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人员医保问题

时间:2019-05-15 13:1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务工人员医保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务工人员医保问题》。

第一篇:务工人员医保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措施研究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必要性,途径与障碍 摘要:针对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无法抛弃农民身份,被排斥在全民医疗保险体系之外,有必要关注这类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是农村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户口仍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耕地,但主要收入来源已非农业收入。他们介于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之间,在社会保障,权利,待遇上都有欠缺,对于这样一类社会群体,我们有必要关注他们,采取一个切实有效的政策来妥善安置他们的生存问题。

从1982年到2000年近20年的时间里,农村转移人口达2.05亿人。来自福州市罗源县的实地调查显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使农民工就业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现了一个现象,农村的年轻人基本已经都聚集到了城市中,而农村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小孩,资源浪费。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现今全民医保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外来人员和农民工还未享受到医保政策的庇护。他们的权益该如何得到维护?应该打造一条尽快吸收进城镇医疗的路,解决医保的看病难问题。

有必要吸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城镇社保网络,这是这一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需要。他们已经走向非传统意义的农民之路,工作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城镇务工,虽然他们中一部分人还保留着承包耕地,但种地只是执行着最低生活保障功能,作为规避城市风险之用。

这一群体职业分布虽广,但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环境艰苦、存在安全隐忧,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因此,他们面临着医疗上的大问题。他们又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年轻化的特征。一般来说,进城务工经商的主要是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这种年龄结构特征带来的结果是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并不像其父辈那样热恋土地,原来就未学会或随着日益成为熟练工人而不再具备从事农业劳动的意识和技能,从而在事实上完全失去了对土地的依赖,因而正承受着日益增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失业风险。

随着国家发展,要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绝对要求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而存在症结是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就业安置、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如果一下子打破这种制度,导致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巨大的人口压力,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慢慢分析。中国城市化的任务,不仅是要把几亿农业劳动者转变为非农产业劳动者,而且是把儿亿乡村人口转变为市镇人口,而合理化解中国的城市化难题,使人口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过程同步,就必须使这一部分进城农民彻底告别土地,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依赖非农业经营活动生存的“城市”人。

农民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相当部分社会保障至今仍将整个农村排之其外。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实施过程中,新旧制度有效对接,但农村却陷入不得不依靠单一的传统家庭保障的境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才刚起步。但如果将已进城务工的农民强行退回到农村社保体系,对他们来说起不到社会保障作用,是不公平的,而且,沿袭城乡分割的旧的做法还会给今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操作带来新的问题和不便。而将这一群体依据收入来源地原则就地参保,缴纳保险金,有利于社保工作的开展,也符合这一群体的心愿和需要。通过吸纳这一群体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用现代社会保障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使这一群体彻底脱离与土地的关系,有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将进城务工农民这一群体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好地保障这一群体的利益。与此同时,考虑到这一群体的流动性相对较强的特点,要保证已进入城镇社保系统的农民工养老、医疗个人帐户的全国可转移性,特别是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衔接。进城务工者原籍的承包耕地也应相应退出,实行有偿转让制,以保证这一群体彻底从农村转移进入城镇,实现城市化。如果吸纳他们进来,通过户籍变更,改革身份,各地推出的放宽户籍制度,以居住地来划分城乡人口,正是这种方法的体现。还可以通过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大将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但是,扩大覆盖面的进展缓慢,会受到限制。根本的办法还在于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只有进一步改革城镇就业制度,让农民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有可能让他们加入城市保障体系,剥离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总之,通过繁荣城市经济、破除城乡身份差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严格的户籍制度阻止农民流入城市,严重地抑制了生产要素和社会产品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的流动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务工农民仍然只是“农民工”,无法享受城镇职工的各种待遇。所以说,户籍制度成为头号障碍。其次,是观念上的障碍。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进城农民抢了他们的饭碗,他们认为在城镇居民就业压力本已增大的情况下,再允许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合理进入,并允许其参保,更会加剧城市就业问题。

许多企业雇佣大量进城农民,直因是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而不为其办理相应社会保险手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取高额的经济回报,这难道就是对农民工的恩惠?农民工进城本来就有风险,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加上社保费的交纳时间与社会保险金的支付时间相距几十年,而这一群体流动性又强,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从而也会影响到他们参保的积极性。还有经济收入上的障碍,农民工收入不稳定,也许将其吸纳进入社保体系不能维持资金流动,造成一扇无形的门,将其阻隔在外。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用人单位和个人均需缴费,外来务工人员可享受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结束了外来务工人员无门诊医疗待遇的历史。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问题,以避免出现类似于国外的城市贫民窟及其相关社会问题,清除各种障碍,吸纳进城农民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势所迫。进城农民工在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后,也应参与养老、医疗、失业、生育、死亡等社会保险项目以及进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承担相同的责任,享受相同的权利。这要求政府人员积极制定有效的制度。

