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发掘和深挖工作中的亮点
如何发掘和深挖工作中的亮点、优点
首先要清楚何谓亮点?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是亮点。如何挖掘工作中的亮点、提炼工作中的亮点:
一、亮点要主题凝练,棱角鲜明。亮点无需泛泛而谈,更不需要假大空的套话,就像写一篇文章,需要开门见山,不要绕弯子,最好直奔主题。
二、亮点要有可实践性。听众听你介绍亮点,一听就能听出你所说的亮点工作实在不实在。夸夸其谈,吹嘘的再好,也仅仅是空中楼阁,属于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真正的亮点,是从实践中而来,又回归实践中去的。一定是可以操作的东西,值得推广的东西。
三、亮点要有创新性。不是老调重弹,而是老调新弹,就是说,能从传统的一般性的工作中创新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来。
四、亮点外显性要突出:亮点工作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
五、亮点提法要新颖。这就需要管理者能从一般性的工作中提炼亮点说法。同样的工作,提法不同,则让人记住的效果不同,一个新颖的说法,很可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般提炼说法常用的有“数字法”,如“三备两改一反思”、“三个五”网络教研活动等。还有就是用比喻,如“菜单式”主题研讨、“爱
心桥”家校联系卡,“一卡通”备课等,再就是对偶式的字句结构,如“同课异构”、“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等。
锐意创新深挖资源实现三大跨越
十六大以来自流井区宣传思想文化亮点工作汇报
自流井区是自贡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区调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更加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更加注重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实效,更加注重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注重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注重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自流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现将外宣、文化、舆情三项亮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致力机制创新和平台拓展,实现“大外宣”格局的新跨越
(一)机制创新,敢为人先。根据外宣工作“阵地过少、稿件量小、级别不高、影响不大”的现状,响亮提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构建大宣传”的口号。树立起“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在全市率先创建《自流井新闻外宣网》,外宣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市创新推出《新闻外宣工作奖励办法》,重奖政策让更多媒体关注自流井;完成“自流井区新闻中心”挂牌工作,初步形成了视频、网络、报刊
“全媒体全方位覆盖”的外宣格局;建立起一支基层通讯员队伍,发挥了外宣工作生力军作用。
(二)平台拓展,敢攀高亲。不断拓展外宣工作平台,致力于与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四川日报、四川卫视等高级主流媒体“攀亲结缘”,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用深度报道的方式集中宣传我区的工作成就,形成了“纵横贯通”的立体外宣网络,并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领域宣传并举的架构转型。
(三)立体宣传,成绩斐然。通过外宣报道激励机制、联系会制度、月分析制度、通讯员培训制度、新闻追踪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外宣稿件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近五年来,在市级以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发稿达12000余篇,年增长率21%,其中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360多篇,在四川日报上发稿80多篇。2010年5月,《人民网》上刊发的通讯《赋予外宣工作旺盛活力》,对我区外宣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报道,提升了我区对外的良好形象和影响力。
二、依托中心城区的文化品牌,实现“大文化”战略的新跨越
(一)文化下乡,以城带乡。为破除城乡文化建设二元结构,2007年,提出“社区文化带动乡村文化”的构想,并在全省率先启动“社区文化进村”活动。通过“城乡联动、文化结对”的方式,让辖区39个社区和45个行政村“牵手结对”,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建立起城乡文化
资源共享机制、农村文化活动培养机制、文化进村考核评价机制、农村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将活动经费纳入区财政年初预算,形成引导有力、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文化资源配置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下移,让传统的“文化常下乡”转变为“文化常驻乡”。
(二)文化互动,以乡促城。三年来,开展送演出、送医疗、送科技、送图书、送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12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了乡风文明建设。同时,还将农村特有的民俗特色文化也搬进了城,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清新空气,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活动开展3年来,全区新组建社区、农村特色文化队伍40多支,发展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1500多人,实现了城乡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了城乡文化共同繁荣。
(三)文化惠民,精彩纷呈。2002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文化演出1263场,新创作节目128个,其中,舞蹈《芭蕾之花》参加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化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获铜奖;舞蹈《神奇》参加市艺术节“舞动青春”舞蹈新作竞赛荣获金奖;《鼓浪屿之波》和《欢乐秧歌》分别获市社区艺术节合唱类和舞蹈类一等奖;2009年市艺术节,我区荣获“优秀演出奖”和“优秀组织奖”,区青少年宫合唱团荣获群众合唱比赛一等奖,新编舞蹈新作荣获业余组比赛一等奖;参加全市盐都之歌合唱比赛荣获一等奖,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少儿艺术风采展示大赛总决赛获3个金奖、2个银奖、1个铜奖。连续三
