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凝心聚力促进发展
辽河油田公司党委
近年来,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和蒋洁敏总经理对辽河油田提出的建设“四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要求,根据油田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职工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以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为主线,把握“四有六要”原则方法(有理、有情、有形、有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培养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把握统一思想认识的“总开关”
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每年开展“形势、任务、目标、责任”主题教育要求,紧密结合辽河油田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我们把主题教育作为推动全年各项工作落实的“总开关”和“第一道工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教育活动,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实现了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
我们把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确定鲜明主题,领导带头宣讲,创新活动载体,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党政班子超前谋划、集思广益,集体研究确定针对性强的活动主题,党委和公司联合下发安排意见,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每年公司领导分片、分专业深入基层,进行10余场大型专题报告,二级单位组织宣讲团(组)400多个,深入基层宣讲1000多场次,受教育职工达10万余人次。广泛开展群众性大讨论和“勤俭节约、挖潜增效”实践活动,举办“回顾与展望”成果展、知识竞赛等,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设立专题、专栏、专版,形成了宣传教育强势。2008年,结合辽河油田重组整合后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开展了“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建设幸福家”主题教育,明确公司“5553”和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的总体思路,为推进重组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油田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关井限产实际,开展了“坚定信心迎挑战、共克时艰促发展”教育活动,为战胜困难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今年初,开展了“增储稳产降成本、创优创效创和谐”主题教育,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抓住1000万吨稳产这条主线,落实兴隆台潜山“亿吨储量、百万吨规模”和未上市业务扭亏解困目标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题鲜明、扎实有效的形势任务教育,坚定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和决心。2009年职
工思想调查问卷显示,95.5%的职工了解公司发展目标、思路及措施,96.3%的职工认为一体化体制运行顺畅、优势明显,97.2%的职工对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充满信心。
二、有效运用“知答解聚”方法,搭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看似平常、实不寻常,一人一事的大量工作主要反映在基层、体现在平时。我们紧紧抓住“知、答、解、聚”四个环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知职工情”把握思想信号。建立了让职工知情的民主管理机制、定点联系的干群沟通机制、民意直通的信访联动机制,通过职代会提案征集、设置领导信箱、召开恳谈会等形式,了解职工所思所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既“积极应对”又“有的放矢”。“答职工疑”消除思想困惑。针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近年来机构重组、产量调整、“三控制一规范”等重大问题,开展“走千个站队、进千户家庭、访万名群众”活动,采取调查问卷、面对面座谈和网络互动答疑等方式,回答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既“解疑释惑”又“凝心聚力”。“解职工难”满足合理需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实施矿区环境改善、一线班组硬件建设等重点工程,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既“理论灌输”又“事实感召”。“聚职工力”融汇发展合力。通过知情、答疑、解难,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创业舞台,把干部职工关心企业成长的热切期盼汇集在一起,把干部职工推动企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使思想政治工作既“观念引领”又“行为助推”。当前,关注职工生命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自身资源,实施了EAP项目(员工帮助计划),建立了一支拥有62名国际注册管理师和25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队伍,去年以来组织培训1.3万余人次,进行心理疏导330余人次。一些职工深有感触地说:“EAP项目解除了我们心中的烦恼,是我们的一项精神福利。”
三、持续推进“家”文化建设,构建人企价值合一的“共同体”
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我们遵循集团公司“四统一”要求,以“家”文化建设为基本定位,把软实力硬运用,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让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在辽河油田代代相传。
确立“三个共同体”愿景,构建“家”文化体系。围绕职工与企业价值紧密融合与共同提升,确立了“构建人企价值共融的情感共同体、人企价值共创的责任共同体、人企价值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文化愿景,突出“我是石油人,辽河是我家,我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文化主题。培育形成了特色“家”文化,HSE文化、廉洁文化等子文化,“高凝油”文化、“五色”文化等基层文化,束滨霞采油站等班组文化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
培育广泛认同理念,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建设理念先行。通过领导倡导、带头执行和
职工参与、积极践行,总结提炼了“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工作上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持、业绩上的表现是最好的表现”、“油稠人不愁、困难也低头”等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打造技术、管理、质量品牌和基层建设之中,形成了SAGD、蒸汽驱、水平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勘探开发技术,涌现了以束滨霞、杨立强、曙采作业六区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和团队。“就业辽河有幸、创业辽河有为、兴业辽河有期”,成为了广大职工共识。
建设“三级”阵地网络,发挥教育功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让职工群众“参与有载体、创造有舞台、教育有阵地”。我们培育了4个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60个油田公司示范基地和示范点、182个厂(处)级教育基地的三级阵地网络,形成了纵贯油区的中部、东部、西部三条主干线。辽河油田企业文化教育中心建成后,先后接待参观160余批次,接待参观人次1.6万余人。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油田开发建设40周年为契机,创作编排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打造了《辽河油田之歌》、《辽河油田赋》等文化名片,开展了“我的祖国〃我的辽河”歌咏比赛,并代表中国石油走进北京“水立方”参加“百团万人颂中华”大型歌咏展演,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身在中国石油光荣自豪、干在辽河油田勇挑重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认真践行“四不让”承诺,当好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辽河油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5年成立以来,针对特困户、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实际,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善了就学、就医、就业和生活帮扶四个长效机制,做出了“四不让”承诺,累计实施各类帮扶4.5万余人次。扶贫帮困成为队伍稳定的“安全网”和企业发展的“润滑剂”。
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坚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采取经济助学、知识助学、心灵助学、结对助学等方式,与困难学生签订助学协议,先后资助3428名困难家庭子女和孤儿圆了大学梦。杨靖波曾是受益于就学帮扶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不忘感恩企业、回报企业,从第1个月工资中取出1000元资助了两名失学儿童。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看不起病。建立国家统筹社会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承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比例自负部分和突患重特大疾病应急办理程序等“四道”保护屏障,累计实施医疗帮扶2178人次。女职工赵红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配型成功,但无力支付巨额骨髓移植费。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刻启动重病应急机制,多方筹措爱心款,使她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就不了业。在油田内部争取就业倾斜政策,协调社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设立专项再就业扶持资金,提供小额贷款,鼓励自主创业,先后帮助1728人次在油田内外实现各种形式的就业。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形成了“新春去慰问、盛夏送清凉、金秋来助学、寒冬给温暖、平时有帮扶”的工作模式,持之以恒地做好特困家庭、残疾子女的日常救助工作。去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两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捐款,为800多户特困家庭送去132万元慰问金和价值40万元的慰问品,进一步促进了平安和谐示范矿区建设。
第二篇: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经验交流
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经验交流:用石油优良传统育人治企
庆阳石化公司兴建于1971年,2001年由甘肃省地方管理划转中国石油集团,2005年4月整体划转股份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507人,公司资产总额33.45亿元。公司地处边远山区,信息闭塞,条件艰苦,员工思想观念落后,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亏损严重,经营艰难,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长期潜存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员工思想一度涣散。2004年4月,集团公司党组调整了公司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后,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从员工的思想改造、观念转变入手,抓稳定、保安全、促和谐、求发展,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庆阳石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引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宣传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坚定干部员工艰苦创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划转前由于企业效益差、福利待遇低,员工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这一状况,公司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员工队伍“心气顺、风气正、士气高、正气浓”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
