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4:5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篇: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摘 要:舟山是海洋经济大市,而渔业经济又是海洋经济里面重要的一环,海洋渔业及其相关的行业对于舟山的渔村和渔民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进行这次社会调研是十分有必要的。调查发现舟山的海洋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浙江省政府也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与支持,我也相信舟山的海洋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关键词: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财政税收

1引言

舟山在浙江省而言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舟山的岛屿众多而与外界相连的公路甚少交通不便导致新鲜的鱼类不能及时的运输出去影响经济的发展;还可能是由于某些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导致经济不能快速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谈谈舟山的海洋经济。

2调研安排

2.1舟山简介

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2区2县。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海域。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属河姆渡第二文化层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开始从事渔盐生产。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整个岛群呈北东走向依次排列。南部大岛较多,海拔较高,排列密集,北部多为小岛,地势较低,分布较散;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舟山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

渔都”之美称。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2.2调研行程

我们这个调研小组去舟山近距离了解海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是相当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为我们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平台,有利于我们通过实践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

第一天到达的是有“海上文物之乡”之称的马岙镇,先对整个镇子进行了实地的走动考察。并且参观了马岙镇博物馆,了解到六千年前海岛居民的生活、劳动等习俗并感受到海岛居民智慧勤劳、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断发展的经验,是现在开发海洋经济难能可贵的先例。随后在镇委会的支持下,我们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小孩子进行有关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要在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发展海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还对当地居民发放问卷,收集当地居民对现在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同时也详细询问了马岙镇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建设方向。

第二天我们前往舟山定海,进一步了解有关海洋经济产业经济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在舟山水产研究所陈主任的带领下,前往舟山著名的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立洲水产有限公司加工厂进行考察。发现在舟山这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港口中停满了准备起航的大中型的渔船,厂房林立。我们还有幸能够进入加工车间近距离的观察,多条生产线不停的忙碌,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标准,最后整装待发,出口到欧盟等国家。有些企业积极创新,推动工业食品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能够感受到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第三天我们也前往舟山普陀区与桃花岛旅游区,考察舟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是海洋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调研结果

参观了马岙镇博物馆之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馆内珍藏着200多件考古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海岛居民生活、生产、时令、礼仪、文化等风俗。海洋文化气息浓厚,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反映了海岛居民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希望舟山马岙镇博物馆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一方面能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能让人们对海岛居民有更多的了解。

舟山定海全区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服装、船舶修造、塑料化工为主五大主导行业和以金鹰工业园区、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带为重点的工业基地。定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工业园区蒸蒸日上海岛工业不断壮大,效益农业蓬勃发展,海洋渔业焕发新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今日定海已成为各方竞相投资的一方热土。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了解到舟山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环境的现状。舟山在发展传统渔业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将当地旅游文化与渔业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水产研究领域,出口海洋产品,统筹自身发展。相信在政府的规划以及人民的支持下,舟山海洋经济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海洋环境将受到更深层次的保护。

4发展展望

4.1舟山优越地理位置

舟山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拥有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具有优越的地域与资源优势。所以舟山群岛将打造中国首个群岛海洋经济特区。

4.2舟山群岛新区发展

今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了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定海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海域、是舟山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定海区经济与信息文化局总经济师杨文跃说,群岛新区的设立,将为当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杨文跃说:“舟山群岛新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作为

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下一步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肯定会面临一些更好的政策机遇。”

目前,舟山市正在制定新区发展规划,初步规划将形成“一体三区诸岛”的总体发展格局。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夏文忠介绍说:“我们提出了‘一体三区’‘诸岛一体'是指由跨海大桥连接的舟山本岛,这是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主体,打造成为整个舟山群岛地区经济的中心,城市的中心。‘三区’是指按舟山群岛产业布局,我们提出了三个核心区,分别形成中部临港制造业核心区、(北部)深水港核心区和东部海洋旅游核心区,还有一些功能性岛屿。”

在加大力度推进经济建设,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同样重要,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副主任张善坤介绍。浙江省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建设。张善坤说:“法规要跟上,目前我们国家有海洋生态保护法,省里面也有相关的条例。但是我们也看到,执法力度和体制还需要改进,未来要加大力度,健全海洋综合执法体系。”

