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时间:2019-05-15 04: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第一篇: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发表时间:2012-08-08 21:36作者:佚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

摘 要: 最近十年,我国各航空公司虽然加强了成本管理,但成本管理缺陷仍是制约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我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能有效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增强我国航空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航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 解决途径

一、引言

最近十年,随着国际航空业竞争的加剧,我国各航空公司在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比如,有的航空公司通过购进低劣的航材,减少维修成本支出,结果维修费用有所下降了,但是因为航材质量问题导致飞机发生故障,甚至停场而支付的航班延误费却增长了不少;再比如,为提高飞机日利用率,有的航空公司不科学地安排航班,致使过夜航班机组费用比以前大幅度增长。因此,详细分析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加强我国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提高其盈利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顾此失彼”的现象举不胜举

自我国民航业第一次出现大面积亏损以来,我国各航空公司虽对成本管理有所重视,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各种降低成本的途径,但目前仍有不少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片面地认为控制成本,就是要节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减少支出,成本就能够得到控制。实际上这种“节约”成本的做法,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如为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有的航空公司裁员减薪,结果人力成本降低了,但因业务熟练优秀员工的离职而新招员工,花费了大笔的培训费;又如有的航空公司为降低成本,不合理地增加飞机客舱座位,结果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了,但因旅客满意度下降而损失了大量的旅客,收入减少了。

(二)2.只重视成本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决策前成本控制

有不少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中片面的认为只要运行成本支出减少,成本就会降低,所以一味地强调业务运营过程中如何去杜绝各种“跑冒滴漏”,却很少对决策成本进行关注,忽视了决策前成本控制。如东方航空公司租用费用高的停机位,造成高投入高成本。过高的成本费用压力导致东方航空公司巨额亏损,其不得不降低成本,使得公司总体服务质量下降,再加上飞机、拖车等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造成成本居高不少,在2009年东方航空公司的亏损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40亿元。如果东方航空公司在决策前,对租用费用高的停机坪将会对公司收益所产生影响进行多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论证的话,可能不

会出现这种结局。前几年,不少航空公司到全国各地建营业部和飞行基地,无不以亏损而告终的,这也是忽视决策前成本控制的最好例子。

(三)3.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1)成本指数未得到充分利用

成本指数是一种综合考虑航空燃油成本和直接运行成本,使运行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种方法。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了对成本指数的研究并运用于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而我国各航空公司几乎都使用飞机公司推荐的成本指数使用值,该数值并非专门对我国各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计算后得到的成本指数值,我国各航空公司使用它,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充分发挥其降低燃油成本的作用。

(2)成本分析体系不够完善

事后分析多,事前、事中分析少;生产成本分析多,预测分析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多,成本效益分析少;显形成本分析多,隐形成本分析少。由此造成对成本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从而限制了各种潜在的、可能成本的降低。

(3)信息管理系统共享程度低

我国航空公司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但目前这些系统无法与合作伙伴进行共享,限制了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四)4.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近十年来,我国航空公司虽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成本管理中依然存在“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现象。至今,有相当部分的高层对成本管理依然不够重视,有不少人一谈到成本控制仍认为是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情。而由于成本管理体系中考核制度不完善,奖惩措施力度不大,广大职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意识依然淡化,控制成本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当航班上足额配备的饮料、食品等有剩余时,机组成员将其拿走,自己使用;飞机维修人员在飞机大修时从飞机上拆下的零件可以重新使用的,却没有被回收。

三、改善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

我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缺陷是制约其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航空公司要有效降低成本,使其利润得以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针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其对策措施主要有:

(一)1.改变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成本管理,强调节省和节约,把目光过多地集中于降低成本,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这种成本管理观念没有很好地将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与长期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其结果将使航空公司失去竞争力。因此航空公司应当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在成本管理中要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成本的长久降低,还要做到“不惜”增加短期内的投入支出。如航空公司在扩大直销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客票销售网站、电话销售中心等,这必将投入大笔的费用。如航空公司为控制燃油成本,给飞机加装翼梢小翼,需要投入较高安装费用。像这样的支出,航空公司千万不能为了降低成本支出而不投入,因为这种类型的投入将会给航空公司的成本降低带来持续长久的作用,将会提升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据航空公司统计,网站、电话直销的成本为传统销售成本的1/6,采用直销方式可以节约80%的销售成本。据南航运行控制中心统计,南航在B737-800飞机上安装翼梢小翼后,与未安装该装置的同类型飞机比,每飞行1小时节约燃油5080公斤。千睿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2.重视决策成本,加强事前控制

一个正确的决策对航空公司控制成本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错误的决策往往会使航空公司陷入困境。1999年,厦航曾萌发引进B767的设想。当时厦航有关部门在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详尽的财务分析测算后,发现B767虽然具有航程长、货舱大、客舱舒适等优势,但B767与厦航的航线网络结构不匹配,其优势在厦航的航线网络中无法发挥,且其固定成本及保本载运率较B737、B757高得多、盈利能力较差。经过反复的评估和论证,厦航最终放弃引进计划。事实证明厦航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像这样做好事前决策控制的事例在厦航的运营中还有很多。厦航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连续保持20多年的盈利,这与厦航一直以来重视决策成本,做好事前成本控制是分不开的。对航空公司来说,机队规划、开辟航线和航线布局、建立飞行基地等决策,表面看起来与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没有什么关联,而实际上其失误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此航空公司应重视决策成本的控制,加强事前决策控制,从源头上把成本控制住,否则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3.借助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成本管理

