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4:4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共)》。

第一篇: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共)

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

2010年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税收执法监督,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确保实现今年税收工作目标,按照省局《关于开展2010年税收执法督察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2010年全市税收执法督查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税收执法督察的主要内容为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的减、免、缓税等政策执行情况、企业所得税管理情况、普通发票管理情况、税务稽查案件管理情况、重点行业管理情况、欠税管理情况、个人所得税管理情况及有关部门检查结论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督导检查。(详细内容见《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2010年税收执法督察工作的通知》)

二、具体时间安排:一是自查阶段为6月23日至7月15日,各县(市)区局等基层单位普遍进行自查,自查面100%;二是检查阶段为2010年7月15日至7月30日,市局组成执法督察组对各县(市)区局自查情况和执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三、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执法督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1认真开展自查,明确职责,把自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时完成自查任务。

四、各单位要根据本局实际情况制定税收执法督察自查计划和实施方案。自查后按照要求形成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措施,及时整改。

五、各单位2010年7月15日前将自查总结上报市局。自查总结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情况、检查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处理情况、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和报表。报送路径:市局FTP//督察内审科/执法检查。

附件:1.2010年税收执法检查数据统计表

2.2010年税收执法检查违规文件情况表

3.2010年税收执法督察部分重点内容统计表

4.2010年重点行业管理检查情况表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广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裁量权规范管理办法

广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裁量权规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规范全市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裁量权的行使,防止税收执法裁量权滥用,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广州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广州市地方税务局系统各级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的税收执法裁量权,是指地税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四条【裁量原则】地税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符合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合法、合理原则。

第五条【规范管理手段】地税机关采取建立规则、完善程序、制定基准、发布案例指引和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对税收执法裁量权的行使实行综合管理规范。

第六条【程序】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回避、公开、告知、听证、证据、期限、说明理由等程序制度。

第七条【案例指导】市局不定期组织典型案例发布,选择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发布,指导所属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

典型案例发布应当遵守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职责分工】市局政策法规工作部门负责牵头税收执法裁量权规范行使工作,受理重大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案件的报备,会同相关处室对报备的案件进行审核,发布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典型案例。市局业务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对行政处罚、减免税、税收核定等裁量事项的裁量基准逐步予以细化、量化,并向社会公布。市局信息部门负责税收执法裁量权实施的信息化保障工作。

局属各单位参照市局做法明确本单位税收执法裁量权实施的内部职责分工。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九条【规范性文件制定要求】地税机关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表述准确,避免产生歧义,对税收执法权的行使条件、种类、幅度等要素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以减少税收执法裁量权空间。

第十条【权利保障与公开】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时,应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执法依据、理由和结果应当依法公开。

第十一条【告知义务】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时应当严格履行法定的告知义务。

行使执法裁量权作出决定前应依法告知行政相对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请回避、申请听证的权利。

行使执法裁量权的决定文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应当回避情形】税务人员在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时,应当向行政相对人表明身份,与行政相对人存在以下关系的,应当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四)近姻亲关系。

第十三条【酌情回避情形】存在以下可能影响公正裁量的利害关系的,由部门负责人决定裁量权行使人员是否回避:

(一)裁量权行使人员与行政相对人有第十二条列举之外的其他亲属关系的;

(二)裁量权行使人员与行政相对人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行政相对人投诉裁量权行使人员的;

(四)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裁量的情况的。

第十四条【回避程序】行政相对人依法申请回避的,应当在行政处理决定作出前提出,并说明理由,地税机关应在3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公平裁量原则】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在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况下,给予基本相同的处理。

第十六条【遵循先例原则】局属单位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除法律依据和客观情况变化外,对税务事项的处理应当遵从先例,并参照市局发布的典型案例。

第十七条【证据审核认定】地税机关做出税收执法裁量权决定应当以证据证明的事实为根据。

执法人员应当运用逻辑推理和税务工作经验,对涉及裁量事项的相关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准确认定事实。

执法人员应对证据资料的形式和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合法性审核。

执法人员应对行政相对人提供证据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尽职审核。

第十八条【陈述申辩权保障】地税机关应充分听取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成立的,地税机关应当予以采纳。

第十九条 【听证制度】地税机关作出税收执法裁量决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听证的,应当依法开展听证。

地税机关作出重大执法裁量决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必须听证的,地税机关可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听证。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必须遵守《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其他听证可以参照该办法的程序性规定。

第二十条【集体审议制度】以下重大、疑难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应实行集体审议制度:

