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我意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我意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自我意识教学设计

《自我意识》教学设计

一、辅导理念: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也自我意识逐渐由比较具体的外部生理特征认识向比较抽象的社会心理方面发展的阶段;对自己的评价从顺从他人评价的客我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主我评价,从倾向于仅考虑自己的优点忽略自己的不足到多方面的优缺点进行综合的评价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辅导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多方面途径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同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尊和自信避免自傲、自大或自卑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个性。

二、辅导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认识自我的必要性。尝试运用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提高自我意识的重视。

2、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个什么样子”。教学生认识自我的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在发现自己长处的同时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自己,喜爱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的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对课题的了解以及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与重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准备

课件、舒缓音乐、彩色卡片、彩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游戏“猜猜我是谁”

让我们先来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吧———“猜猜我是谁?”

(课件逐条出示教师的外貌、爱好、朋友的评价、处事态度。)

1.我的个子很高

2.拥有长而卷曲的头发和高高的鼻梁。

3.我很喜欢读书也很喜欢旅游去过很多地方。

4.好朋友说我是一个乐观、乐于助人的人她们都很喜欢我。

5.我做事很认真、待人真诚,希望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好朋友。

„„

学生积极猜谜,最后猜出写的老师。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兴奋与微笑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老师写的是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了解自己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

课件出示课题“我是谁”?

教师:我们一起来继续刚才的游戏好吗?请你看下面的要求。(课件出示播放轻柔音乐)

1.请每位同学在本子上上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性格,兴趣,不记名)

2.请你们先思考10秒,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展现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3.写的总体时间是1分钟。

4.写好后老师用盒子收上来,打乱顺序,让每位学生都抽一张,请几位同学读自己说中卡片,请学生猜写的是谁。(在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找原因,学生找出原因有可能是写的同学没有全面认识自己,或者同学们对他的认识与他的自我认识不一样)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学生起来谈谈他们的感受。)

教师:我们刚才做的活动实际上是同学们通过自我观察得出的对自己的认识。相信通过你的自我认识,同学们也对你有了新的认识,你想知道吗?

(二)小活动:谈一谈(由自我认识导入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

活动:小记者采访“别人眼中的我”

1、请你来做一回小记者,去采访小组内同学,请同学们说说对你的评价,从个性发展来评价,最好是积极的评价并提出希望。(课

件出示)我采访的是:

他(她)对我的评价是…… 他(她)希望我…… 我的感受是……

(学生回答,通过对他人的采访,得出对自我全新的认识)教师:你接受他的建议吗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 请学生谈感受。

3、老师也很喜欢这样的你们,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课件出示)我喜欢我健康

我喜欢我自信

我喜欢我自己

(在大声呼喊中增强自信,更进一步深刻悦纳自我)

4、写一写:我喜欢我自己

那我们把它写下来作为你成长的参考好吗?请你完成下面的内容。

用本子真实写出 :我喜欢我自己

1.喜欢自己的原因

2.同学眼中的我 3.我的过人之处多写一些

4.目前我的不足

5.我的改进方法。(能针对自己的不足提出真正有效的方法)6.回忆昨天的我(过去)、分析今天的我(现在)、展望明天的我(设想,理想)

请同学展示。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没有想说的话?有什么收获?(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我喜欢的一段话,希望你们也能喜欢(课件出示,音乐:天空之城)做一个最好的你

[美]道格拉斯•玛拉赫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树,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丛小灌木, 但要当丛最茂密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但要成为最碧绿的草地;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但要当颗最耀眼的星星;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来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事。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七、课外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了解,请你给自己做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然后给爸爸妈妈看,征求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眼中的自己是否是这样的。

第二篇: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辅导的含义

自我意识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自我,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

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提高自尊、自信水平及自我接受程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象,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发展高自我价值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推动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三)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

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辅导是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认识自我的途径主要是:同别人比较比较、分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等。

(2)自我接受。自我接受辅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正确分析、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自我解嘲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特长,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最终达到愉快地接纳自己。

(3)自我协调。自我协调辅导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关系,掌握“内心对话”的方法,善于化解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

(4)自我激励。自我激励辅导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善于自己给自己打气。其中,运用认知矫正与肯定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调控学生的自卑心理。

