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紧迫性
尊敬的党组织:
《决定》强调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途径,是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深刻理解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紧迫性。
顺应全球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第一,全球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目前,世贸组织159个成员中除蒙古外都参与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安排。截至2013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一共有249个,属于自由贸易协定的有218个,比重占到88%。第二,世界贸易日益向各个区域经济集团集聚。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美国已签和在谈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2%,吸纳了美国70%的出口。2012年,欧盟内部贸易比重为63%。亚太区域内贸易比重也高达55%以上。据世贸组织专家估计,当前全球贸易的一半左右在各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进行。第三,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由大国带动的特点非常突出。
2012年,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分别为20个、53个、47个、44个,这些国家和地区同其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28%、35%、81%。与之相比,我国同已生效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为26%,如不包括台港澳地区,只有12%。美国、欧盟、日本还通过发展跨洲的自由贸易协定关系,在全球合纵连横,抢占势力范围。第四,发达国家在自由贸易区中力推国际经贸新规则,抢占未来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由于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效应,必然形成谁参加谁受益、谁不参加谁被边缘化的结果,因此,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浪潮正在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形势十分紧迫。
增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动力,也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第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同多边贸易体系的开放相比,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有对象可选、进程可控的特点。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是一种以局部带整体、安全而高效的开放。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适当提高自由化标准,可倒逼我们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竞争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第二,拓宽经济发展空间。选择有关国家发展自由贸易区,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开放市场,可以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第三,保障战略资源供应。2012年,我国自海合会进口原油占我国进口总量的35%;自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占我国进口总量的47%;自南非进口铬矿石占我国进口总量的48%。同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商建自由贸易区,可以建立起多元稳定的重要资源海外供应渠道。第四,改善国际环境特别是大周边环境。建立自由贸易区,可将我国市场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建议
------------------编号: 0068
时间: 2012-05-30
发表人: szx
查看: 2605 次 【字体:大 中 小】
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自由贸易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的优势
(一)海南岛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海岛,无需物理围网的巨大投入,具有整体建立经济体在境内自主设立的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对外开放的便利条件。?
(二)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省份,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桥头堡。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大致处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地理中心,具有成为亚洲经济中心的潜力。海南岛属于热带海岛气候,具有成为亚洲海岛旅游胜地的可能性。
(?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条件基本具备。海南已有洋浦开发区和保税区、落地签证、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离境离岛免税等。我国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大约有12个自由贸易区在建设或谈判中,包括中国与东盟和巴基斯坦的自由贸易区。
(四)初步具备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64.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83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583美元。依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中等收入地区行列。
二、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新时期国家战略选择,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世界大部分自由贸易区是WTO成立以来组建的,这既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律使然,也是各国和地区竞相发展经济、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将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为国家级战略并予以实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需要。
(二)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市场更加开放的行动举措,有助于减少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壁垒,推动世界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FTZ的这些特点恰恰与我国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相吻合。海南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不仅体现我国将始终遵循多边规则、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也使未来对外开放可选择的路径更加清晰。
(四)建立自由贸易区,消除贸易投资壁垒,超越了WTO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其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首先使区内成员受益,从而加速了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更加有效、更趋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海南自由贸易区有助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扎实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区战略和规划研究,包括自由贸易区的总体规划、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报告、近、中、长期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包括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实施措施等,如将洋浦保税港区的政策向外延展,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包括自由贸易政策、自由投资政策、自由旅游政策、自由留学政策、普及高等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贸易、人才战略、科技战略和政府功能等。
(二)加快构建自由贸易区战略支撑。一是政策支撑,包括海南FTZ的国际政策和内部政策。国际政策可以大致包括: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进出口零关税政策;自由投资政策,实行免交企业所得税政策;自由旅游政策,实行信息化落地签证政策;自由购物政策,实行免交消费税政策;自由留学政策,实行国民待遇政策。内部政策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绿色适度工业化、绿色适度城市化、全面信息化、社会福利化和民主化的政策等。二是产业支撑,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旅游产业、运输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和知识产业等。三是科技教育支撑,主要包括生物科技、海洋科技、信息科技、材料科技、普及高等教育等。
