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TBL和CIM的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TBL和CIM的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出并介绍了基于任务驱动学习法和协作研究模式的大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希望给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学习法 协作研究模式 学术交流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18-03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研究生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保证并逐步提高研究生英语水平,以适应我国在21世纪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研究生对英语的需求,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也强调“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1]
就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言,理工科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一部分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可能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参与组织国际性学术会议、申请研究资金和项目、撰写英文报告等都将是他们今后学术或职业生涯中非常现实的任务和工作的一部分。[2] 因此,培养研究生在学术情境中熟练使用外语是十分紧迫的教学课题。
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的成果,“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于2006年3月开设,授课对象是所有硕士研究生,是英语必修课中的一门。从开课至今,开课近120个班,选课人数近4000人次。大连理工大学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设计和实践与其他高校相比,特点在于:依托自己研发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利用课堂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采取TBL和CIM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的评估体系,并及时编写出版相配套的教材,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提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是鼓励学习者对自己的成功学习负更大的责任,让学习者自己决定并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活动、学习的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价;二是采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实行更有效的控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我们采用任务教学法和协作研究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方法就是任务驱动学习法TBL(Task-Based Learning)和协作研究模式CIM(Collaborative-Inquiry Model)。TBL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张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完成一个来源于真实世界或模拟真实世界的任务,以此构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实际操作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者多个任务(Task),给学生一个特定的情境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学和做完成既定的任务。[5] 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又可以培
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CIM以先进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群体动力理论为依据,以一定授课内容为基础,通过教师、学生、媒介的相互作用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研究、实践和情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协作研究精神和反思评价能力。该模式注重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取舍,以协作互助的形式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发现、探索并尝试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性高层人才,尤其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研究生。协作研究模式倡导学习者在异质小组中相互合作,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成共同学习目标,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主动获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操作模式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模式、建构主义模式、问题解决模式和创造性模式。[6]
二、具体实践
1、教学方法
(1)TBL和CIM相结合。本着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教学双主体”的积极性的原则,我们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法TBL(Task-based learning)和协作研究模式教学法CIM(Collaborative-Inquiry Model)。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25人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纯讲解知识的场所,变成了学生使用英语的训练基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课堂上每个小组要脱稿以各种充满创意的形式如表演、演讲、辩论和讨论等完成教师事先布置好的驱动性任务。学生们在上课之前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准备活动内容、制作英语幻灯片、小组彩排等。这种教学方法既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2)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除了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授课方法,依托“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由教师定期设计和编辑相关教学材料,制定课程任务。课程任务的设计也是以任务为驱动,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实现对研究生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设计了一些兼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网上学习任务。每年网上课程内容的更新率达到20%,保证了内容的时事化和前沿化。下面以“模拟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为例,阐述TBL和CIM模式下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①召开会议的前期准备(包括会议通知、会议论文征集、邀请信、邀请信回复、会议日程安排、提交论文摘要和摘要提交回复等);②实际与会过程中的英语使用(开幕词、介绍发言人、论文宣读、提问和回答以及闭幕词等)。课后把相关的学习资料设计成听力或写作教学任务,发布在“英语自主学习系统上,同时提供每个环节上常用的例句,从而完成了pre-task(任务前)的语言和信息的输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下一次上课时,模拟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基于学生组内讨论商定的会议主题,学生进行广泛调研,集体讨论预演,课上展示,完成task-realization(任务实现)的语言使用和操练;最后,组织学生组间讨论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What skills and language expressions have you learned?(你学到了哪些技巧和语言?)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完成task-transfer(任务拓展)。
3.教材更新
在大量的实际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研究生目前和将来学习与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了以任务型教学为基础的《高等学校研究生英语教材: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划分了6大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具有新的教学特色:
