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时间:2019-05-15 13: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一篇: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定义health

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在众多的定义中比较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或不衰弱。有人指责它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定义,或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定义,而是社会的奋斗目标,或称它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健康。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都是个模糊概念。没有病痛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病痛的概念并不比健康更清晰,一个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只要不接触过敏原,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都是健康的,但一接触过敏原,轻则出现皮疹或哮喘,重则休克甚至死亡。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定义健康,把人同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健康,是一个进步。但这一定义偏重于人体的功能,也有它的难题。如一个健康的教授不一定能适应码头工人的体力劳动,而这两种工作都是社会上日常进行的。用生物学参数来定义健康,似乎是最精确和最方便的,因为只要翻开医学的教科书,就可以找到人体各方面的正常值。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实际上这些正常值都是从正常人中调查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其正常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正常人,只取了中间的95%,也即超过上限的2.5%和低于下限的2.5%,正常人并未包括在内。所以不少临床学家都认为在这里“正常值”的名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改为“标准值”或“变异范围”,以免引起误解。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但“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是一个不易掌握的标准。

中医对健康的描述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脏腑和经络是否健康,而脏腑是否健康关键看脾胃的健康状况,中医有个著名论断“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一切饮食和活动的供应完全在于脾胃的功能,所以中医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就在于脾胃是否健康。

现代健康的含义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维护健康4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2、什么是运动性疲劳?其生理意义是什么?消除生理疲劳的措施有哪些?

参加体育锻炼以及运动训练和比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体就会产生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运动性疲劳。早在1880年,莫索(Mosso)就开始研究人类的疲劳。此后,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指出,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概念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同时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疲劳时工作能力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工作能力又会恢复,只要不是过度疲劳,并不损害人体的健康。所以,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又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如果运动后能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以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有其不同的表现,躯体性疲劳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躯体性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可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疲劳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疲劳。轻度疲劳稍事休息即可恢复,属正常现象;中度疲劳有疲乏、腿痛、心悸的感觉;重度疲劳除疲乏、腿痛、心悸外,尚有头痛、胸痛、恶心甚至呕吐等征象,而且这些征象持续时间较长。躯体性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而运动损伤即在运动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各种伤害及并发症。了解运动损伤的特点可以早点做出预防和准备,正确的了解急救方法、诊断治疗对减轻症状和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健身的目的是为健康,但由于不正确的锻炼方法造成运动损伤这就不值得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些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参加有氧运动,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不适合有氧运动的家族病(比如:心脏疾病、哮喘等),并了解自己的身体检查情况:有心脏或其它因参加运动会使病情加重的人,应该先治病或参加康复锻炼,之后才能参加锻炼

3、什么是身体的核心区域,其包括哪些肌肉,加强核心区域力量对于运动能力有何作用?

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腰-骨盆-髋关节包括29块肌肉,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竖脊肌与腹肌还互相配合,为人体在静止和运动中的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证,在此骨盆肌群也参与工作。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研究证明: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例如:在对12名挪威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以稳定性为主的悬吊训练后发现,运动员合眼单腿站立身体重心瞬时晃动速度有所下降,双腿瞬时晃动差平均从51%降低至3%;运动员踢球一步起脚最大速度明显增加,骨盆旋转稳定性明显提高。由此得出,在特殊不稳定的悬吊绳上进行的稳定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静平衡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踢球速度。

4、夏季进行体育锻炼应注意哪些事项?

1.防晒夏季进行海岸线穿越或者登山,务必要注意防晒。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会造成1—2度的灼伤,并会发生中暑现象;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骼,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到损伤。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走海岸线和山脊上的防火带。参加一般的活动一定要戴上太阳帽、墨镜,穿长袖上衣,并带上防晒霜、毛巾和防暑药品。2.补水 夏季户外运动出汗多,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如果饮水方式不对,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应少量多次饮水,不要把口渴的感觉作为补充水分的依据,要让水分均衡地补充。3.防止中暑夏季参加户外运动,身体内的热量积累比散发的多,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很容易发生中暑。为帮助体温散发,在阳光下行走时,可以用水把帽子浸湿;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把帽子去掉;休息的时候,尽量把背包放下来,把上衣领口纽扣解开一些;休息的地点最好是太阳晒不到和通风的地方。行军途中要注意节奏,一次行走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3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根据具体情况休息5至15分钟,以免脉搏过快、体温过高和大量出汗引发中暑。另外,一路上必须要注意补充水、盐分和电解质,带齐防暑药品。4.防止热伤风夏季在高温下运动,为利于身体散热,皮肤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此时如遭遇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经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导致生病,通常会发生“热伤风”,也就是夏季感冒,有时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锻炼的注意事项:忌在强光下锻炼:中午前后,烈日当空,气温最高。除游泳外,忌在此时锻炼,谨防中暑。忌锻炼时间过长: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忌锻炼后大量饮水:夏季锻炼出汗多,如这时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同时,饮水会使出汗更多,盐分则进一步丢失,从而引起痉挛、抽筋等症状。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澡:因为夏季锻炼体内产热量增加快,皮肤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突然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以至生病。忌锻炼后大量吃冷饮:体育锻炼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大量的冷饮不仅降低了胃的温度,而且也冲淡了胃液,轻则可引起消化不良,重则会导致急性胃炎。

