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5 12:2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一篇: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

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 资兴矿区位于资兴县城西15公里。长15公里,宽约35公里,面积约55平方公里,京广铁路郴州站至三都的铁路支线,全长47公里,直达各主要矿井;公路由矿区直通郴州、资兴等地,交通甚为方便。本区气候属亚热带型,年平均气温17℃一 18.6℃,平均降水量1473毫米。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多属低山丘陵。资兴矿区是湖南省的重要炼焦煤产区,已全面开发。电源、水源条件均已俱备。但是进入21世纪,资兴市面临着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相同的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突出。一份专家调研报告显示:2003年,全市采掘业从业人员23106人,随着部分矿山逐年关闭,从业人员不断减少,至2007年降至 16136人。尽管资兴市在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但是在2007年,城镇失业率为10.3%,低收人群体逐年增大,由此造成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为此,本文具体分析了资兴矿区下岗职工的思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资兴矿区下岗职工的特点

我们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进行。问卷共发放 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与有效率为100%。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较高。问卷大部分在下岗职工较为集中的地区发放,少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分散发放。样本的男女比例为54:46;年龄段:40岁以下的占33%,40--49岁的占 42%,50岁以上的占25%,基本符合下岗职工的情况。我们注重了发放对象的可靠程度,党员的比例比较高,约占20%。对于文化程度,由于资兴矿区是传统的国有企业,高中及中专层次的最多,占45%,初中及以下的占37%,大专以上的占18%。原单位职务,中层及以上干部占16%,一般职工占72%,专业技术人员占10%。访谈100多人,以熟人或熟人介绍人户访谈为主,访谈对象对我们有较高的信任度,因此访谈内容比较深入和广泛,获取的信息也更加真实。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我们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次的对象,如原单位的负责人,军转干部,车间主任,班组长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在问卷的设计和访谈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主要围绕下岗职工的就业状况、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进行设计安排,并重点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力图从这几个方面尽可能客观地描述出下岗职工的现实状况。据调查发现,资兴矿区下岗职工除了具有全国整体下岗职工所共有的贫困特点、低素质特点之外,还有其独特性。资兴矿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矿区职工主要就业行业为军工、机械制造业,因此由企业的性质造成了资兴矿区的下岗职工性别比男性多于女性。而且主要集中在年龄较大的群体中。另外,困难家庭的高下岗率往往带有群体性特征。婚姻上的门当户对,使得我国城市中夫妇双方均是产业工人的情况较为普遍,加上年龄上的相近性,以往值得称道的“双职工”家庭现在却成了夫妇双方均下岗。最后,资兴入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差,相对于我国其他省份的下岗职工,他们主动提升自己的意识较淡薄。

二、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

1、再就业难

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再就业难。当前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四大目标。其中充分就业被排在首位,足见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就业不充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存在,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社会的安定。我国前任总理朱镕基认为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必须制定和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2、平均主义思潮

平均主义思想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它既是一种小农心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在中国人口众多和资源稀缺条件下维持整个种群生存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平均主义在中国,尤其是在资兴矿区还有不小的影响。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脱胎出来的国民,经受了“大锅饭”的洗礼,普遍存在这种平均主义的传统价值理念。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却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效率优先、效益至上的思想指引下,昔日的强势群体如资兴矿区职工渐渐失去了生存的比较优势,一些人从过去不相上下的同等地位滑向了弱势群体,这是今天大多数下岗职工所不能接受的。

3、弱势身份

当前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大多认同他们贫困弱势群体的身份,具有较强的贫困弱势群体归属感。这种现象的结果就是会导致弱势群体与社会的分离,而不是与社会的融合。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看作贫困弱势群体的一员,与社会上非贫困弱势群体区分开来,这样就可能在其心理上拉开与社会的距离,从而逐渐远离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断裂开来。因此,下岗职工由于认同贫困弱势群体必然面临社会融合问题。

4、边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念,即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不劳而获者往往失去了应有的人格与尊严。比如在一个以关系为核心的华人社会,没有社区、邻里的交往,将使他们的许多权益受损。加上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的双重压力,城市下岗职工的人格极难得到自重和获得他人尊重。有学者就曾指出,失业者享受保障金是一种权利享受,将失业潮占称为失业救济是对失业下岗者人格的不尊重。

5、家庭地位变化

我们知道,父亲下岗可影响儿子对父亲的态度,而母亲对丈夫的评价的降低,则更让儿子对父亲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下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仅仅指的是生活水平的下降过程,而是整个社会角色关系和家庭角色关系的变更过程。因此,下岗者迫切希望通过再就业来挽回家庭中失去的地位,但现实是这些下岗者他们的职业技能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已经失去年龄优势,因而没有职业安全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甚至“常有衣食之忧”,渐渐对生活前途悲观,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三、解决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思想问题的对策

1、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一是要将再就业政策检查工作制度化,建立督查制度,协商通气制度、社会举报监督制度,定期搞好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再就业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以社区居民服务业为重点领域,进一步细化,完善扶持政策的落实。比如社区居民服务业的界定和免税项目范围,除了国家税务总局已明确的内容之外,资兴矿区可以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增列项目,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就为细化政策给出了空间。三是认真清理各种收费。各地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对部门收费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免收的行政性收费要明确项目,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减收的费用应有量化标准,严禁随意制定收费项目。

2、拓宽再就业渠道

资兴矿区下岗职工人数众多,做好就业工作难度很大,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保持资兴矿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当前各国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谋求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国仍处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短缺、自然资源有限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发挥比

较优势建立起来的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征。截至2009年末,西北某城市非公有制企业已达8.4万户,从业人员45万人。同时对于下岗人员来说,他们多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术单一,而纺织、服装、食品、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占用资金少,吸纳劳动力多,能为大量的下岗人员找到出路,解决就业的作用明显。

