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策的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策的执行情况
(会议材料)
右旗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是科尔沁草原的组成部分。是西辽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我局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立旗的重要抓手,为全旗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一、认真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准入关,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建设项目审批上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旗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受理,避免那些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类项目盲目立项,减少环境隐患。
二、确定节能降耗项目,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源资能源消耗高的生产工艺,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二氧化硫排放减少9%、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8.5%、氨氮排放量减少8.5%。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So2 和COD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大气和水环
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2011年完成了大板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规范保护区界标,并设立警示标识牌。2012年完成全旗8个苏木镇和一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提升了农村饮用水源地监理力度,消除饮用水环境污染隐患,让农牧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上,制定了水源地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对水源保护区一级区内的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和关闭,逐步取缔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畜禽养殖点及乱搭乱建房屋和无证的餐饮店,保障了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
四、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对加强辖区内涉重企业诺尔盖铜矿、巨源矿业等矿山企业的环境污染隐患进行排查,针对重金属污染源特点和现状,推进有色金属矿山污染治理项目,增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使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二是开展全旗查处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建立污染源监测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环境质量公告。检查督促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三是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率和城镇污水处理率,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保障查干沐沦河水质断面化学需氧
量不高于100毫克/升、氨氮不高于15毫克/升。
五、完善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一是建立环境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能力,打破单一职能部门的权责能力,协调国土、林业、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增强各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促进环保工作责任制度落实,调动各单位苏木镇做好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旗政府关于《巴林右旗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全旗重点生态项目禁牧和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环境执法检查,认真落实保护区管理条例,使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不断加强,为创建国家级“示范”保护区打下基础。三是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针对农村面源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点源生活垃圾污染的“脏乱差”问题,申报实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5个综合项目,提高了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效率,生活垃圾处理的覆盖面明显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嘎查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苏木镇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落实,考核指导和行政监管。建立全旗8个苏木镇和二个社区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机制,签订责任状。对苏木镇及社区环保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全旗创建一个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5个生态示范苏木镇和17个生态示范村。结合旗政府禁牧政策和生态建设措施的落实,农牧
民保护环境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六、深化农村环保教育,提高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改善人畜饮水、农村卫生,土壤治理、农药化肥的使用方面,对农牧民进行宣传教育。
2.从发展生产改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畜禽养殖项目的综合利用、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使用、改善当地环境方面进行宣传。
3.结合禁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项目的实施,从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方面进行宣传,真正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让农牧民亲身感受环境的转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发挥农村妇女的宣传作用。从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土壤污染对下一代的影响方面进行宣传。
5.发挥学校教育作用,通过“小手拉大手”进行宣传。
6.发挥苏木镇社区环保助理作用,利用“6.5”环境日及农村集会、那达慕大会等活动,向农牧民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
巴林右旗环境保护局
二0一三年七月五日
第二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总_...
新仓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新仓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201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狠抓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我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我镇一年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控力度
1、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我镇招商引资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环保法规,刚性生态保护规划控制,重点突出“三高二低”项目和机械产业。我镇的工业园区整体环评已经完成。对新设立的企业,由各职能部门和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签署意见,再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企业严格执行环评提出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新增工业污染源。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为100%。建设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在本行政区域内调剂,主要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
2、加强固体废物处置工作。重点抓工业、医疗、农业三个方面的固体废物处置工作。一是抓好服装箱包边角料的集中收集处置。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规范收购边角料经营
