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摘要:退耕还林是我国国务院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做出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工程。笔者就当前我国退耕还林的当前形势进行分析,并重新强调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退耕还林;必要性;可行性
要改善我国农业事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继续退耕还林工作是必须继续进行的,随着我国杂交水稻和种植技术的发展,退耕还林的做法并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储备造成影响,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允许了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推行。
一、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1、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对治理水土问题的必要性。
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同耕地的过度开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解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增加土地深林植被覆盖率是最根本的途径。同时,退耕还林也是一项减少土壤流失和质变的措施,是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良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是长江、黄河流经省份,由于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覆盖程度严重不足,土地自身的锁水能力大大减少,而土壤流失的速度大大增加了。并且,过度开垦的耕地大部分为不适宜耕种的陡坡或者生态脆弱土质,所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工作仍然是必要的。
2、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对于解决气候问题的必要性。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除了对治理我国土壤问题具有非凡意义之外,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项长远措施。随着全球变暖引起的生态问题越发严重,通过退耕还林重建我国生态环境系统,加强生态环境对于气候问题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意义深远。同时,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几度实施,我国可造林的土地面积大大减少,如何在土地质量较差的区域实施退耕还林的造林工程,成为新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退耕还林面积的加大,深林覆盖率正在稳步回升,对于碳的转换率逐步增加。逐渐减少了由于经济建设对于气候的影响和隐患。
3、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利无弊。
围绕退耕还林政策,阻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主要压力是退耕还林工作对于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和粮食储备的问题。对此,我们要从几个方面重新认识退耕还林工作对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影响。
首先,从退耕还林的耕地面积上讲,我国几次退耕还林工作的进行,涉及的耕地面积的确很大,但是针对粮食的产量而言,耕地面积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并且,根据退耕还林工作的指导思想,大部分用于造林的耕地多为过分开垦的地产耕地,这些耕地或是陡坡地区,或是生态脆弱地区或是土地沙化严重地区。自身的粮食产值极低,同亩的粮食产量甚至不及一般耕地的十分之二三。所以实施退耕还林的耕地面积与实际对粮食产收的并未产生过激影响。
同时,退耕还林对于自然灾害和气候问题的防护能力大大提升。由于退耕还林的成效,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且对于洪涝灾害的抵抗能力逐步增加,这对于保证我国粮食产收的意义非凡。所以,针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对于我国粮食产收的影响已经达成了共识。既是,退耕混林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甚微,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有利条件
经过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一度开展,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2007年退耕还林工作的一度暂停,我国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的相关问题和成效进行了整理合反思。通过这几年我国粮食产收的统计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退耕还林对于我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经过仔细研究和反复讨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空间仍然很大
1、继续退耕还林的群众基础
由于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成效正在逐渐显露出来,经历过退耕还林的人民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意义和效果感受深刻,认识清晰。特别是我国生态问题严重的地区,通过退耕还林遏制并且逐步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结构。解决了困扰几代人的自然灾害。可以说,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得退耕还林工作覆盖地区内的亿万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人民群众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的配合程度高、工作内容和流程熟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难度减少。
2、继续退耕还林工作的物质基础
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和提升,财政收入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代表着推行退耕还林工作时,党和国家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大提升了,良好的经济状况,使得我国完全有能力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作。
3、继续退耕还林的工作基础
在我国首次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以后,针对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此国务院特别出台了数个相关文件,对于退耕还林工作继续实施的相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有了明确的指示和规划。同时,鼓励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实际状况继续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由于管理方式、实施经验和方法的丰富和完善。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了工作基础。
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工作重心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作,在坚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工作的重心和内容要作出相关的调整。首先退耕还林的工作成效和意义已经逐步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行力度大大提升了,为此,对于一些经济政策要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加大退耕还林土地的记录和审核工作,强调工程的质量而非数量。各地区针对退耕还林的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减少为了获得政策补偿和经济支持导致的盲目圈地行为。继续推行退耕还林工作,对于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结: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我国相关部门的反复讨论同我国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工作优势分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可行性很高。为此,继续退耕还林工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顺成.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勉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5).[2] 薛永和,霍保林.浅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 2011,(09).[3] 刘晓光,陈文君.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 2011,(05).[4] 薛永和,霍保林.浅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 2011,(09).
