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5:2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鄢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智钦

近年来,鄢陵县围绕建设“特色彰显的花木名县、独具魅力的旅游强县、优势突出的工业大县、环境优美的宜居花城”的目标,强力实施“开放带动、特色拉动、产业联动、城乡互动”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带动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反哺特色农业,以花木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为鄢陵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被誉为“鄢陵模式”。本文试图从分析国内外花木产业发展形势和鄢陵花木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明确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一、国内外花木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花卉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近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并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2000年全球花卉消费总额高达1800亿美元,而1989年只有300亿美元;世界花卉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65亿美元,猛增到2000年的近1000亿美元。

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荷兰,花卉产业是其支柱产业。2006年,荷兰花卉产值40亿美元,2009年荷兰花卉种植面积约8400公顷,其中温室栽培5800多公顷,约占69%,大田栽培2600公顷,约占31%。荷兰花卉产业有完善的产业链,该链条主要包括种植者(家庭农场和股份制公司)、拍卖市场、批发商、出口商、零售商、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政府。荷兰花卉产业高度发达,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明确,从生产到销售、科研、推广培训及相关设备生产安装,都由专门公司承担。荷兰花卉产业以拍卖市场为龙头,形成了健全、高效、快捷的流通体系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及完善的科研开发机制、政府政策扶持激励机制。

荷兰政府不仅通过花卉中介组织对花卉产业各环节进行规范、引导、管理,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扶持花卉产业各市场主体。对花卉生产企业花卉产品的增值税由17.5%减为6%;对质量监控、新产品培育等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50%左右);对花卉栽培公司,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1200万荷兰盾补助公司节能设备建设和改造,如对建设温室大棚,每亩补助造价的30%--35%,且大棚建成一周内企业即可拿到政府的补助资金,同时,还有政府贴息贷款、农

业保险等扶持政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花卉产业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其生产正在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的花卉生产国如中国、越南、泰国、哥伦比亚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花木产业。2006年,我国花木销售额达到了556.6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达到6.1亿元人民币,出口较2005年增长295.4%,花木销售额平均每年保持了40%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单位面积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是台湾的1/3。花木产业对于鄢陵,其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二、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鄢陵县花木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益已经显现,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一是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2300多个品种及60万亩种植规模,全县从事花木生产、销售、设计施工的企业739家,从业人员18万人。二是基本建成了10万亩现代名优花木园区,入驻花木企业达153家。三是与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协作关系逐步深入,相继建立了省、市级花木科研中心,提高了研发能力。四是花木销售网络不断扩大,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五是通过中原花博会、花木产业高峰论坛等大型花事活动,为鄢陵花木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了全国花木公司积极入驻鄢陵名优花木园区的良好局面。六是花木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旅游业、会展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及工业的发展,花木产业的集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

三、鄢陵花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是种植结构还不够优化。鄢陵花木产业种植大众绿化苗木多,名贵苗木、果树苗木少,鲜花切花更少,产值低,效益不高。鄢陵现有花木面积60万亩,但鲜花切花面积只有2万多亩,鲜切花种植规模偏小;高档次的花木占比例也不高,全县花木产值36.7亿元,亩均产值只有6000多元。

二是整体标准化、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鄢陵名优花木园区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老花木生产区花木多、乱、散和老少配现象十分突出,急待进行标准化、现代化改造提升。同时,大田粗放种植多,温室立体、高效种植少,精细化生产程度低。

三是花木交易市场不够发达,不够规范。北方花木交易市场已建成的2.4万

平米的室内交易区,交易商户入驻率低,没有发挥好市场的引领作用,急需吸引客商进场交易、规范交易。建立公开、公平、快捷、高效的拍卖市场、期货市场任重道远。

四是科研力量较薄弱。科研开发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企业种球、种苗及新品种改良、培育能力差。花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不够密切,合作研发机制尚未形成。

五是中介组织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到位。鄢陵县花木生产、销售方面的协会、研究会等中介组织少,活动少,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六是发展鲜切花的氛围还不浓厚。目前和广东、宁夏、云南等地相比,鄢陵县在扶持和优惠政策倾斜力度上还不够大、吸引力还不够强,企业、花农发展鲜切花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难以吸引生产要素集聚,难以快速形成鲜切花规模化生产。

四、鄢陵花木产业发展方向探析

鄢陵已具备良好的花木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面临着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北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结合国内外花木产业发展趋势和鄢陵自身资源,鄢陵县花木产业的发展方向要坚定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致力发展低碳经济,抢占花木产业发展新机遇,不断提档升级、优化结构、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把花木园区打造成集名贵绿化苗木、鲜花切花、盆景盆花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际名优花木产业集聚区、低碳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低碳养生度假示范区。简而言之,鄢陵县花木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树立低碳品牌,集聚低碳要素,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宜居花城。

