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6: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

第一篇: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

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

文传学院0920032陈溯

【摘要】

本论文就我国目前的药品广告管理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发现了药品广告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浅谈了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对我国药品广告行业的了解,并且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广告法律规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提高监管力度。

【正文】

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药品广告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仍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广告专业的学生,我就此结合常用药物概论选修课的知识,从本专业的角度对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进行一下分析。

论文正文:

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整体上状况良好,但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还是会听到各种各样关于药品虚假广告的揭示性报道,从这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药品广告管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广告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广告,广告主可以推销自己的商品,促进社会上的货物流通,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广告对受众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公交车上的车体广告,站牌上的站牌广告,邮递广告,大众媒介中的电视广告、广播广告、互联网广告、杂志广告、报纸广告……可以说,我们现在每天都被无数的广告包围着,现在的社会到处充盈着广告。就此,我们可以看到广告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也可以看出广告的巨大作用。但是,在众多广告中,也有相当大比例的虚假广告,而大多数人无心也无力去辨别广告的真伪。而其中药品虚假广告的情况更是令很多人担忧,目前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的现状是,很多患者因轻信虚假广告宣传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甚至生命受到了危害。整顿违法药品广告迫在眉睫,我认为政府应当修改有关法律条款,理顺关系,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否则,违法药品广告仍是有令不止,继续坑害患者乃至危害患者的生命。

首先我们先来看几个虚假药品广告的真实案例:(1)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经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2004年6月以来,该公司利用媒体、宣传册等宣传“富硒灵芝宝”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称“适合各个时期的肿瘤患者”、“明显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全国服用肿瘤患者数已超过50万”等,严重误导肿瘤患者。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8000元。(2)上海智绘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药品广告案。2004年6月,该公司为其经销的“东方灵芝宝”灵芝胶囊药品自行设计并散发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称这种药品可以“治癌、抗癌”,而这种药品实际经批准的药理作用与“治疗癌症”无任何关系。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10000元。(3)上海中科敬业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报纸发布“中科甲尔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中的“溶解沉积在血管内壁的血斑、血栓,疏通血管经脉;调节血粘”等内容,超出了该产品实际被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误导了消费者。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2300元。(4)上海可丽可心保健品有限公司发布虚假减肥产品广

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某报纸发布广告,称“一个月减肥20斤,两个月40斤”,“45天就能减30斤”,并承诺少减一斤可全额退款,这些说辞无相关证明,片面夸大产品减肥效果,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处罚: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5000元。(5)上海杨浦区医联门诊部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案。2004年9月,该门诊部利用报纸发布医疗广告,称其推出的“光子减肥”项目,“只需一次,终结漫漫减肥路”,“只需一次一小时,做到想减哪儿就减哪儿,让您真正拥有永久苗条的身材”,误导了消费者。

总结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虚假药品广告多出现在保健品问题的界定上。保健品事实上并不具备药用功效,但很多保健品打擦边球,想借药用功效来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尽管我们看到上述每一条案例都进行了处罚,但若只是处罚而并不是采取措施从根源上遏制,药品虚假广告的现象是难以得到根本好转的。

我国于2007年3月13日颁布了《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其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议通过,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顺序号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国家有关广告、药品监督管理的规定制定,对加强药品广告管理,保证药品广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虚假药品广告起到了一定的控制和威慑作用。

办法第三条规定:申请审查的药品广告,符合下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方可予以通过审查:

(一)《广告法》;

(二)《药品管理法》;

(三)《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

(五)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其他规定。我国药品广告的发布受多条法律法规的控制和监督。但目前仍有许多违法的药品广告出现在大众媒介上,有些药品任意夸大疗效,直接描述所治疾病的症状,有些药品被宣传得包治百病,特别一些小报对蒙药、藏药大力宣传――可以根治风湿、类风湿、高血压等顽固性疾病,欺骗广大知识层次较低的患者;还有一些保健性药品的宣传也有违反规定之处,由于这些药品的利润高,药理作用不强,即使是误服也无关紧要,不至于发生什么大的危害。因而往往被说成可以治疗肿瘤,提高智力,提高免疫力,增高、长得快等等;还有一些药品广告利用名人形象,药品广告主与经营者为牟取利润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作证明,有的甚至截取“新闻节目”中医药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的部分语言形象画面,以此来诱导更多的患者购买他们的药品,甚至还有一部分广告请演员来扮演专家学者,以此来迷惑消费者,在这一种违规广告中还有一种我们在媒体曝光中见到最多,那就是明星代言医药广告的问题,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赵忠祥代言的电视购物广告“长城利脑心”、“复方咳喘胶囊”等,以及演员侯耀华共代言了包括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10个虚假产品广告,都出现了夸大药效的问题,这也引发了社会上目前对明星代言药品广告责任的讨论,就我认为,究竟是明星应该但更多责任,还广告主应但更多责任,其实不用过度追究,我们更需要的是更完善的法制、更细致的规定,以保证我们的药品管理更为有力,以保证我们以后遇到此类代言问题能够有法可依。

