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之研究
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之研究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刘国宏 倪八燚
内容摘要 :书法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进一步探寻书法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内化和形成,有着积极的普遍意义。本文对书法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分析,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创建模式并用于书法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 :书法 人文素质 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
悠久的中国历史因书法艺术而灿烂辉煌,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书法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书法是中华历史文化发展演进的特殊符号。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在中职生成长中的巨大作,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名作,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是全面提高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一、书法教育现状观察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人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在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与韩国,中国传统书法对他们有极其广泛的影响。在日本,他们把中国书法称之为“书道”。他们认识到书法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内涵。在韩国,书法被称为“书艺”,学习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性情的必修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与韩国的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极其重视汉字书法教学。国外的不少艺术、文化教育机构都十分关注中国书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还派了不少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和研究书法。中国书法的影响正在向全世界拓展,中国文化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强。书法艺术历经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不仅在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过程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康有为曾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这个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与变化;小的方面则是指人类的素养、品行。
在传统文明,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受到强烈冲击,在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发生断裂的历史背景下,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书法教育,突破中国书法教育的瓶颈,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书法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1、书法教育与激发民族自信心。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纵观历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智慧。通过书法教育,可以让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著名的西班牙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倘若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我的书法来写我的画。”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深广久远的影响,足以使国人骄傲自豪。
2、书法教育与意志力培养。学习书法更多的时间是在临摹著名书法家的碑帖与墨迹。书法比较起绘画没有那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更容易使练习者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才使书法练习更需要意志力做支撑和依托。意志力可以通过书法练习得到更加充分的的培养和磨练。意志力可以使我们比其他人有着更多的韧性和耐力,我们可以克服很多眼前和预想到的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在很大的困难面前保持镇静。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马虎,不认真,不专心。而练字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平心静气,端正姿势,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知难而进的好习惯。
3、书法教育与人格培养。任何一门艺术,都没有像书法那样与人格的培养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字如其人”是古训,也是现实。书法以文字为基础,人以文化为根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今人解释为:“心正才能笔正,笔正才能字正”。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古往今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书法大家都是以品高而书传后世的。
4、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培养。发挥书法教育文化功能,以“书”传“文”。书法的内容从甲骨卜文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白话文、格言警句、诗歌散文……无不涉猎。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感染。自殷商经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伴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一起延绵发展,为推动民族进步,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巨大的成就。因此,学习书法对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5、书法教育与能力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在书法教育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所临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观察不同字体中笔法的变化和渊源关系,观察各类碑帖墨迹总体的神韵、风貌和特征。当有意或无意地观察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并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如天空的彩云、春天的杨柳、奔腾的江河以及人的坐卧、行走、歌舞、劳动、战斗等等,都和书法中的神情意趣相契合。但是,书法“挫万物于笔端,不拘常理常形”,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育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育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记忆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育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摹的训练中,它分为:对临:照着字帖,看一字,写一字,背临: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背临”的训练,完全依靠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
(4)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书法教育中创作训练是书法艺术的最终目标。学生在完整、准确的临摹古人碑帖的同时,还要从中汲取古人作品的精华,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这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与创造教育的要求学生开拓思路、发展个性、有独创见解的宗旨是一致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依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加以引导,适时指出他的艺术风格应向什么风格发展。
6、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书法教育本身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角度观察,有飘逸秀的姿态美,有辗转流动的气势美,有疏密错综的结构美,有浓淡间出的墨韵美,有厚重轻软的运笔美。从书法艺术的意境美角度研究,有的作品能使欣赏的心灵处在振奋的状态,并唤起人们崇敬的心情和自我的尊严;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与冲动,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含蓄也是美。
三、书法教育途径和方式的探索
任何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都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措施,书法教育也不例外。成功的教育源于成功的教育措施,为搞好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安徽省团校)是隶属于共青团安徽省委的公办中专学校和共青团干部培训基地,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共青团干部岗位培训的任务。“以政治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自1982年恢复办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开设书法课。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
(1)书法教学的一般方式。从“书”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书法经历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强调古典书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把“书法教学模式”看作是一个由各子学科集合而成的母学科,强调各子学科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自上而下的组建方式,即完全不考虑书法各子学科的独立性,以最抽象的书法哲学为切入点并作纲举目张式的展开。
(2)精讲多练,突出示范。对所教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先给学生做整体的示范,把书写的技巧表现给学生,使之更为直观。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辅导。通过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并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善于比较,把握规律。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从而把握规律、遵循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更深认识,较快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这样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因材施教,抓住两头。为了让对书法有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班级书法兴趣小组或推荐吸收到学校的书法协会,每周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指导,着力把他们培养成书法的尖子学生,使他们成为班级书法的骨干。抓住两头的另一方面是抓差生。对差生来说,他们都有写好字的强烈愿望,但往往是缺乏足够的信心或学习的方法不当。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起“我也能写好字”的信心。
3、书法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1)定期开展书法讲、练、赛、展、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学习热情。
(2)走出校园参加大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整体素质。走进社区为居民义务写春联。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