航空公司要有效降低成本,必须借助以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1)正确使用成本指数。使用正确的成本指数将会节约成本,节约成本的多少取决于使用的成本指数与真实的成本指数的差别大小,这个差别越多,使用正确的成本指数飞行节约的成本就越多。2007年南航在我国航空公司中首次对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固定成本指数进行调整,实施动态飞行成本指数飞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剔除额外增加的机组成本,飞机维修等费用,南航平均每月可以多节约1000多吨燃油。(2)运用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成本分析,建立完善成本分析体系。在这方面,厦航的做法值得其他航空公司借鉴。厦航要求财务部门对重点业务和重要财务变动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提出各种分析报告,这些分析报告一年发布100余期,及时主动地将生产经营相关数据反馈给公司领导和生产部门,为决策者提供各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消息。厦航财务部利用边际理论测算每种机型、每条航线的变动成本,定期编制航线变动成本一览表,日利用率及保本客坐率关系图以及分机型分航段保本点,保本点速查表供生产部门决策前使用;定期对每条航线的边际贡献,经济效益及运价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厦航财务部的测算,厦航销售部门调整了B757、B737的日利用率结构,在B737运力剩余的情况下,首先选用B737执行客源不足的B757航班,这项措施使厦航不到两年时间节支变动成本达2,296万元。(3)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集合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连锁供应信息系统,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资源共享。如在航材管理中,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信息系统,可有效控制航材的采购,寻找到最佳的购货渠道和送修厂家,实现最经济的采购和维修,从而降低飞机维修成本。

(四)4.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是航空公司的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只依靠领导和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只控制某些环节就能够把成本降低下来,它需要航空公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航空公司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做到:(1)对全体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将成本意识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教育,消除全体员工对成本管理的各种片面认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员工都与公司发生的成本有关,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成本才能得到控制,才能实现航空公司的成本管理目标。(2)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丰富、有经验的员工往往能在生产中找出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不断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如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障飞行安全和控制维修成本的很好办法。(3)把降低成本的方法运用到对飞机的选型、航线的开发、航班的安排、器材物资供应和储备、业务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把成本控制实施方案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

(4)完善成本考核制度。航空公司要把成本目标分解、细化,最后定成制度和程序。对机务、航材等经营管理部门和各生产单位、机组等各个生产环节,下达成本控制指标,责任到人,进行成本控制并根据指标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把员工的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调动起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航空公司只有从传统落后的成本观念解放出来,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加强决策前成本控制,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并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斌.低成本航空公司成本管理经验及借鉴[J].现代商业,.2011年(06期).[2] 吴金栋、,魏志强.成本指数-航空公司控制运营成本的关键一环[J]..中国民用航空,.2007年(5期).[3] 安卓.南方航空:“低碳飞行”在路上[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1月.9日..[4] 厦门航空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J]..企业管理,.2002年(05期).千睿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责任编辑:郑编辑)

第二篇: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财务管理111班

姓名:张心悦

指导老师:孙磊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而价格又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不单单减少了项目对资金的占用,更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不仅是完善企业的途径,也是是企业生命力的主要原动力。适应行业发展,同步市场需求,谋求长期发展,实现企业壮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必不可缺的一项。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就是,在一个项目周期中,对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系统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工作,以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增值。而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同时也是成本计划的基础,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2)成本决策:成本决策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成本管理的思路、方法都得由成本决策确定。

(3)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4)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通过对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分配、计算等一系列活动,确定成本控制效果。

(5)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主要是运用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通过同行比较和关联分析,包括对成本指标和目标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成本计划和成本责任的落实情况,上年的实际成本、责任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的平均水平、最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导致成本目标、计划执行差距的原因,以及可挖潜的空间。

(6)成本考核和奖惩:成本考核和奖惩是把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与应承担的成本责任进行对比,考核、评价目标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关键词: 成本管理长期有效性 战略性 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

目录

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概况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分析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的定义、概念、环节及其作用

四、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

五、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的解决对策。

(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的解决对策

六、总论

七、参考文献

一、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存概况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然而在这种稳步攀升中,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首先,建筑行业发展主要依赖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推动,其中以资本投入为主。客观地说,在近三十年的建筑业快速发展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依附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非通过对行业、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来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其次,技术人员比例低,在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8年建筑施工市场运行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中表明,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最后,低收益高负担,这是我认为现阶段,抑制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最严峻的问题。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2%~3%,在国民经济中属于低利润的行业,而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这就意味着,在发展建筑业的大方向下,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减少建筑项目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流动,是提高建筑业产值利润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建筑行业成本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获利,我们必须做好成本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降低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对预算进行分解,制定出项目的责任成本和目标利润,企业与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再次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主要指工、料、机)的市场价格进行现场调研,并根据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有关工程施工定额》及有关规定要求,按工程量清单提供的工程数量,重新计算出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工程项目施工时的市场实际施工总价款.制定这一明细而又具体的成本控制计划,应包括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源消耗水平,以及每一项技术组织措施的具体内容,它既可指导项目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又可作为企业对项目成本检查考核的依据.把实际成本控制到目标成本范围内,才能保证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微利时代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职能,严抓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挖掘企业潜在的经济能力,以保证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

2015年03月27日,中国房地产报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地产乙方现状:建筑设计师们面临裁员降薪处境”。一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萧条,折射的是整个建筑产业的泡沫边缘化。在近三五年的光景中,建筑产业急转直下,不由得引发更多的深思。更多的目光不单单局限于如何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单一层面,更多的应集中于对成本的控制、监督等基本问题的解决上。从而使,在政府政策制约、市场资源紧张、货币供给不足的大环境下的建筑行业走的更远。