五、加快鄢陵花木产业发展措施的思考

一是作好发展规划。抓紧研究制定鄢陵县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同时修订花木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宜居花城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每个规划都要突出低碳理念,旨在抢抓超越发展的绝佳机遇。

二是加快花木产业提档升级。花木产业提档升级要从扩张规模转向重视培育龙头企业、花木交易市场和国家一级园林设计施工企业上来,要做大做强,积极上市并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并由这些集团式龙头企业引领花木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着重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花木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标准化、现代化、名优

化提升步伐,辐射带动鄢陵以外的土地资源发展花木种植,从而为鄢陵花木交易拓宽市场。

三是加速调整优化花木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珍贵花卉苗木和果树苗木,提高标准化水平和花木产品品质档次,向花木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扶持企业和花农建设温室(棚)生产鲜切花,既要瞄准国内不断增长的鲜切花需求市场,加快发展(我国人均年消费鲜切花5支,只是荷兰人的1/30,潜力巨大),又要抢占国际市场,快速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生产出口要瞄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鲜切花需求市场。在发展鲜切花发展前期要靠政府大力扶持,一旦突破前期发展瓶颈,形成规模效益后就会进入鲜切花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四是加强花木市场建设。大力支持花木交易市场建设,重视发挥市场的龙头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花木拍卖市场、期货市场、网络交易市场等现代化市场交易形式,抢占花木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办好富有实效的中原花博会,重点邀请园林工程企业、花木销售企业和科技专家、专业人才参会,筹划好企业、产品、信息发布、推介、技术交流等活动。

五是提升花木科研与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花木科研开发和人才培训工作,推动企业加强花木科研和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鄢陵花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重视花木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县花卉协会、鲜切花分会、各类花木专业合作社等花木中介组织建设,注重发挥好其作用。

七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增加花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鲜切花温棚建设和花木科研开发工作,同时要把各级农、林、水等发展项目向鲜切花生产倾斜,对花木科研成果显著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八是加快花木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养生度假为主题、以花木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三产服务业,积极创建5A级花木旅游景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目标

第二篇:青州花木产业30年发展之思考

青州花卉产业30年发展之思考

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以来,至今已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花卉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青州市作为全国最为重要的花卉主产区和花卉集散中心,紧紧抓住开革开放30年花卉产业发展的黄金时间,立足市情,把花卉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坚持三十年“一贯制”,常抓不懈,使花卉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体系逐步增强,产业档次不断提升,花博会展会效果明显,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仙客来之乡”、“中国花卉之乡”。

一、青州花卉业30年发展历程及现状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古“九州”之一,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花卉资源丰富,花卉种植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民间就有养花赏花的传统习惯。改革开放以来,青州花卉业迅速发展壮大,开始由传统花卉业向现代花卉业迈进。回顾青州花卉业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9年的十二年时间,为起步阶段。政府抓住农村家庭联产联包责任制改革的重大机遇,积极发动引导,鼓励群众大力发展花卉生产。这一阶段我市的花卉生产主要以农户零散种植、传统培育、集市销售为主,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第二阶段,从1990年至2000年,前后历时十一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以万红花卉有限公司成立和建立青州花卉市场为标志,花卉种植业户越来越多,以转包、转租、反租、联包等多种形式的土地转流开始形成,花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陆续出现了一批花卉专业村、专业户和龙头企业,花卉生产开始由小而散向专业化、由分散种植向集中种植转变;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06年,共七年时间,为产业化发展阶段。从2001年开始举办花卉博览交易会为标志,以坚持每年举办一届花博会为平台,以打造青州花卉品牌为目标,以打造产业集群为中心,加大扶持和引导,强化组织程度,使全市的花卉形成了生产、科研、销售、流通、服务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到目前,全市花卉生产专业村达到 1

136个,专业户16000多户,花卉栽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年交易额达到25亿元,花卉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第四阶段,从2006年以来,以举办第四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和申办筹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标志,花卉产业开始向现代花卉业发展阶段,花卉业发展趋向专业化区域化,生产设施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分工日趋明确,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青州花卉业的品牌效益越来越突出,被誉为“山东花卉第一县”和“江北花卉第一县(市)”。

二、青州花卉业发展的几点体会

回顾青州花卉业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六点体会:

(一)发展花卉业离不开党的惠民政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一系列对农村发展的支农、便农、惠农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自主生产的热情,有力促进了花卉业的快速发展。从青州发展花卉的实践看,首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把农民从土地禁锢中解脱出来,使农民有了高度自主权。政府及时加以引导,花卉传统种植开始恢复,为花卉业的大发展注入了活力。其次,随着花卉业的发展,土地问题成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有力地促进了花卉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第三,在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为此,我们抓住国家贷款向农、林倾斜的政策,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实行“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惠农信贷措施,有效解决了花卉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从而为花卉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花卉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在花卉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对于推进花卉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我市三十年花卉发展的实践,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重点突破的原则,一是抓产业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在花卉业发展的初期,我们就敏锐地察觉到花卉产业的发展潜力,从规划入手注重培育产业,聘请中国社科院、中国林科院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规划论证了占地35平方公里的“青州花卉博览园”,规划建设占地4000亩的“青州花卉高科技园”。二是抓基础投入,搞好服务。花卉生产的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必须由政府来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花卉业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据统计,仅花卉核心园区道路建设,各级政府就累计投入3.6亿元,使花卉园区全部实现了道路网格化。三是抓重点扶持,典型带动。在发展花卉生产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万红花卉公司等一批大户,重点扶持,使之迅速膨胀,以这些企业活生生的例子带动花卉业户发展。截止到目前,青州市已建成了万红花卉种植园区、桂花盆景栽培基地等六个较大的专业花卉生产区,初步形成了“一片(黄楼镇花卉片区)”、“四区(城区花卉种植区、东高花卉种植区、王坟花卉苗木区、云门山花卉种植区)”的种植格局,年产各种盆花3亿盆,花卉品种有3000多个,使青州花卉生产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花卉产业主产区。

(三)发展花卉业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系

市场是生产的导向标,完备的市场硬件、健全的信息和流通体系是发展花卉业的必要前提。青州花卉业发展之初,在抓基地的同时,市委、市政府适时从抓生产转到抓销售上来,把精力转到花卉市场建设上来,从1992年开始建市场,到现在已先后经历了16年,建设了六代累计15万平方米的市场交易大厅。在市场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一是政府投资。花卉业发展初期,花卉产品以本地消化为主,为满足花卉业的发展需要,由政府投资建设了初期的交易市场。二是政府与从业者合作投资。随着花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初期的花卉交易市场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花卉产品交易,为此,我们采取了政府和从业者合资方式建花卉市场,既扩大了市场规模,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招商投资,多形式并存。近几年通过招引客商投资建设的花卉交易大厅就达到8万多平方米。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青州市建成了占地260亩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户经营,千家营销公司”的格局,成为南花北运,北花南移的集散中心。四是以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为依托,大力培植花卉专业营销队伍。截止到今年十月底,青州已有花卉经纪人已有1200人,专业运输车辆1600余辆,在全国设立了130多处销售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市场流通体系日益成熟,初步建成了覆盖面广、批发量大、集散力强的中国北方花卉苗木批发中心。青州市也因此被山东省林业局、山东省花卉协会确定为山东省花卉交易会永久会址,成为全国三大花卉集散地之一。

(四)发展花卉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发展现代花卉业,必须着眼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花卉业的高效益。在花卉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先后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目前,已合作研究成功了日光温床扦插育苗、无土栽培杜鹃等60多项技术,其中有5项获国家专利;专门建设了花卉苗木试验基地,成立了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青州兰花研究所;开发了三大系列260多个花卉苗木新品种,引进培育成功国内外名、优、稀、特花卉苗木品种230多个,推广自动化滴灌、喷灌、二氧化碳气体施肥等花卉苗木生产技术30多项。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进。积极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到目前,我市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达1000多人。去年,我们又面向全国招聘了1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花卉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强对花卉业从业者的素质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20多期,培训人员12000多人次,8000多人次获得“绿色证书”,为花卉苗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现代花卉业离不开展会的强势拉动

基地、市场和展会是推动花卉业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为促进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花卉产业影响力,从2001年开始,青州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承办了两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成功申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八年时间,青州花博会实现了由县级到国家级的飞跃。通过八届青州花博会和两届山东省花博会的举办,青州花博会先后吸引了国内外5000余家知名花卉企业参展交易,合同交易额39.6亿元,373万人前来参观交易,为青州花卉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信息及科技交流的平台,提高了青州花卉在国内知名度。

(六)发展花卉业离不开舆论宣传的积极引导

舆论宣传是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前提。积极的舆论宣传,能够让花卉行业更有效、更直接、更广泛地接触广大群众,贴近日常生活。我们在抓花卉产业的过程十分注重发挥舆论的引导推动作用,一是充分利用市内的新闻媒体阵地。开辟了青州花卉旅游频道和报刊花卉专栏,编辑出版了青州花卉系列丛书。保持高强度、高密度的宣传,为花卉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定期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花卉业从业者宣传新政策、新技术、新品种,免费赠送《中国花卉报》等专业报纸报刊。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级媒体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国家、省、潍坊市等各级主流媒体和专业报纸报刊一直高度关注支持青州花卉业的发展,对青州花卉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正面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中国花卉报》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层次的对青州花卉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大力宣传,对促进我市花卉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以筹办举办“七博会”为契机,大力推进现代花卉业发展