(3)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做到“人正、心正、字正”,实现“认真写好字,诚实做新人”的理想目标。(4)以创作带动基本功训练,根据需要统一命题,让学生走出字帖。在创作中寻找差距与不足并体验创造的快乐与喜悦。
2014/2/20初稿于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基金项目: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JG12011
参考文献
[1] 谢和平.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中华文化复兴.四川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丁建顺.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评说.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3] 陈振濂.书法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王强.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模式与创新探讨.百度文库 [5]于唯德.书法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龙源期刊网 艺术教育 2007年第7期
作者信息:
刘国宏 *** 倪八燚 *** 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合肥市长江路419号230061 lghart@163.com 1215164771@qq.com
第二篇: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大学作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的场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果大学生缺乏了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就算有再高的学历,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有什么自身的发展的。记得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缺乏道德的人难以用知识来弥补。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不同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更多的是重视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综合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明辨是非,在进入社会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但是一直以来,大学语文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以说,高等院校要重视大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强调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存在误差
一些高等院校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高等院校的老师主要研究的是拓展学生视野为主的教学内容,而偏离了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大纲目的和要求。因此,大学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更要做到,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了解到不同文化的价值,不断的提高文学修养。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之中,太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对文字的兴趣,这阻碍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1.2 大学语文地位在不断的下降,缺乏相应的语文教材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写还比较老套,并不适合现在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些高等院校把语文课堂当成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课堂,教师的教学心态也很随意,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作用也就得不到体现。逐渐,大学语文的地位也就会降低,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能够得到提升。
1.3 考试评价模式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测试学生的时候,一般采取的是做试题的形式,然后通过最后的分数来测量一个人的成绩,学生也就会一考试过关为目的,从而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去学习,也就当然不能提高人文素养--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杨老师QQ:2926870355/ 2012730281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如何提高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1 改革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材
目前,很多的高等院校不重视语文教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把语文课作为必修课来讲解,但其他的学校的课程还在建设之中。教师在编写语文教材的时候要融入到社会的各个信息,尤其是在里面要加入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文章,而且在编写的时候要和现在时代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东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大学语文课堂的地位需要高等学院来重视,若是教师们都不重视,那么学生们又怎么会去重视呢!教材的编写也是需要教师们一起去总结的,在编写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浓厚的文艺气息。
2.2 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溉教学方法
传统的大学语文是比较呆板的,很难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更别去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文素质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的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顾着自己的讲解,应该要让学生们动脑去思考,让学生们对优美的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同时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必要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然所学的效果对学生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2.3 改革创新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在现在这个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名著、值得借鉴学习的书籍,教师可以与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们在自主观看的时候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教师的目的也就会实现,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尽管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客观的态度,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就能激发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个人技能与个人特色,使得大学语文教育更加的科学化、民主化。其实,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有着十分深远切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将对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3.1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整个国家的凝聚力。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发扬国家文化、宣传爱国主义热情大多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达到目的,也就是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仅仅学习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生存法则。大学语文教育作为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比方说大学语文教材中包括很多的东西方文学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歌颂和赞扬了人们的爱国主义行为,间接的宣扬了爱国主义热情。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时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爱国热情。
3.2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让我国国家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是大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因此,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授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和谐融入一些生活技能与社会经验等等,比方说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操作能力等等。也就是说,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是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最终目标。经过中西方的权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知:人先天是不具备审美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顾名思义,大大学生语文教育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建成社会主义美好社会、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必经之路。
3.3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构造出完备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后期社会知识、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化、条理化。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来看,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往往就会占据十分有利的竞争位置,招聘方通常都会优先面试和录用。因此,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构造出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大学生在有自我安排的情况之下进行学习,不仅仅可以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的学习质量便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从一个大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理性、严谨的思维,夯实日后科学事业的基础。
3.4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学习关系,营造出文化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
很多高等院校都会使用大量的经典文学书籍,闪耀着平等友爱、团结和睦的光辉,凸显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时,既可以学习到“死”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活”的思想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强化大学生自身的团结意识和友好意识。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大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3.5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丰富人文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重要的人文知识。
