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

时间:2019-05-15 12: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

第一篇:《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

1.为什么说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到货币形式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答:(1)由简单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本质是:有偶然的交换发展到经常的交换,一个商品的价值通过一系列商品作为等价形式来表现,这种扩大的价值形式,进一步说明了商品价值与它赖以表现的使用价值毫无关系,还说明了价值是第一次真正表现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同时,由于交换经常化,使得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较为稳定,从而价值量决定规律也有所表现。(2)由扩大价值形式到一般的价值形式的本质变化是:第一,在价值表现形式上已有了飞跃的变化。在扩大价值形式上,许多商品当做价值的镜子,它的表现系列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新商品的出现,表现的系列就随之增加,这公式永远是未完成的。同时,它本身的表现是杂乱的,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表现。一般价值形式则避免了上述缺点,他把许多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唯一的一个商品上,这个商品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生产它的具体的私人的劳动,也成为一般社会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二,与这个价值表现形式相适应的,是从直接物物交换发展到间接物物交换。过去的等价物,只是在交换中起等价形式的作用;现在则进一步起着交换媒介的作用。这时等价物所引起的作用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形式因此有了崭新的意义。从一般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因为上述二者只有一点区别,前者的一般价值等价物是麻布,后者是金,价值形式公式本身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把等价物形式上的商品固定在黄金身上罢了。

2.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1)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靠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变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 劳动时间的比例来实现。(2)两种方法互为前提:一方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既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同时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或前提。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便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同时只有工作日延长并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组成部分,才能在此起点上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另一方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也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因为只有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工作日产生剩余劳动时间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一般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主要通过延长工作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机器大工业以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但是资本家不会放过任何资本增殖的机会,总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3.如何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用规律?

答:(1)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平等的权利按等价交换其产品的规律。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即资本家无偿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对劳动的购买,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必然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这表现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用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形式,是以交换双方即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商品所有者对自己所有物的价值有自由支配权为前提,始终都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在交换时,一方让渡货币,另一方出卖了劳动力。(2)但是,从内容上看,资本对劳动力的购买,已不仅是简单商品生产的所有权一般转移的问题,而是资本对无偿劳动的占有。因为:资本家用来和劳动力交换的那部分资本,只是其不付等价物而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既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一部分,实质上是用工人自己生产的产品来购买劳动力。这部分可变资本,不仅要有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加上新的金额,即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与劳动力交换的过程中,资本不仅利用工人过去的无偿劳动来购买劳动力,还从所购买的劳动力的使用中占有新的剩余价值。即形式上的所有权转变掩盖着内容上的资本对过去和现在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由此,商品的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就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

4.试论借贷资本运动的特点。

答: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W-G'-G'借贷资本的运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从借贷资本的运动的过程来看,作为借贷资本的货币资本是二重性的支出和二重性的流回。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包含了借贷资本本身的运动和职能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没有第一个G的支出,也就没有整个运动过程;但如果没有第一个G的支出,而仅有第 1

二个G的支出,在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也不可能有第一个G'的流回,而没有第一个G'的流回,则借贷资本家既不可能收回本金更得不到利息,也就是说不会有第二个G'的流回。第二,从借贷资本的运动作用来看,借贷资本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G,只是一个可能的资本,是贷一个可以生产平均利润的能力,并以分享将要实现的剩余价值或者说平均利润为条件。职能资本家把借来的货币资本转化为各种生产要素,迫使雇佣工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并实现比原来资本价值更大的价值,其中包括贷者和借者共同占有的剩余价值或平均利润。可见,借贷资本仍然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三,从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来看,它的运动的全过程可以简化为G-G'。在G—G'中,看不到利息的来源在哪里,从而给人以假象,似乎脱离开再生产过程货币就具有自行增值的能力,只要把它贷放出去,经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带来利息,就好像酵内的葡萄酒,经过一段时期会改善它的使用价值一样。这样,资本是一个自行增值的自动机的观念就牢固的竖立起来,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

5.什么是资本的总公式?

答:资本的总公式:资本运动的一般形式,G—W—G',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因为从表面上看,G—W—G' 为贵卖而买,似乎只是商人资本所特有的形式。但产业资本也是这样一种货币,它转化为商品,然后再出售商品转化为更多的货币。产业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的过程是在流通领域以外发生的,并不改变G—W—G'这种运动形式。在生息资本的场合,G—W—G'的流通简化为没有中介的形式,即G—G',由货币出发,取回更多的货币。因此G—W—G'对各种资本形式都适用,是资本运动的一般形式。

6.简述社会分工和手工业内部分工的联系和区别。

答: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联系:

(1)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都是从相反的两个起点发展起来的。

(2)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都是以城乡的分离为基础的。

(3)社会分工是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前提,但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会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区别:

(1)社会分工使各个独立生产者的产品都是商品,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局部工人不生产商品。

(2)社会分工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而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7.简述什么是商品资本?

答: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产业资本在循环中由生产资本形式转化而来的,它还将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商品资本和一般商品一样,也是一个二重物,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特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方面,而在价值方面,它不仅包含着预付资本的价值,而且包含着剩余价值。它的职能是:在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通过售卖,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商品资本一旦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便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但它仍然保有原来的特点。

8.马克思总结的固定资本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答:第一:固定资本在发挥作用、执行职能期间,始终保持独特的使用形式。第二:固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就不再离开,它的职能把它牢牢的限制在那里。第三:固定资本在执行职能时,即在损耗时,把它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另一部分价值就固定在劳动资料中。第四:固定资本越是耐用它的损耗越慢,则它的价值固定价值使用价值形式上的时间越长。

9.试比较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运动和社会总资本运动中的作用。

答: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运动中的两个作用:

⑴发动资本运动的第一推动力。⑵保证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币资本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的作用:

⑴货币资本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同样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但预付货币资本量并不绝对限制生产的规模。⑵货币资本是保证社会总资本正常运动的条件,但单个资本所拥有的货币量对生产规模的限制,已被信用制度和与此相关的联合经营打破了。

10.简述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

答:从产业资本经营的角度看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

⑴缩短产业资本循环的流通过程。⑵节省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准备金。⑶节省产业资本家用在销售上的时间。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过程的角度看商品经营资本的作用:

⑴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使社会总资本中专门用于买卖的资本减少。⑵商业资本的专业化既加速生产者商品的价值实现也加速自身的价值实现。⑶商业资本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许多资本的周转,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

11.马克思认为生息资本成为资本商品,利息表现为资本商品的价格,具有客观的经济基础,简述其主要表现。答:第一: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贷给职能资本家使这种借贷资本成为资本商品,是因为货币有当作资本的可能性。第二:货币成为资本商品并取得利息,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结果。第三:平均利润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是由供求、从而由竞争决定的,这和商品的市场价格由竞争决定一样。