现如今,房地产业面临着四大严峻形势:(1)限购、限贷的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全线紧张。(2)房地产外其他建设单位同样面筋资金匮乏的局面。(3)工人短缺、工资大幅度上涨等现状。(4)银行存款利率居高不下,货币总量供应不足。导致融资困难,成本提高。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业资金流通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被动局面。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减少了对资金的占用,才能促使资金流通率的提高,从而缓解建筑业当前紧张的局面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 管理的定义、概念、环节及其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它的概念是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而它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一般涉及的环节有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的。

四、建筑施工企业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它贯穿于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业绩评价这四个阶段中,这决定了它应该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其次,在一个成本管理较完善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往往需要配置一个多人的团队对成本控制进行监督,这决定了它的战略性特点。

最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管理涉及了各个方面涵盖了很多的部门,这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应该是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

那么,我们下面来详细的分析下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的一些细化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

由于建筑施工周期长,往往以年计算,逐步投入的成本累计过高,短期内没有资金的回收,导致了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而且即使是在工程竣工以后,成本回收在现在的行情下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加之有的时候难免成本统计工作滞后,致使检查成本时缺少依据,造成成本失控。这是现阶段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长期性任务的原因。

成本管理的直接结果是降低目标的成本,增加目标的利润。提升企业的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鉴于国内建筑企业生存环境,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现如今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承揽业务的,然而“合理最低标价中标”又是国内开发商中最普遍采取的发包方式。低的报价已经成了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的产生就加剧了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施工企业经营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利用价格作为的竞争手段,在“无标底中标”的过程中,谁的标价最低,谁中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升高。然而施工企业的每次降价都是建立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成本降低额的底线必须建立在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性范围之内。

(2)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现象同时也制约着成本管理的发展。我国施工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年的发展是很快的。当前的施工建筑市场具有明显的不完全的竞争现象,例如广泛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合理评标、关系议标、弹性成本等现象,施工企业难以仅仅通过降低自身的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力,因为发包商往往也并非主要通过价格杠杆来选择施工合作企业的,同时,发包商对施工企业差异化的对比分析工作也是相对不足的,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了施工企业有效推行实施施工成本管理的条件局限。

(3)建筑施工的工程材科的采购品种繁杂,环节太多,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在较长的一段运输采购期间,材料的价格变化取件较大、新材料也是层出不穷,导致材料价格控制难度大,这一点又成为了制约材料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的一大威胁。

(4)而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用,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将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根据本企业的技术条件、管理水平,本着自主报价的原则,进行逐项填写单价,并计算出整个工程的投标报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属于综合单价法计价,消除了计量过程的差错因素,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条件,使工程投标竞争真正落实到价格竞争中,报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素质。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用,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上就是制约着成本管理长期性、有效性的几点问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

在现阶段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建筑企业成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难以预估的改变,这标志着企业治理进入了战略治理时代,需要对传统成本治理进行适应性变革,制定科学的成本治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成本治理手段,实现创新成本治理多元化格局。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现下的局面是在成本管理上的表现为地位的弱化、行为的软化、水平的低下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观念滞后,缺乏战略意识。因此施工企业发展成本管理的战略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战略成本治理是将成本信息采集整合并用于战略治理,促进主要治理职能履行的发展形态。而现阶段,成本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的:

(1)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成本治理一直是以财务成本为主要对象,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降低作为治理的起点和终点,成本治理的思维方式、治理重点、控制环节、成本决策等仅仅孤立地停留在降低成本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

(2)而现实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本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成本治理方式和手段已很难把握成本的走向、控制成本决策和实际成本的误差。因此成本治理必须提到战略高度,识别那些能引起产品增值和成本降低的要害因素,在传统成本治理的基础上加深并拓展到那些有成本控制意义的领域。

成本管理的战略性在一个成本管理的循环中起着统筹的作用,它的困难性在于,它贯穿于成本控制的每个细节,是一个抽象的难以把握的方向。中国企业要想保持自己的低成本优势,维持生存、发展和创新,就必须跳出传统的框框,站在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成本,充分考虑内外部市场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竞争定位,优化成本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技术经济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业内的技术经济分析仅仅局限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决策上,而忽视了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或者说技术经济分析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曾有国外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能力与国际同行相差无儿,但是缺乏经济头脑,很少思考如何降低成本。然而随着建筑市场化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领域的运用逐渐重视,有的大型建筑企业大力推行“科技创效”,通过奖励制度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方案优化,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是其具体的工作机制与模式没有变化,仍旧是技术人员专营技术方面,经济人员专营经济方面,没能从制度上保障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同时也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复合知识型培训,既懂技术、又精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因而技术经济分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改革其实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成本管理应有的目的。

在近年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其不单单局限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内部也有着较严重的成本管理的问题。

(1)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常会出现“干的”不管成本,“算的”不管干活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张皮”的问题,其结果是在工程完工的时候算账,其实际成本往往大大超过预算,造成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造成亏损。因此,在工程成本预算控制中应把“干”和“算”有机结合起来。把这“干与算”的两张皮结合为一张皮,是完善成本预算管理机制,把握好成本源头关的关键点。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成本预算管理中,要摈弃粗线条的管理模式,在细化的成本项目中,将纵向、横向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网状管理模式。

