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的一点思考
对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的一点思考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经济强。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以质取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省之路”的总体要求,把质量强省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磐安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社会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环境、交通等要素制约更多。磐安中小企业多,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且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着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十二五”期间,磐安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走质量强县之路。如何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工作?本文从分析我县质量现状入手,对开展质量强县工作提一点粗浅建议。
一、我县“十一五”期间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全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较好,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质量强县工作形成了共识。近些年来,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质量强县的政策措施,成立了磐安县质量强 1
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质量强镇、强企、强业实施方案并在尖山镇和2家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设立了县政府质量奖。二是品牌战略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12件,金华名牌产品14个、金华著名商标32件,企业主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名牌产品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三是我县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工业产品国家、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3%以上。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年年达100%。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出界断面水质常年稳定在二类以上,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稳定在二级以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6个乡镇创建成全国优美乡镇。
四是产品质量整治成效明显。五年来,围绕与经济建设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十小”行业整顿规范等行动,持续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质量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的质量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质量强县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许多企业主质量意识不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乡镇、部门和企业主对质量强县工作还比较陌生,没有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没有实质
性地开展质量强镇、强企工作,对质量强县工作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认识到位。二是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全县规上企业中,多数企业没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缺少质量管理人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品牌意识不强,工业名牌不多,区域名牌、服务业名牌没有,农优特产也缺少叫得响的品牌;产品无标准生产普遍,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的更少;产品很少开展检验检测,计量器具平时很少主动要求检定等。三是质量强县工作还没有形成合力。质量强县工作主要由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四部分组成,涉及发改、环保、建设等30多个部门和各个乡镇、各个企业,关系到全县的每一个人。但是目前各个部门、乡镇都不明确自己要做哪些工作,都还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都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对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还不够到位。除了少数几个牵头部门的具体经办人员,多数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对质量强县工作知之甚少,新闻媒体对质量强县工作宣传不多。
二、对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的几点建议。
质量强县建设是一项全面性、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创新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要把质量强县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把质量强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使质量强县工作真正成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建议适时召开全县质量工作会议,对全县质量强县工作作出统一部署。加强政策激励,设立县政府质量奖,制订和完善有关标准化、质量、品牌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将质量强县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考核目标进行考核,签订责任书,制定评价办法,确定评价指标,每年对各乡镇、部门完成目标任务及质量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质量强县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各乡镇、各企业,需要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必须形成合力。各牵头部门要及时与上级部门做好沟通,把上级的要求和部署落实到位,明确工作目标,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开展调研,尽快制定质量强县的工作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人,细化任务分工。要突出重点,着重提高事关国计民
生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质量,抓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
(三)落实责任,推动创新。
建设质量强县主体是企业。质量不可能靠管出来,而是靠建出来的。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从源头抓起,落实企业对质量的第一责任。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基础工作,积极推进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建设一批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提高自身检验检测水平。建立完善质量、计量和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要求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要进一步重视质量创新工作,突出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创新,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创新引领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围绕我县主导产业,通过品牌培育、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积极争创中国名牌(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著名商标),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努力在我县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同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