者的经营行为,督促服装、箱包企业开展边角料集中处置,禁止随意倾倒、焚烧边角料。我镇服装、箱包企业与蓝天固废处置公司签订边角料集中处置协议,规上企业签约率、续约率达到100%。二是加强医疗、危险废弃物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医疗、危险废弃物进行统一贮存、处理。新仓医院的医源性废弃物由嘉兴市世纪清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置,处置率达到100%。三是完善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长效机制。按照“户收、村集、镇处”的原则,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动作机制,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3、抓好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针对新仓实际情况,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首期在童车工业城展开,目前已完成综合环境摸底,确定38家企业为首批环境整治对象。通过与市环境监测中队协作,基本掌握环保情况,并制定实施方案。对未做环评的企业,要求限期补做环评;对未验收企业,要求限期进行“三同时”验收。此项工作计划于2011年2月底全面完成。
4、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设立常设环保机构,在新仓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设立环保科,并落实2名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建立环境保护例会制度,分析处理突出环境问题,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今年我镇环境信访问题处置率达到100%;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
(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我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坚持控新治旧、堵疏结合、教育与监管并举,加快治污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全镇56家规模养殖户全部建设了沼气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5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通过验收。镇畜禽粪便集中收集处置中心投入使用,年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实现了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我镇专门召开了杜绝秸秆擅自露天焚烧动员会,并发放了倡议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50%以上建制村出台禁烧秸秆公约。
(三)全面实施河道整治工程
我镇紧紧围绕市水利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水环境整治工作结合本镇实际,以河道整治为重点,大力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加大清水河道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河道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保洁人员50多名,到11月底,疏浚河道21.088公里,完成目标任务的95.85%,预计本月底可完成目标。全面实施河道保洁302.918公里。
(四)加强生态建设工作力度
我镇在友联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特色村建设;秦沙村、战斗村和双红村开展了嘉兴市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并都已创建成功。5月4日,根据国家环保部文件要求,我镇对2009年上报的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和更新。6月初,根据省环保厅文件要求,对所有已命名的省级生态镇进行全面复查;我镇对照新标准要求,将命名以来的工作和相关证明材料编制成册并上报市局。9月1日,由省生态
处副处长项杏标带队的生态示范创建核查组对我镇进行省级生态镇复查。核查组对我镇的“两新工程”集聚点芦川花苑和秦沙村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听取了镇长关于生态镇复查工作的汇报。核查组对我镇生态示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复查通过,同时对我镇生态示范工作提出要求,要切实落实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纳管率;要充分发动宣传,提升老百姓的环境意识,注重长效管理。
(五)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今年,我镇新建二级污水管网9.4公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去年已有42家企业污水入网,今年排出的31家污水入网企业由我镇统一进行雨污分流管网设计,目前已全部完成污水入网。至11月底,我镇新增污水入网量53万多吨,预计年底可达59万吨。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控制燃煤消耗量过快增长,至11月底,全镇非电煤消耗量为1.8万吨,预计全年非电煤消耗量控制在2万吨以内。
(六)以新市镇建设推进生态工作。我镇 “两分两换”城镇中心社区芦川花苑污水全部入网,实现雨污水分离,推进生态建设工作。同时,我镇积极争创“国家卫生镇”,通过加强领导,制订工作计划,根据“创卫”要求,全面推进“创卫”工作。加大投入实施人行道改造、桥梁拓宽、河道疏浚及护岸整理以及道路建设、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大量环卫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五乱现象”整治,加强日常环卫保洁,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二、明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工作。一是要积极倡导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的源头监控。三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生产性建设项目“投资排污强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进一步抓好污染减排工作。按照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创新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方式方法,为下一步污水管网工作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分阶段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新仓工业园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园区环境整治工作,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景观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
(四)进一步抓好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农业面源污染工作任务和河道整治工作任务。
(五)进一步抓好生态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国家级生态村,根据生态村规划,对照标准指导工作。
(六)进一步抓好新市镇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力争完成中心社区集聚目标;加快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全面美化、洁化、绿化新仓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三篇:XX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XX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汇报
(2018年10月)
XX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腕、以铁的担当,举全县之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美丽XX,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优良。
一、提高认识,以强烈的担当扛起整改政治责任 1.强化领导,高位推进。坚持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牢牢扛起主体责任,以铁的纪律、铁的措施狠抓整改落实。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别担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逢会必讲、逢件必批、逢下基层必抓生态环保,就生态环保问题及整改工作作出165次明确批示,反复强调要求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不打折扣、不讲条件抓整改。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高效有序推进整改。
2.制定方案,精细管理。今年6月份,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X办字〔2018〕23号),把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中办调研、生态环境部XX督察局、审计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审
计、生态环境部饮用水源保护区督察整改、督察期间交办信访问题及“散乱污”企业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新老问题一起抓、抓出成效。各部门(单位)按照“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的原则,建立问题台账,做到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领导、一抓到底,完成一项办结一项、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实现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网格化精细管理。
3.加强调度,严格督促。严格执行“日通报、周调度、月督查”制。县党政主要领导先后50余次到整改项目现场调度,县分管领导坚持每周深入整改项目现场调度,对未达到时序进度的挂牌督办,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现场研究、现场办公,加快整改工作推进。建立整改微信工作群,每天晒进度、晒问题,营造加压奋进抓整改的浓厚氛围。在整改的关键时期,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会同纪检监察、环保部门每周进行现场督办和突击检查,制成专题片在调度会议上播放,倒逼整改工作落实。
