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5:4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第一篇: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

浅谈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勐海县民族中学 曾琰妮

摘要:我校是一所面向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初级中学,由于受方言、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试图探讨农村少数民族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我校农村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相关思想,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少数民族英语学习问题对策

由于受方言、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我校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这其中既有我校自己的特殊之处,又有所有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的共同问题,希望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目的不明确,一个傣族学生在他的英语课本的封面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是中国人,死是傣家魂,要我学英语,永远不可能”这充分体现了对学习英语的目的认识不足,而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大环境的影响,同学们自身对英语学习目的没有清楚的认识,受到社会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和“我在家里劳动,又不出国,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没有学过英语,照样能打工挣钱。学不学英语没有多大”影响。

2、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能持久。在英语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好奇,很有几天新鲜劲,成天把刚学的几个简单句子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单词量加大,语法增多,刚开始的新鲜被重复而枯燥的听说读写一扫而空,畏难情绪、厌烦情绪占了上风。加上每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在英语的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和成功感,就没兴趣了。

3、、缺乏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由于地处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使得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得不到与沿海地区和内地大中城市的学生相同的许多有利学习条件。,其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步子慢,当地少有或没有现代企业、外资企业,外国到访者更少。英语对当地经济建设的作用尚不突出,也尚未形成学习英语的社会氛围。

学生走出教室后就再也感受不到英语的气息,更谈不上有任何学用英语的机会或条件。再看学生生活的环境。学生无论在家、在社会,还是在学校,汉语已成为主要交流工具,用英语的比例几乎是零。这说明当地学生全然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真实机会,学生接触英语的量有限。

4、对学好英语缺乏信心。虽然多数民族学生上进心强,勤奋学习,但在初中学习中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民族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卑自我封闭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这一障碍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很有一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平时交流时还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大部分学生使用方言交流,普通话尚且未在学校中普及,更别说外国来的英语了。同时由于环境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汉族学生,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这严重制约了英语教学。农村中学生见识相对较少,知识面相对狭窄,导致他们胆小、害羞。虽然有的学生也想学好英语,但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课堂上在学英语时害怕出错,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得不到及时解决,英语知识严重脱节,这就对英语课产生了恐惧,进而厌学英语。

5、学习方法不当,大多采用机械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死记硬背,有相当多的学生甚至不认识音标,不会拼读生词。学生在记忆生单词的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只是简单机械地学习背诵。学生在机械地记忆生单词后,由于理解不透,很快就忘记了。加上平时作业负担过重,越学越吃力,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害怕学习英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明确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教师都清楚,但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们还很有必要加强学习,了解社会的快速变化,明白在今后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英语将成为生存、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改变了认识才会主动学习;才会勇于创新,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益。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追求新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因素有:情感激励、教学艺术与成功体验。我们尽可能通过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有良好表现时,我经常用“Very good!” “Great!” “You are so clever!” “Excellent!” “Thank you!”这样的激励的词语,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后,主动的努力也就随之而来。为了让每个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我经常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们会因此而体验到成功。自信心会不断增强,进而转变为一种求知欲。

3、指点学法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增强信心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 ,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 ,就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 学生往往知之甚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只有学生掌握了最适合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充分使用英语来教学,创造一定的外语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教学实践表明,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有计划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为七年级英语教学只要使用简单的英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训练,而且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易于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用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介绍将要学习的新语言,学生开始听的有些吃力,我们可以辅之以表情、动作等,帮助他们理解;用演示图片、实物等方法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当然,比较复杂的句子和词汇,适当用母语点拨一下,不仅是允许的,而且也是必要的5、精心组织,改善教学方式。机械的记忆和背诵课文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改善授课方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通过实物让学生去产生联想; 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情景,让学生编对话。这些活动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多做情景操练。情景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可采用对话练习、扮演角色、复述故事、讨论、采访等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这些学习活动,从而加强学生间、师生间交流。在复习课教学中,可要求学生缩写课文或写小作文。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大胆动笔,在教学中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

6、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互动。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课外活动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不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对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培养“尖子生”和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抓好每一次课外活动,组织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检查、有评比。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如成立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故事会、编英语报、举办英语晚会、英语

角以及进行各种英语竞赛等集体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觉得所学的英语有用处,愿意学英语,普遍养成自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语言的巩固识记与运用。

总之,由于受方言、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培养兴趣,指点学法,课内外结合,以弥补外语环境的不足。教师只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不断地深化教法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胡瑾,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