理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质量问题,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宣传,广泛参与。
推进质量强县工作,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切实紧扣质量强县建设这个主题,运用简报、媒体、网络、会议等载体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使质量强县工作家喻户晓,激发各行各业、各职位各工种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全民质量意识,为质量强县建设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和舆论环境。
第二篇:对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思考
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转变职能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永德县工商局近年来工作实践,就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要明确创建措施,抓好工作的落实
文明单位创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形成全体人员重视,上下联动,齐
抓共管,建管并举的良好机制,精心打造文明单位创建新亮点。一是要真抓实干,确保创建成效。各级要立足自身,求真务实地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决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思想,要敢于超越,要按照创建规划具体任务,把握时间,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把创建与考核和奖励相结合,力求各项工作能够在行业中保持优势,争取有新的突破;二是要抓好窗口创建工作。要按照窗口就是服务环境的要求,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要抓好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提高窗口服务水平,突出便民、利民,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三是要公正透明,就是要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不论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部门,只有具备了公正、规则公开、利益分配透明的良好竞争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干部的积极行和创造性,如果缺乏公正透明的单位或部门,往往潜伏着矛盾,工作消极、意见分歧,甚至勾心斗角,内耗严重。因此,要保持单位内部的和谐,就要坚持公正透明,坚持惩恶扬善,使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昂扬向上的风气得到切实张扬,使每个人的聪明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二、要坚持稳步推进,深化创建内涵
创建文明单位是改善部门面貌,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部门综合竞争力,增强部门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经常对创建工作研究,建立创建工作制度,要实施目标化管理,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和时限。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发挥先进理论教育引导功能,要通过召开精神文明创建研讨会等形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为创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和重要纪念日,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主题,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先进任务事迹报告会。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一系列创建活动的具体标准,完善创建措施,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文明创建活动要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充分认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认识到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仍然存在公民整体文明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一些人、一些单位和部门追求一时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大局利益,损坏了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文明单位创建的过程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过程,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前,我们需要更多地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精神境界、发展意识,营造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增强维护稳定的良好风气,把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式发展上来,促使人们在服务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三)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习惯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就精神方面来讲,人是主体,人的素质高低是文明单位创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体公民文明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传统习惯性的顽固,要改变人们不良的习惯、卫生习惯、行为方式,则并非一朝一夕,或者靠几个文件,搞几次集中整治行动所能解决的,必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治本之策。因此,我们要始终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文明单位创建的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倡导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道德建设,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斗志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为文明创建工作献计献策。
三、要注重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决策机制。把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成立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领导小组等组织,负责实施
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组织机构要分工负责、明确责任,负责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形成全员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领导决策机制。二是建立创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并明确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规划。细化各个阶段要实现的数量、质量、目的。坚持把创建规划纳入党的建设、单位发展规划、业务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三是建立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不单是软件建设,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相配套。因此,在硬件建设上,必须要统筹考虑、统筹安排,才能保障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要建立系统创建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每年要安排一定时间开展交流、研究、分析创建工作,同时,召开专题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全系统如何提高创建水平等问题。要不定期地对创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存在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整改意见,使创建工作得已顺利开展。
