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新时期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新时期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自古就有。流传至今,历来为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所推崇,然而随着时代的改革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渐有改变,而艰苦奋斗这个历来提倡的字眼,也逐渐被淡化。
正如先驱恩格斯所说:不同的时代自然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元素,也就必然被赋予不同的理念和精神。
而今我们身处的时代早已不再是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体味艰苦的特殊时期,也不再是提倡埋头苦干的改革开放时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物质充裕而精神意志日益匮乏的多元化时代。
说起艰苦奋斗,自然会联想那些家喻户晓的典范——埋头苦干,努力钻研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陈景润;不畏艰险,勘探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寒冬坚持扔手雷,拉单杠的好楷模雷锋。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奋斗目标中,不畏沿途的困难艰险,持久的坚持完成目的,实现理想。
艰苦奋斗精神使人具有持久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催人奋进,从而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的学术大家和伟人。春秋时孔子就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而有道而正焉”的主张,而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困窘中依然钻研学问;战国说客苏秦以锥刺股,发奋读书三年足不出户,终于佩戴六国相印,执天下牛耳;越王勾践自会稽战败,率五千残兵回越地,痛死前耻,卧薪尝胆,终于灭掉吴国;晋朝文学家左思虽面容秽陋,然而闭门钻研十年之久,作成《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北宋散文家苏洵年届三十方才幡然醒悟,遂闭门著作,终成一朝巨擘。
同样,现当代也有许多通过艰苦奋斗而终成伟业的事迹。
作家张恨水自小刻苦读书,十四岁前已背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文集,终于写成《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登经典著作;开国总理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留学日本后,虽然家境贫困,依然刻苦读书,努力奋斗;无独有偶,散文大家林语堂立志到世界一流大学读书,尽管出生平凡农家,凭着刻苦读书终于走进哈佛大学。这一系列的鲜明典范,充分说明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时代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悄无声息的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人们对于成功的意义也产生了新的观念。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出身于生活充裕,平稳安定的和谐家庭。由于父母出自本能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竭尽所能使子女在比较轻松氛围中成长,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成长模式导致学生本身在成长过成长中缺乏面对负担和压力的能力和意识,更没有挑战困难的精神和坚毅意志,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缺乏面对困难时自主面对的能力和适应复杂社会的基本素质。加之90后的大学生从孩童时期便接触来自日本和欧美外来文化的熏染。同时,传统的那些工作模范或人民英雄的论调已经淡化,他们不知道王进喜,雷锋这些艰苦奋斗的杰出代表,而只关心日本的《火影》《海贼王》等动漫以及欧美的当红影星歌手。而这些外来的现代元素大多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流行的特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他们形成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奋斗的懒惰心理,最终与中国历来弘扬的艰苦奋斗精神渐行渐远。
而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却展现出主动勤奋,活跃上进的精神面貌。因为欧美家庭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采用薪酬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即鼓励子女从事劳作,做家务活,父母会根据其工作成果给予报酬,而不是中国式地随意给子女零花钱,或者就是鼓励孩子打零工,例如发报纸,卖可乐,到运动场捡高尔夫球,即使是家境优越的家庭也会让孩子体验这种经历,从而培养子女自小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性格和素质,此外,欧美国家另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挑战项目和体验活动,由此为他们营造磨砺自身意志,敢于直面挑战和困难的社会背景,在这样的家庭情况和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自然会具有艰苦奋斗,积极面对困难的素质。
而与欧美国家大学生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大学生中日趋严重的“富二代”现象,近年来诸多的富二代事件和一些深刻的评论,使得公众不得不深思当代青
年的观念和价值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们从未接受磨砺自身的活动,没能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
许多大学生自以为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可不必,可谁又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前已经连续编程七年之久,学时达五千小时以上;俞敏洪在新东方之前已经在北大当了五年的助教,在民办培训机构干了三年,更是花费两年时间背完一部牛津字典。倘若没有艰苦奋斗的努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们如何能取得成功?
