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外国语学校:把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生活
苏州外国语学校:把英语教学融入学生生活
《 光明日报 》 2014 年 1 月 10 日 6 版
‚小学组晋级40名,苏外占31名;初中组晋级10名,苏外占7名;高中组晋级5名,苏外占4名‛,这是苏州外国语学校在2013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苏州市决赛中交出的成绩。苏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曹伦华表示,经过多年实践,苏外走过了一条由听说领先到双语教学再到跨文化教育的探索之路。‚在苏外,英语不再是一门课程,而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多元化教材,夯实英语基础
外语特色系于课程,本着培养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宗旨,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小学部和初中部一直坚持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已经使用原版教材20多套。学校国际部主任陶妮告诉记者,学校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苏外特色的‚1+1+1+X‛的中学英语课程体系。3个‚1‛分别指国家所规定的英语课程、学校所选定的校本教材和英语报刊阅读;‚X‛是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与此同时,苏州外国语学校还建立起了一整套听力训练教材:如一年级听英文歌曲,听教师的课堂用语;二年级听句子;三年级开始听短文;高年级则要求听课文朗读,看原版电影。
趣味性课程,构筑良好双语环境
黑暗的报告厅里,同学们凝视着大屏幕,屏幕上轮番上映的12节电影片段里流利地道的英语对白全出自学生之口。这是苏外的一场英语电影模仿秀,学生们模仿语音语调,努力体味着角色的情感变化、心理状态。这也是苏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学校认识到,将英语课堂变得趣味多样,学生才会去问去说,告别‚哑巴英语‛的旧时代。
英语老师黄玉娟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学校就开辟了‚英语角‛,校园内的草坪、操场、小树林等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场所。‚课文中讲到做‘三明治’,我们便准备好面包、火腿等食材,边实践边学习知识点,让学生在环境中感受知识点、语法常识。‛
为了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互动,苏外在课堂中增加了‚5分钟汇报‛,并充分发挥日常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让语言回归交流。
跨越“围墙”,构筑“世界文化场”
每个年级扮演一个‚洲‛,每个班级扮演一个‚国家‛,学生将搜集来的‚自己国家‛的建筑、服饰、美食等资料写在黑板报上加深了解。如果其他‚国家‛的同学前来游览,只需回答出问题,便可以获得‚签证‛……这就是苏外的‚文化嘉年华‛活动。
‚全球化背景下,语言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是当代外语教学的契机,同时也对外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曹伦华表示,只有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陶妮介绍,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国外学生,学校每年派出大批学生赴英、澳、德修学,组织国际语言村夏令营。‚学生广泛参加新加坡领袖论坛、美国模拟联合国大赛、五国青年领袖峰会等,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取广阔的视野。‛
第二篇:把素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
把素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
河南省轻工业业学校
卢俊华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增,尤其在正逼近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前,新知识新信息向每一个人都提出挑战,因此,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的教育观已过失,而代之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教育观。英语教学自然也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修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自我进修、自觉提高的学习观,从而适应其终生学习、终生接受教育的需要和要求。本文重点谈谈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融入 英语教学
学校教育是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途径。信息经济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开展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势必至关重要。
外语教学不仅是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它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主的学科。它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一、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又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的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它的目的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开拓。
学会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即它是同学习者的文化技能相联系的。它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接受规范的素质教育,能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这样,即使在离开学校之后也可以以正确的方法和心态去面对新的东西。
学会做人,这是我国数千年来教育的精髓所在。教育的最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在教育的实施中,注重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以及新时代的要求,使他们的情感与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会开拓,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 ”,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行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才可能在学习上、智力上和工作能力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对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英语素质教育则是指对学生以上能力进行培养过程的教育和教学。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还是较多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集中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语言形势和词汇的掌握,而淡化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英语素质教育的关键。
1、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是相互的。教师对某个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信心时,会很不自觉地传递给他,进而影响他,使他缺乏对英语的信心。反之,如果教师信任学生,对他们有信心,那么这种信任能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并在每次取得成功时得到强化。因此,对取得一点成绩的学生,我就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容易的问题,让他们也有成功的喜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这种成功的经验能促使学生提高自信心,使其产生进一步成功的期望,增强英语学科对他们的吸引力。这样的反复成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学得好——更爱学——学得更好的良性循环,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外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之中,缓解了对英语学习的紧张心情和畏惧感,能大胆地学习,增强了自信心。他们不会因为害怕老师对他们英语语言上的错误指指点点或害怕同学们对他们在语言上的“弱智”现象耻笑而畏首畏尾,结果导致“聋哑英语”的现象发生。