5政府支持

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经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和浙江省都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都给予支持。同时,浙江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副主任张善坤说:“这些政策包括一个是开放方面,一个是财政税收方面,还有用地用海方面,投融资方面。包括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台湾投资商、台商投资圈等等。财税政策、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对项目支持的补助,省里也出台了30个亿的海洋专项资金,还有安排了10亿的海洋产业基金,同时还有一些对于企业减免税方面的支持。”

6感悟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发现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能够加强中国在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清洁能源开发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增强海上能源、海洋矿产、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实力,为浙江省乃至中国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的空间。

我也衷心的希望舟山的海洋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旅游业也能发展的越来越红火。我相信有了浙江省政府的支持舟山群岛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杨文跃.舟山群岛打造中国首个群岛海洋经济特区[J].《中国日报》国际在线专稿,2011.(8).[2]夏文忠.舟山群岛发展规划[J].《浙江日报》数字报纸,2011.(6).[3]张善坤.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权募股投资中期论坛[J].2011.(7).

第二篇: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1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2006】

舟山以千岛立市,海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其中住人岛屿98个,分别占全国岛屿总数和住人岛总数的l/5左右。在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中,海域面积为2.08万平方公里,是岛屿陆地面积的15.2倍;有海岸线2447.87公里,占浙江岛屿岸线的51.07%。所辖海域内有鱼类365种,虾类60种,蟹类15种,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有100种之多,全市水深在10米以上的深水港口资源共有38处,深水岸线长183.2公里,是我国中部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理想港址。滨海旅游景点1000余处,其中重要风景名胜285处,有发展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此外,盐田4388公顷,生产条件较好;潮汐能与海岛风能开发潜力很大;矿产资源亦十分丰富,海沙具有商业开采价值,舟山海域外侧的东海油气资源,据生油岩体积法测算为59.7亿吨。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海洋开发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06年,舟山市海洋经济总产出增加到65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63.3%。目前,舟山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亦日益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海洋渔业。2006年实现渔业总产值76.6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养殖产值11.6亿元。目前,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以上,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45%以上,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80%。同时,水产养殖的产量、质量迅速增加和提高,年加工能力80多万吨的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已经成形,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不断夯实,拥有了多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一、二、三级渔港的渔港经济区雏形已形成,休闲渔业多样化、品牌化发展也初具规模。近十年来,舟山组建了远洋渔业龙头企业,使远洋渔业捕捞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2006年,全市已有十余家远洋渔业企业,投入远洋渔船250艘,年捕获量14.9万吨,约占全市当年渔业总产量的10%,占浙江省的80%,占全国的15%,作业范围遍布四大洲三大洋近十个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步从粗放的简单扩大再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水产加工业。80年代以来,先后从日本、意大利、丹麦等国家引进湿法鱼粉、鱿鱼、海洋药物、鱼糜等生产线,逐步形成了以单冻虾仁、鱿鱼丝、鱼片、海洋药物、鱼糜等加工为主的不同系列、不同档次的水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加工品种由80年代末的8大系列近百种品种,增加到12大系列几百种品种,鲜活品和加工精品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使水产加工逐步摆脱了产品单

一、结构单

一、包装单一的旧格局。2001至2006五年间,我市水产品总量基本维持在每年130万吨左右,但水产加工产值从40亿元上升到了150亿元,精深加工率提高到39.4%,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那就是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改进加工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同时利用国外进口的水产品进行加工。

3、船舶修造业。舟山船舶修造业在企业数量、总体规模、生产能力、产值利润和发展前途方面在浙江省船舶修造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十一五”期间,舟山船舶修造业的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市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全市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步提高,2006年超过水产品加工业,成为第二产业的领头羊。扬帆集团鲁家峙扩建工程、秀山常石集团船体工程、六横中远修造船基地等一批大型修造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更使我市船舶修造业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2006年,全市船舶修造业全年共实现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84.1%,其中,造船业实现产值71.1亿元,修船业实现产值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82%和29.97%,船舶工业已形成19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