5、试述运动中腹痛出现的原因,出现后如何处理,如何进行预防。

运动中腹痛的原因: ① 肝脾郁血②呼吸肌痉挛③胃肠痉挛④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中腹痛的防止: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不能过饱或过饥,也不要大量喝水。运动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律。运动中出现腹

痛时,可减慢跑速,加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坚持一段时间疼痛一般可减轻或消失。运动中腹痛它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中长跑和长跑中发生率较高,以右上腹疼痛为常见,男运动员多于女运动员。①处理1)一般只要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疼痛即可减轻,以致消失。2)若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反而加重,就应停止运动。3)若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疼痛还在继续,则应请医生诊治。②预防1)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增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3)膳食安排要合理,饭后须经过一定时间(1.5小时左右)以后才可进行剧烈运动。

4)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中长跑时要合理分配速度。

6、参加体育锻炼对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有什么要求?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是: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中,糖、蛋白质和脂肪是供给人体能量的物质。六大营养素主要来自八大类食物:谷类、蛋类、奶类、根茎类、肉类、鱼虾和贝类、豆和干果类、蔬菜和瓜果类。1.蛋白质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瘦肉中蛋白质含量最多。一般的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5~2克,但在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时,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一般要求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2~3克。因为肌肉纤维的加粗和肌肉力量的加大,必须依赖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且最好是动物蛋白。但要注意,肌肉大小和力量的增长主要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吃出来的。2.糖是保护肝脏、维持体温恒定的必要物质。脂肪糖给人体提供70%的热量,一般每天250~750克的主食,就可以满足人体热量的需求。机体各个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糖储备,所以,一般孩子在参加一般性体育活动时,不需要额外补充糖,只有在孩子参加大运动量活动,或长时间的耐力活动时,要适当增加主食的摄入。因为运动中热量消耗较大,如果长期供能不足,会导致身体消瘦、机体抵抗力减弱。3.脂肪是人体内含热量最高的物质。脂肪主要有四大功能:维持正常体重、保护内脏和关节、滋润皮肤和提供能量。一般人体日需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30%。一般正常活动的人每天摄入25克左右的油脂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长时间参加活动可以增加到每天30~36克。但要注意,如果活动量不足,额外摄入的热量就会转变为身体的脂肪,使孩子发胖,而不是长出结实的肌肉。4.维生素在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质。如果缺少维生素,会导致代谢过程障碍、生理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以及引发多种病症。一般天然食物中就含有各种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素,而且比例适宜,所以,孩子在合理膳食中就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只有在持续的、高强度、大运动量情况下,热能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或蔬菜水果供应不足时,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要注意,过量摄入维生素和维生素缺乏一样,会导致不良后果。5.无机盐也叫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是人体代谢中的必要物质。儿童少年时期对钙、磷、铁的需要量较高,在运动期间,由于大量排汗,导致盐分随汗液丢失,必须即时补充,才能预防肌肉痉挛,并帮助缓解身体的疲劳。可以通过运动饮料补充无机盐。6.水是“生命之源”。参加运动的孩子要积极主动地补水。比如,运动前15~20分钟补充400~700毫升水,可以分几次喝。在运动中,每15~30分钟补充100~300毫升水,最好是运动饮料。运动后,也要补水,但不宜集中“暴饮”,要少量多次地补。参加运动的孩子,只有保持良好的水营养,才能有良好的体能和健康。

7、结合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谈谈你对奥运会的认识。

8、什么是《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对大学各年级学生的评价指标(测试项目)有哪些?分值各占多少?根据其评分标准估算下自己的最后得分。

第二篇: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此,根据人体在不同时段的特点,营养学家教你如何简单拥有健康完美的一天,天天如此,好日子就会来的。

