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航运振兴规划之“囚徒困境”
航运振兴规划之“囚徒困境”
此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曾向媒体透露,千呼万唤的航运振兴规划(振兴规划)将在3月份全国“两会”之后公布,而目前全国“两会”已过去一段时间,传说中的振兴规划却迟迟未露面。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上市公司——总市值近400亿元的央企中国远洋因为连续两年亏损而“披星戴帽”,成了“*ST远洋”,若今年还不能摆脱亏损状态,则将被“赶出”股市。
中国远洋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航运业现状的缩影。据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介绍:“目前航运业的发展确实处在低谷时期,特别是海运业。今年前两个月,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价格指数(BDI)平均值不到800点,与去年同期差了100多点;波罗的海原油价格指数(BDTI)同比下降10%左右;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在1100点左右,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董事会主席高彦明的倡议或许能够代表业界的心声:“我国是航运大国,也是造船大国,两个行业的资产约2万亿元人民币,直接和间接的从业人员在200万左右,造船又以航运为基础,航运兴,造船兴,航运衰,造船衰。由于长期的衰退,致使许多企业非常艰难,濒临破产。如不从源头上采取措施,两个行业将遭受重创,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高彦明还强调,“如果能采取救助措施,则可以促使航运业尽快好转,BDI能由目前的700多点提升至2500点,航运市场将有希望复苏,使船舶营运出现盈利,造船厂也将获得订单。”
期待方向
中国航运业如此不堪,从业者们往往满腹委屈。某大型集装箱运输企业内部人士曾在公开场合抱怨:“很羡慕招商局不受限制,其航运业务只占全部业务份额的18%,而我们却不行,即便当下航运业亏损累累,还是要硬着头皮干下去。”
在他的抱怨中,最让他感觉委屈的是船员流失:“别国的船员几乎都不用交个人所得税,而我们给船员工资虽然税前也达7000美元/月,能与国际接轨,但是扣掉各项规费后,船员实际拿到手的只有3000美元/月,极其没有竞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级船员大量流失也就不奇怪了。”的确,征收船员个人所得税目前在中国航运业界是最常被诟病的,也是业内常常呼吁予以改革的方向。
日前,高彦明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我国有海员约17万人,其中高级海员约占43%,即7.3万人。根据我国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和经验测算,高级海员平均每人每年纳税额约为
1.8万元人民币。按照7.3万名高级海员算,每年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约13亿元人民币,除去偷税漏税的情况,将不足10亿元,这与国家每年11多万亿元的税收总量相比可谓九牛一毛。所以海员对于国家的贡献不在于纳税,而在于支撑航运业的发展。”
除了船员个人所得税外,货载保护制度不平等、远洋运输税制不平等、船舶互租免税不平等也是业内认为亟待改革的方向。
货载保护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国货国运”。很多航运大国都签订国际双边或多边协议,确保本国船队获得一定的货运份额。或者通过单边立法,规定全部或部分特定货载由本国船队运输。全球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实行这种制度,美国、巴西、阿根廷、韩国、印度等国家规定,100%的政府采购物资或50%的商业物资由本国商船自主承运,只有在其主动放弃承运权时,方可由外国航运企业运输。
远洋运输税制不平等是指国际远洋运输通用吨税制,对远洋船舶课税按照吨位计算而不是依据企业利润,税率一般低于企业所得税;中国目前除向远洋运输船舶征收吨税外,航运企业一般要按照利润总额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
船舶互租免税不平等指的是,为鼓励租船,大多数航运国家对远洋运输船、集装箱船租金收入不征税;中国在2008年之前也实行这一政策,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后,这一政策不再实施。现中国已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相关协议,在实际执行中,中国航运企业对外出租远洋运输船舶,租金收入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但租用境外远洋运输船或集装箱船舶时支付的租金,需要外方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由于这种做法不符合国际海运惯例和相关协议,境外出租方拒不承担相关税收,转由境内航运企业代扣代缴。这种做法,极大增加了企业的额外成本,削弱了中国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航运业是一个国际性行业,如果内外政策有别伤害到中国航运企业的利益,就难免使中国的航运企业处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最后伤害的是整个国家航运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如果想振兴航运业,取消这些不平等政策是必要的。”业内人士说道。