(一)坚持错位办会、突出产业的办会指导思想,把“七博会”筹办重心放在发展现代花卉业上。中国花卉博览会是目前中国规格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花事盛会,被誉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每四年举办一届,已举办了六届,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对产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能够在青州举办,是青州百年不遇的机遇,千载难逢的良机,这对于促进青州花卉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坚持立足山东和青州的实际,从申办开始,提出的口号就是“办好一届盛会,壮大一个产业,富裕亿万百姓”,要把“七博会”办成一届农民的花博会。省委、省政府在研究“七博会”筹办工作时明确提出,“要错位办会,突出产业,扩大影响,拉动经济”,这为我们筹办举办“七博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在筹办过程中始终坚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这一工作思路和要求,把壮大花卉产业规模、提升花卉产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目标,通过筹办举办“七博会”,进一步做大做强花卉产业,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抓好“青州花卉博览园”的规划和实施,打造集花卉生产、科研、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花卉基地。青州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促进花卉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了占地35平方公里的“青州花卉博览园”,从2008年至2020年十三年时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围绕实施这一规划,我们坚持政府投入、经营业户投资、招商引资等多元投资机制加大投入,做好水、电、路、通讯等园区公共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现有种植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栽培水平,利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花卉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花卉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打

造江北一流的现代花卉基地。

(三)集中抓好青州花卉开发区建设,打造花卉高科技示范园。为进一步促进青州花卉业发展,提升花卉科技含量,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了青州市花卉开发区,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规划面积10000亩,作为青州花卉产业的核心和“硅谷”,参照各类经济开发区的做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把花卉开发区打造成花卉业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外花卉龙头企业,吸引知名花卉龙头企业入驻,带动青州现代花卉业的发展。面向全国招聘优秀科技人才,完善专业服务队伍,为花卉业从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推动现代花卉业发展进程。

(四)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打造中国花卉界的“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是逐步建立起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的花卉营销体系,建设现代化的花卉大市场。二是建设花卉物流,打造中国花卉物流中心。加快物流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管理和市场服务,建立花卉物流行业标准,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三是努力打造花卉界的“中国义乌小商品城”。整合种苗、花肥、花械、花药等各种市场资源,拓展花卉外延市场,规划建设拍卖市场,逐步形成花卉销售、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花卉交易模式,加快现代花卉市场建设进程。

第三篇:沭阳花木产业现状及思考

沭阳位于全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属花木生长。沭阳花木栽植历史悠久,在引种驯化、系列栽培、选种育苗、盆景制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实施“花木兴县”战略,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花木产业,使花木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花木从业人员18万人,年花木销售收入20亿元,产值9.37亿元。颜集、新河、庙头三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基地镇。

一、花木产业现状

沭阳县花木栽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花木的商品化生产。近年来,我县瞄准城市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花木业在规模、效益和科技水平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特别是苏北抢得了发展先机,并具备了明显的产业优势。

一是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围绕“提升老花区,拓展新花区,着力打造全国第一品牌”的总体思路,我县立足传统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全力扩大花木产业规模,扎新路和324省道花木新区发展迅速,扎下、庙头、龙庙等乡镇新扩花木面积近6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花木生产基地15个,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已拓植花木面积10万亩,建立花木生产基地10个,全县形成了“两区一带”的花木生产新格局,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颜集镇花晏村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金叶女贞之村”,新河镇新槐村实现了“人均十棵果,户均两亩花,家家万元户,全村园林化”的目标。

二是产业特色日益明显。目前我们先后引进了比利时杜鹃、马褂木等150多种国内外高档名贵花木,全县花木品种已发展到5大类3000余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不同需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新河镇周圈村的胡玉珊从上世纪八个年代开始从事盆景的制作,在其带领下周圈很快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盆景制作和销售市场,周圈村已成为全省闻名的盆景生产和销售基地。

三是科技含量逐渐提高。早在1997年,我县就与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建立了花木示范基地和实践基地。2000年,与上海园林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园艺人才;与南京农业大学联手,投资500多万元创办了虞姬花木学院。近年来,我县又主动与中科院、南农大、南林大、中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联系,及时吸收和转化他们前沿、实用的花木科技成果;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等部门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两个花木组培实验室,年可繁育150万株珍稀木本花卉幼苗和150万盆高档盆景及鲜切花。我县花木龙头企业苏北花卉有限公司在其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花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他们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大规格花木的容器苗培育技术,去年又投资500万元引进建设了占地2万平米现代化的温室,实现了花木种苗繁育的周年化和无土化。