二、铁腕治理,以过硬的作风认真整改反馈问题 XX敢于动真碰硬,真抓整改、立行立改,全力推进涉及XX的XX个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截至目前,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建有XXXXX等违规项目、XXX流域废弃XX矿一期治理项目、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城镇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部分未建配套设施的规模化养猪场、生活垃圾填埋 — 2 —
场采取简易填埋方式等7个问题整改已接近尾声并将长期坚持;XX矿区水污染治理不到位、XXXX治理任务进展缓慢及XX稀土矿区地表水超标严重等其余3个问题正按照完成时限要求快速有序推进。今年前三季度,接受上级检查21次,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2轮生态环保部饮用水源整治督查组总体反映良好。
1.妥善解决XXXX自然保护区违规项目问题。对XXX问题,2016年10月,我县各相关部门联合XXXX保护区管理局对该项目完善了备案。对XXXX问题,我县已于2017年3月底全部拆除XXXX。
2.重拳整治稀土开采及矿区地表水超标问题。对境内全部XXXXX矿山采取停电停产措施,并成立6个专项整治工作组进行督促检查,严厉打击XXX非法开采行为,确保停产、停电措施落实到位。采取平行、交叉施工方式,加快建设XXXX处理站,其中XXXXXX处理站已于2018年3月底完成工程建设,并顺利进水调试运行,经处理后出水XXXX浓度降至XXXXmg/L左右,达到设计标准,运行效果良好。
3.着力推进废弃稀土矿山治理。筹资1.2亿元实施XXX河流域废弃XXXX矿山治理工程(一期、二期)、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废弃XXXX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生态
修复工程,力争从根本上解决XXXX开采导致水体XXXX污染问题。
4.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中央环保督察组列入整改名单的XXX家规模养殖场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XX还举一反三,投入1632万元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全县共关停、拆除禁养区生猪养殖场XXXX家,其中规模养殖场XXXX家、散养户XXX家,拆除栏舍面积XXXX万平方米。并督促全县可养区、限养区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
三、举一反三,以最大的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XX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抓好整改的同时,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打开新局面。
1.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狠抓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护,围绕消灭XXX河流域劣V类水目标开展地表水整治攻坚行动。建立一个目标、一个控制面、一支队伍、一笔经费、一项制度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采取超常规手段,实施铁腕监管,加快工程治理,坚决消除污染因素。监测数据显示,今年X月份以来,XXX河出境断面氨氮浓度持续下降, 4月至9月水质达到或优于Ⅴ类水标准,达标率100%,成功甩掉了戴了10余年之久的劣Ⅴ类水帽子。X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或者Ⅱ类以上标准,达标率100%。打好蓝 — 4 —
天保卫战。2017年9月对全县XX家砖厂实施了为期1个多月的停产整改,对全县XX家砖厂停产整改,对X家砖厂进行了立案查处。投入9000万元全面关停XXXX区域XX家石材加工企业及X家开采企业,困扰县城周边几十年的粉尘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督促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设立围挡、喷淋、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全面治理扬尘。严格落实春节、元宵、清明等重大节日禁限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大道路清扫及洒水抑尘,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了94%以上。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8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919辆。今年前三季度,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6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54天,优良比例94.4%,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全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2.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产业升级上做“加法”、污染排放上做“减法”,促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退出钢铁产能50万吨,全面关停县域范围内煤矿项目,淘汰煤炭行业过剩产能33万吨。同时,大积极推进XX经开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清洁化改造,大力整治整治“小散乱污”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万元GDP能耗下降达标。着力扶持壮大高科技、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集群发展,高
标准打造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累计落户电子信息企业84家,形成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建成XXXX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举办X届旅游文化节等一批节庆活动,努力把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2017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9亿元。2018年上半年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为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XX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XX农旅一体化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加快建设。2017年新发展50亩以上无公害蔬菜基地27个。
3.切实保护自然生态。以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为主抓手推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XX河流域废弃XX矿一期、二期和废弃XX矿山治理项目,累计治理XX矿山3240.29亩。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XX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水保生态修复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XX被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持续推进“森林城市、绿化通道”建设,加强森林防火,改造低质低效林。近五年来,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9500余万元,造林8.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XX%,位居全省前列。投入6000余万元建设XX和XX省级湿地公园、XXX和XXX省级森林公园,全县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面积占国土面积的XXX%。经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划定,并经县政府 — 6 —
于近期确认,XX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XX%,位居全省前列。
4.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集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拆除农村“空心房” 万平方米,关停拆除禁养区养猪场XXX家,拆除乱搭乱建铁皮棚 万平方米,城区街道立面及“六乱两经营”专项整治取得突出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4664万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加快完善城乡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成1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覆盖所有乡镇,确保农村垃圾不落地、不下河。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疏堵结合搬迁“三沿六区”坟墓 穴,整体规划建设 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坚持城市、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投入9000余万元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含提标改造)、XX工业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城市治污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XX、X江、X江等多个防洪堤和景观绿化工程,以及XX公园、XX公园和30多个小游园等一批城市绿地工程。成功创建X个省级生态村、XX个市级生态村,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5.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成立检察院派驻环保局检察室,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实施源头严防。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把牢项目环保准入关。今年以来,先后否决了总投资20