第二篇:医保有关问题

青岛市城镇居民医保常见问题答疑

1、滞后或中断缴费的如何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滞后或中断参保超过一年的,办理登记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并补缴滞后或中断期间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医保中心负责审验其相关资料,确认其符合参保条件首次应参保的时间,计算其滞后或中断参保的年限,报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再行办理补缴手续。

2、参保人如何办理住院手续?

参保人凭本人居民医保卡和身份证到市内七区任何一家具有医保住院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确认参保身份及缴费情况,办理住院手续。

3、办理住院时提供证件材料不全的如何补办确认手续?

参保患者入院时,因证件不齐等原因延误联网登记的,应当在5日内予以补办。无正当理由五日内未联网登记的,视为非医保住院,常见情况处理如下:

①当日未携带相关证件的,必须在入院5日内,携带本人居民医保卡和身份证到定点医院补办联网确认和登记手续;

②因医保卡或身份证丢失、消磁等原因,超过5日未办理确认登记的,证件或证明办齐后,携带定点医院开具相关证明和本人情况说明,到市医保中心办理手续。

③新参保人员暂时未领取医保卡的,必须在入院5日内,携带身份证、学校在读证明和定点医院开具的《青岛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证明》,到医保中心办理。确认无误的,打印《青岛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单》,交定点医院,出院时定点医院按医保规定,依据《医疗费用结算单》分档比例办理手工结算。

4、参保人出院时医疗费如何结算?

参保患者出院时,只需与医院结清应由个人负担部分的医疗费即可。结算时医院应出具费用结算单及明细清单,患者或家属应在结算单上签字。因各种原因不能在医院联网结算的,出院时携带住院病历、费用发票、费用明细以及其他相关证件和材料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

5、参保人如何办理外地转诊和费用报销手续?

参保人因病情需要转院到外地住院治疗的,须由本市三级以上定点医院或者市级专科医院出具转诊手续,并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经批准后在外地发生的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治疗结束后凭住院病历、发票、费用明细清单等到市医保中心办理报销,报销比例比在本市治疗降低5个百分点。

6、如何办理市内转诊?

参保人住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诊到其它定点医院治疗的,持转出医院开具《市内转诊申报

表》,转出医院为市内四区定点医院的,到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备案;转出医院为城阳、崂山、黄岛三区定点医院的,到区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市内转诊的原则是:逐级转诊或向专科医院转诊,也就是说一般是低级医院向高级医院转诊或向专科医院转诊。按规定办理转诊的视为一次住院,如果不办理转诊备案,将按二次住院负担起付线。

7、参保人异地转诊需符合哪些条件?

参保人办理异地转诊转院治疗的病人必须符合的条件是:

(1)本市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危重疑难病症;

(2)经本市三级甲等医院及市级专科医院多次检查,市级专家会诊仍未确诊的疑难病症。

(3)转入外地医院接诊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应高于本市。

8、参保人发生异地急诊住院费用怎么办?

参保人因旅游、探亲等在外地出现急、危重病时,可就近到当地公立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其发生的医疗费用,凭医嘱及病历复印件、各种费用明细、有效费用单据等,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给予报销。如在多所医院发生费用,必须有医院之间的转诊证明。在国外或境外发生的医疗费不纳入统筹金报销范围。在外地发生的慢性病的费用,择期手术的费用,不属于异地急诊报销的范围。

9、参保人出院可带几天的药量?

参保人出院带药量一般不超过7天,慢性病不超过30天。超量带药的费用由个人自负。

10、参保人在急诊观察室治疗的费用如何结算?

参保人由急诊观察住院治疗直接出院的,不足起付线的由个人自负。医疗费超过起付线的,由定点医院按一次住院纳入结算。参保患者急诊观察转为住院治疗的,其费用(包括120抢救相关费用)与本次住院费用由医院按规定合并结算。

11、什么是意外伤害事故?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医疗费能否纳入统筹支付范围?

居民医保《暂行办法》所称意外伤害事故是指排除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吸毒、自杀自残等行为,参保人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医疗费,无责任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相应标准支付;有责任人的,应当先由责任人给予赔偿,赔偿部分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标准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责任人确无赔偿能力或者无法确定责任人的,其医疗费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照相应标准支付。

12、意外伤害住院治疗的,按什么程序审批?