囚徒困境
对于业界期待的这些改革方向,贾大山向记者指出:“目前振兴规划的具体内容还没有方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振兴规划一定是着眼长远而非拯救当下。”
另外,某行业主管机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相对能源、地产业来说,航运业的规模实在不算大,涉及人员也就200万人左右,而在目前财政赤字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估计不会出台诸如减税等实质性扶持政策。”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这不仅是中国财政赤字连续3年降低后首次扩增,更是创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赤字纪录。专家指出,政府之所以要增加财政赤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经济低迷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小;二是由于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因而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从保障民生支出方面来看,今年的预算报告显示,政府在农业、林业和水资源方面的支出将增长12.8%;教育支出增长9.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7.1%。在城镇化方面,城镇道路、停车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瓶颈领域的投资则明确为今年投资重点。
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财政压力真实存在,为此政府将压缩开支。
财政压力或许就是振兴规划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之一。贾大山此前也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内部反对出台振兴规划的声音也很多:“救市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国家再有钱,也不能乱花纳税人的钱。”
而对交通主管部门来说,市场之事是不是真要动用政府之力来拯救也让其十分纠结。交通运输部某官员向记者坦言:“导致目前航运业困境的原因一直被认为是运力过剩,所以交通运输部一直都在花大力气控制运力,但运价还是跌得一塌糊涂,控制运力真的有用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的确,目前除了干散货船不受运力审批之外,其他船型的新运力投入都首先要经过交通运输部的审批。“原因是干散货运输市场实在太大太杂,无法监管。”可见,如果技术可行的话,交通运输部其实是想替船东把所有船型的运力都掌控起来。可就算在这样严密的运力控制体制下,运价却未能如期望的那样有所止跌。
面对如此种种左右不是的“囚徒困境”,也难怪何建中虽然于日前提出了国轮优先承运权、鼓励企业走出去、吨税制改革等扶持建议,但还是强调:“这不是国家战略,是我个人的建议,应该说是目前我们在研究当中提出的一些意见。”
转型自救
虽然国家财政压力真实存在,贾大山还是向记者透露:“振兴规划应该还是会出台的,但是目前还没有出台的具体时间表。”
业内人士认为,航运业不能寄希望于外力的扶持,所谓自助者才能得到他助。
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在2月份召开的上海船东协会会员大会上说道:“当外贸已经不再可能像从前那样持续增长之时,航运业就该思考自己新的方向,内河水运也许就是新方向之
一。”
而内河水运也正是目前政策所重点扶持的对象。
“明年不会比今年更差,今年应该是见底了,但是明后年的形势仍会很严重。”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守国去年曾经如此说道,“明年还有大量的新船交付,比如集装箱船要交付170万TEU,运力增长10%,而货量的增加有限。目前全球航运运力过剩达20%以上,明年一些船东仍将面临无货可运的局面。”一位专业人士也曾表示:“今年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全球运力过剩超过20%,运力还在增长,而需求量的增长才4%左右,要消除这20%的过剩需要多少年可想而知。”的确,航运形势不容乐观。
航运交易公报记者/施秀芬
第二篇:设计师囚徒困境之解:感悟人性
工业设计重外观还是功能?——设计师囚徒困境之解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谢晓光 分享:白狐工业设计
曾经有一位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问我,如果一个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必须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间选一的话,他该怎么做?