第二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摘要:分析了甘谷县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当地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退耕还林;成果;问题;对策;甘肃甘谷
1、建设成效
甘谷县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一个农业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实行退耕还林以前“十年九旱”,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多年来,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工程区内的生态状况正在逐年得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变化:
(1)森林资源明显增加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县累计增加林地面积49,5万亩,成林后将提高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林地面积的增加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2)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
通过十多年来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区生态环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一些重点治理区域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涵养水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先期开展退耕还林的地区,营造的林木大部分已郁闭成林,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正在逐步加快。
(3)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退耕还林将生态区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陡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下来植树造林,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业开荒种地、广种薄收的顽疾,不仅使土地使用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后,退耕农户集中精力在条件较好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推广优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路子。农村富余劳动力按照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思路,开展农副产品的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活动或外出务工,有力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4)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退耕还林之后农民平均家庭净收入比退耕前明显增加,主要收入集中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收入、经济林收入、节省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后续产业收入等等,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正在逐年加快。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干旱少雨,导致苗木大量死亡。二是抚育管理不到位。退耕地杂草丛生,病虫鼠兔危害严重,致使近年来成活的苗木大部分死亡。三是有些小班与作业设计不符,有些小班的地块变动,林种、树种与设计不符,存在重新更改上报审批作业设计的问题。四是管理经费不足。退耕还林工程缺乏前期工作经费和管理经费,退耕还林投入不足,苗木补助费连购买苗木都不够。前提工程的方案编制、作业设计、技术指导和后期检查验收缺乏大量经费,对开展退耕地块的定期监测和效益评估造成困难。五是林业技术指导服务落后。由于地方配套资金跟不上,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设备短缺,致使林业技术知识水平落后,不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技术职能的发挥。六是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建议配备电子档案设备。
(2)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
退耕还林是防止水土流失最主要、最直接的措施,因此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长期发展,搞好退耕还林十分必要。根据退耕还林总体规划,退耕还林工程大多数实施在坡度在25。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和江河两岸及源头。这些地块一年内进行多次退耕还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林草覆盖率,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林地储水能力增长的作用。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所营造的林草植被已经在调节水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产发挥生态效益。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林地块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和提高农民栽树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保障措施
(1)全面完成计划任务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明确退耕还林的责任主体是县、乡政府。成立了甘谷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政府主管林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局、财政局、发改局、粮食局、国土资源局、农牧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林业局。二是县政府同各乡镇签定退耕还林责任书、林业局技术人员实行包乡负责制。三是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用行,专款专用。四是严格县级自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与兑现挂钩,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五是及时足额兑现粮款补助,调动农户积极性。六是栽管并举,健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建设阵地,充实队伍,完善制度,靠实责任。七是按照县政府同各乡镇签定的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2)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措施
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广泛深入地宣传《退耕还林条例》,使退耕还林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做到面积核实到户,林地确权到户,合同签定到户,粮食兑现到户,管护落实到户,责任靠实到户的“六到户”工作。二是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个体承包造林,即包栽、包活、包两年管理,按成活付款的新机制。三是严把设计、苗木、栽植、验收和管理五道关口,保证造林质量。四是依靠科技支撑。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容器育苗造林,节水抗旱,截杆造林,干旱山区适生乡土树种选择及抗逆性造林等技术,以提高生态治理成效。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深入造林现场,搞好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督促检查
检查验收是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可靠保证。检查验收结果既是政策兑现的依据,又是工程指导、管理、科技支撑和实行计划调控的重要决策依据。一是要保持检查验收专业队伍的相对稳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检查验收人员的监督,保证检查验收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二是完善检查验收的内容。依照国家林业局新修订的《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严格核查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造林成活率指标,还应检查种苗质量、实施方案及作业设计等基础工作,检查政策落实、林权证发放等方面的工作,三是依据检查验收结果兑现政策和奖惩。
第三篇:社团活动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报告
社团活动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报告
一 社团发展交流发展交流研讨会 我校并没有社团组织这样的研讨会 2 部分社团发展缓慢,且方向不明确 研讨会易于组织并且对社团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 两社一家 部分社团(协会)干事相对较少活动举办难度较大 2 目前很多同学都愿意尝试参与多个社团活动的举办
三 与新生交流 学院迎新晚会相对较晚 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效果更加
就社管会批复我们的不同观点
社管会观点:
两社一家 研讨会晚会 缺少可行性
我们的观点:
两社一家 研讨会活动对我校部分社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部分社团应为干事不足,举办活动是人力资源有一定的缺乏;研讨会能为社团的发展提出更好的观点方向。两社一家和符合我校部分学生的愿望。况且研讨会两社一家两个活动易于组织对组织能力要求不是非常高。因此我们认为此二活动具有可行性
社管会观点:
新生交流的不必要性
我们的观点:
各学院的观点大都在军训过后而我们针对的是军训期间,而这段时间也是新生们最难以适应的时候,因此我们认为其具有必要性 社管会观点:
敬老院活动与宗旨不符与爱心社活动重复
我们的观点:
我们选择敬老院目的有二,其一:我是看望老人,最重要的是老人们的过去经历对我们都是珍贵的财富。与老人们交流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过去,何况关爱老人也不仅仅是爱心社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样的活动又怎么能说是重复呢
社管会观点:
社交能力讲座与演讲峪口擦此协会 礼仪协会重复
我们的观点:
对于社交能力讲座我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演讲与口才协会礼仪协会在形式上可能相似,但目的各不相同,这就好比同样的一条路我们大家都在走但我们的终点是不一样的。
团委老师您好:
非常感谢你们能抽时间来看我们的社团策划,交|流社是我们去年十一月开始策划的一个待审社团,我们成立社团的宗旨在于给我校同学提供跟多的锻炼学习的机会。而我们都把这当做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份事业··
我们策划的社团活动主要以小型活动为主,小型活动的优点是易于组织操办,但我们也会适当的举行相对较大的活动,毕竟大活动更加具有挑战性也更加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老师我们衷心的希望你们能给我们这样的一次机会·· 此致
敬礼
交流社策划小组 二零一零年五月17日
第四篇: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年论文
目录