四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启动龙头带动战略,已建立了苏北花木盆景公司、花卉林果总公司、绿苑花木集团公司、虞姬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有力地带动了我县的花木生产。目前,我县已拥有国家二级资质花木企业2家,三级资质花木企业42家,公司资产百万元以上的花木企业50余家。实施品牌战略,为了提高花木知名度,促进花木生产,我县申请注册了花木商标8个,虞姬商标系省著名商标,虞姬牌花木是市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28个省市和地区。颜集花卉建成高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产花木20亿株。实施市场化战略,建成了205国道沿线庙头20里花木市场、虞姬花木市场、新河盆景市场和沭阳花木大世界等花木交易市场。其中花木大世界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花木交易大市场,总投资8000万元,市场年交易额15亿元,提供近5000多人的就业岗位。

五是营销手段多种多样。全县有近两万名花木产业经纪人活跃在花圃苗地。在多年的花木营销中,他们的花木销售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进步,已经从一张嘴二条腿转变为依托花卉协会网、沭阳农业信息网、花乡沭阳等网站,收集、整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花木信息,宣传推介沭阳花木,发布相关广告,建立网上市场。新河镇新槐村的张九大是全国闻名的花木销售经纪人,在许多城里人都不知道网络的九十年代初就在互联网发布花木信息,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

二、花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花木产业虽得到了长足发展,花木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花木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技术推广滞后。彩叶花木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引进新品种、先进技术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比较长,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县仍有相当部分的苗圃处于零散杂乱状态,花农仍沿袭传统的“小而全”种植模式,造成一个田块中品种杂乱,花木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成本大;设施花木种植面积小,棚栽花木数量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较弱,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品牌建设正在起步。目前,全县只有一个省著名商标,一个市名牌产品,一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无论从品牌和商标的质量和数量看,都很难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花木市场的竞争。四是花木产业外向度低。全县仅新河有少量的干花出口,还没有自营出口的花木企业,花木产业的外向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引导和扶持。

三、着力打造花乡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保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大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花木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投入始终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县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新型投入机制,加大对花木生产的投入力度。一是坚持以花招商。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强

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鼓励和引导外商资本投入花木产业。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促进花木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利用我县农业开发扶持资金广泛挖掘花木产业资源,精心编报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三是整合支农资金。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在“渠道不变、管理不变”的前提下,集中向花木产业倾斜,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二)以科技推广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花”战略

花木作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产品,必须蕴含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引进花木新品种,提高花木质量,提升花木档次是我县花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一是抓科技推广。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力度,实施花木种子种苗工程,引进和推广优良、绿色、环保花木品种,提升花木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抓新品种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南北花木过渡驯化理想中转站作用,加快花木品种的驯化和选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木新产品,打造地方品牌。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把我县花木基地作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邀请专家教授来沭阳开办讲座,讲授先进技术,选送一批优秀技术人员去学习培训,提升我县花木行业的内在品质。花木协会将创造条件组织会员“走出去”,经常与发达地区开展花木技术交流,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抓典型引导。因地、因村、因户制宜,以点带面,提升花木盆景传统工艺,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园林绿化苗木和商品盆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无土化生产。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苗木繁育体系,积极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三)以规模生产为重点,全力提高花木产业化水平

实践证明,有规模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取得规模效益。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名特优新花木,扩大基地规模,构建优势产业带,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加强花木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专业化基地建设,尽快建设花木育种基地、试验基地和种植基地,带动整个花木产业的发展。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因地制宜,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优质化的生产格局。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龙头企业与花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花木龙头企业通过订单、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四是打响花木品牌。以花木协会为龙头,以企业为载体,以区域特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为手段,全面实施花木品牌战略,加大花木品牌创建和整合力度。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花木产业外向度

世界花木业近年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作为传统花木生产区的沭阳,外贸出口才刚刚起步,必须引导花木生产企业和生产者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多了解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档次、拿出特色,抢占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大力发展新的花木流通网络,我县以建设“沭阳花木大世界”项目为契机,鼓励花木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销售网点,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促使我县花木业适应国际化大市场的要求。

(五)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尽力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围绕花木产业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体系,为花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优惠政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流转规模,扩大规模种植面积,鼓励花农走出去,种植大户到外乡镇承包土地从事花木生产的,在税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花木发展重点区域铺设村村相通、组组相连的黑色路和砂石路,改变花木产区交通困难、花木滞销的问题。同时,加快花区农田水利、电力建设,切实解决了花农的实际困难。

第四篇:发展竹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竹子属禾本科植物,一年种植多年收益,其品种较多,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达***万公顷,年产毛竹*亿根,其它竹材****万吨,竹笋***万吨,竹业年产值***多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竹产品需求量大,且供不应求。因此,发展竹子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县委、县政府提出保南发展竹子产业,合民心、得民意,机不可失,势在必行。