这是个绝对尖锐的问题,在逻辑学上叫做“二难选择”,或者更形象地说,叫做“囚徒困境”——当一个囚徒被流放到寸草不生的荒岛上,要么留下来被饿死,要么逃出去被捉住以法律处死——让一个设计师在创作中放弃外观或功能中的任何一项,都跟叫他死差不多。www.xiexiebang.com
事实上,从河姆渡的精美陶器到今天的火星探测器,人类历史上的每一种精妙设计,都包含着外观和功能间的某些平衡。在现代工业设计兴起后,这种平衡变得越发微妙。设计师在做设计时的那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可以媲美奥运赛场中平衡木上的运动员。
工业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体,这是设计师bifoxs.com “囚徒困境”的根源。但是设计到底靠的是什么呢?人们普遍认为设计是靠灵感,这话错了。
设计是靠思想,说具体些,靠的是设计师对人性的认知感悟。我们提供给用户的关怀、产品功能和服务的周全是十分之七,另有三分的人性附加值要靠设计师的神来之笔。洞察人性之后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和需求产生共鸣,才能使消费者获得不期而至的感动。为什么一提起爱马仕、香奈儿,我们心中马上能被唤起某种特定的情绪?因为这些品牌对人性的关怀长期感动着人们,以至于形成了不可磨灭的情感烙印,心理学家管这叫“集体无意识”。一旦让用户爱你爱到无意识的程度,一个品牌的万古长青将会成为必然。
设计还意味着改变。迄今为止,没有哪项人类的进步不是通过改变来体现的。工业设计是科技又是艺术,偏偏这二者的真谛都是改变创造价值。无论是新技术还是传统技术,www.xiexiebang.com它的实用效能总会在设计中探索翻新。设计师塑造产品艺术之美的手段——流畅的外形、丰富的材质、精彩的细节更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说,惧怕改变的企业必将失去未来。
未来也是由改变开始的。有人说未来是由电脑的改变开始,也有人说是从手机开始,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未来也许是由音响开始。当拉姆斯于1956年设计出他的“白雪公主之匣”唱机之时,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启了高保真音响设计的开端,而他所秉承的“系统设计理论”后来广泛深入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中,成为以简约设计“清除社会组织的混乱”的时代思潮。
以我目前主持的设计工作来说,人性关怀、对变化的追求、对未来的期许都体现在产品的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中。像我设计的漫步者高端产品定位于讲求个性、体现自我价值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为使产品达到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准确效果并充分体现尊重的价值,我们对该阶层的消费心理、生活品味、价值观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能为该消费群体创造价值的产品设计理念和原则。例如,在产品操控性方面,简单而不单调的趣味性操作就是最好的人性化。www.xiexiebang.com
我们的产品正是要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来展现由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实用性的提升,并使客户通过产品的使用来感受科技的魅力,而非单纯以功能的堆砌来炫耀所谓的技术。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所有工业设计奖项都建立在以上理念的基础上。例如,漫步者有一款名为M500的产品,曾获得2010年美国CES设计与工程创新荣誉奖(CES Innovations 2010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ward),CES评委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在简单应用、优雅设计和毫不妥协的音质上为用户提供了卓越的听觉和视觉体验。就是说,在讲求精神享受为主的当代,产品的观赏性(外观)也是实用价值(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是一个国际性共识。
所以,最后我要回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毕生的工作,就是永远不让自己置身于在功能与外观间二选一的“囚徒困境”中。