(一)减免税审批、稽查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实行集体审议的裁量事项;

(二)认定事实、证据、定性或适用法律、政策依据争议较大的裁量事项;

(三)拟作出的裁量决定在幅度、比率、比例、金额等与同类普通案件差异较大的裁量事项;

(四)其他需要实行集体审议的裁量事项。

第二十一条【裁量因素】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行政相对人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情况;

(二)行政相对人配合地税机关开展调查、处理的情况;

(三)其他普通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所涉裁量权方面的一般状况;

(四)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根本目的;

(五)社会公众对所涉裁量权的认知情况。

第二十二条【非相关因素排除】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时,应当排除以下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一)与法定裁量条件、内容无关的行政相对人的身份、地位等因素;

(二)地税机关、税务人员与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关系;

(三)无关案外人的干预;

(四)其他非相关因素。第二十三条【有利于相对人原则】税收规范性文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理解释的,行使裁量权时应选择最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解释。

第二十四条【最小损害原则】地税机关做出行政行为,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选择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不得与所保护的法定利益显失均衡。

第二十五条【说明理由制度】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实行说明理由制度。

处理决定书、处罚决定书、批复等裁量权文书应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裁量因素等作出说明,阐明裁量理由。

第二十六条【遵守特别规定的要求】除遵守本章的一般规定外,地税机关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还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章关于核定征收、纳税评估、发票管理、减免税审批、行政处罚、税务检查的特别规定。

第三章保障监督

第二十七条【监督途径】地税机关应通过税收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等工作加强对税收裁量权行使的检查监督。

地税机关可采取专项、专案督察的方式对特定裁量事项或裁量权行使案件进行检查监督。

第二十八条【报备制度】重大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实行报备制度。局属单位应向市局政策法规处报备裁量权行使重大案件。由市局政策法规处会商有关处室,对裁量权行使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第二十九条【报备范围】以下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应当在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报备:

(一)各区(市)地方税务局对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或对企业或其他组织处以20万元以上罚款的;

(二)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备案类减免税实际或预计减免金额3000万元以上的。

稽查案件的报备范围按照《广州市地方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及备案操作流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报备流程】局属单位拟做出涉及重大裁量权行使决定的,应填写《重大税收执法裁量权案件提请报备书》,连同报备资料一并报送市局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于3日内对报备案件进行初步审核,认为拟作出的决定合法、合理的,通知报备单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认为存在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的,应于3日内先行通知报备单位暂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然后会同相关处室共同会商审核,必要时召开市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会议集体审议,于15日内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报备单位。因案情复杂需延长审核时间的,经报主管局领导批准,可延长15天。

第三十一条【报备资料】报备案件应当报送以下资料:

(一)重大税收执法裁量权案件提请报备书;

(二)做出税收执法裁量权的决定文书;

(三)案件的有关证据、资料;

(四)当事人陈述、申辩资料;

(五)局属单位认为需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二条【责任追究】执法人员在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中有执法过错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广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度(试行)》的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执法人员在税收执法裁量权行使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行政相对人追责】地税机关在行使税收执法裁量权、开展检查监督时发现行政相对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授权】四区两市地方税务局可制定在本局实施的税收执法裁量权规范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解释权】本办法由广州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生效日期】本办法自2011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实施办法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讨论稿)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推进依法治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收执法督察规则》和《全省地税系统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地税局对全省各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以下统称重点管理单位)实行的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管理,是指上级地税机关对存在税收执法突出问题的下级执法单位,除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又对其采取其他综合管理措施,督促其限期改正税收违法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活动。

第四条 重点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客观公正、动态管理、促进工作的原则。

第五条 省地税局实行重点管理的主要事实依据包括:

(一)省地税局各类执法督察核实的税收违法行为;

(二)上级机关以及监察、财政、审计等机关确认的税收违法行为。

第六条 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其实行重点管理:

(一)违反规定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改变税种入库级次、转引税款、提前入库税款、违法延期征收税款、违规减免税、摊派税款等违规情节严重的;

(二)单税种违反规定入库税款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其他严重违反税法情况。

第七条各级地税部门要全面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税收执法督察以及核实省地税局推送的税收执法疑点信息工作,发现税收违法问题及时按规定整改。在有关机关查实税收违法问题前已经整改的部分不列入第六条第(一)、(二)项规定的违规范围。

