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读《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有感
班级:传播2班学号: 32009061222姓名:高小娜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传播学研究者等,组建了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作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报告开宗明义:在美国这个号称头号自由民主之邦的国度,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新闻自由处在危险之中。报告提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由很明显:现代新闻界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崭新而陌生的,而长期以私有私营来谋取政治独立的美国新闻界,则可能由于商业化的过度发展受到腐蚀,转型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商业。相对于总人口,新闻单位的数目显著减少了;由于所有权的集中,新闻及意见来源的多样性受到了限制,这对民主不是一个好消息。
书中指出新闻自由是创建自由、文明社会的保证,是政治民主的基础。这源自美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护,更可以看做是美国崇尚自由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果实。对此,该书为自由的新闻界提出了要求:“一个自由的新闻界不受制于任何力量,无论是政府的还是社会的,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凡是值得公众倾听的思想观点都让公众倾听。”并为媒介的角色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一种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一条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显然,这一角色的实现必须要以新闻自由为保障,同时这一角色的实现又反过来更好地保障新闻自由。
而当时美国新闻界的情景是新闻界掌握在一些庞大的商业机构中,对于民主生活非常重要的大众传媒未能完成履行对公众应付的责任。也就是新闻自由由于媒体资源掌握在少数人中,媒体多按商业机构运作,以赢利为目的。这一方面影响了大多数人言论表达的渠道和意见交流的便利,限制了新闻自由;同时,媒介功能扭曲了新闻理念,新闻报道出现煽情、庸俗等现象,媒体没发挥大众传媒应
有的社会效应。
针对这样一种状况,书中从政府、新闻界、公众三方面入手给出了一系列建议,主要是政府要为新闻自由提供制度保障,公众自己组织教育机构提供补充性的新闻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闻人才,评估和报告新闻界的表现,书中重点对新闻界谈了自律的问题,就是要一个真正专业人士的职业精神,自觉承担起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
从这本书的内容也可联想到当下我们的媒体的一些处境,就是新闻的自由收到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制约,这也影响到了媒体应该发挥的舆论监督等社会责任,如何协调这种有限制的自由和履行这种自由下的责任,也就是如何戴着脚镣跳舞也是当下媒体的现实遭遇,也是新闻界的生存之道。这本书指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需要政府、媒体和受众的三方努力,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每一方都明白自己的职能界限所在。才能达到最根本的为公众服务的目的,才能做到“凡是值得公众倾听的思想观点都让公众倾听”,才能真正地实现“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无疑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中国,新闻的自由更加受政府限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民对信息的分辨能力有限,所以我国对新闻的自由限制更加严格。但我国对新闻自由认识的进步是明显的。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明显加快
其次,保障新闻自由的法律法规建设明显加快。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我国陆续出台许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法规,涉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等。它们或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公民基本权利进行保护,或对新闻行业从业资格作出界定,或防止和杜绝新闻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共同构成新闻法制的主体框架。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以保护记者采访、报道自由。
第三、新闻界平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我们把追求社会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内容之一,既不是“谈„自由‟而色变”,又不搞无视法律和纪律的自由;既履行新闻自由权利,又承担其责任和义务;既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又考虑媒体传播效果;既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又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第四,采访自由明显进步。我国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享有充分自主权。媒体鼓励并要求记者深入现场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报道真实、准确、及时、客观。