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村信用社实施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调查报告(共)
___省___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有22家信用社、1个营业部,现有从业人员479人。几年来,他们把组织员工参与贷款决策、贷款审查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贷款管理办法、防控贷款风险的过程中,组织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贷款审查的关口前移,用集体的大脑和延长的神经防控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端正认识,把组织员工参与贷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作为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控风险的重要途径来抓。
过去,___联社没有实行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贷款决策和管理由信用社主任或个别人说了算,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内外部监督,致使贷款发放违章、违规现象严重,贷款管理混乱。赛马信用社原主任曹哲,在任期2年的时间里超权放款2,090,800元。这个信用社9名信贷员,有8名存在违规放款问题。从1997年至2000年,全辖不足百名信贷员中,有48人次因违规、违章放款受到罚款以上处理。其中被追究法律责任2人,开除4人,撤职、免职8人,发生活费下岗清收责任贷款19人。毁掉了一批信合干部,也给农村信用社造成了资产损失。2002年___联社新班子组建后,在总结教训中深切感到,造成___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贷款管理上缺乏民主性,贷款1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在审查、决策上没有全员的参与,在管理上没有全员的监督,则是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是:
1、由于缺乏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监督,有权人失去了监督制约,滥用职权,导致违章违规贷款发生,贷款管理一蹋糊涂;
2、贷款调查、审查、发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对称的信息做依据,但由于贷款权掌握在1人或个别人手里,致使决策信息量小,渠道狭窄,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3、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信用社员工依章合法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信用社实行民主管理的内在要求。信用社的贷款决策者,是代表全体员工行使决策权力和保证全体员工行使民主权力,不是代替员工行使民主权力。而贷款管理不公开,剥夺了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所造成的损害大家都受牵连,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___联社在加强制度建设、设立贷款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对贷款责任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加大检查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把组织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防控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来抓,使贷款决策、贷款审查的“关口”前移,保证贷款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奠定了基础。
二、开通民主参政议政通道,保证员工行使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
(一)制定专项制度,以“法”的形式保障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的权力。
制度是企业成员在从事专项岗位工作和处理各项事务中必须履行的义务、承担的责任、遵循的办事规则和行为准则。为保障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保证贷款审查具有群众性和合规、有序进行,2002年他们制订了《___市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凡信用社信贷人员发放单笔、单户10万元以上(不含10万元)的大额贷款,在信贷员提交贷前调查基本资料后,由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审查。贷款审批小组如同意,由信用社分管信贷主任与信贷人员一起对申请贷款的贷户或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本信用社员工大会,由全体员工对此笔贷款进行集体审查、集体表决。表决可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后表达同意意愿的员工在《大额贷款职工表决记录薄》上签字。参加表决会议的员工必须达到本社在册员工的三分之二以上,如达不到比例则要择日再开会表决;如表达同意意愿的员工达不到本社在册员工50(不含50)以上,此笔贷款不得上报联社以上管理部门审批,不得发放。办法还规定,各信用社主任或其他有权人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不得强令员工表达同意意愿,不得对持反对意见的员工打击报复。否则,联社在调查核实后,对其予以党纪政纪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相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在信贷员权限范围内由信贷员调查发放,并承担包发放、包清收责任,不需要提交员工大会集体“公决”。
(二)提高员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意识,自觉行使民主决策权力。一是引导各级管理者树立民主管理意识,为员工行使民主决策权力提供条件。联社理事长翁文城每年年初都要通过内部工作简报向全辖员工发出一封信,倡导全辖员工通过一定形式参与企业重要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增强各项决策的科学性、群众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民主管理与监督,保障各项决策更加顺畅地得到实施。二是通过加强学习,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全辖员工确立“社兴我荣、社衰