(1)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突出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中的活动为开始,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曾使用过的语言上,并进行纠正和调整。
(4)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编写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目标的任务或活动,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5)每一个话题都分成:样例示范、语言扩展、模仿操练和任务延展。
在6年多的实际使用中,该教材受到社会和多所大学师生的欢迎,多次再版并于2010年出版了修订版。
4.综合评价体系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才能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倡研究生参与评价与反馈。在现有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的指导下,利用平时成绩、学生自评、同伴评价、课堂评估、学习日志、小型课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形式。对研究生英语学习进行整体评价。评价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完成,不仅师生之间互评,更强调自身评价;不仅评估教师的表现和学习者的成绩,还评估学习者各个阶段的各个影响因素。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全息动态评估体系,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和全息评估原则,尽量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中测试研究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采用连续的形成性考核,不以测定某一时刻的水平为目的,而以测出研究生动态的进步为宗旨,科学全面地评价研究生整体学习过程中多次、多层面的学习状况,以促进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发展。
具体说明如下,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两个板块:网上作业和课堂活动。网上发布若干个听力和写作作业,课堂上主要进行小组活动,主要包括:对大学或实验室的口译训练、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和会议地点的投标竞标,还有练习写作个人陈述等。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仅仅由教师一人评价,而是根据所选材料的难易度、语言的流利和准确度、小组成员的配合度及课堂表演的优雅度,所有学生参与评价,和教师共同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1~2012第二学期笔者对讲授的3个班共计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87%(47人)的学生认可这种评价方法。
5.教学效果
(1)在减少班级人数、减少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了研究生进行语言锻炼的机会,同时培养了研究生在真实场景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积累了一批与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并仍在不断更新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
(3)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要求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不仅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气氛,在共同提高口语的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来自不同院系的小组成员在上完英语课后继续延续了课内结成的友谊,有的还结成对子定期一起继续学习英语。
三、结束语
基于TBL和CIM的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新的以应用实践为手段,以锻炼、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目前,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随着大连理工大学新一轮的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的开展,计划面对全校学生开放,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可以选修这门课程。希望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沈传海.合肥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博士生英语教改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1):56~58王慧莉、刘文宇.国际学术交流英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张桂萍.“任务教学法”在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18~225 董艳、刘晓虹.非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英语教学CIM模式[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2):94~98周红红、绳丽惠、郭海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课程设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40~44
第二篇:高中英语TBL写作教学模式实践及反思
高中英语TBL写作教学模式实践及反思
【摘 要】 任务型写作教学(TBL)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它倡导让学生以任务为依托,在写作中通过小组互动、讨论、自评、互评等方式来完成写作任务。在近年来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笔者对这种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作者就该写作教学法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深入反思,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 TBL写作教学模式 反思
1.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新课改已在我省全面推行,但在笔者参观、听课、研修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学校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还沿用的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模式。写作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给学生一个命题和基本要求,将关键词、短语、句型做个简要提示,然后要求学生回去写。至于学生怎样准备,怎样思考,教师都没有进行干预和引导,这样的作文教师能看到的仅仅是学生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的过程。另外,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阅方式单一,而且重在改、单词拼写、忽视了对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层次安排以及作者思想内容形成的评价,学生不能及时从教师反馈中得到有效的信息,从而无法对作文进一步修改。
1.2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词汇量贫乏
由于中学生教材中的词汇不多,再加上相当的中学生由于方法不当,真正能熟练运用的词汇更少。
2)中式英语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常常受汉语思维影响把汉语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不假思索地直接套用到英语中去, 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Chinglish”。显然, 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负迁移。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这种负迁移现象降低到最低限度。
3)语法方面的错误
有些学生虽已有了比较好的立意,且也拥有进行表达所需的词汇量、语法和句法知识,然而一写作文就错误百出。主要是由于对常用英语句式结构掌握不好,应用不够熟练。在写作时常常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无法准确表达文意,经常有汉英词对词生硬翻译的现象。
4)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指谋篇布局、句式变换和前后衔接的方法。学生在写作技巧上常常表现为谋篇布局能力较弱,句式缺乏变换,前后衔接手段单调等。
5)只会写短句子, 不会使用复合句
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 反复使用一些简单句型, 结果写出的作文语言干巴, 不连贯, 表意不清,内容贫乏。
2.任务型写作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任务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笔者根据任务型教学的三大步骤,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写作训练中。通过多年教学实验,笔者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写作训练策略:任务确定――体裁――写提纲――关键词