一、竹子资源的发展与现状

我县现有竹子资源*.*万亩,品种以桂竹、金竹、楠竹、水竹、青竹、苦竹、山竹等为主,竹子生产基本上以农户宅基地、自留山和房前屋后居多,主要分布在李庙、长坪、肖埝、薛坪等镇,其它镇和林场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据初步统计,我县每年可收购竹材****万斤,主要用于造火纸原料和半成品加工,兼有少数品种外销增值,获经济收入***万元左右,亩平竹林经济收入在**元左右,效益非常低下。通过调查,在我县发展竹子产业过程中,综合分析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

1、认识有盲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竹子产业的发展不是很了解,看不到优势和潜力,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竹子生产不抱增收希望,存在自产自用,满足半成品生产。特别是对其潜在的市场经济优势缺乏一定的认识,对科学经营和规模发展竹子缺乏一定的胆识和气魄。

2、技术跟不上。我县懂技术、善管理竹子栽培的科技人员非常欠缺,科技力量跟不上。我县在竹子产业的新品种开发上几乎是个空白,研究太少,在这方面的科技人员几乎没有。因此,新发展这个产业急需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培养能力的科技人员外出学习,然后用科技指导发展的全过程。

3、示范缺大户。主要是缺乏有一定说明力的科技示范户,县竹子培育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栽培、传统管理和栽而不管、任其发展的状态,从中获取的经济效益很低。同时,品种落后、产品单

一、销售以出卖原竹为主。因此,靠发展竹子增收的农户少、规模小、大户缺、效益差,发展竹子产业缺乏科技示范户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4、投入有阻力。发展竹子产业首先应从抓好竹子品种关入手,而我县优良竹子品种不多,大部分需从外地引进,这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据市场调查,从浙江临安引进雷竹品种,每株单价*.*元,每株运费**元左右,再加上其它费用,栽培*株引进品种造价在**元左右,设计每亩栽***-***株,每亩种苗投资在****元以上,投入费用相当高。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或农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再则,我县财政也比较困难,一时聚集大量资金发展竹子也不现实,鉴于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内大规模发展竹子有一定阻力。

5、市场压力大。由于我县竹子品种少、面积小、起步晚,浙江、福建及我省的咸宁等地竹子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而且竹子制品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因此,我县发展竹子产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阻力。

二、发展竹子的优势与条件

1、山场面积较大,发展竹子的坡耕地多。我县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山场面积近***万亩,占全县总面积**%,其中坡耕地面积达**多万亩,将为我县发展竹子提供广阔的空间。

2、气候条件适宜,适合竹子的正常生产。我县地处鄂西北,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毫米,土壤pH值*.*-*.*,土壤以山地红壤、黄棕壤土质为主,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竹子的正常生长。

3、野生竹种丰富,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我县的每个镇都有不同面积的竹子资源分布,经研究竹子的专家初步认定,我县的金竹、楠竹资源在本地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野生竹种资源已达*.*万亩,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4、发展已有典型,开始尝到种竹的甜头。经初步调查,长坪镇龙凤村有一农户种野生毛竹*亩,每年采伐竹子****斤,按目前市场价每斤*.*元计算,每亩净收入***元,*亩竹园年收入****元,效益比较可观。薛坪镇顺流村有一户农民种竹子*.*亩,年产值在***元,平均一亩地收入在****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近****多户农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自用竹。

5、劳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竹子生产。竹子生产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不同群体的人参与开发,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6、具有区位优势,销售市场前景广阔。我县地处湖北西北部,距襄樊市中型城市仅**公里,距国家大型城市武汉也只有***公里,而且有襄樊、朱市两个火车中转站与全国各地相通,交通条件方便。目前,我县组建成立的水镜山野菜公司,在竹笋加工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生产后的产品能够通过各个窗口销售到外地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

7、海拔高差显著,有利多品种竹子搭配。我县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有利于发展多品种竹子相搭配。我县地势西高东低,高差**-****米,根据不同的高差形成的小气候条件,可以发展早、中、晚不同品种竹子,达到一年四季有笋出。

三、发展竹子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以上现状和优势分析,如何抓好保南竹产业建设与发展,我们认为全县在发展竹子产业上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统一干群思想,形成发展共识。发展竹子产业是一项新型产业,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此看法各不相同。因此,县委、县政府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各镇领导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大讨论,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探讨发展竹子产业的可行性,争取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性和一致性。县委、县政府还要研究出台《关于发展保南竹子产业的决定》,用文件武装骨干,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围绕《决定》内容,立足“一县一品”,一届接着一届干。同时,从现在起,全县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全县广泛宣传,利用各种会议大讲竹生产的作用、技术、要求,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搞好规划设计,确定发展目标。要坚持“一个目标抓到底,一个路子走下去”的原则,在开展现有竹子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由林业部门结合保南县情,制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建议确立“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稳妥办好示范点。争取今冬明春发展竹园面积***亩,利用现在竹园资源“以园扩园”***至****亩,抓好*至*个亮点工程,为全面铺开作准备;第二步,培育优良种竹林。通过引进繁育建****亩种竹繁育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地,为进一步扩大竹园面积提供优质壮苗;第三步,集中全力,上规模。力争用*-*年时间使全县优质竹林面积达到**万亩,竹产品加工开始起步并形成特色。