以上是违法药品广告常见形式,而目前许多虚假药品广告借助的媒介也是药品广告管理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它的发布特征:(1)虚假药品广告的广告主,大多数是药品生产厂家、代销的医药公司、经销承包商和个体药店。他们尝到了药品广告宣传给他们带来巨大利润的甜头,利用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这一误区,在农村大肆宣传违法药品广告,一发而不可收拾。(2)发布违法药品广告最严重的是出现在县、市级电视台、电台、报社。这些机构中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药品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加之现在不少

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受利益的驱使,他们便与一些不法药商相互勾结利用,导致违法药品广告愈演愈烈。

我认为我国目前药品广告监测管理存在以下几个盲点:媒体众多,广告形式多种多样;故意隐瞒产品和厂家的真实名称 ;违法药品广告发布时间、地点不确定;违法药品广告传播新手段 ;违法药品广告向县级小电视台转移;违法药品广告监测的设备、人员、资金不足。

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更细致的方面进行打击,根据以上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些对策:加强宣传,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借助大众媒介的监督力量;重视监测环节,加大监测力度,在这个方面必须加强地方上的监管力度,因为虚假广告常常肆虐于地方电台,地方小报,对这一问题,若要深层调查,其实还存在权钱利益上的问题,执法人员、监管人员必须做到严格执法、严格监管;不断完善有关药品广告的法律法规,这一条自然也是我们最直接能想到的,必须在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相关的法律;再一条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加强对广告从业人员的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最后一条也是从根源上着手的,必须严厉打击违法的药品,对虚假的危害的药品进行严厉的控制,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虚假广告的出现;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加强药品广告的监测工作,促进药品广告业的发展,控制好药品虚假广告的不良态势,是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 27号,二○○七年三月十三日

2、公文卿,虚假医药广告及法律规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2.83、关于印发2005年第五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汇总的通知[Z],国食药监市[2005]627号

4、王静波,药品广告审查合理性与法律保证的探讨[J],中国药师,2005.9.65、唐国平,药品广告审查监督管理与执法办案标准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6、魏星慧、高红梅,药品广告法律监管的几点思考,首席医学网,2004.10.317、陈素来、王福亮,我国药品广告现状及对策,首席医学网,2005.09.268、《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整治工作方案》,国家十一部委

9、邵蓉、黄艳梅,中外药品广告监管之比较与借鉴[J],上海医药,2006.2.7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2001.02.28

第二篇:有的放矢 加强我国药品广告管理

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批量上传,尽在: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176907081 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批量上传,尽在: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176907081 有的放矢 加强我国药品广告管理

邢花 石雪 李秀娟 郭莹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沈阳 110016)

摘要 目的:提出相应对策,加强我国药品广告管理。方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翔实数据为依托,深入分析我国目前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与结论:强化审批、监督检查制度,做好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药品违法广告的机会成本。

关键词

药品广告;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Improve the Ad Management of Pharmacy in Our Country Xing-hua Shi-xue Li-xiujuan Guo-ying(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sheyang 110016)

Abstract Objective: propose some concerned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ad management of pharmacy in our country.Method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details of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ystem nowadays which is according to the ad management of pharmacy.Based on the data from SFDA, some major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are deeply analyzed.Results and conclusions: to strengthen approval, 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systems, to have a good communication among concern department, to increase the penalty, to raise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illegal drug advertising.Key words Pharmacy ad;

management;

problems;solutions 我国现行药品广告监管体制及办法的主要介绍 1.1我国药品广告采用内容事先审批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其他媒介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专门法《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进一步对药品广告审批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局令第27号)第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药品广告审查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广告的审查工作。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

广告的出现无疑对商品的销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对于药品这一特殊商品来说,由于药品的适应人群主治功能的差异,药品广告内容对指导购买者,使用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药品广告内容的审核发布和监督管理较其他商品更为严格。药品广告内容必须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后才能发布,在保证药品广告真实、合法、科学的同时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有效[1]。

1.2 我国药品广告的审批、检查权与监管处罚权分离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药品广告内容的事先审批制度且药品广告的审批、检查权与监管处罚权是相分离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局令第27号)第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药品广告审查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广告的审查工作。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第五条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广告审查机关的药品广告审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药品广告审查机关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理。”《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2 国广告法》的广告,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理。”权利的分离有利于办事过程的公正公平,但也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我们会在下文中具体论述。1.3我国药品广告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我国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在广告管理上实行的是分类管理的制度。处方药可以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非处方药则允许在大众媒体做广告[2]。其具体内容在2007年5月正式施行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第四、五、七、八、十一、十七、十八条中均有具体规定。

1.4 实行违法药品广告网上汇总公告

自2001年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广告法》,加强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发布药品广告行为,整顿药品广告发布秩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药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对近期违法发布的药品广告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上予以发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7月29日,共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公告35期。我国药品广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药品广告管理体制,虽然加强了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赋予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定的检查处罚权力,对防止和杜绝违法药品广告,促进药品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但是,相对于我们已取得的成绩而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统计,2005年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等方式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共计32977次,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共36件。2006年全国监测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的违法药品广告32263件;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共计51239次;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共38件。2007年监测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的违法药品广告65923次,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共89件[3]。由此可见,我国在药品监管工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2.1我国现行药品广告监管体制的缺陷

