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城市管理与工作体会
一、定位决定品位
抓好城市发展,准确定位是前提。在省会南昌的周边县市中,我县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3.7%,而且区位优势明显、距南昌市区和昌北机场均为60公里,即将建成通车的昌奉高速公路,可将车程缩短为30分钟。对接南昌,快速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成为奉新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自身优势及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我县确立了“打造南昌休闲地、卫星城、后花园”的城市发展定位,着力加快城市建设。
二、经营激活投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于城市发展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资金制约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只有以“经营”的理念和手段,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城市经营路子,才能有效破解发展资金难题,全面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60多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少量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入机制。
2.大力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金。面向国内市场,引进理念新、实力强的开发商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采取BOT模式建设桥梁、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出台鼓励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近年来,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其中仅引进的上市公司伟星置业投入达8亿多元,社会投资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
3.包装城建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把握国家政策,精心包装项目,全力向上争资,累计争取城镇建设转移支付资金2亿多元,成为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
4.搭建融资平台,用好银行资金。率先在全省县级政府设立金融办公室,组建国资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城投公司作用,共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贷款4亿多元,极大地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
5.经营国有资产,盘活沉淀资金。充分发挥国资公司的主体作用,对国有山林、水电资源、矿山、河道采砂、经营性公房等资源性资产,以及出租车经营权、广告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进行有偿经营运作,累计筹集资金7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有力补充。
三、民生维系稳定
1.以人为本有情操作。每一个拆迁工程项目均成立临时的拆迁协调工作组,耐心细致上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拆迁双方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实行调解,尽量避免法律诉讼程序。通过举办听证会、调解会、座谈会等方式,使涉迁对象充分认识改造意义、权衡利弊,主动配合拆迁改造,有效化解了纠纷。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补偿标准、降低房屋折旧率、放宽实物安置的条件,兼顾群众利益,取得了绝大多数涉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几点体会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水平,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并经省政府批准,去年10月我们肥城市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局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以整治市容市貌和查处违章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履行职能,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在短期内使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变。综合执法局成立成立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对城区12条主要街道的清理整治任务,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引发任何不稳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我们的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我们这支队伍被市领导誉为是“干难事、干硬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一支队伍。总结半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有关部门单位大力配合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关键。市委、市政府对综合执法工作高度重视,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执法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配备了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了装备、解决了执法人员的津贴;分管市长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执法工作中,由于我局得到了建设局、规划局、新城办事处、老城镇、仪阳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在今年五月份的城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中,新城办事处作为城区驻地,存有垃圾的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他们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在辖区内有垃圾堆存放现象的各个地点都安排专人盯靠,有力地加快了清理进度,圆满完成了整治任务。