第八条 省地税局有关部门应在执法督察结果确定、以及接到上级机关和监察、财政、审计等转来的地税部门税收违法情况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抄送督察内审部门。督察内审部门要及时会同收入规划核算等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审核,依照本办法规定,提出实行重点管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批准实行重点管理的,省地税局向拟重点管理单位下达申辩通知书,申辩期限为15个工作日。拟重点管理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省地税局提交申辩材料。

第九条 省地税局接到重点管理单位提交的申辩材料后,督察内审部门要及时会同办公室、政策法规、税收管理、征管科技、税源管理、收入规划核算等部门审核申辩事由和相关材料,拟定是否实行重点管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实行重点管理的,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实行重点管理的,省地税局向重点管理单位下达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

第十条 重点管理期限从作出实行重点管理决定之日起计算,为期一年。

第十一条 省地税局对重点管理单位,除按照《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和《山东省地方税务局收入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应作出如下处理:

(一)纳入重点执法督察范围;

(二)重点管理所在内单位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税务系统各类先进,直接责任人员、单位分管领导不得评为执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各类先进。

市地税局同一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被纳入重点管理的,取消该市地税局当年全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资格。

第十二条 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虽未达到实行省级重点管理标准的,省地税局将有关情况转交其所在市地税局处理。

第十三条 重点管理单位应于被纳入重点管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上报省地税局。省地税局应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审查整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重点管理单位据此修改整改方案并认真执行。

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重点管理单位应向省地税局报告一次整改情况,同时抄报所在市地税局。不按时报告的,不接受退出重点管理申请。

所在市地税局应于重点管理单位被纳入重点管理之日起30日内向省地税局写出书面检查。

第十四条 省、市地税局要加强对重点管理单位的工作指导,重点管理期内应派出工作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共同协调、帮助解决问题,提高整改质量,加快整改进度;对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制度层面的解决措施,促进地税工作安全运行、科学发展。

第十五条 重点管理单位经过一年的整改,认为实行重点管理所依据的税收违法行为已经按规定整改完毕,并且在重点管理期限内没有发生新的税收违法行为,可向省地税局提出申请。

第十六条 省地税局接到退出重点管理申请后,督察内审部门要组织力量实地核实,提出是否退出重点管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准予退出的,省地税局下达解除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解除日期自重点管理期满次日起计算;决定继续实行重点管理的,省地税局下达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重点管理期为一年,自前次重点管理期满次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解除税收执法重点管理通知书同时抄送各市地税局、省地税局机关各单位。

第十八条 县(市、区)地税局、市地税局所属执法单位连续两年被纳入重点管理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所在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人应于所属单位第二次被纳入重点管理之日起30日内向省地税局写出书面检查。

第十九条 督察内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管理相关工作,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负责提供有关收入数据,有关部门负责取消相关评先资格以及督促整改方面的工作,纪检监察、人事部门负责诫勉谈话方面的工作。第二十条 各市地税局也应当对所属县以下地税执法单位实行市级税收执法重点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市地税局制定。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0一三年十月一日起实行。

第四篇: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落实税收管理员的管户责任,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地税系统征管责任区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管理员是指基层地税机关负有直接管户责任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设臵税收管理员,落实管户责任制应遵循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户与管事相结合原则;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原则;片区管理与能级管理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税收管理员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一)能够掌握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能够掌握相关的会计核算业务和财务管理知识;

(三)熟悉各项工作规程、手续制度和岗位职责;

(四)具有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一定能力和经验;

(五)具有一定的查账技能;

(六)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全面掌握管辖范围内纳税人的户源结构、税源分布、纳税申报、生产经营以及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信用等级等基本情况。

第六条调查核实纳税人开业、变更登记认定事项的真实性,并依法核定纳税人适用税种、税目、申报方式、使用发票种类等事项。

第七条依法对注销户进行清理检查,重点监控纳税人关、停、并、转、歇业、复业等情况,清理辖区内漏征漏管户。

第八条对未按期申报和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实施催报催缴。

第九条依法对外地到本地从事经营活动的纳税人进行登记查验、发票缴销和税款清理等工作。

第十条对纳税人使用发票和税控装臵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并负责与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分析。

第十一条依法提请并实施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措施。

第十二条对纳税人申请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税、税前扣除等事项以及欠缴税款、税款核定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形成调查核实报告。

第十三条依法对纳税人当期纳税申报情况、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委托代征税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定期了解和掌握重点税源纳税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税源分析和预测,并形成税源调查报告。

第十五条根据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或疑点,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约谈或调查核实工作。

第十六条对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或处理建议;对日常管理中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提出评估建议;涉嫌偷税的,提出稽查建议。

