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时间:2019-05-15 04: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第一篇: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探索的不断深入,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信息技术、网络传媒、舆情导向为核心的革命性变化,舆情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产生日益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尤其随着近年来的互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应用网络时代”的到来,公众成为一个个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信息传播出现空前的快捷化。此时,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交织存在,为人们传播舆情、舆论热议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多样的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当下司法舆情事件成为媒体关注和“炒作”的热点事件,突发司法舆情事件由于其悬疑性和社会影响的广泛性,极易吸引公众的关注,成为新闻媒体的“卖点”,因此突发司法舆情事件极易发较为影响深远的舆情危机。

鉴于司法机关面临的社会舆情环境,如何强化司法机关的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提升其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是当前司法机亟待改善的问题之一。目前,提高司法机关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是要着力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完成各项司法安工作,善于利用和根据媒体需要及时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和新闻舆情信息传播与采集工作,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引领社会舆论。当前应着重关注下列问题:

第一,充分认识到探讨和实践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舆情载体的多样化,网络舆情已经渗透到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民只要通过博客、微播、论坛发布只言片语,就可以形成滚雪球式的复制传播。这一效应的出现也对各级司法机关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了新的挑战。司法机关要增强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形势发展大局的能力,对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能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对整个网络环境及舆情环境要有全局把握,从而提升对舆情处置的认识。

第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讲究科学方法。司法机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社会受众影响巨大,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公信力,因此要以更高的要求重视并做好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注意把握舆情态势,突出特色。司法机关的网站建设,要努力追求办成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精心策划,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着力增强对媒体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三,要研究司法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工作新的空间,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公众通过网络了解新闻和舆情信息的趋势与日俱增,这就使得司法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土作进一步奋力的空间与重点。认真分析社会成员的舆情信息来源偏好及其从常规媒体的流失倾向,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所带来的、所包含的、潜在的无形影响,高度

重视网络对社会舆论走向的影响,利用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语言对他们做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大典型宣传的力度、分量及密度分布,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政策解读、释疑解惑,从而树立和增强司法机关作为社会责任者的公信力,有效化解矛盾、理顺情绪。

第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还需要在司法机关内部建立健全舆情预警、分析、研讨、反馈机制或体系,并将其与社会评价体系相结合。司法机关领导班子、舆情工作者都值得花费精力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应对工作的成败得失,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所心得、有所进步,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司法机关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能力。

自媒体时代舆论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不掌控,不引导自媒体时代民心民意的走向,各级司法机关的工作就会遇到极大的难题。而对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我们不能简单的封堵,要认真研究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虚拟世界的民意表达,集中民意,体恤民情。i i 文章来源:

第二篇: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已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大众媒介,也成为普通群众参政议政、进行民意表达的重要信息平台。网络舆论可以说是一种最具“原生态”的鲜活民意,正在逐渐成为民意“晴雨表”、社会“风向标”,大众负面情绪的“泄压阀”,并带动网络民主、网络民生、网络反腐等现象风生水起。因此,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科学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现实课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网络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性作用,各级政府都建立了网络舆论宣传与管理部门,网络舆情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舆论的“双刃剑”效应日趋明显,给舆情引导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应将网络舆情常态化监管与危机应急处置相结合,形成系统运作、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长效机制。

1.正视网络舆情,转变执政理念

要正确对待网络舆情,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对群众网络监督和网络问政要秉持积极主动、包容开放的心态,开辟更多更畅通的网络互通渠道,创造更加开放的舆论空间,使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切实解决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要将网络舆情当作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解读网络舆情蕴含的深层次现实问题,努力打造“勤关注、勤倾听、勤回

应”的服务型政府,逐步形成新媒体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执政管理方式,从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党和政府与民意的良性互动。

2.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长效机制

我国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社会阅历不足,他们对事件的解读容易出现偏差,但一段时间内易形成主要声音,其网络动员力不可小觑。因此,要集中力量打造特定领域中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网上民意主导者,使其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内发挥正向引导力,帮助网民提高对信息的鉴别力和客观理解力,实现网络舆情引导的良性循环。此外,应严格信息发布程序,坚持“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严肃宣传纪律,杜绝负面、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确保向群众提供真实、快速、正面的信息,提升网上新闻发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天马街道 谢黎丽