营造全员学大庆、做铁人的浓厚氛围。在学习教育活动中,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职工思想动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和载体。召开动员大会,举办专题讲座,开办宣传专栏,组织全员大讨论,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实践,引导员工回顾历史,重温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创业者“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对照大庆精神,查找自己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对照铁人精神,查找自己爱岗敬业上的差距;对照“三老四严”优良传统,查找自己工作作风上的差距。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覆盖全员,深入人心,公司上下学大庆做铁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树立全员学大庆、做铁人的坚定决心。通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讨论,员工观念转变了,认识统一了,争做新时代铁人的信心更足了。公司借机造势,抓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庆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发起“二次创业”号召,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推动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鼓舞激励着每名员工,改变了以往萎靡不振、士气低沉的局面,员工为公司“二次创业”建功立业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激发了艰苦创业、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建立全员学大庆、做铁人的长效机制。针对大讨论中部分员工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认识不清、理解不深、掌握不够的情况,公司邀请建厂初期的老工人座谈交流、现身说法,大家认为,大庆会战虽然过去了,但会战中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公司确定了每年开展一次“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活动月,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每年“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大讲特讲,作为管理干部政
治学习的必修课,作为员工入厂、入党教育的第一课,建立学大庆做铁人的长效机制,构建起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了企业思想建设的长足发展。
二、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锤炼作风,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学习,大家充分认识到,大庆会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一支甘愿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员工队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体现。
近年来,我们持续开展“四好班子”和党支部“六个一”创建活动,用大庆精神铸魂育人,用“三老四严”、“三个面向五个到场”锤炼作风,打造铁人式的干部队伍,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化为管理干部广泛遵循、共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教育再实践,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的养成。2004年开始,我们打破多年来的干部任命制,积极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实行干部业绩考核和末位淘汰,中层管理人员信任度由2004年的60%以下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是大庆精神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科技要进步,人才是关键。划转前,企业八年没有进行职称评审,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匮乏。划转后,公司提出了“论文凭更论水平,重能力更重业绩”的人才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推行“激励+培训+考核+竞争”管理模式,恢复了职称评审工作,评聘产生了公司技术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和技术攻关,首次召开科技大会,重奖科技成果,企业自主创新的“正四方锥”催化装置汽提段改造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庆阳石化自主创新零的突破。
在学大庆学铁人教育活动中,公司积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出台各种鼓励、激励政策,为员工搭建发展、成才的舞台。通过建设“爱祖国、爱石油、爱庆化、爱岗位”的“四爱”员工队伍,把员工培养成一岗多能的人才,使员工像铁人一样“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六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13期、348班次,员工平均培训次数达10次以上,通过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实施员工星级管理,实行岗位竞聘,开展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适应了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继承学习石油优良传统,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面对企业精神文化薄弱、员工价值观缺失的状况,在学习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庆阳石化传统文化,把传承庆阳石化传统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走“小企业大文化”的特色路子,引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用制度规范企业与员工行为。为了使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与集团公司尽快接轨,公司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了“六大战略”管理。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加快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组织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445个、业务流程469个,形成了以“三大体系”建设为主体的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了“找问题、抓重点、明责权、严程序、重业绩”的工作方法,“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99个过得去”,用大庆经验和标准要求来衡量制度的执行。通过精简组织机构,压缩管理层级,合并车间,整合班组,推行机关大部制运行,实施业绩考核管理,加强“三基”工作和“五型”班组、安全标班创建考评,每年组织开展两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一系列落实措施,使企业管理与中国石油全面接轨,全员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理念得到真正落实。
用文化培育企业与员工行为。近年来,我们积极打造节庆文化品牌,相继成立了球类棋艺等10个文体协会,把员工从昔日的“闲话中心”、“麻将屋”中吸引到强身健体、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坚持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育人、凝聚人、培育人,以活动载体促文化养成,形成了“小企业大文化”效应。通过开展职业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编制《员工礼仪文化手册》、《员工职业道德手册》,推崇尊老爱幼风尚,文明礼仪蔚然成风。坚持以人为本,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职工体检,启动健康疗养,建立扶贫帮困机制,积极实施爱心工程、温暖工程、凝聚工程、阳光工程,把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广大员工,推进企业和谐发展,员工安居乐业,干部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遵章守纪、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通过六年来的不懈努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庆阳石化得到了大力弘扬,成为企业走出困境、逆势而上、健康发展、创造佳绩的一大法宝,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前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员工收入“五个翻番”,管理水平达到同行业的中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与2003年相比,2009年原油加工量增长了1.33倍,销售收入增长了4.5倍,上缴税金增长了9.3倍,员工社会保险费增长了9.39倍,资产负债率由105.77%下降为44.67%,企业综合实力进入甘肃工业企业前六强,成为庆阳市第一大纳税大户。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十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第三篇:郑州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郑州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阅读: 842 时间: 2005-4-19 9:34:27 编辑: yan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创新思想 勇闯难关 为完成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
——郑州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李彦明(2005年4月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继发展研讨会、职工代表大会、安全工作总结表彰会之后集团公司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党委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专门进行了研究,张书记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会上,张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
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在市交通局党委的领导下,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年初工作部署,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坚持思想教育先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为大局稳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五大发展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十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2004年做的主要工作
2004年是集团公司成功组建后,正式运行的第一年。这一年,我们既要着力做好发展工作,把组建集团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发挥出来,同时,又要做好内部改革,整合资源,理顺关系,保持大局的稳定。发展、改革、稳定等各方面的任务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工作局面错综复杂,工作任务繁重艰巨。依据这一特点,集团公司党委确立了“围绕一条主线,建好一支队伍,开展四项教育,做好五项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思路。按照这一基本思路,上下努力,积极做好各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准确定位,科学地界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关系,澄清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去做,究竟落实到哪里?这是一个指导思想问题。过去,有的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上,落实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等。这些意见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把问题说到底,因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最终都要体现到生产经营上来,落实到推动企业的发展上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游离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之外,也不能超越生产经营之上搞“自我中心”,而必须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围绕它去发挥政治优势。2004年思想政治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准确定位,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工作中知道了如何去抓、如何去做,克服了“两张皮”、“空对空”现象,避免了行政和政工在实际工作中“我拉我的弦、你唱你的调”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战斗性。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同志,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一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组织工作把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好,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对内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纪检监察工作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落实和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工会积极搞好职工劳动竞赛活动和送温暖工作,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建功立业和“小红帽”服务队等活动,以上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为确立发展主题,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完成发展任务,扫除了思想障碍,统一了思想认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只有死路一条。这个道理,说起来大家都能明白,也有着切身的体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千头万绪,忙活起来,容易顾此失彼。一年忙到头,发展却没搞上去,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确定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并让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发展为主题的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措施完成发展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工作。年初,集团公司就组织调研组深入各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的过程,是了解情况、集思广益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的过程。2月15日,又召开发展研讨会,各单位结合实际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理清了发展的思路,确定了发展的目标,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在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经过集团公司领导认真研究,明确提出了集团公司2004“十项工作目标”、“五大发展任务”和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经首届一次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宣传到每一位干部职工,让发展为主题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3月26日,成功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解决了为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的问题。一系列会议和工作的开展,对于教育、动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确立发展主题,积极投身企业发展,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发展这个主题始终不偏离,提供舆论支持。