第二篇:《资本论选读》II复习

《资本论选读》II复习

——注重各篇各章基本原理

一、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从个别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运动过程体现出来的基本关系

1.在货币资本循环中G、P、W’的一般职能如何转化为资本的职能。

2.G„„G’, P„„P, W’„„W’有什么特点,条件。

3.单个资本运动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时间是继起、空间并存;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分工、劳动力成为商品等社会经济背景)

4.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规定,各自在资本增殖中发挥什么作用。

5.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性质特点、构成。

6.资本周转的规定

7.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特征,为什么固定资本独特的流通引起独特的周转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9.从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看,周转时间的差别对价值增殖的影响

10.为什么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要用W’„„W,(包括生产、消费,价值补偿、实物补偿)

11.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平衡式(I v+m=II cI c+v+m=I c+II c ,II c+v+m= I v+m +II v+m ,货币回流规律,II b(v)

12.在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危机的,为什么说在简单再生产下危机也会发生?

13.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平衡式

14.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二、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本的分配关系

1. 成本价格和利润的本质,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2. 影响不同产业利润率高低的因素,资本在部门间的竞争如何形成平均利润率

3. 资本在部门内的竞争如何形成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4. 为什么随着资本关系的发展,平均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平均利润率下降又怎样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

5. 商业资本对产业资本的作用,商业资本如何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

6. 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

7. 生息资本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的特点,利润怎样分解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8. 银行资本的经营性质和银行利润来源

9.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作用

10.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形成机制,为什么级差地租的形成产生了虚假社会价值。

11.试述马克思资本与土地两权分离的理论

12.马克思是怎样分析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古老的资本形式及地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下)的变化

13.马克思是怎样批判“三位一体公式”的。

第三篇:资本论重点总结(范文)

资本论选读重点

一:概念

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②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社会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指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劳动对象的过程,分为生产劳动一般和生产劳动特殊。

非生产劳动:就是不和资本交换,而是同收入交换的劳动。资本家雇佣仆人不是谋取利润,而是花费利润,所以仆人的劳动就是非生产劳动。

生产工人:

2、生产工人是指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非生产工人:

使用价值:①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二因素之一。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因此受到人的主观评价。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有质和量的规定,不同质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创造并体现着社会分工。④使用价值构成人类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①不同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商品价值的必然的表现形式。②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③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自己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一定量的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间接表现,即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④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是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具体劳动: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就是生产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互不相同的、创造各种使用价值的劳动。

抽象劳动: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之一,具体劳动的对称。②撇开或舍象了各种具体劳动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一种属性,它创造商品的价值。

资本论选读重点

劳动生产力: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能力。它和一定量劳动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成正比,而和推动一定量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量成反比。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不管劳动生产力发生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物化劳动: 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活劳动:是与“物化劳动”相对应的概念,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支出的体力和脑力。它是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资本总公式:G—W—G。表示的是货币——商品——货币的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把商品卖出去,重新换回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而是买卖经济行为。

劳动过程:劳动者有目的借助于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为基础的。

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狭义上的劳动力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存在于活的健康的人体中,是社会生产的永恒条件。

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的增殖过程。产品价值:是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与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价值产品: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不变资本: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 2

资本论选读重点

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或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后者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主义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

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劳动内涵量:

劳动外延量: 马克思把劳动的持续时间称之为劳动的外延量,把劳动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量称为劳动的内含量或劳动的强度。劳动总价值量=劳动的内含量×劳动的外延量

资本论选读重点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本来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积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形成整个原始积累的基础。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必须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增殖,这种运动不能孤立地循环一次便停下来,而必须持续不断地周期性地进行。年剩余价值: 实际剩余价值:

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M/v=m’n(n为资本的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商品销售,这部分转移过来的价值又变为货币形式收回,以备更新它本身的物质形态。

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 4

资本论选读重点

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包括国债、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流通的其他债券、自营股票、银行存款和现金(含交易清算资金);已被用于回购融资的国债和其他债券不得计入流动资本。

流通资本:是指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同生产资本既相对立又相关联、专门执行流通职能的那一部分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两种形式。

个别资本:是社会资本的对称,亦称单个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各自独立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是资本中一个独立的、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社会总资本:是全社会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规模上不断更新和重复的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在扩大了的规模上不断更新和重复的生产。二:问答

1.《资本论》方法和意义

①《资本论》的方法是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②《资本论》方法的基础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将社会经济形态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此,马克思强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而不是生产一般。因为生产一般无法解释特定的社会生产。广义经济学的研究要回答人类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这也必须以对各特定经济形态的分析为基础。同时,经济规律、经济范畴作为经济关系的理论化,其存在与发展取决于特定性质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最后,经济行为人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其本质只能是社会的,其行为规与选择最终要由其在经济关系中所处地位来说明。③辩证唯物论将客观世界看作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源于客观世界内部的矛盾运动。因此,必须按照客观世界的辩证性质去认识客观世界。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决定了《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或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资本论选读重点

④《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或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强调揭示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要求在运动中把握研究对象和进行矛盾分析。在《资本论》中,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它包括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据的一系列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等等。科学抽象法则是《资本论》基本方法的集中体现。

⑤所谓科学抽象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反映,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科学抽象法的内容,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即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和由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过程,既是叙述问题的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方法。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对象的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运动,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性,并把这一规律性的认识,从理论上阐述出来的逻辑思维运动的统一过程。二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⑥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前提和基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继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不是从概念出发,从定义出发,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现象入手。《资本论》的理论大厦,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中极其丰富的材料作为基石的。

⑦科学抽象过程的第二步是由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运动,在《资本论》中表现为把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各个经济范畴,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资本论》的体系,在理论上、精神上复制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完整的形象。但这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表象,而是更完全、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了本质的形象。⑧科学的抽象法,既是研究的方法,也是叙述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由抽象上升到具体,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中,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运用;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也有由具体到抽象的运动。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不同,仅仅是形式的,并无实质的差别,本质上都是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是科学抽象的不同阶段。

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运用了数理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

⑩《资本论》的方法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对于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 6

资本论选读重点

大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我国经济的现实问题,应当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只有遵循唯物辩证法才能真正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2.《资本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一,《资本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创造价值,整个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的成果,从而在本质上回答了劳动在经济社会的位置。这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劳动者,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科学的根本立场。

第二,书中关于劳资关系的论述,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看,劳资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最本质也是最大的和谐,劳资和谐是当今社会稳定的一个基本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向世人展示了劳资关系恶性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其的严正关注!