参保人因意外伤害住院时,应及时办理意外伤害联网登记,并于住院5日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到医保中心办理审批手续。审批通过的,可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联网结算。办理意外伤害审批手续,需要提供以下相关材料:①急诊门诊病历和治疗医院机构开具的《基

本医疗保险外伤审批表》;②个人填写的《个人意外伤害情况说明表》,要求详细说明外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经过;③学校开具的关于意外伤害发生经过的证明;必要时还需提供公安部门证明、相关责任人证明、目击证人证明和司法部门关于事故责任划分、赔偿比例、有无赔偿能力的裁决书等。

13、学生因遭受意外伤害发生的门(急)诊医疗费如何结算?

大学生因意外伤害发生的门急诊医疗费用,由个人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携带学校出具的外伤证明、门诊病历、检验检查报告单、费用发票等相关材料,到学校所在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核和报销手续。

14、城镇居民医保卡卡号无效或消磁怎么办?

城镇居民医疗卡刷卡时提示卡号无效或消磁,持卡人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写磁手续。

15、城镇居民医保卡丢失怎么办?

持卡人若不慎丢失城镇居民医疗卡,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电话挂失(24小时服务电话:12333),挂失时应同时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或居民医疗卡编号及个人相关信息;办理电话挂失后,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正式挂失并补办新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7个工作日内为持卡人制发新卡。

16、城镇居民医保卡挂失后又找到怎么办?

持卡人丢失城镇居民医疗卡,并办理电话挂失后,在办理正式挂失前又找回该卡的,持卡人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解挂手续,解挂后城镇居民医疗卡即恢复正常使用。

17、城镇居民医保卡损坏怎么办?

城镇居民医疗卡损坏,应持损坏卡和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到就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换卡手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7个工作日内为持卡人换发新卡。

18、城镇居民医保卡中的个人信息如何查询?

可拨打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咨询电话:12333查询,也可以登陆青岛市劳动保障网()查询。

19、城镇居民到哪里办理医保卡的相关业务?

(一)劳动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咨询电话:1233

3(二)因医保卡消磁、丢失等原因无法使用的,可就近选择以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

城阳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城阳区正阳路211号,87868031

第三篇: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

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用土地被大范围征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批的农村户籍人员涌入城镇。他们在城镇的最底层辛苦工作,最主要是的分布在建筑行业工作,从事最累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尤其是参加社会保险问题成了一个令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发展,更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刻不容缓,它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关键词: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举措

一、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成为城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其特征是持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业工作,没有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以务工为主要谋生手段。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他们为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新华社报道,到2003年为止,中国已有1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在这部分农民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员在建设工地、装潢装修等建筑行业工作。据有关数据统计,大连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有30余万;沈阳市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村务工人员达总人数的40%;浙江长兴县4万多外来务工人员中,从事建筑业的中青年达85%之多。如此之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建筑企业行业之中,是建筑业的生力军,然而由于建筑企业行业散、乱的特点,使这个群体的权益正在不断被侵害。比如被欠薪、被随意终止劳动关系。在参加

社会保险方面更是不容乐观;

二、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状况

(一)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参保情况

在建筑企业行业中,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不到15%,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不到10%,参加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以杭州市为例:1998年杭州市建立统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初,就明确了将农民合同工纳入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截止2006年6月底,全市在职参保人员191.54万人,其中外来务工的农民工为52.14万人,参保人员总数的27.22%;市区在职参保人员88.14万人,其中外来务工农民工为20.90万人,占参保人数的23.71%。在医疗保险上,据2006年的统计,杭州市余杭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人数为16.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农民工的参保人数为4.78万人,仅占29%左右。

(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保待遇享受情况

关于养老保险:2002年杭州市政府出台新政策:允许中断工作的农村户籍外来务工人员,在与

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可以一次性支取养老保险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含利息)[1]。这个政策推出的初衷是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工的利益损失,然而,实际的操作结果是农民工每更换一个工作单位必将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清零一次。农民工无一

例外地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的收益。

关于医疗保险: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的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了。一般农村户口的务工人员在户口所在地都会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低,享受的报销比例相对也低,保障的程度有限,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一定能享受这样的待遇。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他们长期在外地奔波,生病的时候都在外地工作,回家看病是根本不

可能也不现实的。

关于工伤保险: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申请施工项目的必备条件就是为雇用的工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也可以说是商业的工伤保险。2007年6月13日杭州市人民政府通过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地税局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杭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通知》杭政办函