7:00 早睡早起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在早上5:227:00 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种能引起心脏病的物质含量较高,因此,在7:00之后起床对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教授潘集阳认为,一般在晚上11点或11点半就应该入睡。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这段时间睡眠非常重要,因为这段时间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每天睡足7小时,这比吃任何补药都更有益于健康。

7:00-7:20 每次刷牙三分钟

在起床的时候,建议喝一杯温开水,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身体缺水状态。

接下来就是洗脸刷牙后吃早餐。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刷牙前后不到1分钟,这是很难把牙齿都清洁干净的,况且刷牙除了清洁牙齿外,还有按摩牙龈、促进牙周的血液循环的作用,所以,口腔专家提倡每次刷牙应在3分钟以上。

7:20-8:00 早饭一定要吃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指出,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

通常来说,食物分为四类,即谷类、肉类、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类。如果早餐中上述四类食物都有,则认为早餐营养充足,属优质早餐。

8:30-9:00 避免运动

布鲁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早上这个时段不适合做运动,因为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

从医学上讲,早上起来血液粘稠,流速减慢,发生血栓的几率增加。另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不适合跑步这种耗氧量较大的运动。这个时段建议是步行上班。

9:30 做最困难的工作

上午9点到10点空气清新,含氧量高。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达峰值,调动身体各器官有效发挥功能,机体各项状态相对较好,你会觉得精神集中、精力充沛、富有激情。曾青山认为,这个时候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应该用来处理最困难的工作。

10:30 起个身,保护眼睛

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因为太专注于工作,导致长时间盯着计算机屏幕而忘了眨眨眼,那么眼球表面就会变得干涩不适。所以,眼科专家建议,在计算机桌前坐了一小时后,可尝试着做一些眼球运动,做眼保健操,或者起身走动一下,打个水、上个厕所,让眼睛得到休息。

11:00 加个小餐,吃点水果

一般来说,在餐后2-3小时后有一个加餐,可以是水果(苹果、香蕉、梨子等均可)、牛奶、饼干。曾青山指出,这是因为每一餐我们都不主张吃得过饱,七八分即可,这样在上午工作了3个小时之后,可能会感觉一点饥饿,吃一些零食,可以避免血糖降得过低,减缓饥饿感。所以,自己的办公室中腾出一个小抽屉,可以放些营养食物。

12:30 慢慢享受中餐

白领午餐存在的问题:一是吃得快。只有1小时的就餐时间导致吃得快;二是营养搭配不当。随便吃个面包或方便面打发掉;三是时间不固定。有时早吃有时晚吃,甚至不吃。这此午餐的吃法相对都不健康。

曾青山认为,午餐在三餐的饮食分配比例上占到40%,午餐提供营养对人体一天中体力和脑力的能量补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宁愿多花一点钱和时间,把午餐吃好。

13:0014:00 午休半小时

午睡是中国人养生的好习惯。潘集阳认为,这符合人体特性,按人体生理,到了中午都有体温下降、自然想睡的表现,中午睡一下是好的,控制在半小时内(以免进入深度睡眠)为宜,等午休醒来后会感觉工作效率都提高了。

另外,雅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 来点下午茶

从午餐到晚餐之间时光漫长。为了防止低血糖引起疲劳感,尤其是午饭吃得太早,最好的办法是在16点吃一顿下午茶。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最新的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有喝下午茶习惯的人比其他人要苗条。

下午茶往往是一顿真正的迷你餐,下午茶的原则仍旧是选择2-3种具有互补作用、可以保证营养均衡的食品。比如一种谷物食品配一个奶制品或一个时令水果,当然还有饮料,最好是水,其他饮料也行。

17:00-19:00 适合锻炼

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下午人体内的甲状腺素和皮质激素明显增加,能促进人体能量代谢,成倍地加快体内微循环。

一天当中,人的最大吸氧量的最高点在下午6点左右;人体的嗅觉、视觉和触觉在下午5点-7点的时候最为敏感;心脏的跳动率及血压的上升率也以下午5点-7点时最为平稳。如果选择下午这个生物钟最高潮的时候去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和身体适应能力,达到锻炼健身目的。

19:30 晚餐少吃点

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所以,在营养界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晚餐应该吃得像个乞丐。比如多吃蔬菜,少吃富含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甚至淀粉类也应该少吃。晚餐只吃七分饱即可(热量顶多500-600卡就够了)。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早餐摄入的脂肪只有一小部分被储存在腰腹部,而晚餐摄入的脂肪大约有一半会被储存。脂肪摄入时间越晚,越容易储存在腰腹部,这也是为什么模特下午6点后不再吃食物的原因。因为人体激素水平在晚间发生变化,令腰身脂肪更容易“诱捕”血液中的脂肪。