第三篇:囚徒困境在管理学的运用
囚徒困境在管理学上意义与运用
几个月前看了一本 James Miller 写的《Game Theory at Work》,一直想写读后感的,可是一直没肯花时间。现在总算有心情写了。
这本书看了之后收获相当大,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概念。比如说以前看电影《美丽心灵》,听说了纳什均衡这么个概念,可是一直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现在总算懂了。还有些现象生活中常见,却一直没有仔细全面对其思考过,现在看了书,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比如说逆向选择原理:追女生的时候,如果你猴急猴急得,那十有八九会失败;如果你若即若离的,那可能就要论到对方猴急了。找工作也是,如果你面试时,表现的特别向往这个公司,面试官就会怀疑你的能力;反过来,是公司死乞百赖非要你去,你就会后悔自己工资开低了。
不过,博弈论中最著名的一条原理应当是囚徒困境,很多经济方面的书也会专门讲解这个原理。
一、囚徒困境
先引用经济学家曼昆(N.Gregory Mankiw)的《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的描述说明一下啥叫囚徒困境:
警方有充足的证据证实邦妮(Bonnie)和克莱德(Clyde)犯有非法持有枪支的轻罪,如果这项罪名成立,他们将被判入狱1年。警方同时怀疑这两人犯有抢劫银行的重罪,但缺乏相应的铁证。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在隔离的审讯室进行审讯。警方对嫌疑人进行了相同的讯问:“因非法持有枪支,现在就可以判你1年徒刑。如果你承认抢劫银行并指控你的同伙,你将被豁免诉讼并得到释放。你的同伙将因此坐牢20年。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罪行,因为我们不需要你的呈堂证词并省去审判的费用,你将被判8年徒刑。”(注意,美国法律允许犯罪嫌疑人主动承认控罪以换取较轻的刑罚。)
邦妮和克莱德该怎么办呢?我们假设着两个罪犯都是自私和理性的。
先考虑邦妮的决定。她是这样考虑的,“我不知道克莱德会怎样做。如果他保持沉默,我的最佳策略是坦白,这样我可以马上得到释放而不用坐1年的牢房。如果他坦白,我最好的策略还是坦白,我将坐牢8年而不用坐牢20年。因此,无论克莱德怎样做,我最好坦白。”克莱德也会有与邦妮同样的想法:无论邦尼怎么选择,坦白都是我最好的选择。因此两个罪犯都会坦白并揭发对方,一起在牢里呆上8年。如果他们两个都保持沉默,只要1年就会出去,但是理性的博弈使他们共同选择了对他们来说最坏的结局。
囚徒困境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普遍。比如说一个小镇上有两家生产饮料的公司,如果他们两个都不做广告,那么他们平分市场,都会赚到一大笔利润。可是因为每家公司都会认为,做广告吸引客户使自己的最优选择,所以两家公司都会做广告。最后他们还是评分市场,但利润都交给了广告商,谁也没赚到钱。
二、摆脱囚徒困境
当我们遇到相似的情形时,还是有可能从囚徒困境中摆脱出来的。签订协定就是最好的摆脱囚徒困境的方法。比如说两个小朋友干了坏事,被老师叫去之前通常会约定好,谁都不许出卖对方。这样老师就调查不出他们更多的不了记录,对两个人的惩罚都会比较轻。
那么邦妮和克莱德可不可以在被抓之前先协商好,都不招供呢。当然可以,但是这种协商,并不会影响他们在被审讯的时候所做的决策。因为虽然有了协议,但邦妮还是不敢确信克莱德是否会出卖自己,并且不论克莱德是否被判协约,自己出卖克莱德肯定是有好处的。反过来克莱德是这么想的,所以到最后他俩还是会同时出卖对方。
由此可见,仅仅签订协约是没用的——没有约束力的协议就是一张废纸。对违反协约的行为要有所惩罚,协约才能执行下去。两个小朋友不会出卖对方是因为如果这次我出卖了你,你下次就会反过来告我的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惩罚,迫使两个小朋友相互袒护。邦妮和克莱德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一起进监狱了,所以他们不用担心另一方以后会报复自己的叛徒行为。当然如果他们俩属于某个帮派那就不一样了,帮派通常会对叛徒做出严厉惩罚,比如灭其全家。所以帮派成员有时是会宁死不屈的。
加入帮派毕竟还是特例,通常对于类似的多次博弈,对违约者最有效的惩罚就是,下一次对方也会违约。
如果一个小镇政府有一个为期一年的采购计划,每个月采购一批饮料。如果小镇上的两家饮料公司的报价一致,那么政府就把订单一分为二。否则,政府会把更多的订单给报价低的那个公司。显然,这两家公司都报出同样的高价,才符合其利益。在这种多次博弈中,他们会联合起来出高价吗?如果会,那么在12次博弈中他们会合作几次呢?