我耻”、“同生共赢”的理念,提高全员对信用社经营与发展的关心度、参与度,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人人更加关心企业命运,更加积极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中来。三是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决策的良好氛围。联社先后两在全辖员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参与率达76.5。联社在对员工建议进行梳理分类后,通过内部刊物公开答复,并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奖励。两次活动共评出特等奖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2人。上述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意识,营造出“人人关心企业命运、人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浓烈氛围。为贷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对员工的专门培训,组织员工参与贷款调查、决策和发放实践,提高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的能力。几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并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员工掌握信用社全部业务知识和技能,培养多面手。上级管理部门制发的信贷管理政策、规章,不仅要传达给信贷专业人员,同时也原原本本传达到其他专业人员,使员工掌握贷款政策、原则,提高参与贷款决策和审查的能力。2003年以来,他们在贷款管理中实行了“两个集中、两个结合、四个统一”的操作办法,既方便了农户贷款,又为非信贷人员参与贷款调查、决策和发放实践提供了机会。“两个集中”即:集中调查、集中发放;“两个结合”即:集中调查、评信与发证相结合,集中发放与柜台发放相结合;“四个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人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贷款投放旺季,信用社主任不仅要带领信贷人员,还要带领会计、保卫等其他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组,深入村组开展贷款集中调查、集中评信、集中决策、集中发放,使非信贷人员在实践中对贷款程序、贷款决策的主要环节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以来,全辖非信贷人员参与贷款集中调查、集中发放1,100多次,达4,000多人次。
(四)严格履行“公决”程序,保证员工对决策内容相关信息有较详尽的了解。组织员工参与贷款决策和贷款审查,先决条件是要使员工掌握决策内容的相关信息,为决策和审查提供依据。否则,员工不掌握相关信息,没法对所议事项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使参与了表决,也是“随帮唱影”,民主表决实际成了一种形式。因此他们规定,凡提交员工表决的贷款,必须将相关信息和资料向员工大会报告,做到没经贷款审查小组研究的不上会、情况不明相关资料不齐全的不上会。蓝旗福祥纸箱厂是蓝旗镇的一家私营企业。2006年4月该企业向蓝旗信用社申请贷款100万元。相关人员进行贷前调查后,将相关资料提交给信用社主任,要求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表决。主任经过审查,发现该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开户,其他资料也不齐全。于是,指派专人再次对企业情况做深入调查。相关资料搜集齐全后,才启动员工大会表决程序。员工大会审议时,指出该企业不在本社开户,且不愿把基本帐户转入本社;企业不愿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福祥纸箱厂前身—蓝旗造纸二厂帐户虽在本社,但常年没有销货款进帐,一致否决了此笔贷款投放。
(五)做好疏导工作,在发挥贷款“公决”防控信贷风险重要作用的同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作为一家信用社,是由十几个甚至几十人组成一个集体。由于每从业人员的学识水平、观察分析能力、生活阅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员工民主权力,不违背员工民主意愿的同时,做好疏导工作,以增强贷款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宝山镇大营子村承包商王东风承包的“东风造纸厂”,是一家生产马桶盖特种覆盖纸的专门厂家,此品种在整个亚洲也没几家。2004年,该厂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向宝山信用社申请贷款100万元。接到企业贷款申请后,宝山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进行了详细的贷前调查,认为该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产品销路很好,而且有足值的抵押物做保证,可以发放贷款。但此议案提交到员工大会审议时,却遭到多数员工的反对。职工们认为,宝山信用社是个小社,一笔放出这么大额度贷款,一旦出现“闪失”谁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此笔贷款议案的被否决,使联社和宝山信用社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信号: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工商业的迅速崛起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农村信用社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贷款营销上有新的突破。这既是发挥农村信用社职能作用的需要,又是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新的增长点和效益点,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但思想观念不能靠自然转变,而要靠有效的疏导。因此,从联社到信用社都注意对员工进行农村经济形势、信用社办社宗旨教育,使员工看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另外,员工们虽然否决了对东风造纸厂的贷款议案,但并没有放弃对企业的关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通过了解,员工们看到,东风造纸厂经营者管理有方,产品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供不应求,销售利润率在11左右。思想观念的转变加上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两年后的2006年6月,在对东风造纸厂贷款议案第二次提交员工大会审议时,全员一致通过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经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宝山信用社向东风造纸厂贷款200万元。东风造纸厂在信用社贷款支持“东风”的相助下,经营又上了新台阶。到今年末,销售收入可达2,498万元,实现利润273万元,信用社从对该厂贷款中获得利息收入10万元。
三、贷款审查、决策全员“公决”,规避了贷款管理操作风险,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供支撑和保证。
第一、贷款审查、决策全员“公决”制度的实施,疏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了贷款决策的准确性。赛马镇梨树沟煤矿业主李某,2005年向赛马信用社申请流动资金200万元。经相关人员调查,该业主有用于贷款的抵押物,产品销售货款回笼也比较快,有时购货商拿着现金排队购货,利润也比较可观。但在对其贷款的方案提交员工大会表决时,有的员工提出,李某在当地属于“社会人”,好赌、社会口碑差。而且该煤矿在其他金融机构建户,在其他金融机构有贷款,交叉贷款额度大、风险集中。而这个信息信用社管理者并不完全掌握。其他职工知道这个情况后,多数也对此笔贷款的发放投了反对票。李某贷款申请在信用社被否决后,又到其他金融机构活动,从其他金融机构贷到了款。由于李某本人办事不太“地道”,再加上近2年小煤矿整顿,其他金融机构向其发放的贷款已经形成了风险。
第二、贷款审查、决策全员“公决”制度的实施,为风险贷款设置了“关卡”,为贷款安全上了“保险”。如果把贷款审查、决策过程比做是一部用电开关,全员公决就好似这部开关上的一道“保险丝”。有了这道保险,用电设施、设备才能得到有效保护。鸡冠山镇薛礼村一位罗姓女士,今年4月到鸡冠山信用社要求贷款30万元投产木器加工厂。相关人员将方案提交员工大会审议时,员工们提出置疑:
1、该厂虽然建起了厂房,设备也进来了,但没有购销合同;
2、有关部门对该厂厂房评估每平方米估价为1,700元,这个估价在农村太离谱;
3、该人有外债。还有的职工举例说明此笔贷款不能投放的理由:该人前些年在信用社贷款7万元,逾期很长时间也偿还不了。最后信用社处理了其用于抵贷的山林才收回贷款,说明此人信用程度不高。经过表决,多数员工不赞成投放这笔贷款。事实证明员工集体决策是正确的:该厂上马后,一天没生产就地下马了。地处沙里寨镇的丹东黄海编织袋厂,是一位苏姓女士承包的企业。该企业的发包方为___农电局,产权结构为:___农电局为50、丹东监狱为40,苏姓女士本人为10。该人2006年7月要求以设备抵押贷款30万元,但该厂设备产权不清,有很大贷款隐患。经沙里寨信用社员工大会集体表决,否决了此笔贷款。凤凰城区居民代某,在蓝旗中学承包农电所所属的电熔镁厂。2006年3月,代某向蓝旗信用社申请贷款15万元。经员工大会审议,认为代某不是蓝旗镇辖区自然人,所经营的是承包企业,无企业资产、土地、厂房抵押权,又找不到可靠担保人。另外,电熔镁厂是高耗能企业,信用社不宜支持,一致否决了此项议案。据统计,几年来全辖通过员工集体“公决”否决类似的贷款议案62件,涉及金额4,270万元。