20:00 看一会电视

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久坐很可能导致腰椎、肥胖等疾病,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窝在电视机前的沙发土豆更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22:00-22:30 洗澡睡觉

22点就应该进入洗澡睡觉模式了,其中,睡前洗澡要注意水温要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洗完澡后可以躺在床上看一会杂志,喝上一杯牛奶,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这样等到睡觉时,体温刚好降到适宜睡眠的温度,睡意自然会来,就可以享受一个高质量的、舒适的睡眠了。

第三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及十条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安排生活,胜任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龋齿;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第四篇: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等。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二、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

①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③ 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④ 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⑤ 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三、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噪声 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 噪声对人的危害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1听力系统。噪声的有害作用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噪声作用初期,听阈可暂时性升高,听力下降,这是保护性反应;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内耳感音细胞遭损伤,引起噪声性耳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耳聋。

1.1.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易怒等。

1.1.3 其他系统。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其他系统的应激反应,如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1.2噪声危害防治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

1.2.1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

1.2.2 控制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①吸声。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

②消声。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

③隔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结果。

④隔振。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

1.2.3卫生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 30dB 左右。耳罩、帽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但使用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有待改进。

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2、振动 振动(又称振荡)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2.1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2.1.1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振动作用于人体后,在感觉上会引起不舒适,强烈的振动甚至不能忍受。振动可使作业能力下降,引起姿势平衡和空间定向的障碍,影响听力和手眼动作配合的准确度,影响注意力集中,容易疲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强烈的振动会造成组织器官位移、挤压而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冲撞性振动甚至会造成组织损伤。在长期振动的作用下,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脚腿痛、下肢疲劳及感觉异常。由于前庭和内脏受振动刺激后的反射作用,可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头昏、眩晕、呼吸浅表、脉搏和血压降低现象。乘晕症是晕车、晕船、晕机症的统称,是全身振动中的常见病。

2.2.2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手部肌肉萎缩,多见于鱼际肌和指伺肌。手握力和手捏合力下降。肌电图异常,呈现正锐波和纤颤波。可发生肌纤维颤动和疼痛。40Hz 以下的大振幅冲击性振动可引起骨和关节改变,主要发生在指骨、掌骨、腕骨和肘关节。可见骨质疏松、脱钙、囊样变、骨皮质增生;骨岛形成、骨关节变形及无菌性骨坏死等变化。

(4)听觉器官。振动过程往往同时有噪声产生,振动与噪声同时作用于人体,可加重对听力的损害。振动对听力损伤的特点是以 125~500Hz 的低频部分听力下降为主,其损伤发生在耳蜗顶部。

(5)免疫系统。对链锯工人和局部振动病患者的调查发现,血清中白蛋白含量 下降,α 2 球蛋白、γ 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认为振动可能是引起超免疫反应的一种因素。

(6)内分泌系统。目前有人观察到,振动病患者血清中缓激肽含量减少而苯甲酰精氨酸乙酯酶活性增高,这一变化对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和血流速度可发生不良影响。振动还可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甲状腺功能低下,尿中羟脯氨酸含量增高等。

2.3 振动对人体危害的防治措施

2.3.1 预防振动的危害应从工艺改革入手,在可能的条件下,以液压、焊接、粘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采用减振装置,设计自动或半自动式操纵装置,减少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工具把手设缓冲装置;改进压缩空气的出口方位;防止工人受冷风吹袭。振动作业工人应发放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的无指手套,以减振保暖。

2.3.2 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按接触振动的强度和频率,订立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制度,并对日接触振动时间给予一定限制。

2.3.3 就业前和工作后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也很重要。

3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传播,具有波的一般特征。电磁辐射的波谱很宽,按其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电离辐射包括 X 射线、γ射线。

3.1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3.1.1 急性效应。急性放射损伤平时非常少见,只在从事核工业和放射治疗时,由于偶然事故而发生,或在核武器袭击下发生。

3.1.2 慢性效应。慢性放射病是在较长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而引起的。全身长期接受超容许剂量的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照射病;局部接受超剂量的慢性照射可产生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生育力受损、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放射工作职业人群,以神经衰弱综合症为主,伴有造血系统或脏器功能改变,常见白细胞减少。