我国现阶段药品广告的审批、检查权与监管处罚权是相互分离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广告管理规范的公平公正性,但同时也会导致监督程序不清晰,监管体制不顺等一些问题。正是这种不顺,造成了信息沟通、衔接方面的障碍,同时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根据法律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广告的审批,是前置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违法药品广告的查处,是事后监管,在药品广告的监测上, 药监局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以及批准内容是否与发布内容一致, 对监测到的违法药品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 无权查处;而工商局侧重于药品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药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很少审查, 只对药监局以“案件移送书”形式移交的虚假药品广告进行查处。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 药品广告的审批权限在省级药监局,市县药监局无审批权,致使药品广告监管呈现“审批的不管, 监管的不批”等状况[4]。2.2惩罚力度轻,机会成本低

《广告法》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在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 情节严重的,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由此我们可知,处罚数额是以广告费用而不是以药品价格为基数的,不足以制约和惩戒违法广告主,而在实际操作中,广告主与媒体可以通过订立虚假合同等方式规避或减轻处罚。依据上文资料来看每年虚假药品广告被查处的数量很小,即便被查处,药监局也只是收回虚假药品广告批准文号,责令其1年之内不得再次申报,而广告主再审报时只需交小额申报费和罚款。进而,一方面,由于药品的虚高定价,使得违法药品广告企业有丰厚的获利。另一方面,在违法药品广告处罚方面,虽然有较为严格的法律规定,但以其规定的行政处罚力度偏轻,致使虚假广告的机会成本偏低,不足以达到制止违法广告的威摄力。3 加强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的相应对策

3.1 强化审批、监督检查制度,做好审批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

审批制度是杜绝违法药品广告的第一道防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审批制度,简而言之就是规范审批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审批质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作涉及专业面较广,对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在程序明确,法规健全的条件下,审批部门更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药品广告审批的质量。

监督检查是从我国药品广告监管体制终端打击违法药品广告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重审查,轻监督的现象十分普遍。良好的监督检查系统是惩治违法药品广告的必要前提。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上,各地药品监督管理局可采取发布公告、召开“违法药品广告通报会”等形式,将违法者公之于众,对其进行通报批评,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震慑违法者 [5]。

审批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上文我们提到,我国现阶段药品广告的审批、检查权与监管处罚权是相互分离的,这有其优点,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有效的沟通无疑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具体操作方面可以通过省级药监部门与工商部门一起建立相关信息共享档案平台的形式,保障信息在两个部门间有效快速的传递,使审批与监管部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机会成本

由上文的一系列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从2005年到2007年,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等方式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数量及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件数皆翻了一番有余。究其原因,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机会成本过低。由于药品的虚高定价,使得违法药品广告企业有丰厚的获利。相较于以广告费用为基数的处罚而言,其利益要高出很多。所以加大对违法药品的处罚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方式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如美国。在美国,制药厂家如果在药品广告上做手脚,弄虚作假,夸大其辞,有关部门就会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散发虚假宣传品,并在过去一年内刊载过其广告的所有媒体上发布真实信息;并警告如果对此置若罔闻,不做改正,公司产品可能遭到没收[4]。全盘照搬他国经验当然不可行,也不实际,我们可以从自身国情出发,根据现阶段国情特点,及违法药品广告现状,适当调整,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制药厂家的惩罚力度,5 迫使其机会成本增大,达到有效控制非法药品广告的目的[6]。

药品安全与人民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国家药品广告审查及监督管理部门更应有效完善监管体制,健全法律法规,依法对药品广告进行监督管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孟光兴, 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的药品广告监管体制, 中国药业[J], 2005, 14(11), 4-5 [2] 蓝煜 王磊, 我国现行药品广告管理规定及药品广告发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药事[J],2006,19(4),213-216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4] 刘骁悍, 浅析我国药品广告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药事[J], 2004, 18(3), 145-148 [5] 金新政 张春丽 林去燕, 对药品广告管理质量的思考,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J], 2004, 11(3), 57-58

[6] 孙灵犀,卞鹰,王一涛,我国药品广告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卫生软科学[J], 2006, 5(20),.448-450

第三篇:我国广告管理现状--材料

我国广告自1979恢复以来,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在广告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广告业自身成长的先天不足和中国整个大的广告环境的后天滞怠,我国广告业在管理层面上面临丛丛荆棘。当前我国广告的管理问题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广告法规不健全和执行难

1982年2月6日颁布,同年5月1日正式施行,1987年12月1日废止的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广告法规——《广告管理暂行条例》,之后,国务院和国家工商局在1987和1988年先后颁布了《广告管理条例》和《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这可以说从各方面完善了先前的《暂行条例》,是广告管理进步的重要标志。1994年10月27日通过的《广告法》是我国广告法规走向规范与成熟的里程碑。

广告法规的成熟及一系列出台在为我国广告业迈入规范发展的轨道撒下一片阳光的同时,正是由于自身的一些漏洞和缺陷却又使其在实际操作中阴霾四处,得不到广告主、广告媒体、广告公司以及广告受众的认同。立法难,执法更难的现象在广告业中是同样的尴尬。2再就中国现阶段的广告审查制度而言,我国现行的审查制度是以广告经营、发布和审查为一体的广告审查制度。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除了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进行审查以外,还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对广告的自审自查。我国广告管理机关直接越俎代庖地将本身该赋予广告审查机构的执法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里,并且在现阶段仍是对广告进行着落后的事后监督的管理。这不仅是对相关 法规的触犯,也是对管理机关自身的亵渎,更是对广大受众的不负责。