第三,书中揭示了在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有一种永无休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趋势,这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认识到这一点,作为经济管理部门应该以经济手段来减少其负面影响,弘扬其正面效应。这种负面影响表现在:首先,资本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会忽视社会效益;其次,由于在劳资关系中资本是强势方、劳动是弱势方,这样会经常置劳动于不利的境地;最后,资本追求最大化的本性,会千方百计地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尽量减少改善劳动者居住条件的支出;它的综合效应就是使社会和谐出现问题。

第四,书中揭示了在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也同步进行,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类似我们今天称之为的“农民工”的悲惨处境,令人触目惊心。作为政府,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经济政策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是最为神圣的职责。

资本论选读重点

第五,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拥有个人所有权的理论,论证了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与资本家对财产的所有权具有同等的权利。这便为劳动者最终争取自身的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权威理论依据。在现阶段的我国,作为一般的打工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所有权并没有获得尊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对打工者的种种歧视行为,压低报酬与克扣工薪,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都是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蔑视。

第六,马克思在对重农主义的扬弃中,对农业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纵向与国民经济的横向双重角度强调指出,农业是基础。他以独特的视角告诫世人,农业生产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生产过程与生物生命更新过程是同步的。这就为我们重新认识农业,摈弃传统的农业夕阳产业论,立论农业是朝阳产业提供了理论根据,也进一步为我们认识“三农”问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第七,马克思关于贫困化理论的论述,揭露了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资本积累规律必然导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制造劳动者贫困化后果。这为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敲响了警钟,给我们提高反贫困化的认识、贫困预警以及最终消除贫困给予了方法论的理论财富。

第八,书中关于产业后备军的论述,对于我国就业政策的制订极富指导价值。对于失业或曰待业人员的有针对性培训,对于就业指导,对于失业人员的救济,对于结构性失业的宏观调控,都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

第九,如何保护广大劳动者的生存权与劳动权,如何保护他们切身的经济利益?我们在《资本论》中同样得到了许多启示:劳动者团结起来,组织自己的工会,与资本进行平等博弈;建立企业调查员制度,独立监督企业违法违规运营行为;完善法律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利益提供法律依据等。

第十,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 8

资本论选读重点

劳动最终转化为自由劳动,描绘了美好灿烂的画卷。认真全面地理解马克思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我们新近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资本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意义 4.个别分工与社会分工的联系与区别

(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社会分工使各个劳动者的产品都作为商品而存在。个别分工中局部工人不能生产商品,变成商品的是局部工人的共同产品。(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社会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媒介而互相联系,而个别分工以许多工人作为一个结合劳动力的使用为媒介。(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而个别分工则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为前提。(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在社会分工中,两者比例的分配存在偶然性和任意性,而在个别分工中各部分劳动都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使用的。(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

5.简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即使探索到了它的发展规律,“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却能减轻革命过程中的痛苦。6.简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资本论选读重点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7.简述等价形式的特点

①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即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例如,在2只羊=1把斧子的等式中,斧子本身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斧子之所以能同羊发生等价关系,正是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价值体,同羊一样有人类劳动凝结在其中。但是,当它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发挥价值镜的作用时,它不是以价值体的身份来发挥这种作用的。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成为“价值镜”来反映别的商品的价值。所以,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是以它商品体的自然形态即一定量的使用价值来发挥价值镜的作用的。

②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等价形式的这个特点,可以从第一个特点推论出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特定的具体劳动的产物,而价值则是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羊和斧子作为使用价值,是不同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作为价值体,则都是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现在,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这就表明,创造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也已成为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私人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即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各自独立的私人劳动。但是,商品既然是用于交换、为了满足他人需要而生产的劳动产品,那么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应是社会劳动的一个构成部分。然而,只有当商品已经被社会接受的时候,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真正被承认为社会劳动的一个构成部分。生产斧子的劳动虽然也同生产羊的劳动一样是私人劳动,但斧子一旦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变成了等价物,生产斧子的具体劳动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斧子的私人劳动也就变成了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8.简述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

资本论选读重点

1、社会分工的场合,生产者之间把他们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来对待;而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局部工人之间并不以商品关系相互对待,成为商品的是他们的共同产品。

2、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则是以生产资料在资本家手中的集中为前提。

3、工场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各自对生产的比例要求的实现方式不同:

前者通过计划方式形成,后者则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形成。

4、工场内部分工是以资本家的权威和对过程的控制为前提;社会分工是以生产资料的分散和竞争为前提。

9.简述工作日的构成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构成

10.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和范围

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清楚了划分标准,就容易判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剩余价值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可变资本,是它(劳动力)使得价值发生增值。而流动资本是一次性投入生产,并且一次全部收回其价值,比如原材料、劳动力、燃料等,而固定资本是逐渐转移,逐渐收回的,比如机器、厂房、设备等。11.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12.简述价格与价值的背离

资本论选读重点

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对于大多数正常商品而言,一般情况下,是属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

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使用价值和供求关系:使用价值方面,例如,同类产品中质量较好的可以有较高的价格,又例如,对于奢侈品,其价格往往取决于其给人们在荣誉感、自我满足感等心理方面带来的效用,而不完全取决于其本身的物质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如果将使用价值的内涵扩大而涵盖心理方面的价值,那么使用价值决定价格仍然是说得通的。至于供求关系方面,同一种商品淡旺季的价格差异是一个例子。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存在垄断时,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会出现分离的,因为定价权被独占的缘故。如存在管制时,价格可能低于价值,但这样做的成本是很高的。

13.简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首先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交换价值并不等同于价值,因此价格也并非完全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同时,提出“交换价值=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公式和“负价值”的概念。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在相对短期内,投资人对价值的判断取决于他的心理态度,这些态度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其中,价格信息是最为直观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价格决定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4.简述交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是物品借着一种明确的经济关系才能够产生出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资本论选读重点

15.简述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才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才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所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工作日已经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才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③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下,劳动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条件下,劳动在事实上隶属于资本。

④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机器大生产出现以后,一方面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提供了物质资料,使提高劳动生产力成为可能;同时,又是延长工作日的最有力的物质手段。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交织在一起了。⑤如果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来考察,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部分为前提。但是,如果从剩余价值运动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种剩余价值形式的差别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果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的正常强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目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对量的变化才能提高,而这种变化在工资不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情况下,又以劳动生产率或劳动强度的变化为前提。16.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18.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

资本论选读重点

①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普通商品在使用或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19.简述年剩余价值率和实际剩余价值率的数量关系

