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热孜古丽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流动的组织——血液》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而本课是本章的基础,了解了本节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第四节中的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成员关于血浆、血细胞的扮演角色的自我介绍,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观察血液分层图来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分组介绍三种雪细胞来掌握血细胞的功能,形态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说教法
血液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每个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有关血液的信息;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我校初一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我充分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
同时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视频录像、图片及FLASH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
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因此,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关于血浆,教师只需做简单的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个血浆的绝大部分,这既与血浆的功能密切相关又可以为后面介绍无偿鲜血作铺垫。关于血细胞,教师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时,应该特别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发生物观察人血涂片炎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课件(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对为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是其命脉,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那么这个运输系统叫什么呢?
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引入课题。
2、推进新课
(1)展示资料认识血常规化验单
你能读懂这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吗?项目一栏中的RBC、WBC、Hb、PLT 各代表什么含义?通过测定值能说明什么问题?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用课件展示血液分层图(更直观,不照搬教材)
设问:样品分为几层,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样品血分几层?各层是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血液的什么成分?(不要求学生立即给出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适时予以点评)
(2)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通过血液分层现象观察到的最上层过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血浆成分示意图,并提问:血浆包括哪些成分?请推断血浆的功能(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3)血细胞的成分及功能
角色扮演:
全班学生分三组分别扮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角色。
每组选一名代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自己的。
红细胞
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应内容,找出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之后通过发问:“红细胞为什么能运输氧?”引导学生描述血红蛋白的特性。
白细胞
展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抽象的生理过程)
血小板
幻灯片显示思考题:当皮肤划破流血体视显微镜之后,一会儿血就会自然止住,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会初步说出与血小板有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
(4)血细胞的概念图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血细胞的概念图,并适时予以引导(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总结
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否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呢? 通过黑板板书来总结本节课。
4、练习
5、板书设计
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同时解决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便于学生笔记的难题。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如设计导入情景时,从自身出发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创设问题情境时,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和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尽管本节课容量大、节奏快,但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去认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表现出了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等特点。
(3)充分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特别应用显微镜连 接到白板,使学生通过白板看到显微镜下的结构,很新颖,收到了预期效果。
(4)三维目标具体、清晰,并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2)由于教学时间紧迫,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确,通过试讲把握的就比较准确了,效果好!
第二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沔城回中陈敏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上努力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血栓、人体血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试管中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为什么对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时输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通过阅读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求知,科学的精神;通过家庭小医生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质疑使学生更好的省晤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目标方面,血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最为关键,像血浆的组成、作用;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让学生了解就足够,不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图片,分析数据的能力。在情感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献血以及正视抗生素(后者是后来才发现可以深入的点)。
我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也是一再学习的过程。经过梳理我发现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更突出一些,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另外,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参考练习册来明确教学的主干,而我这两点都没有达到,在今后的备课过程当中,第一:要进行有梯度的练习;第二:多思考,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第三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体会
教 学 体 会
新课程改革提倡营造高效课堂,这需要教师在多方面下功夫,其中一点就包括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面。因为如今各种媒体诱惑越来越多,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一节课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效果自然不会好。如果采用信息化作为教学手段,利用多种媒体组合,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并辅助以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可以达到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科教师要有善于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只有具有了使用的意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调整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基础。例如,我作为生物教师不仅要懂一些基本的如PPT、WORD、画板的使用,可能对搜集到的资料还要做一些视频的修改和剪辑工作,这需要我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这里要求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有不怕麻烦和耐心学习的素质。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要求教师有很好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课间制作过程中,可能某些问题是你所无法解决的,这时候你需要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往往,你自学半天,还不如别人的一句话的指导。再者,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整合的进程。
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它仍然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根本上来讲还是要为课程教学服务,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还是要更多地考虑到课程的需要。
第四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描述血液队成分及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c.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三.课时分配:1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及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于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展示课件)学生讨论,引入新课。2.新课讲授(读图实验,自主探究): 教师出示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及分层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试管通过实验处理过的血液,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起来简单的讲述一下这个实验的做法。
生: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的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师:现在请认真观察并思考:(出示课件)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各呈什么颜色,各层的比例大致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
生:试管中的血液分成了………………………………
师:(给予一定评价和鼓励,板书。)很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到医院看病,有时医生会让我们做血常规化验。你们都知道血常规化验单上都有那些内容吗?
生:(摇头)不太清楚。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出示课件)接下来我们一同来看一下。请同学们在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时,着重看项目和测定值两栏,并结合着友情提示,了解RBC、WBC、Hb、PLT英文缩写所表示的含义(出示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两栏成分并相互讨论)。
师:结合着加了抗凝集的分层的血液和血常规化验单,你认为血液可能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各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上?小组讨论。
生:通过探讨我们小组觉得血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叫血浆;下层深红色的部分是红细胞;还有上、下层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部分应该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板书)
师:回答的很好,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知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师: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出示课件)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组织? 生:组织是……………
师:好,那么,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呢?