接受教育教学活动是人们丰富知识阅历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极强。对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时代赋予教育全新的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总而言之,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就是变相的转变教育教学风向标,视丰富大学生人文素质为重要导向。
结束语
简而言之,大学语文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大学语文教育中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恶化了教育形势。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机构都应该严肃对待此问题,转变原有的授课方式,融入新的元素,实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一、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传统文化专指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指的是具有稳定的价值追求、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教育是传承传统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更是乘机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主阵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某个时期曾经全盘否定传统,给传统文化的承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代。直至今日还存在一些高校漠视对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我们看到在大学生中,不会上网不会外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对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人文素质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让许多学者感到揪心和无奈。
在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中就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教育提出了“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的具体要求。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和优秀的的道德品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我们高校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把高等教育在复归于“育人”这一本位,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使学校培养的各类高级人才具有高尚的道德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诱导,才有能力分析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融入国际社会,自然要尊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亦应更尊重本国文化,爱护民族语言文字。大学生要读点历史,学习传统文化,这是百年大计。没有自己传统历史文化的武装,是无法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因为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此外在学术层面,要强调中西融会。张岂之断言,将来的人文学术的高峰,也必然在中西融会中产生。科技愈是进步,社会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他解释说,科技也有科技伦理,环境也有环境伦理,自然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要尊重自然,唤起人文精神。
(三)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教育博大精深,几乎涵盖了文、史、哲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思想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具人文情怀。传统文化教育还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
近年来天津市各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采取了很多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普通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
天津市历来有着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这里有着多所高等院校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1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等。这些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通识课。在学校里对否一方面的知识加强教育最主流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开设课程。大学里的课程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必修课和通识课两类。
在高校中与传统文化直接相关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课程。目前,天津市高校中,只有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不分文理的全校基础必修课,讲授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的人文、历史类课程。其它院校都将大学语文列为文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理工类学生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当然在一些思政课中对于传统文化也有所渗透,但篇幅十分有限。
绝大多数都开设了传统文化方面的通识课或称选修课。这些公选课一般都集中在人文通识课板块。课程名称类型都是五花八门。有总论式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也有某一具体方面的如《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学欣赏》、《中国古代史研究》,还有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开设的课程如《中西文化比较》、,《儒家文化与当今世界融和》,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与当今问题结合的应用价值角度开设的课程如《儒家文明与现代社会管理》、《孙子军事哲学思想与应用》等。
(二)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文化讲座的形式更轻松随意利于学生接受,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着很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天津市各高校近年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讲座也蔚然成风。比如相声大师姜宝林现在是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音乐学院以及天津老年人大学的教授,在天津各高校开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并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很多高校都推出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讲座,形成了宣传传统文化的高潮,也大大地开阔了大学生们的眼界,补充了学生们传统文化知识,使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
(三)课下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资料,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像资料。大学教育相比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充裕,学习的主动性更强,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图书资源更丰富。最近几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社出版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出版了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系列的图书。高校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类型的音像资料。我们看到这三种方式涵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方式之间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这三种方式的传播和影响,天津各高校学生大多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教育在天津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高校的做法更是可圈可点,受到了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例如人民网·天津视窗报道的:“最近一段时间,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在校学生每天都能收到老师发来的“国学短信”,许多学生的手机里甚至已经储存了近百条经典的语句。据了解,从三个月前开始,该学院的辅导员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短信,给每个学生发送一条经典的国学语句,提醒学生牢记中华传统的美德。”生物工程学院书记文峰表示,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国学文化经典,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而且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所有的学生
2都表示欢迎并且从中受益。
据了解,自这个短信平台创办以来,该院共向学生发送国学语录300多条,让理科学生也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学,并提高了个人道德水平。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天津高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天津市近九成高校都有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或选修课,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国学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学校提供的资源明显不足。日前,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网络进行了一项题为“国学,你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调查,抽样调查了天津市1500多名大学生。统计显示,82.9%的调查对象认为开设国学课是有必要的。建议开设选修课、公开课、定时讲座的分别占36.2%,33.5%和27.9%。面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还存在课程少的问题。很多学生反应这方面的课程供不应求。一般每学期只有一两门相关课程,很多学生有兴趣,却由于选课系统内的名额已满,而被拒之门外,既遗憾又无奈。
第二、无论开设相关课程还是举办讲座都存在着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各高校开设相关公选课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性规划,所以存在着涉及知识面不够广,各课程之间相关性差等问题。举办相关的讲座也存在着没有形成统一的、固定的制度,内容零散、杂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高校传统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努力提高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使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产生切实作用。
本人认为要提高实效性,在开设课程和举办讲座时要注意做到三结合:
第一、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传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中国人天然所具有的大同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密切相关,而这些思想本身就具有原始的、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使中国人能够在心理和感情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鉴于此,我们在大学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也要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第二、要把传统教育与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现在我们面对的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有着他们独特的生存背景,也形成了一定的性格,他们在成长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眼界和知识面更广。针对这样的一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必要,同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把传统文化与他们的性格特征、自身需求联系起来。