二是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行政效率。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变多头执法为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独家行使多种处罚权,责任明确,改变了原来因多头执法、职能交叉重复造成的“谁管谁也不管”,“有利大家抢,无利大家推”的扯皮局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具体工作中,原来八九个部门行使的职权改由执法局一个单位行使,避免了人、财、物力的浪费,节约了行政成本,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根本宗旨。同时,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变了原来以罚代管的现象,树立了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是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执法树权威、文明执法树形象,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执法工作中,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对待被管理对象一碗水端平,无论谁违法违规,都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因为人情面了而降低执法标准。在整治露天烧烤集中行动中,我局依法没收了十一个烧烤炉具,不少业户托亲告友,想通过关系要回。为此我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三项规定:一是坚决制止市区内露天烧烤行为,对于行动中没收的烧烤用具一律不予退还;二是班子成员每人交纳1000元保证金,坚决杜绝执法徇私;三是接受全体执法人员的监督,如发现班子成员有违反工作纪律者,按规定扣除其全部保证金,并在全体执法人员大会上作检讨。通过约法三章,彻底杜绝了为违法违规烧烤业户说情的现象,有力地维护了综合执法的尊严,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秉公办事、无私无畏的执法形象。在此基础上,执法过程中做到用语文明、语气平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积极帮助管理对象搬抬物品、挪移摊位,正是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与管理对象的距离,广大管理对象对执法工作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支持到支持、由不配合到配合,促进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树立起执法者执法为民的形象。例如在整治早市秩序中,针对早市的主体主要是城区周边的菜农,对城市管理规定不熟悉的实际,执法队员不厌其烦地做宣传工作,反复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并帮助他们到规定地点进行经营,受到了菜农的广泛好评。5月15日早晨,执法二大队执法队员张银华、汪心国在值早班巡查时,发现经过多次规范已清理干净的龙山桥上有一个菜摊。两人便上前进行规范,发现摊主是一名六十多岁的乡下老人,经了解,老人平日很少进城,早上由一名开车的同乡把他捎进城卖一些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执法队员和颜悦色地向老人讲明了管理规定,引导他进入市场经营。由于老人对城里不熟,不知市场在什么地方,并且其同乡早已离去,自己无法将数量众多的菜运到市场。两名执法队员就主动帮老人收拾菜摊,把蔬菜放在执法车辆上,把老人扶到车上,将他送到了市社市场,又帮其摆好了摊子。老同志深受感动,紧紧握住执法队员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当执法队员驾车远去时,他还在不停地摆手。
四是先宣传教育后清理规范是比较成功的执法方式。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是前提、处罚是手段、规范是目的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达到执法的目的。先宣传教育,后清理规范,教育大多数、孤立极少数、打击个别人,在未引发任何不稳定因素的前提下,顺利稳妥地完成了历次整治任务。我们对上海路、市场路、泰西大街顺利平稳地进行了集中整治,得益于我们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到位,得益于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整治向阳街伊家沟路段过程中,我们抽出2名队员利用了5天的时间,通过靠上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在没有采
取任何强制措施的前提下,管理对象自觉进行了整改,顺利稳妥地完成了清理整治任务。向阳街伊家沟路段两侧店铺繁多,几乎所有的业户家家搭建了临时房,户户建有铁棚、棚厦,广告牌满街都是,大小不
一、高低不同,人们争相将货物堆放在公共用地上,使宽阔的街面变得狭窄难行,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由于该路段商业楼房多为伊家沟村民所建,长期以来难于管理,数次整治不见成效。我们派出执法队员靠上做宣传教育工作,一开始广大业户因牵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有抵触情绪,执法队员用了5天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开展说服教育工作,使广大业户逐步认识到了自身的违规、违法行为,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觉拆除了广告牌、棚厦、板房等。其间共拆除棚厦、板房50多处、大型户外广告标牌100多个,使昔日糟杂无序、脏乱不堪的街面变得道路畅通、整洁规范,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五是敢于碰硬是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的有力武器。对于钉子户、纠缠户,特别是身上雕龙刻凤的所谓“坐地虎”,我们敢于碰硬、不畏强暴,在公安局公交大队的大力配合下,依法进行了严惩,起到了打击处理个别,教育震慑一片的效果。在泰西大街拆迁清理工作中,发现“勿忘我”歌吧违规私设了大型户外广告牌,虽经执法队员反复宣传教育,依法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多次督促整改,但业主李某仍拒不拆除。为不影响泰西大街拆迁的整体工作,我们果断决定依法强行拆除。李某百般阻挠,进而殴打辱骂工作人员。我们不畏强暴,强行拆除了广告牌,并由公安机关对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的李某依法实施了拘留。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几点体会》
第三篇:法治文化建设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法治文化建设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西青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建设所奋斗的核心。本文就法治文化的概念、形成等与综合执法工作的特点进行联系,提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新阵地这一理念,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一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等问题。