尽管当前大学生出现很多问题,但国家也在努力地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培养环境,例如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国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大学生的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由此可见,艰苦奋斗精神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处理困难的心理素质,也是追求理想目标的阶梯。
我坚信,通过国家和各大学的一系列项目和培养计划,当代的大学生必定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精神,定能担当起国家的重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二篇:从生活中的雷锋谈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
再谈“艰苦奋斗”精神
最近网络展出雷锋同志的一些生前生活照片,有些是雷锋同志穿新夹克参加舞会的照片,还有一张显示了雷锋当年戴过的名牌手表,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笔者认为,穿新衣服、带名牌手表与其作为艰苦奋斗的榜样并不冲突。
雷锋同志是艰苦奋斗的典型,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奋发努力和昂扬斗志。他对工作精益求精,身体力行地为人民服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时刻不忘乐于助人。雷锋当时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平时大都穿一身朴素的军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利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所得购买几件新衣服和手表,用来出席正式场合,这是提升自我的形象和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必要,无可厚非。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要求我们只能“筚路蓝缕”,不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雷锋同志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购买一些高档消费品属于适度消费。适度的消费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热情,是值得提倡的。
艰苦奋斗的精神还体现在珍惜发展的成果,反对铺张浪
费、奢侈丧志上。雷锋同志虽然有几件新衣服,有一块名牌手表,但是这都是他压箱子底的东西。他并没有把这些高档物品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始终严以律己,对于一颗螺丝钉一样的东西都非常珍惜,并且用这种勤俭朴素的习惯去影响周围的人,他从来都没有放松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坚持。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物质文化产品的供应日益丰富。***在西柏坡考察,重温“两个务必”时指出,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关键在于党和政府,在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艰苦奋斗精神更多的体现在珍惜社会财富、自然资源,抵制公款消费和奢侈浪费上。雷锋同志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名军队基层干部,他将艰苦奋斗的传统真正扎根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sunzhiguo)
第三篇:艰苦奋斗精神与大学生
艰苦奋斗精神与大学生
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凝聚民族智慧和力量、创造民族辉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取得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先贤用这种精神培育和塑造人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京津地区的三所著名高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大。它虽然只存在了8年,却培养出了“两弹之父”邓稼先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李政道、杨振宁以及一大批院士。西南联大中大师云集,他们的学术水平一流,而联大师生的道德和人格力量,特别是其艰苦奋斗精神也同样是一流的。
联大教授们的生活极端困难,但他们首先考虑的还是国家民族的苦难。1942年10月联大有25位名教授(都是各系的系主任),联名致函校领导和教育部,拒要教育部发给自己的特别办公经费,即额外津贴。其理由是:第一,他们认为多做一些工作,是自己的责任;第二,他们想到国家的苦难,不愿享受特殊照顾。其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何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们精诚团结,倾心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果和育人伟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南联大约有1500名学生,是一所非常小的大学,环境非常艰苦,然而在8年的时间里却培养出一批非常杰出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对中国后来的革命、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的学术研究和人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要想有所作为,不仅要学习西南联大师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还要学习他们始终把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发扬西南联大校训所说的“刚毅坚卓”的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与挑战,决不退缩,勇往直前。
常言道:人生在世,苦难在所难免。苦难一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亲人的死亡等;另一个是个人生存环境的恶劣、在社会生活中遭受重大的挫折等。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逆境。困境、逆境固然有些残酷,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进,启迪智慧,引人彻悟。艰苦奋斗精神是逆境成才的重要法宝。
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建设,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和文艺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前些年,朱光潜先生在台湾的一位侄女在一篇深情回忆朱先生的文章中谈到,朱光潜先生智力并不是最好的,家境也不好,但他却是一个极端勤奋的人,一个极具艰苦奋斗精神的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人,他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这番惊人成就,并不是其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他的成功全在于逆境中的奋进,在于他较早地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当前,我国广大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由于缺乏较好的生活条件,在学习中反而更能吃苦耐劳的事,也值得我们深思。北京广渠门中学有一个特别的“宏志班”,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守纪律,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学习成绩优异,从而引起社会瞩目,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让自己的子女进人该班学会吃苦,以磨炼孩子的意志,以期将来能够成才。
当然,我们共产党人并不主张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也不否认顺境可以成才,只是需要认真地把握。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好而不能成才,甚至有些已成为经不起风浪的“温室花朵”,就值得十分警惕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道出一个普遍真理:大凡有成就者,无不历经苦难而奋起。因为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每一项进步都是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基础上取得的,都是人类在不懈地艰苦奋斗中获取的。尽管时代在变,但人类文明的成果――艰苦奋斗精神是永恒的。
近年来,独生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就业、创业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人曾经从心理学、医学的角度研究独生子女问题,把有问题的独生子女视为问题儿童、令人担忧的一代。我国目前独生子女有1亿人以上,超过法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人口的总和。到底是不是问题儿童?研究表明,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差别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从问题儿童到差异缩小,直至为零,关键在吃苦精神以及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观念很强烈,自我期望值都比较高,不少学生自我价值的高位追求与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形成了强烈反差。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力,迫切需要大学生艰苦奋斗,勇挑重担,但一些大学生缺乏深层次的心理准备和高层次的理想追求。一些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反映:与前辈相比,现在的学生聪明、知识面宽、思维活跃,但他们个性强,献身精神较差,只要到那些比较艰苦的岗位就立即打起了“退堂鼓”,少数人甚至胸无大志,贪图安逸,无所追求。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艰苦岗位往往是人才紧缺的地方,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正是从那里成长起来的,然而正是由于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阻碍了这些大学生成就一番事业。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同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是难以奋发有为、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的。