[2] 《对我县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研及思考》,付占申,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

[3] 《农村英语面临的困难及思考》,胡建成,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

[4] 《中学英语新教材教法初探》,哈金花,青海教育,2006年

[5]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二篇: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报告

《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报告

刘晨华

摘要:由于中学阶段的条件限制,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相比,在英语学习中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农村生源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源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对策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06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YB065]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刘晨华,女,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江西南昌330013)

一、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农村生源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成绩平平,甚至感到吃力。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和情商水平的发展形成差异,这种差异与学业成绩的差异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联系。因此,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教育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阐明了不同生源学生大学英语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非农村生源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多元化,且竞争意识较强,有条件接触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所在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先进。同时,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目标要求较高,家长尽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较好的保障。而农村生源学生思想相对单一,竞争意识相对淡薄,经济上相对贫困,交通、信息不畅,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而且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普遍较低,几乎无法在学习上提供保障和帮助。城乡差异必然会导致城乡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然而,国内对于大学生城乡不同生源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甚少,较少关注影响外语学习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研究。

2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国内要全面一些。例如,在瑞典,政府通过设立瑞典语学校或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半日或全日教育。切实保障人人有免费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大多数学校都有由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负责课程安排、与当地社团合作事宜。在芬兰,各城乡政府与学校真正做到了使所有居住在不同地区、智力不等的同龄人,都有机会免费接受同样的教育,因此不存在因贫困、智力差等因素而上不了学的学生。同时,还尽量满足优秀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发展。另外,日本的“轮岗制”、韩国的“平衡制”等制度,通过交流、互派等方式促进城乡教师“量”和“质”的均衡分布,改变城乡教育分割和城乡教育分治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同时,按城乡交流与结合的原则,把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小村庄及边远村庄都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大系统,以便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城乡教育需求与利益。要同时考虑一地区内大小村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的需要,同时反映全球化的要求,即使最边远的村庄也要纳入国家和区域教育的发展计划内,即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获得真正的城乡教育均衡和有效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但同时它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教育,把农村作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农村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3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农村生源学生跨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然而,由于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等院校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确实存在英语发音、口头交际能力及听力等方面能力的相对不足。虽然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农村生源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而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1] 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在国内有关高校农村生源大学生的英语教育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课题研究较少,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重视,从而造成高校农村生源学生难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新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增强。大学英语教学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2] 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各地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入学前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大相径庭,导致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的大学新生对待英语学习的不同态度及英语水平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特点。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起步早,中学时英语教学条件较好,在英语听力、口语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中学英语学习环境相对差一些,听说能力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课堂活动的有效参与。而且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也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在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还有一些困难。这些差异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存在不同的需求,对大学教师的方式和手段有着不同的期待,在英语学习目的、心态和策略上也存在很大差别。文秋芳,王立非(2004)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学习外语的动力和努力程度两部分。学习外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文凭,找到好工作;有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有人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科学技术感兴趣。[3]在全国各大学中,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占60%以上”。[4] 在我校2006级机电、经济管理、电信、土建等非英语专业院系的本科新生中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非英语专业院系新生中农村生源学生占了49.3%,占非英语专业院系大学生总数的近一半。因此,了解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背景、学习态度和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看法及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差 异,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二、研究假设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过程受到语言习得环境和情感智力因素的深刻影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和情商水平的发展形成差异,这种差异与学业成绩的差异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联系。重视差异是因材施教思想体现在教学上的重要表现之一。本课题就当前网络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新生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能找出农村生源学生和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是否存在着不同特点,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英语学习态度、学习背景、学习需求等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会对学生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农村生源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学习,本课题希望能通过分析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他们学习的具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上创新,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将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制定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同时,依据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倡导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通过建立帮扶小组等形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协助。然后,教师应引导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顽强的意志、善于交流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促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的方法以问卷为主,并进行了一些访谈、讨论和观察,尽最大努力保证材料的客观性。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农村生源学生于非农村生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了解差异产生的根源。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9份,有效问卷225份。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四、研究内容