一、什么是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作为一个法学重要研究课题,不同的学者以自身不同的角度曾对其作出过许多的阐述。因为对法治文化概念进行研究,不仅仅是法治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需要,而且是法律文化研究所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部分,而我们来研究法治文化主要看重的是法治文化的发展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不开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它是与整体社会的经济、政治、历史、人文习俗等等相适应的,是人类在法律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发展形成的有关法和法律生活的群体性认知、评价、心态和行为模式的总汇,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由于其与社会组成要素的相适应性,与人类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性,造就了法治文化具有群众性、实践性、实用性、历史连续性及民族特征性等特点。法学家张文显教授曾总结指出法律及法治文化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决定的,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造就出的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二、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现状
法治是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发展之必然,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践形式。我国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后郑重果断地做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明确将其载入了宪法,上升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宪法原则。此后,又明确提出了“依法执政”的理念,将“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可见法治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但在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推进还存在着许多困难。
1.传统阶级思维影响大众对法治、法律的认同感。
有人曾提出过这样的看法:法治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制度变革和组织重构,而且是一场文化观念的革命。总观中国历史全貌,人治一直是处在社会管理的主导地位,就是曾提出以法治天下的法家也是无法摆脱其法律工具化的思想。在基层大众的传统法文化观念中,没有对法的认同感,反而是“权
大于法”的消极观念影响深远,故而法律的权威性无法有效树立,法治追求的平等自由的价值精神无法彰显。
2.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缺乏法治的理性精神。
法治文化包含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学界所称隐性法律意识形态与显性法律结构。而理性属思想意识形态范畴,从意识形态和制度结构的角度看,法治的心理基础应当是理性,理性是法治的动力和源泉。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立法工作不断推进,解决了许多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迫切问题。但是,出一个问题立一个法这样的“亡羊补牢”式的立法习惯及制订的法律规范往往可执行性不足等,都反应了当代的法律观念和法学理论往往沉湎于工具主义法治观中,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功利主义的法律观是缺少法治理性精神的法律观,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法治文化的影响是不利的。因此我国的法治建设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于法制制度的建设上,更应该深入到精神文化层面中来。
3.法治化和市民法律素质在深度文化层面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2001年曾有学者主持过一项关于上海市民法律意识状况的课题研究。通过对上海10个区、20个居委会、2000份市民样本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
明显的结构性的不完善。其表现是:
(1)市民普通法律意识(特别是民商、经济方面)较强,但宪法宪政意识相对较弱;
(2)市民民事私权益维权意识很强,但公权益维护监督意识相对较弱;
(3)市民对调解私了和实体法比较看重,但现代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律意识相对不足;
(4)市民权利意识大为增强,但与其相匹配的公民责任义务意识没有相应跟上;
(5)市民普及法律知识方面有明显改观,但综合法律素质并不很理想。
这样的结构性的不完善不仅仅是出现在一地、一市当中,而是普遍存在于我国社会整体层面上,并且在农村等基层中有时连普通法律意识也较薄弱。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任务是处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环境管理问题,所触及的大多是社会基层层面,其工作影响直接反映在底层社会层次上。
我们说一种文化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的形成应该是由下而上的,形成文化的条件必定有着基层群众基础,而不可能是上层设定强行推行的。目前我国的法治文
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培养、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要使法律通过公平公正的司法过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使法律真正融入群众的社会生活中,使得群众了解法律,熟悉法律,信任法律最后达至信仰法律从而在意识形态上达成法治化。故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这种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基层特性决定了其在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着积极优势,能够成为我国社会法治文化建设新的宣传阵地。
四、怎样发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治建设阵地作用,增强群众法治文化成熟度。
1.紧抓宣传阵地作用,培养全面的法律意识。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首要特点就是其触及阶层的基层性,因此它在法治宣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法治建设应该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平台,不仅仅是做具体的法律法规宣传,更要加强法律思想与法治意识的宣传培养,弥补群众法治意识中的结构性不完善,培养社会全面的法律意识。
2.推进执法法治队伍建设,培养职业法律人队伍。
“法律人”是指高度信仰法治思想,持有深刻的法治理念,运用法律处理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追求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法律职业从业者,其对法治社会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人作为法治的积极实施者而能够保障各种建构起来的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有效的运作、形成的法