(三)以洋浦保税港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洋浦自由港区。以油气综合开发为重点,以实行自由港区的发展模式为目标,争取把洋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的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工业港区。
(四)争取建立琼台自由贸易区。当前,可以在农业、旅游、金融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发展更为密切的经贸关系,逐步建立共同市常争取由国务院授权海南与台湾方面进行商谈,相互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根据目前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态势,应建立一支规模稍大的专业队伍,以确保实施、谈判和前期研究三个层面的工作有序、有效、顺利推进。二是组建前期可行性研究队伍,合理配置科研资源,避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三是选择几所大学作为试点,专门培养FTZ方向的研究生,以加快培养和选拔合格人才。
第三篇: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江苏省地质测绘院
时间:2010-10-12作者:点击: 87
3党的十七大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键要在“又好又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产能与需求间的矛盾在加剧
中央如此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现阶段存在明显的弊端,小而杂、大而乱的现象并不鲜见。测绘行业也不例外。由于现存的计划经济基本框架的缘故,长期以来,我国测绘产业以条块分割,多行业、多系统均拥有测绘队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加快,不同行业间的队伍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扩张,国家队的扩容约在五成,地方机构的扩容约在十倍之上;而科技的发展,更是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工效,人均工效也同步提高了三倍。
就以我院目前的生产能力而言,每年可以测绘我省五个地级市市区的地形图,而地图更新的周期一般在五年,如何满足旺盛的生产能力需求,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课题。行业主管职能的威力在迅速显现
近年来,我省测绘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行政职能干预市场的力度,众多的基础测绘项目不再以政府采购形式出现,直接进入了计划下达渠道,这样的状态无疑会大大的挤压我们的市场空间;然而,有了计划内的经费和项目做保证之后,在零星非基本图的招标项目上,我们遇到了更加惨烈的价格竞争。其中,既有国家队占有的天时之利“横扫动作”,也有地方队伍拥有地利优势的“赤膊上阵”,从当前的局面看,行业主管职能的力度依然有加大的趋势。
应变及其对策
一、在组织方式上进行融合全国有部分省份的国土厅对下辖的测绘单位进行了整合,去掉其原有的行业属性,一律归入到厅下属独立法人的事业性质单位,统筹安排测绘计划,根据各自技术特点,分配项目、完成生产任务。
二、在局系统内整合专业力量
就我局的测绘产业而言,建议进行适度的专业整合,将市场和专业的优势互通互补,让地勘工程项目牵引我院深入工程测量领域,让专业精专提升各地勘单位的测绘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局测绘产业。
三、多业并举壮大地勘经济
这里的关键是完整现有产业结构,巩固测绘第一产业,提升印刷第二产业,开辟服务第三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单位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道路上迈进。但是,测绘产业社会基础仍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靠天吃饭”的局面;印刷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调整之后,逐步从书刊印刷转向社会产品印刷,社会覆盖面有所扩大,加工利润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规模的限制、场地的束缚,使得加工能力无法提升,无法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四、腾笼换鸟求新生
纵观我国地质测绘单位,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10年来都建立了新的生产
基地,有的测绘院在本局内进行了资质管理上的整合,这样就极大地延伸了专业服务领域,也在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生产能力,部分省份甚至超过了行业主管部门测绘局,主宰了地区市场,生产有了大发展,民生有了大改善。
五、自身求变求新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着重在增长方式上多动脑筋,只有我们自己居安思危及时调整发展的策略,方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获得更多的主动,今年以来我院适时调整我们的技术布局,成立了技术信息中心,不惜投入人力物力,力图将我院的传统测绘技术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丰富地图产品,扩大服务领域,在影像加工、数据处理、三维地图等新技术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六、练好内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今年以来,我院加大了企业软实力打造的力度,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争先创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都有序展开。领导层高度重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照先进找差距,针对自身想办法,列出了一项项工作计划。让职工广泛参与进来,征集民意、采集民智、重视民情,无论是读书讲演活动、院标设计活动、岗位练兵活动,还是文化调研活动均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让干部职工受到更好的教育,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单位内在的素质也得到了加强,无形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经济增长数字的提高是一个简单的变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思想认识的转变为先导,政策方针出台为驱动,自身结构的改变而达成。我们相信,只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上级领导的倾心关怀,我院更好更快的发展局面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大发展、和谐新测绘的美好愿景必将到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璐璐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教务处 阅读:1043次 发布:2010-6-25 19:22:06 评论0条 我要评论↓
------------------
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展是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为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说,经济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导向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正确的转变方向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作用不同,所以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历史前进的方向,按照其轨迹不断调整和转变相应的经济发展方式,让它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动力,而不是阻力。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生产水平的提升等来让经济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济发展,转变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只有不断的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发展方式,国家经济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转变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我国近些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也能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也让我们的发展方式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多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节能问题十分严峻,在加到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都知道,资源的自然存量是有限的,经过长期的开发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却数量偏高,为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