4、临港重化工业。通过努力,临港石化工业已列入我市“3×3”产业发展的重点,并已有和邦化工、天禄丙烯、浙海油污等企业开工建设,为我市“十一五”期间培育新兴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临港石化工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征,产业关联度大,将改变我市工业格局。一个投资上百亿元的石化项目在我市建成投产,其年产出将有上百亿元甚至几百亿元,一旦有一二个这样的项目启动,就意味着我市工业产值有可能成倍增加。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增速为近10年来最快。

5、港口物流业。全市现有码头泊位15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2006年临港工业总产值实现335.5亿元,同比增长30.4%,港域吞吐量完成1.14亿吨,海运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市。我市港口物流业面临着“百亿项目”、“提量冲亿”、“两港一体”三大任务。“百亿项目”是指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册子原油中转项目、万向成品油中转基地、马迹山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总量在几百亿的大项目2005年相继投入建设,等指日可待的建设期结束后,我市的港口业将从兴中岙山基地、马迹山的“一枝独秀”,迎来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新起点。“提量冲亿”则是指全港吞吐量2006年计划冲击亿吨大关。“两港一体”是省里提出的宁波、舟山两港实行一体化开发。舟山港正在崛起,已初具规模,“宁波-舟山”港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港。

6、海洋旅游业。“十一五”期间,舟山旅游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迅速完成了由接待型、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在这期间,舟山市的游客接待量、旅游产出、外汇收入三项主要经济持续的年平均增长率均在二位数。据统计,2006年接待旅游人数115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8.9%,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舟山旅游业正在迅速崛起,已成为舟山市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战略远景的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

7、海洋高科技产业。海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已见成效,以海洋药物为例,从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舟山已成为浙江省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海平湖油气田岱山原油中转站项目的运作是一个主要标志。另外,海洋矿产开发、海洋能源开发、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正日益受到重视,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三篇:浅析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舟山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初探了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舟山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舟山,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共识和潮流,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海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服务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环保业、海洋工程等。事实证明,“向海则兴 ,背海则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荣败,与海洋经济的强弱休戚相关。而海洋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海洋产业的发展质量,而且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就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海洋。

因此关注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特别是近海海域的治理与保护,提高海洋水质是我们以及世世代代的历史重任。近几年来,我国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域水质受到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隐忧,近年来,海洋资源逐年枯竭,渔业资源已经面临着衰退的威胁,同时在海洋经济开发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

二、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

陆源污染物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随着舟山沿海化工园区等重大用海项目的开工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等陆源污染物直接人海或未经达标处理排放人海,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严重,N、P比例严重失衡,海洋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引起赤潮等海洋灾害,对海洋生物资源、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船舶造成的油污染,船舶运输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船舶垃圾污

染,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等等。舟山市现有码头泊位153 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 个, 2006 年临港工业总产值实现335.5 亿元, 同比增长30.4%, 港域吞吐量完成1.14 亿t,海运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市。全市港口物流业面临着“ 百亿项目”、“ 提量冲亿”、“ 两港一体”三大任务。“百亿项目”是指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册子原油中转项目、万向成品油中转基地、马迹山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总量在几百亿的大项目2005 年相继投入建设,舟山市的港口业将从兴中岙山基地、马迹山的“一枝独秀”。然而在舟山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船舶在运输中及生活中的一些污染无疑对舟山海域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

3、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开发

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舟山的海洋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说, 表现为产业发展对市场变化的被动适应, 未能在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形成高适应性与应变能力, 致使舟山海洋产业结构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第一产业的重心地位延续至今, 比例高于其他沿海地区, 但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却在减弱;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不够明显,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借助于发展的两大基点———运输与港口仓储业、海洋旅游业。舟山海洋产业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造成了对资源的高消耗, 大大加剧人与资源的矛盾,影响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

舟山市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以上, 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45%以上, 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 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80%。

然而舟山海洋渔业由于近海捕捞渔船增长过快和捕捞技术的改良, 鱼类捕捞量已达到极限, 沿岸鱼类种群处于急遽衰退之中, 一些经济鱼类正面临着濒危绝迹的威胁, 如大黄鱼原是舟山沿海渔场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2007 年产量仅2 000 t 左右, 带鱼、银鲳等主要 经济鱼类资源也逐渐减少, 幼鱼比例增加。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受过