首先,它们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其次,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只有预付可变资本年周转为一次,从而预付可变资本与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数量相等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会和剩余价值率相等

21.简述商品拜物教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反映

他们认为劳动表现为价值,劳动量表现为价值量是永恒的。

所以,他们从来也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劳动为什么表现为价值?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为什么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量?因而他们对价值形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没有进行历史分析,并且误认为这些都是永恒的自然形式,没有历史特殊性。

第二,认为自然力也参与价值创造

资本论选读重点

马克思说:“商品世界具有的拜物教性质或劳动的社会规定所具有的物的外观,怎样使一部分经济学家受到迷惑,有可以从关于自然在交换价值在形成中的作用所进行的枯燥无味的争论中得到证明。”(同上,P99)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往往认为自然也创造价值。这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关系物化后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反映。这种反映掩盖了价值创造中的真实的关系,但是却对资产阶级有用,因而他们很热心谈论自然创造价值。

第三,商品拜物教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那里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22.简述商品交换的历史

一阶段:物物交换。用公式表述是:商品——商品。这一阶段最大的弊端就是交换双方恰好需要对方的商品,否则很容易导致交易的失败

第二个历史阶段: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但这个阶段,一般等价物只局限在某一个地区或民族通用

第三个阶段即货币时代。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第四个历史阶段,商品——铸币——商品 第五个阶段,商品——纸币——商品

第六个历史阶段:商品——电子货币——商品

23.简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重点)(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所应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Ⅰ(v+m)=Ⅱc。(2)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一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

二是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生产的条件就是再生产的条件。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不是不断地把它的一部分产 15

资本论选读重点

品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就不能不断地生产,即再生产。社会分工、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得以存在的基础条件。商品生产的具体条件还包括:资金、劳动力、工具设施(如机器厂房等),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在现代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市场和调控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资本再生产。

24.简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Ⅱ)。其次,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①Ⅰ(v+m)>Ⅱ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②Ⅱ(c+m-mx)>Ⅰ(v+mx)。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在满足两大部类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消费资料后还有剩余时,才能提供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要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即社会总产品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来实现的:①第一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得以实现。②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也得以实现。③第一部类所需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相交换,各自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得到补偿。通过这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在价值和实物上得到了补偿。在此基础上,把握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①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来表示:Ⅰ(v+Δv+mx)=Ⅱ(c+Δc)。②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用来补偿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Δc)+Ⅱ(c+Δc)。③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用来补偿已经消费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Δv+mx)+Ⅱ(v+Δv+mx)。在这三个实现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 16

资本论选读重点

本条件,它集中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互为市场、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则是由第一个条件派生而来的,其中第二个实现条件反映了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三个条件则反映了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社会对消费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共同表明了保持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25.简述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的核心问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中的c、v、m 三部分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

3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中的三部分价值转化为货币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交织在一起的。从全社会看,一些资本的价值补偿,即出售产品,就是另一些资本的物质补偿,即购买生产资料或工人、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两者都得到实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26.简述剩余价值率概念及其意义

概念: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或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意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

27.简述剩余价值率转换为利润率 28.简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17

资本论选读重点

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其中c是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过来的价值: v+m代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三部分.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上耗费的只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只计算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叫做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只是他耗费的资本的增加额.而且是他的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全部预付资本.不仅包括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且包括在生产中使用但暂时还没有消耗掉,还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不变资本。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由此,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

30.简述研究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的理论前提 Ⅰ(v+m)=Ⅱc Ⅰ(v+m+c)= Ⅰc+Ⅱc Ⅱ(v+m+c)=Ⅱ(m+v)+Ⅰ(m+v)

31.简述资本的实质

32.简述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资本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各自的职能在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中,产业资本在三个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并执行相应的职能。具体来看:

(1)货币资本(G),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必要的条件。

(2)生产资本(W),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W′),其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论选读重点

34.简述资本循环的时间构成 35.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

1、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概念。必须是资本的技术构成变了,价值构成也变了,才叫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

2、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造成全社会总的利润率水平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对工人剥削的减少。

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大于本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小于本部门实际生产的剩余价值。这表明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证明了资本和工人的对立是两大阶级的对立。

4、资本有机构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各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都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不一样对利润率的影响正好相反。在假定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而在每个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则是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利润率高(可获得超额利润),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利润率低(甚至亏损被淘汰出局)。

36.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

1要把总资本的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纯粹的表现出来,我们就必须假定互相比较的两个资本的其他一切条件是相等的,所以,除了要假定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相等,还特别要假定资本的百分比构成相等。

2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作日相等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利润率和他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如果再相互比较的两种情况中,资本构成不相等,或剩余价值率不相等,或工作日不相等,或工资不相等,那当然会造成利润率的进一步的差别。

37.简述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的关系

联系:

资本论选读重点

(1)都是资本的流通形式;

(2)都包含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不同的三种职能;(3)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区别:考察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资本循环理论考察的是资本运动的阶段、所需采取的职能形式以及连续运动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理论考察的是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以及运动速度对m生产的影响。

38.论货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异同点 39.论货币转化为资本既在又不在流通中进行 40.论机器生产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41.论现实资本循环的条件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并存性。企业投资同时并存于三种形式上。这种并存性,要求一个企业的投资,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并存。从而购、产、销都不停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衔接,资本循环得以正常进行。

二、继起性。每种形式的资本都依次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这种继起性,要求货币资本形式通过购、产、销实现循环;生产资本形式通过产、销、购实现循环;商品资本形式通过销、购、产实现循环。只有投资的任何一种形式,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停顿,才能保持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

42.论研究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理论意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研究简单再生产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的一切财富都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非法占有的,从而为解释为什么无产阶级可以用暴力革命,把剥夺者的财产剥夺过来提供了理论上、法律上的依据。这就是简单再生产分析的目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其中的“形式”就是“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 20

资本论选读重点

产资本”这三种形式。43.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① 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货币转化为资本即采取资本流通形式,看起来是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是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价值是物化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在生产中形成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形式,它实现商品的价值但不能使这个价值增加;流通过程是商品形态变化过程,不是价值的源泉。

②资本运动与商品运动表现在流通形式上是买卖顺序的颠倒,没有离开流通领域。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贱买、贵卖,还是假定有一个只消费不生产的阶级、能够在贱买的同时贵卖,都不能使价值增殖。流通不是价值、价值增殖的源泉。离开流通,商品所有者就只与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一定量价值。并且,离开流通不与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就不能实现价值,更不能使价值增殖,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44.论述世界货币的发展规律