第三,我国的生产水平还处于高产量低技术的水平阶段,大部分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都非常低,处于模仿无创新的状态,因此能够创造的产品价值也相对较低,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非常缺失的阵地。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产品的科技水平决定着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是否具有上升力和原动力的关键。就拿辽宁的工业产品为例,虽然辽宁省出口产品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不断上升的地位,出口产品也在不断优化,在全国产品的竞争力仍然非常薄弱,仍然存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对于我国要实现的快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快速转变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原有的不完善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维护社会公平,重视我国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积极为人民群众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的切身问题,为创建共享和谐的社会发展不断努力,这些目标都需要我们加大解决力度,否则经营向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这所有的改善都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所能改善的问题,这就需要转变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只有方式转变才能够让已有的不可调和的社会问题得到全面、切实的改善。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们要落实到实践中去,避免和防止书面的承诺,我们要稳扎稳打的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需要长期的实施和改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针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发展观念,不断用新思想、新科技带动经济、科学的发展。
其次,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力,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发展机制,把经济资源和
社会资源集中的投入到司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生态和就业等各个领域,为社会提供行之有效的预期、稳定环节。
同时,要加大科技含量在企业产品中的份额,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经济发展的空间。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是更高效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减少投入而提高更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将经济增长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国家的经济才会动力十足,不落于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水平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持续和平稳发展。
最后,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只有加快经济转变方式,才能把把过剩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源头逐步降低,另一方面,节能减排也是实现资源高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地位。
推进和实现快速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们却需要加快步伐不能耽搁,因此,相信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全面启动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程,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难看出,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全面的带有转折性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逆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篇: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竞争的需要
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产品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品牌的文化含量就越大,产品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即使是传统产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也能实现更新升级,获得高回报;即使是小商品,如果赋予文化特质,也能衍生为大产业,占领大市场。
同时,文化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多,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管理系统、工艺流程、技术设备、人员和产品等有形因素,都可以引进、更替和改变,唯有深植于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能够保持企业的个性,维系企业持续发展。同时,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人为要素的经济形式,企业家和员工的文化素质,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决定其创新、决策和管理能力,从而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一个地区、部门领导干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这个地区、部门经济建设的水平和成效。文化优势同时还是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而且项目越大,产业层次越高,投资越多,对文化软环境的要求越高。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参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地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当前我国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平等、发展硬环境相似的情况下,谁的文化软环境好、文化软环境实力强,谁就拥有招商引资优势,聚集人才的优势,发展经济的优势。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思南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
思南地处乌江之滨,县城依山傍水,得乌江水运之便,自古商贾云集,经贸繁荣,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遗迹有贵州最早的文庙府文庙,较早的书院中和书院,建筑风格独特的县城万寿宫、“南方民居”刘家统子、郝家湾“八卦民居”,白军号起义遗址城头盖、荆竹园等近百处,还有历代碑碣和摩崖石刻三百余处,收藏的善本古籍3700余册;自然遗产有省级白鹭洲风景区、黑河峡风景区等;民族民间文化有土家花灯、傩戏、八音、龙灯、狮子灯等;教育方面,古有开贵州“科举”先河的田秋的兴学思想、理学家李渭的理学思想,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先烈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和百年名校思南中学等。这些历史和自然文化的见证与沉淀不仅是人文精神的源泉,更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思南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创建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的宝贵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经济竞争群雄并起的背后,将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百舸争流,因此,思南必
须深刻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底蕴和综合文化实力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全面发展文化事业
打造乌江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竞争力
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以文化品牌为载体,努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乌江文化,提高思南知名度,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土家花灯”品位,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结合,抓好普及,打造精品,定期举办花灯节庆活动,力争在2007年前完成“中国土家花灯之乡”申报命名工作。塑造“乌江梯城”城市文化形象品牌,依托思南山城特色,结合实际需要,赋予文化内涵,按照“横街纵巷”井字形格局,在“梯”状上做文章,规划建设从河街直至大岩关的梯道;制订并落实县城建筑物建设规划,规范建筑风格,体现独具韵味的地域建筑文化,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打造独特的“梯城”城市文化形象。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按照贴近共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树立先进文化观念,不断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审美情趣的变化,集中力量创作高质量文学艺术作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展示乌江文化的深厚底蕴。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完善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创办乌江电视台,加速推进城乡有线电视联网,推进书店网点和信息网络建设。经过5至10年的努力,档案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和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的设施和设备条件得到基本改善,每个乡镇建有达标文化站,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村(社区)建有文化室,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社区、单位)为终端的文化网络体系。
