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就一切的自我意识!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寻找自身的成就定位4幽默短信 4搞笑歌词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具体来讲,自我意识包括个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个性?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我有什么价值?有无巨大的潜能?我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我意识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已根据自己与环境中他人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历等四个主要方面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识”。
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人这幅“自我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在此之后,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识,就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性的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自我意识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见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讯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对自我意识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负倾向是我们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以下特点:
l、人的所有行为、感情、举止,甚至才能始终与自我意识一致。
每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就会按那种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使他有意志力,也很难扭转这种行为。
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人的全部个性、行为,甚至环境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面对机会或挑战,他就可能畏畏缩缩,这样,即使不是一个失败者,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因为,在其自我意识里已经有了失败的自我意识。其实,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管是企业家,商人或是学生、教师,其工作绩效都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2、自我意识可以改变。
一个人难于改变某种习惯、个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这样一个原因:几乎所有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谓自我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或指导感到意义不大,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的是特定的外在环境或者特定的习惯和性格缺陷,而从来没有想到改变造成这些状况的自我认识。
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识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思想与思想之间必须一致。同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受到排斥和不被相信,因而也不能引导人的行为;相反,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被采纳。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即自我意识,或者他的自我观念。雷奇是一位教师,他用几千个学生来验证了“自我意识”的理论。
雷奇的理论认为:如果某学生学习某科有困难,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眼光看)他不适于学习这门学科。然而雷奇相信,如果改变学生这种观点体现的自我观念,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也就会相应改变。如果在几千名学生因改变了自我意识进而改变了成绩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这种理论得到了验证。一个学生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以致丧失了一年的学分,但第二年各科成绩平均91分,成了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
第二篇: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辅导的含义
自我意识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自我,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
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提高自尊、自信水平及自我接受程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象,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发展高自我价值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推动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三)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
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辅导是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认识自我的途径主要是:同别人比较比较、分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等。
(2)自我接受。自我接受辅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正确分析、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自我解嘲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特长,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最终达到愉快地接纳自己。
(3)自我协调。自我协调辅导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关系,掌握“内心对话”的方法,善于化解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
(4)自我激励。自我激励辅导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善于自己给自己打气。其中,运用认知矫正与肯定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调控学生的自卑心理。
(5)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辅导是教育学生任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合适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第三篇: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1009班马宁指导老师杜彩肖
“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这是我的中学班主任李家鸽老师对我们的忠告。
2010年9月,我带着紧张、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升入四十中学。面对数学由小学数字到中学字母的转换以及各科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让我这个在小学成绩不错,充满自信的自己突然困惑了,尤其是期中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对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妈妈开完家长会回来,并没有训斥我,这让我的焦虑减少几分,妈妈说过去的好好总结,关键是如何做好现在的自己,还说李老师在这次家长会上特别强调“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这句多少次我在心里默念过的话。
是啊,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目标,面对学习任务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我理不清思路,变得无所适从,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开始问自己……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面对困难,我要充满必胜的信心,我有优秀老师的教育引导、有同学的鼓励帮助,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呵护,我的周围都是爱!我是一颗幸福的小苗,没有理由退缩,我要记住李老师的话“和自己比,做更好的自己”。我碰到问题不再绕过,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心,实现自己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哪怕是做出一道有难度的题目,我也要为自己鼓掌,因为这在过去我是放弃的。我忘不了幼儿园孩子吃巧克力的故事,因为儿时这些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同,四十岁以后他们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经历不一样的人生之路。是呀,该干的再难也要干,不该干的再想干也不能干。我有梦,有目标,我知道学习路途中一定会有沟沟坎坎,无论怎样我不能停留,我也不会忘记时刻反省自己:主动学习做事,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希望。
其次,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我开始做好课前预习,及时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专注听老师讲课,上课紧跟老师思路,按时完成作业,有不会的问题及时和同学沟通。数学我有了自己的错题本,语文我还要建立自己的错字病历卡……我现在能够认识到自己考试出错的原因,并不是马虎而是概念不清,基础不巩固,还有对于阅读理解不能从深层去发掘主题思想。考试失分的地方都是自己平时做得不够的。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我要挑战自我,与懒惰说bye--bye。
现在,我已经能够快乐地学习,虽然有时面对诱惑和困扰也有一些动摇,但我勇于对自己说“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收获,但我相信水滴石穿的道理,我想只要坚持下去,我就能够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第四篇:态度决定一切奋斗成就未来
态度决定一切奋斗成就未来
人要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超越颠峰。
成功无须解释,失败却有许多托辞。
行动未必总能带来幸福,但没有行动一定没有幸福。
逃避只会带来更大的阴影。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第五篇:“耐心、细心和恒心”成就一切
“耐心、细心和恒心”成就一切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每条建议既有生动的教学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即使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丝毫不过时。“不惑之年”的我读过此书后,顿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老师的压力大,应付各样检查,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时间读书。”很多老师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但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拥有这样思想的我们如何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这告诉我们“课”是什么——它首先是具体的儿童。“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听他们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联系我们教师之中有几人在备课时能充分地想到了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还有真正的一席之地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绝大多数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新课标同样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课前质疑、读中释疑、学后小结全程参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怎能不高呢。
“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有人说“没时间读书”,我深有同感。其实“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点燃创造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这与在新课改中提到的创新、个性发展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教师把发展的空间全部留给学生,那我们的课堂内外就将永远如沐春风。可是我们周围的老师,没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对于“学困生”,老师应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设法让“学困生”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进步。
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所以,我真诚地邀请工作在一线上的同行们,一起来读,一起来实践!因为它就是一位
老师,会与你面对面地交流,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它就是一面镜子,会让你找到真正的答案,会使你在教育的路途上,变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