而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对广告的自审自查而言,在法律法规上我们面临的漏洞就更多,给相当多的非分之徒以可乘之机。使相当多的虚假、违法广告大量漏入广告受众的双眼。而正是由于这三者在广告上的自审自查的权力的无限制扩大而最终造成了它们的自卖自夸,知假卖假的恶性循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局面正是对现今中国广告业中广告审查制度在执行中无情无奈的遭遇的最好描述。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国自1995年颁布了对医疗器械、药品、兽药、农药等特殊商品广告的审查的相关法规,并在全国范围的施行,这彻底改变了我国此前完全依靠广告经营者审查广告的做法,是对现行广告审查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而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计委在1993年7月制定的《关于加强广告业发展的规划纲要》要求“到2000年,对电视、广播、报刊和户外等媒介发布的广告全部实行发布前审查。”力求使我国现行的广告审查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得以彻底的根治。

3媒体和广告人道德缺位。目前,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呈现在我们眼前,它无处不在,我们又无可选择、很难拒绝,又点强制性的意味。有些广告的确很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有些广告却是庸俗、低级和虚假的,在冲击着《广告法》和道德的底线。媒体广告道德缺位,除了工商管理部门要对此负责任外,这些虚假广告最终是在媒体播出的,媒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有查验、核实的责任,因而媒体也应该受到声讨。还有很多广告主和广告策划者及发布者把利润作为商业广告的唯一追求,这导致一些广告从业人员 “认金不认心”,放弃把关人的重任,只要能来钱,有“卖点”,什么都敢登,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经营广告,问题广告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4行业自律氛围淡薄

广告行业自律作为广告行业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职业道德规范,它主要通过他们在广告活动中自觉遵守和维护这种职业道德规范来发挥作用。所以对于参与其中的广告从业个人和实体的素质要求都是很高的。很明显,在这方面,由于我国广告业起步较晚,规范性较弱,所以和当今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广告业相较,在行业自律方面还显的很薄弱。就我国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而言,其各自的行业自律的规则以及整体上的规则(如中广协1990年制订的《广告行业自律规则》)上的一些漏洞和缺陷,导致其规则细化的不科学和在执行上的操作性不强。而就广告从业个人和实体而言,其自身的素质的良莠不齐和整体素质的偏低也导致在广告行业自律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我国的广告管理机关与广告行业组织,广告行业组织与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之间受长期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和惯性的制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旧是一种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这就导致广告行业组织、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各自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其自身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地被激活和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那么在行业自律方面就会显得畏手畏脚、毫无生气。

5社会监督机制薄弱

而在社会监督方面,我国的运行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即广告受众对广告的全方位监督,广告社会监督组织的中枢保障作用,新闻传媒、政府广告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虚假、违法广告及其责任人的爆光、查禁和惩处。但我们不难看到在实际的运行中,我国的广告社会监督组织如各级消费者协会,带有强烈的“官意民办”的性质,其天生应有的自主权受到了很大的行政上的控制。而新闻传媒对虚假、违法广告及其责任人在现阶段更多的却也只是很有限的爆光,而政府广告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对此类广告的查禁和惩处的强度、力度明显未跟上。特别指出 的是,真正能够对广告进行全方位监督的仍然是广大的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我国现阶段,广大消费者对于广告的社会监督意识已越发加强,其对于广告监督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于自身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建构真正意义上完善的广告社会监督机制,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整体消费素质入手是解决当前中国此问题的合理切入口。而这是一个长期而深远、繁重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篇:保健品药品广告现状调查

保健品药品广告现状调查

摘要:当前的药品,保健品广告存在重大问题。药品,保健品是防病治病关系到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真实合法的广告宣传对普及药品,保健品上市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健康消费逐年递增,在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品中,医药保健品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各大保健品公司为了保证销售,在保健品宣传上重金投入不遗余力,各种广告层出不穷,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各大明星代言,以增加自己产品知名度。但是,虚假违法的药品,保健品的广告往往造成对消费者使用的误导,轻者使用无效,蒙受经济损失,重者延误病情,损害健康,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加强药品保健品广告市场整治,净化药品保健品广告市场领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药品保健品广告虚假Abstract: The current drugs, health products advertisement major problems exist.Drugs, health products is to prevent and cure diseases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nd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of special commodities, the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but the real legal advertising for popularizing medicine, health products listed the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of positive role.From the 1990 s, the global residents is increasing year healthy consumption,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15 products, health protection products is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trade one of five industry, each big health care products compan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le, in health care products publicity on the input spare no effort, all kinds of commercials, even not hesitate heavy gold each big star, please speak to increase his fame.But, the false illegal drugs, health products advertising often cause of misleading use of consumers, light person use is invalid, suffered economic losses, the person that weigh delay illness, damage to health, and even cause death.Therefore, strengthen drug health products advertising market regulation, purification drug health products advertisement market is a field urgent question.Key words: medicine health products false advertising

1.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必只是顾问穿好吃好,如何健康积极的生活渐渐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已经在人们如何幸福的远离病痛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于病痛中通过药物治疗,于治疗中通过保健品痊愈,都是所有病患的主流选择。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短短二十年间保健品药品行业的年销售额已达到500亿元以上,随着消费群体日益增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这块医药市场的大蛋糕吸引许多医药企业甚至食品企业都垂涎欲滴。而保健品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营销过程中广告也是其销售必须做好的工作,那如今保健品药品于广告宣传当中的现状与问题如何呢?