3、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教师的主观上的努力。教师理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因此,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利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采用“分餐式”、“茶馆式”、情景教学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4、适当运用体态语。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动作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准确、熟练地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讲课时,准确适度地使用手势,能够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当讲到重点、难点处,如果配合加重生理的手势,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重点、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识记。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在课堂上艺术而科学地用好眼睛,对于辅助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微笑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微笑是一个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表现。
5、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英语素质教育不能给学生制造作业山、题海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那种压制学生在课堂上拼高分的英语教育已经“老掉牙了”。我们讲课时应在“精”字上作文章,力求课堂上精讲,精炼,一方面让学生第一次接触语言知识时就能思路清晰,重难点一目了然,精而少地掌握,避开“填鸭式”的教学;另一方面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精选一些训练方式和内容让学生练。学生没有负担感,学起来有趣且有益。
四、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1、利用“谚语”在寻趣中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
谚语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精典的句子。每句谚语具有趣味性、节奏感强和容易上口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愿望、能力以及学习内容,将谚语融入教学,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姣生贯养,听不进大道理,通过谚语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道理输送进学生的头脑中。如:在朋友一词时,就给学生写下了这几句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 friend is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懂得了道理,又通过谚语的学习掌握了英语。在学习句型中真是寻到了不少乐趣。
2、利用寓言、名人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寓言故事在各个国家都有很多,而且每个寓言故事都有一定的寓意,道理,并且它们语言简单易懂。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讲一些寓言故事,不仅练习学生的听力,而且还让他们懂得一些道理。学生们非常喜欢,还积极参与讲故事行列当中,练习了口语。每一位名人成功的道路都是艰难坎坷的,他们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都与他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而且他们做人的原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所以经常利用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要敏感捕捉每篇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它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课堂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英语教材中,有一些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这些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教师找准切入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随机进行教育。清晨师生、生生互道:“Good morning”,放学后:“Bye-Bye”,得到帮助说:“thank you”,犯了错误:“sorry”,收到别人的礼物时,要对送礼的人说:“It’s nice,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 这样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对话“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时,引导学生“I am going to work with my father.”让学生明白父母为他们不容易,要学会感谢父母等等。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外语教学的特点,如进行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表演比赛,即拓宽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能力,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英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巧妙安排教学环节,比如,分组学习,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各级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放手让他们进行独立活动,这些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觉能力,将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感情有场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由于学生素质各有参差,上课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差生。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使每一个同学学有所得,使其才能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发展。针对不同班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个体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和学习成绩,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实行“分层次目标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既注重科学性,也注重人文性,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交际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会与人合作,团结。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是每个英语教师所应达到的目标,也是每位教师应研究的内容。通过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晓玉,语言、文化及英语听力教学.沈阳: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4):92~93.[2]丁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长春: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5):49~51.[3]张献臣,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北京:课程·教材·教法,1998(6):41~45.[4]郭汉光,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广州:教育导刊,1995(11):16~18.