一、低碳经济简介...........................................................二、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作用及意义...........................................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一)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手段.....................................................................................................(二)有利于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三)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六)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一)节能减排余地大.................................................................................................................(二)我国减排的成本比世界各国成本更低.............................................................................(三)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潜力非常大.............................................................................(四)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五、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5个政策建议.......................................(一)低碳经济教育政策.............................................................................................................(二)低碳经济经济政策.............................................................................................................(三)低碳经济管理政策.............................................................................................................(四)低碳技术支持政策...........................................................................................................(五)低碳投入政策....................................................................................................................参考文献.................................................................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年论文
一、低碳经济简介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上提出。“英国要创建低碳经济,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开发绿色技术,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技术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在未来的低碳大产业中抢占先机,二是找到新的金融工具———碳,通过碳交易等金融方式保住其金融中心地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很早就已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低碳经济仍然属于观望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以绿色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被认为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难以迅速开展,而且长期以来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使得人们很难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日高,尤其是去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低碳经济再次成为“香饽饽”。这次,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理念,而是被当作下一轮新经济的增长点。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作用及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可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低端后高端、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中碰到了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要用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来解决。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其中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年论文
勾画了未来低碳社会发展的蓝图,并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鼓励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对一些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2007年7月,美国出台了《低碳经济法案》,公布了题为《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的报告,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10步计划,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和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除英国、日本、美国以外,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 — 0.5℃。1986—2012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据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气温升高2—3℃;到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年论文
(三)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潜力非常大
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有较大改进余地。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背景下,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应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速度。但是,也应该看到,技术合作的实际进程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涉及知识产权、商业利益等诸多原因,中国目前仍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
(四)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对传统“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时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创立了新的发展模式,也为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一定基础,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五、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5个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经济政策推动。
(一)低碳经济教育政策
第一,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应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低碳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政府行为。政府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加大低碳教育的师资培训。
第二,筹建专门的低碳博物馆。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技知识的场所。应将低碳博物馆的建立健全纳入政府议事日程。除了建立国家、省、市各级低碳博物馆之外,也可在现有的博物馆基础上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年论文
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第二,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在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往往出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进一步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将现行的GDP指标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损失。
三是进一步推进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
第三,进一步完善低碳认证制度。低碳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从产品原材料的采掘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均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低碳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低碳意识。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由自然资源开发者和新建工业项目者向环境管理部门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以此来保证其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和开发后对生态环境的恢复。
(四)低碳技术支持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限制,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第二,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利用政府采购创造市场空间,对于实现低碳技术创新会起到极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在低碳
0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学年论文
遏制能源、气候、环境整体恶化的势头,仅仅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减排、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采用下述措施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 参考文献
【1】 齐建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EB/OL]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3】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J].2009(1):84-87 【4】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太平洋学报[J].2005(11):79-87 【5】 过孝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二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3-71 【6】 庄贵阳.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绿叶,2007.8.【7】 孟德凯.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千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09.【8】 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环境经济[J].环境经济,2009.11.