有的媒体实行采编分开,扩大或提升记者自主权、主动权、创造性和灵活性。我们要求记者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发回独家报道。在近几年的重大报道中,我国记者的杰出表现赢得国际同行的好评。比如2004年对SARS的报道,大陆记者的报道比香港记者更快更充分。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发出第一条快讯,播发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比法新社早6分钟,比美联社早8分钟,这显示出中国新闻自由的进步,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亮点,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外国记者在我国同样享有采访自由,甚至拥有更多采访便利。截至2008年1月,中国有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常驻新闻机构,约700名驻华记者。与2002年相比,机构数量增加100多家,人数翻了一番多。在面积不到两万平方公里的北京,如果没有新闻自由,外国记者根本无法工作。
第五,报道自由明显进步。新闻报道内容多、范围宽、速度快、传播广,没有报道自由,媒体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量、宽领域、重时效和市场的传播。我国没有新闻审查制度,媒体报什么、何时报、怎么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自由,编辑主要依据读者需求、新闻价值和社会责任等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版面主编到部主任至分管副总编等对稿件从导向性、真实性、可读性等层层把关,在程序上与欧美没有大的差别。特别是编采分开以后,编辑自主权更大,自由度也更大。
第六,批评自由明显进步;近年来,由于群众反映、媒体监督惩处的责任人增多,如华南虎照事件、南京香烟事件、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等,都是由网络揭发得到查处的。可以说,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力度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多、社会效果越来越好。
第七,出版自由明显进步。我国媒体只要依法注册,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采访、传播、经营活动,政府不予干涉。
第八,传统媒体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进入新世纪,如何在国际平台上赢得媒体竞争,成为我国传统媒体面临的一大课题。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中外媒体同台竞技。新华社发出了第一条消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启动24小时滚动直播,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央视的直播信号。
不仅如此,网络媒体自由度,经营管理自主性都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的新闻自由是有希望的。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的提出是即使和必要的。它不仅发现了美国新闻界的危机更给世界的新闻自由敲响了警钟。
第二篇:《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读书报告
《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大众传媒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加剧。出于对媒体所有者人数越来越少的担心,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于1942年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个委员会先后九易其稿,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
本书的开头就提出“当前的新闻界处于危险当中”这个论题,“本委员会打算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新闻自由是否处在危险之中?我们的答案为:是的。委员会之所以得新闻自由处在危险之中这样的结论,原因有三:首先,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新闻界的发展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新闻界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能通过新闻界表达意见和观点的人的比例。其次,能把新闻机构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使用的少数人,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最后,那些新闻机构的指导者不时地从事受到社会谴责的种种活动。这些活动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新闻机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或控制。”