2.调查材料与研究方法

2.1调查材料的采集

小组以上街走访各大保健品药品卖场以及向路上各阶层年龄段的人分发问卷调查采集材料。其中走访了不同路段药店共十家,派发保健品药品问卷共一百份内容包括:使用购买人群的年龄段,通过何种的途径了解,对产品的使用满意程度,对其产品广告违法宣传虚假宣传的客观看法等等共二十道选项。

2.2研究方法

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整理收集的资料。

在走访的药店我们采取暗访通过小组成员以消费者身份进入药店询问观察各类保健品药品销售以及广告情况,并悄悄地以照片记录下来。

问卷的发放则是在各大药店附近以及车站等人流较多的地方以十八周岁以上的各阶层各年龄段为主,其中女性人数62人,男性38人,其中18—35岁的有47人,35—50岁的有43人,50岁以上有10人.。

3.结果 现就先拿保健品调查来做分析。保健品其实是是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具备食品的基本特征。何谓食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即“食品是指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同时,“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的人群而设计的。食用的范围不同于一般食品,如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只能适宜于高血脂的人群。我们不排除某些保健功能可能适宜的人群面较广,但没有适宜于任何人群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这点与药品不同。应该强调的是保健食品即便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也可以使用,但它不能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现在的某些营业策划公司恶炒概念、专攻人性弱点,将一个市场业绩不好的促进睡眠、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面貌焕然一新:占据全球医学前沿,政府部门推广项目,专家患者一致认可,其身价也暴涨,成本几元钱的食品卖给消费者手中竟要400元一瓶。

现在通过调查保健食品虚假广告的种类和形式还包括:

1、篡改审批内容;

2、夸大产品功效;

3、使用消费者名义宣传;

4、断言或保证产品功效。

而目前,虚假广告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宣传小报

宣传小报一般由厂家或销售商自行印制,状似报纸的印刷品广告,在住宅墙、宣传栏张贴较多,在产品经销处、自行车栏、住宅散发也比较多。

2、虚假标注

指厂家直接将虚假的信息标注在产品的包装、说明书上,以达到虚假宣传的目的。

3、新闻媒体

指以报纸、电台、电视台为媒介的虚假广告。根据《广告法》及食品药品监督局关于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保健食品广告属于《广告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的广告。但许多新闻媒体在发布前未能做到此点,或者直接以新闻形式进行宣传。

4、公开演示

指厂商或经销商通过展销会、免费服务等名义在公开场合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在农村尤为多见。

通过分析,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存在种类和形式多样化、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大、监管难的特点。另外其中的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但在调查中大量出现在产品的宣传上,大量出现不能有的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出现了严禁使用的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过度宣传疗效。普遍也出现标示不全包装不规范等等一些列问题。问题最大的三类保健品:减肥产品,健美保健品,性保健品在产品的功效广告上乱象不断。宣传中擅自夸大产品功效。例如,鹿茸胶囊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上规定的保健功能为抗疲劳,而其广告中却出现了“主要作用:填精补髓、壮阳益肾、扶正固本、强肾延时”等内容。许多保健品广告中都出现了宣传具有治疗效果的内容,极易误导消费者。例如,龙宝牌西洋参胶囊(苏州龙宝生物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广告中出现了能治疗性功能下降、前列炎、尿频尿急等三十多种疾病的内容。此外,不少未经批准的保健品虚假宣传其具有保健、药用及其它“神奇”的功能,如还能虫草含片为食品,但在其广告内容中出现了“„能高效抗疲劳;甘露醇可迅速增加心肌供氧能力„”等宣传特殊保健功能的内容。

在药品中虚假宣传误导的广告营销也屡见不鲜有些甚至是假药劣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的广告夸大成分主治,夸大疗效,在广告上,很多厂家请明星来代言,增加其知名度。利用名人效应夸大宣传,有些名人甚至从未无用过代言产品更无从知道其疗效,近来曝光的许多名人虚假代言事件层出不穷正是印证了这个结论。还有些不良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广告营销把一个假药劣药包装成大厂家放心企业生产制造,通过PS明星与自己产品的图片,剪接相关视频误导麻痹消费者,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问卷调查结果对保健品满意的人有2人,占到2%,而剩下的对保健品的态度就是一般或不满意,持一般态度的有74人占到74 %,而不满意的有24人,占到24%。调查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们普遍表示只有先看保健品的的效果与其广告上面宣传的是否符合,其次就是质量好坏,才能做出决定。

目前对保健品药品虚假宣传调查做出的分类如下图:

4.讨论

4.1.1完成调查得到的研究结论

汇总上街走访以及问卷形式调查的结果,保健品药品广告市场鱼龙混杂纷乱不堪,消费者大多都是通过各类营销广告了解到大部分的保健品药品,多数人较能识别广告宣传中存在的不实虚假,大多数虚假保健品药品功能无效部分假药劣药所导致的延误病情甚至致死致

残少有发生,所以鲜有消费者的投诉与状告,再者许多保健品药品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碍于面子许多消费者都在上当受骗利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忍气吞声没有依法维权。还有许多保健品药品企业和各大药店卖场利益勾结,沉瀣一气,调查中许多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品药品被药店置于店内显眼位置,有些药企甚至派驻宣传营销人员店内宣传,消费者买药询问店员店员也推荐大多涉嫌虚假宣传的药品,其中各方利益可见一斑。造成这些乱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法律条文不完善

我国虽然有《广告法》,但却把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广告混同于一般商品广告管理,显然不合理。同时,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广告法》存在着法律条文不完善、出现监管真空等问题。如《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 药品广告的审批部门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第六十二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广告法》的,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做出处理[5]。《广告法》第六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6]。可以看出,药品管理部门执行的是审批权和监管权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执行情况来看,这种监管体制暴露了较大的问题: 一是药品广告的审批权在省级药监部门,而监管部门都是县级以上工商部门;二是省级药监部门对广告检查的权限也仅限于“其批准的药品广告”,未经其批准的药品广告,省级药监部门就无权审查,市县级药监部门既无审批的权力,亦无检查的权力,而药品广告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则是未经审批擅自发布的广告; 三是省级药监部门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检查后,如果发现违法情况,只能向工商部门通报,提出处理建议,而无直接处理的权力[2]。

(二)监管失严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只要不构成犯罪,对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法广告的行政处罚也就是“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种处罚力度即使到位,对违法广告的受益者来说,也根本无关痛痒。

4.1.3对治理保健食品虚假广告的建议

(一)多种途径普及保健知识,提升理性消费能力

消费者对保健知识、保健食品知识的匮乏为虚假广告提供了生存空间,普及保健知识,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理性消费,正是从源头上遏制保健食品虚假广告蔓延的根本措施。目前消费者最需要了解的主要有保健食品的概念、如何区分保健食品与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的功效、保健食品的合理使用、维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消保委、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普及宣传。如举办免费的保健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发布警示信息等。

(二)充分运用行政指导,提升依法经营能力

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营者对法律意识的淡薄及防范手段的匮乏。应该说,国家对保健食品经营及广告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完备,尤其是今年7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和食品经营者的权力义务,为运用行政指导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部门充分运用行政指导手段帮助经营者依法经营十分重要。政府上门送法、牵头组织培训交流都是增强经营者法律意识的有效方法;工商部门开展的食品准入制度则是流通领域阻击虚假保健食品广告有效措施;出台规范药店等市场主体经营保健食品的指导措施,如可以建议药品与

保健食品分柜经营、在保健食品柜台标明“保健食品不可代替药品”等消费提示等;完善广告经营和发布的规则,约束广告经营者、广告主体、广告发布者的行为,完善虚假广告的责任体系,如广告主体不是保健食品生产者的,可建议索取产品生产者对相关内容负责的文书。

(三)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保健食品虚假广告的监管执法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使,但事实上保健食品虚假广告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涉及的部门也很多,监管执法存在不少难点。如存在涉及产品成份和功效的虚假广告难认定、媒体广告与相关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处罚措施不足以震慑违法者等问题。如果政府出面协调,使各职能部门权责清楚,配合顺畅,将大大增强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屈学林;刘晓燕;徐宏楠;;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年09期

2.刘媛;王健;白殿海;;中国功能性食品的现状和策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曾斌;[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赵刚;[J];中外食品工业信息;2000年02期

5.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发表讲话 邵明立局长作工作报告

[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年02期

6.林飞;;[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国讯;[N];中国医药报;2011年

8.刘长喜;[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邢冬青;[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致谢:

第五篇:我国药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

我国药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

发布时间: 2010-08-31 09:54:34作者: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加入收藏夹

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问题,其特殊性表现在药品知识产权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法律规定有别于其他领域的知识产权;其复杂性表现在药品知识产权的涵义非常广泛,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医药企业对药品知识产权的重视以及侵犯药品知识产权案件的逐年增加,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为此,本版今日刊登两篇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文章,介绍我国司法实践中药品专利案件的处理,以及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药品商标侵权的预防,希望对医药企业更好地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有所帮助。

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在发生侵权纠纷时,司法保护是其主要的救济途径。因此,药品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状况,是衡量我国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药品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虽然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等各个知识产权领域,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矛盾比较突出、问题比较多的领域主要是药品专利的司法保护。

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受理的药品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不仅在数量上逐年快速上升,而且案件复杂性和审理难度也明显增大,不少案件甚至因此久拖不决,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也削弱了药品专利制度本身的保护功能和效果。

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药品专利司法保护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药品专利侵权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使得案件审理难度大、诉讼周期长,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往往被归类为复杂疑难案件,容易久拖不决,大部分案件的一、二审程序加起来都超过了3年,有些案件甚至一个审理程序就超过了3年,极大地增加了权利人诉讼负担和维权成本。另外,维权诉讼久拖不决,还将导致侵权行为继续蔓延和扩展,从而进一步损害专利权人的利益。