3.1.3 远期效应。辐射的远期随机效应表现为辐射可能致癌和可能造成遗传损伤。在受到照射的人群中,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受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可能使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受照者的后代中各种遗传疾病的发生率增高。

3.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的防治措施

3.2.1 外防护除控制放射源外,主要从时间、距离和屏蔽三个方面进行。时间防护是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则下,设法减少人员受照时间。

距离防护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在操作中切忌直接用手触摸放射源,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作业方式为好。

屏蔽是外防护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

3.2.2 内防护主要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三个环节。围封隔离是采用与外界隔离的原则,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放射源不可能完全不污染,应除污保洁,随时监测污染。采取通风过滤的方法,使污染保持在国家规定的限制以下。

3.2.3个人防护的总原则是,应禁止一切能使放射性核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饮水、进食、吸烟、用口吸取放射性药物等。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配用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工作服等。

4.高频电磁场(射频辐射或无线电波)高频电磁场也称射频辐射或无线电波,是指波长范围为 1mm ~ 3km 的电磁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4.1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1.1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失眠、多梦)、心悸、消瘦和脱发等。

4.1.2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症状:手足多汗、口干、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为其特点。

4.2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预防措施

4.2.1屏蔽辐射源用铝铜等金属板或网包围辐射源,以吸收和反射电磁场能量。尽可能屏蔽辐射源所有部分;屏蔽表面应是闭合的,并通过接地装置将吸收的能量变为感应电流引入地下,以防二次辐射。

4.2.2 远距离操作操作岗位和休息地点应尽可能远离辐射源。4.2.3 个人防护从事微波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具。

4.2.4 医疗预防措施进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重点检查眼晶体、血液系统和男性生殖功能。

5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①高温、热辐射作业。②高温、高湿作业。③夏季露天作业。5.1 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1.1 体温调节。机体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一方面,劳动过程使机体产热明显增加,劳动强度越大产热越多;另一方面,机体不能再通过辐射热和传导及对流的方式散热,反而受到环境辐射和对流热作用。当气温超过体温时,机体只能靠蒸发汗液散热。蒸发是一种有效的散热途径,一般可以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但如果受某些条件影响,如高气湿、低风速或着装等,身体获热和产热大于散热,人体排出的汗液不能完全蒸发,则变成汗液流下。流下的汗液能起到蒸发散热的作用,体内多余的热不能及时散失而使机体产生蓄热现象,人体不能继续保持热平衡,体温可升高到 40℃ 以上。这时会发生中暑及其他变化。

5.1.2水盐代谢。由于出汗引起体内水分和盐的大量丢失。出汗量可作为人体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环境温度越高,劳动强度越大,人体出汗就越多。汗液中的盐主要是氯化钠,正常人一般每天摄取食盐的总量为10 ~20g,高温作业每天仅随汗液排出的盐可高达 25g 以上。故大量出汗可引起水盐代谢障碍,而影响劳动能力,甚至造成严重缺水缺盐;并导致热痉挛。

5.1.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由于劳动和散热的需要,体内血液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工作肌和皮肤,心脏负担加重,心率明显加快。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液浓缩,粘度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负荷,长期影响可使心肌肥大。

5.1.4 消化系统。高温作业时,由于消化道血液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胃液、唾液减少,胃酸降低,淀粉酶活性下降。表现为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高温作业工人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往往高于一般工人,而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5.1.5 泌尿系统。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以汗的形式排出体外,同时由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提高了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因此经肾脏排出的水分明显减少,有时只相当于身体日排出水分的 10% ~ 15%。如果体内丢失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则尿液变得浓缩,加重了肾脏负担,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等,严重者表现为肾功能不全。

5.1.6 神经系统。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高,使肌肉活动减少,产热量减少,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保护性反应,但由此引起的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降低和反应速度减慢、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发生。

5.2 劳动保护措施

5.2.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

水隔热: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环水炉门,瀑布水幕等;

使用隔热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炉渣、草灰、泡沫砖等。在缺乏水源的工厂及中小型企业,以采取此方法为最佳。

采用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

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

安装空调设备。

5.2.2 加强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应采用结实、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 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

5.2.3 加强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

从预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温作业人员的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弧光辐射 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辐射源,其弧光组成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6.1弧光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1)焊接弧光的紫外线过度照射会引起眼睛患急性角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这是明弧焊直接操作和辅助工人的一种特殊职业性眼病。波长很短的紫外线,能损害结膜和角膜,有时甚至侵及虹膜和视网膜。