3、开辟灵活就业的新领域

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缓解就业压力。一般来说,灵活就业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小时工、临时工、季节工等这些低层次的灵活就业形式便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下岗职工重新登上工作岗位。因此要端正下岗职工对灵活就业的认识,扭转认为只有在资兴矿区和集体企业长期工作才是就业,从解决就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认识发展灵活就业的意义,将发展灵活就业纳入政府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考虑范围,实现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的稳步攀升。

4、积极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各级领导、各级部门,首先应充分重视下岗职工的思想状况,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议程。应健全对下岗职工的、尤其是党员的社区管理体制,建立与下岗职工的沟通机制,关心他们的生活,尽量解决他们最困难的问题。适当时机出台对下岗职工尤其是老职工的扶助措施。其次建议有关部门应选择部分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再就业或就好业的下岗职工,尤其是已经成功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请他们现身说法,为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在具体方法上,应组织下岗职工实地参观考察这些成功者的经营场所,这样的效果很强,能很好地激发起下岗职工致富的欲望,让他们摆脱惰性,弱势认同感的消极影响。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帮助弱势者不再弱势,整个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第二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点与对策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职工下岗、失业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毋庸讳言,失业问题能否较好解决,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化,经济能否发展,社会能否稳定。因此,要解决失业这个跨世纪的难题,必须实施再就业工程,本文正是从这一前提出发,分析了下岗职工失业的原因和再就业的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解决再就业难这个长期难以改善的问题。

【关键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对策

一、失业的定义及失业的原因分析

失业,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未从事工作或失去工作的情况。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和不能得到有效的结合。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是所谓显性失业或公开失业,也就是劳动者完全处于闲置状态,即劳动者零工时零收入。

1、对失业问题的重新认识

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愿意并能雇佣的劳动力总量有限,加之我国人口的压力,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不可避免。

2、失业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就业制度不合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用工自主权,就业就一包到底,甚至还要负责子女就业。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观念也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一部分就业人员。劳动力供给量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给诚实就业带来冲击和压力,结果劳动力的供需矛盾不可避免。另外由于我国劳动力素质低,社会需求不同结构的劳动力,特别是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矛盾的产生必然造成失业。事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制度无关,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国家以及一个国家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无法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致使闲置劳动力滞留在企业中,形成隐性失业。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 1

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4、城镇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据统计,全国每年城镇新增加的劳动力约80%万人。同时,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商品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5、国有企业经营不景

众所周知,我国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近年来,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得不付出巨额财政补贴,考“输血”来维持局面,保护现有的经济格局,保持这些不景气企业的生存。

6、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从古至今不变的道理,改革创新,技术进步是对我们企业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器代替了大量劳动力,使就业岗位减少,没有优势的员工就会下岗,失业增加就不可避免。

二、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难点

1、社会保证制度不健全,成为下岗职工瞻前顾后的体制性包袱目前,下岗职工有50%——70%的是可以自己找到就业门路或适当劳动岗位的,阻碍他们再就业的原因并非“观念”,而是与体制身份相连的退休,医疗保险制度等。这些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人们无法看到自己未来的保障,成为下岗职工瞻前顾后的体制性包袱。

2、经费投入不足,再就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由于财政压力和社会成本过大,严重缺乏资金建立再就业服务体系,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再就业服务系统发展滞后,失业人员无法在一个公平交易的情况下选择就业,也得不到充分值得信任的就业信息,致使再就业难上加难。

三、对解决下岗职工失业问题与再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对解决失业问题与再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下岗失业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要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实施再就业工程,就必须依赖政府、企业、劳动者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充分发挥政府再就业工程中的宏观决策者职能。

2、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3、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

4、企业应继续推行优化资本结构的改革,通过资产重组,技术改进、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增加就

业的根本途径。

5、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

6、加大经济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

四、治理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治理失业问题首先要转变就业人员的思想问题,改变就业观,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择业观,严重影响了失业问题的解决。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帮助改变失业人员就业观,面对现实,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二)失业职工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认清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严峻形势,改变就业观念,投身市场竞争。实现再就业不是要退回到政府统包统配的旧就业体制,而是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就业。劳动者应该确立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以贡献求地位、以能力求生存,以素质求发展的观念,实现再就业主动权在自己手中。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不断更新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全社会也应该多方面关心失业职工再就业和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吸纳下岗职工,负责管理,提供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培训,努力提高职工各方面的素质,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此外,针对社会舆论和一些用人单位对失业职工的偏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消除社会对失业职工的各种偏见和歧视,将失业职工作为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给予珍惜和保护,并加以利用,为社会的再就业工程创造条件。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道。做好促进再就业工作,帮助下岗职工解决生活困难、是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德政之举。总之,能否有效的解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使得他们都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不仅事关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长期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从政策和制度上再就业难题,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失业保障制度与再就业》,郭松山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42、《中国城镇就业难点与反失业政策研究》,陈芳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33、《永不失业》,水木周平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054、《中国式充分就业与适度失业率控制研究》,史及伟、杜辉著,人民出版社,2006.11

第三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

摘要

随着企业改革、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下岗职工日渐增多。能否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扰世界各政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导致很多企业开始实施裁员来“御寒”更加使就业变得十分严峻。而拥有13亿人口的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失业问题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更好的解决失业问题是当今的热门主题,研究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有实际意义。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下岗再就业文献资料的同时,做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造成下岗再就业困难的原因是:

就业空间障碍,心理素质障碍,体质依恋障碍,社会支持障碍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治理下岗再就业问题的政府调控对策。包括:加强职业培训,注意公益性岗位就业信息,勇于参与市场就业,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