总之,创建文明单位,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责任大。因此,我们要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明确工作手段和载体,要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领导要带头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要树立和养成创新工作理念,要着力构建和谐、优美、舒心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办公条件,美化部门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2011-12-06 16:44:50 作者:罗君伟 刘建刚 来源:《今日庆阳》 浏览次数:1
5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务实创新,继续推进“引强入庆”战略,围绕“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积极主动“招大商”,大上项目促发展,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出现了全民招商热潮,新上了一大批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科学发展。由于受地域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各县(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和发达地区相比,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与当前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各地对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更为激烈的情况不相适应的情况。如何进一步完善策略,把招商引资工作作得更好,是我市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庆阳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动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推进项目引进,先后同8家央企5家省属企业签订合同协议2400多亿。“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24个,完成投资21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引资企业为全市提供就业岗位13156个。
今年前9个月,实施百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04.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5.4%。东部集团、华能集团、中铝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化集团、雨润集团等一大批大型企业相继落户庆阳,强力助推庆阳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升温”。实现了引进一户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就业,致富一方群众。
(一)招商引资工作势头良好。近年来市、县(区)招商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项目,不仅是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亮点,也是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亮点。从发展势头看,仅2010年,全市共实施5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46个,到位资金总额85.16亿元,是“十一五”开局之年19.15亿元的4.4倍,主要指标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引资总量大幅提升。
(二)招商引资举措不断创新。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努力争取省、市支持,全力创造实施条件,紧盯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依托优势,主动出击,以小分队招商为主,采取“点对点、一对一”方式,上门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上的核心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构筑产业集群,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注重招商引资质量,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显著提高,促成了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实。一是项目招商。重点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链式开发,引进配套项目;围绕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引进环保制造等新兴产业项目;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机具制造项目;围绕打造陇药产业的契机,引进生物制药和中医药产业项目;围绕民俗文化资源,引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从项目洽谈到注册落户、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问题,实行一竿子到底。对入驻项目,把好入驻关,每个项目入驻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论证,并将项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土地密度、开工投产时间等指标纳入投资协议。二是“三情”招商。注重招商实效,通过以情招商的方式,大打亲情、乡情、友情牌。利用落户企业客商信息灵,交际广以及示范
效应好的优势,鼓励引进企业横向拓展招商、纵向挂靠招商、现身说法招商、广泛推介招商。三是诚信招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坚持“一企一策”,从土地征用、资本金配套、手续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舍得本钱、敢给政策。凡是承诺的,坚决兑现;凡是优惠政策上有的,坚决执行;凡是签订协议的,坚决履行。为投资者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和最优质的服务,确保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在我市“一路绿灯”,顺利实施。四是节会招商。庆阳市在外出节会招商的基础上,在市内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2011年成功举办开展了“广东百名企业家红色革命老区庆阳行”活动、台湾南部乡镇民意代表考察团庆阳项目推介会、2011’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等活动,西峰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招商局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上门招商活动,先后与苏宁集团、红太阳集团、高力集团、金浦集团、银鹭集团、达利集团对接洽谈,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开辟了新的引资渠道。镇原县招商局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向县政府提交了《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报告》。庆城县招商局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招商引资门户网站,利用网络宣传县情、推介项目、招引客商,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在硬环境建设上,近年来市、县(区)上下联系、寻求各方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各类资金2.6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对外招商的吸引力。在软环境上,精简审批手续、简化审批程序,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全面了解投资环境状况,深入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吸纳投资商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建议,形成了《庆阳市投资环境调研报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召开了全市招商引资企业家座谈会,现场解答投资商的提问,解决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新保障。