加入他们开始签订了合约,都报出一个比较高的价位。不过,显然最后一次他们不需要遵守合约,因为反正以后没有采购计划了,违约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如果是这样,倒数第二次也不需要遵守合约,因为不论怎样倒数第一次都是要违约的,那就不存在是否有惩罚的问题。所以倒推下来,一次合约都不用遵守。两家公司最后可能还是两败俱伤。
只有博弈次数是无限的,或者双方都不确定博弈还要确定几次,这种摆脱囚徒困境的合约在有约束力。
三、让员工们陷入囚徒困境
假如你是一个事业部门的经理,手下有七八个业务员。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拼命干活呢?看完了上面的文字,你一定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他们陷入囚徒困境。一旦每个员工都觉得,拼命工作,无条件的加班加点是自己的最优选择,老板的日子就舒心了。让员工们陷入这种困境的方法很多。比如:
威逼——安员工业绩给他们打分评级,告诉他们,得分最差的扣工资;
利诱——得分最高的给奖金;
煽风点火——对小王说:“小王啊,你知道我们公司要提拔一批新的管理人员,我是很看好你的。不过你看老张,都拖家带口的得了,最近还经常干到半夜,也在叫着劲呢。你现在没有家庭负担,可不能比他落后了,这样我也好在老板那给你说好话。”然后对老张说:“你看人家小王,天天工作到半夜,才毕业没多久,业绩已经有声有色了。你可是老员工了,如果成绩还比不上新来的,让我怎么向老板推荐你啊?”
总之,这一套手段耍下来,如果运用得好,员工能都应该攀比着加班加点呢吧!
也不一定!尤其是如果你接管的部门成立已久,员工们都非常熟悉有一定交情的时候,这套手段就不那么灵验了。工资是按月领的,员工们在进行的是无法预期次数的多次博弈。有理性的员工很快就会发现,听老板的话只会让自己更辛苦。渐渐的他们就会达成默契,从囚徒困境中摆脱出来: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能偷懒就偷懒。奖金轮流拿;拿了奖金的要
大出血,安抚住其他没拿到奖金的。
这时候,你会想到,找一个非理性的人来,扰乱员工们的默契。于是招聘一个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的蠢驴到办公室,如果别人不努力,每个月的奖金就都给蠢驴。但这样做,还是不见得有成效。因为其他员工会孤立蠢驴,作为对他的惩罚,这就大大增加了蠢驴的博弈成本。过不了多久,蠢驴就会发现,或者加入到其它同事的阵营里去;或者,到处树敌,得到的奖金还补偿不了损失,而且失去了大家的帮助,工作很难进行,奖金还是拿不了多久。于是呼,蠢驴进化成野牛、狐狸或者其他什么动物,囚徒困境还是没出现。
让员工去跟不太容易与他们达成默契或合约的人博弈,就可以让他们在囚徒困境中多陷一会。比如,让员工以小组的方式相互竞赛,就比对个体的激励更有效一些。甚至可以让自己的部门和处在异地的同性质部门竞争,这样的两个部门人员因为没什在一起相处的机会,是很难达成协议的。
我们一直讨论的都是在参与博弈的人都是理性(自私、对物质的追求先于对精神的追求)的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不过,人都会暂时丧失理智,或者不完全“理智”的时候。在这种状态下,人会做出利他的举动。传教、树立偶像、宣扬仇恨等等,都会让人失去博弈论中所定义的理性状态。有些管理者可能会希望被管理者是非理性的,这样就降低了控制了他们的难度,比如更容易让他们陷入囚徒困境。但实际上容易控制不等于容易管理。非理性人会做出不可预期的举动,大大增加管理成本。最好的管理方法,还是让所有人都保持理智,所有的事都按制度进行。
四、制定薪水的策略
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人工资有可能差距很大的。不过我们这里讨论一下,如何给同样一批员工定工资。
以销售人员为例(销售人员的业绩好坏最容易评定,适合举例),一个业务部有那么七八个工作时间差不多的销售人员,如何给他们定工资呢?