(5)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辅导是教育学生任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合适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第三篇: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活动设计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基本知识体系:

一、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涵义和特征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涵义

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根据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特点,常将幼儿园课程分为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学习、音乐、美术等科目(领域)。各种学科课程在学科(领域)的划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是一般而言,这种差异只是大同中的小异。在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是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的集合。

2、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特征

(1)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

(2)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3)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4)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幼儿园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接近(3)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2、幼儿园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的两种设计倾向(1)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以课程或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活

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学科(领域)的性质而由专家或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学科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2)教师与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虽以课程专家或教师预定的计划为主,但是,在计划时较多地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在教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即课程的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课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教育活动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教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加以调整和改变。

(三)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教育活动实例

1、《北京市幼儿园教学大纲和教材》(1979年)

这套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开始试用的地方性课程是学科课程,它是在1963年出版的幼儿园教学大纲和1975年出版的教材的基础上编制的,它继承的是50年代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化程度高,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2、《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1996年)

《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是由赵寄石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一套教师参考用书。这套丛书包括五个课程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其中科学领域包括科学和数学两个科目;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两个科目;健康领域由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两部分构成,包括原体育和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活动设计者们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特别重视了两点:(1)将活动目标落实到过程中,使活动步骤能体现所提出的目标;(2)活动进程的每一步都对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提出明确的指导。

这套幼儿园课程是在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始十余年后编制的,是在“经过城市幼儿园课程和农村学前一年课程各四年的研究”基础上产生的。从课程类型看,这是一个学科(领域)课程,课程编制者确定了这一课程的编制思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模式、活动)—教育评价,再反馈到教育目标„„使课程始终处于持续发展的动态之中。”

3、“光谱方案”(Project Spectrum)(1)“光谱方案”的背景

“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光谱方案的研究基于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或称作为智能光谱)的长处,而智能并非固定不变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其发展,一旦某一儿童的智能长处得以鉴定,教师即可为其设计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光谱方案被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誉为“全世界教育等待已久的杰出研究”。

(2)在光谱方案中儿童学习活动的设计

光谱方案在八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每个知识领域由15至20个活动组成,选择这些活动的理由是:(1)能反映各种类型的智能;(2)在各个学习领域内,能强调和练习关键能力;(3)在有意义的背景中能与问题解决的技能有关;(4)能为教师提供有关为每个儿童准备适合的课程的信息。

光谱方案的学习活动分为四个类型:

① 儿童为中心的小组活动:教师作一简述,或作简单演示,4-6名儿童自己进行活动; ② 教师为中心的小组活动: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儿童一起活动; ③ 儿童为中心的大组活动:教师向儿童介绍活动,随后全体儿童或半数以上儿童进行活动,活动可以是个别化的,也可以是合作进行的;

④ 教师为中心的大组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全班活动,教师对于儿童完成学习任务起重要的作用。

(3)对光谱方案的评价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将其立足点放在每个儿童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东西,以不同的方式懂得和思考这个世界,教师和学校越多懂得儿童及其学习的方式,那么他们就能帮助儿童越多地获得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技能。基于这一基本立场,“光谱方案坚持它的两个原本的目的:尝试扩展幼儿智能的概念,为评价尽可能多的智能方面提供可操作的技术”。

二、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综合性课程的涵义和特征

1、综合性课程的涵义

顾名思义,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协会(NAEYC)将综合性课程定义为:“在儿童的经验范围内提供有组织的主题或概念,允许儿童在从一个或多个科目中抽取出教育目标的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理解和去参与。”

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但是,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1)学科(领域)的综合

幼儿园课程若由各学科(领域)综合而成,那么各学科(领域)的活动结合成一体,它们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减少重复,使儿童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有效,更具意义。

(2)发展方面的综合

幼儿园课程若以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活动综合而成,那么涉及儿童发展各个方面的活动也会结合成一体。事实上,儿童身体、语言、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个活动一定会影响和导致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只是每一个活动的侧重面有所不同而已。

(3)通过专题(topic)的综合

专题比主题具体,它往往集中于一个范围狭小的事例上。(4)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

幼儿园课程也能够通过室内和室外环境进行综合化。在幼儿的课程中,游戏有其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对幼儿园室内、室外游戏和学习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等得以实现。