我国城乡差距较明显,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从城乡视角考察高校英语教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城乡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地区英语教学上存在巨大差异。近年来,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基本的英语教学都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在农村,绝大多数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而中学英语教学又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高校农村生源入学前英语学习成绩,对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与城市生源相学生相比,高校农村生源新生在语音、听力和口头交际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单位。加上不熟悉计算机的操作和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利用,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等,他们不能很快适应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和自主式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而且部分农村中学生 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英语成功与否又十分敏感,遇到挫折容易影响其继续学好英语的信心。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存在的差距,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本课题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构建适合农村生源学生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近些年许多高校大学外语教学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改变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特殊时期,在学习策略、学习要求等方面尽快帮助农村生源新生,让他们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帮助农村生源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促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导,分析影响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成功的情感因素。据一项研究调查表明: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劣于城市学生,特别是人际关系。这主要来自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地位低下产生的自卑心理;另外,由于社会交往和社会阅历的匮乏,使他们形成错误的归因,认为城市学生聪明而自己愚笨;而且受中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条件限制,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相比,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发音、听力和口语等。尽管他们花了比城市学生更多的英语学习时间和努力度,但学习成效甚微,因此对英语学习产生无助感;再加之他们不能适应角色转换和环境变化,“焦虑”、“忧郁”、“强迫”和“恐慌”等消极情感会严重影响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基于农村生源学生的情感障碍和起因分析,课题组成员建构了一套消除学生消极情感的有效方法。在刚开始阶段,教师应花时间了解并关注农村生源学生,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原有的英语水平、学习习惯、心理状况等情况,无条件地关怀与接纳学生,放下主观立场设身处地感受学生内心体验,进行心理沟通;同时,依据皮格马翁效应,教师的期待会给学生带来戏剧性变化。教师应常用表扬、赞许、鼓励的目光、言行来肯定学生,对学生进行强烈的成功心理暗示。在教学中,农村生源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值得关注;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让他们认识到与城市学生的差异是由于外在的生活环境造成的而并非智力因素。在口语练习过程中宽容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最后,农村生源学生有些自卑、压抑情绪,但他们在潜意识中自尊自强、好学上进,渴望通过努力摆脱贫困。因此,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

3培养了农村生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农村中学,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学习上比较被动。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教师制定一系列措施,为学生设定长远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确定学习策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独立使用教学(包括网络)资源,自主分工合作和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要懂得自主管理,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批评。

首先,大多数同学对电脑、上网并不陌生,但有些农村生源学生对上网、上机还缺乏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上网和上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并要对上网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作出说明,让学生知道如何进入课程网站,如何利用网络工具搞好学习。同时把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告诉新生,以减少英语学习的盲目性,还要督促上机学习打字慢的同学加强课外训练。其次,加强学习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便利。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课内容的能力。根据这一观念和农村生源特点,课题组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课题组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从中学的“保姆式教育”到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和督促计划的执行,使学生从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依靠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并尽快学会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课、检查学习效果。总之,在刚开始阶段应重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一些教学活动。除了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外,学生课外可利用各种条件和教育资源来提高和发展自己。

4强化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课题组按照合作学习理论,针对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非常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加强课外听说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及英语水平组织各类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小组。例如,农村生源的学生可分在同一小组,老师集中辅导。让学生通过多听、多读、多模仿,不断纠音、正调,在语音,听力和口语方面得到提高;或者,农村生源学生和来自城市素质较好的同学形成帮扶小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了英语学习参与意识。

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较差,所以特别要做到“听、说”先行。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通过举办新生杯英语演讲比赛、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举办英语角等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必要的口语和听力实践机会,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有良好的体验英语机会。

5课题设计(1)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共有20项,其中一项为自由回答,希望了解学生的建议和需求。(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来自于华东交通大学06级机械、经济管理、电信、土建等非英语专业院系的本科新生,随机抽取8个英语分级班共250名学生。(3)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8 ——2006.11):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开题论证,申报立项;拟定课题方案,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做理论和技术指导;广泛调查研究,做好资料收集、分类工作。

第二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06.11——2006.12):梳理当前关于农村生源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后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阶段:调研分析阶段(2006.12——2007.3):进行调查研究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教学中注重考察高校农村生源学生的具体特点,发放问卷,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背景和态度,根据问卷反馈信息广泛征求意见,改良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07.3——2007.6): 提出对已形成的若干思考和建议进行反思和实践检验,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做出总结,撰写论文并发表以确定其理论的正确性和研究的可行性。