第二,大部分药品专利侵权案件都涉及重大经济利益,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知识产权审判中的热点问题,有不少案件还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涉外案件,对这些案件的审理将关系到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第三,药品专利侵权案件的复杂性和疑难度尤以其中的制备方法专利侵权案件为甚,而且这类案件在目前药品专利侵权案件的总量中占据着较大份额。其复杂和疑难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调查取证难,难以查明被告生产被控侵权药品的真实方法,在诉讼中虽然可以由法院向有关药品审批部门调取被告的药品注册申报资料,但由于现行注册制度允许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变更工艺(只要不影响药品质量,则这种变更不需要另行申报审批),所以注册申报资料往往并不能反映被告在投产以后真正使用的生产方法;其二是侵权对比分析难,这类案件由于难以直接获得被告的真实生产方法,在诉讼过程往往需要由法院委托相关的专业技术鉴定机构到被告的生产现场进行现场勘验和取样检测,并根据勘验和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为了做好上述工作,既需要深入了解涉案的专业技术,也需要被告给予配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较大困难。

第四,药品专利侵权诉讼往往还涉及药品管理制度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我国开展药品专利侵权诉讼的时间不长,无论是代理律师、审案的法官还是相关鉴定人员,对于药品管理制度方面的知识往往比较欠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相关药品专利侵权诉讼的正确处理。实践中存在的几个特殊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尚未从立法上确认为了临床研究目的而制造、使用专利药品的行为不构成侵权,导致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侵权纠纷案件时面临着适用法律上的困难。

欧美发达国家早已从立法上明确将在专利有效期内为了临床研究的目的而制造、使用专利药品的行为排除在侵权范畴之外,但我国的《专利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中都缺乏相应的规定。实践中,已经出现了针对生产临床研究用药行为提起的侵权诉讼。目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先后受理了美国礼来公司和日本三共公司分别起诉国内两家制药企业生产临床研究用药行为侵犯其药品专利权的案件;而且由于这种在专利有效期内即进行仿制药品临床研究的现象在我国制药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实践中还有更多的类似纠纷处于待诉状态。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必然面临适用法律上的困难。尽管现行《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但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这一条规定一般理解为:专为科学研究和试验而使用,是指以研究、验证、改进他人的专利技术为目的进行使用,而且使用的结果是在已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技术成果。按照上述理解,该条规定并不适用于药品的临床研究,因为药品临床研究的目的和结果并不在于产生出新的药品技术,而是为了获取该药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实验数据,以提出对其进行商业生产的申请。因此,在现行《专利法》中不能直接找到可以对这种行为给予侵权豁免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若想按照国际惯例对这类侵权诉讼作出不侵权的判决,则将面临难以适用法律的困难。

我国在建立专利制度之初,考虑到当时国内制药工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比较落后和薄弱,需要给予特殊保护,所以在1984年制定并自1985年开始实施的第一部《专利法》中,明确规定对药品发明不授予专利权,只对药品的生产方法发明给予专利保护。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根据当时的现实国情来合理地平衡新药研发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一方面,通过对药品的生产方法授予专利权,可以使新药研发者对社会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获得适度保护,以鼓励和促进药品领域的研究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对任何一种药品来说,其生产方法在理论上应当不止一种,这样即使对其中已被发明出来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授予专利权,只要不保护到药品本身,则在漫长的专利保护期内,随着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其他制药企业仍然有可能通过自己的研发努力,针对该药品发明出新的生产方法,并按该方法来自由生产该药品。在当时具备药品专利申请能力和条件者主要是外国制药企业的情况下,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采用了只保护药品的生产方法但不保护药品本身的做法,实质上是为落后的国内制药行业预留了必要的、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依据我国第一部《专利法》取得生产方法专利权的药用化合物当中,已有不少药用化合物被我国制药企业研发出新的生产方法,从而使国内企业突破了外国专利权人的权利束缚而获得了对相关药品的自由生产权。

但是,当时有相当一批外国制药企业在向我国申请专利时,为了达到最终保护药品的目的,采用了规避我国上述法律规定的变通做法,以一种特殊方法专利的形式来谋求对药品本身的实质性保护。尽管这些不当申请已有不少被依法驳回,但由于部分专利审批人员在理解和掌握授权标准上的差异,致使这些不当申请中也有相当一批被授予了专利权。

这种特殊专利的权利要求通常采用以下方式撰写:“一种用于治疗„„的药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化合物A或其药用盐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所述的化合物A的结构为„„”。稍具制药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药品都是由具有特定治疗用途的药用化合物或其药用盐(俗称活性成分或活性组分)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制成的,因此,以上述形式表述的专利,尽管其形式上是一项方法专利,但实质上却保护了以化合物A为活性成分的所有药品,是以方法专利的名义来达到保护药品本身的实际目的。由于这些特殊专利的权利人基本上都是外国制药企业,而且这种形式上的方法专利权实质上却保护了含有相关活性成分的一切药品,导致了权利人对药品本身的垄断,并将导致以下结果:我国的制药企业即使通过自己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发明了针对该活性成分的新生产方