大家所有人工资全一样显然是不行的,咱么国家以前就这样。《经济学原理》第四条就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没有了浮动的薪水做激励,大多数人都不会认真工作,企业的销售业绩也就不可能好到哪去。
以相对业绩决定工资也不行。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诱使员工陷入囚徒困境的方法。员工会达成默契,使这种薪金方案失去激励作用。
那就只剩下工资与绝对业绩相关的新近策略上了。理想状况当然是薪水与业绩百分之百挂钩,比如薪水就是你销售额的10%。你卖了1块钱,工资就是一毛;卖了100万,工资就是10万。这种策略也有缺点,就是员工的风险太大,人总是尽量回避风险的。
如果有两家公司,一家说每月给你1万元,另一家说工资不定,可能一毛没有也可能一个月有10万。你会选择哪一家?想想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看老板脸色,不去自己开公司就知道答案了。主要原因不是我们的水平比老板差,而是我们不愿意承担风险。尽管自己开公司收入可能会多几十几百倍,但是只要还存在开不了张的风险,就足以吓退我们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做销售的新人,他是不会轻易接受薪水与业绩百分之百挂钩这种方案的。所以大多公司可能还是才有这种方案:有一个基本工资,在基本工资之外,还有与销售额相关的提成。
不过,对于有自信可以不会效益太差的老员工,薪水与业绩百分之百挂钩对他们的激励会更有效。这和开公司只要挺过一段时间,就不会愿意去给别人打工了原因是相同的。
第四篇:浅谈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浅谈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博弈论(game theory)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中都可从看到博弈论的影子。外面下雨了,你就应根据小雨这一信息采取对应的策略,出去就要打伞,如果外面艳阳高照,你大可选择不带伞出门。这就是博弈论在生活中的例子,只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它
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或者说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经典案例之一,讲的是 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为防止串供,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检察官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 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
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A和B,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结果。A和B均坦白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是因为,假定A选择坦白的话,B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8年而抵赖却要判十年;假定A选择抵赖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1年。即不管A坦白或抵赖,B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B是坦白还是抵赖,A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这个组合中,A和B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个组合是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当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订立一个“攻守同盟”,但是这可能不会有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
夫妻吵架也是一场博弈。夫妻双方都有两种策略,强硬或软弱。博弈的可能结果有四种组合:夫强硬妻强硬、夫强硬妻软弱、夫软弱妻强硬、夫软弱妻软弱。根据生活的实际观察,夫软弱妻软弱是婚姻最稳定的一种,因为互相都不愿让对方受到伤害或感到难过,常常情愿自己让步。夫强硬妻强硬是婚姻最不稳定的一种,大多数结局是负气离婚。夫强硬妻软弱和妻强硬夫软弱是最常见的一种,许多夫妻吵架都是这样,最后终归是一方让步,不是丈夫撤退到院子里点根烟,就是妻子避让到卧室里嚎啕大哭。
往大处着眼,我们来看一看OPEC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囚徒困境”告诉我们,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存在矛盾,基于个人理性的正确选择会降低大家的福利。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合作”都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比如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OPEC)的成立,本身就是要限制各石油生产国的产量,以保持石油价格,以便获取利润,是合作的产物。OPEC之所以能够成立,各组织成员国之间之所以能够合作,是因为囚徒困境如果是一次性博弈的话,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得到纳什均衡解,但如果是多次博弈,人们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囚徒困境就有可能破解,合作就有可能达成。连续的合作有可能成为重复的囚徒困境的均衡解。