[2007]148号,规定“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包括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单项工程的建筑施工承包企业、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企业,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本通知的规定,为从事建筑施工的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落实工伤保险待遇。”[2]将所有在杭的建筑企业都纳入了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进一步保障了建筑工地务工人员的权益。当务工人员发生工伤时,可以享受带薪的休假时间、医疗救治、一次性伤残补助等工伤待遇。

三、外来务工人员社保中存在的的问题及成因

(一)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目前面临的问题

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缴费门槛高。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的缴费率为个人收入的41.8%,其中用人单位负担30.8%,个人交纳11%。目前对收入不确定的务工人员是按城镇职工平均收入作为起点基数计缴社会保

险费,让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平均收入水平的务工人员承担了更多的缴纳义务。

2、统筹层次低。目前社保统筹只在县级水平,按照国家政策,社会保险转移时,只能随迁个人帐户自缴部分,又因城乡社保未并轨,如果返回农村只能退回个人帐户自缴费用。这让企业感到花了钱起不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务工农民工则倾向于把保险金打个折扣作为补贴发在工资里

更实惠。

3、兑付有差别。同样缴纳保险费的农民工,失去岗位时只能领取半数失业补贴,工伤时也只能

得到半数的补偿。

4、城乡不接轨。由于社会保险还没有覆盖到农村,一些进城务工者回到农村后,社会保险往往无法续缴,也会因为达不到缴纳十五年的规定而领不到养老金,所以他们不愿参加社会保险。再加上建筑行业工作的季节性和流动性,使他们更象是临时务工人员,几乎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识。因此,应考虑开通短期务工人员社会保险与农村保险的接轨通道,在国家改革措施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地方可根据实际,对本地农民工社会保险,采取一些调节和变通的措施,使他们的长远利益切实得到保障。

(二)外来务工人员社保问题的成因

1、社会原因;

①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逃避社会保险缴纳责任。在尚未完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在利益最大化魔棒的驱使下,企业经营者总是希望更多的逃避社会保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企业的资本需求小于劳动力需求。因此,降低劳动力价格成本成了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逃避社会保险自然成了企业强压产品成本的招数之一。在我国目前对社会保险立法不见法,执行制度极不严肃的社会大气候下,谁也不想主动为职工的社会保险付出代价;所以很多建筑工地企业能拖就拖着不交,能少交就少交,能不交就不

交,严重影响了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和保险待遇享受。

②政策方面障碍。社会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率过高,企业负担过重和制度单一化。再者机制上,社保制度运行机制不畅通,外省农民工养老保险无法转移。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机制不完善,工伤农民工维权难。这种在机制上存在的“肠梗阻”现象,使农民工对社会保险制度产生

了极大的不信任。

2、自身原因;

①思想认识障碍。对社会保险定义以及包含的险种不清楚,当听到社会保险保险时往往认为指的是养老保险一项。认为缴纳养老保险“没有意思,是在白交、多扣了工资”,“老了有儿女赡养,不需要养老保险”,“缴纳太高,影响了目前的生活水平”等等。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养儿防老”的阶段。儿女有儿女的生活要过,尤其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这种思想

和行为无疑为下一代增加了负担。依靠儿女或是土地养老都是不现实的。

②农民工参保维权意识不强,对参保存在自愿放弃的态度,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这一状况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险问题上。据对萧山区10家企业5000余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不愿意参保的外来务工农民工不愿意参保的比例达91%。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自己出来打工并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拒绝向企业提供办理参保必需的证明材料,更不愿意企业每月从自己工资中扣缴本人应缴的保险费,正是农民工对社会保险这种“自愿放弃”的态度,被很多企业经

营者当作企业不为职工办理参保缴费的理由和借口。

四、现阶段社保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制定“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的方案。2006年11月,杭州市推出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的试行办法。允许外来务工的农民工按照较低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5] 对于年老退出劳动岗位后回原籍养老的农民工来说,他们对养老金的预期水平要求,不像城镇退休职工的要求那么高,所以,在制度设计上通过降低个人缴费负担,同时适当

降低待遇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

参加“双低”缴费的单位可按农民工工资总额的14%缴纳,比正常缴费降低6个百分点;职工个人按上年平均工资的5%缴纳,比正常缴费降低3个百分点。如果该职工的月工资为2000元,按照正常缴费比例缴纳时单位每月需要缴纳400元;农民工每月需要缴纳160元;而采取“双低”缴费办法之后,单位每月只需缴纳280元,比正常缴费减少120元;农民工每月只需要缴纳100