重点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加紧开工建设县城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乌江文澜苑和乌江文化广场工程,体现乌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提升乌江博物馆文化品位,使之成为乌江流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展示中心;抓紧建设中和书院和乌江碑林,规划修建新的“中和书院”,传承乌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把县城河堤乌江文化休闲长廊、城南民俗风情一条街等列入县城建设规划,逐步实施。
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大现有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力度,做好文物古迹的确认工作,制订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县城万寿宫和“四关”的修复工作,选点建设“八景”观景亭,力争将府文庙建成省内儒家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发挥好旷继勋故居、中共思南地下县委陈列室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做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文化名城、先进文化县的申报工作。
培育和弘扬新时期时代精神
立足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培育人文精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化、规范化,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培育和弘扬“至诚至善,求实求新”的时代精神,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思南、建设思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新的精神风貌推进思南的新发展。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社区、广场、村镇、企业、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和有效媒体,不断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力培育重点文化产业
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发挥思南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文化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产业;制定并组织实施文化旅规划,加快旅游设施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乌江文化旅游为核心,省级白鹭洲风景区,黑河峡风景区为重点,加快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对接遵义红色旅游和梵净山、张家界、长江三峡等周边旅游热线,把乌江文化旅游融入湘鄂渝黔大旅游圈。
加强以民族艺术道具、民间工艺品、风味食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强化品牌意识,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尽快使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进入市场,加快完善“吃、住、行、购、娱”等文化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毛质量。
发展文化会展、演出、休闲娱乐业
依托思南文化资源优势,申办或定期举办文艺展演、经济文化旅游论坛、学术研讨会等集文化、经贸、旅游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科学教育、经济贸易协调发展。扶持以花灯、傩戏为主的民族文艺演出队伍建设,整合艺术资源,逐步将民族文艺演出推向市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培育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业,有选择地培育现代先进文化娱乐项目,不断优化文化休闲、娱乐业的结构和规模,使其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制定落实促进文化产生发展的优惠政策
结合县情加快完善文化产业组织政策、分配激励政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政策以及具
体的文化招商政策,制定加快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意见,逐步使优惠优先的发展政策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形成规范完整的文化政策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发展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的政策;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力求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不断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键全优秀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构筑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的文化人才体系;设立文化人才培训专项基金,加大文化部门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介机构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加强文化拔尖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文艺群团组织作用,协调、组织和指导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培养文艺骨干人才;设立乌江文艺奖等奖项,激励文化人才快速成长。
加大对外文化宣传力度
引导、鼓励县内外文艺、新闻工作者对外宣传恩南文化,吸引强势媒体和文化机构、文化人才以思南文化为背景,制作文化产品和开展大型文艺演展活动,提高思南知名度;加强地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宣传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介绍思南文化;不断提高《恩甫信息交流》、《乌江文学》和《乌江流韵》办刊水平和有线电视节目质量,使“三刊一台”成为展示乌江文化的窗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拓宽文化投入渠道
认真制定文化投资计划,逐步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深化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依靠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道路,通过招商引资、转让经营,以优势资原、重点项目招揽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增大文化事业信贷投入,采取政府贴息、补助的办法,扶持个体、私营业主兴办文化事业,形成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合理规划,积极编报文化建设项目,争取国家投入。
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
加强文化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品消费,推进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带动一批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及演出、旅游团体进入市场,努力建立结构优化、门类繁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严厉打击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沽动。(何光维)
第五篇:自由贸易区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自由贸易区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XXXX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作为XX经济区xxx市的xxx区,如何抓住多重叠加的新兴机遇,打造一个富裕文明平安宜居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这是xxx城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近期,结合学习内容深入调研,也联系实际作了一些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区成立于xxx年xxx月,是x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xxx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下辖xxx个镇和xxx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xxx万。xxx区xxx年以后,经济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财政总收入xxx亿元,工业总产值x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x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从经济总量变化轨迹看,2012年全区GDp迅速登上xxx亿元的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xxx:xxx:xxx调整为2012年的xxx:xxx:xxx,工业经济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逐年增,三产稳步增长,房地产升温,旅游业兴旺,商贸旅游逐步上升为主要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县区中名列前茅,全区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二、呈现特点