第五篇:石狮市XX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石狮市XX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物流市场环境、交通运输环境、政策环境等息息相关,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将为物流园区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区位环境分析
石狮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市南部,市域三面临海,西与晋江市接壤,北距泉州市21千米,南离厦门97千米,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7.7公里,对台优势显著,两岸港口经贸往来密切,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优越的地理环境,为石狮市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经济环境分析
近年来,石狮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41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16.57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总产值248.46亿元,同比增长18.45%,第三产业总产值166.38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96亿元,同比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3.31亿元,增长30.0%。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物流园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向型经济活跃。石狮市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活对台经贸,已成为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的热点。2011年,合同外资总额29715万美元,同比增长72.1%,外商实际到资额(历史可比口径)33240万美元,增长12.7%;外贸出口增幅增高,自营出口162675万美元,增长32.3%;进口贸易额为27518万美元,增长33.3%。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为石狮市发挥港口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性物流园区奠定了重要发展基础。
产业集聚能力提升。近年来,石狮市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已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建筑建材、鞋业鞋材、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881.15亿元,增长3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75.36亿元,增长35.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757.12亿元,产销率97.6%。2011年进出石狮港口的船舶7900余艘次,船舶总吨位为
5040万吨,到港船员共11万人次。其中,危险品船300艘次,运量百万吨,受检率85%。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0亿元,同比增长2.6%。此外,石狮市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等产业集群也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度的增强,为石狮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园区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3、物流市场环境分析
石狮市物流业作为新兴服务产业,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及政府引导下发展迅速,物流企业数量增长迅速,物流企业服务逐步呈现多样化。目前泉州地区的物流企业约4000家,其中石狮当地约300多家,市场总体上未形成规模聚集。物流企业在专业市场周边独立运作、分散运营,缺乏大型的仓储设施和车辆集散中心,给城市带来较大的交通和噪音困扰。石狮市具备发展大型物流园区的市场基础,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石狮市政府和行业协会均已着手推动物流平台的配套建设。随着石狮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量越来越大,借助于巨大的货源优势和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石狮市的物流服务已形成了良好的现代物流体系。
4、交通运输环境分析
石狮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泉州与厦门之间,西南面与晋江市接壤,东面、南面、北面临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在泉州湾至深沪湾之间,交通运输环境优越。
公路方面:石狮市公路及城市道路总长380多公里,道路网密度为2.4公里/平方公里左右,高于福建全省0.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骨架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对外联系的道路有2条,分别是S201漳东线(石泉路、石狮至晋江龙湖公路)和S308金上线(高速公路连接线、石狮至金井公路)。
港口方面:石狮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石狮港区是泉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东南沿海及泉州都市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以临港工业为主要内容,兼顾对台“三通”的重要港口。目前石狮港区拥有石湖、祥芝、东埔、梅林、永宁等作业区,其中石湖港是国家一级港区,港区水域宽,常年不淤积,避风条件好,全年作业可达300天以上,年吞吐量已超过80万标准箱,当前,石湖港开通对台中的直航线,有直航的优势,设立对台小额贸易点,将进一步激发石湖港的对台潜在的区位优势。
铁路方面:石狮市目前仍没有铁路通车,时间性要求较低的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较高。
航空方面:石狮市区距晋江机场15公里左右,距离相对较短,对于时间要求高的物流服务可通过航空货运来完成。
5、物流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物流领域吸引外资工作的通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及《石狮市“十二五”加快现代物流业(港口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重点扶持培育的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规定了在土地、交通、人才、融资、财政等方面给予物流业相关的扶持,为物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务院批准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建设,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也将对石狮市的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合上述环境分析,石狮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人力资源、成本、产业集聚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制造名城。但在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中国开放进度进一步扩大的环境下,石狮依然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仍需要以全新的理念、魄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全新的经济舞台,顺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在对外贸易领域,要保持与发展现有优势,迫切需要一个高效、集成、低成本运作的综合型物流操作平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促进石狮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石狮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物流园区的构建,能够加快石狮市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从而有效地促进各企业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有利于各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激活市场,吸引投资,促进物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城市潜能和整体效益,保持经济迅速增长势头,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从而促进现代物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2、项目建设是规范物流市场的需要
石狮市物流企业呈现出“多、散、小、弱”的特点,提供的服务大多停留在传统单一环节,尚无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上工商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偏向自营物流,导致石狮市整个物流市场体系长期缺乏规范,迫切需要整合社会零散物流资源,建设综合型物流园区。项目可通过对入驻企业进行规范引导和管理服务,逐步提升专业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促进石狮市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服务体系向现代化物流方向转型。
3、项目建设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链升级换代的需要
石狮服装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产业为核心的、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但大量“小而全”的企业仍停留在单打独斗阶段,使得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就迫切需要与物流行业形成联动,发挥产业链的整体优势,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周转,促进石狮服装产业的整体升级。
4、项目建设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需要
随着闽南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集合地方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是泉州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力点。石狮市服装产业的上下游分工日益精细、协作企业涵盖晋江及泉州其他县市区,迫切需要配套规范、有序的物流配送公共平台,以吸纳更大范围内的合作者融入纺织服装经济圈,形成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做强做大。
5、项目建设是提升石狮市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石狮市XX物流园区的建设,把专业的物流服务商聚集在一个物流服务平台上,并为生产厂商实施物流外包服务提供一个极好的载体,一个具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宽松的政策环境的载体。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可以利用XX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鼓励生产厂商实施物流外包,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和分担企业风险,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升企业效率;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物流“瓶颈”,为企业创造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导行业朝着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