度捕捞的影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量捕捞,利用量大大超过资源更新量,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部分区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也给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海洋污染的原因分析

1、经济角度

人类最初对海洋的开发是由于渔业而产生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捕鱼方式, 也加速了人类对海洋各种资源的开发.同时,海洋污染的重头戏就是陆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工业污染企业将污水废物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海。

2、政治角度

首先,政府部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由于“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其次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政府腐败问题严重。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门槛准入没有到位,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从此类企业中捞得税收以及高额的贿赂,放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门槛标准,甚至视若无睹。

3、法律角度

首先,有关海洋环保法律的行政与刑事立法及规定,海洋污染等都很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解决海洋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规定模糊不清,不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如“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两章,“海岸工程污染”抑或“海洋工程污染”是各成一类的污染源?还是可以分别归到陆源和其他污染源中?还是像“约”中规定的一样,归到国家管辖的海底活动造成的污染和“区域”内活动的污染?

其次,各个部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只靠某一部门显然孤掌难呜,而依靠《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却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尽管国家已经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分工,但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有关海洋环境的污染治理,“五龙治海”导致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海洋污染治理的效果。

4、文化意识角度

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

四、舟山海洋污染的防治建议

1、政治法律手段

政府应该对沿海的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同时进行年鉴,实行企业进入的“环境准备金制度”,一旦污染超标,就要进行罚款,退出经营等措施。在法律方面,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只是初步形成,大量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应向国际公约看齐,明确有关规定,尽可能地符合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

2、经济手段

第一,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第二,实行排污权交易。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另外还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科学技术手段

第一,推动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海洋环保技术是指为防止或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海洋生态平衡的各项技术。它包括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如检测设备、资料浮标、无人值守站、卫星遥感等;污染物控制技术,如废弃物处理技术、溢油事故处理技术、倾废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预防污染为目标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海洋生态恢复和整治技术等等。

第二,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调控赤潮灾害以及对海洋石油污染进行修复。经研究发现,海洋微生物因其具有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特有的强防御力和识别能力使得海洋中某些微生物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对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物质和物种实行相应的措施,抑制或杀灭过度繁殖的赤潮藻,降解和矿化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异生质,从而确保了海洋环境中能量、物质循环的稳定

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作用。海洋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也是近年来来新兴的一门技术, 在国外主要处于中试和小试阶段, 实际应用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尚没有大规模使用的成功先例。

第三,建立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既不同于海水养殖,也有别于单纯的人工放流,更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建设海洋牧场,需要人为地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鱼类等自由生活的海洋生物繁殖的生境,从而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定居”,使这个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控制下进行生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渔业资源的增殖、增产,改善生物质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建设海洋牧场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4、充分利用文化宣传手段

加强海洋文化的宣传。让公众主动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投入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

5、借鉴国外经验

充分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如美国的区域海洋管理,建立综合的海洋观测系统以及以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渔业养殖业。

总之,在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实施海洋“绿化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科学技术手段吧海洋经济发展纳入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领域,把海洋污染控制在最小程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恢复。加快渔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发展增殖渔业等无公害的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地保护海洋资源,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让舟山走上一条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2] 王涌,芮震峰,张志强,海洋环境保护与船舶海洋污染防治

[3] 王宪坤,刘威,船舶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4] 王文洪,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5] 马英杰,董莹莹,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第四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 要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关键词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灾害 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以主要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海岸带地区以及主要海域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系统。与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一样,将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针对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由于发展经济带来的海域环境水污染的恶化、海洋自然灾害(台风、巨浪、风暴潮、地震、冰害、地质灾害)频发的情况。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数字手段统一地加以处理,建立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将会是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和具体规划时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第五篇: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66项政策扶持蓝色经济 西海岸建海洋经济新区 http://.cn2011年06月25日04:40半岛网-半岛都市报省发改委主任、省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超超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重点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行政效率。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是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有利于加强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三区”和“三园”建设是规划的亮点,也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点。6月24日,2011“蓝色经济大家谈”开幕式上,省发改委主任、省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超超,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定位、总体布局、分布重点等,并对主要“涉蓝”政策进行了解读。