年举办了乡镇社区秧歌赛,参加演员达2000余人次;举办了“喜迎十七大、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流井群众节目展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自流井区十大歌手大奖赛”、“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暨自贡市第十二届艺术节自流井区社区群众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发展各类文化队伍90多支8000多人。自流井区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区,磨子井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一“大文化”战略,先后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活动经验先后被市委办和省委宣传部采用并推广,《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突出队伍建设和畅通民意,实现“大舆情”模式的新跨越
(一)打好“团体仗”。2007年区委宣传部申报建立省级直报点,2008年以打造“一流省级舆情信息直报点”为目标,把工作触角伸向基层,组建了严密高效、反映快捷、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三级工作网络,即,区(区委宣传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大舆情”工作模式。同时,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明确了各信息点的舆情信息员,建立舆情信息工作QQ群,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把报送和采用任务分解落实到宣传部包括副部长在内的工作人员和各舆情信息报送点,打好了“团体仗”。
(二)执行“刚性化”。探索建立培训管理机制、舆情收集分析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了《舆情信息报送点管理办
法》、《舆情信息通报制度》、《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舆情信息工作实现了“刚性化”管理。两月一次的舆情信息例会及时通报采用情况,安排报送要点和篇目,定期对舆情信息员进行舆情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写作技巧的培训;年终根据报送和采用情况,予以奖惩,“比学赶超”氛围浓厚。
(三)收集“全域化”。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舆情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对各大网站论坛帖子及网评内容的分析,及时收集报送网上重要舆情;通过报刊杂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从中提取舆情;注重同基层舆情信息员的联系,及时收集来自最基层群众的舆情。目前,年上报舆情信息1000多条,其中向省委宣传部报送舆情900多条,采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已连续三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去年10月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在全省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中共自贡市自流井区委
2011年8月2日
第二篇:四年级班主任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
班主任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
我这学期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合班之后班级人数变多了,原来的两个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差异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尽快磨合成一个融洽的班集体是我需要探索的地方。一学期过去了,好的方法也没有探索出来,所以前进的道路依然坎坷。
本学期班主任工作中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及时关心孩子。作为班主任,要把责任感放在第一位,班级哪位学生出现突发紧急事件,能第一时间处理,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关注的,不是孤立无援的。
2、能注意方式方法。对于犯错的孩子,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先想原因,再去判断,语气、言语都要有度,现在的四年级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
3、平时多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把所学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当中,比如最近在看一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讲的是作为教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本学期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没有系统的奖惩办法,学生不重视,以至于多次制定方案后不了了之。
2、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不强,总有部分同学不在乎班级量化分,不参加班级活动,原因可能是我没有做好导向和激励作用,表现好的孩子和表现不好的孩子没有进行表扬和批评,造成了学生的“无所谓”。
3、班级工作分工不明确。首先是班干部的建立不全,没有明确谁负责哪一部分;其次是安排到人的工作,没有检查监督,导致学生越来越懒散。最后是学生缺乏责任感,学习和劳动卫生都是自己分内的事,却都不上心。
4、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每次面谈或电话谈之后,效果不明显。
以上是我这学期对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总结,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篇:服装设计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亮点
服装设计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亮点,看准市场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第一步: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目前很多服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或学员都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打算,资深从业人员表示,能在服装设计行业取, a3 G!a0 i1 ], w' X& C% _
服装设计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亮点,看准市场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