――草稿――小组讨论――写稿―小组讨论――定稿――教师评价――讨论反思――强化。整个写作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提升了写作技能。
3.高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过程
任务型写作教学过程同样有Pre-writing, While-writing, Post-writing三个部分构成。
3.1 Pre-writing
该环节主要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输入,使学生掌握可以用来自由表达思想的词句或语块。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明确写作任务:教师通过PPT等方式呈现写作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分析体裁:指导学生分析材写作体裁,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部分也可运用brain storming, 小组成员围绕该话题共同探讨可用哪些词汇和句型,可鼓励学生使用word map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和扩大词汇和短语,熟练使用基本句型,教师可做适当指导和帮助。
4)写作提纲:每位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各自拟写提纲。
3.2 While-writing
该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学生表达是否准确,用词、句型结构是否正确,上下文是否连贯,语言运用是否得体以及单词拼写和语法等是否正确。鼓励学生运用各类不同的词汇,巧妙使用过度词语,鼓励学生使用一定量的高级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复合句等。
3.3 Post-writing
该阶段是师生、生生互动阶段,具体操作如下:
1)小组反馈:教师可让学生以同桌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学生相互交换习作,为对方检查的同时也可学习他人习作中的写作技巧,吸取其精华,强化合作学习。
2)班级反馈:选出较优秀的习作,请学生朗读并听取班级反馈,可稍作修饰润色。将小组推选出的典型作文投影到屏幕上,然后师生将这类作文作为短文改错集体修改,在提升文章质量的同时提高写作技能。
3)教师点评: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并可投影示范,强调写作要点并适当指导写作技巧。
4)教师评阅及讨论总结:教师课下评阅学生习作,给学生习作恰当的评语,评分。在下次作文课上,教师利用5分钟让学生交换习作,讨论彼此作文中的优缺点,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写作技能。
4.实施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4.1写作任务要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写作素材最好是源自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及生活实际,这样的活动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可激起学生讨论的共鸣,激发起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中学生能否携带手机、中学生早恋、中学生零花钱等都是不错的话题。
4.2任务设置要有梯度
写作教学的任务设计要符合英语写作的学习策略,在完成一个写作任务同时要为下一项任务埋下伏笔,这样可以起到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效果。
4.3培养兴趣, 调动写作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作文的主题不感兴趣,他们是不可能充满热情的去写作文的。所以, 教师一定根据教材的要求, 精心设计作文的主题内容, 必要时候可以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删改。
4.4 合理分配时间
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应放在任务分配和完成任务阶段, 因为这两个阶段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阶段。
4.5 精心评阅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客观的评阅。教师要指明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错误及改进措施,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6重视评价
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有成就感。教师设计的每一项活动必须有一个结果, 可以是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小组测评等各种形式, 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产生成就感。
■
[1] Ellis, R.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mins, 1999.[2]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3] 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4] 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02).[5] 侯亚明.高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2012]GSG310)
第三篇:T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T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结合留学生教学现状,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从建立学习小组、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后评价等方面来实践TBL教学模式。并从建立教师队伍、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氛围等方面总结TBL教学经验。同时对TBL教学法在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总之,TBL教学方法在留学生全英文教学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TBL教学法医学留学生细胞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012-03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combine th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of cell biology.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establishing learning group,the process,the evaluation to practise TBL teaching mode.And through teaching experience such as set up teachers team,do the pre-class preparation,creat teaching atmosphere to summary TBL teaching.At the same time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teaching in cell biology.In conclusion,TBL teaching metho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Key Words:TBL teaching method;Medic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ell biology
当今世界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国与国之间知识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留学生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学研究也成为了各高校一个崭新的课题。南华大学于2010年开始扩大留学生教育,主要招收巴基斯坦,索马里等亚非拉美国家的留学生。留学生的扩大招生提高了我校国际声誉,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课程之一。在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本学科担任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运用TBL教学模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留学生和同行的一致认可。本文就本学科运用TBL教学模式进行医学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TBL教学模式