亿元以上的污染项目落户。注重过程严管。建立“一企一档”“一河一档”,完善监测手段,对48家环保重点企业每月至少监管1次,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对XX矿山水质氨氮和重金属监测达2千余点(次)。督促污染排放较多的富康工业园区企业全部安装拍摄监控设施。县财政专门安排160万元建设企业外排工业废水在线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外排废水实时监控。坚持后果严惩。毫不手软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今年以来,开展“2018零点行动”、“绿盾行动”、饮用水源整治、砖瓦行业整治等专项执法检查,业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形成现场监管记录900余份,化解环境信访案件123件,强制关停企业12家,查封扣押企业1家,行政处罚企业12家,处罚金额245余万元,涉嫌环境违法移送公安拘留2起2人,执法力度全面加强。
四、抓铁有痕,持续用力推动剩余问题整改到位 1.积极践行新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筑牢XXXX重要的生态屏障,争当生态文明试验区排头兵。
2.持续推进整改。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整改清单继续抓好落实,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 8 —
对正在整改的问题,继续实施台账管理、清单销号,严格按要求整改到位;对需长期坚持的问题,常抓不懈。
3.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到全县战略位置来抓,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原则,严格落实乡镇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第四篇:宜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宜兴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摘要)
发布日期:2012-06-20
一、“十一五”的成绩总结及发展形势的分析
(一)主要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创建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等重大战略思想,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环境立市、生态立市”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越升更高层次,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市建立了环境保护执法责任工作体制,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工业窑炉整治”、“建材结构调整”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等环保专项行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监察,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建立了环保举报热线“12369”,受理群众举报和信访,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环境的基本权利。
2、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各项指标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已全面完成“十一五”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的目标。至2010年宜兴市11个小康断面和41个水功能区全部达标,达标率100%;28个河长制断面有25个达标,达标率89.3%,入境和入湖水质较 2005年均有明显好转,入湖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大气环境质量。城市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自2006年以来稳定保持在330天以上,2010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和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约为345天。
3、总量减排任务提前完成
按照无锡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宜兴市“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到2010年,我市的COD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32%;SO2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33.8%,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均削减20%的目标任务。
4、生态创建成效显著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倡导各种类型的环境创建活动。2006年我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2009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截至2010年,我市已有12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村已创成国家级生态村,76个村已建成为省级生态村,13个村成功创建成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全市已成功创建绿色社区75个、绿色家庭411户、绿色学校122所、绿色宾馆(饭店)14家、环境教育基地10个。竹海公园、龙背山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已初具规模,阳羡茶园、江苏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氵伏东珍稀植物园等一批生态农业观光基地也已逐步形成。
5、环保理念得到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大力开展了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一是采用行政手段,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二是采用了社会监督手段,在坚持环境质量报告向社会公开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和政府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定期将企业的排污和整治情况、政府的环境管理和督察情况以及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等信息,向群众公开,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三是采用激励手段。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坚持实施达标排放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污染防治资金补助。
6、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监测、监察、宣教三个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止到2010年底,我市建成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30座、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座。市环境监测站积极
申请并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现场评审,获得了“实验室认可”证书,并通过了200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全国酸雨普查质控考核;环境宣教也向宣传内容通俗化、宣传媒体立体化、宣传手段数字化、宣传对象大众化、宣传工作平时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前进。
(二)发展形势分析
1、机遇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承接“十一五”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宜兴的空间优势、人文优势、环境优势更加彰显,承载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吸纳高端要素的能级将大幅提升,形成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良性互动的竞争优势使宜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之势,进入一个量质并举的快速发展期。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环保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将达到新的高度。