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4 X“ s' c3 c% U, y
* l4 K5 B-?% z% fN
目前很多服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或学员都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打算,资深从业人员表示,能在服装设计行业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在求学阶段就订立了目标的人。' c2 i8 e5 D+ v, @)X2 f' d
!r% p6 u!l2 D8 v+ a)i& Y
香港服装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世康指出,有些能力强的设计师做了很长时间都是“设计师”而已,没有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从设计专业来说,我看到过不少设计师应聘时表示什么都能做,学过几十门课程,但学过不等于能做,一定要注意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并看准市场确定发展目标”。: Y/ ?” m/ e$ L)U0 R.A+ t
深圳以做中高档女装为主,而广州主要做成衣批发,设计师要看准市场,为自己把脉,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展。从职业生涯来看,要有短、中、长期的目标,例如短期订立的目标是在3到5年内做什么类型的设计师,又或者在3年内就做到主设计师。2 i* E, {)K!L% r9 e
!d0 K2 @& ^+ |!a$ T)]0 u
深圳旗风服饰品牌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王跃指出,服装行业与其他行业很不同,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设计师也分为买手型、实干型、管理型等几种,因此自我定位要明确。市场细分的时代已经来临,通过学习要锻炼出专长来,例如现在的针织和毛织在品牌中的运用率很高,但市场却十分缺乏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才,所以学习的时候要关注市场动向,结合自身情况,力争在毕业时发挥自己的专长,工作时能将专长与风格融入到企业的品牌特色和市场需求中,有助于在行业内取得成功。
隐忧:5 N.V2 p0 p+ bz
学校课程与市场脱节
: S% ^/ q$ {& x.gK/ q3 d: j
据了解,珠三角服装行业占全国服装行业总产量的一半,目前呈现出向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在服装设计人才方面,以前的情况是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大,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数量少,所以学生基本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然而,从2005年起服装行业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虽然企业仍然缺人,但由于人才素质有所下降,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从事服装设计行业。
从人才培养环节来看,一般大学服装专业本科至少要学习四五年时间,但却跟不上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节奏,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业内人士呼吁,服装设计的职业类教育应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有助于市场和人才更好的发展。
' }0 e.b# `+ i2 W2 [4 w
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对个人有清晰的定位。只有在天赋和爱好都具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服装设计行业取得成功;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服装设计是辛苦的行业,绝不是在台前看到的鲜花与掌声那么简单;第三,要有敬业精神;第四,设计师在企业中很重要,但不代表企业所有工作都以设计师为中心展开,一定要练好基本功,设计中把流行元素融入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提醒:
既要个性也要融入市场(4 ~2 y* A" k2 |!Q
;g9 ~5 s$ p2 b+ ]k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中国设计师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理事李小燕指出,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创收的设计师及其设计产品,设计师应该把个性融进品牌设计中,而不应该只强调个人特色,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使产品既有个人特色又能受市场欢迎。9 |9 |;l;m4 ~1
.Y& u5 x4 Wf!_
* r+ e)K' r6 c6 q: Z.O7 B
服装设计师如何通向成功之路?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林姿含女士认为,“清晰的定位、源源不断的创意和与企业融会贯通”是服装设计师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此外,服装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和发达的媒介,如参加比赛、参与会展、建个人网页宣传等,来推广自己的设计理念与产品。
“设计师不是企业的灵魂,设计师好比螃蟹的身体,其他员工就是螃蟹的各个足,没有足的设计师只是一只‘死螃蟹’。所以在企业里,设计师一定要和他人搞好关系,依靠别人可以完成很多任务。”李小燕认为,设计师不能只懂设计艺术,还要有生活的艺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要忽视简单的细节。
服装设计中,很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完成过程很简单,但看似简单的东西,要做好却越考究。例如,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只重视上衣,对裤子和裙子随意画几笔就过去了。设计图上的上衣的确是很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但要生产出好的裤子和裙子难度比一件吸引人的上衣难多了。设计图画好后,还要学会与打版师沟通。产品出来的效果与设计图相差甚远,把责任随便推到打版师身上是不对的,很多时候出问题都是设计图的细节部分没有处理好,或者与打版师沟通不足造成的。-|.E: w* }+ P% R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师和打版师成了死对头,为产品问题在老板面前吵翻天,但无论最后谁取得了老板的信任,对整个企业、对自己的发展都没有好处。+ X+ C: P$ u3 ?0 R!c.F
第四篇:发掘计生工作亮点 创新永不止步
发掘计生工作亮点 创新永不止步