2004年集团公司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一是集团公司刚刚组建,基础不稳,框架不牢;二是集团公司成功组建,广大干部职工倍受鼓舞,对集团公司的发展寄予厚望;三是企业与各界关联强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会对我们出台的政策、措施做出不同的反应,继而影响集团公司的发展走势;四是集团公司是由三个老式企业组建而成,管理模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已很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2004年集团公司发展任务重、改革任务重、稳定任务重。发展、改革、稳定等方面的任务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工作局面错综复杂,任务繁重艰巨。三者关系处理的好,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和企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取会议、报纸等多种形式,反复宣传,使大家明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职工物质文化水平,解决一切问题都离不开发展。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好局面。没有稳定的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搞清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后,工作中,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企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在稳定中推进了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了稳定。
(四)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4年,我们根据集团公司组建时间短、发展任务重,各级领导班子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了以“合作共事好、加快发展好、廉洁自律好”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三好”领导班子活动。在理论学习方面主要抓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两个条例”,国家、省、市有关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集团公司领导亲自授课,举办了两批党政干部培训班,有197名干部参加了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开好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通过谈心交流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初步建立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腐防败管理体系,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防腐拒变能力。根据工作需要,有11个单位的58名干部进行了调整。从抓学习教育、抓活动开展、抓制度落实和干部调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集团公司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2004年主要做法和体会
1、坚持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如果只抓生产经营不抓思想政治工作行不行呢?当然不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经验告诉我们,离开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就根本没法顺利进行,或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好点子、一个好项目能使一个单位生产经营红火一时,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能使它永远保持发展的活力。反过来,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离开生产经营,搞“自我中心”。如果离开生产经营,就会失去落脚点,就不能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2004年,我们在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完全得益于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也是自身价值充分体现的结果。只知道抓生产经营而忽视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是脱离生产经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2、坚持思想教育领先的原则,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思想决定行动,人们的行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先进的思想就不会有先进的行动。古人说,“防为上,救为次,戒为下。”也告诉我们思想教育先行是上策的道理。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思想教育领先的原则,年初,组织人员到基层调研,连续召开的发展研讨会、职工代表大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既是在部署工作,也是在做思想教育工作。企业改制动员大会、半年总结会、董事会扩大会议,根据不同时期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坚持思想教育领先的原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3、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就是发动职工群众做工作,让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不要低估了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孤家寡人在那做工作。从事某项工作前,只要我们把道理讲清,目的讲明,绝大多数职工都能理解支持,只有少数人脑筋一时转不过弯。要发动大多数人去做少数人的工作,职工做职工的工作,比领导去做工作更好让他们接受,因为他们经常相处,彼此了解,心理上更好沟通。因此说,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4、坚持创造内外部良好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重点。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要改变你,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强大,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有了一个稳定和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内部环境,人们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有了一个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兄弟单位理解和支持的外部环境,工作才会容易开展。2004年,我们把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一刻也不放松。外部环境方面,我们主动到兄弟单位走访,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理解支持;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和合作,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内部环境方面,我们利用会议、报纸等手段,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深入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老干部工作、计划生育和女工工作、创建和信访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去年总结出的五大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有的还表现比较突出,新形势下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不能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繁重任务的需要。
集团公司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复杂多样的,人的思想又是极易变化的。这些客观存在,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复杂繁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坚强有力。总体上讲,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健全的,素质是较高的,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一些同志,或是知识结构不合理,或是从事、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时间短,缺乏经验,或是缺乏工作主动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状很不适应工作的要求。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措施,抓紧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2、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作用发挥不够协调,出现问题,信息不畅,反应迟缓,措施不力,延误了解决问题的良机。
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建立,一是让工作覆盖面广,不留死角;二是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畅通。2004年,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运行不够顺畅,网络作用发挥不够好,对一些问题的苗头重视不够,出了问题,信息不畅,反应不灵,应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造成工作的被动。解决问题时,就事论事,考虑不够全面,给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加以认真的解决。
3、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坚持落实不够好,缺乏对工作的进一步布置、检查、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制度,我们已及时地制定下发下去。但是,坚持落实的却不够好,书记会、政工例会没怎么开过,职工思想动态反馈断断续续。制度是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保证。制度执行的不好,工作就会出现漏洞,任务就难以完成。党委部署的主要工作,如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都没有很好的开展完成,就是制度坚持落实的不够好,没有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布置、检查和指导。制定制度贵在落实。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以切实解决。
第二部分
2005年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2005年是国家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对集团公司来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它是我们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成企业改制,建立企业新机制的改革攻坚年;是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加强管理年;是增强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化解发展风险的勇闯难关年。
一、2005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及总体要求 认清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形势不清,方向不明,工作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就很难把工作做好。要做好今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准确把握今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2005年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集团公司组建时间不长,基础不稳,框架不牢,融合进程没有结束。集团公司的组建,实现了优势互补,却做不到劣势互抵。由于原三家公司基础不同、体制不同、管理模式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工作作风的不同,在短短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大融合的过程,并在融合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适应并推动组建后企业的发展。融合的过程不完成,集团公司的基础就会不稳定。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完成这个过程更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集团公司框架不牢,八大专业公司和三个单列单位,2004年实现赢利的单位屈指可数,支撑集团公司这个大厦的柱子除了客运,其它不是没有独立,就是显得软弱无力,要使强者更强,弱者变强,各行各业协调发展,早日实现做强企业的美好愿望,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
