意思,就是其他资源都是人才创造的,人才是起始资源,是
起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爱护人才,就是爱护企业。
(二)人才为本,文化为根。
把企业看作树木,人才就是树干,也就是树的本,文化是树根。这棵树是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完全取决于树根的发达和树干的壮大,所以,一直坚持实践“人才为本,文化为根”的理念,积极造就人才,建设文化。本,就是根本、根源、本源。云清企业把人作为根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相信人、依靠人,把人才作为发展企业的根本和基础。
(三)人才的要素:三性一感。三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一感:责任感。
企业提出了“人才的三性一感”。三性就是: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一感就是“责任感”。这条理念,明确规定了人才的特征。主动性,是人才的第一特征。人才,都是在行动上非常主动的人,不满足现状,总想改善,总想做事,不等不靠。创造性,就是不循规蹈矩,不抱守残缺,不顽固不化,善于发现新事物,善于创造“新理念、新思路、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新工具、新商品、新领域、新客户”。独立性:不依赖领导,不依赖他人,自己想办法,自己研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责任感的体现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事情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团队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责任感的自觉,就是成熟的标志。三性一感,万磁企业明确了“选、育、用、留”人才的思路。
(四)企业员工,划分五个级别:人渣、人员、人手、人才、人物。
人渣:在企业内,游手好闲,无事生非,不务正业,挑拨离间,挑起事端,也就是刺头,捣乱分子等。这类人对企业来说,是负效,起副作用。人员:在企业内,不像人渣那样惹是生非,但也不起正效,属于庸人之列,只领工资不做事,贡献几乎为零,也就是零效。人手:人手是别人的帮手,虽然不能独立做事,但可以做别人的帮手,这类人起的作用是正效。人才:人才是有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和责任感的人,能独立承担工作,独立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负责的工作和事业中去,责任感很强,是企业最需要的人。人物,就是有思想、懂战略、有影响力的人才,这是企业的高级领导者。把企业的人才,进行粗略划分,能让我们思路更清晰,如何造就?如何使用?如何激励?
(五)分清五种思想:打工、上班、职业、事业、使命。
打工是最低级的思想。打工的思想是对待工作最低级的思想。打工是打短工的思想,没有长期打算,没有奉献思想,打工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挣钱”,甚至是为了“骗钱”,出工不出力,把个人利益臵于整体利益之上。打工者把工作看作是为别人干的,没有长期打算,没有扎根思想,没有团队意识,没有敬业精神。打工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挣钱。这种思想的恶果就是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能拖则拖,能拉则拉,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造成大量的豆腐渣工程和不合格产品;对待团队,是流浪游击,不扎根,没有归属感;对打工者本人,往往做的是贬值性工作,即年龄越大,个人价值越低,主要是体力劳动,是老无所养,等年老体衰时,再也没有单位愿意使用。
上班的思想比打工进了一步,仍属于低层次思想。上班思想比打工思想进了一步,比打工的纪律性和归属感强了一些,但还是以熬时间为主,出工不出力,上班的人最明显的特点是“混日子”“熬时间”。经常看“时间”,盼望早一些下班,快一些下班。上班思想的人,最希望就是假期。这种思想的特点是,“磨洋工,熬时间,出工不出力”。其危害是对工作不尽心尽力,工作时间,看报纸、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听歌、看电影、打游戏,或与同事闲聊,总是盼着下班的时间早点到来,把工作场所当成牢房一样,这种人对团队贡献很少,甚至是“负贡献”。说消极的话,对表现积极的人给予讽刺打击,制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团队的积极气氛和进步。对他本人,每天浪费生命和时间,没有进步,没有成长,没有贡献,没有责任,当然也没有成果。得不到提拔重用,得不到奖金和高薪,害了团队害自己,让自己更加懒惰,更加无能。
职业的思想又前进了一步。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职业,有了敬业精神,有了职业道德,有了初步的责任感,有了上进心。工作时间内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这种人在单位受欢迎,对团队有贡献,自己通过努力表现,获得荣誉和奖励,对自己、对团队都有好处,以职业思想对待工作的人,往往能成为他人的帮手,也就是“人手”。我们大桥企业的人最低也应该有这种思想。
事业的思想又上了一个层次。把工作、把做事当作自己的事业,工作起来不分场所,时间上没有上下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人前人后一个样,从工作中体会到快乐。回到家里依然工作,下了班还是工作,心中想的全是工作。这样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能享受工作过程的快乐,也能享受到创造的成果,这种人从来不把工作当别人的事,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从来不用别人催逼,总是主动的工作,快乐地工作着,工作中快乐着,把自己和工作融在了一起。有这种思想的人,最显著的特征,是有很强的责任感。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这种人越多,就越容易成功。
