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自信与平等》[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4:1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自信与平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自信与平等》》。

第一篇:论述《自信与平等》

论述《自信与平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所谓真理就是相信的人多了,推崇的人也就多了,相对而言成了真理。所谓谣言推崇的人多了,谈论的人也就多了,因此成了谣言。

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学习的都是前人的思想文化,推崇的都是前人的思想,而我们自己的早已在起始之处就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我们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我要说明的是没有对与错之分,哪怕你是错的,如果你们让人相信,那你也是对的。所谓的对与错只是人们潜意识衡量的思想准则所决定,假如人们出生的时候就相信黑暗才是伟大的,那么相对于今天而论光明就城了附庸品。历史上的人物有很多,无非是自己的思想独特,再加上说了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就成了名人,在我眼里眼见都可能不是真是的,更何况耳听为虚这种说法的存在呢。

何为自信?我只能谈论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自信无非是自己相信自己,仅此而已。但是却不是简单的事情,自己相信自己那自己也要有资本才行,如果没有那就是自负,所谓有实力装比那叫牛逼,没实力装比那叫傻逼。我一直很赞赏这句话。“沦丧”这是我对别人自信的唯一见解,学习的都是别人的,而忽略了自己的,哪谈得上自信。自信的人不会说不会道,只会相信自己,这种人也是最智慧的人。

平等,如今人人都说平等,但是我不相信有平等的时候,因为如果真的平等那么就不会有人谈论平等了,我们与其在此议论,还不如想想如何让平等的天枰更偏向于我们这一边的好。

有一个女孩子问我:你的自信来源于天生的,还是后天所养成的,是你天生如此自信,还是你想办法让自己自信。————茫然了一下,我就释然。因为我不需要解释,解释就是掩饰。

第二篇: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

从教育平等到教育公平

——谈教育政策的历史进步性

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这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就这一点而言相信大多数理论同仁还是可以认同的。但是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却是众说纷纭。澄清两者的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内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因为教育公平问题不仅直接涉及教育领域内的公平与正义,教育政策的科学与民主,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国家的安全与繁荣。笔者认为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这两个概念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既教育政策作为具体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教育平等观不同。教育政策从教育平等到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观的进步,也是教育政策自身的历史性进步。

一、教育平等

1、平等:平等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地位、权利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相同状态,主要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人们对于一种事实关系的描述,具有客观性。平等是与不平等相对的,『』“平等观念是不平等发展的产物”,1是针对特权提出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是私有制的产生。为了消除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状态,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寻找一种在进入社会状态的时候不至于丧失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契约。这种政治上的平等理念体现在“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口号上,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但是,“卢梭幻想的是将立法与守法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是不能成为现实的,『』我们最好把它当成一种道德理想。”2可见,这里所说的平等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种价

值标准,一种政策法规的价值取向,卢梭也意识到,人类是不可能再回到自然平等的状态之

『』中去的。3针对不平等的存在和特权的泛滥,人们自然渴望能够拥有一种自由平等的状态。但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平等在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于是,“平等”一词多出现在口号中,尤其是政治口号和思想理论中。所以,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才发现我们所追求的“平等”还是停留在理论中而不能实现时,现实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转而追求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公平”。王海明先生认为,平等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相关的相同性,而不平等则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差别。平等与不平等,一方面起因于自然,是自然造成的,因而是不可选择的,不能进行道德评价,无所谓善恶、应该不应该的,如性别、肤色、人种、相貌、身体、天赋、能力等方面的平等于不平等。另一方面则起因于人的自觉活动,是人的自觉活动造成的,因而是可以选择、进行道德评价,有善恶、应该不应该之别的,如贫与富以及均贫富、贵与贱以及等贵贱、按贡献分配以及收入均等化等等。这就是社会平等与不平等。社会平等不仅是个利益问题,而且根本来说,是个应该不应该的权利问题:社会

『』平等正如无数先哲所说,实乃权利平等。4作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社会平等也就是公平、公正。这是因为,“当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没有在个人之间做出任何任意的区分时,当