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平衡国际贸易差额,金银充当国际购买手段主要是在各国间通常的物质变换的平衡突然遭到破坏的时候,世界货币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是要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准备金始终需要实在的货币商品真实的金和银

45.为什么《资本论》以商品作为起始范畴

①首先,是《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要求。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现象,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又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最简单的经济形式;单个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或“元素形式”。它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从商品开始,就可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②其次,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要求。《资本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建立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抽象、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只有从商品开始,弄清了商品的简单规定性,才能进一步阐明货币、21

资本论选读重点

资本、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等具体的范畴,弄清它们的复杂规定性。所以,商品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起点。

③最后,符合资本自身运动的实际过程。商品是资本的元素形式的存在。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个历史每天都在我们眼前重演。”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始初关系。所以,商品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点。

④总之,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46.为什么简单协作提高了劳动生产力

1协作使劳动者相互间的劳动差别相互抵消,使劳动成为社会的平均劳动。2协作可以节省生产资料

3协作可以创造集体力,这种结合的力量,比一个个劳动者的机械力量要大的多

4协作可以激发竞争心和集中劳动者的精力,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5协作可以使许多人的同时作业具有连续性,组织流水作业

6协作可以扩大劳动空间的方位

7协作可以集中劳动力以缩小生产场地

总之,和相同数量单干的个人工作日的总和比较起来,因协作而结合的工作日可以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减少生产一定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协作或结合的工作日的特殊生产力是劳动力的社会结合所形成的劳动的水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源于协作本身。劳动者有计划地和许多劳动者共同工作,就打破了个体的局限性,把它的共同力量发挥出来 47.为什么利用机器生产的资本家拼命延长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1机器有无形损耗,机器总价值的再生产时期越短,无形损耗的危险就越小,而工作日越长,这个再生产时期就越短

随着工作日的延长,生产的规模会扩大,而投在机器和厂房上的资本部分却保持不变,因此,不仅剩余价值增加了,而且榨取剩余价值所必需的开支减少了

3机器要提高剩余价值率就只有减少工人人数,延长工作日不仅增加相对剩余劳动而且增加绝对剩余劳动来弥补被剥削的工人人数的相对减少

资本论选读重点 强制缩短工作日大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节约,迫使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劳动消耗,提高劳动强度。

48.为什么说机器不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 49.为什么说机器是大工业的起点

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成熟或典型形态,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是由个体生产向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过渡的形式。机器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商品便宜、缩短工作日、发展科学文化的强有力的手段。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却把应用机器当作是延长劳动日,增加劳动强度,破坏工人家庭,使工人一家都成为他的剥削对象的野蛮手段。机器不仅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而且也被用于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其一,工具机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是从工具机开始的。

其二,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机器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大工业的物资基础,引发了一场了工业革命。其伟大意义也绝非工场手工业能够比拟。

50.为什么说劳动两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①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 23

资本论选读重点

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四篇:求职信要出重点

要诀1求职信 要突出重点

大家要认清求职信 与个人 简历 的分别:「两者各自发挥不同的用途。」求职信的作用是求职者sell(推销)过去的经验、技能,怎样符合应征职位的要求,简单一句就是:「话畀 雇主知,为何要考虑你申请」。而个人 简历 则是Factual(根据事实),将求职者 所有专长完整地罗列其中。

常犯错误:把所有个人专长全部都写在求职信上,并无针对不同职位的不同要求,只会令雇主觉得你的求职信内容欠奉重点,不太有说服力,减低 面试 机会。

要诀2 资料文法不容错漏

确定求职信及 个人简历 内容没有串错字、文法正确、字句通顺、资料全属正确、随信附上所需的相片、学历证明等,以免影响雇主对你的印象,因而错失面试机会。

常犯错误:忘记写联络方法、误将出生日期写成应聘日期、忘记签名、忘记写希望获得面试机会的段落等。此外,由于求职信多是大量制作,很容易出现写错应征职位名称、公司等,必须审慎翻阅。

要诀3 资料要简短贴题

谨记雇主每次接到大量求职信,一般会以「快睇」速度看求职信及 个人简历,所以内容要整齐、简短、贴题为原则。除非招聘广告特别要求手写求职信,否则求职信必须以打字形式,才够整齐。内容必须要度身造,求职者要简单解释个人的才能为何胜任该职位。页数方面,求职信1页便可。个人简历 虽然是记录求职者所有的资料如个人背景、学历、工作经验等,但页数亦要适可而止。年资不多求职者1、2页便可,年资深厚者亦不可超过10页,而年资愈多,部分学历亦可以简略,如不用仔细明大学读过甚么科目,同时最好 point Form(要点形式)罗列。

常犯错误:求职信过分冗长,亦不能针对应征职位的要求,例如申请涉及地域性的职位,但求职信则纯粹列明过往工作种类,却不写明以往的工作曾负责过地域性的事务。

要诀4 个人简历资料要连贯

这点主要针对写个人简历,内容所提到的年份必须要有连贯性,列明每年的工作岗位,就算有些年份没有工作做,亦要注明。如果有些年份会同时期读书及工作亦要注明是兼读形式,以免雇主对你过去工作有太多的怀疑,对你的申请缺乏兴趣。

常犯错误:有些人在工作数年后,会抽身全职进修,之后一年未有工作做,但当求职时,个人简历却漏写了待业的资料。

第五篇:中级财务会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课后重点总结

(1+i)^n./1(1+i)^n

债券利息费用(实际票价*实际利率),债券支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库藏债券=库藏股。酸性实验比率=(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与员工有关的债务:工薪扣款、支付者(员工)借:工资与薪水费用。贷:应付(代扣所得税)。

带薪休假(当年工资)借:工资费用。贷:应付假期工资 债券的清偿(回购价):账面净值=面值-未摊销发行利得

优先股:最积优先股,参与优先股,可转换…可提前兑回…..可赎回….普通股权益利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权益均值 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权益/在外发行数量 13章流动负债与或有事项

l描述流动负债的性质、种类及计价。流动负债是一种义务,公司合理地预期其清偿需要使用流动资产或增加新的流动负债。从理论上来讲,债务应当按照未来清偿所耗用现金数额的现值进行计量。在实践中,公司通常按照流动负债的到期值对其进行记录和报告。流动负债有几大类:(1)应付债款,(2)应付票据,(3)即将到期的长期负债,(4)应付股利(5)顾客预收款与保证金.(6预收,(7)应交税金,(8)与员工相关的债务。2解释与预期再融资的短期债务分类相关的问题。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短期债务被排除在流动负债之外;(1)公司必须打算在长期基础上对债务进行再融资;(2)公司必须对其完成再融资的能力进行说明。3确定与员工相美债务的种类。与员工相美的债务是:1.工薪扣款(2)带薪缺勤;(3)奖金协议。