使命的思想是最高境界。把工作当作“是用生命去做的事,用生命去完成的责任”。古代的荆苛,为了国家的安危,去刺杀秦王,他很清楚,刺杀成功,他会死,刺杀失败,他也会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有无数英雄人物,如刘胡兰被敌人铡刀铡死,董存瑞用双手举着炸药包炸敌人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敌人的枪眼,这些人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使命来做,所以,共产党才可能带领弱小的军队打败了国民党的八百万大军。张瑞敏先生就是把“中国制造”誉满全球当作自己的使命,所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在那么不利的条件下,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我们要努力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力争达到使命的高度。
试述信息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 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实现面向客户的集成化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对企业管理进行重组和变革,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更为便捷,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逐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发展,通过四流系统将原来管理金字塔体系打破,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通过这个主线条衔接并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部门的数字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随时调用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所有数据,即实现资源共享,又实现实时监控,同时防微杜渐。这样,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数字化管理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题:昆山大培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蔡宜果 指导老师:王建华
内容提要
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管理,错综复杂,人心的管理是其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深入人心,但实践不够。为了实现企业车间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高绩效,高效益,同时为了实现企业车间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节省珍贵的社会资源,本文通过对企业车间实际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认为,企业应该重视车间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利用。培训的重点应该是态度培训。员工建立了正确的态度,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掌握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从而使企业和个人双赢。同时,本文从侧面也强调企业车间员工自己也应该为了自身的发展,自觉地端正态度,积极地参加企业的培训与开发的活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与开发
态度培训
目录
一、存在问题
(一)果皮垃圾乱扔
(二)大量原料、不良品的废弃
(三)员工情绪低落
(四)时间、空间安排不当
(五)公司不当的对策
二、解决办法
(一)知识培训
(二)技能培训
(三)态度培训 1,信任培训 2,国际主义培训
3,人才过剩-企业著名培训
三、培训认识上的误区
四、结尾
正文:
昆山大培公司车间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昆山大培公司,是笔者所在的公司。它是一家办公用品制造公司,是法国独资企业。公司人数约1500人,正式工约700人,临时工约800人。
该公司车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果皮等垃圾乱扔;生产原料、不良品大量废弃;员工情绪低落,工作绩效低;时间、空间安排不当;以及公司对此采取的不当对策,等等!这一切都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可谓,听之,如雷贯耳;见之,触目惊心!一些经理对此惊呼:需要管理,加强管理,严厉的管理!于是,命令、指示一个一个地传到车间。结果呢?一段间过后,老毛病又犯,浪费仍然严重!低绩效,低效益仍然没有改变。
到底该怎么办呢?不难否认,长期形成的不良的工作作风,确实需要加强管理,但不是严厉的管理,而是一种对普通员工的全面素质的培训与开发的一种管理。它着重从素质修养——即态度的方面进行培训与开发。
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
(一)果皮垃圾乱扔
果皮等垃圾乱扔,这很明显是员工的素质修养或者说是工作中的态度问题。对此,一些经理简单地下达命令禁止!否则,罚款,等等!结果为何不明显吗?因为这是“小事”,没有人能跟着一个人,不允许“不想麻烦又想立即扔掉垃圾的员工”乱扔垃圾。即使厂区安装了闭路电视,可是有关管理人员也不会去过问,他们似乎都在认为,人多,过问得了吗?不问,又怎样,过一会,清洁工发现,不就干净了吗?更何况,闭路电视还有盲区呢!