(4)数据分析

根据回收的225份问卷调查统计来看,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为111人,占了调查总人数225人中的49.3%,其它地区生源的学生为114人,占50.7%。这说明农村生源学生在高校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英语学习背景分析。从表一数据信息来看,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师素质及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农村生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时条件更艰苦。农村生源学生拥有磁带和复读机的人很少,几乎没有练听力的(课上除外),口语练的也不多。再加上这些学生小学没学过英语,记住这些单词也很困难,时间一长就“厌学”、“弃学”。农村生源学生有21.6%曾就读于乡镇中学,81.1%曾就读于县城及以上中学,而非农村生源学生仅有10.5%曾就读于乡镇中学,曾就读于县城及以上中学的占了91.2%。乡镇中学在师资、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与县城及以上中学存在的差距是勿庸置疑的。数据显示,44.1%的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仅拥有录音机,拥有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设备的学校仅占55.9%,而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仅拥有录音机仅占19.3%,拥有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设备占80.7%。乡镇中学大多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室缺乏中学生阅读的英文报刊杂志,许多学生没有机会上网、看英文报刊杂志和收听、收看英语节目。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其次,中学英语教师素质从整体上有明显提高,但农村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还是低一些。农村中学教师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占了16.2%,而非农村中学教师仅7%为大专及以下学历。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自身存在英语发音问题、听说能力有限,因而导致学生出现“哑巴英语”现象,且许多学生存在发音上的问题。而且,由于条件限制,许多英语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上网搜集教学资源、吸收外面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另外,在所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开设有口语课、听力课、写作课和阅读课的比率分别为11.7%、83.8%、63.1%和73.9%,而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则分别为24.6%、91.2%、65.8%和69.3%。不难看出,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的口语课和听力课设置少于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写作课设置比率基本持平,而阅读课设置多于非农村生源学生所在中学。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也存在差异。农村生源学生存在听力困难的有49.5%,而非农村生源学生仅为 24.6%;农村生源学生存在说方面困难的有68.5%,而非农村生源学生则为63.2%;写作上存在的困难比例基本相同,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的比率分别为36.3%和36%;而在阅读方面,农村生源学生存在困难的占了6.3%,而非农村生源学生为10.5%。数据表明农村生源学生在中学阶段听力、口语等方面能力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而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投入更多,因此,他们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表一

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背景差异

生 源 地 农村生源学生非农村生源学生项 目

(n=111)(n=114)

n % n %

中学就读学校 乡镇中学 24 21.6 12 10.5 县城及以上中90 81.1 104 91.2

英语现代化教学手录音机 49 44.1 22 19.3 段

计算机、多媒体62 55.9 92 80.7

及网络教学设备

英语教师学历 大专及大专以18 16.2 8 7

本科及以上学93 83.8 106 93

中学开设的英语课口语课 13 11.7 28 24.6 程

听力课 93 83.8 104 91.2 写作课 70 63.1 75 65.8 阅读课 82 73.9 79 69.3 英语学习主要困难 听 55 49.5 28 24.6 说 76 68.5 72 63.2 写 40 36.3 41 36 读 7 6.3 12 10.5

其次,英语学习态度分析。从表二的数据分析来看,农村生源学生学习更刻苦,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略多些,课前预习的人数也略多些。每天能用1~2个小时学习的占了62.2%,能用3小时及以上时间学习的占了6.3%,且34.5%的学生能够做的课前预习,比率略高于非农村生源学生的59.6%、4.4%和28.1%;而花一小时以下时间学习的,非农村生源学生略多些,为36%,而农村生源学生为31.5%。在依靠其它方式提高英语成绩方面,仅有14.4%的农村生源学生愿意参加课外提高班,而非农村生源学生则占了23.7%,这可能更多的是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而不管是农村生源学生还是非农村生源学生,愿意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水平的分别占了57.7%(农村生源学生)和57%(非农村生源学生),这说明合作学习值得提倡,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也能从心理上接受自主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绝大多数学生(68.5%的农村生 源学生和71.9%的非农村生源学生)考虑了社会需求,还有32.4%的农村生源学生和29.8%的非农村生源学生考虑了学校的要求,而考虑个人兴趣的仅为46.8%(农村生源学生)和47.4%(非农村生源学生);而认为四级考试与就业有关系的分别为92.8%(农村生源学生)和99.1%(非农村生源学生),这说明学生学英语更多是从就业方面来考虑,更为现实,动机略显不足,同时数据也体现出非农村生源学生对现实社会有更多关注。在课后英语学习侧重点方面,一半以上的同学希望能够重视综合能力的训练,而农村生源学生(33.3%)更多的希望侧重于说的训练,非农村生源学生(30.7%)更多的希望侧重于阅读的训练。