2、压力分析。一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高速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我市城乡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加上我市处于流域下游、太湖上游,承接的过境污染也在大幅增加,尽管我们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污染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二是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仍然艰巨。近年来,我市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是部分河流尚未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目标,城乡仍有部分劣五类甚至黑臭河流,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三是污染减排压力继续增大。经过前几年污染减排工作的强力推进,我市基本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等减排工程,减排空间已十分有限。“十二五”期间,污染减排的重点将从工程减排转向结构减排,同时还增加了氨氮、氮氧化物、总磷减排任务,减排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大。四是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环境监测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烟、尘、气等污染因子的监测技术和分析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固危废处置亟需进一步规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环境已成为全市环保工作的明显短板;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尚需进一步普及,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仍需进一步广泛、深入。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达到功能要求,农村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低碳经济示范体系,完善循环经济示范体系,创建生态文明先驱城市,满足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
(二)主要任务
1、乘势而上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照目标任务,围绕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开展区域环境整治等主要内容,抓紧确定一批重点工程,分排定一批重点项目,并抓好分解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加快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持续不断推进民生环保。抓住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继续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大力推进实施“蓝天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生态村建设。
3、坚定不移推进治太保源。加快实施治太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河长制”管理,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继续推进生态修复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规范固危废处置。
4、多措并举推进污染减排。科学制定减排任务,切实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全面落实管理减排,积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5、坚持不懈推进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6、持之以恒推进环境管理创新。加快落实区域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实施环境经济政策, 积极开展处罚案件跟踪回访。
7、坚定不移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加大项目审批服务力度,加大环保技术服务力度,加大治理资金支持力度。
三、“十二五”工作举措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举措
1、深入开展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继续推进和完善能源结构调整,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力度,推进和完善油烟污染整治工作,加强对城市扬尘污染的防治,推进实行氮氧化物减排工程,促进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二是突出太湖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继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监管,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附加值低、资源消耗高的产品和产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定宜兴市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地方标准,加大环境执法和对环境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切实加强老污染源的监管。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鼓励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回用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治理和污染控制水平。加速推进工业污水接管和城镇生活污水纳管工作,实现园区内工业废水接管网达到100%,城区生活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0%以上。继续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重点是进行流域水环境整治与水质净化工程、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和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横山水库、油车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西氿备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优质安全供水。
三是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控制。优化调整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控制社会、交通、建筑和工业噪声,加快建设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噪声监控系统;优化全市噪声功能区划,保证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四是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加强危废全过程监督管理,提升危险固废防治水平,降低危废存贮、转运、处置等环节的环境风险;积极研发、推广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促进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确保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置和利用;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所有城镇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大分流”,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小分类”;完善和落实有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固废的高效综合利用。
五是积极防范重金属潜在的污染风险。提升六个“涉重行业”的污染防控水平,控制和防范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鼓励企业进行深度处理,提标升级,实施同类整合、园区化集中管理,推动含重金属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对涉重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不断促进技术进步、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的全面规范。
六是重视土壤环境污染控制,推进土壤修复工程。加强监测、评估,强化土壤污染的环境监管,编制并实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2、全面实施污染物减排
以“消化增量、削减存量、控制总量”为原则,优先实施结构减排,全面推行分类减排,着力强化管理减排,继续巩固工程减排,积极推进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减排。确保到2015年在2010年污染源普查调整数据的基础上COD、SO2、氨氮、总磷、氮氧化物削减20%。
3、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一是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把周铁、新庄、丁蜀三个镇17个行政村连片整治作为全市的先行示范地区,开展农村村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连片整治,在此基础上,选择位于宜兴市优
质饮用水的水源地──横山水库上游的太华镇和太湖“西走廊”上的重镇丁蜀镇农村地区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二是加强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然村的接管工作,对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外的自然村继续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三是严格监管农业秸秆焚烧,推进秸秆资源化工程建设,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四是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工程,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和围网养殖,推进生态养殖示范工程建设,继续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量。
4、完善生态绿色廊道,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一是完善水系廊道。加快环太湖、滆湖、东氿、团氿、西氿生态带建设,深入推进“五退”、“三还”湖滨保护带建设行动,构建完整的全市生态防护隔离带,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漕桥河、官渎港、东氿、阳山荡等关键性河、湖湿地,建成武宜运河、芜申运河等航道和主要入湖河道两侧生态林带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和污染拦截与生态景观功能。