2002年,美国Oklab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1-2]。这种以团队学习为特色的全新教学策略为缓解新生人数剧增,节省师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TBL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3-4]。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TBL教学法变填鸭式教学为主动协作式的教学模式。它将有着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作为一个团队来教学,教师将这个团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学生据此进行课前准备。TBL教学模式包括小组讨论、小组汇报、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等过程[5]。TBL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讨论,积累了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TBL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教师也从中受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6]。
我校留学生教学现状
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我校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大不相同,相对来说他们更为自信、独立、活跃。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与教师具有很好的互动,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与教师、同学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医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国内已经接受过一定医学教育,而有些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一些留学生随堂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到与其关联的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甚至临床问题,涉及面广,因此彼此间掌握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此外,虽然他们的英语口语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难于理解,因此中国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我校医学留学生教学采用全英文授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我们在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语言交流问题。其次就是如何处理留学生医学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填鸭式被动的教学方式给他们授课,不仅课堂的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而且留学生会感到厌烦,教学效果会很不好。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TBL教学法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留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这对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留学生的教学积累宝贵经验。T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3.1 建立TBL学习小组
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授课教师要向留学生详细讲解TBL教学目的和具体方案,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根据留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将留学生分成若干由4~5名学生组成的TBL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轮流负责组织本组同学查询、讨论、记录等工作,并及时反馈本组成员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授课教师根据每次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两个情景问题,于课堂教学前两周左右发给各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根据情景问题立足于教材,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收集相关专业书籍及文献资料,进行组内的分析讨论。各小组要将讨论结果进行概括性总结,并制作成简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汇报。
3.2 教学实施
细胞生物学教学由小组讨论、小组汇报、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小组讨论在课前进行,各学习小组根据授课教师布置情景问题进行组内的分析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小组汇报是由各学习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对问题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后,若有遗漏,本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每个小组汇报完成后,其他各小组同学如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当场进行提问,汇报小组要对所提问题当场一一作答,持有异议的其他小组也可以采取相互辩论的形式说服对方。可以说小组汇报和集体讨论几乎同时进行。在TBL教学实践中,教师点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学生的组内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知识点。所有小组汇报完成后,指导教师应对学生争论的焦点问题、疑难问题进行学习指导,并提出对问题解答的多样性,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每个问题相对全面的答案。最后,教师还应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最终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使其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3.3 教学后评价
TBL教学后,各小组应根据汇报后的讨论情况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修改多媒体课件进行存档。修改后的多媒体课件发布内部网站上供所有同学学习。同时,指导教师要对本次TBL教学进行总结,召开留学生座谈会及发放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TBL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4.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全英文教学教师队伍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全英文教学的关键。目前南华大学生物科学系中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很多,但具有长时间出国经历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的却很少。多数教师在全英语教学的开始,多少存在理论教学照本宣科、依赖课件,临床教学运用术语不准、解释问题不清等现象,无法达到良好的沟通。对此,生物科学系通过参加英语教学培训班、观摩其他专业全英语授课、预讲和试讲以及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目前,我系已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全英文教学教师梯队,为顺利开展医学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学奠定了基础。
4.2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应用TBL教学法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课前要做大量的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资料整理、教学案例收集等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授课时面对的是几十个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医学基础的留学生,留学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各不相同,这更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要及时应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到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内科、外科学等课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提出很多纵向和横向知识的问题,随时需要授课教师用专业知识予以点评。例如在学习线粒体这一章节时,我们给学生准备的情景话题是:线粒体具备有哪些方面的功能?学生分组做的汇报涉及到三羧酸循环、母系遗传、衰老以及肿瘤发生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不仅要准备线粒体的结构和半自主性等细胞生物学内容,还要准备生物化学、遗传学、病理学、肿瘤学、内科学等课程相关内容。对于医学生而言,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治疗等涉及到各门医学基础课程,而且各门医学课程之间又是相关联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与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相关的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才能设计出典型、合理的讨论题。