(5)通过主题(thematics)的综合

通过主题的综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是最为常见的。主题可以被看成是一专题的集合体,就主题而言,也许并不在于达成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每一个学习的专题都与主题有关联。

2、综合性课程的长处和弱点

沃瑟姆(1996)认为,综合性课程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都是综合性课程的长处:

(1)综合性课程是有关联的课程

综合性课程以解决儿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对儿童提出了挑战,使儿童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冲突,建构概念。

(2)综合性课程能促进主动的学习

儿童主动的和个性化的学习常是最有意义的学习。综合性课程能为儿童提供活动,让儿童主动地去参与,在与材料和他人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或旁观客观事实。

(3)综合性课程由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并能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在综合性课程中,儿童积极参与教师设计课程的过程。教师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文化背景、发展潜能和兴趣,运用多种方式提供适合不同儿童的各种活动;而儿童则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各种信息,使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个体化状况设计和调整课程计划。

(4)综合性课程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综合性课程不只是关注儿童认知的发展,而是充分顾及儿童多方的发展,使儿童认知、情感和身体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支持,相互增强。

(二)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1、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1)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

综合性课程是围绕儿童的经验而展开的课程,在这种类型的课程中,教育活动比较容易与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特点相符合。

(2)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

综合性课程是在儿童群体中实施的。尽管综合性课程更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但是,儿童常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而且儿童的组合往往往是自愿的和自选的,发展水平相近的儿童常成为学习的同伴。

(3)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

课程的基础之一是社会文化,每一种课程都是为特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设计的。综合性课程的特点之一是与文化有关联,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儿童的这些活动是否适合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使来自不同种族、不同经济状况和教育程度的家庭的儿童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能从自己的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中获得益处。

(4)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发展和学习不是同一的和相互平行的,儿童发展不会追随儿童的学习,儿童的学习也不会反映儿童发展的实际进程。

2、较低结构化的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两种倾向(1)偏向于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反映出以教师计划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的倾向,在课程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同程度的从儿童的反馈中调整自己原定的计划。

在综合性课程中,这类教育活动相对较多地体现教师的计划性和指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以及自己对儿童发展特征的理解,将两个以上的发展领域或学科综合为一体,或者以专题或主题的形式编制网络。

(2)偏向于以儿童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以儿童自发生成的活动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程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加入教师的参与和干预。

在综合性课程中,以儿童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相对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就这种活动的性质而言,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教师难以把握每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更难以预先设计满足每个儿童不同的兴趣和需要的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往往通过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通过环境的创设,使课程内容得以综合。

(3)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两种不同倾向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在动态的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

3、以各学习领域为中心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以科学领域为中心设计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琳达(1996)认为,“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以科学和社会学习两个领域为核心的综合是最为合适的。一种值得推荐的综合的方法是,首先在基于这两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展示科学和社会学习领域的研究,随后运用数学和语言技能,有些活动还可以将音乐、戏剧、美术等领域结合进来,以给予创造性的机会”。

(2)以美术领域为中心设计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库尔伯特认为,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时,美术有四个基本要素,美术知觉、创造性表现、文化遗产和美术欣赏,在教育活动中,这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以支持儿童探索美术的概念,同时,这些领域的学习也会在这种以美术为中心展开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中得以进行。

(3)以体育为中心设计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佩尼等人认为,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体育运动可以成为综合性课程的核心,因为体育运动是具体的,性质上是积极的,从其他学习领域中来的重要概念,如形状、样式、空间知觉、数学原理、字词等都较为容易与运动综合成一体。此外。运动经验也能对于帮助儿童发展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的机会。(三)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教育活动实例

1、《幼儿发展课程及活动建议》(1995年)《幼儿发展课程及活动建议》由曾甘秀云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这套课程以“环绕单元主题,加强幼儿对单元概念的认识”为基本思路设计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有关幼儿动作、认知、语言、自我意识、社会性情绪发展的活动建议,在为4—5岁和5—6岁幼儿设计的课程中分别有14个单元主题。