第三篇:舆情引导: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舆情引导:彰显党的执政能力

舆情监测http://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舆情成为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正确引导舆情,提高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舆情,是指民众以媒介为载体对现实社会特别是公共事物相关态度、意见的总和。最初的人类社会历史并不具有世界性,舆情也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只是后来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世界交往的逐渐发展,最初的人类社会历史才突破自身的地区性和狭隘性,具有了世界性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世界历史,全球化的舆情才开始形成。全球化舆情是世界交往的产物之一。人们只有通过交往,凭借各种传媒工具,才能获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强调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指导思想,运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传播工具,加强信息交流。他们特别指出,党的宣传家必须关注舆情,要想方设法将大多数群众争取到社会主义一边,否则,脱离群众的宣传家就成了“沙漠中的布道者”。

舆情是检测党活动环境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报刊、电台等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舆情不仅成为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更成为政党活动和国家统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各党派都十分重视舆论的宣传鼓动作用,把掌控舆论作为加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民主革命时期,《向导》、《新华日报》等共产党传媒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就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决定的。近代中国内忧外患,舆论纷繁复杂。面对各种救亡思潮和理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斗争中,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下,幼弱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必须通过自己的传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宣扬党的新战略、新纲领,以扩大影响和壮大革命力量。

一个政党要想平稳执政、长期执政,需要具备包括牢固的群众基础、强大的经济实力、安定的社会秩序、坚强的国防力量以及和平的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外部环境。而舆论环境的好坏,对于执政党上述诸多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执政目标能否实现。近些年来,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始角逐舆论市场,共同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舆论的热点、焦点,可谓舆情复杂多变。在对一些公共群体冲突事件的应对处理中,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复杂多变的舆情,表明党执政的环境也复杂多变。因此,审时度势,强化对舆情的理性分析,改善党执政的环境,成为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时代课题。

舆情是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

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舆情,使党执政面临重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党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人们迎来了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由此带来了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许多新特点:民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提高;网络舆情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问政、网络议事如火如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涌现,加大了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更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舆情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力量的有力工具。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人们思想多元、多变和多样等显著特征,决定了人们接受信息和发表观点的自主性、自由性,从而决定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力量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切实把握舆情特点、规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舆情过程中,着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须重视舆情管理

舆情是社会危机的“预警器”。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指出,2010年发生的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为22起,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0上升为16%。并且,2010年

大部分社会舆情事件中均有微博介入。尽管新媒体首曝舆情事件的比重愈来愈大,但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传统媒体可以加速某一热点事件的扩散,使之由网络上的分散舆论转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高于网络媒体。因此,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情的功能,构建舆情宣泄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就成为我国政府完善公共管理方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舆情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反之,则是党和人民之祸。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苏东巨变,舆情导向的错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新闻自由”口号的冲击下,作为苏联国家和共产党的主要报纸《真理报》不仅完全丧失了对舆情的引导权,而且成为摧毁苏共立党立国的重要媒体之一。苏东巨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颠覆或巩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舆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演变战略,必须认真学习和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第四篇: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

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第五篇:XX关于提升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调研报告

XX关于提升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调

研报告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传播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现代化特征,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难度剧增。为了在新传播格局中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我们于今年3月末至4月初,先后深入市县两级媒体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舆论引导格局的特点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引导形势,全市新闻战线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坚持把正确导向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中心,贴近实际,创新手段,拓展阵地,积极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引导方向正确。为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市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都市类报纸考核管理工作制度》、《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微博客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新闻宣传工作报批制度》等六个文件,规范了全市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建立了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县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及重点编采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闻宣传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摆问题,部署和调整下一阶段工作,及时、有力地引导舆论。各新闻单位也纷纷严肃采编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新闻环境。松原日报、松原广播电视台规范采编工作流程,实行编前会稿件审签、策划会报道选题确认及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错必改、有责必究。县级新闻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强化对采编人员的教育管理,全市形成了导向清晰、令行禁止的舆论管理氛围。