这种情况,确实很难靠命令去消除员工的不良行为以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而事实上,这不是小事,这是一个企业整体形象的体现,是塑造一个企业文化的开始。退一步讲,就算是小事,那么连这点小事就没有做到,还怎么进行深入的“5S”管理?难怪,低效益的企业状况难以发生质的改变。
因此,只有对其进行长期的素质修养的开发,并进行短期的强化培训,以建立正确的态度,才能有效地实现“5S”管理,进而使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当然,这态度培训是、需要很高的技术能力和艺术方法的。这将在后面阐述。
(二)大量原料、不良品废弃
大量原料、不良品废弃!是什么原因呢?是员工故意扔掉的吗?不可能或几乎没有。很少有人去做既损人又损已的事的,除非极少数的精神失常者,但这构不成企业的大量资源浪费。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1、是为了完成表面上的“5S”清理工作,为了方便,把可以回收的不良品,作为废弃物,一并扔掉。事实上,只要是不良品制造出来,即使可以回收,也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不良品的产生不是由于技术方法缺乏就是由于态度上的操作失误所致。
2、原料中放入添加物加工时,有异物混入,造成了浪费。而这大部分是可以控制的。
3、是由于管理不善,质检人员没有把好关,而让不合格的原料进入公司。
等等,哪一条原因与人没有关系?哪一条原因不是由于工作态度的不正所致。因此,除了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要对其态度进行培训。
(三)员工情绪低落
员工情绪低落,工作绩效低!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车间主管、领班等到管理不善,挫伤员工心理,造成了员工缺乏积极性。这相对于企业政策来说,是较短期的,但也很重要。
2、企业政策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这将长期影响车间员工的绩效。即使车间管理的好,员工也不能长期留住,只能使离职率居高不下。这必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即使是最简单的上岗操作培训,对于众多、频繁来说,也必将是很大的浪费。
3、员工私人的偶发事情使情绪低落,工作绩效低,这一点构成主要原因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如果车间的气氛好,不仅能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消除或减轻员工私人的烦恼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员工在家心情不好时,宁愿上班的原因。如果企业的政策好,那就是锦上添花 了。
现实中,企业的政策与车间的工作气氛是相联的。企业政策是车间气氛的基础。基础不好,再好的车间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车间不好,企业好,员工也会因为喜欢企业的整体而有好心情工作。如:企业高效益、高工资、高福利等等!
因此,这里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车间主管、领班等管理人员。而为了有效地培训车间管理人员,而又必须加强对整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企业政策对整个企业特别是车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起决定的作用。俗话说:小制度斗不过大制度;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名师出高徒,等等。
(四)时间、空间安排不当的问题
另外,再加上时间、空间被管理人员安排不当,浪费就更大了。因为,它的安排不当,不仅直接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机械重复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时间的浪费。这样,时间的浪费就必然造成了低效率、低效益。当今,时间、空间成为了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它的管理也成为了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对车间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是车间人力资源培训的瓶颈。它主要是管理技能的问题。
(五)公司不当对策的问题
上面的“5S”管理的不好,只是企业几乎停滞不前的表现和征兆,最重要的是企业资源大量的浪费,即生产成本的增加。据文中的公司介绍,最近几年销售额都是几亿元人民币,可利润也只是几百万元,甚至去年亏损。主要原因就是生产成本中的原料消耗最为严重。正是它,成为了该公司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他们做了许多努力,正当现在仍在努力。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正是本文要着重分析探讨的核心问题。
1、公司高层认识到“成本太高,要降低成本”,于是,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减少车间人员数量”的问题上,而不是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开发培训车间人力资源”的根本问题上。不知道中国经理们为何没有告诉总经理,也许告诉了,但这个外国总经理不认为是。归根到底,是该公司没有或不够重视车间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培训,没有认识到培训与开发车间人力资源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乃至辉煌的成就。
车间里的员工,虽是普通的员工,但他们亦是人力资源,而且是根本性的,具有群众基础性质的人力资源。公司五年前将人事部人力资源部,可是企业高层有多少人将车间员工,视为根本的资源呢?即使是资源,他们开发了吗?开发了多少?