同时,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分组讨论中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3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目前留学生教学采用的是小班单独授课,每班人数在30人左右。因此,充分利用学生人数少的有利条件,运用TBL教学法的同时,加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正好迎合了留学生喜欢思考、气氛活跃的特点,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可建立了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思维系统处于最佳运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7]。除此之外,授课教师另外可以借助手势、表情活跃课堂气氛,融趣味性、艺术性于授课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避免枯燥、呆板的教学局面,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留学生们非常独立自信,善于思考,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特别是在学生汇报和集体讨论环节。无论学生观点是否正确,老师都应予以鼓励。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环节。
4.4 TBL教学法在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教学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被动学习,师生间、同学间几乎没有交流互动。学生通过听课仅仅理解概念,获得了教学内容和要点,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TBL教学法则不同,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要点后,同学以团队为载体,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多方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TBL教学法更强调团队创建和应用,达到充分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8]。
TBL教学法在留学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好评,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TBL能够激发留学生对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收集、查找和预习及PPT的制作等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对于大一学生医学纵深能力的拓展也有很大帮助。在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TBL教学法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学科界限,融合各个学科内容于医学疾病中。通过学习与讨论,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趣味性,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空前提高。T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尽管目前TBL教学法在我国的某些院校逐渐开展起来,也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好评[9]。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T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准备教学资料,要求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广阔,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达到这些要求课堂讨论效果将大打折扣,这将对整个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对学生面言。分组时可能会出现小组搭配不当,会造成小组间成绩相差较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依然做不到人人都积极参与。再次,在与教学内容相关问题设计的把握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斟酌和改进。因此,TBL教学法在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中的的效果评价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追踪,才能从多方面评价其有效性[10]。
传统教学法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科分化和交叉增多,使得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医学留学生的培养方案也在逐渐完善,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效果,让医学留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牢固、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医学知识,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TBL教学法在留学生细胞生物学中的实践结果表明,TBL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留学生的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而TBL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值得在留学生教学中推广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Fujikura T,Takeshita T,Homma H,Adachi K,Miyake K,Kudo M,Takizawa T,Nagayama H,Hirakawa K.Team-based Learning Using an Audience Response System:A Possible New Strategy for Interactive Medical Education[J].J Nippon Med Sch.2013;80(1):63-69.[2] Okubo Y,Ishiguro N,Suganuma T,Nishikawa T,Takubo T,Kojimahara N,Yago R,Nunoda S,Sugihara S,Yoshioka T.Team-based learning,a learning strategy for clinical reasoning,in students with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 experiences[J].Tohoku J Exp Med,2012,227(1):23-29.[3] Koles PG,Stolfi A,Borges NJ,Nelson S,Parmelee DX.The impact of team-based learning on medical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J].Acad Med,2010,85(11):1739-1745.[4] Haidet P,Levine RE,Parmelee DX,Crow S,Kennedy F,Kelly PA,Perkowski L,Michaelsen L,Richards BF.Perspective: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team-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literature[J].Acad Med,2012,87(3):292-299.[5] Gopalan C,Fox DJ,Gaebelein CJ.Effect of an individual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on a team readiness assurance test in the team-based learning of physiology[J].Adv Physiol Educ,2013,37(1):61-64.[6] Tan NC,Kandiah N,Chan YH,Umapathi T,Lee SH,Tan K.A controlled study of team-based learning for undergraduate clinical neurology education[J].BMC Med Educ,2011,(11):91.[7] Inuwa IM.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on a Modified Team-Based Learning(TBL)Strategy in Anatomy[J].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2,12(3):336-343.[8] Borges NJ,Kirkham K,Deardorff AS,Moore JA.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 team-based learning internal medicine clerkship[J].Med Teach,2012,34(10):802-806.[9] 李荣梅,谢敬东,吴敏范,杨宇.生理学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法效果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12):927-928.[10] 刘晓瑜,刘丽华.T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47-948.