生:血液中有很多血细胞,这些血细胞与液体状的血浆共同构成了血液,有运输体内物质的功能,所以说血液是一种组织,又可以流动,因此就把它称作流动的组织。师:这个同学分析的非常好。不过我给咱同学再补充一点,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都有它自己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我们人体内的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也各有其主要作用与功能,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血浆的成分和功能。(出示课件)血浆:
师: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出示课件)它里面溶有多种物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着分层血液图和血浆成分示意图,看一下血浆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生: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0%,还含有血浆蛋白,约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占3%,这些物质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生:血浆中还含有这个图中没有标明的物质,它们是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很好。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通过血浆的成分,推断一下血浆的功能呢?
生: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师:很好,(边评价边板书)分层的血液上层是血浆,下层是什么? 生:是血细胞。
师: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血细胞。血细胞包括哪几种细胞? 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
师:大家回想一下,血液分层后,血细胞在血浆的下面,呈什么颜色? 生: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呈白色。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同学们,你们有过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这是显微镜下人血液的永久涂片,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吧。(出示课件)师: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细胞?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板书)
师:好!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呢?
生:红细胞数量多,体积小,没有看见细胞核,不染色就能看到。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的大,数量少,有细胞核,只有经过染色才能看得清楚(板书)师:好。观察的非常仔细。你看到血小板了吗?为什么看不到? 生:可能它啊太小了。………..师:下面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这三种血细胞。首先来看一下红细胞。
红细胞:
师:刚才同学们在显微镜下看到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老师告诉同学们:红细胞的正常数值是:男:(4---5.5)×10¹²个/升;女:(3.5----5.0)×10¹²个/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并一起探讨一下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示课件)
生:比刚才光学显微镜下的清楚多了。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红色。……….师:上节课有同学问血液为什么是红色。这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红细胞就呈红色了。血红蛋白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特性,(出示课件)
生: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板书)
师:好。请同学们来当小医生,小明同学经常面色苍白并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请根据生活常识分析一下他可能患有什么病? 生:可能是贫血。
师:请你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建议他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生:首先到医院看病,然后适当多吃些营养品。因为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所以我建议他多吃一些含铁质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肝脏、豆腐、牛肉等等。白细胞:
师:刚才我们在显微镜下还看到了一种数量比红细胞少,但个体比较大的血细胞,有哪位同学知道它是谁? 生:它是白细胞。
师:结合着老师给你的图片,(出示课件)你能描述一下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吗? 生: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数目比红细胞少。
师:(板书)回答的非常全面。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109个。
白细胞的个体比较大,在特殊的情况下它可以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大家猜测一下白细胞去干什么呢?它会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好,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生:白细胞能将细菌包围、吞噬掉,这样可以保卫我们的身体。师:(板书)有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外伤发炎的情况?
生:前段时间我的手被小刀划伤流血了,伤口周围红肿、发烫,后来有些化脓,到医院作了处理,没几天就好了。
师:也许有不少同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下面我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原因因为当时伤口没有及时消毒处理,病菌就侵入到伤口内。体内的白细胞就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病菌侵入的部位,去吞噬病菌,伤口周围就出现了红肿发炎的现象,那些英勇的卫士----白细胞在吞噬了许多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也英勇的牺牲了。脓就是它们的尸体。这一次明白脓是怎么会事了吧。血小板: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用塑料带盛水,如果塑料带被针扎了一个小洞,水会怎样呢? 生:水会源源不断的从塑料带中流出,直到流干净了。
师: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有时我们磕破了点皮,出血了,你不用管它,它自己就止住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含有血小板。刚才有同学说看不到血小板是因为它太小了。的确如此,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也不规则。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电镜下血小板,(出示课件)它的正常数值是:(100---300)9×10个/升。根据刚才老师说的请你想一想,血小板有什么作用呢? 生:有帮助止血的作用。
六.知识小结:
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七.布置作业:
查阅血友病和血栓的相关知识。
八.板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
血浆
还有其他养料废物 成分:主要是水,功能: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凝血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
土龙山中学
李婷
第五篇:《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大肚川中学
刘峰
一、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后,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该疑问(运输问题)。本章(第四章)便顺理成章讲运输问题,也为下一章(排泄)作了铺垫。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学情分析: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血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3、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血液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初步认同无偿献血
2、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四、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列表比较几种血细胞
五、课前准备:
1、猪场买适量新鲜猪血,加入柠檬酸钠(抗凝剂)后置于量筒中待用。
2、永久涂片和显微镜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型 新授课 上课班级 七年一班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或理念
一、导入章、节标题
1、引出“运输”
导出章标题 问:由第二章可知食物在消化道被消化吸收;由第三章可知气体在肺部进行交换,那么营养物质和氧气怎样才能到达“遥远”的组织细胞? 回答:必然存在“运输” 温故引新,导出章标题
2、运什么?