“新闻自由”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就鲜明的提出了当前新闻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作为公众同等中高的大众传播没统计却为少数人所用,此外,政府在新闻界扮演的亦正亦邪的角色同样危害了“新闻自由”的权利。第二节中,作者就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些的解决办法。通过古今对比,由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受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已不能像以前那样成为每一受众表达自身观点的平台,而这一限制要求每一公民的“表达自由”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表达自由的权利得到保护,其他“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而政府在“新闻自由”的世界里,也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些界限,作者也对政府提出了一些要求,总结起来,即:从法律的层面上保护新闻自由的权利不受到侵犯,同时,对于侵犯新闻自由的行为予以惩罚,此外,还必须保障政府的控制行为不会导致破坏新闻自由的行为。新闻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哪里的人们不能自由地彼此传递他们的思想,哪里就没有自由可言;哪里存在着表达自由,自由社会就在哪里发端,因而每一种自由权的扩展就具备了现实性。因此,表达自由在各种自由权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促进和保护其他所有的自由。
“……
新闻自由包含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新闻界必须享有免于无论来自何方的外界强制力威胁的自由。而要求新闻界免于可能歪曲其表述的各种压力,无异于要求社会中不存在互相竞争的势力和信仰。但是,必须认识并权衡持久存在的歪曲力量,无论是财政的、大众的,还是教权的和制度的。如果新闻界想要完全自由,它就必须了解和克服任何伴随其自身经济地位、其集中趋势及其金字塔式结构而产生的偏见。
新闻界必须向右能够发展她自己关于服务与成就的种种概念的自由。它必须享有为维系和发展自由社会作出贡献的自由。
这意味着新闻界还必须是可以问责的。它必须对社会负有如下责任:满足公众需求,维护公众权利以及那些没有任何报刊代言、几乎被遗忘的演说者的权利。它必须明白,他的缺点和错误不再是个人的无常行为,而已经成为社会公害。新闻界的声音向垄断走了那么远,以至于它喜欢自己的智慧与观察具有的独家性,以剥夺其他声音被听闻的机会和公众投稿的权利。放眼未来,新闻自由只能以一种可以问责的自由而继续存在。它的精神权利以它对这中问责性的接受程度为转移。它的法定权利将维持不变,如果它的精神义务得到履行的话。”
第二章中,作者就新闻自由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第一点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准确性、客观性、真实性。这些性质作为新闻的本质属性与国家性质没有关系;第二点要求拥有一个批评和讨论的平台,而大众传播媒介就是这样一个平台的角色。作者在此本书中反复强调“共同载体”这一概念,因为新闻自由要求每一种观点都应该得到公平的传播,因此,同一平台的媒体必须履行同时刊登“批评”和“表扬”意见的新闻。受众或读者在争辩的环境中,由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或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这对于受众的学识水平、判断能力等都是要求很高的,就目前的受众的情形来看,达成第二项要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项要求中,作者提出了传播学中的几个概念,例如“刻板成见”等,它要求新闻界重复和强调社会群体真实而典型的形象,但是对于“典型而真实”概念的定义也是有许多歧义的。对于不同的历史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性质的不同等都是有所区别的。此后,作者论述了新闻界作为传播价值观、教育价值的职责。
第三章及此后的几章中,作者辩证了集中化的优劣势。由于科技革命的一路爆发,传播领域也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最主要的表现是“集中”,也就是媒介的集团化趋势,其优势在于这种集中化的集团才能为公众提供某些服务,而这些服务又是小型的传播机构所不能提供的;劣势在于由于媒介多样性被削弱,是否能够保证公民的每一种观点都得到公正的传播,也就是新闻自由是否受到了威胁。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委员会也提供了一些建议:认为“大众传播机构”应该从属于私人企业而非受到政府的控制,这是保障新闻自由的基础。因此,作者在书中第五章反复强调“新闻界的自律”,寄希望于自身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新闻机构,而不是通过政府强制手段而“结果的歪瓜”。政府保障了新闻自由的权力,有权力的同时也相对应一定的义务,这种权利并不是无条件的滥用,因此,从“新闻界”与“政府”的权利与义务的赋予关系来说,双方都达成了一种共识,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政府——新闻界——受众是博弈的三方,失掉任何一方,“新闻自由”都将失去其真正的含义。而其三者的关系也是辨不明、理不清,此本书的贡献在于对于三者的角色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作出了各自的要求以此来达到新闻自由的目的。在第六章,作者提出13条建议要让新闻界从禁锢它的势力中解放出来。分别对政府、新闻界、公众三方提出建议。最后 书中也阐述了新闻界的产生和发展,新闻界在本质上是发达社会的一种公共机构。在我看来,新闻界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必须有三个条件:1,民主意识的强化;2,新的发明工具的改进和创新;3,社会的需求。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有了民主和法制的意识,新闻自由才开始萌芽,当然新闻界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有了新的传播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发明以及电子技术的革新,才使得新闻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发展。另外一点就是人们有这种对新闻的需求,新闻可以给人们提供信息,这种信息必须是可以消除人们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好奇心是人们的天性,促使人们不断地寻求一种公共的机构来满足这种需求,当然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原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产生新的产业,因此,新闻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必须对社会负有如下责任:满足公众需求,维护公民权利以及那些没有任何报刊代言、几乎被遗忘的言说者的权利。它必须明白,它的缺点和错误不再是个人的无常行为,而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我们的社会今天需要的是:
第一,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如果我们分解看我们需要的新闻应该是这样的:情景的意义、智慧所在应该是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报道,这个报道是全面、真实的)
第二,一个交流论坛和批评的论坛。这就意味着传媒应当将自己视为公共讨论的共同载体。第三,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第四,一种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和价值观的方法。
第五,一个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传媒要提供信息流、思想流、感情流。为什么提出思想流?书中认为:文明社会是一个思想观点的运作系统,它靠消费思想观点来维系和变革。因此,它必须保证其成员所持的尽可能多的思想观点能得到它的审视。)
在今天看来,这份报告仍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由它所概括出的“社会责任论”得到了广泛认可“社会责任论”提出了自由必须伴随责任的观念,纠正了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绝对自由的错误;阐明了言论自由为基本的人权,而新闻自由只是报人的权利,两者不可混为一谈;鼓励推行报业自律制度,促进了报业的真实和公正程度。
第三篇:要为自由而战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卓别林的有关情况
2、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自主赏读课文
2、体会文章富有感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要为自由而战斗的进步思想和鲜明的爱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紧扣中心,层层深入的写作结构
2、了解文章议论中渗透感情,说理中融进形象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讨论交流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世界喜剧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经典形象,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头戴圆顶硬礼 貌,身穿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手持一根竹手杖,留一撇小胡子,足登大皮靴,走路象鸭子。你知道这一形象是谁创造的吗?(卓别林)
这一形象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主要代表,引起了很多人的模仿。
简要介绍卓别林的情况。在代表作《大独裁者》中,卓别林以以敏锐的洞察力大胆地将讽刺的矛头直指向德国纳粹元首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并借影片中的演讲发出呼喊:“为了民主,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对现实的透彻理解使卓别林突破沉默后喷涌而出的语言具有决堤怒潮般的气势。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文章就是《大独裁者》中的一段演讲。
二、揭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1、整理文章中需要注意的字词: 卓别林鄙视富饶贪婪无辜发泄独裁 奴役诺言履行弊政霓虹丰衣足食
2、思考:文章号召战士们要为自由而战斗,这里的“自由”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自由是民主,每个人都很幸福的新社会)
3、自由朗读文章第三、四两节,思考:文章深刻揭露聊资本主义社会在发达的科技掩盖下的哪些罪恶?
4、指名个别朗读课文第五节,思考:战士们如果不为自由而战斗,那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5、齐读课文六、七、八三节,思考:作者要建设的一个新世界是什么样的?
6、整理文章结构,看看文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展开演讲的?
四、再读课文,体味真情,体会文章跃动的炽烈情感
作为一篇演讲词,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感情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感情之火,引起共鸣;以自己的炽烈的情感之手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达到影响听众,征服听众的目的,那这篇文章表达了演讲者怎样的的情感?
(表达了演讲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罪恶的憎恨和对民主、对所有人都获得幸福的新社会的无比追求、向往之情。)文章为了增强讲演的感染力,强烈表达情感,在议论中渗透情感,在说理中融进形象,你能结合文章中具体的语句谈谈这一特点吗?(学生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仔细体味演讲者的这种情感。
五、拓展延伸,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学写演讲词 作为演讲词,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2、主题突出,态度鲜明,有强烈的针对性。
3、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点,然后便围绕主题,逐层深入,最后结尾再加以重申,使听众对全篇讲话能获得清晰的感受。
4、语言形象,生动,凝练,严密。
5、感情要真挚。
了解了演讲词的特点后,同学们能不能抓住这些特点,以“珍惜时间”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词呢?
