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
浅议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系
摘 要
根据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及教体艺[2004]12号文件精神,我们可以知道,在课程的设置中,不但重视了音乐和其他艺术联系的学科,尤其重视了艺术实践的环节,增加了艺术实践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如何贯彻教育部的指导方案的精神以及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来展开艺术实践活动,我认为是现阶段高师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艺术实践教学的意义
艺术实践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获得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社会评价,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环境里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一步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利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深人社会,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和社会对艺术需求情况的机会,同时,能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一方面能突破一些“学院派”僵化保守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能培养较好的辨别力和鉴赏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使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和勇气得以展现。还可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将其转化成实际工作的能力,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影响。
艺术实践教学也展示与锤炼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培养了创新精神,艺术实践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展示艺术才华的广阔天地,如有的学生长于歌唱或演奏,有的长于舞蹈,有的长于戏剧表演,有的长于编创„„在艺术实践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中,学生的各种特长都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如让他们自编自演一台节目,从创作构思、节目编排、组织演出,到节目串词撰写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他们逐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锻炼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综合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精神。这为学生今后独当一面、有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与组织各种相关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实践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从事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师,不断修正己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陈旧的教育方法,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和创作、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人才,力争让毕业生达到“在讲台称职,在舞台和创作上创新,同时,也是非专业院校和艺术团体中成为艺术活动中活跃的多面手”。
艺术实践活动对整个校园文化具有净化和推动的作用。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品位,是代表学校的旗帜。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如井冈山学院就有青年志愿者、文学社团、大学生艺术团、记者团等等,都活跃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播,优秀作品的推广,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艺术实践存在的教学问题
在传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艺术实践分布在每个学期,体现出对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从本人了解的一些院校实施的情况看,艺术实践大多围绕一些演出任务展开,其主要形式是舞台演唱和舞蹈表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一些演出任务展开,形式较为单调,且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舞台表演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极不均衡,一些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仍然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经常参加演出实践的学生与这一部分学生的距离愈拉愈大;虽然艺术实践被写在教学计划中,但由于时间是机动的,因此实际执行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艺术实践缺乏严格的组织实施计划,每一次实践的形式、内容与应达到的目标不甚明确;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三、艺术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科学制定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根据高师教学计划的总体培养目标,依照艺术实践课程的要求,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纲,构建完整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目标、任务、形式、内容与方法。将艺术实践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使它成为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艺术实践,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建立课程的评价机制。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应以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程度和综合表现为依据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机制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重视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这是艺术实践课程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
制定时应该遵循综合性原则、人人参与的原则,安排的实践活动内容中,要涉及专业的全面性,要安排丰富多彩的、不同层次的实践形式,并将这些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参与艺术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专业才华,拓展艺术视野和审美空间,锻炼各种能力,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安排,让每个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过程中,获得艺术审美体验,达到培养锻炼各种能力的目标。
(二)、确定学期、学年的实践教学主题和活动方案
在宏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当年国家的一些重要事件、高校所在地的一些重大事件、院校内部、艺术专业的年级教学计划的需要以及实践活动服务对象的性质和需要,确定学期、学年的实践教学主题.并制定出详细完善的活动方案。如井冈山学院2005年12月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场晚会,2006年3月份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每年12份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都属于这类的 主题鲜明的活动。
(三)、艺术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学、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有效方式,这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实践形式为学生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根据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经历,艺术实践常用以下的各种形式;当然,以下有些的活动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
1、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或包含重唱(奏)、合唱(奏)、表演唱;突出艺术学生的专业性。
2、组织歌舞类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晚会或综艺形式的文艺晚会,节目的形式包括合唱、歌伴舞、舞蹈、器乐合奏、小品、话剧、配乐诗朗诵等,充分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使那些技巧性薄弱的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艺术舞台的实践经验。
3、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如每年的“五四”、“国庆”、“一二、九”歌咏比赛,大学生艺术节,或以系为单位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艺术学院的学生到各学院去帮助排练、当合唱指挥、节日编导等等。
4、参加学校所在地政府、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活动、文艺会演等。
5、利用寒暑假或节日长假,到企事业单位、学校、少年宫、艺术馆等文化、教育单位,参与艺术培训、辅导或协助编排文艺节目等工作;
6、到各地“采风”或者进行“田野调查”,以及其它不拘一格的实践活动。
总之,艺术实践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非常多样化,成果的评价也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此,艺术实践的主体(学生)和客体(教师)都担负着很艰巨的任务,它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在短的时间内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大家和音乐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来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我系正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课程实验,希望能与同行一起共同探讨的新路子,以更好地促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与途径[J].音乐教育(南
京),2000(4).[2]宋莉莉.音乐教育学概要[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3]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4(7)
[4]杨薇.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中国音乐教育,2005(9).[5]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井冈山学院2005年教学计划(修订版)
第二篇: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大学作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的场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果大学生缺乏了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就算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有什么自身的发展的。记得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缺乏道德的人难以用知识来弥补。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不同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更多的是重视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综合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明辨是非,在进入社会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但是一直以来,大学语文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以说,高等院校要重视大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强调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存在误差