4.确定对或有利得及或有损失进行会计处理爰披露所使用的标准。或有利得是不被记录的。当或有利得发生的可能性较高时,在附注中对其进行披露。只有在以下的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公司才应当按照应甘制记录费用和负债,确认或有损失所估计的损失:(1)财务报表报出前所能获得的信息说明,在财务报表日该债务很可能已经发生了(2)损失的金额能够合理估计。5解释对不同种类的或有损失进行的会计处理。对于决定是否就未决的或可能发生的诉讼以厦实际的或可能的索赔和税捐,确认一项负债,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产生结果的潜在原因所发生的时期;(2)不利结果发生的可能性;(3)对损失金额做出合理估计的能力。如果在与售出商品和服务相关的保修条款之下,顾客可能会提出索赔要求,并且能够合理地估计出其成本,那么公司应当使用应计制。在应甘制的基础之1.将保修成本借记销售当期的营业费用。奖励、提供的赠券以厦折扣是用来刺激销售的。公司应当将它们的成本借记奖励计捌获益当期的费用。当公司对相关长期资产的报废负有法定责任,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公司必须确认资产报废义务。6.指出如何对负俄殛或有事项进行披露和分析。流动负债账户通常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与股东权益部分的第一级分类中。在流动负债部分,公司可能按照到期日的顺序、金额的顺序或者清算优先权的顺序进行列示。有关流动负债的详细信息及补充信息应当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如果或有损失或是可能发生,或是能够被估计,但是并不同时满足两者,并且至少还存在合理的可能性公司会承担债务,那么公司应当在附注申披露该或有事项的性质以及对可能损失的估计。用于分析流动性的两个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与酸性试验比率。14章 长期负债

l描述发行长期债务的正式程序。发行长期债务通常有一个正式的程序,企业的章程一般会要求经董事会和股东的同意,公司才能发行债券或者从事其他长期债务安排。通常长期债务具有各种条款或者限制。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这些条款以厦协议的其他条件会在债券契约或者票据协议中注明。2辨别债券发行的种类。债券的类型包括:(1)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2)定期债券、分期还本债券、可赎回债券.(3)可转换债券、与商品绑定债券以及高折扣债券,(4)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5)收益债券和收入债券。债券区分为这么多类型是为了吸引不同投资者和风险承受者的资本,以满足债券发行公司的现金流需求。3描述债券发行日的会计计量。投资者是按照债券本金和利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对债券进行计价的,用来计算这些现金流现值的利率是与债券发行公司债券的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可接受的投资报酬率。这一写入债券契约中、井通常在债券凭证上注明的利率是票面利率或者叫做名义利率。债券发行公司设定这一利率,并把它表示成债券面值(也被称做本金)定百分比的形式。如果债券购买者所用利率与票面利率不同,他们计算的债券现值就台不等于债券面值。债券面值和现值之间的差异就构成折价或者溢价。4应用债券折溢价的摊销方法。折价(溢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进行摊销并借记或者贷记利息贽用中。折价的摊销会增加债券的利息费用,而溢价的摊销会减少债券的利息费用。会计职业界倾向于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或者溢价。在实际利率法下:(1)债券的利息费用是用期初的实际利率与债券账面价值相乘而得;(2)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是通过比较债券利息赞用与应当支付的利息来确定的。5描述债券清偿的会计处理。在回购长期负债时,未摊销的滥价或者折价以及债务的发行成本应当直摊销壬回购日。回购价格是指在债务到期前清偿或者齄回债务所支付的金额,包括赎回溢价和回购费用。在任一时点上,债务的账面净值等于经未摊销溢竹或者折价以及发行费用调整后的到期时应付款项。回购价格超过账面净值的部分属于债务清偿损失。债务清偿利得和损失应当在当期收益中加以确认。6解释长期应付票据的会计处理。票据和债券的会计程序类似。像债券那样,票据也是按照它的预期未来利

息和本金的现金流的现值计价的,相关的折价或者溢价也要在票据的存续期内摊销。每当票据面值不能合理地代表上述现值时,公司必须对整个债务安排进行估计,以便正确记录交易及其后续利息。7解释对表外融资安排的报告。表外融资是指公司试图避免在报表上报告负债的融资方式。表外融资安排的例子包括:(1)非合并子公司;(2)特殊目的实体(3)经营租赁。8说明如何列报和分析长期债务。具有大量、多种长期债务的公司常常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报告一个金额,而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评论和列示。任何用作债务担保的资产都应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在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当列示为流动负债,除非公司准备用非流动资产偿还。如果公司计划以再融资、将债务转换成股票,或者用偿债基金的方式偿债,公司必须继续将债务报告为非流动负债,同时在附注中说明债务清偿的方法。公司需要披露未来5年内每年偿债基金偿付情况以及长期债务的本金。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是提供公司偿债能力和长期偿付能力信息的两个财务比率。