二是深化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广大干部职工对搞好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的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去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中央、省、市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政策,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再一次推向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改革就是突破,就是创新,就是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新的利益格局,这些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上的动荡。企业改制是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它最本质的东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改产权、改身份、改机制。通过改制,企业资产所有权、职工身份、运行机制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它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进行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各种潜在的矛盾都将浮现出来,是矛盾的集中爆发时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保证,改制工作根本没法进行,更谈不上顺利完成。
三是因政策调整,造成生产成本急剧增加3000多万元,对运输主业的发展冲击严重,“吃饭”的基础受到很大影响。面对生产经营上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必须引导职工调整心态,转换思想,由不愿接受、想方设法寻求保护,到勇敢面对、开动脑筋找出计策化解风险,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是道路运输市场更加开放,参与竞争的资本来源更广,铁路、航空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理念,运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集团公司再发展和增效的难度加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要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组建集团公司,只是暂时平息了郑州道路运输市场的内部竞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不但没有改变,还在进一步加剧。同时,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即将过去、我省场站建设投资市场的全面放开和道路运输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和社会资金将逐渐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本地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又将重新开始,我们客运主业的霸主地位将会受到挑战。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继续沉浸在集团公司成功组建,开局之年各项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很好的满意喜悦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不敢有半点儿的懈怠;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强管理,堵漏增收,上下齐心,共渡难关,为集团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05年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营造团结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为重点,切实搞好创新思想、加强管理、艰苦奋斗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完成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
二、2005年工作重点
按照今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工会、共青团、老干部管理中心都研究制定了今年的工作要点,会上已印发给大家,请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主要强调一下要重点抓好的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毛泽东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邓小平说:“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江泽民说:“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发,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从不同的角度,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作出了明确阐述。工作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哪个时期我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认认真真地做了,哪个时期的工作就好开展并卓有成效,否则,就会出乱子。
集团公司组建以来,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比以往更重视了,工作的力度也加大了。但是,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也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些人对思想政治工作还存有偏见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可有可无,认为政工人员只会花钱,不会挣钱,工作轻松、吃闲饭;二是有些人虽然能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视它,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不利的,要坚决克服。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大家知道,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一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激化矛盾,出现不稳定局面,如果不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无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完成发展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动员人们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大家思想上都要重视起来,不论是政工干部,还是行政业务干部,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都要把它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一项工作,积极做好,形成人人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广大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腔热情地对待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出我们应有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贯彻,促使干部职工彻底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
学习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学习,怎样学习?不能只是看看读读,知道有这回事就算了。要领会其精神实质,知道它究竟说些什么,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宣传,怎样宣传?不能只当传声筒,发个文件,开个会议了事。要宣传它的精神实质,要宣传它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教育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不等、不靠,积极思考研究应对之策。贯彻,怎样贯彻?就是在行动上尽快做出反应。是利好,尽快抓住机遇,创造效益;是利坏,尽快拿出措施,规避风险。
我们在学习宣传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是非常积极主动的,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在引导促使大家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方面,在研究怎样利用政策、提高利用政策含金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方面,不能不承认,我们不如民营企业反应的快。这不是说我们比他们笨,而是由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政策待遇也不尽相同,国家对国有企业政策方面实行了倾斜。这是因为国有企业是“大企业小社会”,它比民营企业肩负有更多的使命、责任,国家对它也实行了一个保护过渡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政策倾斜逐渐减少。加入WTO国家对民族工业实行保护过渡期结束后,所有的企业都是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政策对谁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出台的政策,对国有企业来说,越来越“不利”,而对民营企业来说,越来越有利。二者接受政策的心情不一样,因此,对政策的反应也就不一样,利用政策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发展繁荣市场经济,这是国家发展经济的总方针。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加大国企改革力度,转换国企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活力,这是大趋势,寻求保护是徒劳的、也是不可能的。国家提出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而不是送向市场,一“推”一“送”意义完全不同。用“推”不用“送”,可以看出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
但是,国家出台的政策是连续性的,逐步推进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家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经济大潮,是讲究策略的,给出了国有企业练本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时间。给你时间,你却不好好利用,一直赖着不愿“下水”,或是不勤学苦练游泳的本事,结果就会呛水,甚至被淹没。
车辆征收规费统一,我们不再享受优惠政策。场站建设投资市场全面放开,按照“谁投资、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优先吸引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建设。这些对企业发展有巨大直接影响的政策已经出台。费改税也是早晚的事。我们一定要加大这方面政策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彻底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不等、不靠、不要、不闹,自力更生,及早拿出应对措施,规避风险,赢得主动。如果死死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松,结果是要命的。
(三)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促使集团公司管理工作发生根本转变
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也就越需要加强管理。职代会总经理报告提出今年是管理年,这是基于集团公司的管理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当前,集团公司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手段老化,很不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对加强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管理者素质,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促使集团公司管理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就是规范,把不规范的行为规范起来。规范行为要有制度作保证,要求遵章守纪不是跟谁过不去。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以罚代管,现在提出人文管理,也就是服务式管理。管理的规范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对人、财、物的使用管理上,目的在堵漏;管理的服务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工作的管理上,目的在增收。实行管理的过程中,规范职能要充分体现,要抓好各项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服务职能也不能削弱,要转变管理者常有理,以罚代管、以包代管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要有制度作保证,我们不仅要做好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的工作,还要做好各项管理制度的学习宣传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教育人们遵纪守法,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制度不等于机制,能自动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才是机制。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出自自身利益甘冒风险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因此说,加强管理要创新机制,没有完备的制度体系和保证制度正常运行的措施,加强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四是努力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是关键。因为,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靠管理者来实现的。广大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加强对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要学习引进别的企业好的管理办法;要对以前的管理工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积累经验;要把学习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严格过程管理、环节管理、细节管理,达到堵漏增收的目的。