第十七条负责对所辖纳税业户的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服务工作。

第十八条按照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采集录入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工作要求

第二十条税收管理员要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并接受行政执法和行政监察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主管地税机关应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权、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和考核程序及方法,促其认真开展工作,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二条主管地税机关在落实管户责任时,应指定至少两名税收管理人员负责,同时确定主管责任人和协管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实现工作互补。

第二十三条主管地税机关需要实地调查核实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申报纳税情况以及其他各类申请事项时,应由两名以上税收管理员按照法定程序执行。实地调查核实结果均要形成书面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归档。

第二十四条需要税收管理员送达纳税人的税务文书,应填制《税务文书送达回证》,按文书送达程序办理。

第二十五条税收管理员要树立依法服务意识,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六条主管地税机关要规范税收管理员对所管纳税人的日常管理行为,统筹安排税收管理员到户进行的调查核实、宣传送达等各类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十七条税收管理员发现所管辖纳税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提出管理或行政执法建议,并按授权和程序,依法组织实施:

未按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未按规定设臵、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

未按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未按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或未凭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的; 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

未按规定开具、取得、使用、保管发票的;

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臵,或者损毁、擅自改动税控装臵的;

催缴期满仍不缴纳税款的;

欠税纳税人处分资产,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

企业申报不实或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不合理的;

企业改组、改制、破产及跨区经营的;

不符合税收减免缓、死欠核销和税前扣除条件的;

其他需提出管理或执法建议的情况。

第二十八条税收管理员发现所管辖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按程序提出稽查选案建议:

有涉嫌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

纳税人对地税机关评估分析的问题或疑点无正当理由和证据进行解释和说明,又不愿自查纠正的,或纳税人拒绝约谈核实的。

第二十九条税收管理员在实施日常检查时,如遇到稽查局查处举报、交办、转办等案件的情况,应立即终止检查,同时将纳税人的有关资料移交给稽查局。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各级地税机关应本着“公开公正、注重绩效、便于操作、奖惩兑现”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监督考评机制,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行为监督和绩效考评。

第三十一条为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各级地税机关应对税收管理员的各项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并按照各项管理要求和标准进行量化,制定具体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建立岗责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日常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

第三十二条税收管理员的设臵应综合考虑本单位的税源结构、户源数量、地域分布和业户大小,以及税务人员的数量、素质等因素,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合理配臵资源。

第三十三条按照能级管理的要求,科学测试和评定税收管理员的业务能级,按照管户区域、管户类型、管户业务素质要求,合理划分岗位级别,按能定岗,以岗定责,建立和强化激励机制。

第三十四条各级地税机关要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内部执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廉政监督,对税收管理员因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税收流失或重大税务违法案件发生的,或存在违规、违纪等不廉洁行为的,必须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五条税收管理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具体轮换规定和任期时间由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每届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三十六条各级地税机关应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各市地税局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征管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二00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盐城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评议考核操作办法

盐城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评议考核操作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努力推进税收执法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实现依法治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意见》、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简称《办法》)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条 税收执法评议考核是通过内部考核、内外部评议地税执法单位及其所属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以执法质量作为奖惩依据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是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税收执法评议考核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公开、简便有效、奖惩结合、合理量化、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二章 评议考核机构和内容

第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的税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税收执法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成员由法规、税政、征管、计财、稽查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规部门,具体负责本级评议考核工作。

第五条 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对本局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考核;

(二)对下级地税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指导;

(三)对执法中的过错案件,提出撤销、变更、维持等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

(四)对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执法过错行为的处理意见进行审议。

第六条 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一)制定评议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完成上级地税机关评议考核机构布置的任务及整改督查工作;

(三)向上级地税机关报告评议考核工作情况;

(四)对被评议考核的部门和个人下达评议考核结论;

(五)负责外部执法监督评议员的聘请管理工作;

(六)负责本级和下级评议考核对象的执法形象、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绩效、执法过错、执法公正性等的鉴别评定工作;

(七)负责听取被追究人员的陈述、申辩意见,接受被追究人员的材料;

(八)收集汇总、评议考核资料及在规定期限内立卷归档工作。

第七条 执法考核是各级地税机关以《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盐城市地方税务局执法责任制操作规程》的执法职责、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责任的内容为标准,以及层层签定的《税务执法责任书》确定的岗位职责为范围,对所属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绩效进行的检查核对。