这套课程是以儿童发展的四个方面(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自我意识/社会性/情绪发展)为线索,以单元活动的方式设计教育活动的,这些教育活动综合了体育、音乐、美术、语言、数学、科学、常识、社会等方面的学科(领域)内容。由于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其出发点的,因此,教育活动的设计大都能围绕幼儿各个方面发展阶段的水平和特征而进行。每个单元活动中都有单元概念的陈述,使每一单元活动的内容与要求有了重心。整套课程表述清晰、简洁,便于教师操作。

2、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2002年)《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简称《用书》)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一套教师参考用书。这套教师参考用书根据上海市1999年制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规定的“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三个方面”以综合的方式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

这套课程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力图缩短常见的幼儿园教材或教师参考用书与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发展、注重活动过程的理念之间所存在的距离,尽力使《用书》中的教育活动能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儿童的兴趣,满足每个不同儿童的需要,特别是游戏活动的需要;尽力使《用书》中的教育活动能为幼儿园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教师能根据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和条件,对各种教育活动进行加工和再创造。

这套低结构化课程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强调过程、淡化结果等方面,即每一个教育活动没有具体的目标陈述,在每一主题(或它的一级主题)中只有一个较为笼统的“内容与要求”。这套低结构化课程的另一特征,表现在充分体现教育活动的可选择性和可生成性等方面。

三、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一)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Ⅰ 探究式学习

1、探究式学习概述(1)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中的“探究”一词,取其“探索研究、探寻追究”之意。探究式学习就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

(2)探究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① 满足儿童探究的本能,使其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 ② 促进儿童的积极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促进知识的整合,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 ④ 有利于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①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探究的主题是由儿童自主选择、自主确立的。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和儿童学习的主宰者;学习的发起、内容和主题的确定与生成,不再是教师的“专权”,而成为学生自己的选择。

②开放性

对于儿童来说,其周围的世界是丰富多样而千变万化的,通过探究式学习,通过与环境、材料、他人的互动,儿童可以获得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诸多感受和体验。

③过程性

对于儿童来说,“经历”、“经验”、“过程”就是探究式学习的根本,只要他们全身心地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充分享受了探究的乐趣,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有收获的学习、有价值的学习。

3、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1)探究主题:从儿童经验出发 ① 根据儿童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直接的探究和间接的探究。

② 根据探究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科学领域的探究、生活领域的探究、社会领域的探究和艺术领域的探究。

③ 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环节来分,可以分为完整(或完全)的探究和部分的探究。

(2)探究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

教师在为儿童营造一个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环境时,需要提供充分的支持条件。这种支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探究式学习活动展开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当然,在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探究时间的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这种空间是自主、自由的,是能够让儿童享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交流的。

第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对班级或集体的人数有一定的要求。小班化教学教师和探究活动的开展,因为如此才能更有利于儿童充分地表达、充分地交流。

第三,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有充足的材料准备。(3)探究过程:倾听、合作、交流、支架

探究式学习是强调和注重儿童探究、体验过程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师在设计以儿童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时首先应当要充分地倾听儿童。其次,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要相互合作与交流。最后,教师应当对探究者即儿童主体进行适时指导和推动。

(4)探究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探究式学习的价值和宗旨是为了促进儿童探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探究式学习的评价目的也是根植于这一价值取向的。Ⅱ 合作式学习

1、合作式学习概述(1)什么是合作式学习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式学习的主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式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程教学技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式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合作式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我国学者王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对合作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他认为:“合作式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2)合作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①促进儿童形成合作的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②促进儿童自学、乐学。

③有助于建立和谐融合的师幼关系。

2、合作式学习的一般类型(1)师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

所谓师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和参与者加入儿童的学习和探究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即时地、不断地与儿童进行对话、协商、质疑或建议,以推进和扶持的方式“指导”儿童的学习。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合作式学习指向的是儿童个体,因而在儿童的区角活动中比较多见。

(2)幼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所谓幼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以异质小组为单位的儿童学习小组,鼓励小组成员积极交流、共同合作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教育活动形式。

(3)全员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

所谓全员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的每一成员都积极地互动、互赖,共享经验、合作交流,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与前两种合作式学习类型相比,全员互动式的合作式学习更多地体现出了“多向互动”的特点,它可以较多出现在集体活动中,但也可以落实在小组的区域活动中。

3、合作式学习活动的设计(1)异质成员的分组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性别、能力、学习风格、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儿童放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内,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互补、互动以及产生认知冲突和调整重构的过程促进儿童的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2)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安排