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组织的热作用。眼部受到强烈的红外线辐射,会立即感到强烈的灼伤和灼痛,长期接触可能造成红外线白内障,视力减退,严重时能导致失明。此外,还会造成视网膜灼伤。

眼睛被弧光的可见光照射后,眼睛疼痛,看不清东西,通常叫电焊“晃眼”,短时间内失去劳动能力。

(2)皮肤受弧光的强烈紫外线作用时,可引起皮炎、弥漫性红斑,有时出现小水泡、渗出液和浮肿,有烧灼感、发痒。

(3)此外,焊接电弧的紫外线辐射对纤维的破坏能力强,其中以棉织品为最甚。因光化学作用结果,可致棉布工作服氧化变质而破碎。

防护措施

(1)为保护眼睛不受弧光伤害,焊接时必须用镶有特制防护镜片的面罩。防护镜片有吸收式滤光镜片、反射式防护镜片和变色护目镜片等。滤光镜片根据颜色深浅分有几种牌号,应按照焊接电流的强度选用,见下表。

(2)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

(3)为保护焊接工作与其他生产人员免受弧光辐射伤害,可采用防护屏。

四、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所有不溶或难溶的粉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1.1 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粉尘导致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一类疾病。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等)吸入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纤维性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危害,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无进展,X线胸片阴影可逐渐消退。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吸入棉、亚麻、大麻等粉尘可引起棉尘症;吸入被霉菌、细菌或血清蛋白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吸入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呼吸系统肿瘤: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砷等粉尘均可致肺部肿瘤。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1.2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粘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粘液腺分泌增加,阻留更多粉尘,久之酿成肥大性病变,然后由于粘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终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体表长期接触粉尘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3.中毒作用 吸入铅、砷、锰等粉尘可在呼吸道粘膜很快溶解吸收,导致中毒。对于生产性粉尘有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粉尘危害非常普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尤其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大约近上亿劳动者接触粉尘危害。我国情况并不乐观,尘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采取强有力和效果明显的措施。

法律措施

2.1立法和执法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的法令和条例。

2.2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1979年卫生部颁发的《工业企业卫生标准》TJ36-79中对9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作了规定,1983年-1996年又增加了40项粉尘卫生标准,总共达49项。2002年4月8日卫生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的粉尘标准为47项,包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两项指标,其中13项又分为总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石棉又分为总尘和纤维浓度。

2.3 技术措施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最根本的措施。

2.3.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

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溢;用含石英低、危害较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

2.3.2湿式作业

为一种相对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在考虑湿式作业时,需考虑喷雾水滴大小与捕捉尘粒能力间的关系,提高效率,节约用水,并注意水的再利用,避免污染水源。

2.3.3密闭抽风除尘

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如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抽出的含尘空气在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出大气。

2.4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可佩戴防尘护具作为辅助防护措施。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低的环境可佩戴防尘口罩。

五、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石油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汽油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直接摄入各种石油制品可发生多种中毒症状,受到影响的器官有:肺、胃、肠、肾、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衰弱、嗜眠、眩晕、痉挛、昏迷。若一时吸入大量的汽油蒸气,立即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障碍,引起特殊震颤,皮肤变青,脉搏混乱等症状,特别严重时,反射停止,膀胱和直肠麻痹,最后心脏衰竭而死。吸入的汽油蒸气主要靠肺进行排泄,因此呼气中带有特殊的汽油味。汽油蒸气的气味人们是可以习惯的,但造成慢性中毒后,会有沉重感,头、手、足、四肢和关节刺激性疼痛、腹泻,继之神经炎、贫血、咳嗽等,也会有严重的视觉障碍。汽油中添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也有神经毒害作用,有引起肺水肿、肺癌之类的危险。

1.2 柴油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柴油对皮肤、粘膜的刺激强烈,毒性近似于汽油。通过石油蒸馏获得的不纯的矿物油,对人体能造成长期疼痛的皮肤炎,特别是除对日光敏感,受光线刺激剧烈疼痛外,有时会导致皮肤癌。重质油中毒初期是兴奋、头疼、视听错觉等,不久便产生习惯性,有时抑郁、疲劳、耳鸣并导致肠胃障碍,知觉丧失、记忆力减退、脉搏和呼吸延滞、胸膜炎、肺水肿等。慢性中毒易造成血液异常。

1.2苯及苯系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从人体健康的角度分析,挥发性芳烃--苯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是极少数能致癌的烃类之一,在石油中它的含量从0.1%(原油)到16%(某些炼制产品)不等。苯的急性中毒是从呼吸道吸入产生,低至44毫克/千克的浓度慢性接触,即可导致白血病并破坏免疫系统。现已发现,油船工作人员长期与石油蒸气接触,其骨髓细胞易发生染色体畸变。因此,苯的最高接触浓度定为10毫克/千克。