表二

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学习态度差异

农村生源学生非农村生源学生生 源 地 项 目

(n=111)(n=114)

n % n %

学习英语时间 1小时以下 35 31.5 41 36 1~2小时 69 62.2 68 59.6 3小时及以上 7 6.3 5 4.4 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38 34.2 32 28.1 课堂认真听讲 74 66.7 79 69.3 课后认真复习35 31.5 36 31.6 其它 25 22.5 19 16.7 提高英语 参加课外提高班 16 14.4 27 23.7 同学间的合作学64 57.7 65 57

请家教 0 0 2 1.8 其它 41 36.9 34 29.8 学习动机 学校要求 36 32.4 34 29.8 个人兴趣 52 46.8 54 47.4 社会需求 76 68.5 82 71.9 父母的意愿 2 1.8 5 3.5 其它 3 2.7 8 7 四级考试与就业关有关系 103 92.8 113 99.1 系

毫无关系和没感8 7.2 1 0.8

课后英语学习侧重听 18 16.2 28 点 24.6 说 37 33.3 33 28.9 读 30 27 35 30.7 写 19 17.1 22 19.3 综合 60 54 59 51.8

然后是英语自主学习模式适应性分析。表三的数据显示,虽然自主学习模式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绝大部分同学对自主学习模式是认可的,有信心学好英语,这部分同学的比例高达92%以上,分别为92.8%(农村生源学生)和92.1%(非农村生源学生)。对于现有教学设备比较满意的也达到79.3%(农村生源学生)和84.2%(非农村生源学生)。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方面,愿意请教同学的为61.3%(农村生源学生)和59.6%(非农村生源学生),而且有84.7%的农村生源学生和86%非农村生源学生愿意通过查资料的方式解决困难。对自主学习模式模式的满意度也基本达到一致,分别为70.3%和70.2%。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大多数同学对目前采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持肯定态度的。虽然农村生源学生和非农村生源学生在学习背景等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他们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看法基本一致。

表三

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看法差异

农村生源学生非农村生源学生生 源 地 项 目

(n=111)(n=114)

n % n %

学好英语的信心 有信心 103 92.8 105 92.1 没信心 8 7.2 9 7.9 英语学习设备满意满意 88 79.3 96 度 84.2 不满意和没感觉 23 20.7 18 15.9 解决困难途径 请教老师 16 14.4 31 27.2 请教同学 68 61.3 68 59.6 自己查有关资料 94 84.7 98 86 不会就不会 8 7.2 5 4.4 对自主学习模式看满意 78 70.3 80 法 70.2 不满意和没感觉 33 29.7 34 29.8

最后是学生的建议和要求。在最后一道开放性问题中,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也反映出自主学习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学生抱怨英语教材内容平淡,教学设备陈旧,并认为自己的词汇量小,希望英语课时能增加一些,老师能把课文讲解得更详细些,讲课速度放慢些,并希望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增加课堂讨论和课后同学间相互讨论。也有一些同学希望老师加强监督,多讲题、增加语法知识的传授,平时多组织英语考试,让学生多做试卷。这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希望能增加课外活动,培养英语学习培养兴趣及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口语水平。

这些意见和建议反映出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仍然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在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中,不少同学还存在衔接上的问题,许多学生习惯了老师一言堂的应试教育,很难适应大学相对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当然,大多数同学对当前的自主学习模式持肯定态度。

6主要成果:

(1)论文《引导新生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策略》发表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重要)”2007年第5期。

(2)论文《网络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农村生源学生英语教学策略》发表在“华 东交通大学学报(重要)”2007年第6期。

(3)论文《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发表在“江苏工业大学学报(重要)”2007年第6期。

(4)论文《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发表在“湖北教育学院学报(重要)”2007年第9期。

(5)论文《高校农村生源新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发表在“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重要)”2007年第12期。

(6)论文《基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英语词汇教学》发表在“华东交通大学学报(重要)”2006年增刊。