元,比正常缴费减少60元。

该政策同时规定农民工可以在按城镇标准参加养老保险和按“双低办法”参加养老保险之间相互转换;两种缴费可以相互折算;“双低办法”缴费的养老保险可以转移;也可以对按“双低办法”缴费的养老保险补差额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标准后进行转移;该政策的制定,更多地考虑到了

农民工工资收入低、流动性大等特点,较之以前的政策有了更多的灵活性。

(二)继养老保险的“双低缴费”政策之后,2008年起,杭州市人民政府允许企业按低标准为其农村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缴纳医疗保险。[5]该文件规定农民工可申请参加“低缴费、保当期、保大病”的农民工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该险种的缴费以当月参加农民工医保的农民工工资总额

为基数由单位按月缴纳3%。农民工个人不缴费,不建立个人帐户。

与原医疗保险缴费相比,该政府对于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政策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原医疗保险的缴费为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缴纳11.5%,以月工资2000元为例,即单位每月需要缴纳230元;职工缴费为2%加4元,即84元。如果单位按照“低标准”缴纳医疗保险,则每月只需缴纳60元,农村户口外来务工人员则完全免费。

该政策实施后将会大幅度降低企业和农村户口外来务工人员的缴费,从根本上减轻企业和外来务

工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企业与外来务工人员参保的积极性。

(三)对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展开培训。针对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繁重、不易接触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特点,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中心开展“三进”活动,将社会保险知识送到建筑工地。派工作人员进驻建筑工地,以一对一的方式,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对相关政策的咨询同时散发政策培训宣传资料,增进外来务工人员对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了解,这种直观的培训方式,对外来务

工人员进一步了解社会保险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杭州市人民政府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对于获得证书的农民户口外来务人员给予培训补贴。例如:对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补贴300元;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补贴400元;对于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600元补贴。[4]采取政府为外来务工人员缴学费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减轻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支出费用。

五、未来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监察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1、采取定期检查、突击审查、不定时抽查等多种形式,对建筑行业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应在每年一次书面年审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建筑企业行业的用工情况、社会保险参保情况的审查上,利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促进建筑行业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缴

纳社会保险,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

2、实行用工备案制度,全面掌握用工情况;过去,由于建筑行业企业工作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而不再对其用工进行登记备案。但是,不备案不等于不监管。鉴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可以适当简化用工备案手续。比如,不需要填报《录用备案名册》,附企业营业执照等材料。只要企业在劳动部门登记一次完整的信息,以后每月申报在职职工花名册即可。通过这种报备手

续,督促用人单位为其在册的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3、联合地税部门,对建筑行业企业参保情况进行筛查;以往,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各管半边天,互不通气,造成许多单位逃缴、漏缴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与地税部门联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地税缴税单位与社会保障经办部门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进行比对,将未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暴露出来。这样,既可以全面地掌握各建筑行业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又可

以节约人力,大大地提高社会保险部门的效率,能较好地促进建筑行业企业的参保率。

(二)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制;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创建和谐社会,应先从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做起。

1、进一步扩大参保范围,逐步将建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体系;推行“分步分阶段的参保方案”将农民工完全纳入社会保障中来。目前,各地都在关心农民工参保问题,也提出了不少诸如“进同一笼子”、“双低”、“另起炉灶”等方案供选择。此外,还有的以商业保险代替社会保险等。这种种方案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解决农民工参保这一根本目的的,因此,都是积极的、具有

一定可行性的方案。

但对于农民工参保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经济基础,“财政兜底”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也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宗旨。但毕竟存在“承受能力问题”。将已超过城镇职工人数的全部农民工(包括灵堂活就业人员)包起来,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统筹地区财政没有十分把握将全部农民工纳入财政社保“笼子”前,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将他们分步分阶段的纳入到社会保险行列中。目前,杭州市政府率先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实行工伤保险单险种参保的政策,允许建筑行业施工单位为招用的外来务工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4]。在建筑行业这个高危、事故多发行业里首先确保农民工的“伤有所医,伤有所养”,使农民工从工伤保险里体会到参加社会保险所能带来的好处。这是社会保险改革的第一步,接着将要解决医疗保险,然后等条