在新的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的热点和难点,但临高县针对如何应对这些全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趟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打造出一道鲜活亮丽的风景。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优质服务
全县率先推行县乡技术服务体系一体化运行。推行县计生服务站直管乡镇服务站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极大推动了全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开展。
狠抓民生工程落实惠民政策。今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出台《临高县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规定:“(计生)两户及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列为补助对象”。县住建局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和住建部门有关惠民政策的衔接,主动将农村“两户及计划生育家庭”房屋改造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2年,临高县住建局联合县人口计生委安排334.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帮助计生对象改善居住条件。截止4月15日,全县共完成223户计生家庭危房改造。
县房产部门出台新规,将居住在辖区内满8周年的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纳入公租房申报范围,均等化解决流动人员住房困难问题,提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县人口计生委在继续实施《临高县对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又创新利益导向政策,在危房改造、教育、农机购置和困难家庭帮扶方面加大了奖扶力度。把“两户及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列为补助对象。大幅度地提高结扎补助金,补助标准从原来200元提高到800元。县人口计生委为453户独生子女家庭缴交人身意外保险45300元。
“今年我们确认新增奖扶对象19人,特扶对象1人,奖扶对象累计709人,特扶对象累计9人。”县人口计生委主任桂若松对记者说。
“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免费孕优检查和地贫筛诊2500对夫妇,占省下达任务的83.3%。”桂若松说,“东英镇、红华农场、临城镇等已相继完成了县下达的任务。”
今年我县把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列为2013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对其十分重视。各镇及农村相应成立工作组、制定相关方案,组织开展孕前优生检查。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优质服务工作,极力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落实节育手术、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开展优生、节育措施的咨询、指导等服务;开展孕情跟踪管理服务活动,加强优孕优生服务指导和技术咨询;为高危对象开展孕前指导、孕期跟踪、定期随访服务;落实节育登门,采取上门指导、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向育龄群众提供适宜选择的避孕方法,为育龄夫妇提供节育措施咨询、指导等服务;对施行节育手术的对象进行视访,对流入、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发放宣传品、进行健康检查和查环、查孕、查病。此项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
创新宣传教育模式 彰显计生特色
我县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使其步入了经常化、制度化轨道;深入镇、农场巡回宣传,在“5.29”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等纪念日,深入开展各种人口计生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办专题栏目,及时报道人口计生工作动态,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文,经常宣传不断线;通过编制《育儿知识读本》、《新婚期知识读本》等、制作公路旁大型喷绘宣传牌、制作发放宣传品,弘扬新型生育文化,展现人口计生工作新气象。全县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初步形成,宣传教育幅度不断增加,育龄群众应知应会知晓率达到90%以上。
加强业务培训 强基提质增水平
县人口计生委结合我县实际和工作业务实际,围绕省半年督查反馈意见及省半年人口计生工作会议要求,组织各股(室)业务骨干制作课件,到各镇、农场轮流授课,并进行测试。培训内容紧扣依法行政、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人口计生规划统计业务等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特点,讲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人口信息统计、信息化建设、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避孕药具、群众自治、计生协会例会和技术优质服务等与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要求,重点讲解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在全县10个镇及2个农场举办培训班不仅仅是要让计生队伍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县人口计生委主任桂若松说道。
据了解,目前县人口计生委按照前半段工作安排,已经在临城、调楼、波莲、和舍、东英、皇桐等6个镇进行了培训,余下的镇、农场培训将在近期完成。
第五篇:会议管理工作中的亮点
会议管理工作中的亮点
2011年综合部各项会议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更有效的方式,经过实践会议形式更加灵活,会议内容更加丰富,会议效率更加高效。
1、会议管理方面:进一步修订了《会议管理办法》,对各类会议的分类、主要内容、参加人员、预算、会议申请等方面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并加强了对会议记录的规范性管理,为公司各类会议的组织筹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效果。
2、会议形式方面:在公司的季度工作会、上半年工作会以及经营分析会等会议的开始前、会间休息、结束等环节,通过精心的设计,增加了音乐欣赏、名画欣赏等内容,不但活跃了气氛,同时还能够使参会人员放松神经等。
3、会议内容方面:在部分会议中增设了会议讨论的环节,充分调动参会人员的积极性,开展头脑风暴,对公司关注的重要话题进行充分讨论,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4、会议效率方面:对于各类会议均采用计时发言的方法,要求各发言人严格控制时间。在会前提前沟通,确定发言时间,并要求发言尽量简洁。改善了会议发言超时的现象,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