(7)《高校农村生源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因此,在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教学环境的同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加强与高校农村生源新生的沟通,让来自农村的同学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同时,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把“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意识地深入到高校农村生源新生的精神世界,使得从压力到动力的转化得以实现,使来自农村的同学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帮扶小组,鼓励合作学习,让农村生源学生和非农村生源学生结对子,取长补短。同时,我校还开展了全校性的体验英语节等各类英语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校的英语教学确实取得一些成效,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农村生源学生英语成绩由入学摸底考试时的平均58.7分提高到期末考试时的平均68.7分,平均分提高了10分。而非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成绩也由平均61.2分提高到平均66.5分,平均分也提高了5.3分。农村生源学生英语成绩提高幅度要大于非农村生源学生。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农村生源学生的勤奋学习,加上有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高校农村生源学生是完全能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5.[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 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28-32.[4] 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年.A Research Report On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English Stud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U Chen-hua(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330013,China)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high school, there is a certain distance between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and students who are not from countryside in some aspects.Therefore, in English teaching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study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and students who are not from countryside and explore relevant teaching strategies.Key words: students from countryside, college English study, strategy

第三篇:少数民族人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中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中来。联系我们山区的实际,特别是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更加要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要把抓机遇,抢人才作为一项紧迫性的任务,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人才,使之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促进民族经济的早日腾飞。

一、少数民族人才面临的问题(1)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偏小,发展不均衡。在党和国家有关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人才的政策贯彻以来,山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从缺少到不断发展、补充,具有了一定的规模。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和各类人才也与日俱增。但是,民族地区拥有的各类人才总量仍然偏小,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在年龄、性别、素质方面差别大,而且民族地区之间的人才素质差距也极大。民族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颈瓶,解决民族地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性任务。

(2)整体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也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回来就业,但总体上看,民族人才总体素质不高的状况仍然未有较大的改善。

(3)少数民族人才流失严重。一是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返乡的数量逐年减少,大部分流向珠三角地区;二是一些具有专业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也流向外地,使得民族地区的人才十分匮乏。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发展不快,又关键在于缺乏人才;而培养、引进人才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形成了经济发展与人才吸引相互制约的“怪圈”。

(4)少数民族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机关党政干部多,专业技术人员少,特别是指导农村农业种养技术的人员紧缺。在企业管理、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人才也非常少。

二、少数民族人才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足。有些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缺乏对人才发展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利用人才的忧患意识,没有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有的领导干部用人不正,没有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仅凭个人的喜好评价和挑选人才,造成在任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缺失和失察;有的地方缺乏吸引人才的措施,人才的激励、鼓励措施和创造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措施也不足。

(2)培训和教育的力度不足。

(3)对人才吸收的渠道、层次和途径少。

三、解决少数民族人才问题的对策

(一)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后继人才

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有关民族教育的优惠政策发展民族教育,更好地为民族地区培养四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

(二)积极贯彻执行发展壮大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方针和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的指导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的领导,增强对培养民族人才紧迫性的认识,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争取与各级党组织、统战部门、民族部门、人事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把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纳入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结合地区实际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加强领导、督促和检查,把人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有力地保证民族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三)不断加大对现有民族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一是制定教育和培训措施,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逐步加大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保证民族各类人才及时得到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二是采取多样的教育和培训方式。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岗位的要求,从本地人才队伍的状况出发,采取向民族院校、地区院校、地区党校设立和开办培训班进行岗位业务技能、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培训。对政府干部可以通过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选派挂职锻炼或者参观学习等办法进行培训,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多培养一些农业技术、卫生、教育和企业管理人才,把人才输送到外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采取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和措施,创造民族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1)采取措施,为民族人才施展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要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的制度。要给予少数民族人才在家庭、生活、工作、培训教育等方面优先照顾,鼓励他们为民族经济建设做贡献;二是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要按照党的民族干部和民族自治法规的规定,认真选好、用好人才,既要从实际出发,不求全责备,又要坚持标准,看本质,看主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任人唯贤,好中选优,不降格以求。

(2)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改善人才队伍结构。要加大力度吸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紧缺人才,比如在教育、卫生、农业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弥补民族地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缺口。

(3)要拓宽选才渠道,广开才路。一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对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特别是党政干部的选拔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选拔,坚持群众对民族人才的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多种途径吸引人才。要主动出击,拓宽选材用人的途径,不仅要靠大力吸收

大中专毕业生,而且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在农村中发现和培养一些德才兼备,有实践经验的农村知识青年和农业种养技术人才,鼓励外出学习技术的青年回乡创业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大力从外地发达地区吸收各类专才,为我所用;三是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重点技术带头人和党政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使庸者下能者上,为民族地区选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为民族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内蒙古少数民族就业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少数民族就业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十几年来内蒙古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相对的就业率却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好转,特别是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就业不仅仅是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内蒙古国有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关系到内蒙古综合稳定发展的构建,更是关系到国有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内蒙古;少数民族;就业问题

