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材料:正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几个关系
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辩证思维,防止各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具体来讲,应当正确把握六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把握全局性与局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中认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关系。同时,又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把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必须在动态中掌握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解决好影响全局和谐的一些重大问题。
把握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既是需要不断努力的长远目标,又是迫切需要完成的阶段性任务。因此,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把握均衡性与非均衡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类整个社会、整个历史都是在均衡与不均衡的辩证统一中发展推进的,我们的工作思路、指导思想也要掌握这样的辩证统一关系。总的目标是均衡,但现实中不可能绝对均衡;为了实现均衡,有时需要用非均衡的手段来解决。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体战略和发展过程也应当有全面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肯定这一点、否定那一点。
把握动力、活力与平衡、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一个社会运行得是否比较理想、健康,关键要看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是否结合得比较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让动力与平衡两种机制统一发挥作用。没有动力和活力,社会就不能前进;没有平衡与和谐,社会就会失序。所以,在解决动力和活力问题的同时,必须重视平衡与和谐,在致力于保持和谐时,又不要忘了激发活力。
把握总体性和区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不同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每个地区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比如,深圳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城市,就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在新的高度上设定更高层次的和谐目标。
第二篇:正确把握十个关系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正确把握十个关系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黄国庆
2009年第3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要求工会组织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到工会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全局的重要关系,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新局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优势,是中国工会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根本特征,也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根本保障。坚持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是贯彻治国方略对工会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工会群众组织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会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只有坚持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组织才能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展工会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对党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去,切实承担起维护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政治责任,积极做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工作,更好地肩负起党和职工群众赋予的光荣使命。
二是要正确把握服务全局与服务职工的关系。工会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全局。同时,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的宗旨和天职,也是工会组织的生存之本、工作之基和力量之源。工会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与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坚持服务全局,才能切实找准工会工作的历史方位,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服务职工,才能赢得广大职工的理解、支持和信赖,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好服务全局与服务职工的内在关系,坚持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期望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体现作为,又要在服务职工中履行职责、凝聚力量、增强活力。
三是要正确把握依靠主力军与建设主力军的关系。中国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根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企业职工迅速增加,农民工群体不断发展壮大,这对于保持工人阶级的统一性带来了新的情况。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这对于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时代发展给工人阶级队伍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把依靠主力军与建设主力军统一起来,在坚持依靠主力军的同时更加重视建设主力军,以巩固工人阶级统一性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来促进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努力实现依靠主力军与建设主力军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推动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另一方面,要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使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
四是要正确把握突出维护职能与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
会组织的基本职责。突出履行维护职能,不仅是工会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和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待,而且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党执政方式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调整,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从党政部门中分离出来,交由社会团体来承担。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人民团体,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工作责任。从全局上看,坚持做到既突出履行好维权基本职责,又全面履行好各项社会职能,是工会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局的客观需要。从工会工作自身来看,工会维权职责与其他各项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维权职责是其他各项社会职能的基础,也是履行其他各项职能的最终目标;其他各项职能是维权基本职责的延伸,是对履行维权职责手段和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我们要善于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维权职责与各项社会职能的内在联系,坚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融入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既要通过突出维权来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又要通过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来提高维权工作的整体效能,促进工会维权工作与工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五是要正确把握党政主导维权与工会主动维权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维权工作是党实践根本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对工会维权工作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工会维权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各项工作,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进行,主动纳入到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机制之中。只有这样,工会组织才能在协调利益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会只有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紧紧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进一步强化责任,创造性地开展维权工作,才能使工会维权的效果更好。
六是要正确把握重点维护职工经济权益与全面维护职工各项权益的关系。全面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是工会维权工作的主要任
务。其中,劳动经济权益是职工群众安身立命的基础,是职工最基本的权益,也必然成为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放在工会维权工作的首位,才能为全面维护好职工的其他权利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当前,职工群众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比较突出。坚持把维护好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作为维权工作的重点,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职工体面劳动的现实迫切需要。因此,各级工会要坚持全面维护与重点维护的协调统一,把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各种手段,着力解决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使广大职工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同时,要在维护好职工经济权益的基础上,着力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尊重职工主体地位,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七是要正确把握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是紧密相联、根本一致的,只有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职工权益才具有更可靠的保障;只有尊重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才有动力,社会才能和谐。正确把握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把促进发展与切实维权统一于企业工会工作实践,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关键所在。企业工会要通过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实行民主管理、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互利双赢。
八是要正确把握完善维权机制与为职工办实事的关系。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维权机制,是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工会维权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强化维权手段、增强维权能力、提高维权水平的重要保证。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着眼职工实际困难,发挥工会自身优势,努力维护职工现实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工会维权工作有形化、具体化的重要体
现。建机制与办实事,是工会维权工作两个重要方面。只有把建机制与办实事结合起来,把长期起作用与近期见成效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整体维权与具体维权的有机统一、群体维权与个体维权的有机统一、长远维权与现实维权的有机统一。各级工会要坚持一手抓机制、一手办实事,既要始终把加强维权机制建设作为根本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又要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力度,努力使职工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
九是要正确把握扩大工会覆盖面与增强工会凝聚力的关系。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是工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能够为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提供更加广泛的组织基础;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能够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到工会中来,促进工会组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把扩大覆盖面和增强凝聚力统一于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全过程,是工会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要求我们主动适应企业状况和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通过完善建会格局、创新建会形式、强化建会手段,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增强工会凝聚力,要求我们坚持以职工群众为本,真诚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真实反映职工群众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群众疾苦,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坚持依靠职工群众办会、依靠职工群众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十是要正确把握提高工会领导机关服务能力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关系。工会领导机关承担源头参与、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的重要责任;基层工会处于劳动关系最前沿,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工运方针和上级工会决策部署的繁重任务。工会领导机关的职责与基层工会工作既紧密相联,又各有侧重,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工会领导机关为基层工会提供政策咨
询、法律援助、工作指导、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促进基层工会工作的开展;基层工会以其生动的实践,创造性地把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因此,推动工会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提高工会领导机关的服务能力与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统一起来,努力形成工会领导机关和基层工会上下联动、工作互补、协同共进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工会领导机关既要大力加强源头参与,切实为基层工会创造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又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的分类指导和全方位服务,推动基层工会工作水平的提高;特别要针对基层工会一时还难以开展的工作,积极推行上代下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基层工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维权机制,推进基层工会干部的职业化、社会化进程,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等活动,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使基层工会工作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中不断取得新成绩、创造新经验、实现新突破。■