各县(区)都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名片,不断完善优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力求“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吸引投资者,支持创业者。西峰、合水、庆城、华池等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谈项目。宁县对重点工业项目由招商局每周检查督办两次,下实手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同时,大力营造吸引投资的软环境,落实领导干部帮办项目责任制,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超前服务、文明服务,建设服务“高地”和环境“洼地”,树立了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了投资者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使招商引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全市上下创新招商方法,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组织开展上门招商、盯住招商,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引资项目看,工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集约化养殖项目占据主流,规模增大、质量提高。新建重点项进展顺利。宁县新庄800万吨煤矿,完成投资4.7亿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扩建完成投资5000万元,环县毛家川500万吨煤矿及选煤场,完成场地平整、道路开通、“110”二回线路架设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1.45亿元,华电新能源公司投资60亿元的风电场、浙江客商投资8亿元的九连山水泥厂扩建改造已经启动,西峰区董志镇失地农民安置代建工程,引进太平洋建设集团资金5.7亿元,完成投资9000万元,雨润集团5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完成投资1亿元,镇原县启动民资建设的凯迪塑业循环经济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等围绕石油钻探、煤炭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废旧物回收利用,大量的配套企业、服务产业陆续形成,拓宽了招商引资新领域。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操作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市、县(区)相比还存
在一定差距,其主要表现在:
(一)招商氛围不浓,创新意识不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首先受到制约的是思想意识落后保守、招商氛围不够浓厚,有三种情况较具有倾向性、代表性:第一种,自然无为型。这种类型主要认为边贫地区地域偏远,基础条件差,难以在招商引资上有大的突破,任其自然发展,走到哪算到哪,缺乏奋发有为的志气、超乎寻常的胆识、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往无前的魄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这种思想在基层干部及群众中存在普遍性;第二种,“肥水不流外人田”型。这种类型主要认为优势资源应该本地人来开发、来管理、来获取利益,这种思想主要存在于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干部群众和本地商人头脑中,对于外资、外企进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开放意识薄弱,引资项目进来后,往往“红眼病”或特权意识严重,出现对招商项目设置障碍或冲击招商项目等行为,对事业发展影响很大;第三种,“概念”和“口号”招商型。这种类型主要存在于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对于招商引资会上讲得好,慷慨激昂,文件出得好,措施很过硬,但大多仅是“概念”运作,喊喊“口号”,给群众做做样子,往往打着抓招商引资的幌子,不干实事,为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谋利,阻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招商实效不强,引进水平有差距。从全市近几年引进企业的项目看,多数属于加工型、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不多,缺乏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所引进的部分企业生命力弱,不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就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有的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从税收贡献看,目前仍然只有几个老企业支撑,引进企业贡献率不大。从产业投向看,对依靠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做得不够,发展地方支柱特色产业的步子还不大。从开发区平台看,还没有真正起到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龙头作用,尽管当前土地储备不足,但部分招商引进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从招商方式看,虽然近几年不断创新,实行了干部离岗外出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定点招商等方式,但运用效果不好、实效不大。从引进企业融资看,由于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市县信贷规模有所萎缩,大多数县(区)财力十分有限,使得部分引进企业信贷融资难,也制约了项目达产见效。
(三)招商机制不完善,服务环境有差距。目前,部分县(区)招商引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健全和得到落实,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有序和积极有效开展。一是在政策机制上。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已对税收、土地政策作出了调整,而个别县(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奖励办法等政策没有重新修订,加上原来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办法没有统一标准,尤其是对招商引进企业涉及收费部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使县(区)、部门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难以把握。二是在激励机制上。对招商引资中介人,引进项目牵动作用强的个人,奖励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影响了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三是在服务机制上。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低,创新力度不够,服务意识差。项目审批手续过多,时间过长,办事人员水平低,死搬教条,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形成了人为梗阻。一位招商部门负责人曾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老板急得跳,来了老板气得跳。有的企业老板反映,有些部门收费不规范、不透明、弹性大,有的把各级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列在收费清单上,漫天要价,同时对企业要求标准过高,没有从发展企业的角度考虑,造成了企业怕部门来服务,认为服务的目的是收费,让一些企业老板感到政策不公平、不公正。另外,在项目跟踪服务上,虽然建立了领导包保责任制,但跟踪服务力度不大,没有起到真包、真保的作用。四是招商队伍力量不足。具有专业招商水平的人员不多,对引进招商人才,加强招商人员的学习、培训不够。开发区目前尚未建立责、权、利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
三、对策思考