一、内蒙古少数民族就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市场需求

首先,由于内蒙古是以资源输出经济体制为主,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以资源输出和开发为主,在这种体制下宏观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本身就不高。加之内蒙古本地工业发展十分落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未形成规模,进行工业生产的用人单位大部分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国企,所以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非常少。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就业岗位呈现出数量少、要求高的趋势下,少数民族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次,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程度减弱了内蒙古宏观就业拉动能力。近年来,内蒙古第一产业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导致就业弹性为负数。内蒙古大部分少数民族劳动者是以从事畜牧业、林业、农业为主,第一产业的弱化无疑给这部分群体增加了就业压力。其次,由于内蒙古是以资源开采与资源加工为主的经济体制,所以第二产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这类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大,对少数民族就业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二)用人单位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知识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当今内蒙古少数民族就业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少数民族劳动者的自身条件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就业歧视。第一点原因是客观的,因为少数民族的教育体制比较落后,造成大部分人的知识技术能力欠缺需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进行改善,从长期就要从改善教育体制入手;第二点原因却是主观的,在同等的环境下,即使应聘者的个人条件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可能会因为民族问题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我国虽然在宪法和一些民族政策中禁止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但是由于缺乏专门法律的约束性,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愿意接纳少数民族劳动者,从而形成了少数民族就业难的局面。

二、思考内蒙古吸纳少数民族就业对策

(一)设立少数民族就业专项资金

2008年底财政部在年底提出要求国有企业设立专门用于促进就业的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职业培训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近年来,内蒙古国有企业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享受就业政策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国有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是,无论是从宏观的就业水平还是从微观的使用途径来看,就业专项资金还没有达到效用最大化,主要表现为就业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结余较大;其中7项主要扶持政策占就业专项资金总支出的比重偏低,直接影响了内蒙古国有企业扶持政策的落实。

由于内蒙古国有企业就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上存在低效的问题,而低效是由于执行力欠佳以及缺乏公平性,所以,国有企业应设立专用于少数民族就业的少数民族就业专项资金,不仅弥补了少数民族就业资金使用的权益问题,同时提高了当地少数民族就业的积极性。具体说来,少数民族就业专项资金与内蒙古就业专项资金的用途一致,只是在使用对象上仅限于内蒙古少数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在资金量上,应不小于内蒙古就业专项资金的二分之一;在使用范围上重点应用于职业培训、失业保障和自主创业等。

(二)设立职业培训教育

目前内蒙古单纯的失业保障体系无法弥补少数民族劳动力专业技能不高的问题。所以,政府应当通过加大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少数民族人力资本的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劳动群体的市场竞争力。除了加大在校少数民族的职业教育,政府应当对所有少数民族劳动者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少数民族待业者和失业者提供专门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同时为减轻用人单位的压力对企业针对少数民族进行的岗前的培训进行直接的企业财政支持。

在如何对少数民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方面,政府应提出建立职业培训网络基地,并为职业培训基地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少数民族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等符合资质条件人的进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状况,可向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因素,政府应当依据受培训少数民族的语言能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在培训期间,政府应当向受培训者提供生活资金保障,并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受培训者找到工作为止。为了保障就业培训与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政府应当建立针对性和操作性都较高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投入资金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英姿.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2] 陈小昆.内蒙古少数民族就业情况调查[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1

[3] 葛月凤.论经济转轨期国家的就业政策[J].上海企业,2002(9).[4] 陈君.内蒙古当前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财经,2011(1).[5] 徐晓莉.内蒙古城市化贫困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中国贸易,2012(11).[6] 马静.影响内蒙古就业的因素分析与政策选择[D].内蒙古大学,2009.作者简介:刘紫微(1989-),女,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硕士。

第五篇: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要实现中国梦,环境保护必须应是农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村环境发展和农业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不应与这一进程分离。

可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多、经济活动量大,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多成传统型而非密集型发展,所以科技水平低,由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非常严峻。现在,新技术革命逐步向农村蔓延,这将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但是也将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就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议程。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可行性对策。