『』规范使各种对社会生活利益的冲突之间有一恰当的平衡时,这些制度就是正义的。”5罗尔

斯还补充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正义观比另一种正义观更可取是因为它的更

『』广泛的结果更可取。”62、教育平等:《教育大辞典》对教育平等的界定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夸美纽斯和人文主义

教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都提出过这方面的主张。而作为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口号,它是伴随着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口号和普及教育的思想而出现的。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以智力平等说否定了“天赋观念”论,从理论上确认了人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平等

『』权利。7由此可见,最初的教育平等是伴随着政治、经济平等而提出的。其次,教育平等是他通过普及教育来实施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响亮的口号,他主张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权享受教育,“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8最后,爱尔维修在智力平等说的基础上主张人人都应该

『』受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高等教育的权利。9由此可见,早期的教育平等思想是随着资产

阶级革命由政治平等发展而来的,主张的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这是一种绝对平等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二、教育机会均等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同样,对教育平等问题的认识也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随着绝对的教育平等的无法实现,人们又回到了对教育平等问题的认识起点,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这一重要的问题。于是,人们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只有把抽象的教育平等具体化为人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教育权利的平等才有现实的意义。教育机会均等,从词源上说,是西方学者研究教育平等问题所使用的一个特定的概念。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对以前的研究做了概括性总结,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经历了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结果均等论等三个阶段。

【10】

而在《新伦理学》中,王海明先生却认为,平等的历史进步可以分为四类或是四种形式,即(1)法律-政治平等;(2)社会平等;(3)机会平等;(4)经济平等。但是就具体的平等

【】问题而言又有三大平等,即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和机会平等。11可见,教育机会平等或是

均等是教育平等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机会平等原则之一是竞争权利的机会平等与发展潜能的机会平等:机会平等原则也是一种权利平等原则。但是,一方面这种权利本身并非政治或是经济权利等具体的权利,而是获得这些具体权利之机会;另一方面,该原则所关涉的权利之机会,仅仅是竞争非基本权利之机会,而不是竞争基本权利之机会。由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机会平等原则已经隐含于政治平等与经济平等原则。所有人虽不能获得各种均等的非基本权利,却有同等的机会去获得各种非基本权利:即每个人获得这些具体权利的机会是平等的。这也就是罗尔斯所说的,‘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前途是向才能开放的。’‘作为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机会平等分为两类:一类是竞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它是形式的,表层的机会平等;另一类则是发展才能、作出贡献的机会平等,它是实质的、深层的机会平等。萨托利对机会平等的分析也为这种分类提供了前提:“我建议把机会平等再分为平等进入和平等起点。”“平等近入就是在进取和升迁方面没有歧视,为平等的能力提供平等的进入机会„„平等起点的概念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平等地发展个人潜力。”大体上说,机会平等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竞争权利地机会平等”,视竞争非基本权利地目标的机会平等,主要是获得职务和地位,权力和财富地机会平等。这种机会平等可以归结为“职务和地位唯才德是举而向所有人开放”。它是形式的、表层的机会平等。另一类叫做“发展潜能的机会平等”,是竞争非基本权利的手段的机会平等,主要是指受教育的机会平等。这种机会平等可以归结为“每个人的才德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展和发挥”。它是实质的、深层的机会平等,也就是我所说的教育公平。

2.机会平等原则之二是社会提供的机会与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平等。机会的提供者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机会主要包括:家庭提供的机会、天资提供的机会、运气提供的机会。首先,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则所享有的竞争非基本

权利的机会是不平等的。其次,天资不同的人,竞争职务和地位、权利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起点和获胜的机会显然也是不平等的。前者的不平等是否公平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有一点却是没有任何异议的,那就是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很显然,接下来要争议的问题就是:教育属于基本权利还是非基本权利?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历史发展性的问题,也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而后者的不平等显然是公平的。最后,运气所提供的收益,所提供的机会不平等,是幸运者的权利。这种不平等显然也是公平的。14