(2)当前施工管理的现状是,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仅仅流于形式,建设单位只注重低价、轻技术评审。现在有一部分工程没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没有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的随意性很大,出现了土方调配无序,运进运出;材料的多次倒运;机械设备使用无标准,大马拉小车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系统网络图,造成工序衔接安排严重脱节,出现大量的窝工浪费现象,使工程的费用不断增加,导致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失控,引起了工程结算困难,使工程的经济纠纷不断增加,致使投资效果很差。与此同时,正常情况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建设单位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或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但由于施工单位从收到招标文件到送交投标书往往时间很短,使投标书中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比较粗糙,仅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规划和布置,而对一些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案,质量控制方法,安全措施,劳动力,物资,技术保证措施等内容未能做出全面的反应。更有甚者则拿其他工程项目照搬套用,结果是漏洞百出,谈不上经济效益和投资控制。导致了弃标、烂尾等项目的发生。而且在现有的工程招标投标环节中,建设单位往往比较侧重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实力、工程报价、质量保证及其工程工期保证的承诺。而对于投标书中的具体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不够重视,尤其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以及是否优化组织等问题的分析很不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施工组织设计的项目往往会引起工程结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然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和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最后结算时的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技术性文件,而且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

五、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及想法。

(1)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提升价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它应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把项目成本管理作为竞争的武器、盈利的杠杆和决策的依据,必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责任成本管理的平台,解决成本控制机制问题。我认为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使项目成本控制工作能够自发有效运转的前提。建筑施工企业应首先着重从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核算办法、操作流程、督察制度、基础工作等方面人手措建起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平台。

(2)建立成本管理的细化目标,是分解成本控制这个大方向下的问题。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的长期性是体现在它通过施工图预算导向的,将项目成本控制目标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各种项目的成本费用的发生、归集的原则将目标控制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将责任细化为各项目部、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责任人的目标成本控制,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考核制度,对细化的责任分工进行定期的抽查,完善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控制长期性方面的不足。(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不到位的原因还由于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相剥离产生的。所以,实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两挂钩”,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解决企业与职工合理分配问题的制度方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两挂钩”中第一个挂钩是企业向项目部收取上交款与编制项目部的责任预算挂钩,这个方案的主要在于它摈弃过去先预支后结算的传统旧观念,借鉴了部分非建筑行业中的报销机制。但重点是在需要事先确定企业费用的上交比例,从而预先控制项目成本总额,通过成本总额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的经济关系与经济责任。企业对项目的中标价负责,项目部对责任预算负责。然后是职工收入与责任预算执行效果挂钩。这个方案的主导思想就是中国沿用很久的“按劳分配”的制度,彻底现代工资分配中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机制,利用收入杠杆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以此将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利益相互关联。不仅仅是企业为职工提供岗位工资,职工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绩效工资。

(4)在加强管理中的各种控制机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有效性的研究,解决成本控制中效益与效果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应用新技术新成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项目技术效益,并引领经营、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扩大效益波动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加强施工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的比选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都有一个施工方案的比选问题,通过方案比选的方式来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目的。例如项目建设初期都会涉及到临时设施搭建问题。而对于这种临时设施可以采取自建、租用、自建与租用相结合等方案,每个方案成本投入是不同的。对于那种工期较长、人力较多的项目,一般以自建为主;对工期较短、人力很少的项目,则以租用为主。而在类似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选择上,更需要有一个方案比选问题,原因在于一般情况下机械的费用比例很大,购买或租赁要经过充分的评估衡量比较。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不放过每一项可能变更的单项工程,而且平时注意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为资产损耗变更索赔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要对生产材料的市场价值进行不定期的普查,摸清建筑市场运行规律,从而可以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最后、要做到严格履行项目承包合同,解决项目成本管理基础问题。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对每项工程要达到什么目标要事先认真研究。而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树立品牌、扩大知名度外,还要仔细研究承包合同的要求,恰当把准合同要求的临界点。在具体工作中,对超标准创忧工程。要首先评估自身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实力,通过认真的论证去把握,不可以轻易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片面追求虚名增加的项目成本是相当可观的。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势必在安全保护措施上增加投入或花费一定的管理精力,如不然一旦发生事故,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企业由此造成的意外损失和后遗症将是得不偿失、无法量化的。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内容多、范围广,是理顺施工企业内部经济关系,改善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施工项目收益和职工收入。提升施工企业总体价值,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推动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项目成本控制有效性这项工作,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上升梯子,为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效益最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认为,在项目的控制上,只有亏损的管理控制,没有亏损的项目与经营。只要坚持技术独创领先和成本预控有效并举,抓好项目成本控制各项制度建立和落实,就可实现施工企业全面、可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控制成本缺乏战略性的解决对策。

成本管理战略性的实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既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以及成本管理的战略手段。

(1)首先一定需要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成本治理的战略目标。这是一系列成本管理战略决策的先决条件。以往企业对于产品价格的思维模式是“成本+适当利润=适当价格”,新的财务治理思维模式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这一思维模式在施工企业同样适用,“业主可以接受的(或业主确定的)价格-适当的利润=成本上限”。新的定价模式将客户可以接受的价格列为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降低成本消耗。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要求,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成本治理目标。

(2)其次一个科学的成本治理的战略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建立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信息的产生和使用,尤其是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是实现成本治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信息是企业实行有效治理所需的关于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以及关于生产率、质量和其他要害成功因素的非财务信息。21世纪,企业应通过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创新成本管理思维,建立高效的成本治理信息系统。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和多元化成本管理都需要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准确、全面、有效的收集、加工、使用信息是成本管理中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保持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率的成本治理信息系统,这是企业成本治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这不单单局限在于成本决策中对目标确立时偏差减小,也同时在于项目进行中,适时的调整决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控制成本。

第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价值链分析。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的相关活动来达到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价值链分析的首要是找出在价值链的哪一阶段或哪一环节可以增加产品价值或降低成本。它需要把影响工程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工程设计、工程招标、材料供给、施工生产、工程保修到工程创优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了解,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现在的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操作中,往往把降低工程成本的着力点放在项目的单一控制上而忽视了价值链的其他环节。