15章股东权利

1.讨论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特征。在众多公司形式的具体特征中,影响会计处理的是:(1)州公司法的影响;(2)股本或者股票制的使用;(3)各种所有者利益的发屉。如果没有其他限制性条款,每股股票按比例分享以下权利:(1)利润或者损失.(2)管理权(选择董事会的投票权).(3)清算后的公司资产(4)新发行的同类股票(被称为优先购股权)。2识别股东权益的关键组成部分。所有者权益被划分为以下两类:投入资本和赚得资本,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表示在股奉上投入的所有金额。换言之,也就是股票持有者预支给公司用于经营话动的金额。投入资本包括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面值和扣减发行折扣后的溢价。赚得资本来自公司经营盈利累积的资本。它包含所有留存并投资于公司中的未分配利润。3解释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程序。根据不同的股票类型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面值股票:(a)优先股或者普通股,(b)超过面值的股本溢价或者追加缴入资本,(c)股票折扣。无面值股票:普通股;在使用设定价值时:普通股和追加缴人资本。同其他证券一起发行的股票(揽子交易)可以使用的两种方法是:(a)比例分配法}(b)增量法。非现金交易的股票:公司应当按照发行股票的公兜价值或者非现金资产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记录为获得服务或实物资产而不是现金的股票发行,选择哪种标准应视哪个价格更容易取得。4描述库藏股的会计处理。公司一般使用成本法进行库藏股相芰会计处理。这种方法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公司按照回购这些股份的成本来记录库藏股票科目。在成本法下,公司按照股票的取得成本借记库存股票科目。在重新发行时,按照相同金额贷记库藏股科目。股份的原始价格不影响回购或重新发行时的分录。5解释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和报告。优先股是一类特殊的股票,拥有与普通股不样的优先权或者特点。通常与优先股相关的一些特点包括:(1)优先获得股利权;(2)优先分配清算资产权(3)可转换为普通股(4)公司拥有可提前兑回选择权;(5)无投票权。发行优先股时的会计处理和发行普通股类似。当可转换优先股被实施转换时,公司应当使用账面价值法借记优先股和相关的追加缴_凡资本;贷记普通股和追加缴人资本(如果存在超额)。6描述各种胜利支付政策。州公司法通常会提供与股利支付相关的法定限制条款。但是几乎没有公司会按照合法可用的限制金额来支付股利。这部分归因于公司使用留存收益所代表的资产来进行经营。如果公司考虑进行股利发放,那么它必须先弄清楚两个问题:1公司支付股利的条件符合法律的要求吗2公司支付股利的条件经济合理吗?7识别各种股利支付的形式。股利通常有如下类型:(1)现金股利l(2)财产股利;(3)清算 股利(柬源于除了留存收益以外科目的股利);(4)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是公司向原有股东币需任何对价的等比例发行)。8解释小额、大额股票艘利相股票分割的会计处理。GAAP要求小额股票股利(小于20“或25)的会计处理需要基于已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当宣告股豢股利时,公司按照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借记留存收益。分录还包括按照每股面值乘以股票份额贷记可支付的普通股股利科目,同时将二者的差额贷记超过面值的实收资本。如果发行的股票股利超过发行在外般票的20%或25%(大额股票股利).公司应当按照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借记留存收益和贷记可分配的普通股——这个分录中投有实收资本溢价科目。股票股利是~种对留存收益的资本化,通过减少留存收益,增加某些缴^资本科目,没有改变每股面值和股东权益总额。股东保持了与原来相同的股东权益比例。而股票分割导致发行在外股票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相应地减少或增加每股票面价值或设定价值。股票分割不需要作会计分录。9.筒述如何到报和分析股东权益。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滥价和留存收益。有些公司可能还包括额外项目,比如库藏股聚和累积其他综合收A。公司缝常提供所有者权益报表。通常使用的所有者权益金额的指标包括普通股权益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和每股账面价值。17章投资

l识别债务证券的三种类别,分荆描述各种类别债务证券的合计和报告处理方法。(1)采用摊余成本记录和报告持有至到期债务证券。(2)出于报告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债务证券,同时将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计入净收益。(3)出于报告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债务证券,同时将来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报告为其他全面收益,井作为股东权益的独立组成部分。2理解债券投资的折价和溢价摊销程序。类似于应付缋券,公司必须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投资的折价或溢价。将实际利率或收益率乘以各个利息期间投资的期初账面价值,以计算取得的利息收入。3识别权益证券的种类,井分别描述各种类别权益证券的盒计和报告处理方法。

一家公司(投资者)获得另-泉公司(被投资者)普通股股票权益的程度,和利得也不会带来现金流^。4对比用直接法和间接涪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通常决定了此项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公司对另一家公司普通股股票进行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投资者持有被投资者表执权股份的比例进行分类。4解释权益证券的权益法会计,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价值法进行对比。根据权益法,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承认,它们之间存在实质性的经济关系。初始确认时,公司按照成本记录投资,但在随后的各个期间,投资单位根据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调整投资账面侨值。也就是,投资单位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盈余(损失)定期增加(减少)投资账面价值。投资者收到的被投资者派发的股利,将会减少投资账面价值。根据公允价值法,公司在各个报告期间采用公允价值报告权益投资,而不论被投资单位的盈余情况或是否支付胜利。公司对于持有20%~50%所有权的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持有20%以下所右权的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会计处理,5描述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投资的披露要求。公司应该采用公允价值汇总报告交易性证券,作为流动资产列报。公司应该揽具体情况而定,将各单项持有至到期证券和可供出售证券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资产。对于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公司应该描述(披露):公允价值台计数、未实现持有利得总额、来实现持有损失总额、各种类型证券(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的摊余成本基础、债务证券的契约到期相关信息。公司如果将已安现利得或损失报告为净收益组成部分,同时将该金额报告为当期或以前期间其他全面收益的组成部分,公司就需要重分类调整。公司应该将可供出售证券相关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报告计A其他全面收益,同时将合计余额作为累计全面收益计人资产负债表。6探付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减值的会计处理。债务证券和权益证券的减值,是根据公允价值测试确定的,为非暂时性的价值损失,应该计人收益。7.描述不同投资类型之间的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证券投资类别之间的转换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根据转换的本质确定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

22章会计变更与差错分析1指出会计变更的种类。这里有三种会计变更,它们是;(1会计原则变更;从一种公认会计原则变更为另一种公认会计原则。(2)会计估计变更;获得了新信息或者经验得到丰富后,对会计估计做出的新评价导致的。(3)报告实体变更:从一种报告实体变更为另一种报告实傩。2描述会计原则变更的处理方法。会计原则变更就是从一种公认会计原则变更为另一种公认会计原则。如果采取一项新的会计原则,而发生的事件是第一次发生,或者在以前来说是不重要的,那么,我们不认为这是一项会计原则变更。如果以前采用的会计原则是不适当的,或者错误地运用了某项会计原则,那么此时变更为另一种公认会计原则,并不是会计原则变更,而应该被认为是会计差错更正。3懂得对会计原则变更采取追鞭调整法。一般来说,会计原则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诃整法。在追溯调整法下,公司应当按照新采用的会计原则调整以前财务报表。公司要将对以前财务报表的影响,调整披露的最早的留存收益。4懂得对于无法实施的会计变更,采取何种处理方法。在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如果通过合理的努力,不能确定变更对以前的影响,则认为追溯调整法是无法实施的。例如,当一家公司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为盾进先出法时,通常,其随后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基础就是变更为后进先出法的初始。所以,通常要重新编制以前财务报表是难以实施的。5描述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公司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也就是说,公司无须调整以前已经披鼯的财务数据。它们不需要调整年初余额,也不需要重新编制以财务报表。6指出报告实体的变更。实际上,这一种变更使得我们要编制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实体的财务报告,重新表述以前财务报表,展示这个新的报告实体在以前所有的财务信息。7描述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公司一旦发现会计差错,就应当立刻更正它们,编制更正分录,并反映射财务报表中。职业要求表明,应当对舍汁差错采取以前调整的方法,在发现会计差错的记录它们,并且在恰当的财务报表中反映。如果需要披露比较财务报表,公司需要重新表述受会计差错影响的咀前财务报表。在接下来的中,k司无须再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8指出会计变更的经济动机。在报告收益时,公司管理层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机,这些动机取央于经济时机和他们需要给谁留下好印象。下面是几种可能的会计原则变更的动机:(1)政治成本;(2)资本结构.(3)红利政策l(4)收益平滑。9分析会计差错的影响。会计差错有着三种类型:(1)资产负债表差错,即只影响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会计差错。(2)利润表差错,即只影响利润表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账户的会计差错。(3)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有差错。会计差错又筏分成两种类型:(1)可以平衡的差错,即会在两个时期抵销或者更正的会计差错。(2)不可以平衡的差错,即在接下来不会被弥补的差错,也就是说,它们需要超过两个时期才能更正。23章现金流量表