不论是原油还是炼制产品中的可能致癌物都与多环芳烃有关。原油中多环芳烃含量为0.2%一7.4%,其中致癌的多环芳烃含量比其他多环芳烃的含量小得多,但用过的废石油产品中的多环芳烃有所增加,苯并花可增加200倍。目前认为,由于石油污染使人类自海洋环境中摄入致癌成分(如食用海产品)而诱发癌症的可能性较小。已知某些海洋生物可以从环境中快速地积累多环芳烃,且长期储存于体内而不排出。例如,软体动物只有很低的或根本没有降解多环芳烃酶的活性。已发现,在贻贝组织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与人为的石油烃类输入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海产品中的多环芳烃并非人类可能致癌的惟一来源,在许多食品如烤肉、熏制食品等中都含有这类致癌物质。由于个人生活习惯不同,每人接触致癌多环芳烃的量有很大波动,人类从海产品中摄入致癌多环芳烃的量并不是特别高。石油污染防护措施

2.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2.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2.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2.5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在矿山、冶炼厂以及与锰化合物的生产、使用等有关的单位及个人, 锰中毒应引起重视。

2.1 锰的急性毒性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不一, 锰蒸气的毒性大于锰尘, 而锰尘又以自然来源的新鲜粉尘毒性较大, 锰合金粉尘的毒性按以下次序递减: 锰, 二氧化锰, 矽锰。化合物中锰的价态越低, 毒性越大。锰蒸气在空气中氧化成为灰黑色的一氧化锰及棕红色的二氧化锰烟雾, 大量吸入可致急性中毒;误服高锰酸钾也可发生急性中毒。

2.2 锰的慢性毒性

2.2.1 锰的神经毒性 锰中毒所影响的器官主要是脑, 锰可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部, 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长期接触较低水平的锰尘, 对神经系统可引起长期毒作用, 出现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四肢僵直, 动作笨拙, 表情举止异常, 体征检查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 闭目难立症等。高锰可能与癫痫有关, 还可影响智力等。

2.2.2 锰中毒在神经精神方面, 早期以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 继而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 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症。

4.2.3 锰的生殖毒性 锰的生殖毒性,女工月经的经量增加、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白带增加发病率高于对照组, 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均增多。锰中毒男工精液外观呈均匀灰白色,平均液化时间延长。

2.2.4 锰的肺脏毒性 锰也是一种肺毒物。在接触氧化锰粉尘的工人中, 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增高。

2.2.5 锰的肝脏毒性 肝对锰的分布与排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且锰主要经胆汁排泄。

2.2.6 锰的心血管毒性 锰有心血管毒性, 可引起动物心肌的兴奋与收缩分离,以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而且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阻滞, 引起低血压。

2.3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严加密闭,提供局部排风设施和全面通风设施。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穿防透气型防毒工作服,戴防化学手套和安全防护眼镜。提供淋浴设施。属于粉尘。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及时换洗工作服。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

3酸碱性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3.1酸性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3.1.1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1.2 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 3.1.3 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3.1.4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3.2安全措施

3.2.1密闭包装,并贮于干燥通风处。

3.2.2与食用化学品、碱类、还原剂、易(可)燃物分储。3.2.3注意个体防护,严禁身体直接接触。3.2.4皮肤(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3.3碱性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3.3.1具有刺激和腐蚀性。

3.3.2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3.3.3皮肤和眼与碱性物质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3.4防护措施

3.4.1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3.4.2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4.3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3.4.4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3.4.5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4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

1、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3-4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代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10倍。

3、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2、防治措施

2.1个人防护

首先,应加强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的教育。

2常规处理SO2 方法 在注意工人个人防护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SO2 烟气。

预防措施主要有:生产和使用场所应加强通风排毒,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浓度。

有明显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者,禁止从事与二氧化硫有关的作业。臭氧对人类的危害

低浓度的臭氧可消毒。一般森林地区臭氧浓度即可达到0.1ppm)但超标的臭氧则是个无形杀手!