关键词:岗职工;再就业;障碍;对策

I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gradually, increasing number of laid-off workers.Can properly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laid-off workers, not only to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ut also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Therefore, an off-duty workers again obtain 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come China's current social life a urgent problem to solve.Unemployment and re employment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long plagued the world's governments.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caused

by

the

economic downturn, many companies began layoffs to “warm” more employ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And with a population of 1300000000, is still in thedeveloping of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hallenge to economic growth in twenty-first Century.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s a hot topic now better,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aid-off workers re employment problem research.After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re employment of laid-off workers of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doing field research.The study found, the cause of re employment of laid-off workers is difficult: Employment space support disorders;based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to enterprise etc.Keywords: The re employment of laid-off workers;obstacles;countermeasures;obstacle,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physical attachment

on

the of

re

above attention

analysis, this to commonweal

sex

employment

disorder,social paper proposes the postemployment

independent government countermeasure problem participate

in

of laid-off of governance.Include: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pay

the market to seek employment, occupationand

II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 引言...............................................................1 2 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分析.............................................2 2.1 自然情况......................................................2 2.2 生活状况......................................................2 2.3 再就业状况....................................................3 2.4 下岗职工再就业分析............................................3 2.5岗位“虚位以待”现象严重......................................4 3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点与障碍.........................................5 3.1 就业空间障碍..................................................5 3.2 心理素质障碍..................................................6 3.3体制依恋障碍..................................................6 3.4 社会支持障碍..................................................7 4 扩大下岗职工就业应采取的主要途径...................................8 4.1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8 4.2 优化经济结构..................................................8 4.3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8 4.4 拓展新兴产业..................................................9 4.5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9 4.6 发展社区服务业...............................................10 4.7 加强职业培训.................................................10 4.8重视劳务输出,实现输出型就业。...............................10 5 下岗职工自身要积极实现再就业......................................11 5.1 注意公益性岗位就业信息.......................................11 5.2 勇于参与市场就业.............................................11 5.3 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11 6 资源枯竭城市再就业应采取的措施....................................12 6.1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势.........................12

III 6.2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提高就业者素质.............................13 6.3 发展非正规就业,提倡创业式就业...............................13 6.4 实行灵活工时制...............................................14 7 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对策..........................................15 7.1 建设信息网络,强化信息工作...................................15 7.2 积极主动开展就业服务.........................................15 7.3 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16 7.4 建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16 7.5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加再就业培训基地.......................17 7.6 规范管理劳动力市场秩序.......................................17 8 结论..............................................................18 参考文献............................................................19 谢 辞............................................................20

IV 引言

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城市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这一现象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着力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率先”的充分落实,是全面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下岗职工日渐增多,就业压力沉重。一份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省企调队的联合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有76%的人员曾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工作,但种种原因却延缓了他们的再就业步伐。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分析

2.1 自然情况

1、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

2、下岗职工及其配偶文化程度不高。

3、下岗职工下岗前,主要工作在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多为企业的生产服务人员。

4、下岗职工中,以汉民族为主。绝大多数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岗的,主要来自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及其它行业。

5、下岗原因。根据调查问卷设计的10个原因,被调查的下岗职工将其下岗原因主要集中在:

(1)企业经营管理原因。

(2)因企业人员过剩而减人增效。(3)因资金短缺而开工不足。(4)因市场变化产品没销路等方面。

通过对上述自然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下岗职工具有共同的特点: 第一,大多是已婚的中年下岗职工,文化程度偏低,缺乏适应新岗位的知识结构。

第二,劳动技能单一,大多数下岗职工在下岗前从事简单劳动,应用面窄。

2.2 生活状况

这些被调查的下岗职工,在下岗前的月平均工资是374、96元,下岗后从关系所在单位领到的平均工资或生活费,每月是人均47、30元。有90%以上的人在原单位享受不到住房补贴、不能报销医药费、单位不给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养老保险金,80%的人在原单位没有任何待遇。

1、生活来源。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靠零工收入。其次,靠父母供养、子女供养和亲朋接济。再次,靠社会救济、储蓄和借债生活。零工收入所占比重最大。

2、家庭支出。下岗职工家庭每月的平均总支出中,吃饭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三项所占的比例最多。

3、生活水平。普遍的下岗职工认为下岗以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4、家庭生活最大的困难。下岗职工认为:家庭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是:(1)子女教育费用太重;(2)有病看不起;(3)养老没着落;(4)衣食困难。

从以上简单资料不难看出:

1、下岗职工大部分没有稳定的工作及稳定的收入。

2、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低。消费支出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3、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低,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住房面积小、环境不好,缺乏子女教育经费,下岗职工家庭有的孩子已辍学,形成问题少年,影响城市的社会治安和稳定。

2.3 再就业状况

1、下岗职工下岗后后,多数人是一直在找工作。有一小部分的下岗职工被有关部门安排工作。仅有小部分下岗职工当时接受了工作,后来又不干了。又或者当时就未接受相关工作。

2、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下岗职工认为有些工作不适合自己的主要原因:(1)收入水平太低;

(2)工作地点离家太远、交通不便;(3)专业不对口个人没兴趣、工作条件不好。

3、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安置下岗职工中的作用。在下岗职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下岗职工帮助最大的是:

(1)原单位;(2)政府有关部门;(3)市场职业介绍部门;(4)社会救助组织;(5)亲友。

2.4 下岗职工再就业分析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下岗职工,下岗后大多数是积极找工作希望重新就业,但也有一些人对找工作并不积极,以至有关部门给安排工作 未接受。未接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有些用人单位,不能按国家的有关政策、条例,给重新就业的下岗职工以合法权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劳动力的价格不等,重新就业的下岗职工领到的工资还不能维持简单的生活。尽管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所从事的工种有参考价格,但一些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并不执行。还有一些职能部门,对国家给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置若罔闻,给需要重新就业的下岗职工设置人为的障碍,影响了下岗职工的就业积极性。主观上说,一些下岗职工素质低,很难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还有一些下岗职工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找工作时眼高手低,找到了又不珍惜,影响了自己的再就业。