第三、贷款审查、决策全员“公决”制度的实施,为管理者抵制和排除信贷管理中的各种干扰提供了合理理由。“贷款放不放,员工集体说了算。”这种民主管理机制和模式,不仅拓展了管理者的视野,增添了耳目,减少了决策失误,而且还为管理者在贷款管理中排除各种干扰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员工大会不赞成,多数不同意,找信用社主任,找联社照样也办不到。2006年3月,鸡冠山镇的一名主要领导领着一家铁选厂老板到鸡冠山信用社,申请以设备抵押方式给铁选厂贷款50万元做流动资金。并要求信用社给报到联社,他们再上去找。信用社主任明白铁选厂是国家限制行业,一旦国家政策调整,其设备就是一堆废铁,贷款风险很大。但这名领导几年来对信用社工作一直很支持,正面回绝势必影响关系。于是便告诉该领导,超过1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需要员工大会讨论,超半数同意才能上报。员工会议是开了,结果当然是一致反对。信用社主任主动将结果告知镇里和企业领导,“民意不可违”,镇领导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把帐算在信用社主任身上,对信用社工作该支持还得支持。另外,超出审批权限的贷款需报联社和上级管理部门审批。而联社和上级管理部门往往不具备贷户所在地信用社干部对地域情况熟悉的优势,审批贷款重点依靠看资料,听汇报,派联社专业人员再次考察,有时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实行贷款“公决”等于为超限额贷款上报审批前设置了一道“闸门”,把贷款专业管理和员工集体管理有机地结合超来,使联社和上级管理部门对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减少了盲目性,贷款决策增添了群众基础,更具科学性、正确性,为贷款上了“双保险”。
第四、贷款审查、决策全员“公决”保证了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截至2006年12月20日统计,___联社全辖各项贷款余额为108,208万元,较年初增加26,362万元,按贷款四级分类,贷款占用形态为:正常贷款102,184万元,占比94.4;没有逾期和呆帐贷款,呆滞贷款6,024万元,占比5.6;不良贷款占比5.6。按贷款五级分类,贷款占用形态为:正常贷款88,076万元,不良贷款20,132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18.6。近三年的贷款发放与回收情况:2004年贷款累计发放102,059万元,累计收回83,804万元,当年形成逾期贷款为139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为99;2005年,累计发放148,063万元,累计收回123,729万元,当年形成逾期贷款为119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99.1;2006年预计累计发放202,545万元,累计收回172,183万元,当年形成逾期贷款为64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99.5。当年预计可实现贷款利息收入9,160万元,较上年增加2,530万元,可实现经营利润3,487万元,较上年增加2,227万元。
第五、贷款审查、决策全员“公决”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推进了企业民主管理进程。随着企业管理者民主管理意识的不断强化,保证和推进了员工参与贷款决策、贷款管理、贷款监督制度的实施;反过来,员工通过参与贷款决策、贷款管理、贷款监督的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对企业的关心度,把自己的命运与信用社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丰富了农村信用社员工民主管理的形式,把民主管理由贷款“公决”延伸到信用社管理的其他领域,促进了安定和谐、共谋发展局面的形成。联社营业部同城票据交换员隋锦江,在___联社统一法人后,对同城票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探索和思考,直接给联社理事长写信,提出城区5家机构的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由营业部一家代理的建议。经充分论证、模拟运行,2006年3月起___联社正式按隋锦江提出的建议和操作程序进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的运行,年节省直接费用2.4万元,间接费用6万元。联社发出专门文件,对隋锦江在全辖通报表扬,并向其颁发了特殊奖励。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62.6。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06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良率高达42.3。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2007-12-12 18:11: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2)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小企业概况。我市现有小企业__户,[找文章到☆第1文秘(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从业人数约为__万人。规模在__万元以下的企业有__户,占小企业总数的__%;非公有制占主体,股份合作企业__户,私营企业__户;集中于第三产业,有3003户,占小企业总户数的。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对税收、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就业都产生了积极重要作用。然而,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资金制约由来已久,资金的外向依赖程度很大。调查发现,无论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企业,参与其运营周转的外来资金约占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市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包括企业内部集资在内的社会民间融资;二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其中贷款约占融资成份80%以上。
(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国银监会《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和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意见》、《办法》)下发后,全市各农村信用联社贯彻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截至2006年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发放小企业贷款1069户、9887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户、16164万元。贷款既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信用社的效益。