第三,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现代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员工,成本治理的主体即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首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优先地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使广大员工主动参与成本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成本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为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需求。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于战略性相结合的体现。

第四,推广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战略成本治理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成本降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传统的成本治理往往是注重通过挖潜节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而忽视了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优势。大力推广新技术,鼓励发明和创造,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和要害技术的研发,创造性的运用新工艺,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防止因误工、返工和返修造成的浪费。

第五,实现低成本竞争。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保持低成本的优势地位,设法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假如企业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成本累计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企业就有了低成本优势,这样企业就敢在工程招标竞标中进行竞争,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低成本优势只有在企业维持它时才能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效益。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来源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行为,假如按照低成本战略成功地确保市场占有率。维持低成本,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再利用部分收益投资于更能降低成本的尖端设备,加大科技投入,维持企业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就可用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治理,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各项资金,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形成低成本竞争的良性循环。

(三)、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脱节的解决对策

相对而言建筑施工生产管理中的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应该注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工程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工程质量,不仅仅指工程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还包括它的适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质量就是使用价值。而在如今全民认知提高的当下,民众的普遍目光都集中于体验感受,因此只有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质量经济效益可表示为质量经济效益与改善产品质量的费用的比值或差值,用公式表示为 :质量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质量济效益=质量效益—质量成本。其中质量成本是指在产品质量上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而质量成本的分析,就是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有质量成本、直接生产的工日(工时)分析法、质量成本、利润分析法、质量成本、工程总成本分析法等。质量效益即工程质量取得的效益。

(2)其次,是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而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分为工程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进度技术经济分析,工程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的因素所作的技术经济分析。成本分析的对象包括全部工程、单位工程和竣工工程,分析内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等各成本项目。而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相对数分析法、比较法、因素法等。此外除了分析工程成本以外,还应分析工程的全寿命成本。全寿命成本是指在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费用,通常由投资费用、经常性费用和残值三部分组成。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可以通过全寿命成本分析,来研究最佳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目标和项目使用年限,在理想的质量目标与全寿命成本费用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佳方案。然而工程进度的技术经济分析不是去研究如何编制进度计划,而是要分析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在工程上是否合理。为此,要针对已编制出的进度计划分析其劳动量消耗的均衡性、主要施工机械的利用率、进度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以及资金需要量的均衡性和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其中尤其以进度和费用的关系分析最为重要。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合理低价的定标方式已基本上被大部分业主方所采纳。在国内,所谓的“合理低价”实质上就是最低价。因此承包商为了承揽到工程业务,往往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获得工程项目,而后在施工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造变更、签证及索赔机会。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出台一系列制度,采取办法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从开源与节流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项目盈利的潜力。但是,构成建筑物实体的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地降低下去,因此必须在非工程实体的技术措施费上下功夫,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凸现出来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造就大量的技术经济型人才,让科技创效真正得以实现,使企业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随着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成本管理应有的目标。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成本控制中权责相结合

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坚持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保证成本管理中权利责任相结合,实现工程成本中心中各员工以及部门之间工作范围、职责以及权利的清楚界定,并明确在这个职责以及权利的范围内醒目费用开支是否合理。同时需要对项目中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成本控制效果挂钩,从而保证成本控制可以落在实处。

② 注重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过程或者是某一个项目所需要注重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工程管理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全面性体现就是要保证在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所有的工程参与人员所需进行的整体性成本控制。并且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所有的工程费用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固定费用以及变动费用进行控制;不但需要提高工程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普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意识和措施可以付诸实践。

③ 把握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而言,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越高,其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好,成本控制同时也不意味着单纯的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关键就是需要把握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上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虽然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意味着在成本投入中增加故障成本,而故障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故障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六、总论

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现阶段我过建筑施工企业相对薄弱的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应该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又有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是搞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须依据成本管理的条件、内容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从竞标开始到施工完毕每一环节都要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控制、分析、考核及整理文件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好成本,在低利润时代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七、参考文献

[1] 刘秉京.混凝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3).[2] 王寿华等著.《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黄建军.《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06 [4] 刘刚.叶耀东.曹德成.《施工管理中的多目标最优化设计》[j].施工技术2002 [5]胡春平《建筑企业会计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 [6]芦燕《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7] 周琪; 刘胜友《关于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第三篇: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企业成本控制概况述

1.1企业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1]。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1.2成本控制的原则

经济原则:成本控制必须讲究经济效益,它要求全面考虑,多快好省,正确处理产量、速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降低成本,首先必须考虑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利益。当企业布局利益同国家整体利益矛盾时,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当企业眼前利益同企业的长远利益有矛盾时,要着眼长远利益。企业降低产品成本时,一方面要坚持保证产品质量,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更不能偷工减料;另一方面,也要反对为了片面追求产品质量的某一项指标而不顾成本的做法。

全面性原则:在成本控制中要求实行全面成本控制,即在企业中,要求人人、处处、事事都要进行成本控制,不论年、季、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不论设计工艺、生产、实验、供销等各个方面,都要按照定额、限额、预算进行管理。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说,不但成本发生过程中间要进行控制,而且更要注意事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各方面堵塞漏洞,杜绝浪费。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必须严格按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应该指出,在企业中控制责任成本是每个成本中西应进的职责,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很明显,如果没有这种权利,就无法进行控

1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制。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各个成本中心在控制成本方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必须定期对他们的实绩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不吃“大锅饭”。

按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客观要求指企业管理当局以既定的目标作为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基础[2]。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限制的准绳,最小的成本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例外管理原则是企业主管人员对于控制标准以内的问题,不再逐项过问,二是集中精力注意与脱离标准且差异较大的“例外事项”进行管理。