(作者系湖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第三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内容提要●~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做好新形势下的~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引导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新闻媒体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重要的~宣传阵地,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担负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引导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神圣职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引导,缺少~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引导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引导工作。~引导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工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加强~引导工作,提高~引导水平,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引导、激励、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引导工作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解决社会矛盾,主要靠党和政府部门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宣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心声,是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重要渠道,可以发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引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满活力,既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断加速、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造活力,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积极营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引导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唯有发展,才能保稳定、促和谐。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凸显,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如何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如何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化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是~引导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发挥~引导的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氛围,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为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和风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引导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引导的结果往往影响着事件处理的效果。如何健全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新闻策划与报道能力,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缓解重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强烈冲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安定,需要新闻媒体不断增强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引导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引导水平,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坚持正确~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氛围。坚持正确~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引导水平的前提条件。中央电视台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精神,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
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广泛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支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今年,中央电视台将推进频道品牌化改革,努力实现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转变,以频道品牌化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引导力。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继续改进新闻宣传,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注重新闻价值,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突出实质性内容,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提高权威性、影响力。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以改进对外宣传节目语态、提高外宣效果为重点,努力使“中国卫星长城(北美)平台”和“中国卫星长城(亚洲)平台”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营造对我国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热点引导和~监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搞好热点引导和~监督,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引导工作,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着力改进~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导向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争取主动,有效引导社会~,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当中,使~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担当起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压器”的职责,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坚持人才兴台方针,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锻造一支善于引领社会~的高素质队伍。加强~引导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靠人才、靠队伍。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电视宣传的水平,影响~引导工作的成效。应紧密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坚定信念、政治可靠、爱岗敬业、道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问题,始终保持电视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时,抓住中央电视台“管理执行年”的有利契机,全面修订全台管理的规章制度,推进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努力做到“抓教育,思想认识到位;抓责任,领导责任到位;抓规范,完善制度到位;抓监督,工作机制到位;抓追究,组织处理到位”,切实提高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强~引导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四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文章标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内容提要
●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
会建设;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
●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新闻媒体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担负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
舆论引导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负有神圣职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引导,缺少舆论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论引导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代社会,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舆论引导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工具。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用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引导、激励、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舆论引导工作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解决社会矛盾,主要靠党和政府部门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新闻媒体作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宣传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心声,是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的重要渠道,可以发挥其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满活力,既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断加速、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造活力,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积极营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唯有发展,才能保稳定、促和谐。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凸显,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如何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如何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化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是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为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和风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是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
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这类事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强烈的震撼力,有的报道敏感、复杂,直接影响社会安定。事实证明,广大群众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有着特殊的依赖,引导的结果往往影响着事件处理的效果。如何健全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新闻策划与报道能力,积极稳
妥地引导社会舆论,缓解重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强烈冲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安定,需要新闻媒体不断增强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前提条件。中央电视台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精神,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广泛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今年,中央电视台将推进频道品牌化改革,努力实现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转变,以频道品牌化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舆论引导力。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继续改进新闻宣传,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注重新闻价值,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突出实质性内容,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提高权威性、影响力。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以改进对外宣传节目语态、提高外宣效果为重点,努力使“中国卫星长城(北美)平台”和“中国卫星长城(亚洲)平台”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营造对我国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搞好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着力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争取主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当中,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担当起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压器”的职责,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坚持人才兴台方针,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锻造一支善于引领社会舆论的高素质队伍。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靠人才、靠队伍。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电视宣传的水平,影响舆论引导工作的成效。应紧密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坚定信念、政治可靠、爱岗敬业、道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问题,始终保持电视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时,抓住中央电视台“管理执行年”的有利契机,全面修订全台管理的规章制度,推进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努力做到“抓教育,思想认识到位;抓责任,领导责任到位;抓规范,完善制度到位;抓监督,工作机制到位;抓追究,组织处理到位”,切实提高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篇: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正确的荣辱观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正确的荣辱观
主讲人:陆玉林
主讲人简介
陆玉林,男,1966年生,安徽人,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研究、当代社会文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热点现象与对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有《中国学术史》(先秦卷)、《传统诗词的文化解释》、《东亚的转生——东亚哲学与21世纪导论》、《道德经精粹解读》、《老庄哲学的意蕴》、《陆九渊评传》、《中国道家》、《中国阴阳家》、《中国青少年政策报告》等。
课程简介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陆玉林教授以“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正确的荣辱观”为题,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展开了精彩的讲解,强调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继承和发扬。
课程提纲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1.和谐社会需要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需要道德引领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指向
4.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丰富,贯穿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基本的价值共识
1.价值多元的利与弊
2.基本价值共识的重要性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多元价值的重新整合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具体的调节标准
1.社会调节器与道德
2.社会主义荣辱观调节作用的表现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精神支撑
2.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人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五、全社会共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加强法治建设
2.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
3.重视对青少年的引导
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