引导价值主流。全市新闻战线确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各新闻单位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党的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舆论引导,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一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市直媒体相继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了“我为幸福松原做点啥”、“对标先进找差距”、“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大项目巡礼”等三十余个专栏专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舆论引导中,各级新闻单位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让媒体回归于民、服务于民,积极把群众情绪引入健康、理性的轨道。各新闻单位纷纷提高民生报道比重,全力打造面向群众的精品栏目。松原广播电视台开设的民生节目《直播松原》内容上既不忽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这样的“小民生”,又积极报道关系群众冷暖、生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大民生”,深受受众欢迎。乾安电视台推出的《记者在基层》、《井方映像》、《阳光高考》等专栏关注百姓所想所思,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

引导载体丰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挑战,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信息传播力度,及时有效引导舆论,我市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便捷优势,积极拓展舆论宣传新阵地。打造了网站群。随着市政府网、松骏网、宣传网、文化网、文明网以及全市各部门重点网站的开通,形成了具有强大合力的全市宣传网络。各网站及时发布信息,提供相关服务,满足了不同群体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开通了手机报。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的产物,《吉林手机报•松原专版》的开通为全市干部群众提供了新的信息资讯平台。《专版》第一时间将松原本地的重大新闻、关注度高的社会新闻、新鲜的网络事件及时快捷地发送至手机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慢的问题,成为我市新闻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力量聚合。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市委宣传部发挥媒体各自优势,整合资源,相互联动,形成舆论聚合,扩大了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XX年以来,市直媒体集中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五次党代会、庆祝建市20周年等9个主题宣传,每次主题宣传都进行科学策划,制定报道方案,各媒体同时开设专栏专题专版,通过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典型宣传,形成横向联动。县(市、区)新闻单位积极配合市直媒体,策划宣传本地的新特色、新亮点和新项目,形成纵向联动。这些主题宣传活动由于精心筹划,立体联动,整个报道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在对外宣传活动中,通过邀请多家中省直、涉外境外媒体就同一主题进行同时报道,使新闻舆论形成集束力量,产生舆论强势。XX年市委宣传部筹划组织两次媒体松原行集中采访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中外媒体进行集中采访,在中省直及境外涉外媒体上刊发各类报道百余篇,极大提高了松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市新闻战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当好党和人民喉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导模式单一。当前,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我市的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创新改版,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报道模式僵化,报道形式陈旧,报道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模式化、面孔化,和百姓的实际需求不合拍,难以吸引受众。二是宣传策划不够。由于一些媒体没有专门策划机构,或是策划部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对重大宣传主题缺乏整体策划,对常规的宣传报道缺乏包装,新闻报道缺少深度、力度,单纯的就事论事,鲜见就事论理。三是队伍素质偏低。各级新闻单位普遍存在新闻从业人员少、文化素质低等问题,优秀人才留不住,高水平人才难引进,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全市新闻事业发展的“瓶颈”。四是采访环境不好。新闻媒体与采访对象缺乏沟通,“采访难”成为各级各类媒体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宣传意识淡漠,不愿接受采访。五是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限。当前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即传统媒体里宣传得风生水起的在互联网上备受冷落,或者互联网上热炒的事件主流媒体却沉默不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手软一手硬。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促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形成舆论合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巩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的新闻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首先,要提升主流媒体引导能力。主流媒体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引导水平。针对不同时期社会舆论的内容和变化情况,传播真实反映民意、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有利社会发展的正确社会舆论;及时制约具有破坏性、落后的消极社会舆论,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积极性引导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新生活的实践中去。通过热点引导、典型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提高传播质量,扩大传播影响,形成舆论强势。其次要引导新兴媒体发挥积极作用。要重视和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作用,探索积极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引导新媒体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对信息来源的把握和传播内容的把关,防止一些有意的、非理性的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不和谐的“杂音”,发挥新兴媒体优势和作用,构建多元传播中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二)加强新闻策划,以精品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打造舆论引导高地。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和一定品牌效应的新闻精品节目(栏目),它们是提升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抓手。各媒体应加强新闻策划,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将节目(栏目)办精办细办强。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报道做实做深。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主流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普通民众通过微博、论坛就能发布信息,公众舆论正在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要协调好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两个舆论场,关注群众的关切,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第三,时政新闻要打“亲民牌”。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因此,我们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报纸广播电视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写”新闻为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三)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各级各类新闻单位要认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新闻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加大对优秀新闻作品的奖励力度,激发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要不断拓展新闻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可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边学习边实践等多种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组织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上好政治、经济、道德、业务、历史“五堂课”;要着力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推动“走转改”常态化,使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培养出一批知名度高、深受群众欢迎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和名主持人,打造一批精品栏目、精品节目,进而推动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新闻媒体要善于捕捉信息,丰富舆论引导内涵。主流媒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必须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研究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以便触摸到社会的脉动,实现“媒体舆论场”和“口头舆论场”的最大重合,努力做到新闻媒体报道的就是人民群众想知道的、想了解的。一是建立新闻宣传联席会制度。定期或择时召开政府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联席会,向新闻媒体通报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期市政府重大工作安排,以便新闻单位准确掌握、及时安排宣传报道。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每个部门确定一名新闻联络人,便于市委宣传部及市内新闻媒体进行信息联络,及时掌握了解各部门工作动态、重要活动及相关情况。三是建立媒体参会制度。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可邀请新闻媒体主要领导列席,便于新闻媒体了解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做成什么。通过以上措施,促进新闻媒体及时、准确、深入地公布党委政府工作,使党委政府接受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五)要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传播信息,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业行为,为确保新闻的公信力,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讲求采访技巧。要注重知识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知识,注意收集追踪新知识、新信息,在采访时,不说外行话,不说题外话。要严守职业操守,不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创新版面和新闻播报方式,推出一系列精品报道和栏目,打造媒体品牌,不断提升新闻质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扩大新闻媒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才会获得社会上的认可和欢迎。