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个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而下岗人员在就业竞争中又处于劣势,使得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困难摆在面前,但希望也在前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下岗职工广义上不仅仅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下岗人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也成了下了岗的农民;包括乡镇企业关停并转的分流人员;包括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的淘汰人员。这部分人员中再就业成为问题的主要是 “4050”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资金少,门路缺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2.5岗位“虚位以待”现象严重

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时常出现岗位“虚位以待”情况。这一方面是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不适应造成的,而更多是自身素质较低导致的。

据抽样调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大龄下岗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30%左右,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级工及没有技术等级的占50%,在市场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3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点与障碍

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采取多种措施开拓就业门路,安置下岗职工,取得明显成效。尽管如此,但从总体上说,抚顺市目前还有相当部分下岗职工未能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

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主观方面,“等待”的心理使下岗职工再就业脚步迟疑。许多国企下岗职工把自己的生活和今后的打算与原单位的命运连在一起,他们在调查问卷中写到:“我们很多下岗职工在原单位干了一辈子,对自己过去为之奋斗的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希望政府多给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创造机会让我们重新返回原企业生产第一线。”而客观方面是由于下岗职工自身的弱势导致他们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下岗职工年龄段相对集中,且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一部分是初中没毕业,十几岁就下乡,返城时由于没读多少书,只能接父母班进工厂,现在接近退休的年龄,又杠上企业效益不好下岗了,想出去打工,因为年龄大,有些岗位不需要,想自谋出路,有没有资金。在加上下岗职工无技术职称的人多,专业技能偏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弱。

从大的方面看,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新生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增加与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构成了就业的不充分,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受到很大影响;其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岗职工的数量仍将逐步增长;另外,再就业的不稳定性,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以及用人单位用工与下岗职工求职的“错位”等问题,也给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大了难度。具体到下岗职工自身来说,大多数下岗职工自身素质(条件)与择业心态(意向),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最大困难与障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就业空间障碍

在传统体制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 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

3.2 心理素质障碍

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理念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

3.3体制依恋障碍

企业是政府垄断性资源最大受益者,在让职工享受其它经济成份所不能享受到的“体制特权”的同时,企业也承担起了政府和社会理应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在这种环境中,一旦成为企业职工,不仅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与全方位的劳保福利待遇,而且还可以享受到各种惠予与关照。因此,职工的非雇佣化与企业活动的社会化倾向,使企业职工真正享受到了与体制身份相联系的工资之外的“身份收益”,从而培养出职工对企业的强烈的依赖心理,形成了企业职工所特有的体制依附情结。3.4 社会支持障碍

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表明,劳动体制转轨能否成功,除了企业自身的革命创新之外,还必须辅之以规范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假如社会不能对企业职工在体制转轨中丧失的“体制收益”通过资源替代作出必要的补偿,那么企业职工的体制依附情结就不可能彻底消失,再就业工程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所必需的社会支持系统明显乏力。这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价格不合理,导致劳动者以企业为导向的就业预期;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导致在劳动力流动机制上缺乏系统全面的劳动政策法规及保险等保障,存在着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区域限制等障碍;现有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供求动态反映迟钝,还不能很好地为下岗职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从而人为地提高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机会成本;社会保障机制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失业保障覆盖面狭窄,失业救济范围狭小,失业保险基金来源不足,失业培训经费减少等。4 扩大下岗职工就业应采取的主要途径

4.1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要解决再就业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开发各种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就业形式。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再就业领域。很多下岗人员由于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已无法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操作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可以发挥他们的特点。如服装、玩具等行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但技术要求并不高。还有如旧货业,散布全国的2500多家旧货市场和企业共吸纳下岗职工100多万人。旧货业已成为下岗职工重新施展技能的又一舞台。旧货业的发展,对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业的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据调查,旧货从业人员主要由下岗职工与农民两部分构成,其比例约为3:7,旧货业已成为各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4.2 优化经济结构

实现调控型就业。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提高就业弹性,扩大就业容量。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扩大就业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应从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出发,在加强第一产业,稳定和提高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大第三产业主渠道就业能力,尤其要大力发展房地产、新型连锁商业、旅游等就业成本较低、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

4.3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实现消化型就业。中小企业安置劳动力就业的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可供选择的岗位多。所以应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等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社会的主要贡献是就业贡献,其次才是税收贡献,因此,应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而不能加大企业负担。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对安置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应发放就业补贴,这样就可以变消极的失业保障为积极的就业保障。4.4 拓展新兴产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绿化布置、家庭园艺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这个项目很适合都市型服务产业的发展。项目的招标方有强大的花卉基地支撑,投资风险小,且花卉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和良好的前景,有利于就业困难人群稳定就业。花卉销售历创新高,在忙碌的花商中,有不少是下岗后自谋职业的城市居民。

4.5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将成为近一个时期再就业行动的主攻方向。一方面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柳在全国餐饮业再就业工作典型企业座谈会上说,餐饮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现有350家企业,1800万从业人员。去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的营业额是4369亿元,而美国1999年的餐饮业营业额就达到了3540亿美元。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大约是300元左右,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美国人均年餐饮消费是我国人均年餐饮消费的27倍。我国的餐饮业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餐饮业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要求相对不高,餐饮业的大发展必然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各餐饮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岗位资源,挖掘安置人员的潜力,开辟新的服务项目等途径,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优先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重点发展包括清洁、绿化、保安、公共设施养护在内的社区服务业,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社区服务业门槛低、投入少、技能要求不高、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岗位更适合下岗失业人员。随着家务劳动和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及社区自身建设的发展,社区服务业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湖北省提出,将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再就业岗位的“新亮点”,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等家政服务岗位,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劳务型岗位,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发展钟点工、季节工等灵活就业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服务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个体经济,实现自主就业。4.6 发展社区服务业

当前大龄下岗职工是再就业的难点,这部分人由于技术、文化水平有限、年龄偏大,自主就业能力较差,而家庭负担又较重,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社区服务是适合这个群体就业的主要就业领域。扩大社区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首先要扩大服务供给,开发就业岗位。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环卫保洁、保护绿地、保安,尊敬老人教育幼儿、家政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健、代理配送、车辆寄存、修理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等。