合作的可能性不是必然性。博弈论的研究表明,要想使合作成为多次博弈的均衡解,博弈的一方(最好是实力更强的一方)必须主动通过可信的承诺,向另一方表示合作的善意,努力把这个善意表达清楚,并传达出去。如果该困境同时涉及多个对手,则要在博弈对手中形成声誉,并用心地维护这个声誉。这里“可信的承诺”是一个很牵强的翻译,其并不是什么空口诺言,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所以合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OPEC组织经常会有成员国不遵守组织的协定,私自增加石油产量。每个成员国都这样想,只要他们不增加产量,我增加一点点产量对价格没什么影响,结果每个国家都增加产量,造成石油价格下跌,大家的利润都受到损失。当然,一些产量增加较少的国家损失更多,于是也更加大量生产,造成价格进一步下降--结果,陷入一个困境:大家都增加产量,价格下跌,大家再增加产量,价格再下跌……。
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复杂的东西我们可以应用博弈论的知识来解决,也有更多的博弈论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觉,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得到真知。
第五篇:团队合作易坠入囚徒困境
团队合作易坠入囚徒困境,有效持续的沟通与信任,及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气氛是解决团队问题走出困境的最佳解决办法。
囚徒困境讲述的是两个犯罪同伙落网后的故事。开始两个罪犯闭口缄默,就是不招认,因为他们之前有约定,若然被捕死不认罪。于是,警察将他们分开 囚禁,并分别对他们说:你若招认了,而你的同伙不招认,那么你就只判1年;若你俩都招认,各判监5年;若你不招认,而你同伙招认了,你就判监多一倍;10年。经过没有相互沟通的思考,两个罪犯寄望于对方守诺,都招认了,结果都被判5年。这个故事说明沟通的重要性,而当前许多企业里的团队也面临这个;困 境。
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萍教授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办的研讨会上就团队合作问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受到来自广州地区的近300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热烈欢迎。1.团队不等同于群体陈晓萍教授认为,在打造团队之前,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团队?但目前社会上经常混淆三个概念,即人群、群体和团队。人群指的是结合在一起的人员没有共同 的目标;群体是指为共同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做事的那伙人;而团队则是指比较优秀的群体,其特点有四:一是必须两人以上;二是规模有限,成员之间充分了解并且 互相发生影响;三是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四是团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或延至可以预期的未来。
团队的任务包括完成项目或任务;解决问题;作决策。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问题解决型:每月员工需在一起用几个小时来探讨如何提高工作质量。但其成员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权利来根据建议采取行动;2)、自我管理型:员工的责任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工间休息。彻底的自我管 理型团队甚至可以挑选自己的成员,并让成员相互进行绩效评估;
3)、多功能型:由来自同一种等级不同领域的员工组成,成员之间交换信息,激发新的观点,解 决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2.星巴克团队的快乐回报原则
在团队中,集体的业绩要高于个人业绩的总和。陈晓萍认为,这是因为六方面的原因:一是团队的同伴有相互激励作用;二是团队绩效优于个人绩效;三是团 队能完成单个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四是团队会集思广益,倾听多方观点;五是团队的决策更客观准确,更少偏差;六是团队的组合方式灵活,适于应对组织变革。陈 晓萍同时指出,如果团队决策走向极端,这肯定与当时的社会规范与秩序有关,并受社会的惰性的影响,因为当一伙人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个人的努力比他单独 个人完成一件事的努力要小。