(六)加强网络管理,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舆论引导合力。一要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安排专职人员对网络舆情进行收集、检测、分析和评估,发现危机苗头及早处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在网上发布最快、最新、最权威的信息,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告知事件真相。二要营造网上主流舆论强势。注重发挥地方网站的作用,多做正面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创新网站运营模式,建立党委、政府和公众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使网站成为政府和民众间真情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培养一批网络“发言人”,发表有影响力的政论、时评,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出正面声音,以主流声音引导公众舆论。三是传统媒体适时介入。传统媒体要关注网络舆情,注意吸收网民意见,及时回应网民关切。要主动参与,认真研判,发出权威和深度报道,与网上宣传遥相呼应,使传统媒体成为网络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形成宣传合力,争取舆论引导效果的最优化。

更多文章

关于城区物业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军训服装调研报告

XX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寒假关于某镇情况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研报告

银行关于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XX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党建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来源:

下载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析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舆情引导能力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大力提高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大力提高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检察机关成为网络舆情矛盾相对集中的部位,涉检网络舆情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检察机......

    “四个着力”强化作风能力建设

    “四个着力”强化作风能力建设今年以来,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洪门”这一主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机制,努力提升全办上下作风能力建设。 一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服......

    分析纪检监察存在问题__强化纪检监察能力建设

    分析纪检监察存在问题强化纪检监察能力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其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能力建设,是摆在我......

    浅谈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文章标题:浅谈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随着社会改革的纵深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各级......

    论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

    三、对策和建议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依靠力量和工作主体也在基层。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创“三个发展”新局......

    直面能力作风执行力问题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

    直面能力作风执行力问题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今年以来,xxx党委谋划全局、高位推动,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修订了以“自然生长法”为遵循的绩效考核办法,全xxx上下从机关到xxx、......

    改善村级政权机制强化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并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

    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合集五篇)

    强化自身建设提供一流服务 阜宁县民政局 1、强化窗口建设,服务阵地创一流。建立了镇区民政工作十项制度,为镇区民政办统一制作《工作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