4.7 加强职业培训

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政府在严格评估效果的基础上,给予补贴。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下岗职工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切实的帮助。劳动保障部要求各地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配备专门人员,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使基层组织机构真正承担起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救济保障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说,重新上岗,才是让下岗者摆脱物质和心理困境的有效“药方”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下岗职工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4.8重视劳务输出,实现输出型就业。

各级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应主动加强与输入地政府、劳动部门的联系,获取更多信息,结合需求方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输出人员的培训;应制定有利于劳动力输出的相关政策,为输出劳动力提供社会保障安全网、享受正当的社会福利待遇;还应积极探索向国外输出劳务的形式和途径。5 下岗职工自身要积极实现再就业

5.1 注意公益性岗位就业信息

从2002年开始抚顺市组建的社区巡防队、城市交通协管员安置了一大批下岗职工。在城市环卫、社区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公共场所维护等领域,将进一步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力度。对于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原属于企业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市政府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下岗职工要注意有关部门发布的公益性岗位信息,抓住机会,实现再就业。

5.2 勇于参与市场就业

各级劳动部门开办的公益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有市级的、有区级的、还有街道办的,不乏有适合下岗职工的就业岗位信息,特别是当前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的出现,以及工资支付的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提成工资、计件工资、协议工资等,都为下岗职工提供了比较灵活的就业形式。只要勇于走进市场,勇于参与岗位竞争,就有可能实现再就业。

5.3 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出台鼓励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免费、小额贷款等,为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但是如何走出这一步确实是比较难的。为此,下岗职工一要盯住社区就业岗位,如家政保洁、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新办贸易市场等行业和岗位。二要注意与他人合伙经营的机会,借鸡下蛋,逐步发展。三要走出家门,与他人多进行交流,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四要详细了解有关政策,掌握具体办事程序。只要你下决心走这一步,做一个有心人,就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6 资源枯竭城市再就业应采取的措施

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实际出发,挖掘就业岗位,把有限的工作岗位有效地分配给更多的人,应采取如下措施。

6.1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势

虽然阶段性就业和失业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经济现象,都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存在密切的关系,都表现为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形式,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对劳动者而言,失业是并非自愿的,失业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来说,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下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对全社会来讲,意味着人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和生产力的损失。而阶段性就业是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家庭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作出的理性选择,是一种自愿行为。阶段性就业并不必然对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选择阶段性就业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了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以便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劳动者基于自身身体或生理方面的原因,选择暂时退出社会劳动。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渠道的多元化,一部分人将变得非常富有,为了享受更多的闲暇,部分劳动者自愿选择从劳动力市场暂时或永久退出。

发展弹性就业的好处是:

1、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总量。由于抚顺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素质不高,传统的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国有企业已难以继续承担重任,促进再就业的主攻方向,已逐步转移到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上。服务业就业和第一、二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劳动者创造的不是产品,是劳务,而对劳务的需要往往有网点多、面广,时间不固定等特点。

2、发展弹性就业形式,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开发和利用服务业中蕴藏的潜力,便民利民、以服务供给拉动社会需求。

3、发展弹性就业形式,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同时,因为弹性就业的门槛较低,可以使更多年龄偏大、技能较差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6.2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提高就业者素质

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了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的劳动制度。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未能升学的青年劳动者普遍追加1—3年的职业培训,对社会而言,可以起到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减缓目前的就业压力,平稳渡过新一轮就业高峰的作用;对劳动者来说,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増强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减低失业的风险。劳动预备制度的培训对象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工作或进城找工作的初、高中毕业生。培训机构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依据国家职业分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设符合就业需求的培训专业。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要对抚顺城乡劳动力资源和用人单位用工需求进行调查,及时发布职业需求预测信息,指导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专业。

6.3 发展非正规就业,提倡创业式就业

非正规部门指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之外的规模很小的经营单位。其特点:一是“小”。大多数非正规部门就业属个体经营和微型企业,资本金少,工人数量少;二是“无固定”。无固定劳动关系、无固定雇主、服务对象。有些还没有固定的地点。在非正规部门的许多活动中,如家政服务、分包合同等,也有一定的劳动关系;三是“不稳定”。大多数非正规部门就业者收入很不稳定,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四是“活”。大多属于自谋职业和生产自救型。按照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同,非正规部门一般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微型企业。经济活动能力较强,通常与正规部门通过承包和分包协议等方式联系在一起。这类非正规部门在抚顺市主要是以私营企业的形式存在;二是家庭企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从事简单的加工生产和服务,此类企业在市场需求广阔的领域中存在演化成正规小企业的趋势;三是独立的服务者。主要指街头小贩、清洁工人以及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者。

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从形式上看,属于灵活的就业方式,从经济组织类型上看,多数为个体私营经济。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是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第一,非正规部门就业具有相当广泛的涵盖范围,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术水平的求职者都有着适应性,对促进就业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在正规部门就业容量下降的背景下,非正规部门的发展接收了从正规部门转移出来的人员。

创业式就业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干一番事业,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就业方式。创业式就业属于自谋职业的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自谋职业,它是自谋职业中干出成就的尖子户,是自谋职业人员中的大有作为者。从就业方式来看,创业式就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自主性。所谓的自主性,就是劳动者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确定发展方向,不受外界左右。

2、成就性。创业式就业,最初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但它的最终目的,是干一番事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一般的自谋职业者,小打小闹,只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有的略有节余,而创业式就业者是创业的能手,是企业家。

3、风险性。创业式就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方向把握不准,管理不善,就会得不偿失。相对来讲,一般在市场上求职的劳动者,只要符合用人单位招用条件即可上岗,就是被用工单位解雇了,他本人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创业式就业需要资金投入,一旦破产,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4、艰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要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