(三)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一是满足率低。据调查,至少有30%的企业因达不到准入条件而难以获得信用社的支持,而得到支持的企业并非完全能足额得到满足,受种种因素制约,资金满足率平均在60—70%。二是品种单一。《意见》明确了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而我辖农村信用社对小企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贷款上,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几乎停滞,至于贸易融资、保理等其他业务则从未涉及。而目前所发放的贷款中主要以担保贷款为主,兼之有少量的金额较低的信用贷款。三是各县区信用联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均衡,个别联社小企业贷款工作重在面上,开展的深度不够。
二、制约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小企业管理粗放,财务不规范,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准入门槛。我市小
企业多在乡镇偏远农村地区,资产评估值低,有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因受区位劣势和资产质量、资产交易等条件的制约,不仅不能及时变现,也无法按照有关金融规章的要求实行抵押登记,难以满足信用社担保条件。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与服务品种不尽完备,制约了信贷业务扩张能力。
(二)主观因素。农村信用社一些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主观上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收益小,金额低,笔数多,管理难度大,投放大中型企业易管理、收效明显,有追捧大企业思想情结,对开展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外,在信贷新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为新产品开发耗时费力,不出风险便罢,一旦形成风险,责任难免。
(三)历史因素。我市的数千户小企业(其中不少已关停倒闭)原有贷款合计金额大、质量低。统计数字表明,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小企业存量贷款中不
良率高达。曾经有过发放乡镇企业贷款的沉痛教训,且沉淀的贷款至今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小企业信贷投放业务的开展。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与开展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不相匹配。
(四)社会因素。一是无论工商、税务、统计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不能掌握某个企业资信及经营等全面情况,难以对其作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二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资金规模较小,担保能力有限,担保业务期限短(一般在1年以内),风险防范方式比较落后,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又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全市仅有五家政府出资的担保中介,市以及四县各有一家,且和县担保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业务停滞已近两年。三是小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规费缴纳方面负担重,企业要获得100万元信贷支持,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费用约在1万元左右,且登记期限一般也是一年,对于长期周转使用信贷资金的企业
来说,财务负担较重。此外,在贷款呆帐核销方面,税务部门的审核缺乏灵活性,贷款呆账核销比较困难。四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不够,在业已沉淀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90年代前后期基层政府干预形成,直至如今,协助清偿力度不够。五是目前仍有部分小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债务,农信社胜诉案件执行难,社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农村信用社小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民间贷款对农村信用社影响
快易贷指出民间贷款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1、民间借贷风险性较大,容易冲击正常的农村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多为私人之间的协议,大多没有信贷担保和抵押,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对风险的产生页无从控制,因此隐藏了极大的风险,对正常的农村金融秩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民间资金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
一方面可使资金所有人少交或不交个人所得税和利息税;
另一方面还可让借款人隐藏这部分负债,降低负债率以获取农村信用社贷款,这样借款人既可以获得民间资金,又可获得信贷资金来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但却造成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安全。
3、对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产生的一定的冲击作用。
第五篇:对某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实 践 课 题 对某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对某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人结合在电大学习的金融知识进行了调查,总结如下。
一、调查内容
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
不良贷款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
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
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四)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
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
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
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
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
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
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三)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
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新的行业协会将承担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全省(市)范围内农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提高、与省(市)外乃至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广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政策调研和业务指导等事项。
(四)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