第三篇: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黄威
考察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
1.背景:苏州外国语学校是1994年经苏州市政府批准,由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提高城市服务功能而投资建造的一所新型学校。学校于2001年转制为股份制民办学校,实行懂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为苏州国际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所一贯制的大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小班化、寄宿制教育。在校生1900多人。
2.学校发展战略:先做强、后做大、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2.1实施策略: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2办学思路: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
2.3精品目标:(1)优良的教育设施;
(2)鲜明的教学特色;
(3)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4)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管理者队伍;
(5)富有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6)品位兼优、善于探索、个性鲜明的学生;
(7)一批与精品学校相匹配的优异成果。
3.具体措施:
3.1突出外语,构筑国际教育交流平台
3.1.1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专门成立外语研究部,具体负责外语教学和外语研究活动,对全校教师分层进行外语培训。苏外学校领导和教师经常走出去学习、考察,积极参加英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苏外讲座与交流。经过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大容量阅读,快节奏吸收,在听说中运用,从读写中巩固”的独特外语教学特色。
3.1.2积极开展外语课程和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苏外十分重视外语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的建设,自己编写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校本资料,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苏外特色的“1+1+1+X”的中学英语课程体系。3个“1”为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校本教材及英语报刊;“X”指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
3.1.3积极开展科学务实的双语教育实验
苏外在小学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实验,设置双语教室,目前学校有19个双语实验班,接受实验的学生达600人。高二有9人、高三有31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高三有5人通过六级。
3.2以人为本,促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3.2.1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苏外的管理由责任不清想责任到人转变,打破了模糊观念;由平均分配向优质优酬转变,打破大锅饭;由能进不能出向能进能出转变,打破铁饭碗。加强考核、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力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苏外将“文化生态”理念引入教师管理领域,重视管理者与教师情感上的交流,重视对教师人格上的尊重和生活上的关心,将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3.2.2坚持对教师的培养、指导与让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为了鼓励教师在职培训、进修、提高,苏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班,先后承办了17次大型研讨活动,13人到美国、加拿大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培训;经常邀请领导和专家到苏外指导,做学术报告;开办各种培训班。
苏外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二是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三是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苏外还为教师提供了三个交流的平台:一是定期编印《苏外教科研》;二是开设“教师论坛”;三是举办每月一次的“教师沙龙”研讨会。
3.2.3坚持奖惩性的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苏外组织了3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开展了“三项基本功竞赛”: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进行一次新课程理念书面测试。进行了大量的磨课、听课、评课活动,全校共听课4000余节。在磨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由单纯的磨课向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转变;由过去较多研究教法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由单纯掌握知识技能向知能情三者合一的转变。
4.全面发展,彰显精品发展战略
在突出外语的前提下,苏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课外兴趣小组50多个,其中包括钢琴、计算机、刺绣、舞蹈、美术、书法、声乐、摄影、插花等。在近三年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594人次。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获得苏州市和江苏省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有35位。仅03年下半年就有46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级以评优课为主的教学竞赛中获奖;有49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有28篇论文在各级各
类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小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等荣誉。
5.结论
苏州外国语学校原先就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体制的转型,打破了大锅饭,学校“活”了,也更充满了“朝气”。在有较稳定的生源和较好的生源的基础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贯彻,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自然就会提高,必然就会取得很多的教育教学成果。
校长班学员:
合肥三十二中黄威
2004-12-10
第四篇: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苏州外国语学校考察报告
考
察
报
告
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黄
威
考察学校:苏州外国语学校
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前身为苏州国际小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所一贯制的大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小班化、寄宿制教育。在校生1900多人。
2.学校发展战略:先做强、后做大、实施精品发展战略。
2.1实施策略: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2办学思路: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
2.3精品目标:(1)优良的教育设施;
(2)鲜明的教学特色;
(3)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4)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管理者队伍;
(5)富有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6)品位兼优、善于探索、个性鲜明的学生;
(7)一批与精品学校相匹配的优异成果。
3.具体措施:
3.1突出外语,构筑国际教育交流平台
3.1.1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交流活动
专门成立外语研究部,具体负责外语教学和外语研究活动,对全校教师分层进行外语培训。苏外学校领导和教师经常走出去学习、考察,积极参加英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苏外讲座与交流。经过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大容量阅读,快节奏吸收,在听说中运用,从读写中巩固”的独特外语教学特色。
苏外十分重视外语课程改革与校本教材的建设,自己编写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校本资料,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苏外特色的“1+1+1+x”的中学英语课程体系。3个“1”为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校本教材及英语报刊;“x”指丰富多彩的英语阅读。
3.1.3积极开展科学务实的双语教育实验
苏外在小学高年级实施双语教学实验,设置双语教室,目前学校有19个双语实验班,接受实验的学生达600人。高二有9人、高三有31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高三有5人通过六级。