(一)树立理念,营造氛围。要把从操作层面上解放思想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推动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放的力度;观念更新的进度,决定发展的速度。一是在引资观念上要有真转变。我们既不缺优惠政策,也不缺机遇,缺的就是发达地区那种敢于用足用活政策的理念和胆识,就是发达地区那种善于“招财进宝”的观念和环境,就是发达地区那种勇于把握和运用政策、善于抓住机遇的智慧和能力,就是发达地区那种落实政策不折不扣、想方设法干成事业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必须增强“不抓招商就是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就是不懂经济,不抓开放就是失职,抓不好开放就是失败”的观念,狠抓招商引资,借力、借资、借势加快发展。二是在思想意识上要有大解放。要坚决破除仅从“概念”和“口号”上解放思想的保守封闭做法,把从操作层面上解放思想摆在招商引资的首要位置,坚持按照“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财税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就业水平的提高”“五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真正在全社会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人求发财、我求发展,人图创业、我图就业”的意识,对招商引资提供最大开放、最大优惠、最大支持,做到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全年招商。并着力强化“四种”意识,即强化“首位”意识。真正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真正形成“大事大抓、特事特抓”的新局面;强化“参与”意识。教育干部职工“跳出职能抓招商,跳出部门抓招商,跳出事务圈子抓招商,跳出区域抓招商”,形成全民招商、全员引资的“大招商、大引资”新格局;强化“协作”意识。形成“同频共振”的新局面;强化“争先”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局面,真正形成一种“招商者光荣,局外者可耻”的工作导向。三是在引资速度上要有新认识。被誉为“计量经济学之父”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劳伦斯?克莱恩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由于其自身基础的薄弱性,不必重复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路子,可以充分利用人力等资源的低成本性,以开放引资方式,迅速切入前沿新经济发展的轨道,实现经济“蛙跳”式的发展。要敢于以特殊产业、特殊项目、特殊环境、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在招商引资上实现超两位数或两年一翻番的速度,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二)创新方式,改进方法。在招商产业上,要以企业自主招商和园区专业招商为主体,结合本地区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培植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利用节会招商平台,加强与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联系,积极进行产业投资方向对接,细化融入的运作方案,主动加强和积极扩大与发达地区经济圈的实质性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招商项目上,要突出以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主,既要加快发展,又要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在招商对象上,要招大商、招真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技术项目和产品,带动本地工业结构的上档升级。要坚持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三情”招商、网上招商、以园招商、沿路招商、专班招商、个人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进一步发展商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政府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应突出专业性、针对性,使相关企业感到有可去性、可谈性,引导和推动企业主动走向市场,寻求商家,推出项目,进行对接。在招商引资中,对重大项目的谈判、签约,可实行律师参与制度,以防止不按法规办事行为的发生。对签约项目要切实加强跟踪服务和督办督查工作,对已签订的大项目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部门限时办结制、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竿子到底,努力提高引资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对引进企业,既要重生又要重养,既重前期招商,又重后期安商,达到引得进,活得好,留得住,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增强招商引资的跟进效应和扎堆效应。另外,利用煤、炭、石油、土地等优势资源换取投资在目前仍是贫困地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必须加强对工业企业税收监管及投资项目的土
地管理,要通过调查,摸清已批准土地而闲置未用的,并依法作出处理,或者责令限期开发建设,或者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坚决杜绝只征地、只围墙、不建房、不投产和转手炒卖土地的现象发生。
(三)落实政策,完善机制。一是科学制定优惠政策。认真借鉴外地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优惠办法,使招商引资政策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开发区建设,要注重规划、坚持高起点、高定位,在制定和运用优惠政策上,不能不分产业政策导向、投资规模大小、科技含量高低、发展前景优劣、财税贡献多少,对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要区分情况、区别对待。要有针对性地挑商选资,招大引强,提高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准入门槛,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事前分析讨论工作。引进的投资项目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开发建设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做到与本地产业优势相结合、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二是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凡一经出台的各项招商引资投资优惠政策,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都应积极落实和服从。同时,各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时,必须注重超前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要维护好招商整体形象,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激励政策上,政府要实行重奖,既要奖企业,又要奖县(区)招商部门,同时,还要重奖招商引资第一引进人,要大力倡导创业光荣,招商有功,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方面招商引资热情。三是完善招商引资人才机制。加强对招商人员在职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大人才双向交流力度,选调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招商队伍。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争取把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新研发项目和大企业研发中心的成果引进来,把带有项目和课题的人才引进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抓好招商项目的落实工作。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分析会,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切实搞好企业引进后的后续服务,以帮助企业尽快进场建设、尽快投产,还要帮助引进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对引进落户企业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用落户企业的成功和现身说法,提高和扩大招商引资的信誉度和吸引力。