执法评议是指各级地税机关组织纳税人、社会各界及税务执法人员之间的互相测评,对税收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执法服务、执法水平、执法效率的评定监督。

各级地税机关根据权责相当、实事求是、简便易行的原则,制定评议考核实施方案。

第八条 评议要客观、公正、公开,考核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考核指标要量化,反映执法行为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 税收执法评议程序和方式

第九条 执法评议前必须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执法程序、执法标准、执法职责、责任人等有关内容向纳税人、社会各界以及地税机关全体人员进行公示。

第十条 税收执法评议包括外部评议和内部评议,外部评议对象主要是执法服务质量,执法效率水平,执法的公正性、准确性、透明性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可采取下列形式:

1、设立执法评议意见箱;

2、开设执法评议热线(12366纳税人咨询热线);

3、聘请税收执法监督评议员;

4、召开外部人员执法评议会;

5、向纳税人发放执法评议卡;

6、其他形式。

进行外部执法评议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同时进行,向纳税人发放《税收行政执法评议卡》时,需简洁明了,可采取问卷调查式、测评式、互评式等方式进行。

《税收行政执法评议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发放、整理、回收,发放比例为所辖纳税人的5%。

第十一条 内部执法评议主要评定执法评议对象的执法原则性、执法能力水平、执法质量、执法过错、执法业绩等方面的表现。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召开执法人员测评会;

2、按期举行领导评定会;

3、执法人员税收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素质测试;

4、组织有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

5、其他。

第十二条 各级地税执法单位按照评议考核办法进行评议,评议考核实施方案可根据各地的情况自行确定,报上级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执法评议可按照下列五项内容进行:

(一)组织领导及执法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

(二)建章立制及实施情况;

(三)队伍管理及任务完成情况;

(四)征管质量及稽查办案质量情况;

(五)基础管理工作情况。

各基层执法单位执法评议每月(季)进行一次,可结合ISO月(季)度考核一并进行。

月(季)评又叫自评,首先由各执法人员对照岗位及职责自我测评,然后由各基层单位的业务部门负责人评议,最后由负责人打分。对自评中出现的执法问题,情节轻微的予以警告,不扣分,但必须在《执法评议登记台帐》上逐项反映;对自评中出现的严重的执法问题,应填写《执法过错线索传递单》交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核实。

评议结束后,必须将评议结果上报上一级地税机关。上级地税机关对下级地税机关进行执法评议时,发现下级地税机关出现的执法过错应警告未警告、应登记未登记等现象的,除扣分外并按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组织对所属执法单位执法评议每年不少于两次,市直各分局、稽查局组织的对所属执法部门的执法评议每年不少于四次,市局组织的对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的执法评议每年不少于一次,市局对所属分局、稽查局的执法评议每年不少于两次。

第十四条 对执法评议中出现的问题,由执法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核实后,制作《税收执法评议结论》向领导小组汇报后,经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签批,送达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对执法过错的,应当要求限期纠正。

第十五条 执法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评议意见箱、评议热线、执法评议卡和监督评议员等评议考核资料整理归类,并将结果纳入各单位各责任人评议考核档案中。

第四章 税收执法考核的程序和方式

第十六条 各级地税执法单位在进行税收执法考核检查时,必须拟定执法考核检查计划,报本级评议考核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批准和上级评议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按计划实施。

第十七条 税收执法考核工作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

第十八条 实施执法考核前,应根据执法考核的范围、对象、项目确定工作要求,得分原则、扣分标准,要明确考核检查的时限、重点、方法;要调阅各级地税执法单位《执法评议登记台帐》、《执法评议结论》和日常执法考核台帐及执法责任记分卡及执法投诉记录。

第十九条 税收执法考核的形式有①日常考核②专项考核③重点考核④全面考核。

第二十条 日常执法考核是各级地税执法单位以本单位执法人员为考核对象,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执法人员执法评议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进行的考核,每月(季)进行一次。各执法人员于月(季)底前对当月(季)所从事的执法工作根据省局《税收执法责任制》和市局《操作规程》的职责、权限、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填写《税收执法考核自查表》,对自查的问题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的可不予扣分,不追究。各单位在个人自查的基础上对本单位全体执法人员组织考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按规定扣分并将考核结果如实登记《税收执法考核登记台帐》于次月(季)5日内汇总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实施责任追究。

日常执法考核可与执法评议一并进行。

专项执法考核,由各县(市)区地税局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及本级的工作需要对某一方面、某一行为进行的特定内容专项执法考核检查活动。