第四篇: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说明了研讨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实现了综合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教育目标。[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理念;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0 引言
高校教育不应仅仅面向过去,更要面向未来。在现今21世纪的网络时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新一代的学生生活在充满活力的、交互式的媒体世界中,他们不仅通过被动的听和读来学习,他们更喜欢互动性,要求更适合于他们学习方式的新模式。在新的学习模式里,学生将会从一个吸收由教师选择并传递的学习内容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主要通过自己阅读、分析来学习;教师则由一个选取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培养和指导者,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1]。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研讨式教学方法正是应此要求,亟需开发推广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之一。
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主体精神培育为原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主张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分析和探索,去发现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2][3]。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多方面思维和能力、提高工程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的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下文中将探索研讨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并结合《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讨式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1.1 研讨式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研讨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科学思维和良好素质的教学理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具体分析如下。
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核心能力目标包括:调查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对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现有资料进行推理和分析、做出理性评价决策的能力;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4]。
依据安德森及其同事(2001)修正后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等级次序分类法,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5]。因此,土木工程人员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是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实证,尤其是创新精神更为可贵。
良好的素质一方面体现在人文素质,有自信,对学习、成长具有端正的态度,具备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主动性和毅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业的工程素质,即土木人必需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朴素的科学态度。
因此,研讨式教学法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1.2 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交互式学习;教学的基本步骤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科学探究、研讨总结、应用创新等[6]。因此,可以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分为提出研讨主题、启发引申思考、调查资料探索、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应用创新五个基本阶段。这一系列基本进程都需要在教学任务书中写清楚,让学生明白整个过程。
(1)研讨主题的提出要结合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具有可探讨性。例如理论性比较综合,可从多角度分析;或者实践性较强,可结合工程专业现实问题分析;再者专业性较强,体现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可启发进一步思考分析。
(2)启发思考可以由教师提出几个由研讨主题引申的研究方向,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但是,一定要强调的是,给学生留出自由研究、提出自己创新思路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关键的。
(3)在学生调研探索时,图书文献可由教师指导查阅;电子文献来源要保证严谨详实。在资料分析处理中,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检查、判断、分类、比较、组织、归纳、推理、总结等学习过程。
(4)师生、生生直面研讨的过程是最活跃最能体现和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机会,是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然,这也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同时又要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深入分析其能力和素质,以备进行评价总结。
(5)总结创新阶段,首先需要教师的全面总结,包括对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想的鼓励,并传达给学生;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研讨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明确各教学环节对自己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也会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研讨式教学实践
在初步探索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安排、研究主题、讨论方式等方面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在将研讨式教学法尝试应用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研究主题相关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和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师生研讨过程分别在课后和课堂进行。2.1 课后研讨式教学
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涉及到比较多的基础知识点,如地形水系、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很强。考虑到讨论内容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研讨时间的不确定,首次研讨过程在课后进行,以便给予师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参与讨论。师生教研互动过程经历以下步骤:
(1)下达研究任务:将班内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4~6人。组内学生数不宜过多,以鼓励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每组分析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图,安排组内每位学生侧重分析地质图的某一方面内容,让大家都有研究任务,不会落空。研究任务书中除明确研讨主题和研究任务之外,还特别强调指出同学之间要注重合作、相互学习。
(2)启发研究方向:教师首先熟悉每组地质图分析任务,发掘有特色的知识点,作为启发学生引申分析的出发点。知识性的可直接在给学生的研究任务书中简单提示;思维能力方面的在师生面对面讨论现场提出,促进效果会更好。例如,某地质图中褶皱构造与断层构造多处出现,这是与地质历史发展有关联,可作为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质历史关系的一个切入点。而在断层频发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分析之后,可拓展分析思路,设想在此区进行路桥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会有何影响?这样可以将地质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逻辑分析,甚至提出创新性设想。
(3)学生调研分析:由于地质图的复杂程度不同,有的会包含一些教材中未着重分析甚至没有提到的内容。因此,除参考教材之外,学生需要使用网络或其它图书资源。但是,在查阅网络资料时,除了要保证来源合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资料筛选和分析工作,不要照抄照搬。经过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后形成初步成果报告,为讨论做准备。鼓励学生做成演示用的PPT文件,发挥演讲才能。