三、教育公平

公平:在《新论理学》中,王海明先生认为正义、公平、公正乃是同一概念,是行 为对象感受的行为,是给予人应得而不给人不应得的行为。公正是平等(相等、同等)的厉害相交换的善的行为,是等厉害交换的善的行为,不公正则是不平等(不相等、不同等)的厉害相交换的恶的行为,是不等厉害交换的恶行。15显而易见,这里面是有一种价值评判标准的,这种价值评判标准是应该以人类的道德为基准的。正如王海明先生所说,公正与善一样,都是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原则,属于“应该”、“价值”、“道德价值”的范畴。16社会公正也就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所说的分配,亦即是社会给每个人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公

【】正: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是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17社会公平的的根本问题,是社会对每个

人权利和义务的分配。通过分析,发现按才德、成绩和努力(其实努力也是一种品德,成绩

【】与德才作出的贡献又是相关的)原则进行分配才是最公正、最公平的。18

同样道理,教育公平也应该按德才、成绩和努力原则进行教育资源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也就是说,因材施教乃是最大的教育公平。具体地说,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基本教育权利完全平等,即免费地义务教育,保证所有人都能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国家、社会为此提供必要的保障,而不论其家庭出生、天资、运气等非社会因素如何;二是非基本教育权利比例平等,即按天资、努力、品德的不平等来不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而不考虑非社会因素中家庭出生地影响,这一点是很难地,却恰恰是显示教育是否公平地重要方面。如果在教育政策地制定中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是教育政策的巨大进步,也是教育的巨大进步,对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1].周仲秋.平等观念地历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8]--[18].王海明.新论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6].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第三篇: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

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

K三12李胜兰

早在几千年前阿拉灯太阳神庙就刻有箴言:“认识你自己。”但凡人类还是草木的定义其实各不相同,不用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诚然,莠草遍地都是,生命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于是有人用卑贱的名字定义它们,认为它们是猪草、苦艾、鸡草,毫无价值,任人宰割。然而,有内涵的人雅致地称呼它们为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这不免让人发问:为什么同样是莠草,而被人类定义竟如此大相径庭?

我想正是人类不同心境所酿成的。心态的不同决定了人类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生命本是平等的,不论是花草虫鱼鸟兽还是人类本身。可是粗俗鄙陋者,自以为高人一等,便如此轻视卑微的生命。然而,内涵高深者便会敬畏莠草顽强的生命力,对待事物有悲悯情怀。因此,在我看来,不用的人会有价值观冲突实则是对待生命和自我认识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亦是如此。我们处在社会的大洪流中,必须认识每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给予平等的尊重。史怀哲在非洲河畔看到河马快乐地嬉戏,体会到生命的奇妙,悟出生命皆有其价值,所以我们人必须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而功利的认识去感受一切生命的曼妙。而索尔尼琴也振聋发聩说道:“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诚哉斯言,世界上的生命皆平等,都是宇宙的中心,我们要平等地看待一切事物。然而,现实并不如此。人类价值观会因各种因素,产生裂变,这是导致不平等的根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弥合价值观的裂变呢?我们应学会用平等的思想去包容生命个体的差异。正如导演李安所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与老虎象征着两种矛盾,老虎被定义为邪恶的一面。在残酷的漂流中,不是少年想打死老虎,就是老虎想吃了他。也就是说生命中有阳光就有黑暗,就像硬币也有正反两面。少年和老虎要想顺利到达彼岸,要同舟共济,互相包容,和谐共处。

生命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人类不能自恃其高,随便定义莠草,要懂得包容生命的不同形态。

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生命皆有其价值,我们要学会包容,世界才会和谐美好。

第四篇:马克思论文-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 学号: 姓名: 院系全称: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交稿日期: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摘要:

背景: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总书记通篇表达了自信。

关键词: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正文:

在学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我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总书记通篇表达了自信。他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自信,我们才能进一步前进,才能战胜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艰难险阻。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出发,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坚持自信,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一、坚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总书记在阐述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时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使用“文化自信”一词。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4年12月20日,他在澳门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今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又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并把文化自信作为前三个自信的基础提到更高地位,意义极为深远;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坚实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道路来自以史为鉴的发展进步,中国方案来自立足本土的实践成就,中国文化来自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中国精神来自源远流长的精神志气。坚持文化自信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也会让我们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二、文化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社会主义从它一诞生就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文化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主旋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它的灵魂、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等);二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三是民族主义,也就是爱国主义。

三、文化自信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党从一诞生就举起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我们现在讲“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这个中国具体实际就包括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站在社会主义的历史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这仍然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和方向。站在中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起点上,我们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

四、文化自信就是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家园

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历史,宏观地看,主题是民族复兴,主线是胜利进步,主流是成绩成功,本质是为了人民。今天,我们之所以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也是因为我们党没有丢弃来时的道路、“老祖宗”的理论和原创性的制度,还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不忘初心。纵观世界政党史,凡是丢弃了的,教训很大。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清醒、要自信。今天,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财富之后要着力补齐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短板,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硬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要着力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短板,就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开启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寻根之旅,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我们讲文化自觉和自信,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特别是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今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必将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文化自觉,包含着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和功能的深刻认识,包含着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包含着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我们对理想、信念、学说、优秀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视,对我们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和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信奉、坚守和虔诚。

五、文化自信就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谱写中国方案的现实精神力量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风格,是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三层含义:它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属性,并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一种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就其本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新文化,它的产生和形成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实践。

当前,在实践中坚持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国内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多样文化的难度增加。从国际看,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全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会长期存在。刘云山同志指出:“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文化纲领和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第二,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倍加自信。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还有西藏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文化是“过去时”,今天讲革命文化没什么意义,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告诫我们: “中国共产党在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自信。现在我们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坚持自信。只有坚持自信,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往前发展,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第五篇:名词解释与论述

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具体环境: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6.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国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7.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机关和制度的总和。

8.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9.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0.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接线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周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4.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5.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6.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7.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8.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9.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0.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1.人事行政:人事行政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中的人事管理。22.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23.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所谓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4.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5.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6.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27.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29.行政执行:也称行政实施,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形成最早的概念。

30.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31.行政协调:是指高速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2.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33.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佥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34.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3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3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宝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37.国家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短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38.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用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

39.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这个定义是指一般情况而言,不包括某些国家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再授权。

40.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

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41.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 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简称规章。42.行政复议:是指分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 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硬骨头依法对该具体行 政行为进行佥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 为。

43.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 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智用其 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 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佥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 害人赔偿的制度。44.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 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 现代管理方法。

45.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 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4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 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 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 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 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 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47.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 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 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 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 关系。

48.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 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 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 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 施。

49.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 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 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过程。

50.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 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权力结构 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 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 成这种转型过程。

5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 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 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 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

论述

1、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2、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3、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的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公有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4、试述公共组织的特点。答:(1)政治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

5、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6、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答: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

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

7、试述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答:(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

8、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地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9、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的重要标志。

10、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11、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2、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辞的目和;(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

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想、新价值的推动。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 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

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进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3、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14、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15、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16、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17、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18、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

下载论述《自信与平等》[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自信与平等》[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等与追求~读《简爱》

    平等与追求 --读《简爱》有感 《简爱》是小说家夏洛蒂.勃郎特的一部文学著作,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至今读来,依然让人觉得震撼而回味无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出身于父母双......

    微笑与自信

    微笑与自信 微笑与自信是人类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自从人类降生,就被赋予了这种特殊的表情。可以说微笑是给人带来自信和勇气,微笑是治疗“信心衰弱症”的最佳药方。如果你能积极......

    自信与乐观

    自信与乐观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而达尔文又曾说过:“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

    自信与听取

    自信与听取 相信自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听取别人的意见则是稳重与成熟的表现,所以说我们必须在自信的基础上更加稳重与成熟,也就是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是不矛盾的,反而是......

    理想与自信

    理想与自信 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破搏击的风采。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

    公务员简答与论述

    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2、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必须坚......

    教育学与教学法论述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在人的......

    简答与论述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简述房地产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