1.3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1.3.1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成本已不仅是影响企业利润高低的一个因素,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大小、生存发展潜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1.3.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3]。成本与环境、企业内部条件、产品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控制。因此,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1.3.3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

2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生的各种耗费。在财务管理上,企业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即价值=收入-(成本+费用)。不难看出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它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如果企业的成本过高,价格就偏高,竞争的优势就不存在。许多中小企业应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之,企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公司加强经济核算、促进公司节支、改进公司管理、提高公司整体成本管理均具有重大意义。

3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2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2.1.1 领导者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主题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领导者并未从分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有的领导者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领导者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没必要重视成本统计,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脱节、市场竞争与成本控制脱节。因此,企业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

2.1.2 成本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要搞好成本控制,关键是提高成本管理者的素质。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论知识。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是现代企业进行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特征。当前,企业各级成本组织的目标和责任不明确,成本管理混乱,上下级成本管理组织联系不紧密,下级成本管理组织不能很好地完成上级成本管理组织下达的任务,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不默契。

2.2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和手段老化

2.2.1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和内容僵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4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本控制。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控制的盲目性[4]。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企业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2.2.2企业成本控制手段老化

从成本控制手段上看,虽然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是对成本控制模块的应用程度并不是很高,不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解决成本控制上的问题,并且有很多公司现在仍然进行手工核算。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势必会制约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很难满足现代成本控制对成本信息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的要求。

2.3成本信息严失真

2.3.1 成本信息扭曲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信息存在严重失真、扭曲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这就造成公司资产价值严重流失,由于价值补偿不足,一些企业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不惜虚报成本管理数据,改动原始资料[5]。同时,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谋权私利,在材料采购时,质量次、价格高,再加上运输管理不善,导致大量次品增加了产品成本。

2.3.2 核算方法不当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成本核算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忽视了现代企业日趋增大的产品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及售后服务上的投入,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不能正确评价产品在寿命

5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6]。

6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3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3.1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

3.1.1

提高领导者的意识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应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加强成本的系统控制理念。为了增加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成本控制上,除了对生产过程管理外,公司还要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其中包括顾客的使用和维修、相关技术分析等。对于公司内部部门,要勤俭节约,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花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成本控制的范围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控制发展为非物质产品成本控制,要加强非物质产品的成本控制,如环境成本控制、产权成本控制、服务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应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人员服务能力和减少人员消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企业领导者必须牢固的树立成本控制效益观念。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应该以成本效益作为公司活动的支配思想[7]。要实现从成本投入与产出比例来分析对待投入成本合理性、必要性的转变,即尽可能少付出成本,尽可能多的创造出使用价值,从而为公司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1.2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意识

将成本管理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头脑里,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员工成本管理意识是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每一个岗位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必须将成本管理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全体动员,将成本降到最合理化,与公司战略相统一,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领导到成本管理专业人员、从工程技术人员到一线员工。进行专业学习或定期培训等形式,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7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3.2完善成本控制理论及手段老化问题

3.2.1完善发展成本控制理论

老的成本控制理论以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成本控制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问题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现代成本控制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比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经济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3.2.2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地应靠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也要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引进到企业成本控制当中,能为成本控制更好的服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却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8]。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被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药剂师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

8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争中更加具有优势。例如,电子网络在企业成本管理控制中的运用,成本控制电子软件的实际应用。

3.3完善成本信息

3.3.1提供准确详实的成本信息

准确,详实的成本信息是企业经营证在成本控制,确定正确决策时所需要的主要依据。如果信息扭曲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级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下面的实际情况[9]。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企业个层面都是截流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这就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难以进行,不能够达到企业所指定的效益目标,更难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企业生产质量不合标准,销售业绩下滑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作为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时,应该把成本信息管理工作放在首位,而且要做到非常的准确,详实和明了。

3.3.2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一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照依据,为准确核算打好基础。二是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资金占用通常涉及到储备资金定额、生产金额、成本资金定额及流动资金定额等步骤,在成本管理中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有助于企业资金战略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规划,以保证单位资金的运用自如、生产经营的井然有序[10]。三是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涉及产品产量的传票、台账、劳动时间及个人考勤簿,原料的领料单等相关消耗单等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整理。四是内部价格的制订和执行。原材料计划价格的制订、产成品库存的模拟计价等应保持响应的稳定性,以便成本计算、考核的一致性。

9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结 论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要立不败之地,必须实施成本管理活动,摈弃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完善现代的成本控制理念,不断学习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是其发展的基础、关键。首先了解成本控制最基本内容。然后通过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手段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我们不仅要创新,也要牢牢抓住最基本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才能有力的开拓新市场,寻求新发展。

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诺达名师官方网站】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第四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办法

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面对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洗礼,加强成本管理,进行全员“成本与发展、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收入”意识宣传,全方位、深层次地唤醒广大职工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良知,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和责任考核是提升煤矿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降低煤矿原煤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煤炭企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与其它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煤炭成本水平受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大。煤炭成本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开采开拓方式、地质水文条件、服务年限、机械化程度以及煤炭产量等。在这些因素中,水平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他因素,并且产量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往往小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这就决定了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分析的多样性,以及煤炭成本水平在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可比性较差

在矿井的整个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规律性变化的。在矿井服务年限内,煤炭成本是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变化的,并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生产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单位越来越长,这就决定了下一个生产过程的消耗和占用要大于上一个生产过程,仅仅实现对一个生产过程消耗的补偿是不能保持原煤生产在原来规模上进行简单再生产的,必须进行追加投入,增加新的生产要素