一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态灾难增多,生态建设跟不上生态破坏的力度和速度

自然灾害频频出现:洪水、干旱、沙尘暴、泥石流、山崩、地震、滑坡等环境事故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不断加剧;草原被风蚀、沙化;酸雨、病虫灾害继续威胁着森林资源;蝗虫灾、不明原因的植株萎缩等。除此之外,季节变化怪异,寒热不稳,病毒变异,疾病流行等诸多现象都说明,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2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3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污染和酸雨影响不断地向郊区或农村扩展;城市垃圾处理率低,而且还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业环境。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比实际耕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沙化的耕地面积也已达256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 800 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 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1)、我国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 400 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 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地膜污染正在加剧。据对有关省区的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 37.8 公斤/公顷,其中最高的达 268.5 公斤/ 公顷,地膜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3)、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吨。4 乡镇污染严重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千克,直接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乡镇工业的持续快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1997年公布的《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杂调查公报》显示: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已达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己由20 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5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 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 位;人均林木面积0.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 7.8平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难利用的草地比例较高,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57%。由于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67亿公顷扩大到1.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近50年内,新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有近0.7亿公顷,其中因沙化退化的草地达0.51亿公顷,耕地256万公顷。目前,大约还有约650万公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受荒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000万公顷。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吨,棉花22万吨。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二,完善我国目前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生态环境建设是伟大的事业,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兴则国兴,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发展,当然,在第三次革命逐渐深入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要以第三次科技为依托,尽量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保护同时发展,相互促进,我认为,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条件、制度条件、政策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与之配套,只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才能是农村环境向健康态势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举办文艺汇演、“下乡”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家长,影响社会。要加强对农民等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监管体系

农村环保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环保、发改、财政、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科技等部门。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环保机构要向乡镇、街办延伸,形成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办以及村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根据受益者付费、破坏者赔偿、开发者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保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鼓励、支持村民建立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3 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

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坚决禁用超标农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将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扶持并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通过“压小上大、扶优汰劣”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4 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

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增加农村环保的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要在财政安排、城建和预算内资金补助、各专项资金等向农村倾斜,围绕重点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引导等制定明确的支持政策,形成长效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将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上。

加强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要把农村环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规划和方案。一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力求短期内见成效。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努力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三要加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科学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决落实养殖业禁建区、禁养区的要求;加强对畜禽养殖散养户的引导和扶持;把养殖与改善燃料结构结合起来,把农村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实现“一池三改”,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广秸秆利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示范村、生态村、文明村创建活动,出台支持创建活动的奖励办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对一些有条件的村镇道路两侧、房前屋后及废弃的晒场等裸露闲置地进行全面绿化或硬化,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居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环保、水务、国土、卫生、农业、林业等各职能部门要以保障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目的,充分行使执法职能,认真履行督促职责,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为。要加强对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努力实现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从源头抓起、由控制工业污染为主向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染并重、兼顾农业污染控制转变,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要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下大气力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以农村生态理论为指导发展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环境与农村居住人口的关系。它结合中国的一些生态农村建设的案例来解读农村生态环境,力求达到促进农村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之目的。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如下: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的效 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又称相互联系原理。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可称为勿干扰原理。

农村生态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三条定理,农村生态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人的行为、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改革密切联系的;农村生态的发展也不是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农村兴则国兴,农村生态的发展当然也是与农业的兴旺密切联系;农村生态的发展也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有密切联系,所以更应该密切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总体上说,农村生态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议程,农村兴则国兴,要想实现中国梦,农村梦想的实现便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国农村人口多,而且作为农业国家的基础较为深厚,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于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要发动最大多数的民众,调用一切可以调用的要素,以理论带动实际,以实际促进理论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干预,市场调节,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并使这些手段有机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预防、治理和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和强制相结合,制定的对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地发展。

实现中国梦,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实现农村生态梦,留住农村人,也是梦想!

下载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对策(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供电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整改措施 浅析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陈虽娟 【摘要】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学段实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一、研究内容的简析: 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各位课研员通过精心地策划、整理、分析,找出了许多农村......

    农村稳定问题及对策(浦东学习思考)

    论农村社会稳定存在问题及对策农村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直接关系农业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深刻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近年......

    初三学生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三学生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三学生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们的初三学生虽已接受过七、八年级四册新目标教材的教学,但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一些基础词汇已遗忘得差不多了......

    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嘉应学院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徐冰琪 政法学院094班 2090726110 摘要:嘉应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嘉应学院在学生管理上有许多可取之出,但是问题也不少。首先,它延袭了传统......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其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问题尤为......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在广南县“举全县之力,攻‘普九’之坚”“‘普九’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特殊日子里,全县各乡镇......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