(四)改善环境,强化服务。在新的形势下,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环境的竞争上,要采取软、硬环境两手抓的办法,形成服务招商项目的合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客商投资限期办结制,提高部门办事效率。对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部门服务窗口,要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坐堂办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各职能部门的收费项目要进行彻底清理,对不符合现行政策的该废除的要废除,该取消的要取消。对影响投资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人员,要敢于动真碰硬,严肃处理。定期召开投资环境评议座谈会,邀请企业老板、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各县(区)、开发区有关人员,对各职能部门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以及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评选出“投资者满意单位”和“投资者不满意单位”,对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单位,应采取组织措施,将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以促进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五)强化领导,加强考核。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班子,一笔专门经费,一个责任目标,一抓到底”的“七个一”责任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抓任务分解落实。要按照“定目标、定分工、定措施、定期检查”的“四定”原则,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抓目标考核。要以实实在在的招商效果来考核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工作实绩,年终坚决对照检查、奖惩兑现。要通过考核奖惩,“考”出快节奏,“考”出高效率,“考”出高增长。三抓“一把手”重点考绩。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检验各县
(区)、各部门“一把手”全局观念、发展意识、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评优使用的重要依据,由市督查考核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进行全面考核。对任务完成不好、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
(作者分别为市招商局局长、科长)
第四篇:比访强推进 质量更效率
比访强推进 质量更效率
——渔洋小学比访工作小结及复习备考汇报材料
“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这一项重大活动无论是从省到市,还是从学区到学校,通过近3个月的历练,整个教育系统内已逐渐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我校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抓住契机,紧紧围绕“锤炼教学功底,促进专业成长”为主题开展课内比教学,围绕“ 访万家学生,建家校连心桥”为主题开展课外访万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此项活动,我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专业水平提高了,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高涨,学习成绩也明显进步了,家校联动,和谐发展。为见证比访成效,我校早部署,细规划,强落实,堂堂抓高效,周周抓提高,月月求进步,一年稳中升,两年大踏步,三年进三甲,年年做老大。认真做好质量提升工程和复习备考工作。
现将我校比访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精神,统一思想。
我校针对比访活动共参加并召开会议31次,其中市级会6次,学区会5次,学校会20次,及时传达省市局文件精神和陈厅长及何局长讲话要领,召开动员会,做专题辅导,制定本校方案,规范操作程序,分步、分类、分轮,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二、强抓落实、层层考评。
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主要以:“三全、三分、四抓、八比”为推手,三全即:全参与、全学科、全过程。三分即:分步比、分类比、分轮比。
其中分步比做到:先学后比、先训后比、先练后比。(针对全体教师)
先学后比指:学教材教法、学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抓住教学知识点。先训后比指:通过以考代训的方式掌握比访活动内容,学科教学知识。先练后比指:练习教学技能、熟练计算机运用技巧、练好规范字和普通话。
分类比做到:先定后比、先思后比、先精后比(针对教研组)先定后比指按学科分类,定好课题,定准教案。先思后比指课前思考学法教法、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结构,熟练教学流程。先精后比指抓住教学重难点,精讲精练。
分轮比做到:先年级后教研组、先教研组后学校、先学校后学区、层层选拔,细磨骨干,打造名师。
四抓即:一抓常规、二抓成长、三抓质量、四抓长效。八比即:比教学业务水平、比教学技能水平、比教学理论水平、比教学常规、比教学实践、比教学研究、比教学质量、比教学成长。
开展的活动有:教学比武、说课比武、评课沙龙、技能大赛、板书精写、常规考评、结对互助、亲临名师、专家讲座、征文评选、案例反思赛选等,每项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安排,全员参与、有资料、有图片、有小结。在学校建一校一档、一师一档。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质量管理上,我校拟定了质量提高工程方案,制定了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常规检查量化考评制度、学校抽考评价制度,六年级备考方案、对教学质量实行电子监控,在常规检查活动中,我们实行“三级查”:重点学科月月查,薄弱学科周周查,新教师上岗学科课课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措施使我校教师对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同时学生的学科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期中考试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查找问题,立军令状,为提高教学质量,抓课堂高效、抓培优辅差、抓单元检测,精细过程,稳步提高。特别是六年级复习备考我校学校做到七抓:
1、抓好课堂教学,教师紧抓课堂40分钟,面向全体,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强化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抓好分步教学,针对差生多的现象,制定近计划远目标分段提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布置等方面要注重帮扶差生,分类指导,跟踪辅导。
3、抓好分层教学
各班各科任教师要根据各班特点,列出本班的尖子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拟定辅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实处,努力培养尖子生,转化学困生,提高中等生成绩,整体提高平均分。
4、抓好班级管理
各科教师相互交流,适时提醒偏科,防止成绩下降,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5、抓好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
开好质量分析会,领导坐阵教室,深入课堂,调阅作业,检阅成绩。
6、抓好复习教学
教师应做到复旧引新,授新复旧,相互渗透,边学习边巩固边串联,力争在明年5月结束新课,进行系统性复习,不闭门造车,相互交流,共同制定复习方案。
7、抓好整体提高
让教师明白一科差全面差的整体意识,做到相互督促,相互提高。
三、真情家访,网络促教
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做到:“三访”、“ 四心”、“五到”、“六进”、“七知”“八有”
“三访”即全员访、分类访、特色访
“ 四心”、即对学生有爱心、对家长有耐心、对事业有良心,对工作有恒心。
“五到”即到留守学生家庭、到单亲学生家庭、到三类残疾儿童家庭、到住宿学生家庭、到学困学生家庭。
“六进”即教育政策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七知”即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生活及住宿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八有”即校长动员、学习辅导、日程落实、提前通知、实地走访、家访手册、小结反思和宣传及时。
三个月以来,渔洋小学全体教师在校长及所有领导的带动下,走访了辖区内11个村级,走访学生达700多人,教师参与率80%,学生走访率100%,逐步到村,逐户到人。
四、鲜花靓颖、但求缤纷。
前期的比访活动我校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我校在9月被授予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11月,邓嫱老师代表渔洋学区参加“比访”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在几项检查和督查工作中也受到领导的好评,如:开学工作检查、教学视导和省比访活动督查等,但在宣传报道和名师打造上我校仍有不足,还需拓宽思路,勤练细磨、多思多写、多讲多训。
以诗表我心情,以情表我决心。“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天下桃李竟芬芳、五彩缤纷显风采”
谢谢大家!