6.4 实行灵活工时制

灵活工时制是相对于常规工作时间设置而言的一种能够对工作时间进行灵活安排的工时制度。灵活工时制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可包括以下三种:

1、随叫随到制。即劳动者可以根据用户或用人单位的要求,随叫随到,随时工作。这种工时制,一方面方便了客户,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2、计时工制。即每小时报酬固定;

3、压缩工作周。即减少每周的工作天数,但不减完全按工作时间支付的工资。这种工作形式通常时间比较短,内容比较简单,当工作量大时可以增加计时工数,工作量小时则相应减少,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人力成本,满足雇主和计时工双方的需要。7 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对策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在载体建设方面,其目标是要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就是要认识和掌握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劳动力市场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体现科学性,对市场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对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进行科学指导。规范化是指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管理制度,规范劳动力供求双方和中介的行为,保证市场运行的统一有序;同时,还要自觉遵守市场运行的规则。现代化是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掌握先进技术,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改善服务手段和工作方法,提高市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7.1 建设信息网络,强化信息工作

大力收集职业需求信息。建立用人单位空岗报告制度,并通过为企业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扩大信息员队伍等措施,千方百计收集职业需求信息。

实现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内联网。城市内各主要公共职业介绍所的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前台服务使用计算机;对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管理信息、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和保险金发放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实现市内联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综合基地入网。

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通过显示屏、公告栏、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开通免费信息查询,有条件的可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方便迅捷地了解职业供求信息。建立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报告结果。

7.2 积极主动开展就业服务

实行免费服务。对下岗职工和符合申领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的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做到全部免费,有条件的城市也可对其他失业人员实行减免费服务。

开展专门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设立专门的服务和培训项目;与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密切配合,对每个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主动进行1次以上职业指导,提供3次以上就业信息,为每个自愿参 加技能培训的下岗职工提供1次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培训机会。对有特殊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尽快实现再就业。

开展特色服务。针对本地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需求,公开提出具体的服务承诺,开展有特色的服务和培训活动。探索多样化的组织服务形式,开拓就业岗位。

7.3 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

就是要对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通过上门指导、贴近服务、专项扶持、社会保险接续等援助措施,使他们在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从长远来看,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对劳动者开展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实现再就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的目标,是使那些困难群体人员,凡是需要了解政策的,都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和解答;凡是有就业培训愿望的,都能得到适合的岗位信息和培训机会;凡是需要保持社会保险关系的,都能及时接续;凡是需要生活保障的,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7.4 建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将它隶属于劳动部门或政府某个独立机构,以便较好地执行政府的就业政策,从而有利地促进困难群体的就业。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对下岗职工提供免费服务。这个服务应注重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是指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职业介绍、社会保险接续、申领失业金等一系列相关服务在一个办公地点就可以完成。这种综合性服务可使下岗职工备感方便。“个性化”服务是指根据不同求职者和雇主的需要,提供不同方式的服务。如对年龄较大、技能老化、下岗时间超过半年的求职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对下岗超过一年的长期失业者、残疾人或其它特困群体提供一对一的跟踪服务等。7.5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加再就业培训基地

以抚顺市为例,抚顺市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与再就业培训基地,已不能适应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需求,应尽快建设和完善,以便为下岗职工提供便捷周到的再就业服务和培训。一是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及时收集和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二是要跟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三是创造条件,通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多种形式,为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全面服务,为下岗职工求职登记、档案管理、社会保障接续提供全面服务。

7.6 规范管理劳动力市场秩序

政治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对不规范的中介进行取缔,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规范执法监察行为,对各类企业招聘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和克扣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要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在调查中还发现,个别单位还存在着办证难、登记难、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有关部门在积极安置下岗职工的过程中,要维护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建立各种制度,严格各种规章,确保国家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提高从事再就业工作同志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下岗职工不但了解国家对下岗职工的政策,还要帮助下岗职工提高对再就业的认识,积极引导下岗职工更新择业观念,鼓励他们靠自身努力开辟就业门路。从事再就业工作的同志不仅要热情地对待工作,更要具有相应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建立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规范化管理。严格职业介绍行为的资格认定和日常管理,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为。

按照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服务规范的原则制定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经办工作的具体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流程,明确各项服务的质量要求,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保证服务质量。结论

下岗失业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它涉及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一定时期内失业问题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小除了取决于经济发展规模外,还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其它因素。上海市目前的失业情况也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无论政府在需求方面采取任何措施,即使保持经济发展且到较高水平,也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形成上海市必然下岗问题的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方面的,也有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方面的。虽然政府不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但是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减少劳动力供给量、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度增大需求量等政府调控对策,避免大量失业人口、将失业率控制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常范围内。

总之,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解决涉及到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保障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积极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再就业渠道,出台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并且不断完善配套措施,才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曹绍鹏,冯际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企业, 1998,05. [2] 安远.上海八十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13(77-78).[3] 丘海雄.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J].社会学研究, 1998,4.

[4] 王汉生、陈智霞.再就业政策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行为[J].社会学研究, 1997,5. [5] 顾东辉.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上海的案例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01,4. [6] 吴复民.上海创造“再就业工程”始末[J].春秋周刊, 2008,9. [7] 桂丽萍.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几点研究[J].实事求是, 2000,3. [8] 张利辉.下岗职工再就业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9] 高路.上海将重点为破产中小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培训[J].中国改革报, 2008. [10] 刘升学,谭军红.我国目前失业的原因分析[J].南华大学区域经济与发展战 略研究所, 2006,(2).