xxx区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突显优势好。xxx区人口约占全市xxx%。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财政总收入xxx亿元;全区内联引资x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元。招商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提前完成目标。一是区位优势好。xxx旅游资源具有名气。二是对外开放程度高。2009年以来,全区共引进项目xxx个,累计引进到位资金xxx亿多元;累计利用外资xxx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xxx多亿元,年均增长xxx%。三是资源丰富。xxx名优农产品在全区很有名气,全区海洋产业保持广西领先地位。四是获“国”字号荣誉多。xxx年,荣获全国xxxxxx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速度快。xxx区经济建设呈现出“加快、调优、向高”三个明显特征,即:总量快速扩张,结构趋于优化,效益显着提高。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比2009年增长xxx%;财政总收入xxx亿元,比2009年增长增x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比2009年增长增xxx%;;招商引资引进内资到位资金xxx亿元,比2009年增长xxx%。
(三)注重产业优。聚集了一批电子信息、海洋产业等新型工业企业,xxx产业园、xxx大酒店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园或开工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企业。“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xxx家,新增产值xxx亿元,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广州本田、比亚迪、丰田汽车等多家汽车4S店进驻xxx,xxx路汽车销售服务业初具规模。
(四)发展措施硬。近年来,xxx区牢固树立“抓发展首先要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实施工业强区、三产热区、环境靓区、文化活区“四个战略”。狠抓工作落实。抢抓多区域合作发展历史性机遇,努力培植发展旅游商贸业,发展现代农渔业。支持创业创新。xxx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得益于支持创业,而且也得益于鼓励创新。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结构调整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决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情况分析
近年来,xxx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体制机制制肘,相关功能缺失,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资源环境要素上看:一是工业发展困难多、水平低,产业关联度低。从xxx区2012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xxx:xxx:xxx来看,三产所占的比重偏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区级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严重“贫血”;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的产业簇群。如xxx区工业园的几家企业没有跟周边县区及行业、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产业的关联度低,距xxx区工业发展的规模、目标尚远。二是环境资源保护乏力,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环境污染的问题日显突出。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农业污染使不少地方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xxx遭毁。此外,过度开发和开发不到位也造成渔业、可用土地等资源减少。三是要素市场发育不良,劳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由于各种原因,xxx市市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配置未能实现优化。从经济活动主体活动上看:一是区政府先天官能残缺不全。空间腹地小,存量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大的骨干项目支撑,实现突破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二是财政骨干财源缺乏,钢性支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有待深化,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收支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区情认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作为,实现xxx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目前,我区已基本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拥有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功能完善、海洋资源富饶、旅游资源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招商优势独特等八大优势,有着实现率先崛起的强劲优势。
四、当前建议
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首当其冲的是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广西各商家、各产业开拓视野的窗口,把握商机和感受竞争的教育过程,熟悉和运用国际惯例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的实践平台。北海,作为广西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xxx区是xxx市的中心城区和主城区,是xxx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如何迎接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xx区跨越发展则需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因此,全区上下,务必树立机遇感和竞争观,必须全面调整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东盟因素”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中的重要位置。
(一)在城市规划上再加强,全力解决规划覆盖不广的问题
规划更重要的是适应和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坚持“高起点、严管理、广覆盖”的原则,积极协调超前规划、制作xx中心城市核心区规划模型,不断提高规划质量和覆盖面,建立覆盖核心区、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城市规划体系。
(二)在城市建设上再加力,全力配合做好民生路网工程的问题
民生路网改造让xx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建设上,全力服务好xx城市大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搞好小街小巷改造,以道路建设带动片区组团式开发,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三)在配套设施上再完善,全力解决承载功能不高的问题
遵循新老城区建设并重的原则,搞好城中村改造工程,兴建小广场、小绿地,增加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四)在城市经济上再突破,全力解决产业支撑不强的问题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要把培植壮大产业作为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竭尽全力抓工业。以xx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其次是全力以赴抓三产。不断完善xx大道沿线汽车销售服务带。着力打造“魅力xx”,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工业产业和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及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其三就是不遗余力抓农业。主要是在做优农业产业上下功夫,突出城郊特色,扎实推进xx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
(五)在城市融资上再创新,全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资金紧张是制约海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探索城市经营促进城市建设的路子,切实发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政府融资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投资经营、贷款、担保等方式,更大程度地吸引社会资金,提高政府的融资能力。
(六)在社保体系上再探索,全力解决保障体系不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和建设征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