(4)师生讨论现场:教师分别与每组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作为主持人,组织好学生,督促和鼓励学生;又要作为导师,面对面地为学生解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补充学习新内容,这是增进学习知识最直接的机会和方法。例如,在地质图分析中遇到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图例,教材上并没有提及,这就需要补充地质图例标准和规范,进而扩充知识面。此外,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并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记录和评价。相对的,每位学生除了发表自己的分析成果之外,还需学习和思考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得到一致的结论。
(5)研讨成果报告:每组学生经过汇总形成小组地质图阅读报告;教师则总结此次课后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增进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综合评价各小组的研讨成果以供大家相互学习。2.2 课堂研讨式教学
关于不良地质现象的主题讨论在课堂进行,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五种现象分组进行讨论。重点要求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结合工程案例具体情况分析不良地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并就地质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体会。
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9~12人,承担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分析。以2人合作为例,要求搜集主题案例数不少于1个,共同整理文档并准备在课堂讲演交流。这样,每大组将会有5~6个工程案例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可与班内其他组的同学共同分享探讨研究成果。
研讨过程中发现,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各组研究主题的不同,在每组同学做PPT文档演示了本组成果之后,主要是同课题组的同学能进行短时的讨论,而不同主题的其他同学则未必能及时做出响应。此时,教师的现场启发和提示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应用工程地质条件6要素进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提示学生既要考虑全面,有条理;又要区分重要程度,抓主要因素做出评价。在新内容方面,对于有学生提出用于治理崩塌落石的SNS冲力柔性防护系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教师可适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思考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讨式虽然可以让全体学生直面讨论过程,熟悉所有主题内容;但未必能够全体参与进去。课堂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还要再就研讨的目的、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等做总结;然后学生再修改分析成果,形成小组报告。研讨式教学总结
3.1 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类主题分别在课外和课堂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较好地实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成果报告的心得体会中,学生们普遍支持研讨式教学方法,表明对自己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提高,并且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例如精选研讨主题,合理组织安排讨论时间、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增加实践学习机会等方面。
研讨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在课程调研和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启发直接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则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积极态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体会到“讨论后对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布置任务后在上网搜索、查看参考书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该知识,更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课外知识,也充实了课余生活,逐渐提高了较高的查阅、自学、思考能力。”;还有学生总结到“对我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较大的提高,对学习能力、方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讨式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正是通过师生间双向直接沟通,教师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更为关注的教学和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3.2 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讨式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很简便,来源很丰富。少数学生就会出现不加思考的照抄照搬源信息,以致弱化了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甄别、学习、应用、讨论。其次,有时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于与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的不易直观理解认识的课题,还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课题讨论的深度、广度还需要教师去挖掘,这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验。结论
研讨式教学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每门课程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以形成更加系统、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和协作者,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提出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等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29(1):72-74 [3] 何丽君, 唐玉光.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4](美)戴尔蒙德著;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美)麦肯齐等著;徐辉译.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 蒋跃,邓磊, 徐生求.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25(4):306-30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Mode
Abstract: The basic theory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proves the remarkable affect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which achieves the goal of education to train the ability, thinking and qua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deliberative teaching;concept;mode;teaching practice
第五篇: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建立研究生培养代写论文的督导制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建立该制度,必须明确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内涵、作用和功能,并且对开展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措施做出明确规定。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督导;实践
一、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内涵
研究生教学督导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论文工作、学科建设工作,乃至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督导。它涉及到督教、督学、督管三个层面。教师(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导者,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督导员作为教学方面的专家,应与教师交流沟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并激励教师勇于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影响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督导员通过与研究生多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与他们一起探讨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老教授们严谨求实的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专家们深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收集了大量的来自一线的信息,经过分析筛选,反馈给职能部门后,又可以督促职能部门完善、规范相关的工作,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也就起到了督管的作用[1]。