导出血液功能 问:需要运输些什么呢? 思考讨论后回答: 每个细胞只要活着就必须消耗氧和氧料,同时产生废物,所以这些东西必须都要能顺利运输 结合旧知 大胆推测 导出血液功能
3、靠什么运?
导出节标题 问:靠什么运?
启发:火车行于铁路;汽车行于公路;船行于水道;飞机行于航线,那么氧、氧料及废物的运输通道必须满足的条件:
1.四通八达
2、遍布全身 认真思考,反复比较后回答:“血液”就能满足此条件(导出节标题)类比法应用
导出节标题
二、探究血液
外部特征 问:你曾流过血吗?请描述一下你对血的认识 踊跃发言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尽量选差生发言,并将要点写在副板书上,多鼓励,少批评 相互补充 面向全体、关注差生、赏识教育
引导学生从视、味、嗅、触觉等感观进行思考,描述 尽可能全面描述 引导思维方法:动用多种感观认识事物
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理解、认同 养成教育
三、探究血液内部成分
1、观察新鲜猪
血样品 取已备好的新鲜猪血(已加入抗凝剂)量筒:
问:血样品与受伤后的流血有何不同?样品血分几层? 仔细观察 讨论回答:
受伤流血会凝固;样品血分三层 用新鲜血样品代替书上的血图片更显直观——不照搬教材
2、看血浆成分
示意图 交代:血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问: 样品中血浆、血细胞所占体积比 观察后回答:
约各占一半 水占全血超过一半,为后节“无偿献血”作铺垫
指导观察教材图IV-29 血浆成分示意图 研究图,思考 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 识图能力和 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3观察人血永久图片 过渡: 血的外部特征大家已明了,可内部细节又究竟如何? 让我们来明察秋毫 激发起求知欲和好奇心 巧妙过渡 逻辑分明
复习显微镜用法 在显微镜观察永久涂片 增强探究性和趣味性
思路引导:
血细胞太微小
宏大,用什么来明察秋毫? 表达出“显微镜”一词 “望文生义”法 未必准确但往往更易把握概念的本源
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 1)
什么细胞数量最多? 2)
如何识别红/白细胞?
3)
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 观察,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代表发言)自主学习局部合作
强调:
1)
红细胞中部光亮处并非细胞核
2)
白细胞被染成了蓝色,但本身并非蓝色 明辨是与非 明辨是非 警防误区
4、探究红细胞功能 1)介绍一下血红蛋白概况
2)倒掉量筒中的血浆和部分红细胞,让学生对比斜面和底面红细胞的颜色差异,引出血红蛋白的特性及红细胞的功能 观察、对比、答问 全面理解 再次用猪血样品 实物是最好的“多媒体”
5、探究白细胞 播放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多媒体课件 尝试描述吞噬过程: 1)
发现敌情,迅速逼近2)
围追堵截,展开攻势
3)
土崩瓦解,同归于尽 拟人法,形象生动 语言美感渗透进学科
6、探究血小板 问:为什么平常小伤口流血了又能止血? 思考
播放多媒体课件: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 看视频、理解止血原理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更能揭示抽象深奥的生理过程
交代血清与血浆区别
小心误区
7、自主学习、列表对比三种血细胞 让学生自学教材,自主列表比较血细胞 多名学生上黑板前列出比较项目(每人一项),再让其他学生逐一填表,表祥见“板书设计” 列表比较 自主学习人人参与 协作完成
2、学以致用: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大屏幕显示: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见教参第59页)研究说明表,了解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解析学生自己以往的血化验单,看是否贫血、发炎等? 学以致用 关注健康
四、小结 问:本节课后你有何新收获? 踊跃小结,相互补充 落实教学目标,学生喜获自信
问: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讨论 照应本节标题 首尾呼应
五、课堂练习分层次布置练习、适当点拨 讨论本节教材练习即学即练 即学即用
六、布置课外作业 轻音乐响起,大屏幕显示: 课外思考题:
1干细胞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血液到体外就会凝固而在体内不会凝固? 课下查资料 下节课交流 课外拓展: 培养获取新信息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存在运输吗? ―――必然
I、运输
运输什么?
―――氧料、氧气、废物(血液功能)
靠什么运输?
―――血液
II、血液的外部特征 III、血液的成分
(一)血浆 a、成分
b、功能
(二)血细胞(如下表)
分层位置 大小 数量 形状 有无核 功能 缺乏症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