第三、传统教育要与今天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脱离开现实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找到价值归宿,也必然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要注意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现实中的新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一味依赖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和丰富的图书音像资源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
3步热爱传统文化。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设置的特点,采取一些具体举措,如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宣传传统文化的讲座,在图书馆开设专门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角图书区等等。只有把课堂讲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学生的课余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断的利用新资源新技术新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图书资料三种方式都属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目前的高校里,一些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讯技术等新形式的教育手段更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比如在校园网中开设专门的领域提供给学生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鼓励相关教师开设博客,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等等。
总之,就像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所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我们各高校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认识到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黄亚青
第四篇:如何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如何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
如何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军校学员,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学员人文素质普遍不高,这与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必须引起院校重视和思考。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要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抓起,从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环境氛围营造、政策制度调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完整全面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关键词]:军校学员 人文素质 培养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军队院校而言,人文素质培养也是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员创新精神、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军校学员,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学员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
一、人文知识缺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问题,深层次的表现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难以抵挡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有所偏移。这些现象与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学员全面综合发展,是部队对人才的需要,是学员成才的需要,是军队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要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抓起,从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环境氛围营造、政策制度调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完整全面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一、抓好顶层设计,完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教学体系
人文素质培养首选途径是人文知识的教学。这里的人文知识教学不简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应该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自然科学学习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知识学习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学员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而这种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锻炼,对军校学员理想信念、创新精神以及后续专业素质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过程中,要把人文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能力素质模块,从思想政治、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构建分层次、渐进式人文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等形式组织教学,为学员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奠定基础。要改革以往人文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根据学员能力生成需求针对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变结果启发式教学为过程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员创新思维方式生成,变灌输式教学为产出式教学,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课程教学是学员获取人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受总学时限制,分配给人文类课程学时比重不会太大,还需要学员利用课外时间自主的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把校园网人文类视频讲座等网络信息资源、向学员推荐人文社科选读书目等,作为人文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加强融合互补,提高教员队伍人文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员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学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感化作用。一个老师讲授一门课程,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对学员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老师自身的形象给学员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员思维方法上的训练;第三是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历史发展、社会应用、现实意义等人文背景,也会应用很多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解决问题,就是常说的课程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人文类课程教员还是理工类课程教员,都应该提高个人人文素养。人文类课程学习是让学员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人文类任课教员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员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人文类任课教员应该自觉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提升教学水平。要转变人文素质培养是人文类任课教员责任的思想,注重理工类课程与人文类课程的融合互补,增强理工类课程中的隐性人文素质培养作用。学员在课堂上面对的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员,更多的是理工类教员,学习的课程也以理工类为主,理工类课程任课教员在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将这些隐性人文知识融入理工类课程教学,既可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学员的人文知识,提高了人文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对理工类任课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员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前提下,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三、注重引导调动,发挥学员学习主体作用
学员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引导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引导作用。任课教员要针对人文类课程特点设计课堂教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学习,适时将学员引入教学活动中,鼓励学员参与教学互动,逐步增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牵引作用。各级组织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员人文素质拓展搭建了平台。要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作用,将人文素质纳入学员综合素质考评范围,建立健全学员人文素质评估制度,学员参与各种素质拓展、文体活动情况要与学员综合素质评估挂钩,要在学员评优评先中予以充分考虑。
此外,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也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环境,体现学校精神风貌的校园景观环境,都对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军校学员人文素质,为部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人格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兰.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报告.[2]武威.对培养政工干部人文素养的思考.[3]卫金强.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初探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
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确立人文学科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文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
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凸显校园文化的功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
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优雅的人文环境以及文化沙龙和各种高品位的艺术演出等,都能给大学生美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按知识、能力、素
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