二、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方面,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般是由行政领导机构实施的,这样有可能出现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2]。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对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的机制。实践证明,建立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1.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制,有利于保证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数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几乎都不了解,尽管有些工作人员是兼职的,也只能是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认识。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课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所采取的授课方式方法又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教学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聘请来自各个学科专业的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凭借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再加上他们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由他们为任课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促进教师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提高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2.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制度,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督导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督导方式主要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考查。在开题时,主要看论文的选题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是否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是否有应用价值等等;在论文研究进展过程中,主要考查研究生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工作是否扎实;在论文预审过程中,主要是看论文有没有创新的地方,学科的专家治学是否严谨;在论文的预答辩过程中,一方面要考查论文作者是否能清晰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专家汇报,同时也要看参加的专家能否对论文质量负责;在答辩过程中,主要是考查论文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位水平,同时也要看参加答辩的专家是否是同行中的专家。通过督导员的一系列督导活动,可以杜绝某些漏洞的发生,进而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3.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制度,有利于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督导员深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层次,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研究生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馈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而且他们超脱、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怕得罪人、敢于说真话、敢于涉及敏感问题的思想作风,可以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领导层提供许多有益的改革建议和意见,使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利于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具体做法
1.明确机构设置及隶属关系
从便于工作的角度出发,研究生督导办公室挂靠在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提出总体要求,各学院认真选拔人员并报研究生部审查,最后由主管领导进行聘任。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办公室由研究生部提供经费支持,使督导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督导组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生部培养科负责总体协调。
2.明确督导员的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擅长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经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身体健康,能胜任教学督导工作。
(3)治学严谨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学者。
(4)年龄不超过65周岁。
(5)为人正派,处事公正,敢于发表意见。
3.明确督导员的工作职责(1)参与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各学院及各学科贯彻落实有关研究生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了解各学院及各学科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情况。
(3)通过听课了解各学院及学科教书育人、授课质量及学风等情况,做好听课记录,反馈教学信息。
(4)了解各学院及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好经验及好做法。
(5)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6)参加研究生的教学检查及评估工作。
(7)了解研究生的课程考试情况,每学期抽查一次试卷。
(8)参加学校相关的教学工作会议,协同研究生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9)及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针对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培养质量的建议。
(10)参加有关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及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并反馈有关情况。
(11)了解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12)每学期结束时要有工作总结,并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四、进一步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设想
1.教学督导的结果应与督导对象的切身利益挂钩
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行评价结果与课时津贴挂钩,实行优质优酬。这样可以较好地克服以往教学管理上“重布置轻检查”、教学运行上“重过程轻结果”、收入分配上“重数量轻质量”、职务评定上“重科研轻教学”、激励约束上“重奖优轻罚劣”等不良倾向,有效地调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论文工作方面也要建立制度,对论文不合格的学生的导师,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建议学校相关部门扣发其相应的论文指导津贴,限制其招生数量,对其所在学科的带头人和负责人,也要追究其相应责任,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等;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适当地延长其学习年限,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系列的奖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在教师中形成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新局面[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强化督导组的智囊功能,为学校领导起好参谋作用
督导员应把在教学第一线发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从教学工作的表面现象中找到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向学校领导提出参谋意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功能,起好咨询和参谋的作用。
总之,随着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先进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不断地被运用到督导工作中来。只有不断地更新督导思路、手段和方法,增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5],不断创新督导工作的模式,建立科学的督导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提高督导效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