件成熟,再考虑养老保险和全部社会保险问题。

2、借鉴上海市的综合保险形式,建立建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该保险应有别于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外来务工人员缴费标准低于基本社会保障,享受保险待遇低于基本社会保障水平,可一次性支取,也可按期享受;用人单位缴费水平不变。该险种具有高度灵活性,既可按低标准享受保险待遇也可由外来务工人员补足缴费差额后按基本水平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对其所缴纳的保险要求退付,则用人单位多缴纳的部分社会保险费用也可返还其所在单位。这样既保证了外来务工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也使用人单位不会因外来务工人员的离开而遭受损失;

3、为建筑企业办理社会保险参保业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和材料;由于建筑业企业中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要求建筑企业按人员变动办理正常参保手,不仅增加了企业和社保经办机构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办事效率。社保经办机构应允许建筑企业按单位用工人数变化,每月申

报在职职工名单,定期统一办理职工参保停保的工作。

4、逐步完善各地的社会保险转移、接收工作。目前,全国各地社会保险的政策都不统一。一般来讲,目前的政策都明确规定对“双低办法”的缴费纪录不予接收。这就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在杭州选择“双低办法”缴费只能在杭州行得通,出了杭州哪里都不承认。唯一的办法是只能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标准将差额补足,才能办理转出手续,这样一来就有悖“双低缴费”中为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而制定此政策的初衷。因此,国家应对此进行政策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对养老保险的缴纳和转移以及领取进行规范,而不是任由各城市自行其事、各行其道

(三)逐步取消社会保险参保的户籍限制,允许农村户口的人在当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一直以来,在城市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离开城市时却无法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纪录的转移,原因是由于其户籍所在地政策不一,有的允许农村户口人员参保,有的不允许农村户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目前,杭州市政府已经迈开了这一步,允许杭州市农村户籍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可喜的一步,各地应在逐步迈出扩大参保范围的基本上,一步步将农村户口的人

都纳入了社会保险的范围之内,提高对农村户籍人员的重视;

(四)从提高整体素质出发,加强对建筑行业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建筑行业企业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缺乏技能,无法提供更有技术性的工作、在就业

市场只能等着企业来挑选而没有自己挑选企业的能力而造成的;只有素质提高、技能加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在就业市场上才能更好地选择和淘汰违法违规的企业,而不是永远只能从事技能简单的工作,接受别人的挑选和淘汰。所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应成各地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对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建立奖励基金,鼓励企业自发地送外来务工人员参加技能培训,不断

提高进城农民的思想素质、技能素质,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地位。

六、结束语

解决建筑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合同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纵观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各类论文,可以看到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已农步被各方面专家学者所关注和重视,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认识也日渐由感

性走向理性和深入,这必将为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化解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步正:《对农民工参保问题的几点思考》,《杭州劳动保障》,2006年第5期;

2、嵇立新:《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杭州劳动保障》,2006年第4期;

3、项安东:《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制度因素分析》,《杭州劳动保障》,2006年第3期;

4、政策文件: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5号,〈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条例〉,2002年12月1日施行;

第四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京接受高中教育北京市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在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了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享受同城待遇上又迈出了实施性的一步。目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年规划方案。北京市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政策

非京籍学生读高中有条件放开

据统计,北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目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北京市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颁布实施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北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热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据悉,现在,也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但需要自己联系学校,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还有很多学生放弃在京读高中,而是转回原籍上学。

■分析

高考将成政策推行障碍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对流动人口教育问题关注多年,在她看来,北京的教改纲要在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

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由于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现行的国家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想在北京借读高中还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建言

改革可先从中职开始

截至昨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开设的征求意见邮箱中已有不少市民留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曾参与过北京教改纲要的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应分段实施稳步推行,北京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过度放开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妨先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入手。目前,大部分中职校都面临生源萎缩,建议这些学校向在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放开,允许他们在京参加中考,并报考北京的中职校。

在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的招生,这样更利于社会稳定。

■纲要其他要点解析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纲要】深入推进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解读】此前,综合素质评价曾应用到小升初的“推优”。高中新课改后,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录取结合,尚属首次提出。

赵学勤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的结合打破了过去仅把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强调了多元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必须有完善的操作程序,还要取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多样化。

部分科目一年将多次考试

【纲要】普通高校以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以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择优录取。对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试点推荐录取。对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录取。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

【解读】早在2007年,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北京两会上就曾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也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在他们看来,当前的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非常严重,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实行高考报考社会化,升学率不再按校统计,使学校摆脱压力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部分科目试点多次考试,赵学勤表示,这将作为对高考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尝试着去推进。国外能实行多次考试,前提是这种考试是一般能力测试,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多次考试也难以实现。