合作式学习的空间环境与传统教学活动区别较大:首先,它的空间布置不同于传统教育活动惯常采用的“稻田式”、“马蹄式”或“半圆式”等,教师处于空间上的绝对“权威”地位,而是改为更自由、更开放式的“田字格”、“扇形区”或“灵活组合形”,在空间上缩短了儿童之间的距离,更利于他们小组间的交流和走动;其次,合作式学习允许儿童在合作过程中共享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群体环境,如小组合作中产生的对学习材料或工具的需要和自行的取放等等,当然,各小组之间还是力求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以互不影响和干扰为前提。(3)材料的设计与投放

由于合作式学习体现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因此,从促进小组有效学习和积极互动、建立互赖关系的角度出发,教师对材料的设计和投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①材料的合作性,即供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份材料,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探究或操作实践。②材料的互赖性,是指提供给一个学习小组的材料本身是需要小组成员间在一定的分工和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③材料的灵活性,教师提供给小组学习的材料,可以由学习小组商量讨论对材料进行灵活的变通或调整、分配。④材料的开放性,是指教师在提供给学习小组探究的材料时,还应考虑到材料本身的拓展性和开放性,便于儿童在使用和操作、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在与之产生一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对材料的开放性使用和操作,即产生不同于其他学习小组的独特的想法和尝试。

(4)互赖行为的鼓励与支持

在一个儿童充分合作的社会性学习环境中,各个独立个体的目标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个体之间的行动和探索行为是积极互赖的。Ⅲ 体验式学习

1、体验式学习概述

体验,指学习者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它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时间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2、体验式学习的特点(1)情境性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它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真正的学习是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者正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

(2)亲历性

所谓亲历性,是指在体验式学习中让学习者进入某种情境,参与其中的实践与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感官和心灵去感受、体验和领悟。这种亲历性反映在学习者个体身上,表现出如下特点:

①由于体验式学习是基于每个学习者个体自身参与的学习活动,而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对同一个情境、背景或事物,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却不尽相同。

②体验式学习是伴随着学习者个人情感体验的活动。

③体验式学习注重学习者在活动中的人际沟通、能力拓展以及潜能发掘,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影响下,体验式学习模式更强调和突出的是学习者的体验和学习过程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中的反思。

3、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1)学习情境的设计:真实性、模拟性、社会性

对于学习情境的设计,巴拉布等人曾提出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进行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 ②使学生能真正自主地进行探究;

③教师应当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专家,教师的工作就是通过向学生提问,对其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指导和建模;

④应给予学生反思的机会,反思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甚至收集证据来对其行为的功效进行评价等; ⑤给学生设置的困境必须是不很明确的或界定松散的,以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问题框架;

⑥给出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问题,而不是经过简化的问题; ⑦工作是合作性和社会性的; ⑧学习的脉络具有刺激性。

(2)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宜性、意义性、挑战性

体验式学习是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情感体验进而来认识事物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在体验和学习的过程中,给儿童所创设的情境中应当包含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3)活动评价的设计:过程性、持续性、开放性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种以学习结果为价值取向,而是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以过程目标为导向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其评价活动的设计应当体现以下几点:

①注重过程性,对儿童学习成效或儿童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等)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真实问题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来进行。

②体现持续性,评价应当自然地与学习整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儿童实施持续的、现场式的、跟踪式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是实录式的观察记录或认识成长档案等。

③追求开放性,是指对体验式学习的评价注重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Ⅳ 接受式学习

1、接受式学习概述(1)什么是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式学习相比,接受式学习的内容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和探寻的。

(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

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现象,就人类的学习而言,除了能使个体获得经验,掌握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外,它还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进行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3)接受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首先,接受式学习能够使儿童通过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有意义加工和积极思维,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其次,接受式学习还有助于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和态度。最后,接受式学习相对于其他学习模式而言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时空环境等物质条件较少,比较经济易行,即使是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地区或机构、幼儿园等也比较容易开展

2、接受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1)以儿童的经验点为基础,确立与把握适宜的学习材料和内容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运用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价值。相对来说,接受式学习所适用的学习领域比较偏向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语言等学科领域内容,而发现式学习所适用的学习领域比较偏向以认知为基础的科学、数学等学科领域内容。