谢 辞

简经过几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天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最后的谢辞了,想了很久,要写下这一段谢词,表示可以进行毕业答辩了,自己想想求学期间的点点滴历历涌上心头,时光匆匆飞逝,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学生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下了完美的句点。

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 谢XXXX教授,因为论文是在XXXX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XXXX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XXXX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XXXX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XXXX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XXXX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

第四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舒 健

2012年第2期 ——政治建设

三环集团公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大型制造企业,主要从事专用汽车、特种汽车、军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数控锻压机床产品的制造及汽车和材料设备贸易。公司拥有21家全资、控股公司,设有基层党委17个,基层党支部156个,员工总数35050人。公司在2011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位列第282位,是“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三环集团公司是伴随着兼并重组而不断发展壮大的。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兼并重组了12家地方企业,针对重组企业多、思想问题多、实际困难多的“三多”情况,公司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本要求,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工作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公司的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公司销售收入由39亿元增长到141亿元,年均增幅29.1%;利税总额由1.9亿元增长到7.5亿元,年均增幅31.6%;资产总额由42亿元增长到135亿元,年均增幅26.3%。公司党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领导班子被省委组织部和省国资委党委授予“全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一、针对重组企业的“包袱”问题,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2004年底,在湖北汽车集团当代汽车公司股权在全国公开挂牌拍卖流拍的情况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公司接收了汽车集团所属8家困难企业和1.7万职工,承担了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和人员安置包袱。当时,一些企业停产多年,职工长期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积怨很深,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转变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现实,安置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超出常人想象。省委、省政府在改制浪潮中支持三环发展壮大,在国企脱困中让三环承担责任,既是对三环领导班子的充分信任,也是对三环的直接考验,我们决心,以勇于担当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好重组任务。

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职工安置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一直坚守在第一线,靠前指挥,仔细研究政策,耐心宣讲政策,深入职工家庭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用真情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始终坚持有情操作、统筹兼顾。在制订职工安置方案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综合考虑职工、企业的承受力,按规定将安置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职工安置工作中,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连续性、稳定性,注意相关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考虑职工的实际困难,有情操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职工的关怀,就地解决问题,不将矛盾上交,没有因为作风粗暴引发职工上访,确保了企业稳定。

始终坚持直面难题、解决问题。经过重组进入公司的省属8家困难企业因历史债务包袱引发的法律纠纷接连不断,有的银行账户被查封,有的资产、土地被强制拍卖,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正常开展,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公司领导班子迎难而上,以对国有资产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甚至不惜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请求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在付出种种艰辛后,终于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了企业一系列的债务,最大限度减少了企业损失,基本化解了债务风险,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针对重组企业的“发展”问题,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发展是硬道理。公司重组的企业多数是停产、亏损企业。为了使这些企业恢复生产、扭亏为盈、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加强管理、加快改革、注入生产流动资金、化解债务包袱、加大技改力度、开拓产品市场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先后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使重组困难企业逐步实现了由“包袱”到“财富”的转变。

紧紧围绕发展抓改革教育,推进了企业股权改革。针对体制机制不活这一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我们及时组织以“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主题的中心组学习,深化对股权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及时组织专项调研活动,内找企业突出问题,外学同行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及时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讨论,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改革改制的舆论氛围。按照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确定的“国有控股、经营层和业务骨干持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改制模式,率先在省属国有企业中实行了“二八”股权改革,将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用“金手铐”与企业紧密捆绑在一起。“二八”股改极大改变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的技术人才流失、职工精神懈怠的企业面貌,调动了经营者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制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锻造公司2006年底实施改制后,次年就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2100万元,同比增长4 9%和6 2%。

紧紧围绕发展抓创新教育,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针对原有的“三管三协调”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通过“领导干部宣讲学、邀请专家辅导学、走出厂门向外学、典型案例分析学、紧跟形势引导学、拓宽思路务虚学”的“六学”方式,有效拓展领导干部的思维宽度和思想深度,增强了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确立了“战略控股+财务控股”的全新管理模式,追求“产业发展和资本增值”的双重目标。制定了《三环集团公司管理准则》和八项主要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变“人治”为“法治”,既夯实了集团管理基础,也提升了集团的管控能力。

紧紧围绕发展抓形势教育,化解企业经营危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重组过后的三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公司更是出现了成立以来的首次月度亏损,干部职工人心浮动。面对危机,公司主要领导深入基层宣传形势和政策,激励干部职工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各企业采取召开会议、专题宣传等形式,向干部职工进行“五讲解”:讲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讲解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讲解三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讲解三环科学发展和转变方式的重要任务、讲解三环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步骤,凝聚了应对危机、共谋发展的共识,从而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经过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2009年公司销售收入首破百亿,利税总额同比增长63.82%,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重组的汽车电器厂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由年亏损1500万元到年盈利1200万元的巨变。

三、针对重组企业的“融合”问题,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升企业的向心力

重组的企业分布在全省7个市,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干部职工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文化背景都不一样。为了切实解决融合问题,形成发展合力,我们注重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建设三环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建设三环理念体系,凝聚思想共识促融合。大力践行 “心正力强、智由心生、成就客户、创想未来”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的发展理念,“打造百年三环,建设一流国企”的目标理念,“思想上融入三环、行动上维护三环、实践中发展三环”的行为理念,“有情的领导、无情的制度、绝情的执行”的管理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市场、像培育子女一样培育市场、像善待父母一样善待市场”的市场理念,“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的预算理念,公司上下形成了坚定信念、办好国企的责任共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实干氛围,客户至上、共享共赢的服务意识,为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四个转型(由“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由“本土性企业”向“全球化企业”转型),在“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打造湖北工业“航空母舰”的发展目标,凝聚了共识,营造了良好氛围。

开展多种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促融合。积极组织开展以“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工作、创一流成绩,比作风、创一流形象,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服务、创一流水平,比贡献、创一流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先、人心思优”的浓厚氛围。公司重奖创新人才,重奖有功之臣,拿出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技术创新团队、带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管理营销团队进行奖励。除每年开展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评选外,还组织开展“三环风云人物”、优秀共产党员“十面红旗”等大型评选表彰活动。近年,以“凝聚成就辉煌”为主题组织了公司十周年庆典、以“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主题举办了公司党建成果展、以“红动三环”为主题组织了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用重组之后各企业 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职工勇于创造的良好风貌来感染激励员工,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职工的自豪感。