附:关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2008年10月,北京和其他8各省市(上海、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新疆)与国家同步,正式启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对未来十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纲要制定工作自启动以来,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多次在不同范围内征求意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征求有关方面、专家学者、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意见。先后征集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做了多次修改,形成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市市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10月13~20日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全文刊登,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guihua@bjedu.gov.cn)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函请寄: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9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转《规划纲要》工作办公室。邮编:100031。

特此公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O一O年十月十三日

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将得到普及,义务教育将在县或区内实现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在流入地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甚至可以在当地升学……昨天,在众多起草专家的解读下,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十年纲要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前景。

打工子弟当地升学有望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十年,他们不仅将逐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还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以本市为例,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且每年以三四万人的规模递增。未来3年,本市将努力解决他们在京享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2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进入公办校就读。

虽然这些孩子能在流入地的中小学借读,但却因户籍制度所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一些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课程已与当地考试衔接不上。”参与起草纲要的一位专家说,这也是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写入教改十年方案的原因。

这一工作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工作将很快启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目前,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贸然“放开”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将会导致大家都跑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参加高考,城市将不堪重负。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还可以在中职上动脑筋。”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由于本地生源的下降,北京中职学校近年来生源不足,很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在高考户籍地报考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实际上可以成为打工子弟在当地升学的方式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为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 实现教育覆盖 中国教育在线北京青年报 邓兴军 2010-04-09

8日记者获悉,近期市教委拟向携带适龄子女的来京务工人员发放“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同时深入自办学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为所有自办学校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

市教委表示,为了进一步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到2012年左右基本实现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

宣传卡主要是向广大随迁子女积极宣传在本市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工作要求和基本程序,引导广大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接受安全、良好的义务教育。此外,还向社会公布了各区县教委政策咨询电话。市教委明确要求各区县教委要组织本辖区中小学校认真学习随迁子女在京就读的有关政策。

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积极予以接收。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宣传卡拟通过市有关部门协助发放。

登记卡主要面向的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公办、民办学校,主要在自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各区县教委下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同时将学生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临时学籍登记表》,以登记表中学生的信息为基础,建立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将来建立随迁子女临时学籍奠定基础。

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通过这些措施,市教委力图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全覆盖,并纳入本市正常工作范畴。

北京市教委:随迁子女在京借读不收借读费4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小升初工作已经启动,市教委承诺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并表示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教委表示,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京政办发[2008]50号)规定办理,不收借读费。各区县教委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区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北京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入学登记卡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 王超群 2010-04-12

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实行“首接负责制”

2010年,北京市将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入学登记卡,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时实行“首接负责制”。同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由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的。

为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制作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各区县教委要认真组织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卡的宣传和登记卡的组织登记工作,为将来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据了解,政策宣传卡拟由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协助,在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入户登记和来京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发放。登记卡将由各区县教委组织专门人员逐校逐人登记。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

按照北京市教委统一要求,各区县教委于4月23日前完成本区县学校学生信息登记工作,建立区县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此后,临时学籍登记表还将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定期向市教委上报。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1、为什么要将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纳入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答: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规定,并修订了《工伤保险条例》。这些规定都明确农民工也应当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可以按规定实行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关系跨省市的转移接续。另外,将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了贯彻《社会保险法》、保障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公平参保的权利,有必要将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纳入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围。

2、哪些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答:凡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从业人员,都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其中,非城镇户籍人员目前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三项社会保险。

本市郊区范围内用人单位及其具有本市户籍的从业人员,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

3、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如何参保缴费?

答: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

4、为什么要设定过渡期?哪些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可以采取过渡期缴费办法?

答:考虑到此次政策调整涉及人群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且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负担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为实现平稳过渡,本市对非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分别设定了五年和三年的过渡期。外来从业人员中非城镇户籍人员,以及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已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且2011年6月仍在缴费的人员,2011年7月起转为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可以采取过渡期办法缴费。

上述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经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也可直接按现行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参保缴费。

5、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基数实行5年过渡,具体办法为:2011(发文之日至次年3月)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2012(当年4月至次年3月,下同)个人缴费基数为45%;2013个人缴费基数为50%;2014个人缴费基数为55%;2015起个人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收入确定,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低于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举例来说,2010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根据过渡期规定,参保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2011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即1558元。

6、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比例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比例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共计缴费基数的37.5%。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28.5%,分别为养老22%,医疗6%,工伤0.5%;个人缴费比例为9%,分别为养老8%,医疗1%。

7、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养老保险待遇如何享受?