重点执法考核,由市局和各县(市)区地税局根据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及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的执法考核检查活动。

全面执法考核,又叫综合执法考核,是各级地税机关根据“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本辖区所有执法岗位、执法人员进行的全面检查考核,考核的结果可直接用于综合目标考核的分值中。

第二十一条

对实施考核前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组织有关人员并于检查前三日内向被查单位和责任人发出《税收执法过错行为调查通知书》,被查单位应准备好相关资料配合检查。检查中检查人员应认真使用《执法过错事项调查记录底稿》和证据材料清单,并经被调查人员签字确认。

对纳入“盐城地税执法责任制管理监控系统”管理的税收执法行为,按规定要求由计算机自动统一下达考核指令,考核系统一次性生成全部考核指标的考核结果。

对未纳入“盐城地税执法责任制管理监控系统”管理的税收执法行为,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工考核。

第二十二条 执法考核检查实施前,由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抽调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个检查组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在考核程序中考核检查人员可以依据总局《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和省局《税收执法检查实施办法》。在考核的内容中以《税收执法责任制》及《操作规程》为标准,采取抽样检查、计算机检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对经检查没有问题的,由检查人员制作《执法过错行为调查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税收考核检查结论》。对经检查发现有执法方面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税收执法过错事项告知书》,下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五日内可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陈述,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进行陈述,领导小组或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陈述材料一个月内作出书面答复,对存在执法过错但依照有关规定可以免除追究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下发《执法过错免予处理告知书》。责任人的执法过错涉及到违法违纪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制作《过错行为处理意见书》和《调查处理移送通知书》及相关证据资料一并移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对行政执法中存在执法过错,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对责任单位下发《税收行政执法纠正通知书》,对直接责任人下发《税收执法过错事项责任处理决定书》。

第二十四条 考核对象应按照《税收行政执法纠正通知书》或《执法考核检查结论》的要求,对有关执法问题进行整改,并在15日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收到《整改结果反馈单》后,及时登记《整改情况复查记录》。

第二十五条 对考核检查的结果,经领导小组负责人签批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考核情况在盐城地税网站上公布。

第五章 执法评议考核处理

第二十六条 评议考核结果与奖金按季挂钩,考核设基本分100分,季度奖金由各县(市)区局自行确定,报市局备案。

内、外部评议结果占考核基本分的10%—30%(各县(市)区局自行确定)。

考核检查的结果占考核基本分的70%—90%,考核分值按责任大小设定权重:岗责规范中明确扣分分值为5分的一级考核内容设定为10%,扣10分的二级考核内容设定为20%,扣15分的三级考核内容设定为30%,扣20分的四级考核内容设定为40%。

被考核单位或个人的考核得分=评议得分+考核检查得分 评议得分=外部评议得分+内部测评得分

考核检查得分=(一级考核内容考核质量得分比例×10%+二级考核内容考核质量得分比例×20%+三级考核内容考核质量得分比例×30%+四级考核内容考核质量得分比例×40%)×(70%—90%)×100

某级考核内容的考核质量得分比例=(1-扣分总数/基础总分)×100%

基础总分为某单位或个人所占岗位的各权力点(即考核点)与在此权力点上应发生执行的次数之积的总和。

某级扣分总数为某单位或个人所占岗位各权力点上发生过错次数的总和。

第二十七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局长办公会决定于两个工作日内在“盐城地税执法责任制管理监控系统”中分别进行“过错责任无效、调整责任人、追加责任人以及输入扣分”等操作。

第六章 评议考核结果使用

第二十八条 税收执法评议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的组成部分。各级地税机关应根据执法过错责任记录,按季对执法人员执法考核扣分情况进行公示,并结合评议结果,在季末或年终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经济惩戒和行政处理。

第二十九条 税收执法人员的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比和当年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对单位的考核以本单位全部人员平均得分计,考核得分分为四个等级,得90分以上的为优秀,得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为良好,得60分以上不满70分的为合格,得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对执法人员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考核质量分为三个等级:得90分以上的为优秀,得75分以上不满90分的为良好,得60分以上不满75分的为中,考核不满60分的为差。对个人执法考核为优秀的,由考核机关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对由于不认真履行考核检查职责等主观原因造成漏查、少查和错查的,由领导小组视情节轻重追究考核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级县(市)区局、市局各分局、稽查局应于每年1月15日之前将上评议考核工作总结及本评议考核工作计划及报表上报市局政策法规处。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盐城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各县(市)区地税局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工作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收执法督查工作的通知(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