(四)要把创建团结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好 团结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今年,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做工作。
一是继续搞好对内宣传。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进一步办好报纸、橱窗、板报,做好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做好集团公司“两会”和其它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做好当前形势和坚持“两个务必”重要性的宣传;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
二是继续搞好对外宣传。进一步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整合资源,搞好策划,进一步提高上稿的数量和质量,加大对集团公司深度报道的工作力度。
三是继续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网络优势,坚持思想教育领先原则,责任再明确一些,措施再具体一些,工作再细致一些,把问题解决在基础,解决在萌芽。企业改制工作是今年集团公司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根据工作的进度,把握好阶段性,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工会、共青团、老干部要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党委积极做好工作。
四是倡树良好企业之风,消除不良攀比心理。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要靠引导,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要靠大家共同来做。要通过教育引导逐步形成比学习好、比纪律好、比团结好、比工作好、比节约多、比创新多、比奉献多的良好企业之风,消除对名利、享受过分追求的不良攀比心理。年龄大的同志,要斗志不减,珍惜有限的时间,争取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年轻的同志,要勤于学习,勤于实践,争取早日成材;中年人要伏下身子,埋头苦干,勇挑重担。
五是坚持人本管理,调动、保护好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关心职工的冷暖,体贴职工的辛劳,对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要处理好、解决好,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实实在在地为职工解决问题,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调动好、保护好、发展好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组织保证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单位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中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对单位影响很大。集团公司为实现平稳过渡,在组建过程中及组建初期,干部的配置和使用,采取了相对平衡、尽量安排的原则,结构不尽合理。虽经过去年的调整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满足目前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三级单位的领导干部,身处生产第一线,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前线指挥官,他们素质的高低,对经济效益好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今年要把加强三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点切实抓好。
一是深入到三级单位,通过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摸清当前干部队伍的现状,为干部调整和教育培训等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合作共事好、加快发展好、廉洁自律好”为主要内容的创建“三好”领导班子活动。活动中注意培养、发现典型,做好典型的宣传和经验交流。
三是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今年,各单位要围绕“以团结促发展,以奉献树形象”这一主题,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高质量地开好每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
四是逐步建立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依据实绩使用干部、决定干部的降升去留,逐步推进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使用机制,真正实现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五是加大培养选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力度,把更多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年轻同志,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选好苗子,加强培养。共青团要协助党组织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六是搞好干部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根据情况设计培训内容,确定培训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
七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六)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全党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今年,我们将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在集团公司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这项活动。为保证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一要及早着手做好准备,搞好活动的部署安排。二要明确活动目标要求,做到既坚持标准又突出重点。根据中央《意见》,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四项目标要求,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四个目标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各单位要根据这个总要求,把教育活动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要注重培养发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以身边的人教育广大党员。四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努力探索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三、关于做好2005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出击,不要坐等来访。做思想政治工作如同搞生产经营一样,不能坐等上门,要主动走出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要变上访为下访。要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同他们经常聊天、谈心,在聊天、谈心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把自己不清楚、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说出来,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说服解释工作。及早把问题解决了,人的思想就畅快了,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同时,也避免了聚众群访事情的发生。
第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平等、宽容、相互。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平等待人,不能盛气凌人、以势压人。职工找你说事情,是因为你管这事。要把职工找你说事情、反映问题看作是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宽容,你急我不急。有的人找你说事时,情绪激动,可能会有过激的言行,要理解,训斥指责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的,不是你说服他,就是他说服你。我们可以从职工反映的问题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吸取教训,以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要加强企业改制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仅凭经验是很难做好的。要不断随着形势的发展,及时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企业改制后,组织机构将会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为加强和改进企业改制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成果,为集团公司党委研究和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同志们,2005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很高,任务很重,让我们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贴近生产经营,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为完成2005年各项生产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深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李春城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和四川又好又快发展的“牛鼻子”。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完善城乡一体规划。
我们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深化完善了市域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规划,形成了由1个特大中心城市、14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150余个小城镇、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一体的城镇村体系规划。规划建设了天府新城、金融总部、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交通物流等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和高新技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石化5个市级工业战略功能区,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新区、经开区等4个产值上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和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8个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为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二、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三次产业互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实施大集团大企业带动战略,深入推进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聚集了富士康、仁宝、戴尔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其中,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汽车产业聚集了沃尔沃、大众等4个世界知名品牌;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8个现代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建设。目前成都的金融交易量和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均居西部第一,总部经济、软件与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均居中西部首位。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规划建设了6个食品加工园区,引进培育了440余户食品加工企业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并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结合战略功能区、工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实施规划建设,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强、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三、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城乡建设。二是建立土地资源保障机制,近几年全市共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42个,新增耕地35.5万亩,为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拓展了空间。三是建立城乡人口自由迁徙的制度,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建立保障群众利益的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两化”互动发展努力建设幸福资阳