真心关爱职工切身利益,多办实事好事促融合。始终坚持“发展成果让职工共享”的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相结合。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重组以来,职工收入年均增幅达16.5%,每年开展扶贫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近年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320余个,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困难党员、离退休员工2600多人次,发放困难补助860余万元。仅2011年,就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解决了重组困难企业7000多人的医保、计生奖等问题,切实做到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也使重组企业的职工群众深切感受到集团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

(作者系三环集团公司董事长)

第五篇: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职工思想问题与对策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职工思想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改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职工思想问题。作者先对当前职工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对当前思想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三项制度改革 职工思想问题 推进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调动职工积极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同时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企业下一步发展,又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改革过程中,职工的各种思想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成败。因此,关注和解决好当前国企员工的思想问题,切实维护好员工队伍稳定,对于推进国企改革有积极作用。

一、当前职工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改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职工思想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矛盾

针对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问题,大多数职工是支持的。企业发展得好,自身才能发展好。职工希望通过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也希望通过改革来实现自身价值。但职工又普遍存在矛盾心理,既期望改革,又害怕改革。他们期望通过改革去除企业存在的各种顽疾,但又舍不得“铁饭碗”,怕改革影响自己的利益。

(二)担心改革

大多数职工在改革时,基本上都存在这种心理现象:一是很多职工思想比较传统,认为改革存在风险性,不敢冒险,希望企业能在稳定中求发展,希望改革慢慢来,要多看慢走;二是部分职工对改革缺乏信心,认为企业的深化改革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不仅浪费大量的钱财,也耗费人力和物力。

(三)害怕改革

对于深化改革,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很多职工存在畏惧心理,思想上会出现落差。一是担心自己的职位和岗位会变化,担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会受到损害;二是很多职工已经适应了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过惯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生活,思想也已经定位,不想求变。

二、职工当前思想问题的特点分析

(一)思想认识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企业职工的文化层次不同,导致他们对改革的认识不同。文化水平较高或较年轻的职工对改革持支持态度,而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的职工对改革则持观望态度。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观念的作用,人们在理想目标、工作动机、生活追求等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人们更多地注重个人利益和强调个人发展。

(三)利益追求公开化

在过去,人们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薪资待遇。如今,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与企业谈薪资待遇,职工薪酬不再是秘密,更加公开化。职工跳槽屡见不鲜,这也是职工追逐个人利益的表现。

(四)矛盾尖锐化

深化企业改革,因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再调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呈现出尖锐化、表面化的趋势。部分职工甚至会出现偏激的言行和上访事件,严重影响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三、针对三项制度改革中职工思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三项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

三项制度改革难度大、涉及面广,必须在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才能进行。我们在改革时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弄清改革的步骤和方法,从而使广大职工思想统一、消除顾虑。通过宣传,使职工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正确性,使他们能够同企业一起扛起改革的大旗,积极投身改革。

(二)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准确掌握职工的想法,有针对性地改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使职工都能对改革充满信心。深入反复地进行教育引导:讲原有制度的弊端、管理机制的缺陷;讲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危机,挑战和机遇;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员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问题,自觉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磨练和完善自己,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依靠职工搞改革

职工是改革的主体,我们在改革中要关注员工的诉求,维护员工利益,让职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革前期,动员职工,使职工了解实情,形成共识,投身改革;改革政策出台前,听取职工的意见,交给职工代表讨论审议。想问题、定政策要把尊重职工、关心职工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对于职工反映的意见,正确的就积极地采纳,认识不清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

(四)加强员工培训,引导职工提高竞争意识

职工害怕改革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担心跟不上企业改革的步伐被淘汰。因此,在改革时要对企业内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使职工掌握多项技能,提高他们胜任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另外,还要鼓励员工多钻研业务、多创新,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进行奖励,不断提高员工竞争力。

(五)因势利导,化解矛盾

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各种矛盾必将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领导要对改革的整体观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和掌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和预先防范,形成一套完善的维稳工作预案,避免突发事件产生。在出现不稳定因素的时候,要沉着应对,冷静处理,敢于承担,勇于化解危机;出台政策前要反复酝酿,合情合理,考虑周全;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要善于换位思考,客观公正,增强互信,消除矛盾,创造和谐的改革氛围。

(六)持之以恒,推进改革继续深入

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应当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推进,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果动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政策不配套就匆忙改革,结果必然是草草收场,改革失败。三项制度改革要真正收到实效,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必须要坚持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和薪酬发放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否则,改革只会流于形式,新的制度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成功会使企业上一个台阶,失败则有可能葬送企业的前程。当前进行的三项制度改革是一次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更替。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只有把职工思想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好职工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才能巩固改革的成果,才能把改革坚持到底。

(作者单位为泰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下载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兴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11(共5篇)

    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摘 要]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能否较好解决,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化,经济能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能......

    下基层调研报告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下基层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第二篇: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第三篇:下基层调研报告 第四篇:某政府下基层调研报告 第五篇:下基层调研报告 正文 第一篇:干部下基层......

    妇联扶持下岗职工创业再就业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妇联把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以引导妇女自主创业为重点,着力提高妇女就业能力,努力推动妇女创业发展,几......

    发展资兴旅游产业的对策与建议论文

    一、资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1.基本情况资兴市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具体位于北纬25°34‘~26°18‘,东经113°08’~113°44‘。......

    电力企业抄核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电力企业抄核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电费管理工作中,抄表、核算、回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电费抄核收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张晓东,何攀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 乐山614007) [摘要] 管理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经管专业十门......

    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为载体,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进行(定稿)

    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为载体,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进行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系我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我场群众生......

    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与对策

    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与对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8-11-18 18:12:05 1、城乡互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城乡互动是指城市与乡村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