3、统一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竹子产业发展首先必须有优良的种竹品种和资金投入。在资金的投入上,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必须从财政上挤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发展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解决发展农户投入问题。可以采取金融信贷发放小额贷款;民政部门解决因发展竹子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户;财政部门解决发展竹子面积的农户税收缓交或减免问题;林业部门结合退耕还林项目解决发展农户的吃饭问题,举全县之力,多管齐下引导农户把基地建起来。

4、统一典型带动,树立样板工程。抓好典型宣传,依靠典型带动,是促进一个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建议在我县交通条件方便、土地资源良好、群众认识度高的地方,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示范户重点扶持,实行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一个领导负责包一片,严格按照科学管理的经营方式,抓好基地建设,通过一户典型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带动一个镇,一个镇带动整个县,最终实现全县竹子产业的大发展。

5、强化领导服务,抓好检查督办。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管领导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镇(区)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发展主旋律,当好参谋,积极参与,整体联动,共同营造发展氛围,按时完成支农发展任务。县、镇(区)、村都要层层建立竹子产业发展专班,具体指导、协调和督办这项工作,做到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坚持定期不定时的下基层检查督办,及时总结正反典型,对抓得好的总结推广,任务完成差的通报批评,并取消年终评先资格,连续两年完不成竹子发展任务的党政一把手不得评为合格公务员,不得提拔重用。

第五篇:临沂市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临沂市红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唐洪杰徐玉恒 姚夕敏 马宗国 王树强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 276012)

关键词:红薯;产业发展;临沂;调查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市场农业日益发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红薯这个传统的充饥度荒作物,又焕发出了现代市场生机,被誉为“宇宙食品”、“第一保健食品”、“长寿食品”,显示出了新的开发利用价值。重新认识红薯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红薯产业进程,对于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畜牧业、轻工业发展,丰富市民“菜篮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临沂市红薯生产现状

1.1种植历史悠久。红薯属临沂市传统栽培作物,农民有种红薯的习惯,原来全市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总产量300万吨左右,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超过了220万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11年全市种植面积为188万亩,平均亩产1550公斤,总产291.4万吨。悠久的种植历史,为进一步发展红薯生产奠定了基础。

1.2 栽培范围广泛。我市耕地中,旱地占80%,且坡地多、坪地少,薄地多、肥地少,旱灾频繁,适合红薯栽培。全市所辖的9县5区的农民均有种植红薯的习惯。适宜的种植范围,为逐步扩大红薯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3 重点产区突出。我市红薯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2009年沂南县为31.39万亩,临沭县为26.4万亩,都为山东省红薯生产大县。各地的红薯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平坝地区。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

1.4 加工逐步兴起。目前,全市红薯利用,除人食少量外,形成了晒薯干,配饲料,漏粉条,做凉粉,酿薯酒,熬薯糖,炸薯泡和加工淀粉生产粉丝,酿造食用酒精等系列产品。除农户家庭作业外,还创办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力的加工、营销企业。临沭县现具有一定

规模的红薯加工企业6家,家庭作坊式加工厂50余家,年加工鲜薯16万吨左右。山东诚华红薯淀粉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蛟龙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淀粉生产龙头厂家,总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50万吨红薯淀粉。

2临沂市红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2.1品种结构单一。现在我市红薯的品种过于单一,据初步统计,70%为食用饲料型徐薯22和徐薯25,另外30%的面积主要是红香蕉、济薯

18、鲁薯

7、商薯

19、烟薯

22、紫色红薯等。

2.2平均单产低。全市的红薯产量差异较大,高的超过5000公斤,低的只有500公斤以下。我市红薯主要种植在坡地、瘠薄地、田边、地角,好田、好地种植很少,没能发挥出高产作物的优势。

2.3贮藏技术落后。多数农户以地窖贮藏为主,贮藏方法原始,红薯腐烂严重,旺淡不均,春季市场供应不足。如果采用科学方法贮藏,情况将会有较大改观。

2.4加工利用粗放。全市除临沭县、河东区各有一个大型综合加工厂外,其它各地基本还是靠农户自己加工,方法简单,增值率不高。部分地区因交通不便,大量的红薯只能喂猪,或简单加工成粉条、薯酒自食,未能变成商品,红薯的茎、叶综合开发基本还没起步。