1、人的思想滞后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延续,部分职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等工

作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理顺成本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悟透成本过程控制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造成对一些浪费现象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再就是,某种程度上害怕得罪人,或者是害怕遭来横祸,因此,思想上总认为,企业的家大业大,我不节约,还有他,再说不是自己家,甚至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2、物的浪费现象

这儿所说的“物”是指办公、生活及地面场所公共设施等。几年前,企业管理者曾在有关会议上多次提出“无纸化”办公,可是,从现在的办公程序上看,其间的“无纸化”办公设想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A4等高质量纸张大量投入,其他辅助设施更换(如激光打印机等配件),造成了企业的办公费用成本升高,虽说要迎合社会发展形势,但也应注重节约与要求相结合,做好成本过程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假如我们细算一下企业各单位三年内所使用的办公纸张和耗材等物,其数字也是十分惊人的!

3、电的违规现象

电能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而且是推动煤矿企业建成和谐矿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条件,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违规用电、浪费用电等不文明现象时常偶发,诸如:冬季空调供暖的违规运转;办公场所的长明灯及设备空转;

二、成本管理模式

煤炭企业形成了一套“层层分解、逐级考核”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计划产量、计划利润、计划吨煤成本),将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单位,再按单位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目标成本的分解、成本指标的分解、月成本计划的制定、审批与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与控制。其归口单位有: 财务科、经营办、资料公司、设备科、生产矿长与各生产单位。

1、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分解的归口单位是财务科,财务科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吨煤成本指标、利润指标和产量指标,结合历史成本的构成情况,对吨煤成本进行分解,形成材料成本指标、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指标和其他成本指标。将材料成本指标下达至经营办,进行材料成本指标的分解。工资成本指标、水电费成本指标与材料成本指标相挂钩,作为日后成本考核的依据。财务科成本分解的依据主要是历史成本构成和人为的主观认定。

2、成本指标的分解

成本指标的分解,是指对各成本项目指标向各单位的进一步分解。以材料为例。材料成本指标分解的归口单位是经营办,经营办根据三年的历史数据对财务科分解的材料成本指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并进行一定的调整,形成各单位材料成本指标和矿厂部成本指标,经过调整后报矿长审批生效后执行。材料成本指标包括各单位日常生产耗费的物资,日常占用的大型物资由各单位提出申请,报企管科审核,最终经矿长审批后占用矿厂部指标。

3、成本计划的制定与审批

各单位月底制定下月用料需求计划,经经营办根据各单位计划产量和年

度材料成本指标进行审批后生效,占用单位材料指标,下发至内部银行进行成本控制。各单位只能在计划额度内领用物资,材料费超额领用,应该先向矿经营办申请追加材料费指标。对于超额领料、临时用料和大宗材料的领用,必须提交用料计划,经矿经营办审批,再经矿长审批后,方可领料。

4、成本核算

目前的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以原煤为核心的制造成本法,由于煤矿只生产单一的原煤产品,并且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生产性单位,矿级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成本核算时全部构成原煤产品的成本。其成本项目主要包括:材料、工资、电费、折旧费、安全费、维简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赔偿费和其他支出。其中材料费、修理费成本为可控项目,其他为不可控项目。

三、切实做好煤矿成本管理和考核

1、机制保证

机制是关键,是保证。煤矿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结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对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重点工作进行重新定位、量化考核、闭合管理,同时,要制订一套全方位、深层次、精细化、科学化的目标责任锁链考核制度,以规范人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成本过程控制行为,把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促进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优化。

2、做好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指各种支付款项必须列入资金使用计划,无计划的不予付款。归口管理是指各归口部门既是归口费用的计划提报单位,也是费用支出的业务办理单位。各项支出遵循谁办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每季度由矿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组织政工、工会、审计或外聘审计部门对财务收

支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杜绝了管理漏洞,加强了监督监控,提高了内控管理水平

3、突出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建设。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排查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和管理漏洞,提出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的思路、目标和整改措施;按照“总量平衡、效益优先”、“积极稳健、以收定支”原则,建立和完善预算的编制、修订、审批、执行、分析、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4、建立降本增效激励机制。

其次是要责成相关部门加大“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氛围,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要我降成本”向“我要降成本”的转换,逐步形成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同时,要做好安全成本控制工作,把安全成本控制列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领悟透安全成本是企业的最大成本方向,唤醒职工的安全生产良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四、严管发票,强化票据报销控制

发票作为往来结算的重要依据,对于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十分重要。严格执行以下规定:挂账或报销的票据,必须是取得的合法票据,发票必须有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监制章,行政性收费票据必须有财政部票据监制章、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统一票据专用章。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了专门强调:采购物资、接受劳务(修理费)、生产用电、大宗办公用品必须提供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附物资明细清单、修理清单,如销货方提供不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扣除增值税差额做为补偿。特殊情况如客户提供不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且不同意扣除增值税差额做为补偿,而我单位又必须采购的,须经矿长签批同意后方可入账。对于日常零星支出、招待费、住宿费、会务费、外出加油费等支出,必须是合法的各类普通发票,不合法的往来收据拒绝报销。工程劳务费必须是施工单位开具的或税务机关代开的建筑业普通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须有财政部票据监制章、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统一票据专用章,否则拒绝报销。