资阳市委书记 李佳
近年来,在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丘陵地区追赶跨越的发展战略,就是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基本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去年7月,通过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两化”互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奋力推动加快发展。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优化布局 “抓规划”。2009年5月起,先后邀请了中规院、同济大学等知名规划单位和高水平专家开展我市重大规划编制。坚持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规衔接”,特别注重工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一规划。目前,我市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定位和打造国家机车和汽车制造及出口、绿色食品加工配送、节能产品生产、国际会展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四基地”定位,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高起点推动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产城融合“抓互动”。一是着力做强工业支撑。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跨越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做强工业。二是加快做大城镇载体。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资阳中心城市,先后启动了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城南新区建设和城东新区建设,形成了“一城三区”统筹推进、互动发展的格局,拉开了大城市建设的框架。三是打造园区互动平台。把园区作为“两化”互动的联结纽带,既建产业园区又建城市新区。
第三,强化统筹“抓配套”。针对我市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互动发展基础条件较弱的现状,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工作,配套支撑工业发展、城镇建设。2009年8月以来开工建设了成安渝、遂资眉等4条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36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去年交通建设投入71.2亿元。坚持“用抓工业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和金融等服务业。狠抓人才培养锻炼,引进四川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资阳第一所职业大学,今年与西南交通大学实施“校市合作”。
第四,创新机制“抓保障”。对地方发展来讲,“两化”互动是全局战略,必须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一是实施充分开放。作为全省唯一同时连接成都、重庆“双核”的城市,我们大力实施简阳融入成都、安岳融入重庆“双桥头堡”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强化要素保障。针对发展中日益突出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问题,强力整合资源推进大项目建设。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12条政策措施和现代服务业发展8条扶持政策;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服务环境。
上一页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捷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然的历史进程,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对于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增强我省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切实抓好一汽大众轿车基地、四川石化下游产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成都汽车、德阳重大装备等重大产业基地。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实施“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支持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二、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我省城镇体系尚不完善,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特别是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较少。我们要把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要素集聚、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城镇化率将提高
7.7个百分点,有近700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将新增上万亿元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要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着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两化”互动发展。产业发展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延伸产品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内涵的提升,促进土地、能源等集约节约,优化城市内部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加快编制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四、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制定推动产业优化扩张、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探索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途径。研究制定适应“两化”发展需要的户籍制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土地、能源等瓶颈制约问题,强化要素保障。
上一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王海林
作为省工业化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为各地推进“两化”互动做好服务工作。
一是优化细化“5785”战略布局。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研究指导各城市的产业配置,进一步优化细化“5785”战略。按照大城市发展大产业、大产业支撑大城市、产业带催生城市群的规律,结合功能区规划,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展,带动我省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力争形成5条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带、7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8个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园区、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工业化率提升到45%。
二是大力培育重点产业。大力发展“7+3”优势产业,有选择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重点推进物流、研发、设计、检测检验和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到2015年,“7+3”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通过有针对性招大引强、兼并重组、上市扩张等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到2015年一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十强,全省重点优势产业前十强企业占行业比重各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继续实施“1525工程”和“521”战略,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力争到2015年,工业园区集中度提高到65%。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支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世界一流园区。支持成都、绵阳、自贡和德阳、广安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继续支持乐山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四是深入推进工业节能环保工作。按照循环、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积极落实工业环保政策,建设“两型”社会。大力发展节能减排装备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和节水先进技术。
五是加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共同提升“城里人”文明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城镇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
上一页
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杨洪波
新时期,我们要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机遇,走一条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18个地级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0个左右城市跨入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行列,建立起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四大城镇群为主体形态、20个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300个左右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1500个左右小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层级清晰、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统筹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科学有序开展城镇总体规划特别是做好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高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
第二,培育壮大四大城镇群,统筹区域城镇和产业布局。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镇群,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镇群;加快发展川南城镇群,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建设西部重要的大城市密集区;积极培育川东北城镇群,发展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嘉陵江、渠江流域城镇发展;推动攀西城镇群发展,加快以攀枝花、西昌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金沙江流域和安宁河谷地区城镇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城区和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使成都市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国际化特大中心城市;将绵阳、自贡、南充等城市培育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遂宁、广安、广元等一批地级市和县级市培育成为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同时,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融合发展。
第四,加快中小城市和重点镇发展,支持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把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城镇,培育成产业支撑强、地方特色鲜明、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小城市;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和旅游镇、商贸镇。支持重点小城镇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
第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平台。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以及防洪排涝、消防等防灾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镇。
上一页
强化电力保障服务“两化”战略
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王抒祥
推进“两化”战略,省电力公司将以主动服务“两化”战略为己任,把握重点,攻坚克难,竭力为我省“两化”互动、跨越腾飞提供坚强支撑。