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养后代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认为一个勤劳奋进的民族才能很好地把握未来,学校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英国贵族学校和中国的“贵族学校”有很大差别。英国贵族学校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但是学校的富家子弟却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学校常常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不仅缺少取暖设备,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恶劣天气里穿短裤到操场、课堂上锻炼,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学校的良苦用心在于通过这一生活环境的磨炼,以增强学生在艰苦环境下生活的能力,养成坚韧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就是英国人普遍所持的看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当代大学生不懈地艰苦奋斗。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他们的成长、成才和创业,正处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当代大学生任重道远。弘扬并不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培养的。“教育+实践磨炼”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最重要的“孵化器”。就一个人道德品质来说,要成长为一个真正有德性的人,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接受、身体力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艰苦奋斗贵在长期坚持,重在刻苦实践。当代大学生惟有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才能拥有走向光辉未来的通行证,成长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先辈和民族的、富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第四篇: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之快,目前可说是首屈一指,中国更踏上国际政治舞台,积极参与外交事务,要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并不夸张。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富裕的生活,飞速发展的市场都是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而争取来的。并且历史的许多事例都足以证明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伟业的开创,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那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做自主自立的大学生。
艰苦奋斗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而坚持不懈地奋争。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人们再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我们所要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从精神层面上看,艰苦奋斗要求我们保持不畏限险、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
害的。
艰苦奋斗是维系着民族不息的脉搏,是我们党和民族长久不衰的精神源泉,纵观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艰辛的革命过程都足以体现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如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发扬“艰苦奋斗”,关键在于奋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人,想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必须立足于实干。只有实干了,才有可能实现梦想。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还有就是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谁能说他们的光辉成就后面不是那不断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换来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都足以说明。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重要产品的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也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居民的生活依然存在困难,实际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对象接近1亿人。要使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仍相当艰巨。对于困难群众,既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进行扶持,也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国每年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资金大约有150多亿元,不足GDP的0.1%,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占到GDP的8%~9%。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力戒骄奢淫逸。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讲排场、比阔气。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好作风,才能励精图治,求真务实,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决定的。目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而努力奋斗。在这个重要时刻,用什么样的精神来凝聚党心、民心,用什么样的精神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关系到跨世纪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物质基础的薄弱,宏伟任务的艰巨,都需要我们的党员子部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永远把艰苦创业精神作为民族的精神力量,使之代代相传。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祖国的后续人才,要拥有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可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精神却不能少,在我们学习中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生活方面需要勤俭节约的精神,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子女们在家里就想古代的小皇帝一样,衣食无忧一心只读治国之道和圣贤书,却缺少了独自生活的能力,在家靠
父母,出门靠朋友一辈子就是靠别人,没有谁能与谁走一辈子,每个人都是每个人生命中的过客,而对于不知道的自立自强的人,当过客走后,他的生活又恢复了孤独,那种孤独并不止是形单影只的孤独,更是心灵的孤独,缺少了生活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对于自己、社会都是很可悲的事。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争做自主自立的大学生。
艰苦奋斗、自主自立,是人生的态度,是对社会的责任,更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朋友。因此让我们一起心怀艰苦奋斗精神,树立自主自立的观念,带着自立自强上路,去创造我们的那片蓝天,去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第五篇: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1.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
(1)什么是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
举例一: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他是上海房管行业的一名普通水电工,但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夜间开箱为人民服务,饿着肚子,放弃休息,不怕苦不怕累,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徐虎的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举例二: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包起帆的精神,也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2)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一种斗争精神,即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徐虎碰到困难是怎么去处理的?