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都是以团队方式运作。如星巴克(STARBUCKS),它的咖啡从头到尾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层层质量过关。对水的质量严格控制,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星巴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平等快乐的团队文化和快乐回报
原则,而不是投资回报原则,顾客开心,就会成为回头客,因此要让员工自己开 心, 顾客开心,然后股东才开心。星巴克是这样打造团队的,首先是团队的磨合培训,将每个新开店的核心员工拉到西雅图总部培训三个月或总部派人到当地培训;其次 是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企业没有管理人员与员工之分;第三是分工虽严密,但可以互相帮忙,帮忙的人还会得到小小的奖励。
再如宜字家私(IKEA),这是一家瑞典的公司,这个团队最讲求平等,它的广告词是“你不必富有,只要机灵就行”。在这家公司里没什么成绩头衔,只 要顾客满意就行。但美国的公司则很细,每一个岗位都有很详细的规定,这些条框把整个团队的秩序弄得很森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被扼杀。因此,领导团队要有 效,就一定要让人心理感到满足。尽管团队运作的方式可能使一个企业运作好,但它都是根据企业的特点来设计,没有现成固定好的模式。
3.团队合作易坠入“囚徒困境”
尽管团队具备诸多优势,但现实中团队合作容易走入困境,陈晓萍认为对此应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曾经有人做过试验,要想实现团队合作,就必须坚持针锋相对的策略,即坚持选择的结果,直到对方愿意合作为止,因为这是最友好的策略,可以诱导对方合作。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人更合作呢?多年研究发现,将10个人分成两组,其中5个人先讨论一下,结果是70%的人更愿意合作,而另外5个没讨
论 的人只有30%的人愿意合作。这也是著名的“囚徒困境”理论的佐证。因此沟通在团队合作中处于最关键的位臵。要走出团队合作中出现的困境,就必须沟通、沟 通、再沟通。因为沟通可以讲清利益分配问题,协调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之间的关系。经过沟通与讨论,人的心里就会发生变化,并能持续下去,在下一次没有沟通 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合作。这是因为沟通能让成员更好地理解团队的共同目标,理解合作的好处与不合作的坏处;能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有益于增强团队的合 作气氛;能使队员认识到自身合作的关键性。沟通的效果是持续的,通过信任、团队凝聚力、目标统一、有共识和个人利益这5个心理变化,持续下次合作。
4.奖惩制度只能促进短期合作
陈晓萍认为,解决团队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就是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气氛和行为规范,因为每个团队成员头脑里都同时存在多种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气氛能使 合作变成最显著的规范来指导行为,而且团队的合作气氛通常是由其成员的行为决定的。对此,他们利用经济情景、社会情景、隐性的规范、知觉到的规范来测试团 队中的竞争与合作情况。结果表明,在不知道别人的情况下,隐存的规范起作用;而当知道他人的情形时,他人的结果影响你的决定。这就说明,在团队情况下,合 作情形是很脆弱的行为,若合作一直持续下去,就需要精心维护。对此就要采取措施,让每个队员都意识到个体合作的关键作用。管理者要懂得把握人的心理,让他 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团队规模不能太大,人数上
5至12人最好,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让成员觉得自己很重要,他就很会做贡献。此外,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也很重要。陈晓萍说,奖惩制度被证明能显著提高合作量或合作比例,奖惩制度能促进短期的合作,但其长远的影响值得关注。实 验证明,奖惩制度有可能让人上瘾。是什么原因让人在没有惩罚时效率下降,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将合作归因于奖惩制度,也有一些人从内心深处认为合作是一件好 事情。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归因,会影响他以后的行为,对其长期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过分强调钱,个人因素就会突现出来,因此一定要强调价值观。
5.打造卓越团队领导作用不可少
走出团队合作的困境必须发挥团队领导的关键作用,领导就像政府一样,制定规则,公平落实。在这里,领导的关键作用包括:身先士卒,有效沟通;目标明 确,达成共识;责任分工,又不分家;关心成员,善待下属;为成员的成长着想;严格要求,积极指导;提供要求,不多干预;勇于承担责任,争取上级支持;待人 公平;追求创新等方面。而衡量一个团队是否卓越,包括以下因素,即优秀的领导;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良好有效的沟通;队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团队目标一 致,有共识;成员互相帮助,乐于合作;团队士气高涨,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