(学生写作,交流)
六、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演讲“要为自由而战斗”,体会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和鲜明的爱憎,同时也学习了演讲词的特点,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附板书:
要为自由而战斗 卓别林
一、主题突出,态度鲜明——标题
二、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三、语言形象,生动,凝练,严密
四、感情要真挚
第四篇:对团队负责而不是对管理者负责
对团队负责而不是对管理者负责
团队,对处于组织中不同角色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组织的最高领导者来说,团队是实现事业梦想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来说,团队既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辅助自身成就个人价值的因素;对于组织中的每一名成员而言,团队既可以是由工作目标而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共同信仰而聚集成的,这也决定了团队的执行效率与发展潜力。
有效的团队管理方式,是以在团队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建立起团队成员相互信赖、亲密合作的团队氛围;培育出团队荣辱与共、共同决策的团队作风。这些团队建设的目标并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些状况不同,团队成员以管理者马首为瞻,权利和责任都集中在一人身上,其他人仅充当棋盘中的棋子,毫无己见也无视团队对于个人的意义。
举两个例子。领导给安排下属工作,小甲干这个,小乙干那个,甲乙对工作进展都单独向领导汇报,工作结果也都是向领导负责,这就是典型的工作安排方式,而不是团队作业方式。还常见一种情况,管理者在看到某个团队成员业绩落后或工作方面的错误时,一般会选择不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而是在私下进行,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大大减损团队成员责任归属的清晰度、团队决策的质量,以及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
前文提出了团队是因共同目标而组织形成的具有明确分工、能力互补的人员组合,团队领导者在其中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但不是存在于团队之外的,在团队中的作用不只是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比之更重要的是培育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团队职能。优秀的管理者对团队的管理结果是每个人的工作向团队负责,每名成员都清楚的了解团队目标,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如何才能创建更高效的团队呢?像上述事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在团队管理中杜绝,在工作安排上要让整个团队都处于为实现目标的合作状态中,形成为彼此负责的工作态度;在面对个人业绩不佳和出现在团队中的负面行为,要在团队范围内公开,让整个团队了解个人行为对团队的影响,同时,让个体认识到自己对团队整体造成的影响,这种双向的信息传递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建立起为团队负责的意识,而非对管理者负责。此外,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工作事项,开诚布公的摆明现状和问题,征求成员们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共同决策的方式代替“一言堂”,将团队职责潜移默化的转嫁到所有成员身上,形成责任共享。还有一些实用的管理技巧,比如在每一次工作事项中都变换合作者,通过在团队成员间不停的拆分组合,让每一名成员都熟悉其他人的工作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又比如在团队中发生意见分歧时,管理者要避免被当作“裁判”,将分歧事项和观点放到团队层面讨论,就事论事,以免私下相互猜忌。还有在团队遇到困境的时候,管理者应义不容辞的带领团队成员直面问题,群策群力寻找解决办法,鼓励团队正视矛盾,通过患难与共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对不同类型的团队,管理技巧数不胜数,但最重要的是,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能正确认识团队的重要性,清楚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到应尽的本分,如果人人如此,那么高绩效团队离我们不会太远。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
第五篇:思想汇报: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
敬爱的党组织:
在党课培训中,听了老师讲的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这一章后,我对共产党的认识更深刻了。实现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联系老师讲的内容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我想到了许多许多,如何才能使我国形成自由而全面发挥在哪的社会呢。
马克思认为共产党*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里的自由的含义很广,不仅包括物质方面,更包括精神方面。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为了解决温饱而忙碌。那时候的人严重受到物质的制约,对物质有着强烈的依赖,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需求。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我们基本上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转而去追求宝贵的精神层面的财富。这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主观需求的。
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赶超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这时候国家的“十二五”适时提出了要增加国民的幸福指数。共产党总理也说“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我们党和政府正一步一步按照这样的纲领要求去做,想努力实现每个公民自由全面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个社会还是存在很多不好的现象。虽然我们的物质条件提高了,但却有不少数人的思想并没有得到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增加了,但有些人民的素质却没有同步跟上。
他们的思想还是很狭隘,只关注到自己的利益或周围的小群体,而没有站在更高的位置。这样的根本原因在教育。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要培养个性独立,思想先进,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在教育方面更加重视,因为要做到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必须要靠教育。
当全体社会成员都获得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城乡之间,各种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别不复存在时,每个人的思想和个性都不被其他因素束缚和限制,整个社会就是自由平等的,这时候人才是幸福的。我们党的纲领就是要实现共产党*,帮助人民逐步达到共产党*的状态。共产党主席就曾经在建党80周年时说“共产党*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我认为当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做到了真正的自由,真正的不受其他因素的束缚和限制,我们就能做到像温总理说的活的幸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最终逐步实现共产党*!
汇报人: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