也就是,他怎么去处理休息日、肚子、苦、累?
包起帆同样,他是怎么去处理所碰到的困难的?
这就是“斗争精神”。
②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即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辛勤创业。
徐虎克服碰到的一切困难,目的是为了什么?为民排忧解难使自己的水电行业成为真正为民服务的行业。
包起帆呢?同样如此,他要为同志们的安全,为工作效益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③艰苦奋斗是一种献身精神,即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
徐虎也好,包起帆也好,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
2.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艰苦奋斗精神。(为何?)
(1)总之,建国兴国,(也包括成才、兴业)要靠艰苦奋斗。
(2)具体的:
①P85“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②P86“我们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就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③P86“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建设的,……也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P87“在国际、国内……都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综上所述,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要提高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事实上,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后所取得骄人成绩的,是大有人在。下面,为同学们举两个也是学生,通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后所取得骄人成绩的事例。举例一:94年3月15日《中学生知识报》报道:《沈漱舟成功了》
父母双残,家庭贫困。少女沈漱舟令人惊异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且以惊人的毅力进行学习。她不怕苦不怕累,分秒必争,把深夜十一点、十二点当成是自己正常的学习时间。终于考进交大附中,成为中学生的学习榜样。
举例二:1998年第二期《读者》杂志报导:《安金鹏的成功是艰苦奋斗的成功》去年(1997年),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奖。消息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立刻进行了播出。
安金鹏,出身在天津武清县一个苦难农民的家庭。祖父母在他小时候,就重病卧床;父亲身患绝症,瘦得皮包骨头地躺在床上;家庭全靠他母亲一个人种田干活来支撑。为维持生计,为不幸的家人冶病,为死去的亲人办后事,他全家负债累累汽以,安金鹏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里连素菜都吃不起、在学习时连草稿纸都买不起、在生活中连肥皂也用不起的学生。但尽管如此,安金鹏却硬是成了一名数学尖子。
安金鹏的成才,因素有种种,但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地进行学习,是安金鹏成才的主要因素。
比如,安金鹏刚进天津一中进行学习的时候,第一堂英语课就把他听懵了!老师流利的口语和同学们熟练的配合,使他感到差距太大了。为了学好英语,让自己患有口吃的舌头听话,所以,他路过学校的建筑工地时,就总要捡起一枚石头含在嘴里,然后开始拼命地背课文。舌头要跟石头磨擦,有时血水顺着嘴角流下来,但他始终咬牙坚持。晚上,好多同学躺在宿舍里跟着收音机练英语发音,安金鹏没钱买收音机,便把小石子含在嘴里跟着念。这样坚持了半年,小石子磨平了。终于安金鹏的英语成绩期末考试进入了全班前三名。
学习数学,安金鹏也是坚持运用学习英语时的这种坚韧不拨的顽强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对安金鹏来说,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他常铭记起他母亲教诲的一句话:“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能在这所学校里过了关,那以后天津、北京的大学就由你去考。”
现在,安金鹏成功了,当去年8月1日,他从阿根廷载誉归来,中国科协和中国数学学会,为他在首都机场会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安金鹏激动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总之,安金鹏的成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成功。
3.积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
(1)为何要积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精神?
(P89页第一节1--2行)
归纳:凡是能够成就事业、报效祖国、成才有所作为的,都是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的,象钱学森、邓亚萍、包起帆、徐虎,吴孟超,李素丽等,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
(2)如何来积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