可以认为,他们没有将车间人员作为重要的资源,或者常常忘记!因为,如果他们将之视为资源,为什么员工的离职率很高,而且一有离职或扩大规模时,总是马不停蹄地招收大量的新员工呢?而且是作为临时工。而不是将老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以使其增值,将他们能一抵二或更多呢?这不是更节约成本吗?也许一些经理会说,一是不能,二是超出了他们的负荷,不排除个别人力工作是不可精简的。但是,这里与其说他们关心员工,倒不如说他们没有尽力去规划过,或者根本就没有这样去想。如果公司宣布:如果一人能做二人工作,工资将提高50%!你看,这时有多少数人会拒绝呢?他们能不接受如此的挑战吗? 减员降低成本,而不是开发员工价值
这就是说,该公司没有脱离传统的人事管理实质,不重视人力资源本身的开发的增值。
该公司既然把人事部改称为人力资源部,就应当把人看作为资源,而且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对于车间员工特别应如此,他们是公司的基础。只要他们被开发利用起来了,上层管理人员就会主动地进行开发和培训,真正有效地发挥出他们的管理和领导价值。
对于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的支出,不仅要从成本的方面去看,更要从投资的方面去看。即把员工培训费用当作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力图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技能使企业资产增值,从而增加企业的长期的效益。
2、一种传统的管理思想就是很难改变。前不欠,公司策划精简人员,让技术部和方法部到车间里测量员工工作的细节,每个工序需要多少分,多少秒,最后需要多少人!然而,他们并不告知车间员工,这样做,对员工有何好处,由精简人员,其他员工增加劳动量而产生的新增价值,如何分配?结果呢?车间员工包括车间主管和领班,没有让他们如愿以偿。车间员工怎能不排斥呢?不排斥这简单的压缩这喘息时间来相对无偿的劳动呢? 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说都具备管理经验和管理学相关知识,怎能忘记一这就是相互依赖原则,即企业不应该单方面要求员工为企业服务,而应该要求企业与员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在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员工利益最大化。不能像待物那样待人,必须考虑到员工的人性需要和个性价值。
也好一些经理会说,等公司赢利多了,再给你们加工资!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到时有变化。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不成功的,那就是没人魄力,企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精神应该是首先承诺:由于员工的努力,新增价值将会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员工。这样,员工怎么不会以十分的热情去接受挑战:培训与开发。增长技能,为企业和个人的目标而努力。
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员工实现经营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条件,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提高自己的价值,使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达到“共同愿景”。这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呢? 忽视员工利益、而不是与员工分享
二、解决办法
而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答案就是上面所提到过的对普通员工的全面素质进行培训与开发。
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有时简称培训)就是指企业为了每位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企业所作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各种努力。
从实际中,我们可以得出,员工的绩效是由员工的行为引起的,员工的行为又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员工的动机主要由知识、技能和态度决定的,其中,态度影响动机最强烈。因此,公司的培训主要是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三个方面。态度是突破口,是关键。有了正确的态度,就能激发正确又强烈的动机,进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行为,最终引发组织需要的绩效。
1、知识培训。
基本必要的知识培训,是员工正确态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这方面的培训,应该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该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如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状况,规章制度,使员工能够较好地参与公司行动。这样,员工就会趋同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目标,就会对企业有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最终对企业有心理上的认同感。
2、技能培训。
通过这方面的培训,应该使员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如业务操作技能,人际关系技能等,并培养开发员工这方面的潜力。
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它是企业技术力量的保证,是企业发展的硬技术,硬道理。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与开发相对于业务操作技能,是软技术,但它是业务操作技能的灵魂,是润滑剂,也是员工态度培训的保证。这样,不仅提高了员工的职业能力,也扩展了员工发展的空间。
3、态度培训。
员工的工作态度对员工士气及公司绩效影响甚大。通过这方面的培训,应该树立起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培养员工应具备的价值观,增强其作为企业一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实际中,态度培训是最难的培训。所以,它一旦培训成功,企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态度培训呢?本文给出了三点。
(1)信任培训。
这主要培训员工信任企业的态度,当然,要做到此,企业要首先信任员工。企业应鼓励和支持员工向上面反映意见,特别是不满情绪的意见,并提出见解。这样,企业才能及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态度,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员工不信任企业,员工就不会向上面反映问题,更不会提见解,就会将不满的情绪压在心里。这样,怎能不影响员工的绩效,企业的效益。比如:文中该公司就设有意见箱,可是却没人去投过。这不是说明员工的心里是不相信企业的吗?这充分证明要加强态度培训,让员工相信企业。
再如,员工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单纯的工作态度问题,就要通过普通的工作态度培训加以解决。而如果是企业的工资低、赚不到钱是其主要原因呢?那怎么办?就可以通过这个“员工信任企业”的机制向上面反映。这是公司的薪资政策问题。公司将会根据众多员工的反映进行调查研究,再根据公司的内外情况的权衡做出决定。
如果能加工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能加工资,公司就要向员工说明理由,解释清楚。比如,你所任职位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别公司与本公司的差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做能起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能起作用,而且是极大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能使部分员工减轻或消除不平衡感,即不公平感。这就是公平理论的恰当运用。改变员工付出与回报心理上的认识,调整其心态,使其在心理上认为是公平的。这样企业在没有加薪情况下,使部分员工的不良情绪问题得到解决,使工作正常运行。愿意留下的就会留下。实在不愿意留下的,公司应鼓励员工另谋高就,双方就都可以得到解脱。这时,留下来的员工必定安心工作,尽力工作,绩效怎能不提高了呢?