(2)遵循儿童接受知识的心理规律,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机

对儿童来说,一个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活动应当是能够引起他们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的活动。而儿童心理活动的主动积极与否,不仅取决于新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能否通过教师的传授被纳入到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而产生意义,更取决于儿童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3)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活动手段与形式,拓展儿童信息获得的资源和渠道

对于教师来说,确保接受式学习活动真正对儿童有意义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活动环节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机械地采用讲解、问答等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与难点: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涵义和特征

2、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综合性课程的涵义和特征

4、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考点分析:

一、填空题:

1、“综合教育”打破学科界限,以儿童心理顺序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使各种课程内容之间保持整合性。

2、综合性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如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通过专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最为常见的则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题:

“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门的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或称作为智能光谱)的长处,而智能并非固定不变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其发展,一旦某一儿童的智能长处被得以鉴定,教师即可为其设计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三、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答: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1.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 2.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 3.教育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 4.教育活动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四、实践应用题:

节日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常用的主题,请应用幼儿园课程理论,以“中秋节”或“端午节”或“元宵节”为主题,设计具有民俗文化特点的幼儿园中班或大班的主题教育:

1、列出主题设计的出发点、思路和主题目标。

2、列出具有民俗文化特点主题系列活动目录或网络。

3、设计其中一个详略得当的具体教育活动。要求教育活动格式正确,计划详略得当,步骤合理清楚。

第四篇:青少年自我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如幼年期,青少年期,成熟期,中老年期等。在这之中,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决定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功地走完一生。

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的自我的意识,其主要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如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观察、思考、想像、判断、分析评价等)、自我体验(如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喜爱、尊重的情况等)、自我控制(如自我动机、自我理想、自我监督、自我塑造、自我克制等)。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具本质的特征,正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人才成为一个清醒的个体,能动的个体,一个知已知彼的个体。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因素,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良好的自我意识在青少年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到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成熟。

第二,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到青少年自我资源的开发。

第三,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到青少年真正的独立性的发展。

第四,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着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很重要。这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此处

只就教育工作者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提出几点对策性的建议。

第一,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即使之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而客观的评

价。首先要提高他们探究自我的积极性,将认识和了解自己看成一件乐事。同时,要帮助其积极积累自我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形成一个衡量自己的尺度。

比如只有知道什么是善和恶才能评价出自己的为人,什么是聪明和愚笨才能评价出自己的智慧水准,什么是成熟和幼稚才能评价自己的发展程度。否则,就会发生偏差。其次是疏通自我信息渠道,自我认识的根据无非是将自己与他比、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比、与自己行为的结果比。这三个渠道都必须是畅通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否则只凭个别信息作自我判断则必然失误。再次是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比较,即对各渠道的各类信息也要综合处理,比如与别人比较就不可以只和比自己强或比自己差得太远的人比,否则亦会出现认识中的主观性;同时还要引导青少年形成自我剖析和反省的习惯,要有勇于肯定和勇于否定自己的气概。当然,认识自我方法是很多的,可以进行心理测验,可以进行自我鉴定,可以与朋友同学谈心、写日记、举行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团队、班级活动等。

第二,让每个青少年都“接纳”自己。有些“差生”本来并不差,有些学

生本来很优秀但却常自寻烦恼。还有些学生明明有许多不足,但却整天停留在想象或幻想中。这类学生共同问题是不能面对自我现实,也就是不接纳自己。由于不接纳,可能产生的心态是自卑、自以为是、把想象当现实、过度自我防卫或陷入无端的焦虑之中。因此,教师就要引导他们面对自我现实,冷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己的自然条件(如长相外貌、出身等),心平气和。要明了自己的优点与成功是宝贵的自我财富,缺点是可以克服的,失败也无什么了不起,至于长相、外貌、出身,这些无法由自己主宰的因素则不去计较它。更主要的是让青少年感到自己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价值,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样他们就会面对自己而不至于逃避现实或歪曲现实,并能产生一种真正的人的自尊,有了自尊就

有了自信,也有了成长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三,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激励。即帮助青少年增强自我动机,使之产生