治理念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传播,保障现实中的“有法必依”。
一个以法律人作为组成的执法队伍能够直接影响群众对法律及法治的信心,对于群众法治信仰的树立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著名思想家奥特伽、卢曼等曾提出“信仰机制的实质在于,人们与其说是相信法律本身,毋宁说是相信法律被广泛信奉的事实状态,或者说是相信那些信奉法律的人”。因此一只具有法治思维的执法队伍是培养群众法治信仰的重要标杆,为此必须加强执法队伍自身的法治意识建设。
3.我们执法工作者要加强信念教育,培养法治建设的耐心与恒心。
法治社会发展、法治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有一个精心培育、耐心积累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持续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法治精神意识层面、法治规范制度层面、还是其法治行为方式层面都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如果没有坚持法治建设的信念,没有一个耐心与恒心,就不可能达成我们发展法治文化、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因此,要以长远的眼光来对待法治建设工作,对于我们的执法工作者也要不断增强法治文化教育,促使其首先觉醒法治主体意识,坚定法治信念,从而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上有所突破,带动全社会逐步迈入法治化建设的发展轨道中来,最终达成社会主义先进法治文化的建设目标。
第四篇:新型社区调研体会
辛勤浇灌结硕果 “青春之翼”新型社区调研体会
王思然
随着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核心成果―《沈阳市社区服务现状与功能定位调研报告》的完成,我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然而,“时间不逝,圆圈不圆”,我相信,尽管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然到了收尾阶段,但是我个人的成长和收获却始终在累积和继续。作为阶段性的完结,其实这更预示着一个崭新而美好的开始。
回顾整个暑期社会实践的进行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经历和遭遇。
作为“青春之翼”新型社区管理调研服务团的组长和第一个成员,我觉得我能参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偶然,又必然。当时,我只是觉得以前从没有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类型的活动,很想填补自己大学生涯经历的一个空白。尽管之前也有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经历,不过当时我不是活动的组织者,不仅是中途人组,而且也只参与了创业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因此不能算是有过做社会实践或者调研完整的经历,充其量只能说有些经验。于是,当我得知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就与我的室友王潞青商量,我们俩的想法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在本科生涯结束之前,补上这一经历,用心地做一次学生社会实践课题活动,于是,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的雏形宣告成立。在我们向系里的老师汇报了我们的意向和所选择的课题之后,老师既高兴又支持,在老师们的敦促下,我们的团队又召集了同班的梁玉、庞晓亮、万莉莉、林娜四名同学和我们共同来做这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讨论,最终确定我们的团队名称为“青春之翼”新型社区管理调研服务团,值得一提的是,“青春之翼”的灵感来源于“青翼”社会工作网,多少有借鉴之意,不过也由此体现了我们的专业特色。
也许是上天赐予了我们一个机会,我们所申报的团队被学校推选为省重点 “示范团队”,我们学校只有两组这个等级的团队,我们是其中一组。说实话,我起初感觉压力特别大,因为本来只想由着自己的时间和心性做一次和社区有关的实践和调研,而后准备一篇文章报告成果就可以,而这么一来,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这事整大了!”我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能否驾驭这么大的一个事,因为此时我们团队的表现已经不仅仅代表我们自己,还代表我们系以及沈阳化工学院,而作为团队的负责人的我更是感到任务重大。不过,我的想法很快有了转变:也许这是一个机会?当我被这个从天而降、不知是要将我引向露脸还是现眼的机会砸中的时候,我对我自己说:天予我,若不取,是有违天意,我已经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唯有抓住机遇,尽最大努力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完成到最好。
针对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做了比较周详的准备和安排,从活动计划的制订,到团队旗帜的制作,从调研单位的筛选和联系,到访问提纲的三易其稿,每个环节我都尽可能做到事无巨细。
在20**年7月22日一早,我和团队成员王潞青、梁玉分别从家中返回沈阳,与家住沈阳的团队成员庞晓亮会合,并在徐庆官、孔凡飞等老师的直接支持和带领下,在许多假期留校同学客串性质的友情配合下,完成了三天社区实地调研的预定行程和全部内容,我们的经历和收获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在沈阳做社区调研的三天时间里,我有两晚是住在学校的,当时学校是半封校状态的,我们原来的寝室楼也在被封之列,所以我和王潞青不得不和假期留校准备考研的同学一起住在学校假期临时集中安排的09级新生的空寝室里。可是临时留校借宿的我们没有现成的床铺和行李。当晚,我向同学紧急征集了一厚一薄两床被,厚被铺身下薄被盖身上,连枕头都没有,回沈阳做社区调研的那两晚,我就是这么度过的―白天跑一整天,费心劳力口千舌燥一身臭汗,晚上返回学校还得赶写当天的活动简报,做当天的课题总结;没有蚊帐没有纱窗,就拿花露水顶着;没有拖鞋没有脸盆,就和同学串着用;没有枕头没有床垫,就将就着睡;最让我觉得好笑的是需要刷牙的时候,发现我忘了带牙缸,我是用暖壶盖代替的??…我当时心里其实感觉挺苦挺郁闷的:我是来暑期社会实践的,不是来体验民工生活的!当初为啥要给自己找这份罪受呢!在家消消停停避暑不好吗!可是,在我感觉无助和无奈的时候,我对我自己说: “人应当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更何况这还不是最坏的。”
度过了社区实地调研那最艰苦卓绝的三天时间,我们的收获颇丰,走访社区四个(基本都是铁西区最具代表性的社区),组织街道活动一次(“社区文化”主题宣讲),做残疾人家庭服务一户/次(兴工九委社区残疾人张骑选),对话社区工作者及社区居民十余人次,做标准化录音访谈五个(后来都已整理成电子版),完成简报及调研日志共四篇,拍摄照片及录制视频不计其数……
在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我作为团队负责人,尽可能地调动和发挥了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并整合起所有成员的力量,共同为我们的实践目标奋斗,因此每个人都付出很多体力、时间和脑细胞。在此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个人和单位有很多,我在此一并感谢!