它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 和肺气肿;

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

而复印机墨粉发热产生的臭氧及有机废气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臭氧和有机废气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有效地防止臭氧污染的方法:

1、对外排的废气推荐采用水帘柜+生物滤塔处理工艺

水帘柜以去除漆雾污染为主,生物滤塔以去除有机溶剂污染为主。如果没有条件设置水帘柜,生物滤塔则是必要的,可同时兼顾去除漆雾和有机溶剂。有机废气的生物处理工艺适宜于小风量、低浓度、间歇使用场合,投资少,运行成本低,适用于汽修厂、4S店、钣金厂等场合的有机废气处理。

2、密闭设计,强化通风

对喷漆房尽量采用密闭设计,并采用强制排风,降低室内有机溶剂浓度,防止有机溶剂的无组织漫延和排放。通风量的设计应满足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要求。

一氧化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度意识障碍等;中度中毒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重度中毒意识障碍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如CO浓度极高时,可使人迅速昏迷,甚至“电击样”死亡。

2.其他损害

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之外,急性CO中毒尚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周围神经病变(多为单神经损害),皮肤水疱或红肿,身体挤压综合征(包括筋膜间隙综合征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极少部分患者可合并脑梗死或心肌梗死。

3.迟发脑病

部分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苏醒后,经2~60d的“假逾期”,又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称为迟发性脑病。精神及意识障碍表现为智能减退、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或去大脑皮层状态;锥体外系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增高、主动运动减少等帕金森氏综合征表现;锥体系损害表现为偏瘫、小便失禁、病理征阳性;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则表现为失语、失明、失写及继发性癫痫发作等。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

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主要损害靶器官为呼吸系统。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1.急性轻度中毒 一般在吸入氮氧化物几小时至72h潜伏期后,出现胸闷、咳嗽、咳痰等,伴有轻度头痛、头晕、无力、心悸、恶心、发热等症状;眼结膜及鼻咽部轻度充血及肺部有散在的干啰音。胸部X线片可见肺纹理增强,或肺纹理边缘模糊。血气分析: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可低于预计值1.33~2.66kPa(l0~2OmmHg)。

2.急性中度中毒 有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咳嗽加剧,咳痰或咳血丝痰,常伴有头晕、头痛、无力、心悸、恶心等症状,并有轻度紫绀。两肺有干啰音或散在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胸部X线片可见肺野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呈网状阴影;或有局部或散在的点片状阴影,或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血气分析:在吸低浓度氧(小于50%)时,才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kPa(6OmmHg)。

3.急性重度中毒 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为重度中毒。

(1)肺水肿:呼吸窘迫,咳嗽加剧,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明显紫绀。两肺可闻干湿啰音。胸部X片可见两肺满布密度较低、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呈大小不等的云絮状阴影,有的相互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可伴有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血气分析:在吸入高浓度氧(大于50%)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小于8kPa(60mmHg)。

(2)昏迷或窒息。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在吸入氮氧化物气体,无明显急性中毒症状或在肺水肿恢复阶段后2周左右,突然发生咳嗽、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紫绀。两肺可闻干湿啰音或细湿啰音。胸部X片可见两肺满布粟粒状阴影。

长期接触低浓度(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的氮氧化物,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预防

1.改革工艺过程,尽量密闭化生产,加强通风排毒设备,便车间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2.定期检修设备,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如根据需要戴好送风式防毒面具等。

4.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心病及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不宜从事本作业。

第五篇: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影响一览表

职 业 健 康 安 全 因 素 影 响 一 览 表

项目/部门:清华大学大石桥学生公寓A08-A13工程编号:001

编制:审批: 日期:日期:

职 业 健 康 安 全 因 素 影 响 一 览 表

项目/部门:清华大学大石桥学生公寓A08-A13工程编号:002

编制:审批: 日期:日期:

职 业 健 康 安 全 因 素 影 响 一 览 表

项目/部门:清华大学大石桥学生公寓A08-A13工程编号:003

编制:审批: 日期:日期:

下载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卫生组织对 “健康”的定义和特点有哪些?影响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与健康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与健康论文(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环境创造了......

    影响体育健康教学策略设计的因素

    谈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设计的因素 摘要: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开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与其学习的初始状态有密切......

    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因素

    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因素 摘 要: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 针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对主要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进行......

    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结果的因素

    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结果的因素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危险因索、预防疾......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也渗透到了校园。在消费群体中,年轻人是其主力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

    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统计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五篇范例)

    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统计分析 一、 关于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我对我院大学生进行一项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使用的是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该量表共4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教案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教案 一.导入 师:众所周知,健康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有人曾把健康比作“1”,事业、地位、家庭等就是它后面的“0”,只有把这个“1”写好了,后面的零才能体现其......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大庙中心小学孙莉莉2013-06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已成为扩展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对于青少年及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