第五篇:对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对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正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创新课题。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施“固本强基”战略的工作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建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党的组织路线、自身建设、活动方式,总是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展开,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客观规律。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正是紧紧围绕新时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并开展的。
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环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看,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等.更有利于改进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更加注重谋划党的建设城乡“一盘棋”,部署党的建设城乡“两手抓”,推进党的建设城乡“共发展”,这也更有利于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同时,城乡一体化从根本上讲更能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也更加有利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贴近更多基层党员,贴近广大人民群众,体现党员队伍的整体先进性。
二、…………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的成效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社区化已初步显现,城乡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同时,…………旅游业、工业产值已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压倒性绝大多数,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开展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已基本成熟。基于此,我们着眼于扩大党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坚持以城带乡,构建城乡党建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区域大党建新格局,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构建以城乡联合、结对互动为主的共建共创模式,搭建城乡党组织互通平台。通过城乡联姻,横向建立党组织。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彻底突破行业界限和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村居联建、企居联建”等基层党组织联建新模式,在生产经营统一协调、统一服务,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农村向社区、城镇逐步过渡。二是产业聚合,以实现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建立党组织。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产业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党员活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建立党组织和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建立党组织,加大党组织在产业链条上的工作力度,建立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产业大户等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党组织建设模式,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构建以下派挂职,大学生村官为主的基层干部选任模式,促进城乡干部、人才交流。拓宽视野,树立开放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使开放的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成为一项“凝聚力工程”,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创造出最大效益。并认真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吸引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在宣传政策、引领文明、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构建以党员服务中心、党员驿站为主的服务体系,城乡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拓展。一是建立“关怀党员的平台、服务群众的窗口”,在社区和农村依托党员活动室、文化室等现有的办公用房资源,挂牌设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周边党组织和党员,初步形成了党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文明共建、党建共创的工作新格局。
三、今后推进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设置,共建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城乡新兴党建领域的特点,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构筑新兴领域党组织体系。一是实施“联建”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继续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与机关联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同创共建。二是实施“产业”模式。在农村,积极适应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要求,根据农牧业产业布局和党员从业结构,依托畜禽、水果、蔬菜等优势产业,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在城镇,根据生产要素配置和产品流通环节的变化,依托临港产业园等产业载体,探索建立“产业党组织”,使党组织活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产业型党组织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实施“流动”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和建筑、商贸、餐饮等行业,以“单建”、“联建”、“挂建”等形式设置流动党组织,探索异地商会与流动党组织一体组建的方式,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平台。四是实施“社区”模式。强化社区党总支(支部)下属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在行业协会、交易市场、工程项目等载体上,将党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实现党的工作在城镇基层的全覆盖。
(二)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组织资源。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整合优化组织、人才、党建三大资源,实现城乡共用共享,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一是优化组织资源。以“城镇带农村、城乡共建”为核心,利用城镇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党建信息、制度管理等资源优势,建立定点联系帮扶农村 薄弱党组织制度。通过开展考察学习、组织教育培训、互派党员挂职、吸纳劳动用工等办法,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较薄弱的问题。二是优化人才资源。着眼于推动城乡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探索建立城乡人才互培互流机制,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消除城乡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整合劳务就业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农村 劳动力转移。科学制定农村 实用人才培养规划,大规模开展农业现代信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区人才到农村 创业,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锻炼,进一步吸引优秀外出务工人才回乡创业,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向农村 合理流动。三是优化党建资源。按照城乡党建“一盘棋”的要求,充分挖掘城乡党组织的优势资源和潜力,围绕发展主线,加强交流合作。通过组织城镇党组织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新形势下抓党的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传递给农村 的党组织和党员,为新农村新 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以农村 党员吃苦耐劳精神和奋力拼搏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城镇党员,促进城乡之间党建工作资源互补。
(三)实施城乡联动,共管基层党员。按照创新党组织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构建城乡党员动态管理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城乡党员发展体制。赋予城镇党组织教育培养和发展进城务工经商党员的职责,积极探索城镇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结对培养、异地委托培养、与流入地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共同做好在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二是建立城乡党员教育体制。着眼于推进党员教育的城乡互动,积极整合党员教育资源,探索跨区域、跨行业开展党员教育的有效形式。要根据“联建”的需要和党员的需求,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来设计教育活动和组织生活,并针对党员年龄、身份、文化程度作不同的安排。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定期组织学习,邀请不同类型的党员讲党课、作经验交流,加强相互学习交流与联系沟通。三是建立城乡党员管理体制。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共同负责”的原则,将流动党员管理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建立党员管理数据库,简化党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四是建立城乡党员服务体制。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对农民工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务工信息、子女上学、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建立流出地党组织帮助外出党员家庭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实际困难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四)健全保障机制,共促城乡互动。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要求,建立健全城乡互动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形成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强大合力。一是健全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全面整合党建部门力量,探索建立城乡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城乡党建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定期组织联建单位沟通情况,协商工作,总结交流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经验,研讨新形势下推进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把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考核机制。积极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逐级建立督查指导制度,定期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城镇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考核办法,把结对共建党组织的工作业绩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城乡联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党建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分项目、按比例足额预算和划拨党建工作经费,把党组织的工作经费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经费专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多渠道筹集党建工作经费的机制,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确保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经费,努力使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加快推进、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