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办法,不但提高了职工的节约意识,为有效地控制成本打下基石,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科学的经营管理开好了头,因此,煤矿成本管理,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下一步,煤矿还要从多方面探索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从精细化入手,把煤矿成本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第五篇:企业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企业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不断推进着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水平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显示了整体经济的前进速度。但一直以来,投融资问题就是困扰企业长期发展的障碍之一,投融资的管理问题是大部分企业无法避免的共同敌人。现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积极探讨企业在投融资管理问题上所要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部分意见仅供参考。关键词: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企业的投融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融资、投资这两个方面,它们虽然是企业在运营时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利用融资以及投资办法尽快的使得企业收获更好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讲,投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开拓自己的市场、扩大自身的生产力等目的而利用已有的资产加大投入,其目的是为了合法的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融资则是企业向投资者或者企业的债权人进行资金的筹集,融资是立足于实际的经营状况,通过拿到筹集资金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在投融资的管理方法存在的漏洞

(一)对投资的环境与规模没有做好规划

在进行投资的决策之前,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运动规律没有做好切实、仔细的分析。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投资的具体项目时对于该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预判,同时也没能充分的考虑到该项目是否能很好的与企业本身相适应、相融合。还有一部分企业只是在看到别的企业投资了某项目之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就盲目的投资该类项目,根本没有将企业的发展规律与该项目相结合考虑。这些最终都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惨淡,损失十分严重。同时,投资规模的设置不够合理也是造成企业在资金的流通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一味的追求高收益、高回报,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与实力,投资的金额与规模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最终同样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以惨败收场。在投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快速发展,不注重各项业务的长期稳定进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投资的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用来进行设备的更新、引进先进的生

产技术、扩大企业的规模、培养人才等方面。但是,这并不排除有些企业在投资的结构比例上选择失衡,这类企业过于注重对企业规模的扩大,片面的认为这是占据市场份额的主要利器,而忽视了人才与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过快的增加产品只会导致市场出现饱和,那些具备新性能的产品自然而然就可以轻松打败这些盲目扩增的产品。最终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逐渐退出该类市场。

(三)在融资的渠道选择上过于单一

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大部分的企业,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只能依靠内部融资的办法筹集资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时,条件十分苛刻,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要求,贷款专项业务还不健全、担保难、抵押难、手续繁琐、审批的成本过高等都是造成融资难的原因。其次,部分企业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这就使得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那么这类企业对外进行融资时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更高。资金的流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一旦出现滞销,企业就很难拥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债务,最终的结果只是能损失惨重甚至破产。

二、解决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融资的意识、拓宽渠道

要积极改变当前过于单一的融资模式,不要仅仅只是依靠内部融资的办法进行资金的筹集,要积极拓展渠道,转变传统的筹资思想,积极地进行对外融资。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自身的积累,充分利用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力,扩大生产,实现内部与外部融资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立信用等级制,降低融资面临的风险

良好的信用等级制度是企业解决自身融资难问题的基本条件和根本办法,企业具备很好的信用或者很高的信誉,都能够促使企业很快获得资金的融通。这就要求企业务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加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健全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形象。同时还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机制,将市场的供给需求关系作为企业运营的法则,在完善设备、引进高科技产品、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信用等级制度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这些都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合理选择投资的方向及目标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部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眼前的利润,忽略了企业对于长远发展的要求,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投资的方向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市场上的经济发展规律,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在进行投资的决策之前,要意识到企业的运转是否与该项目相符合,如果出现相违背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其次就是不要过于追求大规模,也就是说,投资的规模要在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在保证资金可以充分流通的情况下再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有计划地进行投资,不要盲目跟风,切忌随波逐流。

(四)政府需要加强扶持的力度

设立一些金融机构、企业发展基金等为部分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贷款支持,还可以创建风险投资类基金,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开发多种融资方式,增强信贷的投放力度,实现合理化的配置,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实际的案例启发

巨人集团,曾经以奇迹般的成长速度在中国刮起一股旋风,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但巨人在转型阶段的倒塌也是十分迅猛,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哪些?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巨人的起步过程:一个没有多少净资产的公司,为了筹集资金,选择了杠杆比例最高的短期负债方式进行融资,进口原材料时延期付款,再利用销售产品得到的利润逐步偿还债务,剩余资金作为自己的活动资本。之后就是巨人集团进军房地产市场。拥有资产的一方都是位于在建的工程,现金流主要依靠内部融资、短期的占款。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风险巨大,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优势产业成为了牺牲品。错误的估计了资金的流通性,最终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

巨人集团的失败主要归结于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一是流动性差,巨人集团的资金大部分都被用作建筑工程或者债权,一旦出现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抵御。这就告诉我们,除了一些主营的业务之外,还要持有部分的股权或者债权,增强应变的能力。二是应收的账款过多,导致出现意外时,款项收不回来。巨人集团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资金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太差,不利于长远发展;在投资的预算上明显准备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资产分配方法;零负债的管理模式忽略了融资对于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产权的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资本的来源不够多元化。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都在未来长期发展中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除了从融资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对外、对内融资办法相互结合,进一步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风险。其次就是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引进以及杰出人才的培养,选用合理的投资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少卿,王晓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投资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12,(09).[2]唐艺,李华.企业可持续投融资策略的分析与规划[J],事业财会,2010,(05).[3]赵艳.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融资能力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2011,(07).[4]刘凌波.中央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06).

下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航空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以公司生产一线班组管理为研究对象对班组管理中存在的执行力较弱、岗位职责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班组之间缺......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一、纵观21世纪中国境内的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

    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如家酒店为例 于珊 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 摘 要 我国酒店业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数量不断增加,但总的......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凤庆县地处地处滇西纵谷南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

    浅谈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导言近年来,铁路工程项目迅速发展,业主对工期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施工复杂的铁路项目以及越来越紧迫的工期压力,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认识班级:经济082202H姓名:王翌飞学号:200822150234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财政税收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经济体制和税制改革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