一些高等院校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高等院校的老师主要研究的是拓展学生视野为主的教学内容,而偏离了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大纲目的和要求。因此,大学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更要做到,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了解到不同文化的价值,不断的提高文学修养。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之中,太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对文字的兴趣,这阻碍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1.2 大学语文地位在不断的下降,缺乏相应的语文教材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写还比较老套,并不适合现在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些高等院校把语文课堂当成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课堂,教师的教学心态也很随意,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作用也就得不到体现。逐渐,大学语文的地位也就会降低,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能够得到提升。
1.3 考试评价模式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测试学生的时候,一般采取的是做试题的形式,然后通过最后的分数来测量一个人的成绩,学生也就会一考试过关为目的,从而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去学习,也就当然不能提高人文素养--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 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如何提高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1 改革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材
目前,很多的高等院校不重视语文教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把语文课作为必修课来讲解,但其他的学校的课程还在建设之中。教师在编写语文教材的时候要融入到社会的各个信息,尤其是在里面要加入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文章,而且在编写的时候要和现在时代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东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课堂的地位需要高等学院来重视,若是教师们都不重视,那么学生们又怎么会去重视呢!教材的编写也是需要教师们一起去总结的,在编写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浓厚的文艺气息。
2.2 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溉教学方法
传统的大学语文是比较呆板的,很难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更别去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文素质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的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顾着自己的讲解,应该要让学生们动脑去思考,让学生们对优美的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同时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必要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然所学的效果对学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2.3 改革创新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在现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名著、值得借鉴学习的书籍,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们在自主观看的时候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教师的目的也就会实现,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尽管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客观的态度,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就能激发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个人技能与个人特色,使得大学语文教育更加的科学化、民主化。其实,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有着十分深远切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将对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3.1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整个国家的凝聚力。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发扬国家文化、宣传爱国主义热情大多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达到目的,也就是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仅仅学习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生存法则。大学语文教育作为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比方说大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的东西方文学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歌颂和赞扬了人们的爱国主义行为,间接的宣扬了爱国主义热情。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时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爱国热情。
3.2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让我国国家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是大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因此,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授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和谐融入一些生活技能与社会经验等等,比方说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操作能力等等。也就是说,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最终目标。经过中西方的权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知:人先天是不具备审美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顾名思义,大大学生语文教育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建成社会主义美好社会、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必经之路。
3.3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构造出完备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后期社会知识、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条理化。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来看,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往往就会占据十分有利的竞争位置,招聘方通常都会优先面试和录用。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构造出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大学生在有自我安排的情况之下进行学习,不仅仅可以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的学习质量便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从一个大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理性、严谨的思维,夯实日后科学事业的基础。
3.4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学习关系,营造出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
很多高等院校都会使用大量的经典文学书籍,闪耀着平等友爱、团结和睦的光辉,凸显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时,既可以学习到“死”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活”的思想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强化大学生自身的团结意识和友好意识。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大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3.5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丰富人文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重要的人文知识。
接受教育教学活动是人们丰富知识阅历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极强。对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全新的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总而言之,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就是变相的转变教育教学风向标,视丰富大学生人文素质为重要导向。
结束语
简而言之,大学语文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大学语文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恶化了教育形势。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机构都应该严肃对待此问题,转变原有的授课方式,融入新的元素,实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大学生人文素质演讲稿
大学生关于人文素质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有一种美,给生活带来激情,给生命带来温馨,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
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大家现在都是大学生,都是校园中的一分子。大家都想知道怎样的校园氛围才是和谐,是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其实我们大家很清楚,构建和谐校园就如同“保持公共卫生一样”那需要公民公德素质的提高。同样构建和谐校园有待于每个同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我要说: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始。
所谓“人文”就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心灵对生活的关怀,而人文教育是人类自由的摇篮,它使生命个体与自己本源契合在一起,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超越个价值观和做法方向。
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是唤起人自由自在的人格境界,一种独立精神与为它思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长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做法文化等多种类型。