(2)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国际主义的态度培训。
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和观念的培训,是指在跨国企业中,针对员工的排外心理所给予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淡化、减轻或消除员工对外方的抵触心理。
在跨国企业中,员工时常或经常地由于一些外方的政策或措施,不利于本国员工的利益,不管是表面上的,还是事实上的,都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情绪低、效率低下,浪费增大,就像文中所举的例子。不是常听员工说:反正是外国人的钱,浪费了就浪费了,节省了你也拿不到呀!因此,跨国企业管理中,没有一点爱国际主义的优势,就只有对其进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和观念的培训和开发。让员工们认识到,在商业经济中,都应使自己融入世界,发展自我,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技能、专长和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每个员工的真正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淡化或消除情绪不满时的排外心理,从而有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尽可能使“反正是外国人的钱,浪费了又怎样”的言语少被听到或不被听到。
(3)人才过剩-——企业著名的观念培训。
人才过剩的意思是指企业大力地对其员工进行培训,所带来的一个期望的积极结果。企业宣布: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或现有工作的培训与开发,只要哪一个员工成为具有某一技能或专长的人才,企业立即安排在合适的职位上,用之。如果职位已满,人员过多,企业将尽可能扩大规模来将其留下使用。如果规模暂不能扩大,企业鼓励员工跳槽,借别的企业发展自己。最后强调:如有职位空缺,欢迎再来。这就是人才过剩的观念。
人才过剩的实质是企业为员工设计了一条积极的职业发展道路,以使每个员工都能精神饱满,努力工作,奋斗自我,实现人生目标。企业对于没有目标的员
工进行唤醒与开发;对于没有明确目标的,对其引导培训;对于有明确目标的,给以有力地促进。这样,企业和个人的目标都将会实现,获得了双赢。
员工由于掌握了某一技能或专长,到了别的企业,必定会因技术或专长高超、出众,而使工作出色!这样,原来的你的企业不就出名了吗?时间久了,不就著名了吗!
这就是所谓的“人才过剩——企业著名”的态度培训。而企业著名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因为,一般中小企业是以利润,促进经济发展为办企业的目的。而那些世界一流的企业却不仅仅如此,它们企业的最高意义是:让企业留名!
还要指出,企业不必为培训员工的费用担心,特别是跳槽的员工。事实上,在员工培训时所增长的技能,员工会自学地运用到工作中,所得到的新增价值,将会超过培训的成本费用。更何况长期留下来的那些优秀员工呢!例如:美国布兰卡德训练中心总裁布兰卡德明确指出:培训是一项回报率很高的投资,他举例:一家汽车公司经过一年培训,花去培训费20万美元,但当年成本就节省200万美元,第二年,又节省成本300万美元。(第132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胡君辰、郑绍濂主编.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所以说,培训不仅不亏损,而且是可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
从以上可以看出,态度培训是企业的精髓。企业通过信任培训,让员工倾吐心声,消除不满情绪,从而提高积极性,提高绩效,同时企业因之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通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和观念的培训,使员工减轻、淡化和消除排外心理,企业因之可以克服跨国管理中的难点,同时也能促进员工的上进心理,积极工作,最后通过人才过剩——企业著名的观念培训,使员工个个为了自我的职业发展,积极接受培训,从而使精神饱满,努力工作,提高绩效。企业也因之大丰收。
这就是对车间普通员工或者整个企业组织的员工的全面素质所进行的开发与培训。如果文中的大培公司能明白其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有效的培训,也不至于向前面所提到的如此少的利润,甚至去年亏损。它可以凭借法国总公司作后盾,将外销的几个国家变成几十个国家,必将会发展的更大。任何一个跨国企业都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三、培训认识上的误区
培训既然是如此的重要,为何许多企业都没有十分重视车间人力资源的培训呢?除了上面所论述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没有或不够重视将车间员工视为资源或重要的资源外,其它的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培训是一项花时间的工作;培训是一项花钱的工作;培训可能使部分优秀员工流失;培训很难培训态度;卓越的培训师很难找到;新进员工只要随时间推延,会逐渐适应环境而胜任工作的;
绝在多数人的成就是靠天资和自学的;等等。这些错误的认识都是阻止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这些错误的认识。
四、结尾
综上所述。虽然车间人力资源的有效培训与开发具有相当多的困难,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企业具有到关重要的地位。企业要在高度市场竞争中获胜,就一定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车间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整个企业提高素质的基础。没有基础,再高层的精英培训也只能是光杆司令、孤军奋战,最终避免不了企业走向衰落、灭亡的命运。这就是说,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它,可以预测企业是否有美好而辉煌的未来!
因此,企业车间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至关重要,它是解决企业车间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