以确保供应为重点,全力破解枯水期供电瓶颈制约。预计今冬我省电力最大缺口在400万千瓦以上,到2015年枯水期电力缺口将达1000万千瓦。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考验,省电力公司将主动作为,一是坚决抓好电力生产。科学调度,精心安排,挖掘潜力,促进电煤“丰存枯用”,提高枯水期发供电能力。二是全力争取省外购电。加强与有关省份的沟通联系,创新电力交
易方式,争取从西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外购电力,弥补枯水期缺口。三是全力推动“疆电入川”。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哈密―成都特高压电网项目早开工、早投运,从根本上破解我省枯水期缺电难题。
以加快建设为重点,全力夯实“两化”发展基础。电气化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为确保全省2015年GDP突破3万亿元发展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一是坚持大投入推动大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电网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四川电网。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0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和线路都将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电网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电力交易的大枢纽和资源配置的大平台。二是围绕“两化”战略完善电网规划。以满足四大城镇群、五大经济区、五条万亿产业带发展电力供应为目标,超前介入,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对接电网规划。全面研究负荷发展趋势,分层、分区、分片预测电力需求,及时修编电网规划,确保与工业化城镇化规划配套衔接、协调推进。三是及时优化电网建设时序。坚持“重点项目优先建设,长远项目提前建设,在建项目抓紧建设”原则,确保电网设施超前建设,为“两化”互动提供充足动力。
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全力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一是对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由公司各级领导分别担任项目经理,高标准高效率做好供电配套工作,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投产、快速增效。二是认真落实与各市(州)签署的合作协议。根据需求超前建设电网,全力助推各地加快发展。三是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变化,配合有关方面争取政策支持。理顺电力市场价格机制,促进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四川经济发展振兴和工业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建设毓秀水乡 打造特色城市
开江县委书记 王善平
近年来,开江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突出特色搞规划。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突出特色个性,科学谋划城市未来。一是凸显毓秀水乡特色,编制“全域水乡文化版图”,展现城市山水灵气。二是明确生态宜居定位,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三是统筹“两化”互动布局,将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新的组团,使城市发展与园区发展相融互动。四是编制中等城市目标,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达17平方公里、17万人口;促进工业园区建成5平方公里,解决就业15万人。
围绕特色抓建设。坚持不求大、力求精,加快建设特色城市。一是构建城市框架,投资24亿元完成城市“四大干道”建设,改善用地环境,基本形成“三纵四横”中等城市框架。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投资18亿元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益设施。三是实施特色风貌塑造,突出水乡文化,推进亮化绿化,打造特色风貌。
创新机制强管理。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实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一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市场运作、集中管理”思路,将城市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制度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三是人性化服务。以“四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全民参与、双向互动的浓厚氛围。
上一页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
西昌市委书记 邓显祥
我们坚持工业主导、“两化”互动,推动“资源进市场、工业进园区、农民进新村”,探索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2010年,县域经济竞争力名列全省第3位,城镇化率达52.3%。
放大资源优势,把产业园区建设放在推进“两化”互动的突出位置。整合安宁河谷资源优势,着力科学开发,依托园区做强产业、做大城市。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建设西昌钒钛、成都??凉山、太和钒钛三大百亿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着力招大引强,加快建设烟叶、花卉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园区。推动园区与城镇并联,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
坚持特色定位,把增强城镇承载力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关键举措。着力产业兴城,规划启动“西昌新区”。全力推进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性优质烟叶“三大基地”建设,再造一个“产业西昌”。着力功能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打造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的特色城镇,建成一批工业反哺农业型、文化旅游型、服务产业型特色小城镇。
注重统筹发展,把实现“三化同步”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以“大凉山”品牌引领现代农业。突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以现代文明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建设农村新社区,以建城镇建新村。
第五篇:全国法院第五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全国法院第五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创新理念教育 推动法院工作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提升法院队伍政治素质、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北京法院始终坚持将法治理念教育与增强司法能力有机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主题,集中开展全员轮训。北京高院制定《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施意见》,分级分类对全市三级法院干警开展全员培训。举办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和人民法庭庭长轮训班,提升他们抓班子、带队伍、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水平;采取专题讲座、优秀法官以案析理报告会、主要领导讲党课、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6274名干警深入进行了理念教育。“十一五”期间,北京高院举办的209期专业培训班中,每期都专门开设法治理念课程,培训3.3万余人次。
以青年干警为重点,建立教育新机制。高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警培养,提出了“坚持人才兴院,持续加强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政治部积极探索,针对青年干部自身特点和成长途径,抓住录用、预备、初任三个关键点,紧紧围绕理念作风养成和审判经验传承开展阶梯式培养、体系化培训,确立了青年干警培养的四项工作机制。第一阶段,“体验制”锻炼,在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拓展教育方式,把“十一五”期间录用的2000余名大学生放到立案、信访等部门和艰苦地区进行体验锻炼,了解群众司法诉求,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第二阶段,“带教制”学习。为见习期内的新录用大学生选聘600余名德才兼备的带教法官,通过辅导讲评、考核评价等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第三阶段,“指导制”实践。选聘300余名优秀审判员担任技能实习阶段预备法官的指导教师,通过一年传、帮、带,帮助青年干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树立正确办案理念,提高审判能力。第四阶段,“督导制”培养。对履职不满两年的初任法官实行优秀法官督导制培养。采取观摩庭审、案例讨论等方式,指导初任法官增强实际办案能力。四项机制的推行,使大批新录用人员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向法官的转变,将学历转化为能力,将文凭转化为水平。
以推动审判执行工作为目标,激励广大干警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几年来,逐步建立起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坚持与弘扬主旋律结合,积极宣传宋鱼水、周瑞生等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先进典型;坚持与司法能力培训结合,深入开展以案析理活动;坚持与规范司法行为结合,制定《首都法院审判业务规范》,拍摄《法官行为规范》示范片;创新培训形式,开设法治理念网络学习园地、组织观看大型主题展览;延伸教育覆盖面,与北大、清华等法学院校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通过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工作。2006至2010年,北京法院共结案200余万件,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为首都稳定、奥运会成功举办、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加强素质教育 提升司法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方针,紧跟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警素质的核心手段,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二三五”工程,着力提升法官学历层次和司法能力。全区法院坚持学历教育和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了“二三五”工程,即用两年时间使全部法官达到本科学历,用三年时间将基层法官轮训一遍,用五年时间使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法官达到法官总数的6%。目前,基层法官轮训率达到100%,研究生以上学历法官占法官总数的8%。在法官学历整体达标后,适时将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能力建设上,重点强化领导干部、新进人员和法官的培训,增强理想信念、法治理念教育,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区法院举办各类培训班541期,培训干警4.3万多人次。
强化双语诉讼业务培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双语诉讼需求。针对使用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案件增加、双语法官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全区法院着重加强了双语诉讼业务培训。“十一五”期间,全区法院培训双语法官681人次。从2008年起,邀请新疆等地的蒙古族法官30人参加免费培训,通过研讨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专兼结合的双语培训师资队伍,将高院、部分中院优秀双语法官列入双语师资人才库,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多名双语法学教授,满足了双语培训工作的需要。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下,积极组织编写双语培训教材,2007年编撰完成了《汉蒙法律名词术语辞典》,填补了国内法律名词术语辞典没有蒙文版的空白;2009年,开始组织编写《蒙汉双语法官培训教材》,分四卷,约80万字;用蒙文翻译了司法解释24件,有力促进了双语培训工作。
大规模开展岗位练兵,加强实践锻炼和人才培养。自治区高院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集中开展了法律知识、裁判文书评比、书记员速录、庭审观摩竞赛活动。2010年,制定下发全区法院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组织全区法院优秀人才交流挂职的通知,对全区法院开展岗位练兵和挂职锻炼进行规范指导,促进了优秀司法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十一五”期间,全区法院重点培养了400多名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审判实践经验的审判业务骨干。
强化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效果。全区法院从改进薄弱环节入手,加强教育培训管理。组织举办全区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管理者培训班,宣传贯彻“一、二、三”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方针。建立以需求调研为前提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点多面广、基层法官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积极开展网络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十一五”期间全区举办网络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2万多人次。
统筹规划管理 打造人才队伍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辽宁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人才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统筹规划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工作,着重在培养、使用和管理上不断加大力度。