答: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个人缴纳的8%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外来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外来从业人员在本市参保后又流动到外省市就业的,在转移统筹基金(单位缴费)时,统一按本人各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的12%的总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时,1998年1月1日之前的,按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转移,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记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含本息)转移,2006年1月1日之后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8%记入个人账户的储存额转移。

外来从业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待遇领取地确定在本市的,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1〕15号)的规定计发养老待遇。

8、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医疗保险待遇如何享受?

答: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从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次月起,可享有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保险待遇。其中门诊医疗保险待遇方面,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本人的个人医疗帐户(门诊专用)。2011至2014(过渡期内),个人按月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低于30元的,个人医疗帐户计入标准按每月30元执行。个人医疗帐户(门诊专用)可用于本市医保定点药店购药和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用完为止;住院和急诊观察室医

疗待遇方面,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住院或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支付,按《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暂不享受门诊大病和家庭病床医疗待遇。

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转移接续等,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加本市基本社会保险后在本市领取养老金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其按本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缴费的年限(缴费比例低于14%的缴费年限)可以进行折算,折算后的累计缴费年限达到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可以享受退休医疗保障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可享受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退休人员医保待遇。缴费年限折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另行规定。

城镇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医疗保险待遇的享受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规定执行。

9、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工伤待遇如何享受?

答:外来从业人员参保后,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申领支付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按本市工伤保险相关规定执行。其中因工致残一级至四级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可以按《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待遇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也可以按《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选择按一次性领取的方式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领取后,工伤保险关系终止。

10、外来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调整后,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有何变化?

答:本次市政府对外来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政策的调整力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本市用人单位使用的外来从业人员应当按《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发生工伤后,按《实施办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允许因工致残1—4级的非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可以在按月领取和一次性领取两种享受方式中自主选择,但必须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

3、明确由用人单位统一到参保地的区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待遇申领手续。其中原按《上海市外来从业综合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综合保险》)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2011年6月30日前被认定为工伤的,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按《综合保险》规定执行,到相关保险公司办

理待遇申领手续;2011年7月1日后被认定为工伤的,工伤保险待遇的项目标准和支付方式按《实施办法》规定执行,到单位参保地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待遇申领手续。

11、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基数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基数确定具体办法为:个人缴费基数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比如,2010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6元,根据过渡期规定,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基数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2338元。

12、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比例如何确定?

答:按照过渡办法缴费的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缴费比例按以下办法确定:

养老保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17%,个人缴费比例为5%;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19%,个人缴费比例为8%;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22%,个人缴费比例为8%。

医疗保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7%,个人缴费比例为1%;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9%,个人缴费比例为2%;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单位缴费比例为12%,个人缴费比例为2%。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13、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社会保险待遇如何享受?

答: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其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曾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社会保险关系和社会保险基金按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相关规定转移衔接。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和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继续缴费。具体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另行制定。

曾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个人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和《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分别分段核定,按规定合并计算。合并计算后,失业人员连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14、《社会保险法》明确外国人参照《社会保险法》参加社会保险,本市将如何调整?

答: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外籍人员参保具体办法,本市将按国家规定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办法。在国家具体办法尚未出台前,本市将仍按照《关于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员、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员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09]38号)规定执行。凡与参加本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聘用)关系,并按规定分别办理了《外国专家证》、《上海市居住证》B证、《外国人就业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定居国外人员在沪就业核准证》等证件的外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台港澳来沪工作人员,均可按照相关规定同时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待国家相关办法出台后,本市再作调整。

下载务工人员医保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务工人员医保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外来人员(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提要 “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趋势,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轮“城市移民”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流动人口外......

    医保信息系统问题报告制度

    信息系统问题报告制度 为确保我院医保信息系统在出现突发故障、无法正常运行的特殊情况下,各部门能处理医保业务,不影响参保人员的正常就医,根据本院实际特制定《信息系统问题......

    浅谈福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

    浅谈如何做好福州公立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福州市淮安小学 林华伴随着国务院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的出台,福州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规模也越......

    大病医保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保险》论文 大病医保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李静 【摘 要】大病医保自实施以来,在多个地区包括湛江、玉溪等地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虽然这些地方的实施细......

    医保业务开展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医保业务开展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省脱贫攻坚巡视......

    关于学生医保相关问题说明

    关于学生医保相关问题的说明 1、 学生在校期间,锦州市内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门诊不予报销。住院时本人持医保卡、本住院,直接在医院结算不需另外报销。 2......

    连州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联席

    连州市解决拖欠异地务工人员工资问题联席 会议制度(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