2.5科技含量不高。专门从事红薯生产研究的力量比较薄弱,急需投入一批骨干力量下苦功夫对红薯的引种、育种、种植、加工、销售进行深入攻关研究。

3红薯的产业优势

3.1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红薯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喜温、耐旱、耐瘠,蔓生性草本植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红薯块根膨大期长,无明显成熟期,自形成后直至茎叶衰退后,整个生育期都能积累光合产物,形成产量的时间长,经济系数高达70-80%,居粮食作物之首。高产每亩可达5000公斤以上。

3.2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用途。①食用:红薯的块根富含淀粉(16-26%)、糖、蛋白质、脂肪,是较好的食粮。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介绍,红薯所含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种类均多于大米和面粉,它的维生素A和纤维素更是大米远远不及的。②保健:日本专家发现,吃红薯不仅能

防止疲劳,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胆固醇排泄,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而且抗癌作用也大大超过了人参。俄罗斯专家称它是未来的“宇宙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美国科学家发现,红薯含有一种类似雌激素的成份,对保持人的皮肤细腻,延缓人的衰老有积极作用。③饲用:红薯又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红薯每亩一般可产茎叶1000-1500公斤,能供1-2头猪一年的粗饲料,薯块加工后的粉渣等副产品也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对发展畜牧业,建立和扩大饲料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④工业原料:它是制造淀粉、酒精和糖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还是制造葡萄糖、柠檬酸、红霉素、药片填充料、果胶、味精、丙酮、丁酸、人造橡胶、人造纤维、塑料、染料等的重要原料。

3.3品种资源丰富,商品开发条件成熟。我省已培育出了一批优质、高产、用途多样的红薯新品种。如:肉质雪白、细嫩、鲜食脆甜的“水果薯”;肉质桔红、高含胡萝卜素的“饮料薯”;肉质紫色,可提取高档紫色素的“色素薯”;适应加工成果脯类食品的“果脯薯”;有医疗治病和保健价值的“药用薯”;有用作烹调,鲜嫩味美的“蔬菜薯”;还有加工淀粉用的“高淀粉薯”;适宜作牲猪饲料的薯、藤双高产薯等。

4.4市场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广阔。全省每年生产粉丝、酒精、柠檬酸、乳酸、降解塑料、外贸出口等市场需薯干量为240万吨,而全省每年红薯总产量折薯干仅162.84万吨,其中40%作为饲料及山区群众食用,市场缺口大。

4临沂市红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快新品种更换步伐,合理安排区域布局。要积极引进高产量、高淀粉“双高”型红薯新品种,逐步引进水果型、烘烤型、果脯型、蔬菜型、饮料型、色素型等多种新型红薯,大力推广脱毒种薯。抓好红薯育苗基地建设,2012年率先在河东区、临沭县、沂南县各建立500亩的水果型红薯育苗繁殖基地,作为试点;2014年后各县、市、区都要建立自己的良种育苗繁殖基地,并着手引进脱毒育苗技术。

4.2切实加强新技术引进,努力提高种植水平。要进一步规范温床育苗,聚土垄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红薯催芽育苗技术。聚土垄作要改过去顺山向开沟的传统习惯,提倡等高线种植,保护水土。要尽量提早播期,增加产量,并开展垄作地膜覆盖技术试验。要注意推广应用合理密植,配方施肥,重施钾肥,应用红薯膨大素提高产量,应用保鲜剂延长贮藏时间等相应技术。

4.3狠抓加工转化增值,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应积极深入研究红薯综合加工利用的多门类、多层次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注意引进红薯加工环节的技术与设备,开展主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创造更多、更优的产品。

下载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江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南江金银花通过多年培育和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市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产业之一。为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促使其对“增收裕民富财政”发挥应有的最大效益,我们于近期对南江金......

    关于我市花木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发挥传统优势 强力推进农业特色化 ——关于我市花木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和建议推进农业特色化,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来年,我市坚持以市场......

    对我县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金银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县委政研室 县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上抓金银花,下抓油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并将金银花开发列入2009年全县40个重点项目来抓。目前,金银......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摘 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广州市花都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广州市花都区发展产业集群的调查与思考 幸敬华 2009年第3期 ——他山之石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这个建制逾三百年、曾名花县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花都,如今已经建设......

    白河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白河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为推动设施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白河县由财政出资对建棚户按每棚3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调查与思考5则范文

    xx市xx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调查与思考xx镇地处四川省三县交界处,位于富顺县城之东,距xx县城36公里,富泸公路穿境而过。幅员面积29.35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

    关于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王彬虎 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实现我县苹果产业跨越式发展,不仅关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