统筹教育培养,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机制。辽宁高院党组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和发展理念,坚持注重培养,以用为本,统筹研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省高院相继出台了《辽宁省审判专家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寓教于司法实践;二是做好服务保障,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成长条件;三是搭建展示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引导审理精品案件,支持参加全国审判专业会议,鼓励撰写学术文章,安排在全省法院系统开办的论坛上授课,宣传表彰先进事迹,激励高层次人才的荣誉感、使命感和比学赶帮的工作热情。
统筹选拔使用,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实践机制。2008年以来,辽宁法院先后两次组织评选出省级审判专家32名。一是科学选拔,提高审判专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同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组织,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辽宁省审判专家”评选表彰办法》,按照程序严格审查,聘请相关部门专家进行集中面试评选,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评选中,坚持把组织推荐与群众认可、业务水平与思想作风、学术成果与工作实绩、学历专业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突出思想作风、群众认可和实践能力。二是重在使用,在实践中检验人才建设成果。将审判专家全部聘为省法官学院的兼职教师,并从多方面发挥审判专家效能作用。首先是组织巡回授课,根据专业和个人特长,将审判专家组成巡回授课小组,深入基层授课答疑。其次,定期开办“法官论坛”,由审判专家主讲,通过三级法院局域网在全省法院直播。此外,组织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从下级法院遴选法官等均采取随机抽取确定的方式,邀请部分审判专家参与笔试、面试等工作。对全省法院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棘手案件,也集中审判专家进行“会诊”评判。
统筹规划管理,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辽宁法院注重对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的统一规划,努力规范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一是将省级审判专家纳入辽宁省人才库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审判专家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档案,对审判专家、审判业务骨干的思想作风表现、审判授课业绩及学术研究成果等情况实施跟踪管理;三是定期组织审判专家进行工作总结交流研讨,对他们参与的巡回授课等工作及时了解情况、进行点评;四是定期征求中、基层法院对人才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工作机制。
把握实践需求 突出能力建设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上海法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积极开展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以素养提升为核心、以能力提高为重点的全方位、分层次、多元化、有重点培训,取得一定成效。着眼队伍建设要求,高起点谋划培训方略。上海高院连续两年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党组重点调研课题,深入研判教育培训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工作导向,明确创新发展的路径。经深入调研发现,大批新进人员学历层次高,但审判与社会经验不足;前五年培训成效显著,但司法素养能力提升依然紧迫,培训模式有待创新。为此,上海高院党组明确法官教育培训要把有效破解队伍素质和审判实践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立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警需求,转变培训工作重心,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学以致用,用以检学,学用一致。
注重理论实践贯通,多维度创新培训模式。预备法官培训是法官的入门培训,为确保学员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上海高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尝试创新,修订完善了预备法官培训实施意见,对职业素养、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和结业考试方式加以改进,对办案实习过程的管理考评加以强化,从而使预备法官培训更加契合司法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为创新培训载体,上海三级法院开展了富有特色的自主培训。高院把基层法院作为干部培训的基地,安排新进公务员和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高、中院干部逐批轮岗锻炼。中院强化技能竞赛考核,组织知名法官精品案例示范活动。基层法院开辟“调研之家”,成立“品法社”和“说案栏目”,开展征文、论坛活动,与高校共建审判研究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去年,三级法院自行组织培训共计786期(次),参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
强化知识能力提升,全方位充实培训内容。为实现培训工作的“两个转变”,上海法院不断探索强化培训内容的实务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今年,五个专业教研组共研制32个专题菜单,组成各类培训班63期,并针对不同参训对象,分别设计了基础班、研修班和案例研讨班,还在相关培训班中穿插了审判技巧课件,增设了人文素养等课程,体现了菜单内容的新颖独特性与科学合理性。
为更好地服务审判执行第一要务,除将新法解读与适法统一等实务内容蕴含于条线培训之中,还针对法院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推出重点培训项目。如配合金融专业审判庭成立,与上海金融研究院联合组织金融法律高级人才培训;针对上海法院涉外商事案件全覆盖的管辖新机制,开展涉外商事审判技能轮训;编写出版《法官智库丛书》,并以《诉讼调解》读本为蓝本,对全市一线法官开展诉讼调解能力全员轮训;对全市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2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集中培训。
法官培训的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2010年,上海法院在服务保障“世博”压力大、任务重的形势下,实现了案件收结存良性循环。
完善教育培训 优化队伍素质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江苏法院探索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院 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推动力。江苏高院党组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年初召集党组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培训工作,年底专门听取情况汇报;参加江苏法官培训学院院务会议,协调解决问题;为预备法官培训班学员授课;沟通协调,推动成立江苏法官培训学院苏北分院,满足苏北法院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
健全师资队伍,稳固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撑点。在制度上,出台实施了《江苏法官培训学院专职教师管理规定》、《法官教育培训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专、兼职教师的选聘条件、培养、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在队伍管理方面,对专职教师实施政策倾斜,尝试“轮岗制”等;注重从审判一线发现、选拔和培养,进一步增强“法官教法官”的培训效果。
完善培训形式,扩大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坚持定期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相结合,建立巡回培训制度,从省市两级法院审判业务骨干中选调56人,到全省13个中院授课点进行巡回授课,2009、2010年共培训基层法官19188人次。完善省市两级培训体系,各中院政工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本辖区教育培训工作,把全员培训的要求落到实处。完善在线学习机制,江苏高院在全省机关中率先完成处级以上干部在线学习任务,达标率位居第一,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在线学习先进单位”。
突出培训重点,紧扣教育培训工作的主旋律。将司法核心价值观纳入全省法院干警教育培训的内容,着力解决法院队伍司法理念不够统一的问题。组织学员精细研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料,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强化理性认识;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举办论坛、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加强理论研究,从而坚定为民司法的理想信念。将“陈燕萍工作法”纳入全省法院干警教育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干警能动司法和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改进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强化案例教学,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组织各审判条线梳理出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拟定培训专题;搜集全国法院相关经典案例成立案例库,由权威教师授课,并通过讲解、讨论、提问、总结,对典型案例的裁判进行深入分析;编印《参阅案例研究》,为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考,现已编写2辑8卷;开展现场教学,通过现场观摩优秀法官庭审、调解和观看庭审直播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鲜活度,提高学员对驾驭庭审、化解纠纷和适用法律的能力。
扎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提高了法院队伍整体素质。2010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950593件,涉诉信访数量同比减少14.50%,审判质量和效率得到整体提升,优秀法院和优秀法官成批涌现,法院工作和队伍建设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线学习考试 实现全员培训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高院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在线学习考试为载体,实现全员培训可持续发展。
更新培训理念,构建信息化培训新模式。一是强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平台。全省法院克服经费紧张、灾后重建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下大力气推进网络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省211个法院全部建成局域网,512个人民法庭实现专网联通。同时开发网上办案、网上学习等应用软件系统20多种,为在线学习培训搭建了基础平台。二是精心创建在线题库,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据干警岗位职责,创建了包括刑事、民商事等8大科目1.2万多道试题的题库,同时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变化情况适时更新。三是全面推行网上自学、网上自考,激发干警学习培训的主动性。我们坚持“寓学于练”,将题库制成光盘发往各级法院。干警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练习和自我测验。正式考试时,由系统根据干警选择的业务门类,自动生成相应试题,以人机对话方式统一考试,提高了干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强力督导,精心组织“万人在线”大考试。一是落实机构,细化方案。各级法院按照省高院要求,全部成立在线考试领导小组,出台实施细则,落实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并组织辖区法院反复预考,全力做好设备、技术保障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二是碰硬较真,惩戒到位。强化干警参考意识,把考试成绩记入培训档案,并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省高院作出硬性规定,一次考试不合格的一律待岗培训,三次考试不合格的一律转岗,形成干警培训参考的外在动力。三是结对帮扶,共同提高。各级法院积极为干警学习备考创造有利条件,除组织复习、集中讲解答疑,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四是加强督查,严肃考风考纪。组织专门力量升级考试软件,强化反作弊技术手段。同时组成22个巡考组,分赴全省中院和部分基层法院考点巡视检查。各中院共抽调450余名政工、纪检干部,对辖区法院进行拉网式巡考监督,并主动邀请政法委派员巡考,确保考试质量。
以创新培训为契机,推动法院工作新发展。四川法院坚持把创新培训模式与推进工作相结合,以培训成果服务工作需要,用工作实绩检验培训成效。在实践中,与网上办案办公相结合,提升法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线学习考试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干警特别是老同志,深切体会到信息化的优越性,改变了传统办案办公方式;与创建学习型法院相结合,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网上学习考试拓展了学习型法院建设平台;与队伍建设、司法能力建设相结合,带动法院整体工作,在线学习考试与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司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有机结合,队伍综合素质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仅2010年,省高院就有41项工作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