建国家级海洋经济学院

张超超说,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赋予了我省66项重大支持政策和事项,其中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规划从产业发展、财税、投融资、园区建设等方面确立了24项扶持政策,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一是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会,目前已上报发改委,下一步将争取国家尽快批准。二是设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和国际碳排放交易所。三是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四是支持区内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公开转让。五是支持各类园区建设,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经济区等。

张超超表示,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方面,出台了包括科技、教育、人才等13项政策。其中,从探索落实区内高等学校设置体制机制,规划建设一所国家级海洋经济学院等方面提出了教育政策。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海洋科教人才培训,建设一批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人才基地,建设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等方面提出了人才政策。合理调整重点城市区划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张超超解读说,规划明确了两方面的政策,总共是14项。

一是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实验区。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三国峰会上指出,明年将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在重点

产业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把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中日韩区域的合作实验区。

二是合理调整重点城市的行政区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

规划还提出设立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张超超说,设立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举办蓝色经济高峰论坛以及海洋经济文化技术国际博览会等方面的国际会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围填海指标对山东倾斜

张超超说,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规划从加强蓝色经济区保护建设和管理试点,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和海洋带综合整治试点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加强海洋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规划还提出,围填海指标等将对山东予以倾斜。其中包括新建董家口等九个集中区域的用海片区,推动填海海域使用权证,支持开展海岛保护试点等,这是增加土地利用指标,节约土地使用问题,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出台的实施意见中,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明确分工,力争今年完成13项,启动开展39项,研究探索14项,同时省政府将围绕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对外开放、科技交易、生态环保等方面研究制定系列的配套政策。

2011年7月26日—27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工作研讨会在东营市举行,省发改委规划处赵锋处长、蓝色经济规划处王智永处长等出席会议,沿海七市蓝色经济规划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对《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了系统解读与学习,讨论修改了七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关市介绍了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情况。

会议要求,各市要增强全局观、大局观,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主动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衔接配套。

会议对下一步蓝色经济区规划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做好七市规划的编制指导。目前各市均已完成规划初稿,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七月底前报领导小组,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完成“三区三园”的规划评审,规划要突出海洋新区的概念,打造品牌效应,争取在9月底拿出规划。年底前完成26个专项规划的评审论证报批工作,出台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二是分解落实、督导实施66项政策,重点调度执行、落实情况。落实省部协议的重要内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三是尽快推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进入“新三板”上市,有关市要做好工作。四是重要课题的研究,要规范化,有章可循,按部就班。近期,要筛选几个重大课题委托出去,争取年底前拿出成果。

下载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舟山海洋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提纲

    舟山海洋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提纲 一、引言——舟山海洋新兴产业的鉴定(关于海洋新兴产业的简介如定义、分类) 二、海洋新兴产业:新世纪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主要介绍......

    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

    舟山岛屿海洋文化与旅游 B11历史 高保田 111003107舟山是我国惟一一个由群岛组成的海岛地级市,发展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旅游,对丰富舟山群岛的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突......

    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发展舟山海洋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振兴舟山》 作者:曹孟陔 胡昆 一、舟山旅游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广泛深入调查市情的基础上,改......

    舟山地区油库区调查报告

    舟山地区主要油库基本资料 洋山申港石油储运有限公司 洋山申港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盛港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泰山集团洋山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

    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0-7-13信息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 [摘要]文章在对舟山市现有海洋经济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舟山市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未来走......

    20110625舟山海洋经济法律服务研讨会会议纪要

    六和所律师服务海洋经济法律研讨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1年6月25日9:00-12:10 地点:舟山喜来登绿城酒店 出席:郑金都、李静、陈嗣云、姚建彪、许毅天、吴壮、寿宝金、李伟、商英、......

    三下乡——舟山海洋旅游5则范文

    六天的“三下乡”活动终于结束了。我们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期间付出很多汗水和辛劳,面对我们的劳动果实,我们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有很多感想。 活动刚......

    海洋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抓住海洋发展新机遇 开创蓝色经济一片天 本月12至18日,由组织部长黎泽林,副市长李孟志带领我市50多名领导干部,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海洋大学学习,主要学习了海洋管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