对于我们要努力去构建的和谐校园,人文素质中的制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素质,做法文化素质是我们必须加以提高的。合理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校园的和谐密不可分,制度作为处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老师与学校,日常事务的直接依据,它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校园之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由于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使我们的老师,同学在处理任何关系时都有一种公平和谐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完善校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果大学是一棵树,那么滋养它的是“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充实空虚与否,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和谐,是否健康活力富有生机的依据。一个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增强大学内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一同努力,我们的言行要与我们美丽的校园相和谐,要与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相和谐,要与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相和谐。
第四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传播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人文知识和开展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独立的人格、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荣辱观,并使之转化为外在的行为,避免培养缺乏人文素质的“机器人”和“单面人”。具体而言,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的自身和谐是指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与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在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进步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人生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指人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即能够与时俱进;二是心理层面,指人的心理处于健康积极的状态;三是品质层面,核心是能够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四是能力层面,指人的能力得到全面、自由、个性化的发展,其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而这一切无不与人的人文素质直接相关,由此看来,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容,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同时是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等其他方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专业和职业的限制,往往偏重于熟悉就业岗位的技能训练,缺乏形象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人文素质教育则可使高职学生经常进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叉、互补训练,形成相对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弥补高职学生思维训练的不足,锻炼其思维的多样性、完整性。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修养高、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专业人士,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音乐、绘画、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做事,但是却能丰富你的文化背景,拓展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为其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涵养,培养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做人方面的素质。[1]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研究的方式及基本成果
为了能更直接清晰地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笔者针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同学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网络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参与学生1206,调查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51.3%,女生占48.7%,参与者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因此具有相对的普遍性。问卷内容涉及文学、历史、道德意识、学习意识等内容。题目类型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一)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
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涵盖人文知识方面的读物或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习惯与熟识的还是理性的思维和学习。另外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宇宙探秘、职业规划、事业管理等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课程,而很少会选
择大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文学色彩较重的专业,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也表示目的是为了学分。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理工科学生往往偏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类书籍却无人问津。
这些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实际情况自然使他们很少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的千百年来的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无法得到情操品格的陶冶。
(二)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不高
现今在大多数的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可是这些课程通常无法唤起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受到他们的重视,这些课程往往被他们视为副课。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学生不能广泛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直接造成了这些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行为粗鄙、学风不正等问题。
从调查表中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公车上能在需要的情况下为他人让座的人仅占3.03%,偶尔为之的为92.42%,而几乎不为之的人有4.55%;对于无用的废纸虽然没有人表示会随意乱丢,但是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占到93.94%,而一定要找到垃圾桶再处理的人仅有6.06%。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德育教育还有待加强。迟到早退、旷课、考场舞弊是一直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弊端;而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更是让人心寒。
(三)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创新能力
在问卷调查的16题 “你认为实践活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56.06%的同学认为他们间几乎没有联系。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学科的限制使得理工科学生学习范围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方框中,致使知识面偏窄。
其实,对于偏于理性学习的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长期缺乏形象思维的锻炼,使得创造性思维缺失,其创造力自然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而理工科学生本应为创造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是人文素质教学的缺失却严重妨碍了理工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创造性人才的流失。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综合的适应能力
理工科学生经常整日将自己埋于理科逻辑知识的学习演算中,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来接触人文知识,致使学生缺乏对社会生存、人际交往、历史文明、现实生活的了解。在为人
处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科学生不太会出现的问题。这就说明理工科学生缺乏综合适应能力。他们不适应社会规律,不懂得人际交往和沟通,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差等。……而这种种因素使得某些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事件和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极端的案例。
(六)人文素质的缺失造成了理工科学生价值观的困惑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对拜金主义问题的理解上,只有13.63%的同学认为那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其余的同学都认为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并没有什么不对。这样的结果并不难理解,毕竟在当今社会中绝对不缺乏拜金主义者,但是这种“金钱至上”的想法恐怕带给我们生活的会弊大于利。
三、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与措施人文素质的缺失已经明显成为理工科学生发展的障碍。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增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着重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一)改变理工科学院既有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开办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管理、经济、法律、伦理等人文学科的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思想、信仰等等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把对人文知识的体验内化为人文精神。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
(二)摒弃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改革对于人文课程的考核,有的老师仅停留于考核背诵或者提交论文的形式,有些大学对文科课程要求很低,甚至考前就把考题告诉学生,或直接开卷考试,并且考试内容十分简单,这样都容易使理工科大学生产生敷衍的情绪,所以必须摒弃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目前中国学术界已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像于丹的论语心得、金正昆的礼仪讲座、百家讲坛中的法律讲座等等,都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学校应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理工科学院更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从音乐中得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从书本中得到的。所以有时人文素质的提升利于专业知识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堂
内外钻研人文素质问题,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人文学习的兴趣,四、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为自然科学提供人文导向,培育社会责任感,促使反思、怀疑、批判,推动自然科学健康发展,使之更深刻、更合理、更永恒。发现问题是自然科学的一大使命,人文素质能为之带来所需的直觉、灵感和想象力。[5]可见,只有打好人文素质基础,才可能有较高的全面素质。理工科院校更应该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双管齐下,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