在巴西当代童话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真心想实现一件事情,整个世界的力量都会协助你完成梦想。”我想也许真的是我们坚定的信心、锲而不舍的努力与坚持感动了世界,所以我们的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才得以顺利进行。尽管其过程也有艰辛和苦闷,不过一路走来,我们收获良多,不只是一份调研报告,也不是未来是否有荣誉加身的肯定,而是一份经历、一份坚持、一份战胜自我、赢得世界的满足和感动。
感谢这次难得的经历,真的让我获益非常多,同时,它也必将成为我大学时代最为难忘的经历之一。我很庆幸,当初做出了一个没有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第五篇:新型玻璃听课体会
《新型玻璃》听课体会
“ 一名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把课讲活了。”我认为把课讲活的关键在于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学习就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听完范镇中心小学杨焕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课堂创新。
老师执教的课文《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一般来说,说明文上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听课之前,我一直在琢磨,这些参加创新课评选的老师们会把这篇课文如何创新呢?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整堂课设计新颖,教学环节清晰,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在课的一开始,老师用课文的故事导入课题,很好地利用了课本。在初读课文前,给学生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完课文后,老师不急于像其他老师那样检查字词,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该怎样读好课文。接着,老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朗读,边读边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老师教学中注意随机应变,在学生说到“藕断丝连”的理解时,恰到好处的进行了点拨:文中的“藕”指什么?学生马上明白了,这是指“玻璃”,与此同时也就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在课文教学中,王老师先整体上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介绍了几种玻璃,分别是哪几种?当学生说出答案后,老师又问学生:五种玻璃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这个问题太普通不过了,但创新就在此,答案的汇报,老师采用了“活动超市”的形式展现。这一环节真是“激活思维巧运用”。“活动超市”共分三个内容:“玻璃自述”、“玻璃推销员”、“装修设计师”,每一个内容老师都有相应的活动提示,明确任务后,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选取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最后,每小组选代表上台汇报。这一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学们针对自己的喜好,利用课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得头头是道,台下的同学听到精彩的介绍不禁发出赞叹声,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上台讲的同学也更有自信心了。“师生互动”的同时还注重“生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整个课堂洋溢着和谐、宽松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的机会。
如果说“激活思维巧运用”是本课的一大创新,那么最后环节“放飞思维再创造”无疑给整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后,自己发明创造一种新型玻璃,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又适时进行教育,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另外,老师在课堂上时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你喜欢哪一自然段?”“他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这些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在本节课中教师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老师很有亲和力,整节课随处可听到老师表扬孩子们的话语“从你高高举起的小手可以看出你已经胸有成竹”“有的同学拿起了铅笔在课文中画出答案,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你读的很认真”等等。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
本节课值得商榷的是,学习说明文,是为了写好说明文,只有让学生领悟到了说明文特有的语言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写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本节课没有深入解读说明方法,对说明文的解读过浅。应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口语表达和发挥想象两个环节的训练上,重点都应该落在说明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