3.2以人为本,促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3.2.1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苏外的管理由责任不清想责任到人转变,打破了模糊观念;由平均分配向优质优酬转变,打破大锅饭;由能进不能出向能进能出转变,打破铁饭碗。加强考核、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力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苏外将“文化生态”理念引入教师管理领域,重视管理者与教师情感上的交流,重视对教师人格上的尊重和生活上的关心,将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
3.2.2坚持对教师的培养、指导与让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为了鼓励教师在职培训、进修、提高,苏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班,先后承办了17次大型研讨活动,13人到美国、加拿大等地参观、学习、考察、培训;经常邀请领导和专家到苏外指导,做学术报告;开办各种培训班。
苏外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二是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三是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苏外还为教师提供了三个交流的平台:一是定期编印《苏外教科研》;二是开设“教师论坛”;三是举办每月一次的“教师沙龙”研讨会。
3.2.3坚持奖惩性的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苏外组织了3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开展了“三项基本功竞赛”:每人上一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论文,进行一次新课程理念书面测试。进行了大量的磨课、听课、评课活动,全校共听课4000余节。在磨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由单纯的磨课向引领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转变;由过去较多研究教法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由单纯掌握知识技能向知能情三者合一的转变。
4.全面发展,彰显精品发展战略
在突出外语的前提下,苏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学校拥有课外兴趣小组50多个,其中包括钢琴、计算机、刺绣、舞蹈、美术、书法、声乐、摄影、插花等。在近三年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594人次。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获得苏州市和江苏省及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有35位。仅03年下半年就有46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级以评优课为主的教学竞赛中获奖;有49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有28篇论文在各级各
类教育刊物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小学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等荣誉。
5.结论
苏州外国语学校原先就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体制的转型,打破了大锅饭,学校“活”了,也更充满了“朝气”。在有较稳定的生源和较好的生源的基础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贯彻,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自然就会提高,必然就会取得很多的教育教学成果。
校长班学员:
合肥三十二中
黄
威
2004-12-10
第五篇:把生活融入课堂(模版)
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
例谈数学生活化教学体会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体 现出“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解决 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感受学习数 学的乐趣。
然而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等同于枯燥与繁难,并没有形成“人 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意识,既不知所学的数学 “从何而来”,更不知学了这样的数学知识有何作用,每天只是在反 复训练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往往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使得数学陷入了教学两难的尴尬境界呢?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生活背景,教学情境 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去甚远等等是重要的因素。生活化原则的缺失压抑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数学运用能力 的提高。
其实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只是我们没有去挖 掘和提炼而已。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 回归生活,应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并付诸实施的问题。数学课堂教 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构建一种开放的、与生 活紧密联系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应该成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必 由之路,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触手可及,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云山雾 海。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将此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再在解决生活 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把生活融入课堂,生活是数学教学内容不竭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 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 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中的很容易产生探究 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呢?、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 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 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应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关于数轴概念的引入,我将情境设计成:
学校门前是一条东 西方向的公路,现在把校门口的位置记为 0,向东走一米记为 +1,向西
走一米记为-1,放学后,顾明、李颖、陈丽丽三位同学一起回家,顾 明向东走了 8 米,李颖向西走了 5 米,陈丽丽要等她的弟弟,还站在
校门前。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公路图,并标出此时三位同学的位置。由于放学回家是同学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都迅速标出了三个同学 的位置,为进一步讲解数轴的相关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再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带到广阔的海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把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红日冉冉升起,我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太 阳和海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情况。通过这种“生 活化”的情境教学,学生学得饶有兴趣,特别是太阳即将离开大海时,天拉它向上,海拉它向下,最后太阳终于离开了大海,同学们的印象 特别深刻,在感受大自然壮美的同时,牢固地理解了数学知识,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生活化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以往的教学内容常常是以公式、定理等“纯数学”的方式呈现给 学生,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集生活中的各种 数学实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天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因 此我常常把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对数学题的呈现形式也作了一些 有益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歌谣、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时,我 们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