二是拓建道路廊道。在高速公路、铁路、不同等级公路两侧布置宽度不等的绿化带。三是构建城镇生态保护屏障,确保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5、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一是用好环保政策工具,推动创新发展。完善地区环境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和区域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创新环境价格和市场政策,进一步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创新环境财税政策,确保环保支出与GDP、财政收入联动增长;创新绿色金融与资本市场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等制度,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二是发展壮大环保产业,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宏观调控,搞好规划引导,坚持科技引领,推动创新发展,实施品牌战略,营造磁场效应,加强对外合作,加快人才培养,拓
宽投资渠道,加大发展支持力度。制定环保产业投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保证成长型环保企业信贷融资,采取BOT、TOT等多元合作,各尽所能,实现政府、企业双赢。
6、实施“感知宜兴,智慧环保”工程,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一是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为了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在横山水库及三个主要入库涧沟(李家园涧、杨店涧、横涧)各建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实时、动态、连续监控饮用水源水质情况。
二是继续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一个涵盖全市主要污染源和重要环境敏感点的视频监控、监测系统,并将原有主要污染源的废水流量计整合到新系统中,具备电子地图功能。
三是建设放射源网络平台。加强全市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对开发利用伴生矿、使用开放性同位素等企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放射源身份证”管理制度,实现放射源的动态管理,加大对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
四是加快建立应急指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五是加强太湖水质监测预警中心的联动机制,建设完善环境污染和太湖蓝藻监测预警系统。六是继续推进建设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管理系统以及大气、水质、噪声等的自动监控系统,接入全省在线监控网络,数据实时显示。
七是加强对涉及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企业的监管、监测,同时注重对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八是改进思路,由“监管”向“监管与服务兼顾”的方向转变,加强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把先进的环境管理手段推荐给企业,如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标志认证等,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7、巩固深化生态创建成果,夯实生态文明社会基础
一是培育全方位的生态意识文明体系。大力弘扬宜兴文化,共建太湖流域生态文明,优先发展生态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化素质,至2015年,建成和完善西太湖、氵鬲湖、横山水库水环境保护、龙背山森林公园等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力争建成2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生态公园(建筑)、生态文化长廊等生态文化设施,广泛进行生态宣传,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二是构筑高效低碳的生态产业文明体系。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五大生态农业区,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节水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建立全市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工业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打造环科园、宜兴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为重点的环城工业圈和以官林、高塍、新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沿宜金线工业带;优化工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三大新兴产业,培育环保、高端线缆、陶瓷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全面促进低碳型工业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发展循环工业,建立现代物流仓储业,提升和完善宜兴城西物流园,加快建设长三角金属物流园。
三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文明体系。四是倡导绿色简约的生活行为文明体系。五是构建多层次的生态制度文明体系。
(二)保障措施
面对未来五年全市环境主要任务,环境保护工作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1、健全法规体系,提高规划权威地位。
2、民本为先,努力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4、运用市场机制,拓宽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渠道。
5、统筹规划,深入开展不同层面的创建活动。
6、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7、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8、加快科技创新,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9、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政策体系,探索环保新道路。
10、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第五篇: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推动绿色营区向生态营区升级转变
钦浪网·新闻中心 时间:2011-02-24 08:49 来源:解放军报
钦州广西国内国际社会文娱体育视频专题深度聚焦钦浪调查钦浪民声钦浪活动本站公告
核心提示:廖锡龙:推动绿色营区向生态营区升级转变
廖锡龙在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讲话要求 全面提升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
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第14次全体会议21日在京召开,中央军委委员、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在会上讲话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充分认清军队肩负的重要职责,全面提升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廖锡龙指出,生态建设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就是保战斗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善营区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让广大指战员更多地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要主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军营行动;大力加强生态军营建设,推动绿色营区向生态营区升级转变;积极倡导生态文化新理念,加快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行为和消费模式。
廖锡龙指出,要充分发挥军队自身优势和突击队作用,积极支持国家和地方重大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建设。要按照国家构建国土安全屏障的总体要求,加大“三荒”造林和现有林木资源管护力度;按照国家环渤海等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规划方案,加强驻这些地区部队污染源治理;按照国家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军队水利普查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把国家下达给军队的国债资金管好用好。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军事特种污染源治理,全力做好军队环境安全监管工作。
廖锡龙强调,要不断开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体系,努力实现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拓展融合领域,加大融合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讨论审议了《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全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要点》。总参谋长助理陈勇、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总后勤部副部长**、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