法,并可以按照该方法来自由生产这种活性成分,但由于外国制药企业(权利人)通过上述特殊方法专利获得了对含有这种活性成分的药品的垄断权,国内制药企业都不能利用这种活性成分来生产相关药品。这就意味着,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通过仅保护药品的生产方法而不保护药品这种方式来为国内制药企业预留的发展和创新大门,却被不当授权的这种特殊方法专利堵得严严实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内制药企业通过自主努力找到新的合成路线,突破某一项已有的药用化合物制备方法专利的屏障,仍然受制于这种特殊方法专利权对药品本身的实质性保护,而无法生产该药品本身,从而严重挫伤和抑制国内制药企业针对已有的药用化合物制备方法专利进行创新突破以谋求发展的积极性。这样的法律实施后果,明显背离了立法部门当初在设计第一部《专利法》中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时的初衷和宗旨,损害了我国制药行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应当通过启动专利无效程序宣告其无效,使我国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能够回归并恢复到立法本意上来。

药品标准与药品专利权之间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药品标准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出版,能否用相关批件来否定企业在后申请并以该药品标准所载技术方案作为主要内容的药品专利的新颖性,或者说在药品专利侵权诉讼中,被控侵权企业能否援引药品监管部门在先批准并记载着与涉案专利相同技术方案的药品标准批件作为已有技术而提出不侵权抗辩。其二,在同一药品技术方案既被收录进国家药品标准并要求生产该药品的所有企业必须强制遵守,同时又被原研单位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专利权人与因必须遵守国家标准而侵权的其他生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涉及上述两个方面冲突的诉讼案件,而且同一药品技术方案既被纳入国家药品标准又被申请为专利的现象,在前几年中药领域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以及已有国家标准的修订过程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因此,今后还有可能发生更多的类似案件。能否公正地处理好这些冲突对于保护原研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积极性,提高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之所以会发生上述药品标准与专利权之间的冲突,主要原因在于现行药品管理制度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间存在脱节和不协调的问题,反映了有关部门在审批和管理药品标准过程中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通行的“一家研发、全国推广”工作思路,未能充分考虑并尊重相关技术方案的原研企业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基于这种创造性劳动所应享有的知识产权。

中药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药品领域,在近年来我国每年受理的国内各类发明专利申请量中,中药专利申请量一直位居前四名之列。因此,对中药专利给予有效保护,对于鼓励和促进我国制药企业在中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积极性,弘扬和提高我国的传统医药优势是非常关键的。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围绕着中药专利发生的侵权纠纷逐年增多,同时中药专利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药技术方案本身具有区别于化学药品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则在于中药专利的审查授权标准与侵权判定标准不协调,从而难以针对中药技术方案的特殊性而对其给予有效保护。

众所周知,中药技术方案主要由组方和剂量组成,并不像化学药品那样系通过具体、严格的化学结构式来限定其技术方案,因此比较容易通过改变中药组方中的某种组分或其剂量而形成一种至少在形式上区别于原有技术方案的新方案。所以,在中药专利侵权实践中,被控侵权企业完全按照专利技术方案来实施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都会在专利方案基础上对其组分或剂量进行部分改变后再予实施,这样被控侵权方案与专利方案就会不同,在诉讼过程中就只能按照等同原则进行侵权判断。此外,在中药专利的审查授权过程中,由于大部分中药组分的药用功能及其常用剂量都是公知的,因此,为了体现专利申请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人员往往会从严掌握审查标准,导致相当多中药专利的保护范围都撰写得比较窄。这样,在按照等同原则进行侵权判断时,由于法院对等同标准的掌握又比较严格,往往会得出不等同的结论,实际上就导致了上述中药专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鉴于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对中药专利的授权审查标准和诉讼中的等同标准予以协调,使这两个标准处于一宽一严的状态。不能两者都严,否则就会导致上述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后果;当然也不能两者都松,否则就会出现保护过度进而损害公众利益的后果。

下载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药品流通现状和变革趋势

    我国药品流通现状和变革趋势 1 我国药品流通现状通常情况下,药品从出厂直至进入医疗机构,大致历经这样一条环节链:药品生产厂家―药品招标机构―药品批发公司—药品代理商—医......

    我国广告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广告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摘要:我国的广告事业经过千年的积累直到近代才被真正认识到,由于不是一脉单传在文化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变动,因而使我国的广告事业的发......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物流行业蓬勃发展,但依然处于现代物流业的初级阶段,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起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五篇范文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吴东平,程万洲 (1.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摘要: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极速进程中,许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随着企业规模扩张,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甚至已切身感受......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喜爱到半信半疑再到认同的过程。 当下我国企业对绩效管理基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绩效管理像樱桃树一样—......

    药品广告审查标准

    药品广告审查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27号令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发布) 为了保证药品广告的真实、合法、科学,制定本标准。一、发布药品广告,应当遵守《......

    药品广告整改办法

    药品广告整改办法 近期,国家工商总局对全国各家媒体的药品广告进行了抽查,春城晚报的药品广告出现较高的违法率,药品广告如此高违法率,严重的影响了晚报的品牌,继续放任将会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