和保持积极向上、开发自我的愿望,以至在一定情况下,动机的强烈程度可达到急不可耐的程度。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青少年的自我动机水平状况。以学习动机为例,那些总是被知识的内在奥秘吸引,如饥似渴地钻研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处于最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课内外观察、谈话,也可使用动机测量表进行量化探讨。其次是帮助青少年强化自我动机。一开始在自我修养、学习、工作中可给一些轻松而容易完成的任务,使之体会满足感、成功感,一步步增加要求,同时给以认识上的指导和榜样引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干扰青少年自我动机的因素可有很多,如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的观念等,因此,在培养青少年自我激励方面还需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

第四,帮助青少年实行自我管理。即让青少年练习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

别人替他管理他自己。青少年的行为总是处在被他人和社会监督和强制下,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弊端,如学生只在老师监督下才守纪律、完成作业、遵守社会公德,一旦失去监督就觉得如获大赦。学习自我管理,首先是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发展的现状与可能,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其次是确定自我期望值,使之积极而适当。过低不利于前进和发展,过高易导致挫折,再次是要锻炼坚强的意志。改变自己并非易事,原因是个体身上的某些不良心理与行为习惯已是多年塑造,带有顽固性。再则各种内部与外部干扰也会成为阻力。如无顽强的自我拼搏精神,则很难改变。青少年的特点是在自我管理时缺乏坚毅性。同时还要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管理,因各个起点可能不同。最后,应

提出的是老师还应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具体办法。例如怎样制定计划,怎样确定自我目标,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确定自我目标,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等。对心理治疗中的有些方法,如示范法、自我肯定训练、厌恶疗法、音乐疗法、意义疗法等,也可加以借鉴。

第五,帮助青少年发掘自我潜能。即让青少年尽可能了解自己潜能,并加以利用,防止自己埋没自己。这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新的自我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把自己看得平平淡淡,认为自己无能,自己低人一等,自己“倒霉”,自己无前途,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一面和自己的表面。教育者应努力使之去看另一面和深层面,比如引导学生克服已经形成的错误的自我形象。有的学生自幼被父母或其他长者说成“成不了大器”、“没出息”、“只是个做××活的材料”,这其中有成人的偏见,也有成人的苦心,但是这种看法讲得多了,孩子就会将自己归于某一类人,认同错误的形象,对自己的另一方面的素质视而不见。又如引导学生从成功和愉快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成功和愉快的经验,然而一般都是随便放过去了,事实上这类经验有时虽然不起眼,但却预示着某人在某些方面的潜力以至奇才。再如可从周围人对学生的看法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有时别人的眼光更敏锐,有时别人无意间的评价也可能就是一个孩子的重要的闪光点。发掘潜力的途径非常多,只要去引导,每个青少年均有潜力可开发,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教给了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和办法。

第六,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调适的水平。也就是增强青少年的适应能力,让青少年学会通过自我调节,应对各种生活压力,经常保持心理平衡。这方面

目前普及的资料日益增多,本文不再赘述。

我坚信增强自我意识,一定能使青少年积极主动发展,不仅在当前能顺利地渡过青少年时期,也能为其一生的有效生存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论自我意识

论自我意识

班级:序号:71姓名:李剑波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关键词:自我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我将从三种心理成分来分析自我意识。

一、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这样,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这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我们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我们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

出评价。我们还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份,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我们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我们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我们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让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三、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为提高我们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我们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常常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因此应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2]、维之《人类的自我意识》,现代出版社, 2009年版

下载自我意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我意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自我意识(范文大全)

    大学生自我意识 迈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大学生活开始,在这个所谓的象牙塔里,同学们不仅要注重学习,还要注重身心素质的提高,要有自我意识,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很好地接受现实......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

    自我意识教案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1490080117郭于瑶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我认识 2、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正......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并提出如何培养与提 高自我意识的建议。 大......

    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1、 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2、 自我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 3、 儿童自我评价的途径: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比较性。即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做......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机械学院 BJ1113 丘国维 现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主体意识基本成熟,自立感强烈;自我意识系统地分化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未来感强烈......

    自我意识,心里论文

    自我意识,自我性格剖析,是对我自己及自己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点 、多层次心理系统,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从青春期向成......

    生涯规划之自我意识

    生涯规划之自我意识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同的生涯意识和职业观念!自我意识具有感情和判断色彩,代表了一个人对自己人生与前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