1描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现金流量表的首要目的是提供某个实体在定期间内与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有关的信息。其次是报告实体在谈期间内的经营、投资和筹贷活动。2明确现金流量的主要分类,公司将现金流量分为:(1)经营活动——与收益计算有关的会导致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交易;(2)投资活动——放贷和收回贷款,以及获得或处置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3)筹资活动——从债权人获得现金或者偿还贷款、发行或者回购股票以及支付现金股利。3区别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公司必须将按照权责发生制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因为一些费用和损失木会造成现金流出,同样一些收入

现金流量净额。在直接法下,公司计算主要类别的经营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公司将损益表从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井将该计算过程总结在一张明细表中。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其列报格式就是一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简明损益表。间接法需要将非现金费用和支出加回到净利润,同时扣减非现金收入和利得。5确定投资看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旦公司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一步就是确定资产鱼债表科目的其余变化是否引起现金增加或减少,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以通过检查资产负债表非流动项目的变化数确定。6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遵循三个步骤:(1)确定现金变化数。这是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现金期初和期束余额之差。(2)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是十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分析当年的损益表,而且要借助比较资产负债表和经挑选的交导数据。(3)确定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其他所有变化以确定对现金的影响。7识别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资料来源。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需的信息通常来自于三个资料来源;(1)比较资产负债表。这些报表信息列示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间变化数。(2)当期损益表。该报表信息可用于确定当期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3)经挑选的交易敬据。这些总账数据额外提供了确定当期收到或所使用现金数目所需的详细信息。8讨论现金流量表编制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这些特殊问题包括:(l)折旧类项目的调整}(2)应收账款(净额);(3)其他营运资本变化l(4)净损失;(5)利得;(6)股票朝枉.(7)退休后福利成本;(8)非常项目;(9)重大的非现金交易。9解释工作底稿在编制现盒洼量寰时的作用。当面临大量的调整事项或其他一些复杂因素时,公司通常运用工作底稿归集和分配现金流量表数据。工作底稿只不过是一个现金流撬表编制助手。工作底稿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24章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

l回顾充分披露原则井描述其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披露原则要求对所有重要到会影响已知读者判断的财务事实进行财务报告。充分披露原则难以执行,是因为技露成本相当高,但是收益却难以评价。披露规则不断增加是因为(1)业务环境越来越复杂;(2)对及时信息的需要;(3)将会计作为控制和监督机制。2解释附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的作用。会计人员通过附注对报表主体部分的列报项目进行详细说明或解释。附注能够定性地解释特定财务报表项目,并且提供有关其数量本质的补充数据。常见的附注披露会涉及如下项目;会计原则;存货;财产、厂房和设备;债权人索偿;或有事项和承诺;期后事项。3探讨针对主要业务分部的披露要求。加总数据背后隐藏了许多有关其构成的具体信息。通过合并数据无法了解各个生产钱对于企业盈利性、风险及增长潜力的影响程度。因此,职业界要求在某些条件下披露分部数据。4.描述与中期报告相关的会计问置。中期报告所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有关中期报告存在着两类观点。离散法坚持应当将每个中期期间视作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整体法则认为中期报告是报告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在全年中发生的权责发生制和递延事项应当考虑在内。企业中期报告度该采用与报告一致的会计原则。许多特有的报告问题与以下事项有关:(1)广告和类似成本;(2)需要在年来进行调整的费用;(3)所得税r(4)非常项目,(5)每股收(6)季节性。5明确审计报告的主要披露内容。如果财务报表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审计人员对此感到满意就会发表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与标准意见相比存在一些例外,通常该例外不足以导致报表整体无效。如果未进行公允表述的例外事项十分重大,不适合发表保留意见,则应该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适用于当审计人员只能掌握极少有关财务报表的信息,以致没有意见可以发表的情形。6理解管理当局所承担的财务责任。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部分插盖一家企业经营的三财务方面内容:流动性,资本来源和经营成果。管理当局对于财务报表的责任通常在报中致股东的封信中予以说明。7明确与财务预测和计划相关的问题。证券交易委员会允许(不是强制)在报告中包含盈利预测。为了鼓励管理当局披露这类信息,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套安全港规则。该规则为那些预测错误的企业提供保护,只要编制的预测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并且基于诚信本质。然而,安全港规则在现实中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8描述职业界对于财务报告欺诈的反应。财务报告欺诈是指故意或者轻率的举动,该举动可以是通过作为或不作为而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误导。财务报告欺诈经常是由于内部控制薄弱、管理当局不遵守道德、业绩萎靡等原因造成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作出了许多旨在杜绝财务报告欺诈的规定。

下载《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本论》选读重点(人民大学出版社)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大学-社会与劳动保障专业课程设置(合集5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分为两个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和劳动社会关系方向一、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当前我国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各 级政府......

    2014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资本论》选读大纲五篇范文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名称: 《资本论》选读一、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

    湖北自考《英美文学选读》重点总结

    上古及中世纪英国文学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上古: 450 to 1066中世纪;1066-14世纪中叶 Celts Old English poetry: the religious group and the secular oneC......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默写——唐诗部分重点句子

    高二语文默写训练8(唐诗部分) 按原文默写: 1. 闲云潭影日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诗 王勃) 2. ________________, 风多杂鼓声。(从军行 杨炯) 3. 明月隐高树, ____......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默写——宋词部分重点句子

    高二语文默写训练9(宋词部分) 按原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_________。(韦庄) 2. 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鹊踏枝 冯延巳) 3. ________________......

    政治-科社 重点-答案(五篇)

    2013级全日制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社会主义500年6个阶段 1.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

    呼大科社考试重点

    绪论: 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 2、 怎样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外教社其他重点英语教材

    其他重点教材 简明商务英语系列教程 “简明商务英语系列教程”是外教社精心策划,从美国世界贸易出版社最新引进的原版商务英语专业知识阅读教材,全套共12本,涉及商科知识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